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与湘乡派之论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8-02-13
作者简介:翔云(1972-),男,湖南邵东人,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近现代文学研究。
清王朝汉族知识分子最大的权贵曾国藩,以政治家兼文学家双重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对政治与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自青少年时代立志以治古文为业,由“好桐城古文”到“由姚先生启之”,最终成为桐城派代表殿军作家,并且开创了桐城派分支流派湘乡派。他的文章在清代堪称一流,以致时人称他为“桐城古文的中兴大将”;在咸丰、道光、同治年间,“一时为文者,几无不出于曾氏之门。”[1](P95)
这说明曾国
藩在文学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清史稿》卷486《张裕钊传》云:“(曾)国藩为文,义法取桐城,益闳以汉赋之气体,尤善裕钊之文,尝曰: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谓裕钊及吴汝纶也。”张、吴两人,出于曾门,皆桐城文派之后劲,特为曾氏所重,亦为桐城后学所称。在曾氏身后,文章别开生面是黎庶昌与薛福成。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他以自己的诗文功底与显赫权位,固而周围聚集一大批文人,号称为湘乡派,实为桐城派演化出来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与桐城派另一支流阳湖派交相辉映。
一、湘乡文派,时势使然
《欧阳生文集序》一文,被学界公认为曾国藩欲创建湘乡派的宣言书。这篇文章简明扼要勾勒出桐城三祖的传承关系,尤其突出了姚鼐在该派中的集大成与拓大门派的作用,篇末亮出了他的心声:“余之不闻桐城诸老之謦咳也久矣!”
[2](P35)
“謦咳”,指咳嗽声,借指谈笑声。此语的潜台词就
是说,桐城派产生,历经百余年发展,已经差一点销声匿迹,现在是自己该让渐行渐远的桐城余音再次震响起来的时候了;另创湘乡文派,取而代之桐城派,使桐城古文适应变世的需要。这篇文章让人们知道湘乡曾国藩的最高目的是“曲折以求合桐城之辙”、“举天下之美,无以易乎桐城姚氏者也!”1928年胡适在《桐城文派评述》中最先使用“湘乡派”这
个名字,并得到普遍认同。胡适是以《欧阳生文集序》作为根据,分析得出的论断。
1853年1月,咸丰皇帝命令在籍守制的侍郎曾国藩为
湖南团练大臣帮办,湘军应运而生。为了刺激军心士气,曾国藩利用手中保荐文武官员的权力,大量保举人才,不少人被破格重用,其升迁之快,世所罕见。于是大批文人纷拥而至。曾门四弟子之一薛福成仅仅凭一篇万言书破格提拔,从一芥草民跃居高级智囊团成员。湘乡派重要成员郭嵩焘两年内连升三级,而官至广东巡抚。李元度因军功而超升。湘乡派其他主要成员如吴敏树、欧阳勋、周寿昌、王先谦等人,也是湖南籍,素与曾国藩交善,乐于听从差遣。还有文人陈学受、方宗诚、汪士铎、王闿运等人,都在曾国藩幕府里供差。一时之间,天下文才,荟萃“湘乡”门下,蔚为壮观,相授古文笔法,使“浅弱不振”的桐城派得以中兴。吴汝纶身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严复、林纾皆出其门下。故而使湘乡流俗相因,统治封建文坛,直至五四运动。
湘乡派崛起于19世纪中叶,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必然的结果。道光、咸丰年间,清朝统治已由全盛跌入衰世,国内外矛盾加剧,使日益腐朽的封建大厦危在旦夕。康熙平定三藩叛乱,创造了空前的大一统局面。在清王朝残暴的高压政策下,桐城派先驱戴名世因《南山集偶钞》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连为其书作序的方苞也被捕入狱,差点送了性命[3](P875)。吸收这血淋淋的教训,桐城派作家们不能不谨慎从事,以致不敢畅所欲言。于是刻意追求含蓄有味,有时则不免流于空疏。姚鼐因愤懑于“露才往往伤其躯”的社会现实,而不惜于43岁即主动辞官,宁愿在清贫的教书生涯中,以写“君子之文”,来实现其“君子之志”[4](P89)。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桐城文派,作家们为了避免招来杀身之祸,只有屈从迎合统治者的需
第25卷第4期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OL.25NO.4
2008年12月
JOURNAL OF NANNING TEACHERS COLLEGE
Dec.2008
曾国藩与湘乡派之论析
翔云
(复旦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33)
摘要: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周围荟萃四大弟子与近百人作家,号称湘乡派,应运时代需要而生。《欧阳生文集序》是湘乡派创建的宣言
书,它提出“文章与世变相因”理论,添加“经济”之学,发挥文学社会功效。曾氏死后,湘乡派在五四运动口诛笔伐中销声匿迹。
关键词:曾国藩;湘乡派;诗文中图分类号:I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6X(2008)04-0046-03
On Zeng Guofan and Xiang Xiang School
Xiang Yu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Xiang Xiang School,named after Zeng Guofan's birthplace,was founded in the need of times and grouped Zeng,his four students and dozens of other writers."Preface to Ouyang Sheng Collected Works"by Zeng is the manifesto of this school,in which the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was put forward to advoca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functions of literature.This school was criticized to death in May 4Movement.
Key words:Zeng Guofan;Xiang Xiang School;literary work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