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项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1.定义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9年。
2.义务教育法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共16张PPT)
阅读这段材料,请思考教育 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解析与探究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 (75%)+资本增长(25%)。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 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资本增长(34%)+科技和教 育(66%)。 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 +资本增长(33.4%)+科学技术(66.6%)。 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 我国占30%左右。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11工程”是指中国政府面向21世纪,重点 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 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华北 电力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 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大学 延边大学 东北 师范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 东南大学 南京航空航 天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药科 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 福 州大学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郑州大学 武汉大学 华 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 南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云南大学 贵州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新疆大学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预习自测】1.下面图画反映的是我国教育的什么现象?( )A .扫盲教育B .初等教育C .义务教育D .高等教育2.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
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3.A .反右派斗争 B .大跃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反右倾斗争4.“1977年毛(泽东)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
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是指( )A.实施《义务教育法》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C.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探究案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
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
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二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
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百年接力留学潮》材料三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
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1、措施 ①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1950年):工农教育, 识字为主 ②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将“扫盲”写入宪法( 1982年) ④确立扫盲目标(1993年)
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 到5%以下。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1、历程: ①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1、历程: ①建国初,照搬苏联模式——体制僵硬,培养目标过窄 ②1958年起, 实施“教育大革命”
1、历程: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扫盲教育 二、义务教育 三、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1、历程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中 国 教 育 , 必 须 坚 持 『 三 个 面 向 』
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D ( )
A 素质教育 B 高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义务教育
A 4、为解决贫困学生的失学问题,国家启动了 ( )
A “希望工程” B “星火计划”
C “绿色工程” D “扶贫工程”
5、2001年1月1日,江泽民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布的我国
的教育成就是
C ( )
①基本普及义务教育 ②恢复高考统一招生制度
1977年8月4日,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 工作座谈会,果断决定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
高中历史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程标准要求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进展;掌握我国教育事业曾经经历的曲折及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利用相关资料、图片,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成就。
●讨论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
教材重点: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
难点:教育大革命。
知识梳理一、扫盲教育1、开始:1950年2、发展:1982年1993年3、结果:20世纪末二、义务教育1、原因(必要性)2、措施:1986年90年代以来3、成果:2001年1月1日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2、1958年3、1961年4、“文革”期间5、1977年6、80年代以来重点难点解析1、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发展过程?1958年,伴随着“大跃进”,中国开始实行“教育大革命”,造成了很大混乱;持续10年的“文革”对高等教育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
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批斗。
四人帮鼓吹“读书无用”导致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大幅滑坡。
成就: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高校建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
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中外大学交流进一步加强。
民间办学增加。
例题我国高考制度恢复是在A1963年 B1960年 C1968年 D1977年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是在“文革”结束后。
高考典题例一(2001·全国文综·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④形成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体系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①与陶行知有关,④所述内容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即已出现。
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A坚持改革开放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以教育为本2、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被确定下来是在A《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C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议上D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3、为彻底改变中国教育落后局面,提高全民素质,建国以来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在哪一年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A1954年全国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B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C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D1997年十六大5、下列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的是A全日制学校 B半工半读学校 C业余学校 D民办学校6、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有①中外大学的交流进一步增强②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③少数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建设速度加快④民办高等教育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③④7、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教育模式基本参照的是A日本 B苏联 C美国 D德国8、下列事件发生在1958年的是A“教育大革命”开始 B“读书无用论”兴起C“文革”结束 D高考制度恢复9、中国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开始于20世纪的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10、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在 A1968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83年二、非选择题11、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12、什么叫“教育大革命”?怎样评价“教育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参考答案1D 2C 3B 4B 5D 6A 7B 8A 9D 10D11、参考答案:(1)建国后,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配合生产建设。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备课资料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的《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的《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2)依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4)从20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1)①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②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4)①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
②鼓励社会办学。
③推动农村义务教育,促进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
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⑤加快课程教材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思考讨论:阅读《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②1960-1977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③1977-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答案: ①“教育大革命”、“大跃进”造成②“文化大革命”的影响;③“文革”后,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
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中国的历史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第28课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20世纪90年代实施“211工程”计划,一批重点 高校和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
民族和民办高等教育长足发展
西藏大学培养的硕士毕业生
民办大学校园一角
高等教育的发展
2、启示:
“文革”期间,教 育遭受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发展迅速 人才断层 损失巨大 成就巨大 举世瞩目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焦点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史料解析: 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代,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 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 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 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 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 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 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 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摘编自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焦点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1重庆)指出材料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 高考的动机;(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 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 命运的影响。(4分)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 长远发展。 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知识分 子重新受到尊重; 改变了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了力量。
目前文盲的定义有了怎样的变化?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三类: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字 的人,这是传 统意义上的老 文盲。 第二类: 不能识别现 代社会符号 的人。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与教育
高二历史课时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________ 使用时间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编号 27
第 2 页
第 3 页
自我反思第 4 页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
(1)事件: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作用: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恢复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我国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7分)
(2)主要贡献:①“文革”后对教育拔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②主张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③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9分)
(3)具体要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强化素质教育。
(4分)
巩固练习:ABCAD。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29课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兴衰,系于教育 ■扫盲教育篇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为扫盲,党和政府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1)1950年:全国工农教育会议:首先以识字教育为 主, “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2)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 除文盲。” (3)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20世 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 5%以下。
80年代初
二、义务教育
请阅读课本118-119页第二目录完成以下问题
1.为何要普及义务教育 2.政府发展基础教育的措施及成果
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 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党和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第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第五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 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 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第六条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 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 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第七条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 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 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 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C 少数民族、民办等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D 成人高等教育规模越来越大 12“==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 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 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 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 者…” 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
必修3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2.合作探究:
国家为什么要把扫盲教育列入宪法?
a. 扫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b. 努力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性和 紧迫性;
c.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
基础工 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
最基本的人权。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扫除文盲2.03亿, 成人文盲率由 1949年的80%以上降到了15%以下,青壮年文盲降低到5%以 下。 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 帽子,从文盲国家的阴影下走了出来。
各抒己见:你认为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 哪些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a. 法规贯彻不力,法规体系不完备; b. 义务教育资金短缺; c. 地区发展不平衡; d. 学生(女生)辍学率较高; e. 师资队伍不稳定。
课堂小结: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 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 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 的关系更加密切
全球文盲中有3/4是妇女,中国文盲 中近七成是女性。解放初期,全国妇 女人口中的文盲率在90%以上。通过 50多年的努力,全国共扫除妇女文盲 1.2亿,妇女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 1982年至今,青壮年妇女文盲率下降 了27个百分点,在各项文盲率指标中 降幅最大。但是,我国目前仍有5500 万妇女文盲,这成为中国扫盲工作中 一大难题。
贫困家庭的民工子女领 到捐款后喜极而泣
国 运 兴 衰 系 于 教 育
学 会 学 习
学 会 思 考
学 会 做 人
1.传统经济增长模式下,劳动增长 和资本增长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 2.在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 的经济增长模式中,经济的增长已 经不是主要依靠劳动和资本的增长 了,而是主要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增 长。
第28课国运兴衰 系与教育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从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方面来了解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认识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对于科技发展、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体会“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感知与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和义务,要珍惜接受教育的机会,并培养对振兴国家和复兴民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各时期的教育发展的史实。
【教学难点】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讲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二是文革中的“教育革命”,三是“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意义,四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教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建国初期,人民政府顺利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1957年,我国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即:“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教育改革,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文革爆发,教育战线成为这场“内乱”的重灾区,“教育革命”造成学校秩序的严重混乱,教育质量严重下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体制改革提上议程。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
90年代中共中央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立法日趋完善,教育逐渐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制度的各项改革取得巨大的成就。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由于高端科技人才不足,导致我国在科技创新、高水 平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存在极大差距。
材料二 :据《2001年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在每百万人中从事 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美国1993年为3676人,日本 1994年为4909人,韩国1994年为2193人,而我国在1995年为454 人,仅为美国、日本的1/8--1/10,不到韩国的1/4。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我国的高端科技人才与发达国家差距十分明显。
问题探究:20世纪60---70年代中日教育发展状况
材料1 据统计,文革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 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 失约5000亿元。 材料2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 196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6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1957
20
15
大学停 止招生
恢复高考 迅速发展
调整
10
5
0 1949
文革前
1958
1960
1966
文革期间
1977
文革后
1980
《1957-1997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对照表》分析问题
年份 学校
1957 229所
1960 1965 1289所 434所
1971 1997 328所 2170所
①1957-1960年高校数量显著增多,原因是什么? “教育大革命”造成。 ②1960-1971年高校数量大幅度减少,原因又是什么? 对高等教育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③1997年高校数量又大幅度增加,原因何在? 国家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推进教育改革,提高 办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④对我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曲折发展,你有何感想? 必须重视教育和按教育规律办事。
2024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案岳麓版必修3
1.通过历史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数据和事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教育改革与创新,分享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我国教育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网络资源:提前检查网络连接情况,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顺利使用在线教育资源和平台。例如,可以使用教育平台上的在线讨论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交流。
6.教学软件:确保教学所需的软件程序正常运行,如多媒体播放器、投影仪等。在课前进行设备检查,确保设备能够支持教学内容的展示和分享。
7.学习任务单:准备学习任务单,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根据任务单的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教育在不同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国家的命运。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教育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对于这些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育
-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
-我国在国际教育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④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教育改变个人命运
-教育提高个人素质
-教育拓宽个人视野
⑤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意义
-培养创新型人才
-推进教育公平
-实现教育现代化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课件(共21张PPT)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始 实施。这是中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 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
1.高等教育曲折的发展历程
(1)建国初,中国的高校改造和调整参照苏联,忽 视中国实际情况
(2)1958年起,实施“教育大革命” (3)1961年,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4)“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5)“文革”后,高考招生制度恢复,学校教育回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112021/8/ 112021/8/112021/8/11
11, 2021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课标要求: 熟悉我国教育发展的曲折历程和产生的影响,
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一、扫盲教育
1、学习探究:新中国成立后 是怎样进行扫盲工作的?
2.党和政府重视扫盲教育的措施: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 扫除文盲。”
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6)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
“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在军垦农场锻炼的北京大学生
广州知青去海南农村落户
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 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
第28课_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她就是苏明娟,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 和许许多多的贫困山区 的孩子一样无钱上学, 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 睛”打动了无数热心于 希望工程事业的人。多 年来苏明娟和所有接受 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 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 面的关爱,从而顺利地 完成了小学、初中、高 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 顺利地考入安徽 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
20世纪80年代后大发展
• 2、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发展取得的成 就 (1)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 业结构更趋合理 (2)高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学位制度,有些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3)招生规模和办学自主权都得到扩大 (4)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 和民办高等教育等也得到长足发展 (5)中外高校的交流得到加强
“四人帮”所谓“宁要一个没文化的劳动者, 不要一个有文化的精神贵族”
大学生在操作计算机
中学生们在认真自习
小学运动会开幕式
幼儿园小朋友们在做课间操
课堂小结: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是怎样走过来的?你从中
得到哪些认识?
总结:
扫盲教育:人口素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教育与经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
国 运 兴 衰 系 于 教 育
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1、1950年召开的全国工农教育会 议确定的宗旨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
C.教育配合国家经济建设
D.十年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
2、最能体现国家对扫盲工作重视程 度的是 A.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年份 学校数目 1957年 229所 1960年 1965年 1971年 1997年 1289所 434所 328所 2170所
文科-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新加坡制定了一项关于生孩子 的法律:凡持有高等学校毕业文凭 的妇女,生一个孩子其薪金增加5 %;生两个孩子,薪金增加10%生 三个孩子,薪金则增加15%。同时 该法律又规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 的妇女,如生育第二胎,则要处以 罚款。
40
35
30
25
参照
20
改造
15
调整
10
5
全面调整 稳定发展
“ 教 育 大 革 命”
大学停 止招生
恢复高考 迅速发展
0 1949
1957 1958 1960
文革前
1966
1977
文革期间
1980
文革后
高等教育
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 走进高考考场,参加高考 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入学
三、反思:存在问题
1983年9月,邓小平提出 教育的 “三个面向”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0年代以来,党和 政府提出了“科教 兴国”战略
一、教育的重要性: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二、现代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成就)
1.1949-1966:人民教育的奠基--形成比较
现 代 中 国
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2.1966-1976:挫折
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
(50年代)
青年共产党员李招娣在
一间农具仓库里给乡亲
们上识字课(1957年)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 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 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 速成中学学习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PPT课件
扫盲教育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对中国影 响
1949 年—— 文革前
50工农 教育会 议补习 班
参照苏联 教育大革命 全面调整
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
文革期 间
遭到严重破坏
文革结 82宪法 束—— 93纲要 今
86义务教育法 恢复高考
90“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重要环节
迅速发展
2001年基本普及
巨大危害
国家落后
经济恢复 生活水平 综合国力 提高
27.3亿元。
.
1992年,著名摄影记 者解海龙用镜头进行 农村教育状况调查 时,透过窗户纸看到 孩子们正在读“山、 石、水、火”等字。 “大鼻涕”读得特别 卖力,他皱着眉头, 流着鼻涕。
14
“两免一补” (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生活费)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 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
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 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1990年
15.88%
80年代初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
8
课外链接:
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 纪的文盲标准为:
第一类: 不能读书识 字的人,这 是传统意义
第二类: 不能识别 现代社会 符号的人。
上的老文盲。
第三类: 不能使用 计算机进 行学习、 交流和管 理的人。
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 1993年,发展高等教育—“211工程”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
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
启动“希望工程” 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 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扫盲教育建国以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把扫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强调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次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以“开展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为宗旨,指出扫盲教育应配合国家各项生产建设的开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议,自1966年起,每年9月8日为国际扫盲日。
联合国还决定,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国际扫盲十年,以进一步在全球范围内加强扫除文盲的工作。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发展各项教育设施,扫除文盲。
”1993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二、义务教育1.定义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和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这一规定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适当的。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
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
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
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
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9年。
2.义务教育法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意义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4.实现2001年1月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完成了向世界的庄严承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的高等教育中国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1958年的高教大跃进的形势,中国开始实施教育大革命。
核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范围:涉及学制、学校领导体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以及招生分配制度等方面。
办学体制:全日制、半工半读、各种形式的业余学校。
意义:初步建立起了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教育体制。
3.全面调整1961年,根据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教育部对高校进行全面调整,至1963年基本结束,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稳定发展轨道。
4.“文革”十年破坏大学停招、教授权威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残酷批斗、鼓吹读书无用论,社会道德观念和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大幅滑坡。
5.文革结束后的高等教育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6.1980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高等教育政策放宽。
一、单项选择题1.《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
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
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
”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A.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的决策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1982年国家将扫盲列入宪法,从根本上说明了()A.教育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B.文盲的大量存在不利于社会稳定C.中国为了尽快摘掉“文盲大国”的帽子D.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3.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照搬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道路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全部重点D.先发展后治理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里的“壮举”是指()A.袁隆平研制成功“超级杂交稻”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5.新中国成立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6.“文化大革命”对教育战线破坏严重的表现有()①宣扬“读书无用论”②大学停止招生③高校实行三类办学体制④大批专家、教授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A.①②B.①②④C.②④D.①④7.1977年,邓小平提出让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不再搞群众推荐,从此拉开了恢复高考的序幕。
其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A.否定了群众推荐制度B.实现了“学而优则仕”C.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D.为下乡知识青年提供出路8.(2012年广东惠州三调)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
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C.“文革”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9.“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了‘文革’的莘莘学子有说不尽的‘感恩情结’。
这一举措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走向。
”这是对哪一项政策的评价?()A.“双百”方针B.“上山下乡”C.恢复高考D.“三个面向”10.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大学数量不断增加,资源配置、专业结构更加合理。
高等教育出现这一繁荣景象的根本原因是()A.国家制定了正确的教育方针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C.实行改革开放D.经济迅速发展11.在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占89%。
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提出“三个面向”④实施“教育大革命”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2.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素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材料四现代中国的教育发展状况请回答:(1)简要概括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的相同观点。
(2)材料四反映了哪些教育现象?这种教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你认为我国教育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发展?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
——《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
‘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
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
”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1)材料一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3)材料二、材料三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A2.A解析:人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将扫盲列入宪法,充分显示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3.A 4.B 5.B6.B解析:③项出现于1958年“教育大革命”的时期,注意区别“教育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
7.C8.C解析:1977年的图表反映出报考的人数与招生人数存在巨大的差距,这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导致大学招生削减。
选C项。
9.C解析:由“亲身经历了‘文革’”可知此政策是“文革”后提出的。
“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上山下乡”是在1968年底提出的,“三个面向”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排除A、B、D三项。
10.B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
教育的繁荣与以上四项都有关系,但从“文革”中得到的教训是: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我国的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地发展,其中也包括教育。
11.C解析:“教育大革命”不是邓小平提出的,故排除。
12.B13.(1)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2)现象:中等教育迅速发展,国家重视基础教育,三级教育全面发展。
原因: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育立法确保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增加教育投资,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
(3)措施: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重视基础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缩小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建立终身教育体制等。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14.(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大革命”中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后果:“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教育事业遭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
(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