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东师《中国思想史》18秋在线作业1(满分)

东师《中国思想史》18秋在线作业1(满分)(单选题) 1: 《天下郡国利病书》是一本探讨社会积弊,寻找治国良方的书籍,请问他的作者是 () A: 顾炎武B: 黄宗羲C: 王夫之D: 惠栋正确答案:(单选题) 2: 没有参与维新变法的是()A: 何启B: 陈虬C: 陈炽D: 容闳正确答案:(单选题) 3: 康有为的著作不包括()A: 《西国近事汇编》B: 《戊戌奏稿》C: 《大同书》D: 《康海南文集》正确答案:(单选题) 4: 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是()A: 《左传》B: 《春秋》C: 《尚书》D: 《周易》正确答案:(单选题) 5: 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派”的学者不包括()A: 龚自珍B: 魏源C: 阮元D: 包世臣正确答案:(单选题) 6: 佛教传入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没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 教义不符合中国B: 民间道教的抵制C: 范缜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 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稳固正确答案:(单选题) 7: 隋末的思想家王通,提出了“三教合流”思想,“三教”指哪三教()A: 儒道法B: 儒法佛C: 儒道佛D: 法道佛正确答案:(单选题) 8: 继理学、心学之后实学思潮的兴起是在何时()。
A: 明朝前期B: 明朝中期C: 明朝晚期D: 清朝前期正确答案:(单选题) 9: 认为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交相胜‘还相用”的唐代思想家是()正确答案:(单选题) 10: 作《古文尚书疏证》系统考证《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作者是 ()A: 凌廷堪B: 王念孙C: 陆德明D: 阎若璩正确答案:(多选题) 1: 永康之学是浙学中以陈亮为代表的事功之学,其主要思想主张有()A: 以经世致用为目标B: 以崇实黜虚为学术的基本宗旨C: 认为道的弘扬有赖于人们努力行事D: “道”是与具体事物、人生日用紧密联系的正确答案:(多选题) 2: 原始人类的崇拜心理主要表现在()A: 自然崇拜B: 图腾崇拜C: 祖先崇拜D: 敬畏鬼神和迷信占卜正确答案:(多选题) 3: 隋唐五代时期,佛教繁荣发展。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一、填空1.五典2.以德治国3. 墨、劓、膑、宫、大辟4.仁礼5.魏源《海国图志》6.舍生取义7.金、木、水、火、土8.慧能9.朱熹陆九渊10.黄宗羲11.韩非12.民为贵民本13.墨子14.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15.王安石16.乾震坎巽离17.“圣人之性”“中民之性”18.王通19.“克己复礼”《礼记·大学》二、名词解释1.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
大体说来,孟子的“性”,相当于“人的自觉心”;荀子的“性”,相当于“人的本能”。
荀子从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人之性恶,但是不否认人可以为善。
他认为:“其善者伪也。
”所谓“伪”就是“人为”,就是“变化气质”的意思。
2.“大宗师”是庄子提出的概念。
关于“大宗师”的含义,郭象解释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众,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崔撰解释说:“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
”“无心”和“遗形忘生”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就是道。
大宗师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本自根”的道。
二是“死生如一”和“安化”的人生观。
3.“参验说”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思想主张。
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
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
“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
“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
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非的思想。
4.名辩思潮是指成文法的制定,在法律上产生了辩析名、实关系的需要,更促进了对逻辑问题的研究。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rtf

。廓轮本基的系体想思学理程二勒勾拭、2
。想思要主的》书世经极皇《 、1
�题答简、四
。歧分的间之们他除消 有没并论辩次这。解理的同不他学儒孟孔对们他明说�向路思致的同不学心与学理及涉上际实�题 问法方学治是上面表论争的们他�见可。”宗为性德尊以 “学陆�”主为学问道以 “学朱说来后羲宗黄 。难责相互诗赋并�离支太人教熹朱出指渊九陆�简太人教渊九陆出指熹朱。夫工理穷书读做必不
。序秩总的物万生道是这。”石、土、火、水即�刚少、刚太、柔少 、柔太出生地�辰星月日即�阴少、阴太、阳少、阳太出生天。用之地为柔刚�用之天此�生阴始之静�生 ”道“的体总个一由是物万地天�为认雍邵。的系体想思其述阐法方与论理的学数象用是》书世经极皇《 阳始之动�道之地天此�静于生地�动生天。四为分二则刚�柔刚分地�阳阴为天“�地天生道�的生产所
落 脱 地 片 成 物 盖 覆 的 面 表 体 物。象现的屑磨出离分式形片鳞以面表擦摩从时损磨劳疲
新其推其为成�张主治政和想思术学的石安王了穿贯都作著些这。》说字《撰编并�”义新曰号下天 “�释 解了作新重典经家儒对�义经三》礼周《、》书《、》诗《释训�局义经了立设还他。气风术学的新代宋
了成形�士试论策和义经用改�学经记传诵记的琐烦和士取赋诗以的统传变改�革改了行进度制举科对曾 �家学文和家想思、家治政的名著期时宋北是石安王。派学的表代为家革改名著宋北以是学新公荆 。学新公荆、7 。谈空对反 �想思玄虚的家道和教佛对反�务服实现为图试�来起系联题问等事军、济经、治政的会社实现与术学把
。系关用体是者二情性。在存然天就时成形体形的人在是而 �质本神精的在外于源来能可不�性本的来俱生与们人是性人为认石安王 说学性人的石安王�三� 。克相生相为括概 系关的用作互相方双立对把石安王�三第。系关的从依互相方双立对到识认还石安王。”耦“做叫 �面方个两的一统互相又立对互相有均部内物事一每于在因原的本根化变 �二第。中之化变断不于处 是物万界世认承�一第�面方几下一有致大想思法证辩的石安王 想思法证辩的石安王�二� 。因原法方想思的家学理 为成有没以所之石安王是就这。性然自为结归全完能功与征特切一的它把�素因性会社的”道“认 否�体本高最宙宇为作”道“以石安王。论成生宙宇的他了化深”说气元“用又石安王�后之律规 的化变展发物万及原本宙宇为作”道“了立确。”道“或”天“的次层高更个一有还�上之行五在 成生的宙宇述阐”说行五“的有特以石安王 论气元和说行五的石安王�一� 。想思的己自达表以�意新予赋上础基的畴范
中国思想史 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题
1、周公制礼作乐
2、《白虎通义》
3、横渠四句
4、“经学即理学”
5、东方文化派
6、孔子
7、《五经正义》
8、谶纬
9、“工商皆本”
10、天演论
11、孟子
12、五德终始
13、新学
14、知行合一
15、三民主义
二、简答题
1、简析战国“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2、戊戌变法期间康、梁、谭、严维新变法思想表现的异同?
3、简述西周末年思想革新的表现。
4、简述洋务思潮基本内容。
5、汉初儒学主要特征。
6、乾嘉学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三、论述题
1、对先秦儒、道、墨、法诸流派思想评析。
2、清末反清思想的形成。
3、汉初黄老思想流行的社会背景。
4、如何理解王阳明心学思想解放的性质。
5、西周“帝”的思想较前代有哪些新因素。
6、鸦片战争后“变局”意识的产生。
一、名词解释题
1、中庸
2、黄老之学
3、“性气相资”
4、以夏变夷思想
5、君主专制主义
6、玄学
7、三品论
8、鹅湖之会
9、北宋五子
10、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二、简答题
1、刘安在《淮南鸿烈》中的主要主张。
2、隋唐道教的主要派别。
3、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思想主要范式的重要内容。
4、王安石及其新学。
三、论述题
1、隋唐时期佛教主要宗派及其主要思想。
2、民国期间有哪些重要思想论争,其思想内容有何关联。
3、宋初理学思想主要派别。
4、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想主要内容。
200221 中国思想史 作业(高起专)

《中国思想史》作业一、单选题1. "性善论"是谁提出来的?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庄子2 ()(公元240~248年)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A建元 B元光 C元平 D正始3.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美德合称?A五义B 五则C五典 D五道4. 西周的治国安民大纲是?A以法治国B以道治国C以德治国D以善治国5.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
A 仁礼 B谦让C德育D义6.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来的?A 徐则林B 魏源 C龚自珍D严复7. ()主张实行贤人政治。
A老子B墨子 C孔子 D庄子8. “参验说”是()提出的思想主张。
A老子B庄子C孟子D韩非9. 隋唐的()要体现变化趋势及孔颖达的《五经正义》;A儒学 B道家C法家D儒家和法家10()主张“合同异”,曾提出历物实事即十个辩论题目。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11. ()的最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是在科学和哲学方面,他特别强调“质测”的知识,提出“质测即藏通几”的观点,主张“寓通几于质测”。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12.《淮南子》以()思想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13.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是()反复讲明的为何变法维新的道理。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14. ()认为变法的根本在“育人才,开民智”。
A方以智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15()编写了《明儒学案》。
A黄宗羲 B惠施 C 康有为 D梁启超16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17()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
A黄宗羲 B荀况 C慧能 D韩非18“性恶论”是谁提出来的?A黄宗羲 B荀况 C慧能 D韩非19. ()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的认识。
A《易传》 B《明儒学案》 C《海国图志》 D《五经正义》20. 隋唐的()要体现禅宗思想;A哲学B儒学C佛学D法学21. 《告子上》中写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1)

《中国思想史》作业答案一、填空1.五典2.以德治国3. 墨、劓、膑、宫、大辟4.仁礼5.魏源《海国图志》6.舍生取义7.金、木、水、火、土8.慧能9.朱熹陆九渊10.黄宗羲11.韩非12.民为贵民本13.墨子14.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15.王安石16.乾震坎巽离17.“圣人之性”“中民之性”18.王通19.“克己复礼”《礼记·大学》二、名词解释1.针对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荀况针锋相对地提出了"性恶论":人的本性就是"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和"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的自然属性。
大体说来,孟子的“性”,相当于“人的自觉心”;荀子的“性”,相当于“人的本能”。
荀子从人的自然本能证明人之性恶,但是不否认人可以为善。
他认为:“其善者伪也。
”所谓“伪”就是“人为”,就是“变化气质”的意思。
2.“大宗师”是庄子提出的概念。
关于“大宗师”的含义,郭象解释说:“虽天地之大,万物之众,其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崔撰解释说:“遗形忘生,当大宗此法也。
”“无心”和“遗形忘生”是一种存在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就是道。
大宗师的基本内容:一是“自本自根”的道。
二是“死生如一”和“安化”的人生观。
3.“参验说”是法家韩非提出的思想主张。
在认识论方面,他继承荀子重“行”的思想,对《老子》做了新的解释,提出注重“参验”的思想。
韩非主张用“参验”的方法判别认识的是非真伪。
“参”是参照比较,“验”是检查验证。
“参验”的内容就是“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作为与所在官职的职责相符,就给予奖赏,否则就给予处罚,这叫“循名而责实”。
就认识论的意义来说,这里包含着要求名实一致和以实验名而定是非的思想。
4.名辩思潮是指成文法的制定,在法律上产生了辩析名、实关系的需要,更促进了对逻辑问题的研究。
《中国思想史》期末资料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一、填空题:1、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胡瑗、孙复、石介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两宋时期兴起了理学(有的又叫道学)。
宋代理学讨论的主要是以“性与天道”为中心的哲学问题,也涉及政治、教育、道德、史学、宗教等方面的其他问题。
宋代理学是汉唐以来儒、释、道从鼎立到相互作用,然后逐步趋于合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批的学者、思想家先后崛起,在当时三教合流的大潮流下,主动地以传统儒学的理论作为基本框架,以是否有利于纲常名教作为价值尺度和取舍标准,对佛、道的思辨哲学进行深入研究,在批判、吸收佛、老某些思想资料的基础上,以理学为形式使儒学得到复兴,并逐步取得了学术统治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意识形态。
理学起于北宋,经南宋进一步发展,为元代所延续,到明代更有新的发挥,至朱熹集大成,所以一般又称之为“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北宋是理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都生活在这个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被后人称为“北宋五子”。
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学派。
3、《太极图说》:周敦颐的代表作是《太极图说》,通过对道教《太极先天图》进行变动,改变了其名称,并且和《易经》结合起来,说它是儒者的“秘传”。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一、填空题:1、由周敦颐开创的濂溪之学,张载开创的关学,二程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孙緮、石介、胡瑗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改: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周礼》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改: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2、北宋五子。
周敦颐:宋代理学宗祖,湖南道县人。
邵雍:北宋哲学家。
字尧夫。
河北涿州人。
张载:北宋哲学家。
字子厚,陕西厝县人。
程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字正叔。
河南洛阳人。
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伯淳。
河南洛阳人。
人称明道先生。
3、《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是中国宋代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
该文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
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
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所谓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
在他们看来,天地之性是性之本,是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性即理;而气质之性是人爱生之后形成的,因而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是气在生成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故而又称性即气。
《中国思想史》复习题

《中国思想史》作者:张岂之教学资料、考试复习资料先秦篇夏商周(宗教)春秋战国(先秦子学)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1、商周宗教思想①、夏商周的异同共同点:上帝是元神异:夏:忠义商:遵命遵神周:道德②、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上帝一元神(夏商西周)→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祖先一元神祖先即上帝(夏商)A、祖先与上帝分离B、天命可以转移C、敬天保民以配天命→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西周)A、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B、民众的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③、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早期五行说:A《尚书·洪范》五行说B、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五行说考源:1、源于生产实践。
生产工艺五材属性2、占星术五大行星之号3、甲骨卜辞卜辞中的五方说东西南北中为五行之滥觞④、西周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说文解字》本意相应也。
从口,禾声,即对一句话、一声歌响应的回应。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得到的哲学概念。
和而不同①君子之修养境界,为人准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多元互补早期阴阳说:A、《易经》的阴阳八卦说B、伯阳父以阴阳论地震提出“气”及“阴阳”观念《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阴阳鱼太极图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
2、春秋时代的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士子救国儒——文士墨——武士道——隐士法——谋士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条件内因:思想家个人因素外因: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生产力发展、领主经济大崩溃、动荡的诸侯政治、士阶层的形成、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课程名称:中国思想史专业:哲学班级:哲学2023级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四部分,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 所有题目必须回答,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其余题目请将答案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以下哪个不属于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心学2. "人之初,性本善"出自哪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孟子D. 荀子3. 提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是哪个学派?()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兼爱非攻"?()A. 孔子B. 墨子C. 庄子D. 韩非子5.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发生在哪个时期?()A. 春秋B. 战国C. 秦朝D. 汉朝6. 以下哪位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思想家?()A. 朱熹B. 王守仁C. 王阳明D. 王弼7. "天命"思想体现在以下哪部儒家经典中?()A. 《论语》B. 《孟子》C. 《中庸》D. 《大学》8. 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不破不立"的观点?()A. 孔子B. 朱熹C. 陆九渊D. 王阳明9. "存天理,灭人欲"是以下哪个学派的主张?()A. 陆王心学B. 程朱理学C. 陆王心学D. 程朱理学10. 以下哪位思想家强调"格物致知"?()A. 孔子B. 孟子C. 朱熹D. 王阳明11. "知行合一"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核心观点?()A. 孔子B. 朱熹C. 王阳明D. 王夫之12. 《四书》不包括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中庸》D. 《诗经》13. 以下哪个不属于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A. 理B. 气C. 性D. 无14. "良知"说是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A. 程颢B. 程颐C. 朱熹D. 王阳明15. 以下哪部著作被称为"儒家的百科全书"?()A. 《论语》B. 《孟子》C. 《礼记》D. 《周易》16. "以德治国"的思想最早见于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尚书》D. 《周易》17.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民为贵君为轻"?()A. 商鞅B. 韩非子C. 孟子D. 荀子18. "三纲五常"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哪一核心观念?()A. 仁B. 义C. 礼D. 智19. 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了"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A. 孟子B. 荀子C. 董仲舒D. 王充20. "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出自以下哪部经典?()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第二部分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 ________。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期末考试题库

2023年秋江苏开放大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形考作业期末考试题库一、多选题1、周公认为,要做到敬天保民,周王朝应该做到(ABC)。
A、要牢记商朝灭亡的教训B、要体察民情C、要慎用刑法D、要礼法并用2、儒家学派的特点有(ABCD)。
A、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B、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C、崇尚仁义D、以孔子为师3、孔子的德治主张的主要内容是(ABCD)。
A、礼治与正名B、举贤才C、实行平均主义D、愚民政策4、李世民君臣从多方面对隋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BC)。
A、奢侈无度B、杜绝言路C、用人不贤D、严刑峻法5、刘邦即位不久,相继颁布了(ABC)等诏令,充实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恢复与发展农业经济。
A、复故爵田宅令B、以有功劳行田宅令C、释放奴婢令D、驱民而归之农6、鲍敬言认为,伴随着国家与君主而来的是庶民的苦难,主要表现在(ABC)。
A、君主穷奢极欲,对人民极尽盘剥压榨之能事B、辅以繁重,小民不堪负担C、滥用刑罚,百姓困苦不堪D、穷兵黩武,百姓不得安生7、顾炎武政治思想主要包括(ABCD)。
A、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B、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C、“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D、正人心、后风俗的主张28、顾炎武在反对君主个人独裁专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治众的主张。
分权的基本内容(ABCD)。
A、辟官B、莅位C、理财D、治军9、章太炎坚决反对在中国实行议会民主,原因是(AB)。
A、中国人口多B、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C、中国老百姓的文化素质差D、西方国家不允许10、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BCD)。
A、民主主义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1、晚清地主阶级改革派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掌握实权的中上层,一类是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
下列人物中属于没有掌握权力的知识分子有(BC)。
A、林则徐B、魏源C、龚自珍D、曾国藩12、魏源明确指出,夷之长技有(ABC)。
A、战舰B、火器C、养兵练兵之法D、量天尺13、黄宗羲提出变法救世的具体措施有(ABC)。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参考题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参考题中国政治思想史参考题中国政治思想史常见的三种阶段划分法:两段法:古代;近代;四段法: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至清朝前期;晚清;六段法:形成期—先秦;发展期—汉唐;完善期—宋明;反思期—明清之际;转型期—晚清;变革期—清末民初。
(一)夏商西周时期:古代政治思想萌芽期创世神话;政治传说;祖先崇拜;天罚;祭祀;王权至上;宗法;礼制;敬天保民;(二)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政治思想高度发展期百家争鸣;儒、道、墨、法、阴阳、纵横、名、杂、兵家;改革家;(三)秦汉至清朝时期:儒家思想为正统政治思想时期1、秦汉:儒家正统思想确立期2、魏晋南北朝:儒家正统思想调整期3、隋唐五代:儒家正统思想发展期4、宋元明:儒家正统思想完善期5、清前期:儒家正统思想成熟期(四)晚清时期(近代):中国政治思想近代化时期(转型期)1论述题:试述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学术思潮之间的关系2名词解释:东林党(见课件)?3解释:儒、儒学、儒生、礼治、仁政、墨(10个都可以出名词解释-课件)、道法自然、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申不害、渗到(音)、商鞅)比较墨、儒、道、法的背景和思想异同兼爱和爱有差等的区别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简答)魏晋风度(名词)汉代董仲舒怎样论证其天人合一思想隋唐初期的君道论韩愈&柳宗元(特别是柳宗元对封建的看法)宋元:陆王心学与宋明道学(韩愈确立儒家道统)的学术渊源、分歧简述王阳明的思想特点(形而下+形而上)1试述魏晋之际政治局势与学术思潮之间的关系曹魏王朝末期,政治上的突出事件,乃是统治阶级内部由尖锐的争夺权力的斗争演成恐怖性的大屠杀。
魏明帝曹叡死时年仅三十五岁,承继他帝位的曹芳年仅八岁,于是曹叡不得不把政权委托给曹爽和司马懿二人共同掌握。
曹爽是从小即为曹叡所亲爱的宗室,而司马懿则是当时干练于军事的重臣,二人间即展开争夺政权的暗斗。
司马懿终于在嘉平元年(249)以阴谋狡诈战胜曹爽,把曹爽兄弟和其集团的诸名士何晏、丁谧、李胜、毕轨、桓範等诛灭三族。
中国思想文化史期末考试题目

一、填空1、世界上的稻米分为亚洲稻系和非洲稻系,我国是大米和小米的故乡2、《老子》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天道自然,人道无为。
3、道教的最高尊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4、禅宗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即心即佛”说和“顿悟”说。
5、理是二程理学的最高范畴。
6、魏源最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近代首次提出向西方学习。
7、__周公___制礼作乐,是建立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指标。
(p34)8、儒学的礼学思想,是从______心性学说__为理论内核的。
9、西晋末年,郭象提出了__独化的__的玄学体系。
(p232)10、佛教的基本教义可以概括为__“三法印”__。
(p247)11、韩愈提出__文以载道__思想,重视文学的仁义内容和教化作用。
(p289)12、胡安国与其子胡宏开创了__湖湘学派__。
(p401)13、“义利之辨”是__张栻______理学等思想的主要内容p402。
14、明代永乐年间所编三部理学大全是《五经大全》、《四书大全》、《信理大全》。
(p438)15、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提出__知行统一_的观点。
(p463)16、文明三个标志:1、城市、2、青铜器、3、文字二、名词解释:1、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今文经学:今文学派是两汉间以儒家经书研究而形成的学派,它的出现需溯源至秦始皇的思想政策,民间所藏的先秦百家之书尽皆焚毁,仅存官方所藏,也只有官方职司博士官者仍可研究阅读。
这些被设为博士官的诸学者,都是在师承传授下的经学研究,其所依之典籍为西汉文字新编之儒经,故可称为今文经学。
3、玄学: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宗旨就是贵无,最高主题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
语始见《晋书·陆云传》。
魏晋名士以谈“玄”,释“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为风气,并建立起不同的流派,故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期末考试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思想史期末考试教师:李宪堂老师(加粗蓝色为考题;红色为论述,二选一)⼀解释1、乐合同,礼别异语出荀⼀《乐论》。
字⼀意思是“⼀乐使人们同心同德,礼法区别⼀们的等级差异。
”从字⼀看,荀⼀强调了乐与礼的区别。
乐与礼性能不同,从不同⼀度出发、⼀不同方法对个体与社会发生不同的作⼀和影响。
⼀实际上乐和礼的⼀的是⼀致的。
⼀先,乐与礼共同面对的问题是乱,包括外在与内在两种情形。
外在的乱是指政治秩序崩溃,伦理秩序失范,内在的乱是主体⼀⼀的各种冲突。
要解决内外之乱,必须通过乐与礼两种⼀段的结合。
其次,乐与礼都指向德。
《乐论》说:“君子明乐,乃其德也。
”外在的规范(礼)最终转化为内在的心灵愉悦和满足(乐),外在和内在、社会和自然在此获得了“德”的统一。
最后,乐与礼最终⼀标是先王之道。
“先王之道,礼乐正其盛者也”。
“礼乐之统,管乎⼀人心”。
先王之道是“美学理想”与“社会理想”的交叉。
礼乐生,乐礼互渗;礼以致和乐,和以达礼治,乐以调万物。
和出于音,⼀关乎政,政类于⼀。
⼀乐是美的政治,政治是善的音乐,都要努力达成中而能和,和⼀致中的理想。
总之,乐指向内涵,礼指向外观,乐实质上渗透着和、乐、仁、爱,是自然或修养成自然;礼实质上包含着序、节、⼀、制,是⼀为或修养所下的⼀夫。
乐和礼二者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体现的是一种中和理想。
2、知⼀合⼀任何事物都不是独⼀自足的有待认识的对象,⼀是践⼀其⼀生理想(⼀功、⼀言、⼀德之类)的环境条件;发现真理的过程是向世界深处的不断沉入,⼀不是理性之光对物质奥秘的层层照亮。
由⼀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次提出。
他的“知⼀合一”思想包括两层:( 1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
王阳明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
“知⼀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王阳明说: “知是行的主意,⼀是知的⼀工夫”“知是⼀之始,⼀是知之成”“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之⼀觉精细处即是知。
中国近代思想史 期末试卷

A卷一、名词解释1、《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鸦片战争后,魏源根据《四洲志》等资料编写的,是当时介绍世界地理历史最详实的专著,书中介绍和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特别是战舰和火器生产技术;另外还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辩证关系,是一部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寻向西方学习富国强兵之路的维新思想的启蒙书。
2、清末新政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的10年间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
当时将这一措施称为“新政”。
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发“新政”。
其主要内容有:①编练新军。
②筹饷。
③废科举、办学堂、奖游学。
④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清政府为了提高中央至地方的行政效率,对原有机构进行了一些改变、裁减和合并。
⑤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清末所实施的“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而被迫做的改变。
3、陈独秀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
生于1879年10月,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897年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于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他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
1920年初,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1929年11月,被开除党籍。
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战爆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
1942年5月逝世。
4、第三条道路又称“中间路线”。
指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
既反对国民党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也不赞成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幻想另辟“第三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英美式的资本主义制度。
由于打着“中立”的旗号,标榜“不左不右”、“不偏不倚”,故称。
随着国民党反动、独裁的面目日益暴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拥护这种主张的人,逐渐认识到“中间路线”在中国走不通,转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聊城大学成人教育《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政治思想史》练习题一、概念题1.分封制2.墨子3.九品中正制4.秦始皇5.戊戍变法6.商鞅变法7.孟子8.科举制9.陆贾10.辛亥革命11.焚书坑儒12.荀子13贞观之治14.贾谊15.《资政新篇》二、简答题1.学习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方法有哪些?2.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主要方面?3.贞观统治集团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秦始皇大一统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朱熹提出的改良南宋积弊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唐甄主张的“为君之道”的主要内容有哪些?6.周公主张统治者怎样敬从天命、怀保小民?7.墨子主张“非攻”,具体理由包括哪些主要方面?8.李斯主张实行文化专制,其主要理由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论董仲舒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
2.试述洪秀全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3.如何评价曹操“唯才是举”的选用思想?4.如何评价李大钊的“民彝”政治观?5.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6.试论黄宗羲反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练习题答案一、概念题1.分封制··················密···················封·····················线··················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是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是为分封制。
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一、礼主诚敬(P75-80):修身、礼容、辞令二、礼主博爱在《礼记》的《礼运》篇里,孔子把“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
那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人人都能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
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为实现人类远大理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爱心。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
当我们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时候,父母却在一天天走向衰老,越来越需要得到亲情和关心。
子女孝敬父母是一种自然亲情,最容易做到。
孝敬父母并非是提倡狭隘的私亲之爱,而是以此为起点,把对父母的爱推广到天下人父母的身上。
《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唐玄宗把这两句分别解释为“博爱”与“广敬”,是非常有道理的。
中国人从童蒙时代起,便受到了博爱的教育。
《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人皆同类,大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共生于同一块大地之上,只有彼此相爱,才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把爱作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来推广,是何等人性化!三、礼节人情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动物,一生处于喜怒哀乐之中。
人们对于事物的反应,往往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因此人的情感需要道德理性的修正和调适。
儒家的礼,就是为了合理地节制人的性情、防止民众或过或不及而设:“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礼记》说:“发乎情,止乎礼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近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说:“始者近情,终者近义。
”与此如出一辙,证明先秦儒家对礼节人情的问题,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理念。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朱熹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
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
”可谓深得诗的大旨。
四、礼乐兼修(P51-60)1、儒家的音乐思想:一是声、音、乐三分的理论(P52-53),提出“惟君子为能知乐”;二是乐为心声。
(P55-56)三是乐教。
中国思想史 期末复习资料

一、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阐述的几种关系。
答: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协调三种关系: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关系(一)天人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理解有:1、自然之天:自然的日常生活中与地相对的天。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老庄认为,顺应自然、消极无为;荀子认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灾害。
2、道德之天:强调人类道德生活终极本源周公:天命为德。
孔子,仁政、德治P33孟子:义理之天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站在道的境界,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人生观、安化的人生态度、相忘的人生境界。
黄老学说:推天道演人事,将自然之道转移到人事之道,并为法的来源找到了合理依据。
汉代董仲舒:天人三策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主宰、命运之天:宗教意义上、人格化有意志的神。
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性命之别44B荀子: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认为天是礼法之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董仲舒:认为自然之天从属于道德之天,道德之天从属于神灵之天。
(二)人际关系:追求宽和处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孔子对“仁”的理解、道德标准调节各种人的关系P312、孟子论“义”用来规范君子行为,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43B3、老子,人道守中,道法自然。
4、韩非子:人情论,认为人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是好利恶害的。
5、董仲舒: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人伦理行为规范。
6、汉代道教:自然无为、柔弱不争7、禅宗:做人不要处于求的状态,回归本我,认识改变自己,关怀祝福他人。
三)身心关系1、《大学》把正心放在修身之上,已有了心为身之主的义涵,这是对孔子思想的新发展,儒家的身心关系由此进一步展开,为孟子心性论铺垫。
2、孟子通过性善论、四端之心到仁义礼智阐述身心的和谐3、老子,清心寡欲,养生之道。
4、庄子将老子的道内化为人生的境界,强调“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并强调从道的高度看待世界“若能免去私欲则心与万物同”强调人在精神世界的超升。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历届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某男雇佣一女冒充其妻子到镇人民政府办理离婚手续,镇人民政府未经审查即发给离婚证书。
该男妻子知道后,精神上遭受极大刺激而导致入院治疗,花去医疗费3000余元。
事后,其妻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国家赔偿。
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不是违法行为B.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包括医疗费和精神损害赔偿金C.可以获得国家赔偿,因为镇政府的行为违法且造成了物质损害D.不能获得国家赔偿,因为对精神损害不给予金钱赔偿2、积极探索对政府立法项目尤其是经济立法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政府立法不仅要考虑立法过程成本,还要研究其实施后的执法成本和()。
A.社会成本B.守法成本C.运行成本D.成本收益3、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
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的意见。
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
A.公众B.领导C.监察机关D.人事机关.4、《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法律.法规.规章得到全面.正确实施,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A.经济社会B.政治社会C.文化社会D.生态社会5、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改进政府立法工作方法,扩大政府立法工作的公众参与程度。
实行()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A.立法B.执法C.司法D.守法6、依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表述哪一项不属于不断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的内容()A.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B.建立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强化依法行政知识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思想史》期末作业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由开创的濂溪之学,开创的关学,开创的洛学,以及南宋开创的闽学,被后人称为濂、洛、关、闽,是宋代理学的四个著名学派。
2、北宋初期,理学的先驱人物有、、等,他们昌明儒术,注重经书“义理”,旗帜鲜明地反佛反道,为理学思想体系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被称为“宋初三先生”。
二、改错题:
1、北宋王安石设立经义局,训释《诗》、《书》、《春秋》三经义,对儒家经典重新作了训释,“天下号曰新义”,这就是《三经新义》。
2、南宋朱熹同时,出现了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思想家,他们分别为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
三、名词解释:
1、宋明理学(道学、宋明新儒学)。
2、北宋五子。
3、《太极图说》。
4、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
5、一物两体。
6、关学学派。
7、荆公新学。
8、耦。
9、剥落。
10、简易功夫。
11、鹅湖之会。
四、简答题:
1、《皇极经世书》的主要思想。
2、拭勾勒二程理学思想体系的基本轮廓。
3、王安石思想的基本内容。
4、元代思想状况。
五、论述题:
1、周敦颐的思想特征是什么?有那些重要内容?
2、张载的理学思想反映在那几个理论环节中?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3、为什么说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理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那些?
4、与理学思想比较起来,陆九渊心学思想有那些特点?
5、陈亮、叶适如何通过针对性地批评程朱理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
第七章明代及其明清之际的思想与思潮
一、填空题:
1、明初思想界的代表人物有(试举五人):、、、、等。
2、明代中后期形成的王学派中影响较大的,是以王畿(龙溪)、钱德洪(绪山)的和王艮的。
3、在中国思想史上贡献甚巨,他编写了,并进行了的准备工作和部分编写工作,在“学案体”学术思想史方面具有开创之功。
4、在《东西均》中提出的的命题在思想史上有重要意义。
二、改错题:
1、明永乐年间组织编撰的三部《大全》是指《六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大书。
2、真正实现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是吴与弼。
3、吕留良的《无何集》是把王充《论衡》中批判谶纬神学的言论加以分类编排而构成的论文选集。
三、名词解释:
1、三部《大全》。
2、静中养出端倪。
3、江门之学。
4、王学派。
5、泰州学派。
6、东林党人。
7、童心说。
8、《明夷待访录》。
9、清初早期启蒙思潮。
10、合二而一。
11、质测即藏通几。
12、《无何集》。
四、简答题:
1、明初朱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2、东林党人的思想与气节
3、李贽的思想
4、吕坤的反理学思想
5、明清之际的经世实学思潮的特征
6、西教、西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7、陈确、唐甄的思想倾向
8、清初其他启蒙思想家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陈献章明初理学向心学的转变的代表人物?他的基本思想观点有那些?
2、罗钦顺、王廷相是如何批评理学的?有那些内容?
3、为什么说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思想体系有那些内容?
4、黄宗羲是如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他的经世思想和求实精神表现在什么方面?
5、顾炎武在学术作风和治学方法上也有那些有价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是乾嘉汉学的鼻祖?
6、方以智与宋明正宗学者有什么明显区别?他的思想内容有那些?
第八章清代的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王夫之在大量以经学笺注为形式的作品中阐发自己的新观点,自称:。
他一生最推崇的思想家是,其思想的继承和发挥集中在
一书中。
2、颜李学派指、合创的学派,是清初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
颜元的《四存编》包括、、、、,颜元还有一个弟子叫。
3、在颜元的教育思想中,特别重视“、,表现了颜李学派的经世致用的特色。
4、颜元在应聘主持漳南书院时,将课程分为、、、四科。
5、自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批判理学,提倡实学以后,在学术上就出现了与
之争,理学逐渐衰微,汉学日渐抬头,到了乾嘉时代已经成为学术主流,这就是所谓。
6、乾嘉时期的考据学大体可分为吴派和皖派:吴派以江苏人为代表,皖派以安徽休宁人为代表。
7、戴震一生著述很多,在哲学方面最重要的著作是、。
8、在对汉学思潮的总结方面,阮元的功绩之一是在汇刻编纂方面,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试举二例:如,重刻并附校勘记,
等。
二、改错题:
1、戴震的另一名弟子王源,他认为程朱“迂阔实不足有为”,王守仁“学入于禅”,皆不足取。
2、汪中属于浙东学派,与章学诚是好友,同样精于史学。
三、名词解释:
1、六经责我开生面。
2、颜李学派。
3、专门汉学(乾嘉汉学、清代考据学)。
4、浙东学派。
四、简答题:
1、颜李学派教育思想有什么特点?
2、戴震的学术思想。
3、汪中的学术思想。
五、论述题:
1、王夫之是如何通过对理学及佛、老思想的改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2、专门汉学形成的原因有那些?有什么历史作用?如何评价?
3、焦循思想学术
一、填空题:
1、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也是中国近代最初一位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近代史上最早发出的向西方学习的呼声。
2、洪秀全在、、等文章中,把农民阶级的朴素平等观与基督教的原始平等观糅合在一起,构造了特殊的平等观。
3、是太平天国后期一位具有近代知识和眼光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重要领导人,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先进人物。
他在天京执政期间写的提出了一整套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4、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试举三人):、、以及后起的张之洞等人,它的核心思想是。
5、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袖,郭嵩焘则被李鸿章称为。
6、康有为继承和改造了儒家的公羊春秋学,以“我注六经”的思路完成了、
、、等书,在传统的经学形式中,注进了新学的思想内容,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
7、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以比较激进的姿态参与变法斗争。
《仁学》是他的代表作,全书借用物理学上的概念以释“仁”。
8、严复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也是首先最有系统在中国传播西学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他积极宣传西学,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和,并成为他批判旧学的思想武器和主张变法维新的理论根据。
严复在全面分析国民素质的基础上,提出的变法主张。
9、1905,同盟会成立以后,在日本东京出版了,广泛宣传资产阶民主主义思想,并与梁启超主编的所宣传的改良主义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思想论战。
10、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1924年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对他的三民主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使发展为,并采取了
、、的三大政策。
11、1915年9月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高举两面大旗,反对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宣传民主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化,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青年》杂志后改名迁至北京,成为宣传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12、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了著名的的办学方针,支持和保护新文化运动。
在教育思想上,他强调“世界观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美育。
他提出了。
13、在近代思想史上,鲁迅以形式表达其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切感受和独特见解,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
他提出改造的主张,促使农民的觉醒。
二、改错题:
1、陈独秀与李大钊就“问题”与“主义”展开了争论,表明了他的改良主义的立场。
三、名词解释:
1、师夷长技以制夷。
2、《资政新篇》。
3、洋务派。
4、变法维新思潮。
6、三民主义。
7、五权宪法。
8、孔教思潮。
9、以美育代宗教说。
10、离于众庶,则无英雄。
四、简答题:
1、龚自珍、魏源的社会思想与哲学观。
2、康梁变法思想。
3、康有为的社会思想
4、鲁迅早期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5、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思想。
五、论述题:
1、洪秀全思想体系有什么特点?试进行具体说明。
2、洋务派有那些重要思想家?其思想观点分别是什么?
3、章太炎早期的政治观点有那些?他的学术思想有什么特点?
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经过了那些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5、你是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的?可以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