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的三个平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法的三个平面
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
(一)句法平面(即符号与符号)
句法平面是指句法结构的平面,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它规定组成句子的单位是词(不是短语),词和句子成分相对应,原则上是一个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认为一般的句子,往往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另外还有一些次要成分。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以其他成分作为枝叶,描述整个句子的结构。
这种分析法,枝干分明,便于归纳句型。
简单句的句型,就是根据句子成分划分的。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所采用的语言分析法。
这种层次分析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二)语义平面(符号与内容)
语义平面是指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进行语义分析。
比如:“张三批评了李四”和“李四被张三批评了”。
•为什么主语变了,两句意思差不多呢?这是因为一个句子不仅在表层有着句法关系,而且在深层有着语义关系。
可见,句子的意思是由句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
“我派小王去请老李来吃饭”
要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必须懂得:“我”是“派”的施事;“小王”是“派”的受事,又是“去”
“请”的施事;“老李”是“请”的受事,又是吃的施事;“饭”是“吃”的受事。
·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不同于词的词汇意义。
它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离开了句法结构,一个词孤立起来也就不存在这种语义。
·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就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而言,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受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
·比较下例句子名词所表示的语义:
•(1)小王关好了大门。
(“小王”是施事)
•(2)衣服被他撕破了。
(“衣服”是受事)
•(3)鲸鱼是哺乳动物。
(“鲸鱼”是客体)
•(4)毛笔写大字,钢笔写小字。
(“毛笔”“钢笔”是工具)
•(5)图书馆藏有三百万册书。
(“图书馆”是处所)
•(6)昨天下了一场暴雨。
(“昨天”是时间)
·有些多义的句法结构,在表层句法上无法辨别,但在深层语义上可以辨别,往往表现在间接成分间语义关系不一样。
•“我喝醉了酒”和“我吃完了饭”,在句法上,结构关系相同,层次切分相同,句型相同。
但从语义上看,“醉”是说明“我醉”,“完”是说明“饭完”。
•又如:同一个偏正结构,也有语义关系不一样的,比较下列三组:
• A.教数学的老师/写剧本的作家施事
• B.赠小王的礼物/给妹妹的书受事
• C.削苹果的刀子/买青菜的篮子工具
•表层形式都是“动十名l十的十名2。
对间接成分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辨析多义的句法结构。
* 语义平面的研究
1、动核结构(或称“谓核结构”)
•动核结构是由动词(广义动词)和它相联系着的某些语义成分组成,动词是动核结构的核心、动核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本结构,是生成句子的基底。
•同一个动核结构如果用不同的句法形式表示,就会构成不同的句子。
比如:
•“革新”跟它联系着的语义成分“张三”“技术”所构成的一个动核结构,其显层的句法形式可以有:
•“张三革新技术”“张三把技术革新”“技术被张三革新”等;这些不同的句法形式加上相应的语态(时、体、语气等),就成了不同的句子。
2、动词的“价”(也称“向”)
•动词的“价”分类,是动词在语义平面上的重要分类。
•“价”,是从化学中借用来的术语。
“向”,也译为“项”、“论元”,则是从数理逻辑中借用的术语;“价”“向”的共同点是:某一成分有多少个同现成分,就决定了它的“值(类)”。
•动词配价所支配的成分叫补充成分,不受动词配价支配的成分为自由说明语。
补充成分又分为必有的和可有的两种。
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核心论”,即一个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成。
根据动词在动核结构中所联系的动元(强制性的语义成分)的数目,动词可分为以下几种配价结构类型:(1)零价:地震、塌方、打霜、涨水、刮风。
(2)一价:咳嗽、死、进来、休息、病、累、干净、雪白。
(3)二价:吃、洗、同意、看见、认识、懂。
(4)三价:给、送、借、搁、挂、扔。
3.名词的“格”
“格”指名词跟动词组成语义结构时所担当的语义角色。
如:施事、受事、与事、工具、处所、时间等。
把名词跟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格关系)研究清楚,有助于说明动核结构的下位区分和句型或句式的更细密的区分,也有助于分析句法结构在实际使用中的变化和复杂化。
4、语义指向
·语义结构虽然要在句法结构中得到映射,但它们之间并不一致。
所以,语义指向的定义就不能限定在句法结构中的直接成分之间。
·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是指词语在句子里在语义平面上支配或说明的方向。
(1)补语的语义上可以指向多种句法成分,它可以指向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还可以指向其他成分。
例如:
①我吃饱了。
指向主语“我”;
②老王喝酒喝醉了。
指向主语“老王”;
③他穿好衣服出门去了。
指向动词“穿”;
④这个问题我一定记得牢牢的。
指向动词“记”;
⑤我们已经打扫干净教室了。
指向宾语“教室”;
⑥他摔断了腿。
指向宾语“腿”。
此外,补语的语义还可指向其他成分。
如“把”字的宾语:
⑦她把鞋跟穿掉了。
指向“把”的宾语“鞋跟”。
(2)状语的语义多数指向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但也可以指向宾语和主语等。
•①他回来得很迟,于是轻轻地爬上了床。
•②他们圆圆地围了一个圈。
•③小孩胆战心惊地走到我面前。
(3)定语的语义一般直接指向它所修饰的成分,但定语的语义还可指向其他成分。
•①雪白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山水画。
“雪白”指向“墙壁”
•②我有一本很厚的词典。
“很厚”指向“词典”。
•③昨天晚上,他看了一夜的书。
“一夜”,指向“看”
(4)动词有动作方向的问题。
例如:
•“我找不着东西吃”“吃”指向受事“东西”;
•“我找不着老师学”“学”指向施事“我”;
•“我找不着老师教”“教”指向施事“老师”。
(三)语用平面的研究
l.主题和述题
“主题一述题”结构是句子的语用结构。
主题是说明的对象,一般是已知信息;述题是对主题进行说明的部分,对主题或作叙述,或作描写,或作解释,或作评议,一般是未知信息。
说话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可选择跟动同联系着的某个成分作主题。
同一语义结构如果在显层的句式里主题不一样,句式不一样,其语用价值也会不一样。
例如:“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
两句的主题不同(前句“台上”是主题,后句“主席团”是主题),语用价值就有差别。
研究主题和述题,有助于了解句子所表示的旧信息和新信息,知道说话者关心的是什么。
2.表达重心和焦点
表达重心(也称“表达重点”)是指句法结构中由于表达需要而着重说明的成份。
它决定于句子的表达要求。
它可以是谓语,如“他是走了”中的“走”;也可以在主语上,如“谁来了”中的“谁”。
焦点是指评论中的重点.也就是新信息里的着重说明之点,也是表达重点的一种。
是新信息的核心、重点,一般位于句末的实词语上。
例如,“我终于把这本书找到了”中,“这本书找到了”是评论,评论中的焦点是“找到”。
•如果说“我找到了老张.却找不到老李”,这句的焦点就不在“找到”上,而是在“老张”和“老李”上。
再如,“我们打败了敌人”,“敌人”是焦点;“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打败”就是焦点。
表达重点、焦点跟语句重音有密切关系,往往通过语句重音显现出来。
研究表达重心和焦点有助于了解说话者的表达意图。
3、语气和言语行为类型
语气能反映句子的表达用途,可以表示直陈、疑问、祈使、感叹等。
按语气对句子进行分类,分出来的类叫做句类。
从语用上看,任何句子都是完成一定类型的行为。
例如:叙述、解释、描绘、提问、请求、命令、致谢、道歉、祝贺、惊叹等等。
句子的行为类型跟句子的句法结构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跟语义的结构类型也没有必然的关系。
如:“他去北京了?” / “他去北京了。
”
汉语中表示行为类型的主要手段是语调、语气以及语气词。
4、口气
•口气也属语用范围,它表示句子的“情感评价”。
•句子可以有种种口气,例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等等。
•口气通常通过一定的副词性词语来表示。
•句子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口语里一般用强调重音表示;
•研究句子的口气,有助于了解说话者对所述内容的主观情态。
5、增添和评议
句子中的“句法一语义”结构反映客观事实,增添在该结构上的词语一般带有评议性。
所谓增添,是潜在某个句法结构的前面、中间或后边增添一些词语,或表招呼、应答,或表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如“也许”“恐相”“看起来”“看样子”),或引起对方注意,或表示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如“依我看”“依我想”),等等。
研究句子中评议性词语,有助于了解说话者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估和态度。
6、句型或句式的变化
静态的句型或句式有一定的规则:内部有一定的句法成分,成分间有一定的结构关系,成分的排列有一定的次序,比如主谓句,主语在谓语之前就是一条基本规则。
在动态的具体句子里,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句型或句式会起某种变化,或省略某个成分而成为省略句,或移动某成分的次序而成为移位句。
这就是所谓变式句。
所谓变化,是指变一般的句型为特殊的句型。
例如:倒装句“写得多好啊,这篇文章!”这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情而变动语序的。
也有为了想急切也需要知道新信息而倒装的,如“来了吗,他?”这都是语用的需要而有此变化的。
对变式句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具体句的说话语境,也有助于分析句型或句式的语用价值。
****
1.对具体句子进行分析时,可以同时从三个不同的平面或角度进行分析。
例如:“鸡,我不吃了”
·从句法上分析,这是一个主谓句,主语是“我”,谓语是“不吃”,“鸡”是提示语(特殊成分);
·从语义上分析,“我”是“吃”的施事,“鸡”是“吃”的受事;
·从语用上分析,“鸡”是主题,“我不吃了”是评论,“不吃”是焦点。
2.语序作为一种语法手段,也可以从三个平面进行分析。
·“好天气”与“天气好”。
这种语序的变化是属于句法上的。
·“狗咬猫”与“猫咬狗”。
这种语序的变化是属于语义上的。
·“你的书找到了没有”与“找到了没有,你的书?”这种语序的变化是属于语用的。
3.虚词是一种语法手段,也可以从三个不同的平面进行分析。
·有些虚词的运用关涉到句法的。
例如:“的”;
·有些虚词的运用关涉到语义的。
例如:介词“被”;
·有些虚词的运用关涉到语用的。
例如:“关于”“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