第二代知识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代知识管理
1 知识管理的发展
知识管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泛的外延。有人认为“知识管理”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Rickson,1976),但较为公认的是,1986年苏黎世国际劳工组织(ILO)会议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管理”一词[1]。用“知识管理”一词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并阐明知识管理,最早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早期的知识管理(第一代)主要是围绕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理论研究与组织的实践活动主要是从探讨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现有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的[2]。
20世纪70-80年代,一些大型的企业开始关注知识管理的实践。1975年,Chaparral Steel公司开始关注知识的管理并以此来确保其在技术上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1980年,DEC公司采用大
[1]柯平. 知识管理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7:3
[2]和金生,熊德勇. 知识管理应当研究什么. 科学学研究,2004(1):70-75
型知识库支持其结构化工程和销售活动;随后,Arthur D. Little 公司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其商业和政府客户开发了面向知识的系统(KBS),USAA用KBS将专家的知识传递给使用者。1985年,保尔·斯特拉斯曼的《信息盈利》一书,使人明白了知识是可以鉴别和度量的,企业的管理者们认识到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3]。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许多知名的公司也开始实施知识管理项目。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迈进的系统方法;日本的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在其《知识创造公司》中,提出了著名的知识螺旋模型等。同时,IBM、惠普、施乐等国际知名公司也开始实施其知识管理计划。
但是,前期对知识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过多地强调“以信息为中心”、以竞争战略理论、核心竞争理论和信息管理等理论为依据,使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如何收集处理信息以构建核心竞争力和保持战略竞争优势。大部分知识管理实践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于隐性知识的创造、共享,隐性知识的显性化以及相关的组织结构、实施模式、人员激励、组织文化等方面[3]储节旺. 国内外知识管理理论发展与流派研究.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4):80-83
的研究仍然较缺乏。在这种背景下,逐渐产生和发展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Second Gener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SGKM)的概念。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是马克(Mark W. McElroy)在他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一文中明确提出的。他认为,不像第一代知识管理——好像技术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二代知识管理更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第二代知识管理更多地考虑了人力资源和过程的主动性,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生命周期、知识过程、知识规律、知识结构、嵌套的知识域,组织学习和复杂性理论等几个方面[1]。
2002年7月,知识管理大师赖瑞·普鲁萨克(rry Prusak)也提出了“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概念,要求知识管理应重视组织内非正式的沟通,建立信赖的环境,同时提供学习的空间,以分享并创造隐性的知识。
托米(Ilkka Tuomi,2002)提出知识管理将从第二代进入第三代。认为第一代知识管理是以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获取为核心的;现阶段的第二代知识管理提出了隐性知识、组织学习、情景嵌套式知识和实践社区的概念,并且从实践的角度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组织改变过程,其中管理措施、评价系统内容管理等是共同发[1]奉继承. 知识管理-理论、技术与运营.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99-106
展的;而第三代知识管理则强调“知”与“行”之间的关系,强调知识表示不再是静态的数据库,而是动态的、支持灵活有效思考的,强调把边界知识作为处理的重点,注重跨组织的学习和知识创新过程[2]。
麦塔肖提斯(Kostas Metaxiotis)、厄格扎克斯(Kostas Ergazakis)和帕萨芮斯(John Psarras)(2005)也提出知识管理的三代划分:20世纪70-80年代是关注个人知识的第一代知识管理,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是关注群体知识的第二代知识管理,而未来的第三代知识管理将更加紧密地与企业战略、流程结合,成为员工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和动力[3]。并提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研究方向:建立评价知识管理框架、方法、知识评估系统和智力资本的标准;分析知识管理系统的投资和成本;利用新技术促进显性知识共享;在其它社会组织中应用知识管理。
2 第二代知识管理的提出背景
[2]Tuomi I. The Futur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7-5-5]
http://ec.europa.eu/employment_social/knowledge_society/docs/tuomifkm.pdf
[3] Kostas Metaxiotis, Kostas Ergazakis, John Psarras. Exploring the World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greements and Disagreements in The Academic/ Practitioner Communit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05, 9(2): 6-18
①第一代知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基本上是通过运用群件、信息索引和检索系统、数据仓库、成像和数据挖掘、文档管理等技术手段架构知识管理系统,获取和共享已有知识,进而提高组织资源总量,而忽略了人的主导作用,使得知识管理好像是“给昨日的信息技术披上了今天更加时髦的令人炫耀的外衣”。
②第一代知识管理对知识生成过程的忽略
第一代知识管理在强调技术优势时,对于人力资源和知识过程的主动性、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共享、组织文化与学习等非技术因素缺乏足够的重视。基于这两点的显著不足,1998年,Rudy Ruggles 在《加州管理评论》(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知识管理一定要强调“人”。总的来讲,第二代知识管理是对第一代知识管理的补充与完善,是一种更重平衡、学习和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新型知识管理。
诚如马克.麦克尔罗伊所言,第二代知识管理引进了一些新术语、新思想和新见解,在深化知识管理理论的同时也使其区别于第一代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