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张九龄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遇张九龄阅读答案
【篇一:陈子昂与张九龄《感遇》诗比较分析】
s=txt>[摘要]初唐诗人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主张“兴寄”。其《感遇》三十八首便是其诗歌理论的实践。而盛唐诗人张九龄罢相出荆州以
后所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芳草美人的意象
比兴、寄托。语言清新秀丽,感情沉着冷静。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
风格的情操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关键字]陈子昂张九龄感遇艺术特色
初唐诗风承袭南朝齐梁浮艳雕琢之气。“四杰”的出现为长久凝滞的
诗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但他们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这种面貌。
正如杜甫《戏为六绝句》中说道:“王杨卢骆当时体。”[1] 初唐诗风
的根本转变是由陈子昂完成的。他像一位豪情壮志的战士,用革新
的诗歌思想与艺术的诗歌语言,影响其后的诗人。以下我们来具体
看一下他的理论主张与诗歌创作。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理论上他主张“风骨兴寄”。在诗歌
创作上则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即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其代
表作《感遇》三十八首便是他对其诗歌理论的实践运用。这些诗非
一时一地之作,但基本都作于诗人入仕之后。其中有很多首与作者
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与玄虚构思,因此
一首有一首的思想。如《感遇》其一:“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2] 在诗中,诗人以“兰若”自比,借花草在秋风中的凋零悲叹自己的
芳华流逝,以表达自己政治上的失意和不能及时有所作为的苦闷。
寓意凄婉,寄慨遥深。再如《感遇》其四“乐羊为魏将,食子徇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3] 是指斥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
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一言失慎而被杀者,以至人人自危的这种现
象的。另外,在《感遇》诗中,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
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
扬壮大的感情气势。《感遇》其三十五就是表达这种情感的。
陈子昂不仅在理论上完美的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也从创作上成功
实践其理论见解。其后张九龄继承陈子昂的传统,创作《感遇》十
二首。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张九龄的《感遇》诗。
张九龄(678---740) 字子寿,唐代开元尚书丞相,韶州曲江人。开元
时代贤相之一。后被李林甫排挤出朝。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
名政治家、文学家、
诗人。他尽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张九龄早年倍受皇帝宠信,仕途平坦,故所作诗大多为奉和应制之作,词采富艳,情致深婉。后诗人由于忤玄宗意由右丞相贬荆州刺史,仕途的跌宕起伏带给诗人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因此感慨加深,诗歌风格转趋朴质简劲。政治上的严重挫折,使张九龄深深地陷入
思君、忧国、伤世、自哀、自重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之中。《感遇》
十二首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清人沈德潜认为张九龄《感遇》诗的特点为:“感于心,困于遇,犹
庄子之寓言也,与感知遇意自别。“[4]。通读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我们可以发现:在清新简练的语言之下,张九龄的《感遇》十
二首有着专一的主题,即表现自己追求的高尚风格。其诗在娓娓叙
来的哲理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皆是温柔敦厚、沉着冷静。且诗人
能够巧妙的借鉴和运用《诗》、《骚》等古典诗歌中的比兴、寄托
的手法来抒发诗人对朝廷现实的愤懑。在诗中,诗人或以美人、游女、飞龙、凤凰喻贤君,表达自己思君、忧国、疾邪、伤世的情感;或以孤鸿、兰桂、丹橘喻自己,倾吐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的高
尚品德;或以蜉蝣、双翠鸟、燕雀喻小人或庸才,无情的揭露权奸
的丑恶嘴脸,借以抒发诗人对群小得志的愤懑。其诗中比兴形象十
分脱妥帖,而且善于配置对比,达到了物副其类,人以像分的绝妙
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1.以美人、游女、飞龙、凤凰喻贤君,表达诗人思君、忧国、疾邪、伤世的情感。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张九龄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守正疾邪,刚直敢言,却忤逆了
玄宗意,被罢相贬荆州。在《感遇》诗中,诗人表达出了自己思君、忧国、疾邪、伤世的感情。
《感遇》其十:“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袖中一扎书,欲寄双飞翼。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碱忆。紫兰秀空溪,皓露夺幽色。馨香岁
欲晚,感叹情何极。白云在南山,日暮长太息。”[5]在这首诗中,诗
人连用数喻,倾诉了美政难求和命运多蹇的复杂心曲。“汉水求女”
之喻,本出自《诗经.周南.汉广》。原诗写的是一位青年男子对少女
的倾慕和追求之情。而诗人借此所喻显然是自己被逐难归的愁思。
“求思安可得”一句,形象的写出了诗人思君,愿得美政的强烈愿望。想要给君主遥寄自己的一份耿耿忠心,却只是“冥冥愁不见”,那么
只能以这份
耿耿忠心来思念君主了。诗接下来再用一喻“兰花将谢”,写尽了君
子见斥于小人以至横遭蒙尘落难的境遇,而这种境遇在诗人冷静沉
着的情感下只能“感叹情何极”了。最后两句再用“日暮南山”之喻,
最终点明了奸人蔽君主令己徒忧伤的题旨。
《感遇》其十是以游女喻贤君,而《感遇》其八、其九是以美人喻
贤君来表达诗人思君求美政的情感。且看《感遇》其九“抱影吟中夜,唯闻此叹息。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白云愁不见,沧海无双翼。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6]在此诗中,诗人以美人、凤凰喻贤君。诗的前半部分借写美人离
居的寂寞来些写自己谪居的孤独,借写男女离合写君臣际遇,表达
出了诗人被贬谪后对君主的思念与渴求。后半部分写诗人在绝境中
的自信与希望。虽然自己现在他无渡海飞天之翼,但诗人坚信自己
也是凤凰可食的竹花,一有机遇就能东山再起。全诗处处流露出诗
人的思君之情。
除以美人、游女、凤凰喻贤君外,诗人还以飞龙来喻贤君。《感遇》其十一中就有“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7]一句。纵观这几首诗,诗人无论是以美人游女或是以凤凰飞龙喻贤君,表达的都是诗人思
君忧国的情怀,且在情感表达的过程中比兴形象选择妥当,感情沉
着冷静。
2.以兰桂、孤鸿、丹橘喻自己,倾吐君子洁身自好,进德修业的高
尚品德
《感遇》诗是侧重抒发诗人内心情感的诗作。张九龄《感遇》诗中
也不无例外的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进德修业的高尚品德。
《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8]本诗
一开始就以高雅的春兰、秋桂相比。兰叶在春天的欣欣向荣和桂花
在秋天的皎洁美好的特性都是诗人高洁情操的表现。“皎洁”二字更
是精炼简要的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在诗人笔下,兰桂这两种植
物只是适应自然规律为自己的季节增添色彩,并非有意为了博取美
人的欣赏,同时也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诗
的最后两句:“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则是诗人情操的直接表现:君子的洁身自好,进德修业也只是尽他作为一个人的本份而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