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3年1月28日
2011年9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列入第二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高校,2012年2月我校通信工程、信息安全2个本科专业被批准为“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学校正式启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建设工作。一年来,学校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的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总体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深化工程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在企业的深度参与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一批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并创建具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特色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定位
我校着力实施“卓越计划”,大力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探索具有我校特色的工程教育培养体系和工程教育模式,创建在省属高校中具有示范意义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2011年起,每年组织工科专业申报“卓越计划”,从点到面,面上逐渐推开,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条件的所有工科专业都申报“卓越计划”,到“十二五”末参与
“卓越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人数达到30%。”
(三)参与专业、培养层次、学生情况
目前我校参与“卓越计划”项目的是本科生层次的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两个专业学生,通信工程专业80人,信息安全专业40人,总共有120人参与。
2012年1月,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软件工程作为校级“卓越计划”项目实施。2012年8月,我校组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4个专业,申报国家“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正在教育部的审批过程中。
二、组织管理
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计划”,建立了校院两级组织管理体系。
学校成立了“卓越计划”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工作办公室等机构,每个机构职责明确,从组织架构上形成了“卓越计划”实施的有力保证。详见附件2。
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专家组和“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详见附件7。
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卓越计划”资金支持力度,重点做好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等,另外在师资培训、学生交流、教研立项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
三、政策措施
(一)学校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
1.经费保障。学校给予每个“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每年20万元专项经费,同时对参与“卓越计划”工作的专业以及相关课程给以额外的工作量补贴。
2.学生遴选。按照“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和工程潜质为核心”的原则,从参与计划各专业二年级学生中遴选,也可以接受其他专业通过转专业方式进入“卓越计划”专业学习。
3.学籍管理。采取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分阶段的学籍管理办法。校内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基本不变,企业学习阶段的学籍管理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管理办法。建立学生的淘汰和退出机制。
4.校企合作。确定一批高水平企业和科研院所作为学校“卓越计划”的联合培养单位。通过与企业联合建实习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学实训基地、联合课程,设立学生创新项目、创业项目、毕业设计项目等,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
5.教师评聘与考核。完善专业技术系列教师岗位聘任办法,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历作为其职务晋升与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导师的学年考核制度。
(二)学院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
1.学院成立“卓越计划”领导小组,校企合作专家组以及“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工作组。(见附件7)
2.学院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到企业参加工程训练,学院提供经费并在年终考核时给予工作量减半。
3.学院设立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教改课题,2012年重点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见附件10)
4.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讨会或培训;支持教师开展工程教育研究,发表工程教育研究成果;
支持教师指导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6.学院将教师的知识产权和发明专利,产学研和技术服务,以及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科技活动,作为考核和进行岗位聘任的内容和指标。
四、培养模式
(一)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与主要措施如下:
(1)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实现培养方案整体优化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要求,充分考虑工程能力培养的需要。注重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知识点布局的全面性;注重实践课程模块的建设,在不降低理论教学要求的情况下,加大实践课的学分和学时比例;将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整合课程结构,优化培养方案。
将所有理论课中的课内实验从理论课中独立出来单独开设,在保证理论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压缩理论课时,在学分保持不变(我校理论课1学时1学分,实践课为2学时1学分)的情况,增加实践课时,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经过整合后,每一门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均配有实践环节;将原来有关联的若干门实验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去除重复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2)立足全面发展,促进交叉融合
制定培养计划过程中,加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财经管理知识与工程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协调,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要求每位学生需要修读4学分的人文艺术课和4学分的经管类课程,通过企业通识课程的设置,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创业指导,了解企业文化,提高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