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报刊学用评征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籍浩如烟海,最让我难以割舍的还是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教育》,她如一朵迷人的梨花,走进了我的生活。
是她,一直陪伴着我、启迪着我,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山东教育》给我最大感受,对教育工作热爱,对学生热爱,而这种爱源与心正因为这种爱成就了辉煌,任何成功背后都需要艰辛付出,从该书中中我发现许多教师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端起《山东教育》,你会被她端庄典雅的外表所吸引;读着《山东教育》,你会被她丰富的内涵所吸引;用着《山东教育》,你会由衷地赞叹她是一座航标,准确而有实效。
她就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包容万物,任我们贪婪地采撷,为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提供最先进、最科学的帮助。
一是她让我们及时掌握了教育信息,成为教育的先行者。
二是用她积累教学经验,指导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
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是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具有普遍性。
每一个环节都浸透着教师精益求精的心血,闪烁着艺术创造的火焰。
我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重视增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活泼参与,课堂努力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做到“活、新、实”。
在教学中我努力让师爱的阳光充满每个学生的心房。
时刻牵挂着每个学生,对特困生奉献爱心;对厌学学生将心比心;对后进生处处留心;经常与学生交心谈心。
在教学中让班集体形成强大的磁场。
班上经常开展许多属于学生自己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有了“我能行”的自信,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整个班级洋溢着和谐愉悦的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少了些束缚,多了些自由,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我用显微镜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精心创造可能条件让其有展示的机会。
在我们班,只要你在进步,有特长,有一颗热爱班集体的心,人人都有获奖的机会。
奖励有时是一个微笑,有时一个赞许的目光,有时是一句评语,有时只是一颗顺手画来的小星星。
这些做法,都缘于《山东教育》对我的启迪,她的教诲时时萦绕在我的耳边,她教给了我如何奉献与付出;教会了我如何管理;使我懂得了责任;她时刻激励我培养创新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创新的教师;她让我感悟到“宽容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只有当我们真正蹲下身子,放下架子,敞开心扉,献出挚情,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真正的尊重”、“只有当我们用感情激发感情,用心灵碰撞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时,才能成为学生才智觉醒的过程”。
她的清香已深深沁入我心。
我知道今后教学路上只要有她继续相伴,那么我将信心百倍。
三是用她提高理论水平,指引科研方向。
我结合《山东教育》中介绍情境教学法和情趣教学法的文章,探索尝试进行了“优化情境,自主创新”的教研实验,通过优化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注意训练学生的语感,积淀他们的语言,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参与精神,努力实现
课堂教学的四个转变,即变只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变教师主宰课堂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变只重知识传授为同时注重学习过程;变一讲到底为讲练结合。
我紧紧抓住“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三大要义,让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从各方面优化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上,学生走向讲台;课下,学生走向校园;课外,学生走向生活。
同时,布置创意性作业,让学生搞社会调查、课下研究、设计手抄报等各种弹性作业,放飞学生的想象。
一期期刊读完,掩卷而思,几分收获,几分窃喜,收获的是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窃喜的是日后多了一个请教的良师、交流的益友,思想终归于实践,一次的收获不应成为我停步不前的理由,作为一名年青教师,怀揣着对孩子、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在《山东教育》的殿堂里不断的学习与汲取,将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坚持、一种追求。
生活的伙伴工作的良师
一本书的扉页上说到“每天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人的生活中打一窗口,每时读一页好书,就如在援上升一级阶梯……。
”当我成为《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之后深深地体会到这番话的深意。
《山东教育》似良师益友,伴我在教育岗位上不断成长。
它以其科学实用性、大胆创新精神反映并指导着山东的教育改革、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问题,使我们广大教师们受益匪浅。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山东教育》以不同的视角,全新的理念,紧扣教学实际,以精练的语言,条理的思路,质朴的文风,把一条条成功的或正在探讨中的教学改革经验展现出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教改前进的方向,唤起广大教师对教改理性的思考。
从不同方位和角度满足我们教师的需求,让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大潮中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每一期教学实录及评析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范例,它不仅教案设计新颖,而且点评和总评有针对性,从中我不但学到了应该怎样设计教案,而且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从而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正是因为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我不仅从中了解了许多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向,而且也从中了解了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学生,懂的了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可以说,她的每一个栏目都能提供我所需要的知识、思想、方法上的东西,让我常常在教海中拣拾到许许多多美丽的贝壳。
近期刊登的《和谐家园》,为我们正在开展的和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知道:只有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和谐,我们的教育才能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稳步地发展;一篇《查备课该不该,怎么查》反映了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和谐的重要性,和谐即发展;《农村教师的忧与思》说出了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心声,反映了当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山东教育》让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我找到了目标,学到了很多很多经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声音。
《山东教育》你是我的老朋友,你是我好学生涯中的灯塔,你是我人生旅程中的明灯,你是我永远的老师,你是我永远的挚友。
新的一天,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等待着我,等待着我去孕育新的希望。
时刻聆听专家的教诲,吸取同仁的智慧,让我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学海无涯有你作舟—《山东教育》
当代著名的教育理论家李燕杰先生在他的《读书感悟》中曾说道:“每天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在人的生活中打开一个窗口,每时读一页好书,就如同在攀援中又上升一级阶梯……。
”在我成为《山东教育》的忠实读者之后深深地体会到李先生这番话的深意。
《山东教育》似良师益友,伴我在教育岗位上成长起来。
它以其时效导向性、科学实用性、大胆创新精神反映并指导着山东的教育改革、管理、教学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该刊数年的忠实读者,我受益匪浅。
“教学版”紧扣教学实际,以精练的语言,条理的思路,质朴的文风,把一条条成功的或正在探讨中的教学改革经验展现出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为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贵的经验,给广大教师指明了教改前进的方向,唤起广大教师对教改理性的思考。
正是通过“教学版”这个栏目,我才有机会见识许多名家的课堂实录,领略到名师名家的先进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获取了他们教学成功的真谛。
教学实录及评析给我提供了很多很好的范例,它不仅教案设计新颖,而且点评和总评有针对性,从中我不但学到了应该怎样设计教案,而且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从而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正是因为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我不仅从中了解了许多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最新动向,而且也从中了解了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教育学生,懂的了如何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知道了作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与人相处。
可以说,她的每一个栏目都能提供我所需要的知识、思想、方法上的东西,让我常常在教海中拣拾到许许多多美丽的贝壳。
“创新教育”栏目,说的往往都是一些我们身边的事,有些甚至是司空见惯的小事,然而就在这些小事的背后,却揭示着一些耐人寻味的哲理,给人一些有益的启迪。
它追求的不是华而不实的虚无和空洞乏味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具有思考和应用的价值,文字虽然短小,却令人受益匪浅。
“教育版”中会推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榜样,他们虽然很普通、很遥远,但却是我教学艰难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奋进,并催促我去超越他们,至今我还记得2002年的一期“从姐姐老师到妈妈老师”,主人公是济南市实验初中教师王红卫,这位老师痴心教育事业,刻苦钻研教学业务,较早地创
新英语口语教学法,积极改革、大胆实践,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她不仅热爱教育工作,也深深的热爱她的学生,她经常与学生交流思想、赢得学生尊敬,学生们亲切地称她为:“姐姐”,数年之后,她仍然奋斗在教育第一线,教育热情依然如故,学生们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仍然感恩于王老师的教育情节,不少的学生叫她为“妈妈”老师,这充分说明王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很先进很超前。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对于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如果不是对孩子的关心,一个老师怎么会得到这么多学生的爱戴。
特别是近期刊登的《和谐家园》,为我们正在开展的和谐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们知道:只有做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和谐,我们的教育才能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稳步地发展;一篇《查备课该不该,怎么查》反映了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和谐的重要性,和谐即发展;《农村教师的忧与思》说出了我们广大农村教师的心声,反映了当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杏坛星座》这类栏目为我提供了一面修身正己的明镜。
从这类栏目中我领略到最高境界的师德风范,体会到了最高层次的教育爱。
刘铁荣老师的“来吧,全身心的爱我们的学生吧!我们的教育本来就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我们的教育本来就是最具有诗情画意的爱的事业!”有如一篇师德宣言,向所有的教师发出了教育爱的倡议。
《教师修养》栏目则为我提纲了一系列的师德修养规范、师德修养榜样,让我时刻有规可循有矩可依,真正作到身正为范。
《山东教育》让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在这里我找到了目标,学到了很多很多经验,听到了许许多多的声音。
在《论每个学生都能创造奇迹》这一卷首语里,我学会了要教“活书”;布置作业时,我学习《谈作业的布置》,记得在下课铃响前,在同学们精力集中的时候认认真真地清清楚楚地布置作业,有时还记在黑板上,使学生们写作业的目的明确,明显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当我撰写论文时,急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山东教育》就毫无保留地奉献出理论性的文章,我最喜欢的就是那些教育哲言,有的格言概括性很强,给我的论文增色不少,有的格言可以进一步指导我的工作。
《山东教育》你是我的老朋友,你是我好学生涯中的灯塔,你是我人生旅程中的明灯,你是我永远的老师,你是我永远的挚友。
“情蕴芝兰芳自醇,心念桃李总是春”,新的一天,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在等待着我,等待着我去孕育新的希望。
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我离开了你,我的生活将会变得怎样,我的人生是否会黯然失色,我的工作是否会停滞不前,所以,我要将它当成我一辈子的朋友,我的引航标,每一天都放在身边,捧在手上,时刻聆听专家的教诲,吸取同仁的智慧,为我的事业、我的人生增光添彩。
教育报刊“学评用”征文
2010-10-27 16:09:54| 分类:管理文章(原创)|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读报印迹
(一)
近日,在整理家中杂物时,翻出一堆泛黄的报纸来。
纸张虽有所泛黄,却依然整整齐齐的一大摞,仿佛是刚出土的兵马俑,虽历经岁月但风采依旧。
仔细一看,竟是《山东教育报?中学生版》。
老公讥笑道,教学生退化了,竟然收集学生报纸了?我却不加辩解,也许在别人眼中,它只是一份面向中学生的报纸,但对于一个与中学生朝夕相处的中学老师而言,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日的邂逅:
那天下午,阳光明媚,令人慵懒。
正逢自修,我大方地让我的学生们自由阅读。
有很多同学抱着大部头的著作,投入地阅读;但有一些学生却只捧着刚发的报纸在应景。
我颇为不屑地拿起一份报纸,随意乱翻。
但是读着读着,我的心却收敛了许多,飞到了眼前的这本报纸上。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唐诗宋词的魅力,观赏到美文佳作的奇景,倾听到同龄人的心声;你可以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在文化的天空中翱翔……总之,《山东教育报?中学生版》就像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望见窗外那美不胜收的景象,大饱眼福。
我不禁动容,编者组稿相当专业,学识相当渊博。
它不仅是一份中学生报纸,对于老师来言,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水准。
我猛然醒悟到,自己平日的忽视其实是多么的张狂,自己的轻视是多么的幼稚。
这份报纸完全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从此,教室里又多了一个认真阅读报纸的“大朋友”。
(二)
仿佛见到了多日不见的旧日好友,我如获至宝。
随手打开一份,一股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那一个篇篇文章还是那么鲜活,那么地生动;那一句句人生哲理依旧是那么的深入浅出,分析透彻;尤其是对于重点难点的讲解,还是那么透彻、深刻。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与它相处时的朝朝暮暮:
我最喜欢读的栏目是“知识板块”,那里有“窗外世界”、“电脑家园”、“创造发明”、“时事追踪”等,如同玻璃万花筒一般,五彩缤纷。
教学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多读些与教学相关的知识成了较奢侈的任务。
而有《山东教育报》的陪伴,我会有几分轻松,不会轻易感受到工作压力。
相反,它使我感觉到拥有知识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正是知识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乐趣。
正是有它的指导,对于教材的理解,我才能事半功倍。
但我的学生却最喜欢“精彩校园”栏目。
也许正因有它的引导,才使我的学生有了典范,有了前进的方向。
“精彩校园”栏目,上面有许多优秀同学的作文以及校园故事,每一篇作文,每一个故事,无不向人们展示出校园的生机与活力。
我估计家长朋友更喜欢“学习版块”,因为那里有语数外等各学科相关的知识辅导,有了这些集锦珍宝,学生也可以点石成金,事半功倍。
当然,如果报纸总是围绕学习这一主题的话,那就太无趣了。
休闲娱乐板块的“开心果屋”、“少年书屋”、“影视地平线”、“动漫时空”等栏目,丰富学生的课外娱乐生活。
各种稀奇古怪,引人注目的怪事也可以捕捉到,各种有趣的童话故事和令人捧腹的经典笑话,妙语连珠,在快乐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各种知识,这样,就把学习与快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是一举两得。
(三)
接触久了,就慢慢发现有许多一闪而过的想法与许多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禁暗暗懊悔,为何没有捕捉到这么好的灵感?于是,就学会了慢慢积累手边的资料,记录自己的想法。
有一次,我禁不住参加了报纸组织的一次组稿活动,竟然在报纸上发表了一块小豆腐块。
“一石激起千层浪”,生活中的我,就开始了与编辑们的交流。
每当发现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时,我则鼓励他们积极投稿。
印象很深的是有位家长在《山东教育报》看到自己孩子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欣喜若狂,竟打电话向我表示感谢。
我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小小的尝试,寄予着多深的期望!即使学生遇到“山外有山”时,我则鼓励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正是有了这种对外交流与展示,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激发,也有了自我表现欲、成功欲。
我相信,这种尝试会给他们带来更深远的影响。
春夏秋冬又一春。
今年,我又迎来了新的一届学生,也即将展开新的《山东教育报?中学生版》。
每次阅读《山东教育报》,就像走进一座高楼大厦,每升高一层,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着你。
感谢《山东教育报》带给我的一切。
朋友们,你们是否也同样能感受到它的神奇作用?走近它,了解它,更多的惊喜,更多的收获,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