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锐-等比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选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宜昌市夷陵中学郭锐
一、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为现行人教A版《必修5》的第二章的核心内容,它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被纳入“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函数主题之中.
数列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既是高中函数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又是用来刻画现实世界中一类具有递推规律的数学模型.在现行教材的编排中,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处于等比数列的单元内容之中,是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的后继学习内容,它在完善数列单元的知识结构体系,感受数列与函数的共性与差异,体会数学的整体性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在提升学生探究、应用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课标要求:学生经历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索过程,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及推导方法,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知识内容之所以被列为掌握层次,主要是因为它与函数、等差数列的内在联系,尤其是它在数学史上的历史印迹,以及探索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如特殊到一般、类比、基本量、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等),所需要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素养,都能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导出及其应用。
2.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一年级实验班,夷陵中学是湖北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高中,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学科基础.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从公式的发现、特点等方面进行类比,这是积极因素,可因势利导.然而,本节公式的推导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有着本质的不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另外,对于q = 1这一特殊情况,运用公式计算时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教学对象刚进入高一不久,虽然逻辑思维能也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年龄的原因,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探究及其推导。
3. 教学目标设置
(1)学生通过课前自主查阅数学史料,课堂演绎历史短剧,了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来龙去脉,感受前人严谨的治学精神,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数学文化的熏陶。
(2)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不同推导方法,领悟公式的本质,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3)学生在经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发生、发展、推导和证明的过程中,感悟特殊到一般、方程与函数、划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形成基本活动经验,重点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
4. 教学策略分析
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普遍采用的推导方法是带有技巧性的“错位相减法”,求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都是教材和教师直接“告知”,并非自然产生。有鉴于此,本节课追寻历史足迹,借鉴历史规律,揭示知识之谐,展现方法之美,引发情感之悦,营造不一样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首先在于教师有“让”的意识,本节课为了做到 “教师在后、学生在前”,教师先给充分的资料和空间让学生自学和互学,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在课堂上展开小组谈论和交流,碰撞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
教学流程:
5.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演史剧,发现等比数列提出问题
学生表演国际象棋的传说(棋盘丢麦粒问题)并设计如下问题串:
问题1:故事里每格棋盘上的麦粒依次构成一个什么数列?
生1: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问题2:铺满这64格棋盘需要的麦粒总数是多少?
生1:可以看成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前64项和即2631222++++
师:2631222++++等于多少,逐项相加吗? 生2:项数多,不太现实,我觉得可以和等差数列求和一样,从特殊到一般,找规律 师:如何找规律?请大家尝试一下.
生3:我是这么想的,计算出123451371531S S S S S =====,,,,,发现它们都是21n -的形式,因而我猜想646421S =-.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表演国际象棋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将故事情节与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从情景中看到数学问题.通过结论的探求让学生学会研究陌生问题,可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入手。
情境性“问题串”设计要体现情景性,一般来说要具备三个要素:(1)涉及未知领域,能启动学生思维;(2)具有真实性,让学生觉得亲切、自然;(3)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等比数列前n 项求和公式 猜公式 证公式 用公式
平.这样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顿悟,提高学习新知的能力.
环节二:试猜想,提炼等比求和公式
师:若将公比变为q ,项数变为n ,你觉得211n q q q -++++的结果是?
生4:1n q -
生5:我觉得生4不对,很明显如果3q =,2n =时,结果就不对.
师:说明我们仅由2q =的猜想太过片面,为了使得结果具有更加说服性,请大家完成以下表格?
211333n X -=++++ 4 4 师:根据大家所填的表格,你能够猜想出结论吗?
生6:21111
n n q q q q q --++++=-L 师:大家都同意上述结果吗?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7:我觉得不能代表1q =时的求和公式,当1q =时,由于相同数的累加即为乘法,很容易得出结果为n .
师:若将首项改为1a ,你能计算出112111-++++=n n q a q a q a a S 的结果吗?
生8:可以观察发现每项都有1a 提取公因式1a 变为)1(121-++++=n n q q q a S 即可转化为刚刚的问题.
师:那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是什么? 生9::1=q 时数列的每一项都相等,11111na a a a a S n =++++= ,当1≠q 时, 112111-++++=n n q a q a q a a S 1)1()1(11
21--=++++=-q q a q q q a n n 师: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情况写成什么样的形式?
生10:分段函数,即⎪⎩
⎪⎨⎧≠--==1,1)1(1,11q q q a q na S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