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PPT(2套)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这两段的开头都运用了自然环境描写,营造 出了夜晚来临、天色越来越暗的场景,烘托了“我” 身处险境而又无人救助时紧张、害怕的心情,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重点品析21—29段 7.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 “大哭”有
什么不同? 【答案】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 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 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 恐惧、焦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
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 “我”却因体力不支被 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
“我”
导思1.“我”遇到了 什么困难?当时情况 如何?
爸爸
导思3.这件事情对 “我”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关键词 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
影响
导思2:爸爸是如何一 步一步引导 “我” 走下悬崖的?
道理
导思4.读完文章,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阅读方法解密
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记叙中的议论往往使 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 深化主题。答题时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代表 了作品的思想倾向;二是议论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本段的议论画龙点睛地点明了中心。
重难点小结
这里重点写了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 脱离险境的心理感受,并由此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先记叙,后议论,升华主旨。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重点)
2.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难点) 3.体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
感受。(重点)
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 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 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 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 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 《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共计2套课件)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 文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 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 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 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 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 的启迪。
4. 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 这 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 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 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 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 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 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 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8.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 做到→再一次 “我”做 到 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 步,就容易战胜了。
9.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 作用? 【答案】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 困难就小了,就 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 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 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 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 6.第17、18 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难点探究】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怎样认识“父亲”这
一形象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1)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 和信心,教育孩子很有智慧。(2)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 成长的父亲。他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 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 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 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 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
详细叙述爸爸教 “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 过和“我” 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
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 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的人生经历。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 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一 读一读字音
zhuó
灼人
xuàn
晕眩
yē
抽噎
shuò
闪烁
xū
嘘声
huǎng hū
恍惚
wù
突兀
sǒng
耸立
jī
滑稽
juàn
厌倦
二 写一写字形
参差(cēn cī )不齐 惊慌失 cuò( 措 ) 天yá( 涯 )海角
línɡ( 凌 )乱 山yá( 崖 )
三 记一记词义
1.参差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 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答案】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 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 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பைடு நூலகம்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 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这矛盾吗?
【答案】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 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 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重点品析21—29段 7. “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 “大哭”有
什么不同? 【答案】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 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 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 恐惧、焦急。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
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 “我”却因体力不支被 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
“我”
导思1.“我”遇到了 什么困难?当时情况 如何?
爸爸
导思3.这件事情对 “我”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关键词 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
影响
导思2:爸爸是如何一 步一步引导 “我” 走下悬崖的?
道理
导思4.读完文章,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阅读方法解密
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记叙中的议论往往使 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 深化主题。答题时必须把握住两点:一是议论代表 了作品的思想倾向;二是议论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本段的议论画龙点睛地点明了中心。
重难点小结
这里重点写了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 脱离险境的心理感受,并由此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先记叙,后议论,升华主旨。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复述故事情节。(重点)
2.理清作者心理变化过程,体会其情感上的变化。(难点) 3.体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联系实际,谈谈你的
感受。(重点)
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 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 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 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 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 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 《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共计2套课件)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散 文
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布满了艰难险阻。其实,不只 是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人生处处都会有坎坷。那么, 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是放弃,还是迎上去呢?今 天,我们来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文章《走一步, 再走一步》,看看作者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并希望同学 们在学完这篇文章后,能够从中受到一些有关人生方面 的启迪。
4. 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 这 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 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 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 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 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 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 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8. “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 做到→再一次 “我”做 到 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 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 步,就容易战胜了。
9.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 作用? 【答案】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 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 困难就小了,就 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 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 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 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 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 6.第17、18 两段的开头运用了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难点探究】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怎样认识“父亲”这
一形象在“我”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答案】 (1)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 和信心,教育孩子很有智慧。(2)这是一个善于从心理上帮助孩子 成长的父亲。他有意引导孩子自己克服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 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引导孩子大胆尝试,教给孩子恰当解决 问题的方法,让孩子得到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孩子经受了锻炼和 考验,增强了勇气和信心。这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他在“我”的 成长过程中起人生向导的作用。
详细叙述爸爸教 “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 过和“我” 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
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 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 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的人生经历。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答案】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 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一 读一读字音
zhuó
灼人
xuàn
晕眩
yē
抽噎
shuò
闪烁
xū
嘘声
huǎng hū
恍惚
wù
突兀
sǒng
耸立
jī
滑稽
juàn
厌倦
二 写一写字形
参差(cēn cī )不齐 惊慌失 cuò( 措 ) 天yá( 涯 )海角
línɡ( 凌 )乱 山yá( 崖 )
三 记一记词义
1.参差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 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 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答案】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 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 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பைடு நூலகம்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 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 这矛盾吗?
【答案】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 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 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