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网络建设与管理PPT课件

网络建设与管理PPT课件
34
交换机配置模式
(3) 特权模式 在用户模式下,执行命令en(enable),输入正确 口令,即可进入特权模式,出现提示符号: Switch# 这时,不仅可以执行所有用户命令,还可以对 交换机的一些参数进行配置和修改。 在这种特权模式下,执行命令setup,可以进入 初始模式。用命令disable(或exit),可以退出 特权执行模式.
VLAN配置模式
Switch(vlan)#
;VLAN配置模式
Switch(vlan)#exit
;从VLAN配置模式退出到特权模式 Nhomakorabea42
思科交换机配置命令
Switch#config terminal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exit
一个逻辑工作组的站点需要物理 位置的移动(如LAN1中的 站点从1楼移动到3楼)
以软件方式实现逻辑工作组的划 分与管理
4
通过VLAN划分广播域
广播域1 VLAN 10
广播域2 VLAN 20
广播域3 VLAN 30
财务部
5
市场部
6
工程部
VLAN的组网方法
1.静态VLAN 交换机上的VLAN端口由管理员静态分配 这些端口保持这种配置直到人工改变它们
2.动态VLAN 交换机上VLAN端口是动态分配的 分配原则通常以MAC地址、逻辑地址或数据包的协议类型为基础
6
基于端口的VLAN
以太网交换机 Port 1Port 2Port 7Port 10
主机A
主机B
主机C
主机D
7
8
端口
Port1 Port2 …… Port7 …… Port10
VLAN表

网络优化图及网络(运筹学)

网络优化图及网络(运筹学)
详细描述
最短路径问题有多种算法,如Dijkstra算法和Bellman-Ford算法。这些算法通 过不断优化路径长度,最终找到最短路径。在现实生活中,最短路径问题广泛 应用于交通网络、通信网络和电力网络等领域。
最小生成树问题
总结词
最小生成树问题是图论中的另一个经典问题,旨在在给定连 通图中找到一棵包含所有节点且总权重最小的树。
网络优化图及网络(运筹学)
目 录
• 网络优化图概述 • 网络(运筹学)基础 • 网络优化模型 • 网络优化算法 • 网络优化实例分析 • 网络(运筹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网络优化图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网络优化图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 述现实世界中各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和 行为。
特点
网络优化图具有节点和边的概念,能 够表示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作 用,同时可以引入各种参数和约束条 件,以实现特定的优化目标。
详细描述
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传统的数据 处理和分析方法难以应对,需要采用 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如分布式 计算、流处理等,以提高数据处理效 率。
人工智能与网络优化
总结词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网络优化提供了 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复杂 的问题。
VS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可 以用于网络优化,例如通过学习历史数据 来预测未来的流量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进 行资源调度和路径选择。
遗传算法通过模拟生物进化 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和遗传机 制,不断迭代和优化种群中 的个体,最终找到最优解。
遗传算法适用于多目标优化、 约束满足问题等复杂问题,具 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全局搜索能
力。
05
网络优化实例分析
最短路径问题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

运筹学第6章 图与网络

也就是说| V1 |必为偶数。
定理6.2有学者也称作定理6.1的推论。根据定理6.2,握手定理也可以 表述为,在任何集体聚会中,握过奇次手的人数一定是偶数个。
12 该课件的所有权属于熊义杰
另外,现实中不存在面数为奇数且每个面的边数也是奇数的多面 体,如表面为正三角形的多面体有4个面,表面为正五边形的多面体有 12个面等等,也可以用这一定理予以证明。因为在任意的一个多面体 中, 当且仅当两个面有公共边时,相应的两顶点间才会有一条边,即 任意多面体中的一个边总关联着两个面。所以,以多面体的面数为顶
v j V2
(m为G中的边数)
因式中 2m 是偶数, d (v j ) 是偶数,所以 d (vi ) 也必为偶数
v j V2
vi V1
( 两个同奇同偶数的和差必为偶数 ), 同时,由于 d (vi ) 中的每个加数 d (vi )
均为奇数,因而 d (vi ) 为偶数就表明, d (vi ) 必然是偶数个加数的和 ,
图论、算法图论、极值图论、网络图论、代数图论、随机图论、 模糊图论、超图论等等。由于现代科技尤其是大型计算机的迅 猛发展,使图论的用武之地大大拓展,无论是数学、物理、化 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基础科学,还是信息、交通、战争、 经济乃至社会科学的众多问题.都可以应用图论方法子以解决。
1976年,世界上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一件是美国数学家 Appel和Haken在Koch的协作之下,用计算机证明了图论难题— —四色猜想(4CC):任何地图,用四种颜色,可以把每国领土染 上一种颜色,并使相邻国家异色。4CC的提法和内容十分简朴, 以至于可以随便向一个人(哪怕他目不识丁)在几分钟之内讲清 楚。1852年英国的一个大学生格思里(Guthrie)向他的老师德·摩 根(De Morgan)请教这个问题,德·摩根是当时十分有名的数学家, 他不能判断这个猜想是否成立,于是这个问题很快有数学界流 传开来。1879年伦敦数学会会员Kemple声称,证明了4CC成立, 且发表了论文。10年后,Heawood指出了Kemple的证明中

贝叶斯网络全解课件

贝叶斯网络全解课件
等。
评分函数
定义一个评分函数来评估网络结构的优劣,常用的评分函数包 括BIC(贝叶斯信息准则)和AIC(赤池信息准则)等。
参数学习优化
1 2
参数学习
基于已知的网络结构和数据集,学习网络中各节 点的条件概率分布,使得网络能够最好地拟合数 据集。
最大似然估计
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来估计节点的条件概率分 布,即寻找使得似然函数最大的参数值。
案例三
异常检测:使用贝叶斯网络检测金融市场中的异常交易行为。
06
贝叶斯网络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
概率图模型研究
贝叶斯网络作为概率图模型的一种,其研究涉及到对概率图 模型基本理论的研究,包括对概率、图、模型等基本概念的 理解和运用。
深度学习与贝叶斯网络的结合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如何将深度学习技术与贝叶斯网 络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未来发展方向
可解释性机器学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对机器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要求越来越高 。贝叶斯网络作为一种概率模型,具有天然的可解释性优势,未来可以在这方 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大规模贝叶斯网络
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如何构建和处理大规模贝叶斯网络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 研究方向。
技术挑战与展望
联合概率
两个或多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联合概率 的计算公式为 P(A∩B)=P(A|B)⋅P(B)+P(B|A)⋅P(A)。
条件独立性
01
条件独立的概念
在给定某个条件时,两个事件之 间相互独立,即一个事件的发生 不影响另一个事件的发生。
02
条件独立性的应用
03
条件独立性的判断
在贝叶斯网络中,条件独立性用 于简化概率计算,降低模型复杂 度。

语义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ppt课件

语义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ppt课件
语义层次网络模型
• 层次网络模型认为,长时记忆中语义记忆 的基本单元是概念,概念在记忆系统是有联 系的,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结构。上图是概 念体系的一个片断,位于最下层的“金丝雀” 、“鲨鱼”等叫0级概念,“鸟”、“鱼”等叫1级 概念,“动物”叫2级概念。要领的级别越高 越抽象,加工所需要的时间也越长。在每
模型的验证:启动效应
• 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 工活动所起的作用。
该模型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
• 激活扩散模型是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它 认为诸概念的特征可以在同一层级上也可 以不在同一层级上,概念间的联系是激活 扩散的方式,它以连线的长短同样也能说 明范畴大小效应,而且也可以说明其它效 应,可以它是“人化了的”层次网络模型
激活扩散模型
模型结构
• 激活扩散模型结构也是一个网络模型,与 层次网络模型不同的是,它以语义联系或 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网络上每一 个概念是一个节点,连线长短表示概念之 间联系的远近(短近长远)。一个概念的 意义或内涵由与它联系的概念来确定程
• 当一个概念被受刺激或被加工,该概念所 在的网络节点便被激活,然后激活便沿连 线向四周扩散。这种激活的数量是有限的, 一个概念愈是长时间受到加工,释放激活 的时间也愈长,从而有可能形成熟悉效应, 另一方面,激活也遵循能量递减的规律。
实验结果
• 结果发现,被试判断“金丝雀是鸟”所用 的时间比判断“金丝雀是动物”的时间更 短。
• 实验核证一种属性是不是属于某一概念, 其所需的时间也决定于需要搜索网络中的 层次数。
质疑
• 1、网络的概念是不是有层次的排列,它们 之间是否必然具有一种等级的关系?
• 2、涉及概念属性的储存问题 • 3、典型性效应
感谢您的关注

《认识计算机网络 》课件

《认识计算机网络 》课件
IP数据报是IP协议传输的数据单位,它包含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以及其他一些控制信息,如生存时间(TTL)和协议类型。
IP协议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数据报从源到目的的最佳路径。路由选择基于一系列路由协议,如RIP、OSPF和BGP等。
IP地址
IP数据报
路由选择
TCP协议概述: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有序的和错误校验的数据传输方式。TCP在因特网上广泛使用,如HTTP、FTP和SMTP等应用层协议都建立在TCP连接之上。
总结词
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智能化互联
详细描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网络技术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智能化互联,实现物体的远程监控、控制和管理等功能。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工业等领域。
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按需付费的计算服务
总结词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资源(如服务器、存储设备和应用程序)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地访问这些服务,并按需付费。云计算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高可用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DNS概述
DNS查询由客户端发出,请求将特定域名解析为相应的IP地址。DNS服务器会响应查询,返回与该域名相关联的IP地址列表。这些IP地址可以是多个,以便实现负载均衡和容错功能。
DNS查询与响应
为了提高性能并减少DNS查询的频率,许多计算机和网络设备都配置了存储在缓存中,以便后续对该域名的访问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IP地址而无需再次查询DNS服务器。
《认识计算机网络》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计算机网络协议与技术网络安全与防护计算机网络应用与发展趋势

03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PPT课件

03第3章  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PPT课件
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 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提供机 械性的、电气性的、功能性的和规程性的手段。
21
• 物理层的3个基本功能 –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 – 数据传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层管理
• 物理层模型 —— DTE/DCE 模型 DTE(Data Terminal 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数据通信设备 详见课本P72 图3-8
4
学习内容: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3.1.2 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及其分析 3.1.3 OSI 参考模型概述 3.1.4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5
3.1.1 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 网络协议
• 计算机网络中相互通信的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 据或通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标准,称为网 络协议。
• 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
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6
2.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 { 层 + 协议 + 接口 }
特点:
▪ 每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 网络体系结构与具体的物理实现无关。 ▪ 每层协议是透明的,高层屏蔽低层的细节问题。 ▪ 任意两个实端系统之间的通信,可分解为网络各层 对等实体之间的分层通信。 ▪ 虚通信:对等层之间 ▪ 实通信:物理层之间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管理运筹学课件第7章 图与网络模型

管理运筹学课件第7章 图与网络模型

C
E
所有点均在V中?
W(T*)=17

V vi V ,V \ vi V
结束
2013-8-9 管理运筹学课件 14
7.2.2 最小支撑树的求法——破圈法
任取一个圈,从圈中去掉一条最大的边(如果有两条或两 条以上的边都是权最大的边,则任意去掉其中一条).在余 下的图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不含圈的图为止,此时的图便 是最小树.
管理运筹学课件 3
(b)七桥问题简单图
2013-8-9
导入案例——四色问题
各省用点表示,有边界接壤的用连线表示,则: 这张地图有几种颜色?能区分各省的边界吗? “任何一张地图只用四种颜色 就能使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 上不同的颜色。” 1852年,英国搞地图着色工 作的格思里,首先提出了四 色问题。 1872年,英国数学家凯利正 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这个 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 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美国数学教授哈肯和阿佩尔 于1976年6月,使用伊利诺斯 大学的电子计算机计算了 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个判 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 证明。 不过不少数学家认为应该有 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 法。
(1) (1)Gary (2)Fort Wayne (3)Evansvile (4)Terre Haute (5)South Hend — 132 217 164 58 (2) 132 — 290 201 79 (3) 217 290 — 113 303 (4) 164 201 113 — 196 (5) 58 79 303 196 —

B 8 A 3
5 9
D 2 6 1 E

F

7边[A, B] ; 取回路BCE,去掉最大边[B, E] ; 取回路BCED,去掉最大边 [D, E] ; 取回路BCEFD,去掉最大边 [B, D] W(T*)=17

2022年Python数学实验与建模-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2022年Python数学实验与建模-图与网络的基本概念

航空基础学院数学第教7研页室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第4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图 4.1 中,边e2和e3为重边,e5为环,顶点v5为孤 立点。
v1• e1
•v 5
e5
e3
•v4 e4
v2•
e2
•v3
图 4.1 非简单图示例
航空基础学院数学第教8研页室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第4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定义 4.4 无环且无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如果不特别申明,一般的图均指简单图。
航空基础学院数学第教27研页室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第4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Naval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02
MATLAB 工具箱简介
航空基础学院数学第教28研页室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第4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1.图的生成
Graph: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
各边相异的道路称为迹(trail); 各顶点相异的道路称为轨道(path),记为 P(v0 ,vk ); 起点和终点重合的道路称为回路;
起点和终点重合的轨道称为圈,即对轨道 P(v0 ,vk ), 当v0 vk 时成为一个圈。
航空基础学院数学第教15研页室
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
第4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3.定点的度
定义 4.7 (1)在无向图中,与顶点v 关联的边的 数目(环算两次)称为v 的度,记为d(v)。
(2)在有向图中,从顶点v 引出的弧的数目称为v 的出度,记为d (v),从顶点v 引入的弧的数目称为v 的入 度,记为d (v),d(v) d (v) d (v)称为v 的度。
在有向图 D中,如果对于任意两个顶点u和v ,从 u到v 和从v 到u都存在道路,则称图 D是强连通图。

第3章OSI网络参考模型与TCPIP网络协议PPT课件

第3章OSI网络参考模型与TCPIP网络协议PPT课件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分组
数据链路层 帧
物理层
比特
H ost B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3-2 对等层通信
如图3-2所示,假设主 机A发送信息给主机B。那么 主机A的应用程序先与主机A 的应用层通信,主机A的应 用层再与主机A的表示层通 信,主机A的表示层再与主 机A的会话层通信等等,直 到到达主机A的物理层。物 理层在网络物理介质上发送 (和接收)信息。当信息在 网络物理介质上传送并被主 机B接收后,会以相反的方 向向上通过主机B的各层 (先是物理层,然后是数据 链路层等等),直到最终
(5)第3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让数据包到达目的地,即处理路由。第3层使用管理员能够进行 管理的逻辑寻址方案,该层可以使用IP协议的寻址方案或AppleTalk、DECnet、 VINES和IPX寻址方案。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 1) 路径选择与中继 2) 流量控制 3) 网络连接建立与管理
识的识别。 网络层实体建立网络连接。 帧接收顺序控制。 数据链路层相应设备 数据链路层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网络接口卡(NIC)及其驱动
程序、网桥、二层交换机等。
(7)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向下直接与物理传输介质相连接,
这一层提供电气的、机械的、规程的及功能的手段来激活和保持系统间 的物理链路。比如用多少伏特电压表示“1”,多少伏特表示“0”;一 个比特持续多少微秒等。
提供流量控制、窗口操作和纠错功能,它还负责数据流的分段和重组等 功能。
在OSI参考模型中,人们经常将七层分为高层和低层。如果从面向 通信和面向信息处理的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一般划在低层;如果从用 户功能与网络功能角度进行分类,传输层又被划在高层。这种差异正好 反映出传输层在OSI参考模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图与网络分析》课件

《图与网络分析》课件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是理解图与网络分析的关键。
详细描述
网络是由节点和边构成的集合,用于描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 不同的分类标准,网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无向网络和有向网络、单层网络和 多层网络等。
图与网络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图与网络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计算机科学、交通运输、生物信息学等。
从任意一个顶点开始,每次选择一条与已选顶点集合相连的边中权 重最小的边,将其加入最小生成树中。
最短路径算法
Dijkstra算法
01
用于求解图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最短路径。
Bellman-Ford算法
02
用于求解图中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Floyd-Warshall算法
03
用于求解图中所有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时间复杂度较低。
网络流算法
01
Ford-Fulkerson算法
用于求解最大网络流问题,通过不断寻找增广路径来增加网络的流量。
02
Dinic算法
基于层次搜索和增广路径的算法,用于求解最大网络流问题。
03
Edmonds-Karp算法
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用于求解最大网络流问题。
03
网络分析与应用
网络中心性分析
节点中心性
社区结构特征
包括社区大小、社区密度、社区连通性等。
社区结构分析的应用
在社交网络中识别用户群体,在组织结构中划分部门和团队等。
网络动态分析
网络动态模型
常见的网络动态模型有随机游走、马尔科夫链和自组 织映射等。
网络动态特征
包括节点的活跃度、网络的演化规律和网络的鲁棒性 等。
网络动态分析的应用

通信网络-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通信网络-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68-第五章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1 概论图论起源于18世纪。

第一篇图论论文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 年发表的“哥尼斯堡的七座桥”。

1847年,克希霍夫为了给出电网络方程而引进了“树”的概念。

1857年,凯莱在计数烷22+n n H C 的同分异构物时,也发现了“树”。

哈密尔顿于1859年提出“周游世界”游戏,用图论的术语,就是如何找出一个连通图中的生成圈、近几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飞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图论研究和应用,图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化学、通讯科学、建筑学、运筹学,生物遗传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图论中所谓的“图”是指某类具体事物和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我们用点表示这些具体事物,用连接两点的线段(直的或曲的)表示两个事物的特定的联系,就得到了描述这个“图”的几何形象。

图论为任何一个包含了一种二元关系的离散系统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借助于图论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可以对该模型求解。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哥尼斯堡有七座桥将普莱格尔河中的两个岛及岛与河岸联结起来,问题是要从这四块陆地中的任何一块开始通过每一座桥正好一次,再回到起点。

图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当然可以通过试验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该城居民的任何尝试均未成功。

欧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他将每一块陆地用一个点来代替,将每一座桥用连接相应两点的一条线来代替,从而得到一个有四个“点”,七条“线”的“图”。

问题成为从任一点出发一笔画出七条线再回到起点。

欧拉考察了一般一笔画的结构特点,给出了一笔画的一个判定法则:这个图是连通的,且每个点都与偶数线相关联,将这个判定法则应用于七桥问题,得到了“不可能走通”的结果,不但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开创了图论研究的先河。

图与网络是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 )中的一个经典和重要的分支,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经济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等诸多领域。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PPT课件

选择交换机时需要考虑其端口 数量、传输速率、背板带宽等
因素,以满足实际需求。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将数字信号 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
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
在上网过程中,调制解调器用 于将计算机输出的数字信号转 换为电话线传输的模拟信号,
或反之。
调制解调器的技术指标包括传 输速率、调制方式、接口类型 等,不同的上网需求需要选择 不同的调制解调器。
使用调制解调器时需要注意其 与计算机的接口类型和驱动程 序的兼容性。
网卡
01
网卡是计算机中用于连接网络的硬件设备,实现计算机与网络的通信。
02
网卡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的传输和接收、地址解析等,是计算机接入 网络的基本条件。
03
网卡的性能指标包括传输速率、接口类型、网络协议支持等,选择合 适的网卡能够提高计算机的网络性能。
TCP/IP模型为互联网的通信提供 了标准化的协议栈结构,使得各 种计算机和设备能够相互连接和
通信。
网络协议
01
02
03
概述
网络协议是一组规则和标 准,用于规定计算机和设 备在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方 式。
常见协议
常见的网络协议包括TCP、 UDP、HTTP、FTP、 SMTP等。
作用
网络协议使得各种设备和 系统能够相互理解和协作, 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源的 共享。
数据加密类型
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和混合加密是常见的数据加密类型。不同类型的加密算法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数据加密应用
数据加密广泛应用于数据传输、存储和备份等场景,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 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病毒防护与入侵检测
病毒防护定义

[精选]网络体系结构培训课件(ppt 56页)

[精选]网络体系结构培训课件(ppt 56页)
电气接口匹配
传输比特流
建立、管理、终止连接任务
端到端连接、流量控制 差错检测和重传
基本单位是报文
路由选择、拥塞控制 数据包的分片与重组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分组
帧同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
物理层
通过物理传输比特(bit)流 中继器和集线器 建立、维护和取消物理连接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信息加以组织封装成数据帧(Frame) 通过使用接收系统的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来寻址
不可靠连接
数字化语音
无连接的服务
不可靠的数据报 电子邮件 有确认的数据报 挂号邮件
请求-应答
数据查询
1.4.2.2 服务原语
服务在形式上是由一组原语(primitive)(或操作) 在描述的。这些原语供用户和其他实体访问该服务。这些 原语通知服务提供者采取某些行动或报告某个对等实体的 活动。
原语 请求 指示 响应 证实
服务提供者和服务用户
N层实体实现的服务为N+1层所利用。N层被称为 服务提供者(service provider),N+1层被称为 服务用户(service user)。服务是在服务接入点 SAP(service access point)提供给上层使用的。
第 n+1 层 接口
第n层
1.4.2 接口与服务
含义 一个实体希望得到完成某些操作的服务 通知一个实体有某个事件发生 一个实体希望响应一个事件 返回对先前请求的响应
1.4.3 服务与协议的关系
服务是各层向它上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服务定义了该层能够代表它的上层完成的操作,但没有涉 及这些操作是如何完成的。
协议是定义同层对等实体之间交换的帧、分组和报文的 格式及意义的一组规则。

第八讲网络最优化模型【共61张PPT】

第八讲网络最优化模型【共61张PPT】

第八讲 网络最优化模型
最短路模型
最短路模型的求解
求解最短路问题实际上就是找一条总长度最短的路 线,对于这样的最短路问题,可以建立0-1整数规划数学
模型求解(如下图)。
第八讲 网络最优化模型
最短路模型
最短路模型的求解
为简化求解过程,可以建立专门的最短路求解模型 ,用计算机求解:可以将图中各条边和每条边是的权数 直接录入到求解模型中,直接得到结果。因此可以称下 图就是一个最短路问题的数学表述模型。
条路,使两点间的总距离为最短。
第八讲 网络最优化模型
最短路模型
例8.1 如下图所示,某人每天从住处S开车到工作地T上
班,图中各弧旁的数字表示道路的长度(千米),试问 他从家出发到工作地,应选择哪条路线,才能使路上行 驶的总距离最短?
第八讲 网络最优化模型
最短路模型的基本特征
最短路模型
1、在网络中选择一条路,始于发点(源点),终于收点(目的
条道路及道路维修。工期和所需劳动力见下表。该公司共 有劳动力120人,任一工程在一个月内的劳动力投入不能超 过80人,问公司应如何分配劳动力以完成所有工程,是否能按
期完成?
工程 A.地下通道 B.人行天桥 C.新建道路 D.道路维修
工期和所需劳动力
工期 5~7月 6~7月 5~8月
8月
需要劳动力(人) 100 80 200 80
赵●
(v1)
e1
e3
钱● (v2)
●孙 (v3) e4
●李 (v4)
第八讲 网络最优化模型
基本概念

7、 回路 始点和终点重合的路叫做回路。上图中(v3,v5,v6
,v7,v4 ,v3)就是一条回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与网络模型及方法
1
Hale Waihona Puke 图与子图 图的连通与割集 树与支撑树 最小树 最短有向路 最大流 最小费用流 最大对集
图与网络
无向图的基本概念 网络的基本概念
关联矩阵和邻接矩阵
关联矩阵 邻接矩阵 主要结论
子图
绪论
图论起源于18 世纪。 第一篇图论论文是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 年发表
e6
4、多重图和简单图:
v 2 • e 3 e 4 •v 4
含有多重边的图称为多重图;
无环也无多重边的图称为简单图。
v•3 e 5
5、次:以点 vi为端点的边的条 点v数 i的称 次d为 , (vi)
6、悬挂点和悬挂边: 次为1的点称为悬挂点,与悬挂点相联的边称为悬挂边。
7、孤立点:次为0的点称为孤立点
• e 1 v 3 e 2 e 6
• • • v 1
e4 e3 v4 e5 v 5
• v 2
m=6, n=5
有向图——边e=(vi, vj)有方向vi为始点,vj为终点

此时(vi, vj)≠(vj,vi)
无向图——边e=(vi, vj)无方向,此时(vi, vj)=(vj,vi)
e1

• e 2
若 ek{vi,vj}E,则称 vi、 v 点 j是e边 k的端点 ek是 , 点 vi和 vj的关联边
2、相邻点和相邻边:
一条边的两个端相 点邻 称点 为,简称邻点,
端点落在同一个边 顶称 点为 的相邻边,边 简称邻
3、多重边与环:
e1
具有相同端点的多 边重 称边 为或平行边; •v 1
两个端点落在同点 一的 个边 顶称为环e 2。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这个图是连通的,且每个点都与偶数线相关联
绪论
图与网络是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 中的一个经典和重要的分支,所研究的问 题涉及经济管理、工业工程、交通运输、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 等诸多领域
的最短路问题、最大流问题、最小费用流 问题和匹配问题等都是图与网络的基本问 题。
的“哥尼斯堡的七座桥”。 1847 年,克希霍夫为了给出电网络方程而引进了
“树”的概念。 1857年,凯莱在计数烷n 2n+2 C H 的同分异构物
时,也发现了“树”。 哈密尔顿于1859 年提 出“周游世界”游戏,用图论的术语,就是如何
找出一个连通图中的生成圈
绪论
近几十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飞 速发展,大大地促进了图论研究和应用, 图论的理论和方法已经渗透到物理、化学、 通讯科学、建筑学、运筹学,生物遗传学、 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中。
时,称此链为圈。圈中只有重复点而无重复边者为简单圈, 既(除起点、终点重复外)无重复点也无重复边者为初等圈
v1 e1
• • v 6
e6 e7
e8
• e 5 v 5 e 4
•v 2 • e 9 e 2 v 3
{v6,e7,v1,e8,v4}
不是链
{ v5,e4,v4,e9,v2,e2,v3,e3,v4,e8,v1 }简单链
v1 e6
向 图
v2•
e3
e4
•v 4
v•3 e 5
e4=(v3,v4)≠(v4,v3) e5=(v4,v3)≠(v3,v4)
e1
• e 2
v1 e6
• v 2
e3
e4

•v 4 向

v•3 e 5
e4=(v3,v4)=(v4, v3) e5=(v3,v4)=(v4, v3)
二.常用名词:
1、端点和关联边:
个数为偶数。
四. 链、路、连通图 1.链:对于无向图G=(V,E),若图G中有一个点与边的交替序列
μ={vi0,ei1,vi1,ei2,,vik-1,eik,vik},且eit=(vit-1,vit)(t=1,2,…,k), 则称该交替序列 μ为连结vi0和vik的一条链。
简单链:μ中只有重复的点而无重复边者为简单链。 初等链:μ中没有重复的点和重复边者为初等链。 圈:无向图G中,连结 vi0与vik的一条链,当vi0与vik是同一个点
8、奇点与偶点:
次为奇数的点称, 为次 奇为 点偶数的点点 称为偶
• • e 2
v1
e1
v5
• v 2
e3
e4
• v 6 e 5
• v 3
•v 4
e6
d(v1)3, d(v2)1, d(v3) 4
d(v4)3, d(v5)0, d(v6) 1, v2、v6为悬挂点,e2、e5为悬挂边, v5为孤立点, v1、v2、v4、v6为奇点v, 5、v3为偶点
d(vi)12 ,G的边数m=6 即 d(vi)2m
三.次(度)的性质
性质1:在图G=(V,E)中,所有点的次之和是边数m的两倍。 证明:由于每条边均与两个顶点关联,因此在计算顶点的次时
每条边都计算了两遍,所以顶点次数的总和等于边数的二倍。
性质2:在任何图G=(V,E)中,奇点的个数为偶数
证明:设V1,V2分别是图G中奇点和偶点的集合,则V1∪V2=V,
v•4 e 3
{v6,e5,v5,e7,v1 }
初等链
v1 e1
• • v 6
e6 e7
e8
• e 5 v 5 e 4
•v 2
e e9
• 2 v 3
绪论
图论中所谓的“图”是指某类具体事物和这些事 物之间的联系。
如果我们用点表示这些具体事物,用连接两点的 线段(直的或曲的)表示两个事物的特定的联系, 就得到了描述这个“图”的几何形象。
图论为任何一个包含了一种二元关系的离散系统 提供了一个数学模型,借助于图论的概念、理论 和方法,可以对该模型求解。
V1∩V2=Φ,有性质1, d (v i) d (v i) d (v i) 2 m ,因为V2
i V
i V 1
i V 2
是偶点的集合,d(vi)(i∈V2)均为偶数,所以 所以 d(vi)为偶数 iV2
d(vi )为偶,数 而V1是奇点的集,合d(vi)(iV1)均为奇 iV1
只有偶数个奇数相加才能得到偶数,所以V1中的点,即奇点的
图的基本概念 一.图的概念 图------由若干个点和连接这些点的连线所组成的图形 G—— 一个图 vi——图中的点,称为顶点(代表具体事物,研究对象。 ei——图中的连线,称为边(对象之间的联系)
记V={vi}——点的集合,E= {ei}——边的集合 ek {vi,vj}
G={V,E} m(G)=|E|——G的边数, 简记为m n(G)= |V|——G的顶点数, 简记为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