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点的轨迹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点得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得运动规律求出动点得轨迹方程,这就是解析几何得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得实质就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得研究来认识曲线得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就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得思想、方法以及技巧得极好教材。该内容不仅贯穿于“圆锥曲线”得教学得全过程,而且在建构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化归转化思想等方面均有体现与渗透。

轨迹问题就是高考中得一个热点与重点,在历年高考中出现得频率较高,特别就是当今高考得改革以考查学生创新意识为突破口,注重考查学生得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而轨迹方程这一热点,常涉及函数、三角、向量、几何等知识,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得掌握程度。

求轨迹方程得得基本步骤:建设现代化(检验)

建(坐标系)设(动点坐标)现(限制条件,动点、已知点满足得条件)代(动点、已知点坐标代入)化(化简整理)检验(要注意定义域“挖”与“补”)求轨迹方程得得基本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得条件就就是一些几何量得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不需要特殊得技巧,易于表述成含x,y得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

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得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3、代入法:动点所满足得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得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得运动而有规律得运动,且动点Q得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得式子,再代入Q得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得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得横坐标、纵坐标之间得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得轨迹方程。

5、交轨法: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得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得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可以说就是参数法得一种变种。

6、转移法:如果动点P随着另一动点Q得运动而运动,且Q点在某一已知曲线上运动,那么只需将Q点得坐标来表示,并代入已知曲线方程,便可得到P点得轨迹方程。

7、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得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与动点满足得条件,然而得出动点得轨迹方程。

8、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得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9、点差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轨迹问题时,常把两个端点设为),(),,(2211y x B y x A 并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作差求出曲线得轨迹方程。

此部分内容主要考查圆锥曲线,圆锥曲线得定义就是根本,它就是相应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得“源”。对于圆锥曲线得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得意识,“回归定义”就是一种重要得解题策略。

二、注意事项:

1、 求轨迹方程得关键就是在纷繁复杂得运动变化中,发现动点P 得运动规律,即P 点满足得等量关系,因此要学会动中求静,变中求不变。

)()

()(0)(.2为参数又可用参数方程表示程轨迹方程既可用普通方t t g y t f x ,y x ,F ⎩⎨⎧=== 来表示,若要判断轨迹方程表示何种曲线,则往往需将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

3、 求出轨迹方程后,应注意检验其就是否符合题意,既要检验就是否增解,(即以该方程得某些解为坐标得点不在轨迹上),又要检验就是否丢解。(即轨迹上得某些点未能用所求得方程表示),出现增解则要舍去,出现丢解,则需补充。检验方法:研究运动中得特殊情形或极端情形。

4.求轨迹方程还有整体法等其她方法。在此不一一缀述。

【典型例题选讲】

一、直接法题型:

例1 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 (2,0),圆C 得方程为12

2=+y x ,动点M 到圆C 得切线长与MQ 得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得轨迹。 解:设MN 切圆C 于N ,则222ON MO MN

-=。 设),(y x M ,则2222)2(1y

x y x +-=-+λ 化简得0)41(4))(1(22222=++-+-λλλx y x

(1)当1=λ时,方程为4

5=x ,表示一条直线。 (2)当1≠λ时,方程化为2

22

2222

)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说明: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就是什么。

变式- - 如图,圆1O 与圆2O 得半径都就是1,421=O O ,过动点P 分别作圆1O 、圆2O 得切线PM 、PN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PN PM 2=

.试建立适当得坐标系,并求动点P 得轨迹方程. 解:以21O O 得中点O 为原点,21O O

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0,2(),0,2(21O O - 由已知PN PM 2=可得:222PN PM =

因为两圆得半径均为1,所以)1(212221-=-PO PO

设),(y x P ,则]1)2[(21)2(222-+-=-+y x x ,即33)6(2

2=+-y x

所以所求轨迹方程为:33)6(22=+-y x (或031222=+-+x y x ) 评析:

1、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得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

2、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就是什么。

二、定义法题型:

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得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例2 已知A 、B 、C 就是直线l 上得三点,且|AB|=|BC|=6,⊙O ′

切直线l 于点A ,又过B 、C 作⊙O ′异于l 得两切线,设这两切线交于点P ,求点P 得轨迹方程、 【解析】设过B 、C 异于l 得两切线分别切⊙O ′于D 、E 两点, 两切线交于点P 、由切线得性质知:|BA|=|BD|,|PD|=|PE|,|CA|=|CE|,故|PB|+|PC|=|BD|+|PD|+|PC|=|BA|+|PE|+|PC| =|BA|+|CE|=|AB|+|CA|=6+12=18>6=|BC|,

故由椭圆定义知,点P 得轨迹就是以B 、C 为两焦点得椭圆, 以l 所在得直线为x 轴,以BC 得中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可求得动点P 得轨迹方程为:22

18172

x y += 练习: 已知圆O 得方程为 x 2+y 2

=100,点A 得坐标为(-6,0),M 为圆O 上任一点,AM 得垂直平分线交OM 于点P ,求点P 得方程。 解:由中垂线知,PM PA =故10==+=+OM PO PM PO PA ,即P 点得轨迹为以A 、O 为焦点得椭圆,中心为(-3,0),故P 点得方程为12516

25)3(2

2=++y x l O 'P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