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上数学第1课时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上数学14.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知识与技能】
理解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之一——“边角边”定理,深化证明思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
【情感与态度】
培养严谨的分析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重点是运用“边角边”的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难点是如何寻找适合“边角边”的判定定理来证明全等的两个三角形.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及其有关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如图,如果△ABC≌△DEF请说出对应边、对应顶点、对应角.
二、新课讲解
三角形有六个基本元素(三条边和三个角),只给定其中的一个或两个元素,能够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吗?
1.只给定一个元素:
①一条边长为4cm;
②一个角为45°.
若只给一条边时,这条边所对应的顶点位置无法确定,能画很多不同的三角形,
若只给一个角时,组成这个角两边的线段长度无法确定,可以画很多不同的三角形.
2.若给定两个元素:
①两条边长分别为4cm、5cm;
②一条边长为4cm,一个角为45°;
③两个角分别为45°、60°.
结论:给定两个条件仍不能确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
3.若给定三个条件:
①三个角;
②两边一角;
③两角一边;
④三条边.
4.研究两边及其夹角的情况:
利用尺规作图画出已知角和已知边
已知△ABC
求作:△A1B1C1,A1B1=AB,∠B1=∠B,B1C1=BC.
作法:
①作∠MB1N=∠B,
②在B1M上截取B1A1=BA,在B1N上截取B1C1=BC,
③连接A1C1.
则△A1B1C1(上图(2))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
同学们将这两个三角形重叠,看能否完全重合?
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为“边角边”或“SAS”(S表示边,A表示角)
注意:边角边中的角要是两边的夹角.
三、例题分析
1.举例说明
例已知:如下图所示,在AB,AC上各取一点E,D,使AE=AD.连接BD,CE相交于点O,∠1=∠2,求证:∠B=∠C.
【分析】要证明两个角相等,学过的方法有:(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2)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本题利用方法二证明.
【证明】在△AEO与△ADO中,AE=AD,∠1=∠2,AO=AO
∴△AEO≌△ADO(SAS)
∴∠AEO=∠AO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又∵∠AEO=∠EOB+∠B,∠ADO=∠DOC+∠C,
∵∠EOB=∠DOC(对顶角相等)
∴∠B=∠C.
评析: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条件分析透彻,如该题先证得△AEO≌△ADO后,推出OD=OE,∠AEO=∠ADO,∠EOA=∠DOA,这些结论在进一步证明中不一定全用到,但当分析时对图形中的等量及大小关系有了正确认识,有利于进一步思索.
2.阅读课本第99页例1、例2.
指导学生分析例题,并从中归纳出证明的思路、方法.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江苏常州中考)已知:如图,点C为AB中点,CD=BE,CD∥BE.求证:△ACD≌△CBE.
【证明】∵C是AB的中点(已知),∴AC=CB(线段中点的定义).
∵CD∥BE(已知),
∴∠A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ACD和△CBE中,
AC=CB(已证)
∠ACD=∠B(已证)
CD=BE(已知)
∴△ACD≌△CBE(SAS).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在应用定理时要注意:对应的两边及这两边所夹的角相等.
1.课本第100页练习1、2、3.
2.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作业.
本节设计“复习回顾——新课讲解——例题分析——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五个环节,使学生理解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之一——“边角边”定理,深化证明思维,经历探究“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的过程,能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培养严谨的分析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