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案_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 “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设置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修课,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置调整的必要性1、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进行适当调整2、从2005年开始,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作了调整,新的教学内容与现行研究生阶段教学内容有交叉重复。
构建与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衔接的、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必要性3、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式进行了改革,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调整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内容的新要求三、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1、课程的导向性——坚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贴近研究生思想实际、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2、课程的层次性——着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形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3、课程的实效性——紧密联系研究生思想实际和学校教学实际,合理设置和安排有关课四、“教学大纲”编写的基本思路1、以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为背景2、“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问题(1)“把握重点、专题深入” 方式:把握重点问题,有选择地讲授每一讲中主要内容和突出问题(2)“问题切入,专题结合” 方式:从一定问题切入,把不同讲中的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不同的教学模块,以适合有不同理论需要的研究生选择(3)“逐次递进,专题拓展” 方式:由“概述”的相关内容切入,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中,深化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获得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真谛(4)“问题发掘,专题融汇”方式:明确问题,从对问题的分析中导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视野和视角,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知与行融汇一体,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出深入的探索和研究(5)“整体为先,专题为主”:首先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整体问题,“分专题” 才能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才能有深邃的理论支撑、才能有深广的实践依托,对“导论”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的透彻理解和把握,是“分专题” 的基本前提3、与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衔接, 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的“步步高”4、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五、“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导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4、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2、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3、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中国的经济发展4、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3、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3、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2、保障和改善民生3、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概述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2、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3、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3、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4、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思想理论的辩论,更是一场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伟大实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结合的创造性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实际情况,形成并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2. 正文2.1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一论断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党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定不移地强调党的领导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石。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坚持党的领导作为首要原则,贯穿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
党的领导保证了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通过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确保党对国家各项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决策的科学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党的领导还体现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通过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凝聚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力量。
党的领导确保了社会主义建设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领导,而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所在。
党的领导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确保国家发展方向始终与人民利益相统一。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引言本节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义,理论来源以及实践的历史进程。
二、理论基础本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本节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详细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本节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包括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特点,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路径。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本节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基本特点、主要领域和重大改革举措,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和启示。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本节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全球化进程的贡献和影响。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展望本节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包括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八、总结与评价本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其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挑战。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情况、理论基础、历史进程、发展道路、实践探索以及与世界的关系。
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并能够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展望。
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使学生通过互动参与,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资源: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将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和优势、实践的成就和经验,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在将探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实践路径和方法。
通过此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基本特征、优势、实践成就、经验、面临挑战、发展方向、重要意义、实践路径、方法探讨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概述文章引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学术课题之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和确立,为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武器。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挖掘,总结实践经验,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
2. 正文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一切的力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条件,总结历史经验,结合实际提出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理论。
它在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成就相结合,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指导。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些基本原则则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传统观念有所不同,强调党的领导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必要性。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政策,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与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与治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特点,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
这些特点使中国政治体制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与国家软实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高国家的软实力。
崛起中的中国,积极倡导中华文化传统,加强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第六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高度重视。
中国国内外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可持续发展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教案1. 教学背景和目标1.1 教学背景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理解,激发他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与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2)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价值观;3) 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4) 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2. 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与实践,包括: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思想;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价值观;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
2.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 教学过程与安排第一课时:3.1 导入以开放式问题导入: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了解?3.2 讲解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思想讲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决策。
3.3 活动小组讨论:请分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并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
3.4 总结听取每组代表的发言,并进行总结和概括。
第二课时:3.1 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和发展历程。
3.2 讲解3.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价值观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和重要意义。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3.3 活动角色扮演:请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国家领导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发展举行座谈会。
高中政治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高中政治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引言嗨!大家好,在这个高中政治教案中,我们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作为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
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探索和实践的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一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旨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它的核心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三个主要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和基本经济制度。
首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与实际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意味着中国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创新,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保持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
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经济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发展是硬道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公有制在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就是要通过不断的经济发展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公有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是为了保障国家对经济的掌控和公平分配。
高中二年级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高中二年级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中二年级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节: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节主要介绍教案的目的和背景。
第二节:理论框架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和发展中,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本小节主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历史起源。
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本小节将详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核心价值观。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有哪些区别?本小节将对传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比较和分析,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之处。
第三节:理论阐释3.1 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举措。
本小节将详细分析两者的关系以及融合的实践路径。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小节将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及其在实践中的运作机制。
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小节将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它在实践中的运行方式。
第四节:实践探索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实践中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经验,本小节将介绍这些经验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市实践中的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城市实践中也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本小节将介绍这些经验并探讨它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的作用。
第五节:问题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节主要讨论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思路和对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主题和 主要成果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谁来举旗、怎 样举旗的科学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旗帜的政治保证和领导力量; 5、科学发展观:对为什么举旗、怎样才能永 远举旗的科学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怎样实现发展):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目的和夯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 会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 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 要标志 :从12大到17大政治报告的关键词 1)党的12大胡耀邦做《全面开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政治报告。 2)党的13大赵紫阳做《沿着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政治报告。 3)党的14大江泽民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政治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 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
党的17大认为: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 一切成绩和进步,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我们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建党90周年讲话再一次重申: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 因。
党的17大的重要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 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 和这个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王让新
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沿革: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性质 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 程(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只有18学 时,1个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1.学习本课程要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 2.学习本课程要同研究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3.学习本课程要同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丰富知识结合起来。
思考题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 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 上的壮丽史诗。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 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 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请从理论和 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3.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美国经 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国的指挥和控制体 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 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国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试分 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 “优”在何处?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 点。 3.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4.坚持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四、本课程所讲授的主要内容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 帜(体现为三个紧密联系)
(1)将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 (2)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起来。 (3)将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专题讲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它源 于实践、扎根于实践,也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拓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 ①从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看; ②从社会发展 的成就和面貌上看; ③从执政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上看; ④从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发展上 看; ⑤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影响上看。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一个国家发展的主题
①国家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 ②应当完成的历史任务
(一)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任务 两大历史任务: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中国人民的努力: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担当起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责任体现为三件大事: 一 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二 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三 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正确理论。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特点和优势。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 第四,巩固发展全国人民的大团结
高三课程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高三课程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三课程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其核心要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人阶级为主体、以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为基础、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题的社会主义。
在高三课程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现实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结合- 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结合2.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推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贡献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要义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任务- 扩大对外开放与引进外资的重要性2.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安排3. 科学发展观与人民利益至上-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总结与启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调控2.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民收入增长保障-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民素质提升3. 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的崛起- 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4. 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的发展- 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大幅提升与普惠化- 扶贫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与成效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展望与挑战1. 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面临的矛盾与困难- 制定新的发展思路与战略2. 推进党的建设与全面从严治党-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六、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指导。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其内涵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内容。
本教案共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基础、实践探索、问题与挑战以及展望未来。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1. 社会主义本质和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提出背景- 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与特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历史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与独特性第二部分:实践探索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回顾- 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路径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 经济建设与改革成果- 社会事业发展与民生改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第三部分:问题与挑战1. 内外环境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挑战- 面临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如何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新问题与难题- 社会矛盾与矛盾的特点- 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类问题第四部分:展望未来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实现复兴的路径和策略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方向-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的贡献与影响结语:本教案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实践探索的历史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展望和思考。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和世界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在课程正式开始前,让我们下线来看一段视频,感受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力量和光芒。
播放视频:《马克思是对的》主题曲——《你的名字,我的力量》补充资料: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该节目主题曲是《你的名字,我的力量》,歌词为:你探究人生的眼睛,是年少时梦里的星星,告诉我为何出发,找到的是远行的意义。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
你预言未来的思想,如同照彻前行路上的太阳,真理的光芒多么明亮,伴我们穿过惊涛骇浪。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历史的奔腾,沿着你昭示的方向,人类的进步,见证者你的光荣。
你的名字我的力量,伟大的梦想在世界的东方绽放,复兴的中华,向着美好未来启航。
教师:这是一首关于青春记忆、信仰坚守以及真理歌颂的歌曲。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有着洞悉世界的眼睛和解放全世界的胸怀。
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让我们在激扬的旋律中,沿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感悟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探究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科学。
二、新课讲授分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从空想走向科学?环节1:憧憬呐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教师:请同学们首先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①三个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是如何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各有什么样的特点?②为什么他们的美好理想却化为了泡影?③如何看待空想社会主义?材料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突出代表托马斯·莫尔的故事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鼻祖。
他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天资聪颖,阅读了大量人文主义著作和古典作家的作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最喜欢读的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安排详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实践教学活动安排一、指导思想硕士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是在本科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基础上,针对“2011年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开设的一门兼具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的学位课程。
课程既强调理论研究,更注重社会实践。
本次社会调查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十八大报告的内容为中心,遵循课程规律,体现课程特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的实践教学。
二、总体目的社会调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达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理论修养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能结合当代世界和中国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分析、认识、解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实践问题,达到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培育创新精神的目的。
三、基本要求:1.态度端正。
认真搜集资料,眼睛向下;调查对象必须真实、具体,要有一定代表性;充分占有第一手材料,利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理论知识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提出思考和建议。
2. 结构完整。
按照社会实践报告样表要求内容填写(见附件一)3.内容翔实。
调查结束后,撰写社会调查报告,要围绕明确的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尽量做到内容详实,结构完整, 2000字左右,以书面报告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怎样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见附件二)四、调查内容:1.根据确定的参考选题进行调查(见附件三)。
2.结合专业、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社会调查选题。
五、组织方式:因涉及学生人数多,无法集中组织。
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教案
【教案名称】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授课对象】高中生【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4.认识社会主义理论对于世界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课堂互动、思维导图绘制等。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1.1 社会主义的起源1.2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1.3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述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程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3.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3.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意义第四部分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4.1.社会主义理论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4.2.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2.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3.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分析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2.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设计1:社会主义的起源1.导入: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课题问题:社会主义是什么?社会主义的起源是什么?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是什么?2.讲授:1)社会主义的定义2)社会主义的起源3)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3.思维导图绘制:请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点制成思维导图。
教学设计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1.导入: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是什么?2.讲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3.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和思考,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和基础。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老师,对于编制一份符合学生认知和接受度的特色社会主义教案,我们需要认真研读相关文献资料,注重理论的实践应用,以及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理论研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稳定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为一名中学政治教师,研读这些文献资料是必须的。
二、注重理论实践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的重点。
教师们需要在将各种理论知识形成具体的教学案例,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不断加速,学生成长的成长环境、价值观和知识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教学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大国感性认识为主线,强化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使学生感知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定理念和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观念。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方式方法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针对学生需求,以任务、问题和项目为核心,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有效价值引领,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参与其中,感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特色社会主义过程迈出的历史步伐,在学习和掌握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正义、推进人民幸福等领域积极参与。
四、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教学质量也是一项重要工作。
教学需要取得阶段性成果,不断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探究学问、自主学习的环境和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应大量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创新驱动、人才培养、产业转型等领域的优秀教学资源,着力发挥教学效益。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育水平,注重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在进一步认识国家、社会和时代特点的同时,学习党的思想和主张,掌握使用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进展和要求,为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时期作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大步骤
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至少在 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 其次,将革命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大影响世 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大大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 程”。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马克思在1875年的 《哥达纲领批判》中,系统 而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未来新
渊博的律师之家。先后就 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 法律系,1841年获哲学博士 学位
弗里得里希· 恩格斯
(1820——1895)出生于
德国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 家庭。1844年8月,马、恩 在巴黎会面,从此开始了 他们共同为创立科学社会
主义而奋斗的生涯。
科学社会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整体,
马克思首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2年10 月发表的《共产主义向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
“不久以前,该报的一位巴黎记者竟异想天开,认为君
主政体应当竭力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放在自己 的控制之下。”
恩格斯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这个词是在1843年5
月发表的《伦敦来信》中。“就在这个时候,受人轻视 和嘲笑的社会主义却沉着而满怀信心地向前迈进并逐渐 深入社会舆论。”
⑥ 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解释
邓小平同志1992年2月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
明确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
富裕。‛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卡尔·马克思(1818— —1883)1818年5月5日出
生于德国莱茵省一个学识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当代中国与世界
四、教学时数、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
学 时:36学时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分,期末成绩60分; 考核方式:课堂开卷考试。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只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
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
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念有三层涵义:
一是指社会主义学说;
二是指社会主义运动;
三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学说 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社会制度的目的。 社会主义运动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不仅指建立 制度前的革命实践,而且指制度建立后为巩固和完善它的 建设实践。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
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内容
导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八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实践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介绍
一、课程名称沿革:
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课程性质 1)硕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2)硕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 (另一门为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
课程教学大纲及其基本要求
各个方面所取得的一整批经济和政治胜利的结果‛。
④ 社会主义的现实性解释
列宁将社会主义从科学理论变成了实践。提出了: 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 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 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苏维埃政权+电气化;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阶级; 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剥削。
社会发展阶段的设想,提出
了未来新社会划分为两阶段 的论述,即未来的共产主义 新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 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① 未来新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
未来的共产主义新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
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将共产主义社会看成是一个过程。
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在这个阶段不可能割
托洛茨基描述的社会主义:‚公共食堂把食物做得又好 又有营养、美味可口,以供大家选择;公共洗衣店很好地为 大家洗涤漂亮的衣衫;儿童们吃得饱饱的,健康而又快乐, 所有儿童都能吸收科学和艺术的基本营养,就像吸收蛋白质、 空气、太阳的温暖一样;电和无线电不是像现在这样以手工 业方式工作,而是像一道集中了大量能量的无穷无尽的瀑布 那样,听从计划的按钮工作;没有‘吃闲饭的人’……”。
五、教学参考材料
1、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
想到科学的发展》;
2、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
3、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从怎么看到怎么办》;
导 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与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方法和意义
1874年,马克思在《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
>一书摘要》中使用了“科学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来称呼他 们的共产主义学说。
其实,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 产主义。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 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 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家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
第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阶段。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历史新纪元,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到多 国胜利,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起,先后在多国展开,但其走向和结果却大为不同。
3.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 1 )、唯物史观的创立
③ 社会主义的改良性解释
1918年12月28日,伯恩施坦发表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 讲演。
‚我要给社会主义这样下定义:社会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中认识了自己的阶级地位和本阶级的任务的工人的社会要求和自 然意向的总合。‛‚这些要求的精神总合、思想内容,我再说一
遍,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所谓‚工人阶级在其活动的
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许多人士直接把日
文的“社会主义”移植过来,作为中文的新词汇。
有的人把欧洲的“社会主义”译成“民生主义” 或“养民学”、“安民新学”。1902年,梁启超在改 良派的《新民丛报》上首先提到“麦喀士(马克思) 之社会主义。” 1905年朱执信在革命派的《民报》上
最早扼要地介绍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要点。
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并在同法国蒲鲁东主义的斗争中,创立了剩余价值
学说,其中的代表作主要是马克思写的《哲学的贫困》和 《雇用劳动和资本》,特别是后来的《资本论》。 正是马恩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 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 1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途径
1844年9月,马恩合写了第一部重要著作——《神圣家 族》,在与青年黑格尔派斗争中,批判和改造辩证唯物主义 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1845年又合写了第二部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于此同时,马还写了《关于费尔巴哈
的提纲》等著作,这几篇经典著作的发表,标志着唯物史观
的初步形成。
( 2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列宁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是在阐述马克思的社会 主义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根本不同的时候提出来的,论证了科学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马克思恩格斯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 如1894年4月,列宁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 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答<俄国财富>杂志反对马克思主义者的 几篇文章)》。 1916年7月列宁在《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一文中阐述哥 达纲领关于国家问题的思想时,首次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称作社会主义。
( 3 ).未来新社会发展阶段和基本特征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
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结 论,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
主义必然胜利,‚资产阶级的灭
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 避免的。‛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发展必然 趋势的判断,是对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基本矛盾和现实状况进 行科学分析的结果。
在毛泽东同志巳经公开出版的著作中,对
“社会主义”一词的首次使用是在1928年11月
25日写的《井岗山斗争》一文中,他说,中国
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 革命,才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
3.社会主义的多维解释
① 社会主义的表象性解释
1924年英国社会科学家格里菲斯写的《什么是社会 主义?》
② 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解释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中,从资本主义 发展的内在逻辑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中来论述社会主义。 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当是:公有制、计划生产、按劳分配。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论述的特点: 第一,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的。 第二,社会主义是不断变化的社会。 第三,社会主义还在多方面有‚旧社会的痕迹‛。
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
部分。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
成部分之一,即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相并列的科学社会主义。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包括三个要点: 一是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科学; 二是由19世纪德国两位革命家兼思想家马克 思、恩格斯同创立的科学; 三是核心内容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 放(人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