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完整版)中国三大经济圈产业结构对比分析

• 2.产业集群的成长提升“长三角”区域整体竞争力。目前 “长三角”区域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各城市的产 业联系较密切,分工紧密,已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集群。
• 3.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其他城市错位竞争,共同打造世界 级制造业中心。
• 4.资源、能源瓶颈影响“长三角”产业扩张。人力资源特 别是高级技术工人的缺乏也应经演变成阻碍地区发展的巨 大隐患
• 3.在外向化程度上,黄渤海经济圈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尚有
一定差距,但近年来,随着外商投资逐步“北上”,尤其
是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京设立研发机构,该经济
2021圈/7/2对6 外开放呈现加快势头。
7
(二)长三角经济圈
• 基本特点:
• 1.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强力引领“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均呈现出明显的“二、三、一” 特征,其核心城市上海目前处于全国最高经济梯度,已基 本走过了轻工业、重工业时代,进入到重化工业后期和现 代服务业时代。
2021/7/26
4
(二)长三角经济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8个城市和浙江省6 个城市,共计15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 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以 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 机整体。
2021/7/26
5
(三)珠三角经济区
珠三角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 区。近年来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 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 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 “9+2”。
三大经济圈虽然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工业体系,但从 加强区域分工和区际联系的角度看,还普遍存在工业结构 相似、支柱工业雷同的现象。因此提高各区域工业专门化 程度任务迫切。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讲解

珠三角地区毗连香港、澳门,是我国陆地上唯一
与这一远东金融、制造业中心相联系的地区,而且珠江 纵贯其整个地区,水陆交通极为发达,具有相当优越的 地理条件。珠三角城市群覆盖的空间地域范围包括广州 、深圳两个副省级城市,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 山5个地级市和肇庆、惠州等县级市。其土地面积为2 .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23%;人口为 2625万人,占全国的2.04%。其中专业技术人 员占本区域总人口的3.9%。 珠三角经济圈起步最早 ,其区位优势独一无二——毗邻香港,当地华侨众多, 同时是我国最早建立经济特区的地区,早在改革开放初 期国家就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此外资很早就大规 模涌入,香港传统加工业也早就向该地区转移,奠定了 该区域坚实的工业基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全 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珠三角实力最 强,为36440.31元,长三角与京津唐相差不 大,分别为25262.24元和23721.3元。在珠 三角,九个城市中有六个人均GDP在30000 元以上,深圳在全国最高,为46388元。长 三角中人均GDP在30000元以上的城市有三 个,京津唐各城市最高人均GDP不足30000 ,仅有三个城市介于20000和30000元之间。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对比分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

(四)经济对外依存度比较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珠三角最高,2118.65亿美元, 占全国的34%。其次是长三角,为1752.17亿美元。 最后是京津唐,为819.3亿美元。这从一定程度上 反映出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外向型程度 依次升高。同时,各区域内部差距悬殊。如在长三 角,进出口总额最高的上海市726.64亿美元,最低 的舟山仅为4.96亿美元 ;而在京津唐,北京和天 津的进出口总之和为753.37亿美元,占整个区域的 9%。
(三)三大需求比较
从消费和投资来看,长三角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 资总额分别为6246.93和6419.96亿元。均占全国的15%,远超 过珠三角和津京唐的同类指标。珠三角和津京唐则相差不大。 在各区域内,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起到很 重要的作用。如北京与天津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占到京 津唐的86%。从增长速度看,环渤海经济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增速略高,比上年增长12%,珠三角和长三角分别为11.4% ,11.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增长速度,以长三角最高,比上 年增长18%,远高于其他两个地区。
环渤海区位鸟瞰图
长江三角洲 素有“金三角”之称,它位于我国
东部沿海开放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带所组成的“T”字型 结合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黄金海岸线和黄金水道的交 汇口。由于长江三角洲位于东海岸线的中段,扼长江入 东海的出海口,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发展外向型 经济有独特的优势,使长江成为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参 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走廊,长江三角洲成为联结内地经 济与国际经济的纽带。从地理环境看,本地区属北亚热 带湿润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区内水 网密布,东西是长江黄金水道,南北有京杭大运河,并 有太湖为中心、250多个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群,内 河航运四通八达,并与江、海、湖沟通,水运条件十分 有利。

区域特征与R&D支出——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比较证据

区域特征与R&D支出——基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的比较证据

费用化和资本化 。无论是费用化还是资本化 ,按 5 0 %加计扣除或摊销 ,这大 大鼓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 ,新准则规定 ,在资产负债表中增设 “ 开
发支 出 ”项 目,用来 反 映企 业开 发无 形 资产 过程 中能够 资本 化 形成 无形 资 产 成本 的支 出部分 ,根 据 “ 开 发支 出”科 目中所属 的 “ 资 本 化支 出 ”明 细科 目
两个地区。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政策上的倾斜 ,这三个地区对待创新 的态
度会 有 什 么不一 样 呢? 它们 在企业 R &D支 出方 面又会 存 在什 么样 的差 异 呢? 研 究这 三个 区域 的企 业 R &D支 出的差 异并进 行对 比 ,对 于各地 区认 识 自我 、 寻找差 异 和对 策 ,对 于全 国提 高企业 R& D 投入 、提高 企业 自主创新 能力 ,贯 彻 国家 “ 自主创 新 ” 战略 和 实践科 学 发 展观 ,都具 有 重要 的启 示 。本 文 相对 于 以前 该 领域 文 献 可能 的贡献 体 现在 如 下三 个 方面 :第 一 ,是 对 区域 性 的宏 观 因 素 与企业 研 发 支 出的关 系进 行 了 比较全 面 的实 证研 究 ,其 结 论对 区域政
海地区地形平坦 ,平原较多 ,气候雨热 同期 ,农业条件优 良,并且一直处于 全 国政治 中心 ,这里的人们不需要发达 的商 品贸易也能 自给 自 足 ,因此经商
的传 统要 轻 于珠 三 角地 区和长 三 角地 区 。在 地 理上 ,环 渤 海地 区靠 近 内陆 , 渤 海 湾 的海 港优 势 也不 如 珠 三角 地 区和 长三 角 地 区 ,改革 开放 进 程 也后 于这
未间断 ,而作为珠三角地区龙头的广州还在清末成为 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第一

中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特征比较与一体化推进战略

中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特征比较与一体化推进战略

中国三大经济圈发展特征比较与一体化推进战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经济圈,土地面积合计为90.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9.42%;人口为4.37亿,占全国34.23%;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628.92亿元,占全国的61.16%。

因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过,三大城市经济圈也各具特点,发展并不平衡。

我们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源泉、发展动力机制和产业结构特色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经济水平由于三大经济圈包含的省市不同,地域面积有很大差异,采用人均和地均经济水平,才有较强的可比性。

我们以2002年最新统计数据计算两组指标。

表1显示,目前三大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但各经济圈的发展呈现明显的差异。

长三角人均和地均GDP分别是珠三角的1.16倍和1.73倍,是环渤海的1.43倍和2.14倍。

如果以长三角为1,则三大经济圈的人均GDP比值为1:0.859:0.699,地均GDP的比值为1:0.578:0.468。

可见,无论按人口平均,还是按土地面积平均,长三角经济圈都是经济产出效率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区域,而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则依次递减。

如果从三大经济圈首位城市来比较,经济总量最大的是长三角首位城市上海,其GDP已突破5000亿元;居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环渤海首位城市北京和珠三角首位城市广州,两个城市的GDP都在3000亿元以上。

而人均水平最高的则是珠三角的广州市,人均GDP已逾5000美元,长三角的上海市也接近这一水平;而环渤海的北京市人均GDP只有3000多美元,与广州和上海相差甚大。

表3进一步显示了长三角经济圈15个城市、珠三角经济圈9个城市和环渤海经济圈2个直辖市的经济总量和增长幅度。

由此计算出三大经济圈首位城市的首位度(一般以经济总量居第一的中心城市与经济总量居第二的城市的比值来衡量):长三角最高,为2.60;环渤海和珠三角相近,依次为1.55和1.34。

三大城市群

三大城市群

中国三大城市群发展比较由于我国东部沿海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发达以及科技水平相对较高,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经济区,而且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最有发展潜质、最能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大经济区,犹如三个动力强大的引擎,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正发挥着引领全国发展的作用。

一、三大城市群发展现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都市圈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绍兴、台州和江苏的南京、苏州、扬州、镇江、泰州、无锡、常州、南通等16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成为城镇分布密度极高的地区,在10万平方公里内有大中小城市54个,建制镇1000多个,且城市等级序列十分完善,呈宝塔型特征。

2005年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生产总值达到33963亿元;实现贸易总额5024亿美元;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263亿美元,占全国的4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172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607元,比全国高出48.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109元,是全国的2.2倍。

珠三角城市群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肇庆、江门、中山、东莞等城市。

珠三角城市群毗邻国际大都市香港,改革开放以来接受了香港的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投入,不仅促进了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的迅速发展,而且促进了城市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地域结构的重大变化。

目前,珠江三角洲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广州为枢纽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并正在兴建广珠铁路、广州地铁及轻轨网络、岭澳核电站等一大批重要基础项目,初步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

珠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三大具有特色的产业带。

一是珠江三角洲东岸的东莞、深圳、惠州以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主的“广东电子信息产业走廊,”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信制造业基地;二是珠江三角洲西岸的珠海、中山、顺德、江门的以家庭耐用与非耐用消费品、五金制品为主的产业带;三是珠江三角洲中部的广州、佛山、肇庆是传统的电气机械、钢铁、纺织、建材产业带。

长三角、珠三角、 - 副本

长三角、珠三角、 - 副本

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
• 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一制多式” 的格局,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呈现出区 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长江三角洲 地区分别诞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苏 州模式,上海模式,温台模式。
外资主导的苏州模式
以乡镇集体企业为特征的苏州模式本质上是一个政府超强干 预的模式。政府干预的结果使苏南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得到了 迅速发展。但是,苏南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安排类似于国有企业 的产权制度安排,政企不分使得企业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职能,而 且,这种模糊的产权制度容易造成低激励效应甚至是负激励效应, 使企业缺乏动力。二十世纪末,由于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 经济的苏南模式隐约出现。 苏州模式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我总结了几个特点:第一,政 府主导。这是区别于温州模式、区别于其他地区非常重要的一个 特点;第二,节约资源。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土地资源。苏州对土 地资源的节约利用,主要是开发区这方面,也是做的最好的。所 以开发区的投资环境在苏州模式里面是关键的要素;第三,人的 因素也非常重要。是以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亲商理念为主导。 创新确实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说通过开放和创 新,实现经济跳跃式发展。
草根扩展式的温台模式
温台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解决模式和自组织模式。在自组织模式下, 通过先行者的成功实践,会产生诱导和刺激作用,并通过与旧模式的博 弈,逐步扩张,并形成新的模式。温台经济的发展就是一个自组织模式 经济发展的实证。
温州模式的发展方式
温州模式又被称作“小狗经济”,贴切形容了温州遍地的 小企业,小家庭作坊场景。和苏南模式的集体经济,产品主要 为大工业配套服务不同,和广东模式注重利用外资发展也不同。 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扮演了“无为”者的角色,更多 的时候,政府对民间的经济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下,让那些不符合主流的事情和现象存 在和发展,而非压制和取缔,当地政府及其官员为此冒着极大 的政治风险。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当地政府仍然需要面对外 界对温州私营经济比重过高的指责。

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基于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经济圈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分析——基于和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北 京 5 9 0 6 6 3 .6 76 3 0 28 5 .9 1 3 .5 1 8 676 9. 0 2 .1 8 2
( ) 渤海的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 环 在 环渤海 经济圈 , 京市凭借 首都优势 , 北 金融发展水 平遥遥 领先 。 20 年 , 0 9 北京实现金融 业增 加值 10 _亿元 , 66 3 占全市 G P的 1. %; D 3 2 天 2 津市 的金融业产值为 4 1 亿元 , 6. 2 占全部产值 的61%; . 3 山东省 的金融业 产值 14 . 亿元 , 04 0 9 占总产值的 3 8 河北省金融业增加值 5 5 亿元 , . %; 0 2. 8 占GD P总额 的30 %; 宁省 近年来金融业得 到很大发展 , 融业 产值 . 5 辽 金 5 02 6 .亿元 , 占总产值 的 36 %。表 1 .8 和表 2以 20 0 9年数据为例 , 映 了 反 环 渤海经济圈内银行业 、 保险业和证券业 的发展和集 中情 况。 表 1环渤海地 区的银行保 险业发展 现状 金融机构存 款 存款 ( 亿元 ) 金融 机构贷 款 保 费收入 ( 亿区的证券业 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 的快 速发展 , 在很大 程度上受益 于经济 比较活跃 的经济 圈 的带动 。2 世纪 8 年代至 9 年代 中期 , 0 O 0 以深圳为核 心的珠三角地 区 是 中国经济发 展的强力 引擎 , 到了 2 世纪 9 0 O年代 中后期 , 以上海 为代 表 的长三角地 区又大大 推动 了中国经济的 发展 。现在 , 环渤海经 济 区 已成 为继珠 江三角洲 和长江三 角洲地 区之后 的第三个增 长极 , 引起 国 内外 的广泛 关注 。三大经 济圈仅 占全 国总 面积的 95 %, 以 2 1 年 .l 但 00 数据 为例 , G P占全 国经济 总量 的5 . %, 中长三角 占 2 . 珠 其 D 81 其 5 1 %, 3

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内部关联关系差异的统计研究

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内部关联关系差异的统计研究
我 国 三 大 经 济 圈 的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与 内部 关 联 关 系差 异 的统 计 研 究
刘 璇
摘 要 :自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经济持 续快速增 长,沿海区域 经济在 国家经济总量 中所 占的比重越来越 大,我 国最大的三个都市经济 圈:环渤海湾经济 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珠 江三角洲经济圈逐渐成 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 方向,并在 辐射带动 国内相 关 区域的发展。但是 由于 经 济增 长模 式 、 产 业 结 构等 诸 多 方 面存 在 着差 异 ,使 得 三 大经 济 圈的 经 济 发展 水 平在 区域 内部 及 区 域 间 出现 了 明 显 的 不 均衡 。 本 文 旨 在研 究 三 大 经 济 圈 区 域 经 济发 展 及 区域 内部 关联 关 系 的 差异 性 ,寻 找 促 进 三 大经 济 圈经 济 发 展 的 最 优模 式 。 关 键词 :经 济 圈 ;区 域 经 济 ;关联 关 系; 差 异研 究
产业结构 ( %) l 长三角经济圈 l 珠三角经济圈 l 环渤海经济圈
}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l j I 4 . 8 4 9 . 5 4 5 . 7 1 J l 2 . 1 4 8 . 5 4 9 . 4 l J I 6 . 2 4 4 2 4 9 . 6
各 地区经济增长 的主导力量 。其中 ,除长三角经济 圈的第二 产业所 占比 例略高于第三产业外 ,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产业结构所 占份额最 多的 均 为第三产业 ,这也说 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 的主导作用。 值得 注意的是 ,2 0 1 1年长三角经济 圈的金融业产值达到 7 6 0 7 . 8亿 元 ,约 占全 国金融业产值的 3 0 % ,这表明长三角经济圈的金融业发达程 度更高 ,产业结构也 日趋合理化。 最后 ,在 区域经济辐射带动方面 。 长三角 、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分别以上海 、广州和北京为各 自的 经济核心 。环渤海经济圈 由北京和天津两大中心城市 向外辐 射,但 其核 心城市带 动区域发展 的效果并不显著 ,经济圈的范 围划定也逐渐从 “ 环 渤海”缩小至 “ 京津冀”再 到 “ 首都经济圈” ,山东 、河北 等地 的经济 发展水 平并没有过多 的受益于 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 。 长三角经济 圈在 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表现优异 。它以上 海为中心,南 京 、杭州 为副 中心 ,通过多条铁路及高速公路 连通江苏 、浙 江的多个市 县 ,地理 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区域整体 的城市化水平 高,城 市综合 实力明显高于国内的其他地 区。此外 ,上海是我国的重要 金融中心 ,更 是长三角经济 圈的金融核心 ,其金融业的发达程度在 国内屈指可数 ,进 而 ,上海对于周 边省市金融业 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好 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 、结论 与政 策 建 议 第一 ,集 聚效应研究角度 ,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 和发展 有着正 相关的关系 ,产业结构 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圈整体 的经 济发 展有很 大 的促 进 作用 。 政府部门应该促 进各个 产业 的健康 协调 发展 ,逐 步形成农 业 为基 础 、高新 技术产业为先 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 为支撑 、服务业 全面发展 的产业 格局 ,实现安全 、节能 、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以进一 步促进 经济 圈 整 体 的 发展 水 平 。 第 二 ,通过对三大经济 圈的区域和产业集聚效应 测度 ,对 比研究得 出城市基础设施 、创新 能力 、高新技术竞争力等是造成 区域 差异性的影 响因素。 城 市基础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 协调发展 的重要体现 ,而 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在 当今社会更是一个城市、一个 区域甚 至一个 国家 的核心竞 争力之所在 。重视科技创新能力并加大对此领域 的投资支持力 度 ,可以有效 降低 区域 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 第三 ,空间计量研究角度 ,通过对市级行政单元 的区域 经济 分析得 出区域 内各个 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空间交互作用 即某市 的经济受到 邻近市 经济水平 的误差 冲击并且产生消极的作用 。 ( 作者 单位 :首都经济 贸易 大学) 首 都 经济 贸 易大 学 研 究 生 科 技 创 新 资 助 项 目 参考文献 : [ 1 ] 昊玉鸣 ,徐建华. 中国区域经济增 长集 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 J ] . 地 理 科 学 ,2 0 0 4 ,( 6 ):6 5 4—6 5 9 . [ 2 ] 周 立,胡鞍 钢. 中 国各 地 区金 融发 展 与 经济增 长 1 9 7 8—2 0 0 0 l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3 . [ 3 ] 徐长 山,任立新.京津冀 、 “ 长三 角” 、“ 珠 三角” 经济 圈之比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财经类】三大经济圈介绍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 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2012年环 渤海板块经济总量为 107274 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 19.03%,未来经济发展的提升空间很大。
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大型城市群

东三省

东北三省是我国
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 基地和商品粮基地,
未来珠三角占全国经济的比重将会逐渐降低ຫໍສະໝຸດ 长三角经济圈

中国唯一入选的世界
六大城市圈之一,国 家最具发展力量的地
区,我国目前经济发
展速度最快、经济总 量规模最大、最具有 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中国第一大经济 区,国家定位的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 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国率先跻 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中国之五大经济圈
班级:车服班 姓名:刘文峰

经济圈是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 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 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常为城市群体的集合或在国家经济 总量(GDP)中占有很大比重,
五大经济圈名称





6、可查询到的公开数据是,2013年1月底,天津市共有汽 车 239.4475 万辆。 2013 年末,天津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 258.9万辆,增长13.3% 7、4月15日,郑州交警部门最新数据显示机动车保有量约 253 万辆,日均入户 1500 多辆。去年一年,郑州新增机动 车34万余辆,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 8 、2013 年 10月 9 日,广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 250 万辆。 而2012年末的数字是204.16万辆,比2011年末增长9.9%。 9、今年3月底,上海市汽车保有总量为247.49万辆,较上 年底增加5.51万辆,增长2.28% 10、而2013年12月,重庆市经信委曾公开表示重庆汽车保 有量未超过成都:“重庆估计在200万辆左右。”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

中国三大城市经济圈及其发展前景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在中国,具有这种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主要有三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就其发展前景来看,未来5-7年中国三大经济圈都进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它们对中国总体经济实力的贡献将会进一步增大。

同时,三大经济圈之间也将展开以资本和人才为重点的新一轮争夺战。

如果说改革开放前20年中国经济重心区是由北向南变迁,那么,以后的20年将可能逆转为由南向北的波浪式演进。

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或再长一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有希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的第三个高增长区。

城市经济圈是一国经济的重心区和增长极。

所谓重心区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程度,就像生命体的“心脏”一样;所谓增长极是指它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带动作用,可以比作是机械运动中的“发动机”。

在中国,具有“重心区”和“增长极”意义的城市经济圈,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世纪经历了重大的变迁。

现在通常认为,有三大城市经济圈,即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宁波等城市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城市群构成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圈;以及以北京、天津、唐山、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等城市构成的环渤海城市经济圈。

经济学意义的“城市经济圈”从现有文献看,人们一般把若干密集城市构成的经济区域,称为“城市经济圈”,或“城市经济群”、“城市经济带”。

应该说,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它们分别反映了密集的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形态:一种是环状的;一种是(散)点状的;一种是带状的。

然而,从经济关系比较,“城市经济圈”最具有经济学意义。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经济圈”可以定义为,由一个具有较高首位度的城市经济中心,和与中心密切关联且通过中心辐射带动的若干腹地城市所构成的环状经济区域。

由此,我们给出“城市经济圈”的三大要件或特征:第一,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经济中心。

对比分析环渤海

对比分析环渤海

对比分析环渤海、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域发展条件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社会政策)技术优劣势长三角是指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经济地区,主要包括16个城市;珠三角是指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经济地区,包括9个城市;环渤海地区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核心的经济带,主要包括54个城市。

1.区位优劣势。

(1)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它沟通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但中心城市辐射力不足,与其他地区和城市群之间也没有建立起联系紧密、分工协作的经济体系。

(2)港澳台已与珠江三角洲形成优势互补、联合互动的经济格局,但由于地理上的区隔,对内地的辐射相当有限(3)长三角地处我国“两海一江”的结合部,面向海洋、依托长江。

但是没有形成城市群经济运行体制.2.技术优劣势(1)环渤海区域是我国科技、文化、教育、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最密集的地区,科研力量雄厚。

但是一些部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业结构老化(2)珠三角拥有质优价廉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但高素质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缺乏创新精神。

(3)长三角经济区域的科研和技术创新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科研成果转化效率高。

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发展薄弱。

3.经济优劣势(1)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钢铁、原油等传统工业的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经济等高科技产业也迅猛发展。

但是区内国有企业过多造成机制不灵活,市场资源配制能力不强等问题。

(2)珠三角经济社会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然而,相当部分的经济增长仍是靠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来实现的。

(3)长三角地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的协作体系比较健全,产业的集聚效应非常明显。

但是主导产业同构现象严重。

4.政策优劣势(1)国家将环渤海经济圈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但是还不能做到一体化规划。

(2)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我国区域制度创新的前沿,但是经济圈内各区域政府之间存在行政壁垒和市场壁垒。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三大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与发展趋势

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的评价吴镇宣(嘉应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广东梅州514015)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而这种高速增长有赖于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带动。

在东部沿海地区,三大经济圈经济增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增长速度令世界瞩目。

本文通过三大经济圈的区位条件分析和发展趋势探讨,总结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和发展趋势,为三大经济圈保持自身经济发展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区位优势;发展趋势;评价1我国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概况经济圈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组织实体,是生产布局的一种地域组合形式。

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圈主要有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基本概况如下:珠三角,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路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

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中明确说明:珠江三角洲,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长三角,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居中的地理位置,地处长江三角洲与杭州湾沿岸,以上海市为中心,包括江苏省南部的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及南通等8个地级市,浙江省北部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及舟山等6个地级市,另外还有43个大、中、小城市以及540多个建制镇,面积约100000平方公里,人口7861.4万。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珠三角

三大经济圈概念中国三大经济圈就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都市圈各有规模,三大经济圈定位也不相同。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紧临东海,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长三角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八个城市和浙江省六个城市,共计十五个城市,以后又有浙江台州市加入了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即所谓的“15+1”。

它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浙江的嘉兴、湖州、绍兴、宁波、舟山,共15个城市及其所辖的74个县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

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的比较摘要:经济圈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拉动力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大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变化,三大经济区未来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本文通过对三大经济圈的一些分析比较,对其发展状况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三个地区,各经济区的发展继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变化,三大经济圈发展阶段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因此以下我将着重从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优势条件,限制因素等方面来分析比较三大经济圈的发展状况。

1、三大经济圈的基本情况比较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

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

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

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紧临东海,为中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结的重要门户地区。

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间竞合博弈分析

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之间竞合博弈分析
经济学研究。

8 ・
维普资讯
发展论坛
于谨凯 , 于海楠 中国环渤海 、 长三角 、 珠三角经济圈之 间竞合博弈分析
为经 济一 体 化 的关 键 和 实 质是 产 业 结 构 的 调整 与 互 动 。高传胜 (0 6认为 当前 “ 三角制 造 ” 20 ) 长 正面 临
讨了环渤海经济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 指出一体化进
程 相对 缓 慢 、 区域基 础 设施 建 设 相 对滞 后 、 材料 原
分工和竞争中,作用显著并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从经济总量看 ,三大经济圈都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 占全国的份额越来越大 ,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领作
用越 来越强 , 撑 和带动 着 当地 和周 围区域 经济 发 支
性 和先导 性① 国内众 多学 者从 不 同角度 对这 三 大 。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 通过法律手段来建立跨行 政 区的有效合作机制 , 以确保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 6从旅游业的角度 2o ) 2 产业方面。王洪庆、 . 朱荣林 (o5 指出长三 20)
对环渤海旅游区域一体化问题进行 了分析。
关键词 : 竞争合作 ; 博弈分析 ; 惩罚制度 ; 宏观调控
中图分类号 :l 7 F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3 9 (0 80 - 0 8 0 10 — 80 2 0 )2 00 - 6


前 言
1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方面。 . 樊杰(04 重点探 20 )
作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 , 在中国 区域发展格局中的优势地位 日益突出, 在参与全球
角部分产业集聚度低 ,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 , 认
经济圈进行了研究。
收 稿 日期 :0 7 1— 4 20 — 2 0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位比较内容摘要:环渤海,长三角,朱三角是我国重要的三大经济发展区域。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三大经济圈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引言:经济圈的发展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推动力量,依托中心城市对各地区的优势进行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极的发展重心。

三大经济圈发展历程和发展阶段不尽相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有着极大地影响和作用。

三大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环渤海经济圈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其陆地面积51.4万平方公里,渤海海域面积7.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5亿,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和人口的20%。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等中国重要港口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环渤海经济圈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地区,而且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

1996年,国家提出加快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以来,其经济增长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经济圈经济总量约占全中国的1/5,所以它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正在形成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区域经济支柱,在充分利用地域、信息、人才和政策优势的条件下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一极,成为拉动中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二)长三角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及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地域范围涉及两省一市,包括1个直辖市:上海;3个副省级市:南京、杭州、宁波:11个地级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泰州和浙江省的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个城市。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高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3分,共计18分)1.(1)该沙丘位于()1.(2)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A. 冲积扇B. 洪积平原C. 三角洲D. 河漫滩【答案】D【解析】(1)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流出山口处,故A不符合题意;洪积平原是指干旱地区山前地带由一系列洪积扇不断扩大伸展组合而成的平原。

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图中是河流的中游地区,故C不符合题意;河漫滩一般位于河流中下游,河流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较慢,以流水沉积为主,多发育沙洲和河漫滩等沉积地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答案】C【解析】(2)根据题干“爬升”关键词,说明沙丘前行方向应与外力作用的方向相一致,再结合景观图的沙丘分布特征,沿河岸一侧的沙丘更缓,另一侧坡度更陡,故③正确。

故选C。

2.(1)贵州省发展辣椒加工业的主要区位优势不包括()2.(2)贵州省大力发展辣椒加工业,有利于()①发展当地经济②增加就业机会③缓解饮用水短缺④防止水土流失A. 加工技术先进B. 原料丰富C. 劳动力成本低D. 市场需求量大【答案】A【解析】(1)贵州省经济比较落后,加工技术落后是辣椒加工业的不利区位;但该区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满足加工业生产。

从材料提取信息“辣椒生产规律居全国第一”说明该省发展辣椒加工原料充足,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地”“贵州是我国主要食辣省份之一”说明辣椒加工业市场广阔。

故选A。

【答案】A【解析】(2)贵州大力发展辣椒加工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①②对;大力发展辣椒加工业将会增加种植面积,导致灌溉用水增加,加剧饮用水短缺矛盾;耕地面积增加,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③④错。

故选A。

3.(1)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比较
(朱建华 2010160142)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环渤海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者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有相同的地方,同时亦有各自的特点。

以下仅从区位、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以及限制因素几个方面来分析三个经济圈的异同,为其他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区位
三大经济圈都处于我国的沿海地区,同时又是内陆与外界交往的枢纽地区。

均有优良的港湾,对外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珠三角是华南地区的门户,长三角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出海口,渤海湾则是东北及华北地区的出海口。

而且三个地区的海洋经济都比较的发达,都是本区域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在未来的经济的发展中,海洋经济都占有重要地位。

(一)珠三角
珠三角地处广东省的中南部,毗邻港澳,三地陆路相通,海陆相联。

珠三角是著名的侨乡,从而为吸收外来资金、技术、设备、智力等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同时,珠三角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从历史来看,珠江三角洲是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商品经济最活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其外向型的经济高
度发达,出口增长型的经济是本区域的一个重要特点。

深圳,珠海,汕头以及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带动了珠三角的发展,同时,珠三角毗邻港澳,有利于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加上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廉价且充足的劳动力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

促进了珠三角的快速崛起,这也是珠三角能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的原因。

如今,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珠三角和港澳地区构成了大珠三角。

三地各有优势,互补性极强,经济联系紧密、分工明确。

传统的珠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基础,同时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技术指向型转移;香港则发挥其在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上优势;澳门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中心。

三个地区密切合作,各有分工,加快地区的经济发展。

另外,“泛珠三角区域”的提出,将湖南,广西等内地省份拉入区域经济发展圈,该区域内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经济结构呈梯级分布,互补性强。

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具备世界竞争力,广东拥有极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内地省份拥有辽阔的腹地和丰富的资源以及科技人才优势,发展潜力大,通过地区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全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有利于将泛珠三角区域的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有利于加快形成亚太地区的贸易枢纽以及中国的出口生产基地。

(二)长三角
长三角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以东部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为两条轴线的T字形开发模式,具有滨江临海的区位优势,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雄厚。

(1)资金、技术和高素质劳动力相匹配的要素组合优势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之一,对资金、高素质劳动力、高新技术等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成为人口流动、资金融通、技术交易、商品流通和中枢管理等经济活动的高度集聚地。

如上海市正朝着国际资本集散中心、国际国内的投融资中心、金融活动的交易中心、金融信息中介服务中心的目标迈进。

江苏省则以吸引外资居国内前列而著称,浙江省以民间资本充裕和民营经济发达而闻名。

(2)发展腹地深、增速快、后劲足的经济成长优势
长江流域经济带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成长的空间依托和支撑。

区域内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加之长江黄金水道的便利交通,将整个区域连成了一块。

另外,为了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将研发机构直接设立在中国,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各种机遇。

可以预见,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跨国公司实施中国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3)社会发展环境良好,城市众多。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重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条件,完善城市内外交通体系,而且注意逐步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长三角城市群互补型合作。

长三角是中国的城市群,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群之一,集吸引外资、对外投资、贸易、物流、金融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是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和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基地,最大的外向型经济综合体,也是重要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有优越廉价的水运、运输方便、城市集中、借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又利用沿海城市的优势可以大力发展与海外的合作与交流。

(三)环渤海湾
环渤海经济圈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

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发展重心逐次北移,环渤海地区成为继长、珠三角之后,推进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重要的“第三极”。

环渤海有着厚实的发展基础,作为中国重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其钢铁、机械、汽车、石油化工、建材、造船以及微电子等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生铁、钢、大型拖拉机、电子产品等产量均占全国30%以上。

日韩及欧美等跨国公司纷纷登陆环渤海,在石油、化工、船舶等重工业掀起投资合作热潮,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焊接产业带来无限选择渤海湾开辟新商机的商业契机,
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
珠三角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家具、鞋业生产基地,彩电、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的产量在全国也占有较高的比例。

同时,珠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发达,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占地区总产值的比例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另外,再利用外资方面,珠三角地区也稳居全国各大经济区的首位,是广东乃至全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近七成的工业产值来自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雄厚,经济基础强。

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本区域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业体系完整、经济基础雄厚。

第一产业比重基本在10%以下,第二产业占50%~60%,第三产业40%以上。

长三角如今正处于重化工和高加工为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包括轻纺、机电、化纤、石化、汽车等工业发达。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金融保险、通讯、信息和房地产业发展迅速。

而且本区科技创新力量较强,高素质的人才众多,自主创新能力强。

(二)经济发展主要是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拉动。

90年代以后,投资拉动比例逐渐增大。

(三)依赖于该区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区内的协作和密切联系,内部的产业一体化程度较高。

环渤海湾地区突出表现为重化工业为主的特征,已形成能源、钢铁、电子、机械、建材、化工、纺织为支柱产业的完整工业体系。

第三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在首都经济圈的带动下,已形成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地勘水利服务、农业服务、政府服务、教育文化服务的主导产业。

限制因素
珠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较低,产业层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
(一)自主创新能力低,产业升级乏力。

工业企业技术层次低主要依赖与廉价的劳动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高技术产业规模不大,研发投入不足。

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偏小,行业规模优势不明显。

企业规模小。

(二),小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珠三角地区多数是“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的企业,长期以来,技术上一味依赖“外援”,没有形成自己的竞争力。

(三)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业面临“空心化”风险
首先,企业有向外转移的趋势。

受多重因素影响,企业成本不断提高,产业加快向外转移的趋势,包括长三角,内地,东南等地。

其次,新增的外商直接投资持续减少。

长三角地区
由于该区域的人口密度高、土地承载压力大,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急剧增加,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更是影响着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环渤海湾地区
(一)京津地区对本区域未能形成经济的拉动功能,利用了当地各种资源后却没有反哺区域经济,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落差明显。

(二)地区文化差异较大,商业意识相对于其他两个区域较弱。

(三)民营经济不发达,国有经济比重大,加之行政壁垒坚固,政府过多干预市场,导致市场发育不成熟,缺少竞争活力。

(四)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结构类似,经济竞争动机强烈,难以互补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