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补液见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的动物
感染的人
食物
易感人群

目录
引起地方性或流行性胃肠炎和婴儿腹泻病的病原分布
发达国家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欠发达国家
寄生虫 其他细菌
不明原因
轮状病毒
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大肠杆菌 星状病毒
腺病毒 杯状病毒
From Kapikian AZ, Chanock RM. Rotaviruses. In: Fields Virology 3rd ed. Philadelphia, PA: Lippincott-Raven; 1996:1659.
目录源自文库
感染性因素 病毒(Viral Pathogens):
轮状病毒(Rotavirus 80%) 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又称Norovirus) 其它病毒:柯萨奇病毒(Coxsackie)、杯状病毒
(calicivirus) 、 巨细胞病毒 (CMV)、腺病毒( enteric adenovirus )等;
目录
病毒侵入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并复制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坏
绒毛缩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脱落 线粒体、内质网膨胀
双糖酶活性下降
载体减少
双糖(乳糖)吸收减少 部分乳糖分解为小分子的乳酸
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 偶联转运吸收障碍
渗透压增加
消化吸收面积减少 营养物质吸收减少
水样腹泻
病毒性肠炎发病机制
产毒性大肠杆菌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绿脓杆菌、金葡菌等
目录
真菌(fungi):白色念珠菌为主,曲菌、毛霉菌 原虫( protozoa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
虫、隐孢子虫
目录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AAD ) 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酶的水平 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耐 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 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大量水样腹泻
肠毒素引起的肠炎发病机制——以产毒性大肠杆菌为例
目录
侵袭性细菌 在肠黏膜侵袭和繁殖
炎症改变 (充血、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渗出和溃疡)
水和电解质不能完全吸收 腹泻
便中WBC, RBC大量增加 严重感染中毒症状
侵袭性肠炎发病机制
目录
食物质、量不当
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积滞在上消化道
胃酸度下降
目录
正常小儿大便
人乳喂养儿 牛乳喂养儿
混合喂养儿
颜色 金黄色 淡黄色
黄色
酸碱度 性质
酸味
糊状不臭
pH4.7-5.1 2-4次/日
中性或碱性 较干厚
pH6-8 成形较臭
1-2次/日
较软,添加辅食后近成人
目录
2、大便性质改变:
泡沫多、酸味重 ─── 糖消化不良 粪特臭、奶块多 ─── 蛋白质消化不良 粪油腻、肥皂泡 ─── 脂肪消化不良 水样便或蛋花汤便 ── 病毒性肠炎 蛋花汤或腐肉样便 ── 大肠杆菌肠炎 豆腐渣样便 ───── 霉菌性肠炎 海水样大便+假膜 ── 金葡菌肠炎
病毒性—秋末至春初 细菌性—夏季
目录
二、分类
按病因分: 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非感染性:饮食性、气候性、其他因素 按病程分:急性:<2周
迁延性:2周至2个月 慢性:>2个月
按病情分:轻:仅有便次、大便性状改变,无脱 水及酸碱电解质改变或全身症状
重:腹泻同时伴有脱水和电解质改变和/ 或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目录
三、易感因素
1. 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 2.生长发育快,胃肠负担较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 4.肠道菌群失调 5.人工喂养
目录
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生理性防御屏障(粘液、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 细菌屏障 (正常菌群) 免疫屏障 ( 分泌型 IgA,细胞体液免疫)
消化道有三个防御系统
目录
四、病因
肠道内感染:病原经粪—口途径
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并繁殖 分解食物
发酵、腐败
内源性感染
有机酸(乳酸、乙酸) 肠腔内渗透压增高
胺类
肝解毒功能不全
毒素进入血循环
肠蠕动增强
中毒症状
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饮食不当引起腹泻发生机制
目录
六、临床表现
胃肠道症状 全身症状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目录
胃肠道症状 1、大便量和次数增多 stool >10g/Kg.d or >200g/d
目录
5岁以下儿童死于轮状病毒感染者(‰)
0.0-0.1
0.2-0.5
0.6-0.9
1.0-1.9
2.0-3.4
目录
细菌:
1、大肠杆菌(E.coli)
致病性(EPEC): 腹泻主要病原菌,黏附肠黏膜上皮引起微绒毛
破坏,皱襞萎缩,累及全肠道
产毒性(ETEC):黏附小肠上皮刷状缘,细胞外繁殖,分泌耐
热和不耐热肠毒素
出血性(EHEC):黏附结肠,产生肠毒素,使黏膜坏死和肠液分
泌,出现血便,可引起溶血尿毒综合征
侵袭性(EIEC):侵入肠黏膜,细胞炎症、坏死,痢疾样便 粘附性-集聚性 (EAEC):聚集黏附小肠下段与结肠黏膜,不
产肠毒素,不引起组织损伤,与迁延性腹泻有关
目录
细菌:
2、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3、耶尔森菌(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4、其他:沙门菌(鼠伤寒)、变形杆菌、
儿科学 PEDIATRICS
婴幼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一、 总论
概念: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 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临床上主要是腹泻和呕吐,严重病例伴有脱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好发年龄:6个月~2岁 <1岁者约占50% 季节:四季均可发病
在小肠上部,通过 菌毛上的粘附因子
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 Labile toxin, LT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
cAMP
耐热肠毒素 stable toxin, ST
激活
鸟苷酸环化酶
GTP
cGMP
抑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Na+、Cl-和水,并促进Cl-分泌
肠液中Na+、Cl-和水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限度
目录
非感染性因素
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过早喂淀粉和脂肪食物) 过敏性腹泻:对牛奶或大豆过敏 原发性或继发性双糖酶(乳糖酶)缺乏或活 性降低
目录
非感染性因素
气候因素:
冷-肠蠕动增强 热-消化液分泌减少,或口渴饮奶过多引起 消化功能紊乱
目录
五、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 渗透活性的物质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不少腹泻并非由某种单一机制引起,而是在多种机 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