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纸消亡论”的几点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报纸消亡论”的几点思考

近日,一次课堂上老师偶然间提出一个问题,说报纸到底会不会消亡,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一而足,持不同观点的争论得旗鼓相当,一时间也难以分出高下,于是不得不暂且搁下,以便择日“再审”。新闻传播专业原本就是一个新兴专业,其知识来源比较复杂,理论根基相对浅薄,关于很多理论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因此,学界也一直倡导新闻传播思想观念的开放性。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忽而有人陆续发表了一些重磅的见解和看法,其理论和逻辑很是清晰合理,对此,我不得不也引起了深思,因为这差点推翻了我本来持有的观点。但我个人对报纸依然是持一种不会消亡的观点。为什么关于报纸的消亡会被人们不断的议论呢?

报纸消亡的大背景

根据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里所说:“媒介即讯息”,任何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必将强烈冲击旧社会的秩序,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他认为媒介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因此有人将其视为“技术决定论者”。看来消亡报纸消亡观点的提出也有一定的理论来源。

其实在广播和电视兴起的初期,社会各界就对报纸的前途表示了担忧,认为报纸在广播和电视的冲击下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亡,但是,之后的时间里,报纸不但没有消亡,反而经历了一个强势的发展时期,一时间关于报纸消亡的非议暂时搁置了。但是当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后,它以其更迅捷和方便的优势强烈的冲击着报纸,而人们似乎也更

加习惯接受新型的媒介,使得报纸的读者群逐步减少,报纸的市场份额也逐步被这些新媒体所瓜分,报纸在各种媒体的夹缝中生存,前景堪忧,越来越有势弱的趋势,于是乎,关于报纸的消亡再次被人们提上了议事日程。

我国很多都市报都希望做成“信息超市”,因此在内容定位上存在较大的“同质化”,很容易成为报业恶性竞争中的牺牲品,报纸在竞争中流于恶俗,而且不少报纸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了一些失实的报道,在社会上失去了一些口碑。

关于报纸消亡观点的研究

早在2000年,《北京青年报》就策划了《网络时代报纸会不会消亡——张朝阳与喻国明对话录》一文,对网络兴起后报纸是否会消亡的问题进行了探索。

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 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两个预测,特别是“日报读者将归于零”的提法经过媒体的报道,对世界报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于是人们关于报纸的前景更是抱一种消极的态度,认为报纸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必然会

慢慢的衰竭,最后走上灭亡的道路。

报纸为何不会消亡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报纸相较于其他媒体它具备备自身无可替代的优势:

1.深度。深度是报纸最大的优势所在,任何一种电力媒介都无法与其相媲美,它不似网络那样的有较大的变动性与随意性,它独特的纸张印刷犹如书本一样,能够承载更大的信息量,而且文字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是记者和编辑心血的结晶。

2.权威性。报纸由于是一种可保存的信息承载媒介,因此它的独特性时就必然要求它要注重自己的细节,一份报纸的出版必然会经过几道工序,因此,报纸是权威的代表。

3.可保存性。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里面认为,报纸是一种时间偏向的媒介,它利于保存,可以打破时间对信息传递的限制。电力媒介虽说有自己的优势,声情并茂,速度及时,覆盖面广等,但是它们都是转瞬即逝的,不便于保存,而人的选择性注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然会根据自己的习惯与喜好对默写信息有所取舍,报纸则不同,它可以长时间保存,可以反复的观看。

“报纸消亡论”的提出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并非无稽之谈。早在1977年,麦克卢汉就提出了放大、过时、再现和逆转的“媒介四定理”。而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兴盛再到灭亡的过程,正像其它媒介产品一样,报纸也有其特定的“生命周期”,盛极而衰更是媒体演进的规律。但是就像传播学界当年对传

播学的前景大声疾呼一样,报纸消亡论有利于报纸媒介提升自己的危机意识,从而促进报纸的改革,以其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让其在新媒介猖獗的形势下继续发展下去,并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贡献报纸的一份力。

如何应对报纸消亡论

一、提高报纸的公信力和报纸品牌影响力。

报纸在社会上,不仅承担着传播信息的功能,它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引导舆论和议程设置,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产生品牌影响力,品牌影响力带来效益。报纸只有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才能在社会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公信力,当重大事件已发生时,民众才会倾向于选择平日里较于严谨的媒体。而这种公信力于议程设置的能力靠的就是报纸平时的发行工作,注重细节,才能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加强媒介融合。

默多克建议报业抓住互联网长足发展的机遇,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他说:“报业的机遇就在于,不要在印刷版这一棵树上吊死,而要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新闻和意见。”报纸不仅要发挥传统的优势,而且要根据现在的状况建立起适合当代社会的信息承载机制,可以与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合作,建立门户网站,还有探索报道的策划和编读互动的层面,如何利用网络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则是需要继续加以探讨的。

三、重视信息质量,独树一帜,避免恶性竞争

报纸要想在同新媒介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话,必须要建立属于自己的信息优势,关于信息量的承载,报纸显然是不能与新兴媒介等比较的,要做好这一点,报纸就只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信息质量上面,在这上面做文章的话才能将原本的弱势转变于优势,在报道风格上,不要流于形式,树立自己的风格特色,达到属于报纸的特殊地位。关于报纸是否会消亡,英国《金融时报》首席执行官李尔庭:目前人们对数字技术可能会对印刷产生影响的担忧的确比较多,但我并不这样认为。相反,随着数字配送和数字服务的增多和完善,印刷报纸也将迎来一个更加健康和强大的未来。我们的报纸读者和数字读者是在同步增长的。当然,我们在某些地区的发行量是有所下降。但读者是关键,我们更为关心的是读者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一方面,报纸是人们了解官方消息、获悉新闻事件最早使用,也曾是最主要的渠道,这个历史在欧洲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而直到印刷报纸出现几百年后,人类才发明了广播、电视等传播新闻的其他载体;另一方面,报纸还是记录历史的“教科书”,除一些官方文件外,许多历史事实,特别是一些街闻巷议,正是通过报纸串联并记录下来的,正如英国学者马丁•沃克在《报纸的力量》中所说:“报纸的历史往往也是这个国家、地区的历史。”

但报纸在当年与广播、电视的竞争中没有被动摇的地位,却在与网络媒体的比较下劣势尽显。网络的多媒体展示、新闻的即时更新、双向互动平台以及近乎无穷大的存储空间,都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更严重的是,报纸可反复阅读、便于存储的特性,网络媒体也可实现,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