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泡沫事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投资者趋之若鹜,其中包括半数以上的参众议员,就连国
王也禁不住诱惑,认购了价值10万英镑的股票。由于购买踊跃, 股票供不应求,公司股票价格狂飙。从1月的每股128英镑上升 到7月份的每股1000英镑以上,6个月涨幅高达700%。
投机对象 在南海公司股票示范效应的带动下,全英所有股份公司的
股票都成了投机对象。社会各界人士,包括军人和家庭妇女, 甚至物理学家牛顿都卷入了漩涡。人们完全丧失了理智,他们 不在乎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只相信发 起人说他们的公司如何能获取巨大利润,人们惟恐错过大捞一 把的机会。一时间,股票价格暴涨,平均涨幅超过5倍。大科学 家牛顿在事后不得不感叹:“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 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3 为了获取下院支持,南海公司在英格兰银行提出建议的同一日修订方案,同 意将原本无条件支付的150万英镑上调至350万镑,再加上原先有条件地支付 的160万镑,使政府最多可从南海方案中获得510万镑。此外,南海公司又愿 意将国债利率在1727年夏天以后,由5%调低至4%,以进一步减少政府在利 息上的庞大支出。由于两大机构提供的方案相当接近,下院要求两公司再度 修订方案,并著方案在2月1日呈送下院。
。 英格兰银行的计划没有被采纳
英格兰银行的计划没有被采纳
商业初期
起初,南海公司打算买下所有国债,但由于考虑到买入英格兰银行及东 印度公司所持之国债会引来较大阻力,因而放弃方案。到1720年1月21日,南 海公司向财政部提供方案大纲,计划购入市场上总值3,160万英镑的可赎回政 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在方案中,南海公司还愿意向政府无条件支付150万英镑, 以及额外支付不多于160万英镑款项,但这笔款项要视乎公司最后取得多少债 券而定,换言之,政府最多可从计划额外获得310万镑。在1月22日,下议院 就方案展开讨论,但院内的辉格党议员建议英格兰银行也提供方案,好让议 会能够作出比较及选择。英格兰银行随后于1月27日如期提供方案,英格兰银 行表示,如果能够取得所有可赎回政府债券及定期债券,将额外向政府支付 近560万英镑,条件明显比南海公司的310万镑吸引。
3
大力支持南海计划
贿赂
在事件中,南海公司向不少政府要员进行大举贿赂,其中内阁掌权人巽 得兰勋爵及斯坦厄普勋爵更分别收受南海公司市值50,000镑的股票以及25万贿 款,使他们大力声援方案,又令财政大臣约翰·艾思拉比负责推销有关计划, 以求让方案获得广泛支持。再加上南海公司的方案比英格兰银行的吸引,最 终使其方案在2月2日获下院通过,其后在4月7日获得御准生效。
当时,人们普遍看好奴隶市场和南海市场,对公司的前景充 满信心。南海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备受追捧。
事件概述
盛行
随着英国与西班牙邦交的破裂,南海公司的企图也随之湮灭。 但是, 他们却继续兴盛不衰。他们的股票非常抢手。董事们被 这样的成功所鼓舞, 开始考虑扩大影响的新措施。
于是南海公司提出, 他们要以认购或其他方式将其资本存量从
南海泡沫事件
South Sea Bubble
主讲人:会计81301 陈雪蕾
目录
1、事件概述 2、背景 3、南海计划 4、南海泡沫 5、泡沫以后 6、泡沫影响 7、事件启示
1
事件概述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 的一次经济泡沫,它与密西西比泡沫事件及郁金香狂热并称欧洲早期的三大经 济泡沫,经济泡沫一语即源于南海泡沫事件。
2
在1713年,英、西签订《乌得勒支和约》,标志西班牙王 位继承战争步向终结。在和约中,西班牙准许英国垄断对西班 牙美洲地区的奴隶贸易,而专营权很自然落在南海公司手上。 奴隶贸易在当时被视为很赚钱的行业,南海公司的前景亦被看 好。有关和约的签订被当时托利党政府视为一大胜利,因为南 海公司成功为政府有效融资,并与由辉格党控制的英格兰银行 抗衡。在1716年,南海公司进一步从奴隶贸易中取得优惠待遇, 到1717年更向政府多买额外200万英镑的公债。但好景不常,西 班牙在1718年与英国等国交恶,并爆发四国同盟战争,南海公 司的前景一度暗淡下来。可是,公司却仍然强调前景明朗,并 在1718年邀请英皇乔治一世加入董事局成为总裁。
除罗伯特·哈利外,南海公司主要由一些富有的商人组成。为了吸引这批商人加入公司, 政府游说他们若购买为数达1,000万英镑的国债,政府就会向他们提供六厘年利率,再额外 每年提供8,000英镑,以作回报。由于涉及开支庞大,政府当时更要求国会将酒、醋及烟草 等货品的部份税收收益预留,以用于支付每年高达600,000英镑的利息。公司成立后,总部 位于伦敦针线街的南海府(South Sea House),董事局总裁由牛津伯爵出任,其他董事包 括金融家约翰·布伦特爵士(Sir John Blunt,1665年-1733年)等人。
南海泡沫事件使大众对政府诚信破产,多名托利党官员因事件下台或问罪; 相反,辉格党政治家罗伯特·沃波尔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乱,协助向股民作出 赔偿,使经济恢复正常,从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实权,并被后世形容为英国历 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后,辉格党取代托利党,长年主导了英国的政局。至于南 海公司并没有因为泡沫而倒闭,但事实上,公司在1750年以后已中止对南美洲 进行的贸易业务,它最终维持至1853年才正式结业。
事件概述
破灭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 ”的膨胀,英国国会通过 了《泡沫法案》(The Bubble Act)。
从7月份开始 ,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 ,国内投资者纷
纷跟进 ,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 ,
1
12月份跌到124英镑,“南海泡沫”由此破灭。 1720年12月8日,国会召开,并随即就南海泡沫事件展开调查,
1,830万英镑国债由三大机构持有: 英格兰银行持有国债340万英镑、 东印度公司持有国债320万英镑、 南海公司持有国债1,170万英镑。 1,660万英镑属于可赎回政府债券(Redeemable Government Stock) 1,500万英镑定期债券: 较长期债券(Long Annuities)总值1,330万英镑、 较短期债券(Short Annuities)总值170万英镑。
商业初期
在2月1日的修订方案中,英格兰银行没有再提供其他优惠,但就列明愿 意以每1,700镑的英格兰银行股票换取每100镑的较长期债券,而较短期债券的 换购价则因应持有期而相应调整。至於南海公司方面,虽然修订方案透绝透 露换购价,但就表示将无条件支付的350万镑进一步上调至400万镑,而有条 件支付的款项亦获得上调,使政府最终最多可额外获得760万英镑,比英格兰 银行多出近200万镑。
2
1720年底,政府对南海公司的资产进行清理,发现其实际 资本已所剩无几,那些高价买进南海股票的投资者遭受巨大损 失。许多财主、富商损百度文库惨重,有的竟一贫如洗。此后较长一 段时间,民众对于新兴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也心存 疑虑。历经一个世纪之后,英国股票市场才走出“南海泡沫” 的阴影。“南海气泡”告诉人们:金融市场是非均衡性的市场, 只要有足够多的资金,可以把任何资产炒出天价,导致泡沫急 剧膨胀。正如凯恩斯所说,股票市场是一场选美比赛,在那里, 人们根据其他人的评判来评判参赛的姑娘。毫无疑问,这个时 候政府的监管是不可或缺的!
2
南海公司创办人
牛津伯爵
诱发原因 1719年,英国政府允许中奖债券与南海公司股票进行转换。
同年年底,南美贸易障碍扫除,加上公众对股价上扬的预期, 促进了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带动股价上升。1720年,南海
公司承诺接收全部国债,作为交易条件,政府要逐年向公司偿 还,公司允许客户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第一年仅仅只需支付10% 的价款)来购买公司的新股票。2月2日,英国下议院接受了南海 公司的交易,南海公司的股票立即从129英镑跳升到160英镑; 当上议院也通过议案时,股票价格涨上了390英镑。
3
南海计划
换国债计划
在1717年,密西西比公司推出股票换国债计划,为法国政府融资。虽然南海公司的董事很 早就认定密西西比计划不会成功,但他们却对该计划的内容相当有兴趣,决定加以仿效, 并相信会取得成功。结果在1719年尾,南海公司向英国政府提出一个名为“南海计划” (South Sea Scheme)的大型换股计划,以换取更大利益。在当时,英国政府总共发行了 大约5,000万英镑的长期国债,国债的分布如下:
事件概述
起始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 那就是攫取蕴 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
为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南海公司认购了总价值近1000
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南海公司获得了专卖非洲黑
1
奴给西班牙美洲的30年垄断权以及南海的贸易垄断权,兼营 捕鲸业。后来得到议会的批准,以国家公债约1000万英镑换 作公司的股票,国家债权人换作公司的股东。
成立之初 南海公司成立之初,是为了支持英国政府债信的恢复(当时
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欧洲霸主发行了巨额国债),认购了总价值近 1000万英镑的政府债券。作为回报,英国政府对该公司经营的
酒、醋、烟草等商品实行了永久性退税政策,并给予其对南海 (即南美洲)的贸易垄断权。当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
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 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块”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
10 0 0 万增加到120 0万, 并且表示要求5% 而不是6%的利
1
息。议会经过一番辩论, 最终接受了南海公司的建议。 随后南海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 随着下院讨论的进展,还在继
续以惊人的速度攀升。从1月的每股 128英 镑上升到7月份的
每股1 000英镑以上 ,6个月涨幅高达7 0 0 %。
2
3
在方案获得通过前,辉格党的下院议员罗伯特·沃波尔曾经对此大力反对。 他一方面担心方案会演变成不良的投机买卖,而且又警告南海公司透过方案 人为地增加公司股票面值,本身的实力根本有限,因此方案将带来相当高的 风险。尽管如此,但当时社会上下都对方案十分着迷,每当沃波尔在下院就 方案陈词时,议事厅内的绝大部分议员甚而选择退席离场,对沃波尔的顾虑 嗤之以鼻。不少人要到日后股灾爆发,方才如梦初醒。
事件起因源于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
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仍然进行时创立,它表面上是一间专营英国与南美洲等地贸 易的特许公司,但实际上是一所协助政府融资的私人机构,分担政府因战争而 欠下的债务。南海公司在夸大业务前景及进行舞弊的情况下被外界看好,到 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过贿赂政府,向国会推出以南海股票换取国债的计划, 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价由原本1720年年初约120英镑急升至同年7月 的1,000镑以上,全民疯狂炒股。
其中下院更成立一个秘密委员会专责调查。经调查后,政府对南
海公司的诈骗及贪污等重大行为做出了相应处理。至此,南海泡
沫事件大致上获得解决。
2
背景
早在南海公司成立以前,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已曾与爱德华·哈利(1664年-1735年) 讨论一个构想,让国家向某些企业授予权力垄断某地区的贸易,然后再从那些公司获取部 份利润,以便让政府偿还因参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而欠下的大笔债务。这个构思很快就 引起爱德华·哈利的兄长,即时任财务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 伯爵)的兴趣。在他的倡议下,南海公司遂于1711年透过国会法案成立,并从政府获得权 力垄断英国对南美洲及太平洋群岛地区的贸易,而这两个地区在当时被坊间视为商机无限, 因此哈利对公司的期望很高,甚至夸耀地称之为“牛津伯爵的杰作”(The Earl of Oxford's Masterpiece)。
2
政府应对 1720年6月,为了制止各类“泡沫公司”的膨胀,英国国会
通过了《泡沫法案》。自此,许多公司被解散,公众开始清醒 过来。对一些公司的怀疑逐渐扩展到南海公司身上。从7月份开
始,首先是外国投资者抛售南海股票,国内投资者纷纷跟进, 南海股价很快一落千丈,9月份直跌至每股175英镑,12月份跌 到124英镑。“南海气泡”由此破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