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4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齐桓晋文之事题目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题目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题目及答案班级:姓名:【习题】一)文学常识填空:《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异、善于的写作特点。

二)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无以,则王乎: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③王说: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⑤刑于寡妻: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⑦盖亦反其本矣: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⑩是罔民也: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①吾何爱一牛: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至于兄弟: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⑥然后从而刑之: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无以,则王乎: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⑧刑于寡妻: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⑩轻暖不足于体与:⑪危士臣:⑫朝秦楚: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⑭寡固不可以敌众:⑮弱固不可以敌强:⑯然后从而刑之:⑰是罔民也:⑱树之以桑:⑲谨庠序之教:4、一词多义①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2)唯恐道途显晦,……:(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道芷阳间行:(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②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牛何之:(3)臣闻之胡龁曰:③舍(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④诚(1)诚有百姓者:(2)是诚何心也:(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楚诚能绝齐,……: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①是乃仁术也:②是罔民也:③百姓之不见保: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⑤何由知吾可也:⑥将以(之)衅钟: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⑧莫之能御也:⑨及(其)陷于罪: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⑪是诚不能也:⑫臣未之闻也:⑬牛何之:⑭夫子之谓也:⑮是折枝之类也:⑯未之有也:⑰王坐于堂上:⑱构怨于诸侯: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⑳然则一羽之不举:㉑夫子之谓也:㉒树之以桑:㉓舆薪之不见:㉔何以异: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三)理解性默写: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与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婚,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夷,即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答案这是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答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齐桓晋文之事教学案答案第1篇本文是一篇谈话记录,齐宣王提问,孟子回答,问与答紧密相连,不容易看出层次。

这里根据内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王请度之”),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这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则王乎”),提出并明确话题,以问“霸道”开始,转入说“王道”。

齐宣王一见孟子,就迫不及待地问齐桓晋文称霸的事,正说明他有称霸的企图。

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

前者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后者乱扶周,破楚救宋,都是当时的霸主。

因为他们的行事不是靠仁政,而是凭武力,因此被儒家称为“霸道”,与“王道”相对立。

所以问齐桓、晋文之事,等于问霸道之事,这对于崇尚王道的孟子来说,无异于劈头一瓢冷水。

而孟子以“臣未之闻也”一句,轻轻把话题岔开,转而谈论王道。

第二层(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到“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提出“保民而王”的中心论点,肯定齐宣王能够保民而王。

在孟子看来,王天下的关键在于行仁政,所以孟子首先提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

然后再紧紧抓住齐宣王的“不忍”大做文章。

在这里,孟子不是空泛的论述,而是抓住了齐宣王“以羊易牛”的事例加以阐发。

老百姓看到“以羊易牛”,以小易大,认为王是爱财;孟子则不同,他肯定王有“不忍之心”,只是没有把为仁之事继续扩展下去。

这说明齐宣王已经有了“保民”的基本条件,具备施行王道的基础。

同时也为下文论说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第三层(从“王说”到“王请度之”),剖析齐宣王的仁心未及于民,未成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首先,孟子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

其次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一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地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揣摩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爱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吴广素人(《陈涉世家》)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爱爱⎧⎨⎪⎩⎪明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以教我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明明明明⎧⎨⎪⎪⎩⎪⎪道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得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任重远道道道道⎧⎨⎪⎪⎩⎪⎪四本文和《寡人之于国也》都谈到“仁政”。

到图书馆或上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能力训练基础演练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换。

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看见。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附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附答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一、知识积累1、为下列加点的词注音胡龁()无以,则王()乎彼恶()知之褊()小予忖度()之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莅()中国商贾()皆藏于市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殆()有甚焉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A、吾不忍其觳觫B、仰不足以事父母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D、及陷於罪,然後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A、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B、盖亦反其本矣C、刑於寡妻,至于兄弟,以御於家邦D、将以衅钟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C、然后从而刑之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揣摩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指出其各属于什么句式A、莫之能御。

B、何以异?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6、《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劝说——--——放弃———--——-—--,采纳“—--———--——--”的主张发政施仁的经过。

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善于-——-———-—的写作特点。

7、下面列出了孟子因势利导,说服齐宣王采纳“保民而王”的主张的过程。

请根据课文,梳理文章思路,体会《孟子》的论辩特色,填写其他的空白。

第一步引导:引导宣王抛开霸道而谈王道.内容要点:“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引导方法:抓住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第二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是乃仁术也。

"引导方法: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

第三步引导:引导宣王认识“不忍之心”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条件.内容要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

"“推恩足以保四海.”引导方法:---—-——-————-A--——---—---—-—-——--—。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齐桓晋文之事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学案:第四单元 第7课 齐桓晋文之事 含答案 精品

7齐桓晋文之事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孟子是孤独高傲的。

他认为“人皆可成尧舜”。

他高举“民贵君轻”的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

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

他还把人民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前,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大概也发端于此,可见其思想的超前性。

孟子又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

他反对战争,但并不是反对所有的战争。

他将战争分为正义和非正义,他反对的恰是那种以兼并、掠夺来统一天下的非正义战争。

他用“得道”与“失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论述战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自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用人方面,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这种用人观,不论在古代,还是当下,不失为一条良策。

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风、任人唯亲等皆可杜绝,我们深为孟子的远见卓识叹服。

论奋进在人生旅程中,常常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快去创造,创造才有收获。

只要你一息尚存,就要努力创造!我曾有过企望,企望机遇的到来。

那个声音告诉我:机遇只垂青于不懈奋斗的人,等待会丧失青春年华。

我曾因不得志而叹息。

那个声音又在说:慨叹是弱者,奋进才有用武之地。

我有过失误之后的捶胸顿足。

那个声音又在说:振作起来,重新选择新的目标,你就会感受到生命的新内容。

我有过名落孙山的失望,我感到疲倦,感到前途茫然。

那个声音又在说:莫沮丧,成才的路有千万条。

我陷入过困境,甚至一蹶不振。

冥寂中,那个声音又在说: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逆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我饱受过病残之苦,苦闷中想了却一生。

那个声音又在说:你还有生命,只要壮志在胸,就会不负有限生命。

人生有无数考题,答案却只有一个——奋进!人生没有停靠站,自我本身永远是一个出发点。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一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地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揣摩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爱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吴广素人(《陈涉世家》)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爱爱⎧⎨⎪⎩⎪明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以教我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明明明明⎧⎨⎪⎪⎩⎪⎪道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得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任重远道道道道⎧⎨⎪⎪⎩⎪⎪四本文和《寡人之于国也》都谈到“仁政”。

到图书馆或上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能力训练基础演练?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换。

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看见。

见:被。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齐桓晋文之事一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材料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则王许之乎?”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齐桓晋文之事》阅读题题目9.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独何与B.为长者折枝C.刑于寡妻D.舆薪之不见10.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有复于王者曰复,禀告B.以御于家邦御,治理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各个D.权,然后知轻重权,秤锤,这里指用秤称重11.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全部相同的一组是()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②今恩足以及禽兽③百姓之不见保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⑤以及人之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⑤1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一项是:A.夫子之谓也B.舆薪之不见C.王请度之D.彼且奚适也?《齐桓晋文之事》阅读题答案9.D A与— B枝—肢 C刑—型10.C诸兼词“之于”11.A妻子,妻子儿女以及,把这推及到12.CABD都是宾语前置。

高中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齐桓晋文之事》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①王说,曰……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 ①盖亦反其本矣②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 ①为长者折枝②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D.⎩⎪⎨⎪⎧①愿夫子辅吾志②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答案 D解析 A 项①“说”同“悦”;②“颁”同“斑”。

B 项①“盖”同“盍”,“反”同“返”;②“刑”同“型”。

C 项①“枝”同“肢”;②“罔”同“网”。

D 项①无通假字;②“涂”同“途”。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B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D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答案 B解析 B 项古今义均表示“对某一方面花费力气”。

A 项古义,不说;今义,暴虐,没有德政。

C 项古义,莫怪;今义,没有不同。

D 项古义,没有关系;今义,没有受到伤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既然这样,那么) 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过)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莅临)C.⎩⎪⎨⎪⎧ 则牛羊何择.焉(区别)以御.于家邦(治理) 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长久)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陷害) 答案 B解析 超:跃过。

莅:统治。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吾何爱.一牛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B.⎩⎪⎨⎪⎧ 度.,然后知长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 寡固.不可以敌众秦孝公据崤函之固.D.⎩⎪⎨⎪⎧天下之欲疾.其君者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答案 A解析 A 项均为“吝惜,舍不得”。

B 项丈量/揣测,估计。

C 项本来/险要的地势。

D 项憎恨/痛心。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③权.,然后知轻重 ④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⑤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⑥欲辟土地,朝.秦楚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⑧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A .①④/②③⑧/⑥/⑤⑦B .①⑦/②⑥/③⑧/④⑤C .①⑦/②③⑧/④⑥/⑤D .①④/②③⑧/⑤⑦/⑥答案 C解析 ①⑦都是形容词作动词;②③⑧都是名词作动词;④⑥都是使动用法;⑤是形容词作名词。

2018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4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4单元 7 齐桓晋文之事 训练-落实提升 含答案

1.下列各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牛何之. ②反而求之. ③舆薪之.不见 ④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⑤然后驱而之.善 ⑥莫之.能御也 A .①⑤/②⑥/③/④B .①②/③④⑤/⑥C .①⑥/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⑥/④⑤【解析】 ①⑤动词,到,往。

②⑥代词,它(他)。

③宾语前置标志词。

④助词,的。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恩足以及.禽兽 B.⎩⎨⎧挟太山以.超北海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C.⎩⎨⎧无以..,则王乎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D.⎩⎨⎧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解析】 A 项,都是动词,推及。

B 项,连词,表修饰;介词,用。

C 项,不得已;没有用来……的办法。

D 项,动词,看见;介词,表被动。

【答案】 A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为长者折枝.B .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C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D .罔.民而可为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解析】 A 项,“涂”通“途”,“枝”通“肢”;B 项,“盖”通“盍”;C 项,“刑”通“型”,“已”通“矣”;D 项,“罔”通“网”,“颁”通“斑”。

【答案】 B4.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 .何由知吾可也?C .王见之,曰:“牛何之?”D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解析】 D 项是判断句。

A 、B 、C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其中A 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B 、C 两项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答案】 D阅读课文“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几段文字,完成5~9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道义B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本来C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爱惜D .于我心有戚戚..焉 戚戚:悲切的样子【解析】 A 项,道:谈论。

《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解题指导

《齐桓晋文之事》课后练习解题指导对课本上的课后练习作分析和解答,可以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参考。

分为三部分:课本源题、题目解析、参考答案,可以避免单纯地为做题而做题的机械思维,有效地巩固课本知识。

一[课本源题]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地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题目解析]此题实际上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要求背诵的一段课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学生熟读成诵,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具体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意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详见“课文鉴赏说明”中的“结构层次”。

二[课本源题]翻译下列语句,并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翻译见“有关资料”中的“参考译文”。

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含义,参考答案如下:1.卸:抵御。

2.易:换。

宜:应该、应当。

3.乃:是。

4.第一个“见”:看见。

第二个“见”:被。

5.及:推及、推广到。

6.缘:攀登、爬。

三[课本源题]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爱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任重道远[题目解析]设计此题,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具体句子中多义词不同义项的辨析,掌握文言常用词“爱”“明”“道”的意义。

[参考答案]爱1.吝惜。

2.爱护。

3.喜爱、喜欢。

明1.明亮。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齐桓晋文之事》练习(含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练习一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地说服齐王“保民而王”的,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二翻译下列语句,并揣摩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4.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三辨析下列多义词的义项。

爱齐国虽褊小,吾何一牛吴广素人(《陈涉世家》)予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爱爱⎧⎨⎪⎩⎪明举头望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以教我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明明明明⎧⎨⎪⎪⎩⎪⎪道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得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任重远道道道道⎧⎨⎪⎪⎩⎪⎪四本文和《寡人之于国也》都谈到“仁政”。

到图书馆或上搜集有关资料,然后与同学交流,说说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和看法。

能力训练基础演练1.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B.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易:换。

宜:适宜——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只羊去替换牛,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哩。

C.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乃:是。

——没有关系,这正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没有见到羊。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独:难道。

——现在大王您一片仁心施于禽兽,而百姓却一无所得,这是什么原因呢?2.释词、译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抑:难道。

——难道您要拿起武器,危害您的臣下和士兵,和诸侯结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吗?B.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看见。

见:被。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阅读练习及答案

《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阅读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齐桓晋文之事(节选)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乙)庖丁解牛(节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答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答案齐桓晋文之事

《齐桓晋文之事》阅读答案齐桓晋文之事高中文言文专题复习学案————《齐桓晋文之事》主备人:谭金燕张俊芳审核人:赵宗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

2、进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0分)实词 1.保民而王安定,安抚 2.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3、挟太山以超北海跳过 4.以羊易之换5、俯足以畜妻子养活. 6.莅中国而抚四夷临,统治7.犹缘木求鱼也攀登 8 .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做官的人9.天下之欲疾其君者憎恨,怨恨 10.是故明君制民之产规定11然后驱而之善往,走向 12.故民之从之也轻轻易,容易13.奚暇治礼义哉讲求 14.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耽误15.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说明 16、宜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应该虚词 1、然则废衅钟与既然这样,那么 2、诚有百姓者的确,确实3、即不忍其觳觫就是4、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疑问代词,怎么5、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本来6、物皆然,心为甚厉害,严重7、夫我乃行之这样三、一词多义(15分)1、诸(1)不识有诸之乎(2)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之于(3)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众2、其(1)齐集有其一其中的(2)其若是,孰能御之如果(3)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3、度(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揣测)(2)度,然后知长短(测量)(3)王请度之(考虑,思考)(4)度我至军中(估计,推测)(5)猿猱欲度愁攀援(渡过)(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4、之(1)牛何之/然后驱而之善(动词,到…… )(2)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代词,这)(3)故民之从之也轻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舆薪之不见(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5)夫晋,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7)顷之,烟炎张天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不译)5、为(1)是不为也(动词,做)(2)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表示反诘)(3)此亡秦之续耳。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文言现象、翻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必修下册】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文言现象积累:1、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①无以,则王乎:②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③王说: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⑤刑于寡妻:⑥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⑦盖亦反其本矣:⑧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⑨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⑩是罔民也:⑪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①吾何爱一牛: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至于兄弟:④不推恩无以保妻子:⑤莅中国而抚四夷也:⑥然后从而刑之: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②无以,则王乎: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④是以君子远庖厨也:⑤明足以察秋毫之末:⑥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⑦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⑧刑于寡妻:⑨为肥甘不足于口与:⑩轻暖不足于体与:⑪危士臣:⑫朝秦楚:⑬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⑭寡固不可以敌众:⑮弱固不可以敌强:⑯然后从而刑之:⑰是罔民也:⑱树之以桑:⑲谨庠序之教:4、一词多义①道(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2)唯恐道途显晦,……:(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4)道芷阳间行:(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②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2)牛何之:(3)臣闻之胡龁曰:③舍(1)shè舍南舍北皆春水:(2)shě舍之!吾不忍其觳觫:(3)shě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4)shè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5)sh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④诚(1)诚有百姓者:(2)是诚何心也:(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楚诚能绝齐,……:5、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①是乃仁术也:②是罔民也:③百姓之不见保:④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⑤何由知吾可也:⑥将以(之)衅钟:⑦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⑧莫之能御也:⑨及(其)陷于罪:⑩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⑪是诚不能也:⑫臣未之闻也:⑬牛何之:⑭夫子之谓也:⑮是折枝之类也:⑯未之有也:⑰王坐于堂上:⑱构怨于诸侯:⑲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⑳然则一羽之不举:㉑夫子之谓也:㉒树之以桑:㉓舆薪之不见:㉔何以异:㉕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㉖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4.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含解析)鲁人版必修5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4.7 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含解析)鲁人版必修5

齐桓晋文之事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侧隐.(yǐn) 孝悌.(dì) 邹.周(zōu)莅.临(lì)B.辟.谣(pì)觳.觫(hú)忖度.(dù)褊.小(biǎn)C.挟.嫌(xié)畜.养(xù)庖.厨(páo)庠.序(xiáng)D.鸡豚.(tún)便.嬖(biàn)商贾.(gǔ)胡龁.(hé)思路解析:A项,“悌”应读“tì”;B项,“度”应读“duó”;D项,“便”应读“pián”。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无罪而就.死地就:走向B.挟太山以超.北海超:超过C.度.,然后知长短度:衡量长短D.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恒:守道不变思路解析:B项,“超”在文中是“跳过”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刑于寡妻,至于兄弟B.盖亦反其本矣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D.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思路解析:A项“刑”通“型”。

B项“盖”通“盍”,“反”同“返”。

C项“涂”通“途”。

答案:D4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B.未之有也C.王见之,曰:“牛何之?”D.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思路解析:D项是判断句。

A、B、C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D二、阅读理解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8题。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2018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4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齐桓晋文之事 含答案

2018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五:第4单元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齐桓晋文之事 含答案

学业分层测评(十二) 齐桓晋文之事[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 .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 .度.,然后知长短 度:衡量长短 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恒:守道不变【解析】 B 项,超:跳过。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②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①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②挟太山以.超北海 C.⎩⎨⎧①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D.⎩⎨⎧①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②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解析】 A 项,副词,相当于“本来”。

B 项,①介词,表方式,相当于“拿”“用”;②连词,同“而”。

C 项,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相当于“对”;②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可不译。

D 项,①连词,相当于“却”;②连词,连接并列关系的词组。

【答案】 A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识有诸. 诸:之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爱:吝啬 B.⎩⎨⎧诚.有百姓者 诚:的确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恶:怎么C.⎩⎨⎧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形:表现今也制.民之产 制:规定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谨:重视殆.有甚焉 殆:恐怕 【解析】 A 项,‚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乎”。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王者,来之有也B .何以异C .树之以桑D .臣未之闻也【解析】 C 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桑树之”。

A 、B 、D 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 C[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齐桓晋文之事
本课话题——仁爱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这段话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通过对比,孟子进一步强调“推恩”于民的重要性。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

“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

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

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
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

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

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 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

“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司马光
2.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

——(英国)狄更斯
3.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

——(德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4.太阳能比风更快地脱下你的大衣;仁厚、友善的方式比任何暴力更容易改变别人的心意。

——(美国)卡耐基
[知识·梳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