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调机
(万台) 0 102 848159 75 121%

( 万吨 ) 3178 10757 6 163%
水泥
( 万吨) 6524 49260 11 122%
年均 增长 率
资料来源: 刘世锦 1 中国 “十五” 产业发展大思路 1 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127 1
表 3 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位次的变化
代化 增强工 业国际 竞争力, 为建 设成为 工业 强国而奋斗 市场一 体化: 国内市 场成为 国际市 场的 组成部分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汇价保持基本稳定 低关税, 少数产业的有限关税保护 出口商 品以工 业制成 品为主; 进口 商品 也以工 业制成 品为主; 出口 工业制 成品 比重高于进口工业制成品 在利用 比较优 势的基 础上, 更注重 增强 竞争优势
2002 年 第 5 期 辽 宁 财 专 学 报 第 4 卷 总第 26 期
中 国 工 业 化 三 题
姜爱林

( 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北京 100029)
摘 要: 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 21 世纪初中国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 中 国大规模地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 1953 年开始的 , 几十年以来 , 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形成了与别国不同 的七大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工业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 , 工业化的步伐显著加快 , 取得了比较突出的四 大绩效。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 中国工业化发展也面临着五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工业化; 特征; 绩效;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 403.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22751 ( 2002) 0520003204 一、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严格地说, 中国大 规模的 社会主义 工业化 是从 1953 年 即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才开始的。 中国的工业化的 目标和道路曾经受到前苏联的很大影响, 但无论实践方 面还 是理论方面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根据中国工业化发 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 笔者将中国工业化发展的特征 概括 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 从工业化发展进程上看, 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 是在改 革开放前 30 年中国的工业化一直是在人均收入水平 很低的 条件下推进的, 工业化比重的迅速上升几乎与人均收入 水平 的变动失去 联系; 二 是在改革前 30 年中 国的工 业化是在 市 场化十分落后的条件下向前推进的, 第二产业比重偏高 而第 三产比重偏低的结构性偏差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是改革开 放 前工业化是在封闭式条件进行的, 改革后则是在开放式 条件 下推进的, 两种不同的方式刻印出中国工业化在不同发 展阶 段的轨迹与 业绩; 四 是中国的工 业化进程是 跳跃式 的, 在 越 过了劳动密集程度相对高的轻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后, 直接 优先发展并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重工业。 (2 ) 从工业化发展战略上看, 呈现出五个特点: 一 是改革 前 30 年中国工业化 实行的是赶 超型发展 战略, 赶英超 美曾 是追逐的目 标; 二是 改革开放前 工业布局采 取了 “均衡布 局 战略” , 中西部工业化获得空前大发展; 三 是改 革后则采取了 非均 衡布局战略, 即向东 部转移的战 略, 东 部与中西 部的差 距 日益拉大; 四是改革 前主要采取 “进口 替代战略” , 改革后 则采取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并行的战略” ; 五 是工业生产以 供应国内市场为根本目的, 较少考虑对外贸易; 改革开 放后, 工业生产的目的向多元化发展, 在满足国内的同时力求向外 输出。 ( 3 )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 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片面 追求高速度的工业化, 质量问题很少关注; 二是工业化的速度 畸高畸低, 导致增长速度不稳定, 重、 轻、 农比 例倒挂; 三是工 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 轻工业增长速度高出许多, 形成中间 高两头低不正常现象,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 四是改革前 偏重于拼资源求速度, 浪费资源问题突出, 改革开放以后及至 近年来则开始由资源速度型向效益速度型转变。 ( 4) 从工业化发展模式上看, 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改革 开放 前, 中国 工业化实行 的是高度集 权的中央 计划体 制, 即 社会 主义计划经 济模式; 二是改革开 放后, 中 国工业 化实行 的是 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模式; 三是改 革开放前, 中国 实行的 是一 种内生型的 工业化模式; 四是改 革开放后, 中国 实行的 是一种外向型、 开放式的工业化模式。 ( 5) 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上看, 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改
出 口 商 品 以 初 级 产 品 为 出 口商品 以工业 制成 品为主; 进 口
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2000 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1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0 13 1
二、 中国工业化发展的主要绩效 经过半个世 纪的建设 和发展, 中国 已经从 一个落后 的农 业大国转变成为工业生产大国, 取得 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建立 起了独立完 善的现代工 业体系; 二是工业 在国民 经济中 地位 发生了重大 变化; 三 是绝大多数 工业产品 产量已 位居世 界前 列; 四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 物质技术装备; 五是已 消除了长期 困扰中国的 工业品的短 缺现象, 生产 相对过 剩凸 现明显; 六是工业品的出口持续增长; 七是建立了独立 的国防 工业体系。 这些巨大成就是推进中国工业现代化 的重要物质 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工业实现 了持续高速增长, 工业化 的步伐显著加快, 不断发达的工业已 具有相当基础, 并成为国 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就近年来看, 中国工业化的总体现状 — 4 —

收稿日期: 2 00 2- 0 6- 0 5 作者简介: 姜爱林 (19 64 —) , 男, 湖北襄阳人, 高级工程师, 经济学博士后。
— 3 —
N o 15 12002 L I AON I NG F I NAN C I AL COLL EGE JOU RNAL V ol14, Sum N o 126 革开放前, 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即实行的 是重、 轻、 农为序的工业化道路; 二是改革开放后则 实行的是 轻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即实行的是农、 轻、 重为序的 工业化道路; 三是近年来谋求并实行轻、 重、 农协调发 展的工 业道路。 (6 ) 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 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改 革开放前, 中国的工 业化主要是 政府发动的, 是 自上而下 进 行的, 具有计划性、 强制性; 二是改 革开放初 期, 中国工业 化 除了政府外, 乡镇企 业成为一支 新的推动力, 自 下而上的 动 力开始显现; 三是近年来, 工业 化的 发展 动力 则由民营企业、 外资企业和 政府共同推 动, 具有 多元化特征; 四是 经济体 制 改革与创新是工业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7) 从工业化的发展后果看, 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 是改革 前二元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强化, 其结果是工农关系严重失 衡, 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 城镇化滞后于工 业化; 二 是改革开放以后二元经济结构有所减弱, 其结果是工农关系 趋于 平衡, 就 业结构与产 业结构变动 趋势一致, 城镇 化与工 业化之差逐渐缩小; 三 是环 境成 本的 加大 制约 了工业经济增 长速度和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四是 体制 性障 碍消除滞后或 低效, 制约了工业化的制度创新和持续增长的发展空间。 除以上划分方法所得出的七大特征以外, 我们还可以从 工业 化的发展战 略、 成就 任务、 市场条件、 关税 政策、 资源配 置等 角度出发, 概括出 20 世 纪 50 年代至 2001 年 中国工业 化在 1950 ~ 1979, 1979 ~ 1995, 1995 ~ 2001 三个阶段中国工 业化的各自特征, 从中更进一步认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及其主要内涵, 见表 1。
Fra Baidu bibliotek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1 中国统计年鉴 1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199912000 1
(2) 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形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及产品。 中 国国有企 业科技 进步的 贡献率 已超过 40%; 主要 工业部 门 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缩小; 重点行业拥有一批 具 有当代世界 先进水平的 工艺装备; 一些大型 装备如 发电、 冶 金、 石 油等 已基 本能够 自己生 产, 并具 备一 定的 出口 能力。 1999 年纺织品、 服装、 一 般机电产品、 鞋类、 旅行用品 等七类 产品出 口额 达 1412 亿元, 占全 国出 口总额 的 72 14%; 自行 车、 丝 绸产品、 钨锑稀土等 金属的出口 量分别占 国际市场 的 63% 、 75% 、 60%~ 80% , 可 以主导 国际市场 价格, 具 有较强 的竞争力。 纺织品、 服装已连续 5 年居世界首位, 占全球贸易 总额的 13% 。 2000 年中国进口额 2251 亿元, 占世界进口总 额比重 34% , 排名由 1999 年的第十位升为第八位。
2002 年 第 5 期 辽 宁 财 专 学 报 第 4 卷 总第 26 期 大产品 产量 居世 界第 一位; 有 色金 属、 发电 量、 化学 纤维、 化 肥、 合 成洗涤剂、 啤酒等八 大产品 产量居 世界第二 位; 机 制纸
化纤
( 万吨) 1978 年 1997 年 28 146 422 149 1513%
替代 初 步奠 定工 业化 基础, 建 立较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 国内市场 固定汇率, 高估本币汇价 高关税壁垒 主; 进 口商 品以 工业 制成 品为主 国内外资源配置处于分隔 状态
对 外开 放, 利用外交出口替代 告 别短 缺经 济, 成为工业生产大国 国内 、 国内、 国际 两个 市场 双 轨制 汇率 , 本币大幅度贬值 保 持关 税壁 垒, 逐步降低关税水平 商 品也以 工业制 成品 为主, 进口 工 业 制成 品比 重高 于出 口工 业制 成品 发 挥国际 经济比 较优 势, 依赖资 源 禀 赋, 获取比较利益
产 品 钢 煤 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化肥 化学纤维 棉布 糖 电视机
1978 5 3 8 7 4 3 7 1 8 8 1980 5 3 6 6 4 3 5 1 10 5 1985 4 2 6 5 1 3 4 1 6 3 1990 4 1 5 4 1 3 2 1 6 1 1995 2 1 5 2 1 2 2 1 4 1 1996 1 1 5 2 1 1 2 2 4 1 1997 1 1 5 2 1 1 2 2 4 1 3 3 1 1999 1 1 4 2 1 2
表 1 中国 50 多年来工业化不同阶段的特征比较
1950 年代 ~ 1970 年代 封闭经济, 自力更生, 进口 1970 年代 ~ 1990 年代 1990 年代中期以来 参与国 际分工 和国际 竞争, 走向工 业现
工业化战略 工业化的主要 任务和成就 市场条件 汇率政策 关税政策 进出口商品结 构 国际资源配置
主要体现在: (1) 工业总量已具有相当 的规模, 不 少产品产量已跃居世 界前列。 1978 ~ 1998 年, 中国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 长 111 89%。 2000 年全部 工业增 加值 39570 亿元, 比 1999 年 增长 91 9% 。 1999 年, 全 国 年 销 售 收 入 500 万 元 以 上 的 工 业 企 业 共 有 154882 户, 总 资 产 达 112379 亿 元, 当 年 实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20307 亿。 2000 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规模 以上工业 企业增加值 23685 亿元, 比 1999 年增长 111 4% 。 在规模以上 工业 企业 中, 国有 及国 有控 股企 业增 加值 14032 亿 元, 增 长 10 11% , 是 1994 年 以 来增 长 最快 的一 年; 集 体企 业 3301 亿 元, 增长 71 4% ; 股份 制企 业 4954 亿元, 增长 141 5%; 外商 及 港澳台投资企业 5333 亿元, 增长 141 6% 。 钢铁、 煤炭、 水泥、 平 板玻璃、 服装、 自行车、 电 冰箱、 电风 扇、 洗衣机、 日用陶器等十
及纸板、 糖、 房间空调器、 手表 等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三位; 原油 产量由居世界第四位汽车产量也进入了世界前十位的行列。
电冰箱
(万台) 2 180 986109 36117%
表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工业品产量的变化
电视机
(万台) 51 173 3513152 24186%
洗 衣机
(万台) 0 104 125711 72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