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合集下载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三讲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知识网络考点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包括植被)【考点梳理】1.种群(1)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的的总和。

(2)种群不是同种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一定的特征,如种群有、、、和等。

2、群落(1)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的总和。

(2)群落内的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有和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等关系。

3、植被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它。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

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

【活学活用】1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B.一条小河里所有的生物C.一块稻田里全部的水稻D.一片山林里所有的植物2.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

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A.种群B.生态系统C.群落D.植被3.下列有关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没有什么关系B.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C.生物群落中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现象D.生物群落中所有生物都属同一物种4.(2013 杭州)杭州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是一个生态湿地公园,它收集流域内的污水,利用自然廊道输送至下游的水质调节池。

之后,池水被泵送到亭子下面的“迷你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净化处理。

2009年公园建成后,经长桥溪流入西湖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从原来的劣V类水跃升为Ⅲ类水。

该公园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2012年度“全球百佳范例奖”。

请回答下列问题:(1)公园内水质调节池中的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了,其中可以大量吸收池水中的N、P等元素,从而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

(2)亭子下面的地埋式“迷你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好的保温作用,能提供一个适宜的温度环境,促进污水中的微生物通过作用将池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3)污水流经该生态修复公园后得到了有效的净化,但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没有被破坏。

第3课时 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

第3课时 种群 群落和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生物圈
考点3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及功能
1.概念:一定区域内__生__物__群__落___和它生活的环境中 的_非__生__物__因__素__一起,组成了生态系统。它与群落的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包括_非__生__物__因__素__。
2.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__物__质____和___能__量___:阳光、大气、水、 土壤、温度等。 (2)生物成分 ____生__产__者____:制造有机物的绿色植物。 ____消__费__者____: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解析】A.①表示各营养级重金属富集后的积累 量,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 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增加,所以图①中食物链为:丁→乙→甲→丙,A错 误;B.②表示各营养级有机物含量,能量沿着食物链 逐级递减,营养级别越低有机物的总量越多,所以② 中食物链:丙→乙→甲→丁,B正确;C.③表示生态 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由图可知:丁为生产者、甲乙 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所以③中食物链:丁→甲→ 乙或丁→乙,C错误;D.④表示能量金字塔,能量流 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所以营养级别 越高,能量总量越少,故食物链为:戊→乙→甲→丁 或戊→丙→甲→丁,D错误。故选B。
1.(2019·宁波)2019年宁波市着力打造“一路一花, 一路一品”,计划建成多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如 图是以月季为主要观赏花卉的丽园北路美景。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月季是被子植物 B.花是月季的生殖器官 C.嫁接可以使同一株月 季上开不同颜色的花 D.丽园北路上的所有月 季是一个生物群落
(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单__向__流__动____、__逐__级__递__减____, 而物质在生态系统中是不断循环的。

专题1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专题1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专题十四种群、群落、生态系统J 型种群数量/个K K/2S 型时间一、种群1.概念:同一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不存在_______隔离和_______隔离。

2.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

种群的其他特征则显示近期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

如果调查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可以逐个计数。

多数情况下采用估算的调查方法:(3)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率(4)年龄组成(结构):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

(5)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种群的空间特征:(瓢虫)集群分布、(水稻)均匀分布、(某种杂草)随机分布。

4.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1)数量变化内容:增长、波动、稳定、下降(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实例:例如,假定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 0,每年的增长倍数(不是增长率)都为λ,则t 年后该种群的数量为N t =____________。

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呈现“J”型曲线。

种群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型增长。

特点:不存在最大值(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在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_______,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死亡率_______,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定义并举例

1、定义不同
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包含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两大类。

2、组成成分不同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空间内上的分布各物种的种群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地位不同
种群: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群落:生态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
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比如说,一片森林中的全部红松构成了一个种群,森林中的所有植物就构成了群落,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构成了生态系统。

扩展资料: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三者关系:
种群是由同种的生物个体组成,种群组成群落,群落组成生态系统。

种群内只有一种生物;而群落内有不同种的生物。

生态系统内除包括有生物群落,还包括有无机环境。

许多单一的生物个体(同种)组成种群,种群具有单一生物个体所没有的特征。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2、年龄组成:种群内各种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种群的年龄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增长型:年轻个体多,将来个体数越来越多。

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个体数在一定时间内会保持稳定。

衰退型:年轻个体少,个体数将会越来越少。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一、种群的概念种群是指在某一地域内所有同一物种的个体的总和,种群的概念是生物学家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基本单元,它是通过生殖隔离与进化而与其他种群区分开来的一个群体。

种群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同一物种的个体总和。

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总和,这些个体属于同一物种,可以在某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进行交配和繁殖。

2、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

种群的个体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它们可能生活在同一地区内,如森林、草原、湖泊等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同时,种群也有一定的时间联系,可以通过繁殖将其后代代代传承下去。

3、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种群数量会随着环境变化而产生波动,这可能受到食物、栖息地、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可以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二、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某一地区内由多种不同种群组成的生物社区,它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群落的概念是生态学家们对不同种群在相同地域内相互作用的总和。

群落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多样性。

群落内通常包含多种不同的物种,它们之间可能是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等各种相互作用。

2、相互依赖。

群落内的不同物种通常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它们通过食物链、食物网、种间关系等不同的关系方式相互联系在一起。

3、稳定性和动态性。

群落内的种群数量和种类组成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这种动态性使得群落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三、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和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相互作用关系。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相互作用关系,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种内相互作用、种间竞争、捕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使得种群和群落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2、资源利用和能量传递。

种群和群落之间通过资源的利用和能量的传递来维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及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三)三、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包括该区域内全部动物、植物、微生物。

2.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丰富度:指群落中_____________ 的多少。

我国从东北到海南,物种丰富度变化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种间关系①捕食②竞争③寄生④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①垂直结构特点: 现象成因: 等f植物分层f f动物分层②水平结构特点: 镶嵌性,表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配置。

成因: 地形变化、光照、湿度、盐碱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影响四、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2.类型:①初生演替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_____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裸岩上的演替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次生演替: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或其它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废弃农田上的演替过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

重难点0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解析版)

重难点0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解析版)

重难点05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专题随着疫情的全球性爆发的趋势,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那么对于生态系统的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部分也是高考热点考查项目之一,该章节会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的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组成,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功能,把握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和食物网形成的原因;也可能会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营养结构,能根据食物网判断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等;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掌握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当然图形结合肯定是一个难点,会结合图形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生物种类;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过程,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生态系统中这一章节细节知识点很多,对于知识点的考查除了能量流动需要计算之外,其它的知识点偏向于记忆和理解,主要知识点如下:生态系统的成分: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水分、无机盐、空气;②能量:热能、光能;b生产者:①范围:主要是绿色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的菌类,比如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

②地位: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③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c消费者:①范围:主要是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等、病毒也是。

②作用: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d分解者:①范围: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②作用:将动植物遗传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图1中,m1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m2表示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图2中,a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能,b表示该营养级的同化能,c表示该营养级的粪便能,d表示该营养级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该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g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原因:在食物和 空间条件充裕、气候 适宜、没有敌害等理 想条件下,种群数量 呈J型曲线增长. 它的特点是:增长率 不变,无限增殖.
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 在一定时期内种群的增长 大致符合“J”型曲线.
产生原因:环境条件 如空间、食物、天敌 等制约. 它的特点是:随种群 密度上升,增长率下 降,有最大值.“S” 型曲线中有两个关键 点(K、K/2).
7.种群的空间分布
类型: 1、随机分布型:个体分布不受其他个体分布 的影响。 2、集体分布型:如蚂蚁成窝,鱼类集队成群。 有些植物种子成熟后,直接落在植株周围, 就形成了集中分布。 3、均匀分布型:如荒漠中的植株,由于彼此 抑制,株距十 分 相近。正在营巢的鸟,由 于有地盘割据的习性,巢的距离十分均匀。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
2.群落的特征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于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丰富度
(2)种群中占主导地位的生物不同——优势物种
五.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增长 幼年个体很多,老 种群密度会越 来越大 型 年个体很少 稳定 各年龄期的个体 种群密度在一段 型 时间内保持稳定 数目比例适中 衰退 老年个体很多,幼 种群密度会越 型 年个体很少 来越小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
老年 中年 幼年

A B C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一)种群: 种群:
1. 种群的特征及其关系 种群数量
直接影响 预测变 化方向 影响数 量变动
年龄组成
影响
种群密度
决定种群的 大小和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 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布局, 种群的空间特征。 位置状态或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 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 称( A ) 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
3.2 P1951 P2016 P2023
3.群落的空间结构 3.群落的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垂直结构: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 植物的垂直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 动物的垂直由于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 关;动物的垂直由于植物的分层为动物创 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造了不同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水平结构: 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的变化, 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 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等不同引起, 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等不同引起,具 有镶嵌分布的特点。 有镶嵌分布的特点。
K值:环境容纳量
增长缓慢
K/2
增长速度最快
增长加速 增长缓慢
种群增长“ 型曲线 种群增长“S”型曲线
(3)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在不利条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 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学)
基本概念 种群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2课 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下列有关松花江
的描述,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松花江
B.松花江里所有的鱼
C.松花江里所有的生物 D.松花江里所有的植物
【答案】 A
5.(2019·广东)青藏高原的某自然保护区
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
态系统。高原鼠兔是保护区内的重要
物种,如图 2-1 是与其有关的食物网。
的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
B.阳光
【答案】 C
C.温度
D.空气
3.(2018·湖州)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
减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
一个“ 级” 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答案】 D
4.(2019·黑龙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
【变式 1】(2019·绍兴)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危害农作物的昆虫,目前 对我国部分地区的农业已造成一定灾情。
图 2­7
(1)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防治草地贪夜蛾,这两种生物细胞
的主要区别是

(2)如图 2-7 所示为一种防治方法:将草地贪夜蛾爱吃的草种在
农作物(如玉米)的四周,并释放捕食蝽去捕食草地贪夜蛾,进
拟的生态系统),要想使它更加完善,还需要补充的成
分是
()
A.分解者
B.消费者
C.生产者
D.非生物部分
图 2­3 【解析】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
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少了生产者。 【答案】C
【类题演练 2】 (2019·连云港)如图 2-4 表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复习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知识联系框架】【重点知识联系与剖析】一、种群及其数量变动1.种群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种群是在一定空间中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作为一个种群不仅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间具有交换基因的能力。

种群虽然是有同种个体组成,但不等于个体数量的简单相加,从个体层次到种群层次是一个质的飞跃,因为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一些“群体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平均寿命等。

生物物种的生存、发展和进化都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行的。

因此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这里主要介绍一点有关种群的增长方面的知识。

种群数量的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指数式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

指数式增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不受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

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为N O,年增长率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速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2=N1·λ=N0·λ2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N1=N0·λt图10-1如用坐标表示,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种群数量,那么种群的增长就会成“J”形曲线。

如图10-1所示。

种群的指数式增长模式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资源、空间和食物不可能是无限的,即使在实验条件下也无法做到。

逻辑斯谛增长:在自然条件下,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指数式增长模式增长。

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方法汇总
植物 活动能力弱、活动 范围小





提醒——
标志重捕法直接得到的是种 群数量,而不是种群密度,需
初捕数×重捕数
要将种群数量除以调查面积 或体积才能得到种群密度。
重捕中标记数
返回
取样器 取样
微生物
血细胞计数
趋光性
较小
较大
返回
(2)生态调查误差分析 ①标志重捕法误差分析
返回
(2)有关“S”型曲线K值与K/2的分析与应用
返回
1.家鼠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高,一只母家鼠一年可 怀8次胎,每胎最多产15~16只幼仔。下列有关家鼠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只有每胎产仔数多和每年生殖次数多(即出生率高) B.该家鼠的种群数量不受性别比例的影响 C.从长期效果看,将室内地面硬化比安放捕鼠夹能更有效控制鼠害
返回
题后归纳——种群数量增长的“λ”值变化与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分析
返回
返回
考点二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群落及其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
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物种数目
返回
2.明确群落的两种结构
食物
镶嵌
关注立体农 业——
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 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返回
3.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判断
联系
D.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返回
图甲是某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在一天中的CO2 释放量(相对值)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蛇 6 物质循环 (2)基本不变 (3)消费者或分解者 b、c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的定义

文章标题:探讨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定义与关系一、引言在生态学领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几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下面我们将从个体开始,逐步深入探讨这几个概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个体的定义与特点1. 个体指的是一个生物体,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具有一定的生长、代谢和繁衍能力。

2. 个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基本的生物单元角色,其健康状况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个体的存活和繁衍需要受到适宜的环境和资源条件限制。

三、种群的定义与特点1. 种群是指生态学上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的总和。

2. 种群中的个体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繁殖、竞争和协作等。

3. 种群数量的增减和变化不仅受到生物自身的特点,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群落的定义与特点1. 群落是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联系的生物总合。

2.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种类之间相互依存,通过捕食、共生、共存等方式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

3.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物种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五、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特点1.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态整体。

2. 生态系统包括了各种生物群落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水文环境、大气环境等。

3. 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循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是维持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六、生物圈的定义与特点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水、陆和空气中由生物所占据的全部部分。

2. 生物圈中包括了各类生物种类以及它们所处的各种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3.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的集合体,其中不同的生物体系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七、总结回顾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构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

重建方法:采用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方法,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
恢复策略:根据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制定合理的恢复策略
应用价值: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中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入侵的防控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了解入侵物种的生态习性和繁殖方式
利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分析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位: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的差异
种群生态学:研究单个物种的生态学特性和动态
种群生态学关注个体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生态学关注物种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群落生态学:研究多个物种组成的群落结构、功能和动态
种群生态学主要研究物种的生存、繁殖和死亡等生态过程
添加标题
种群生态学通常采用实验、观察、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
添加标题
群落生态学通常采用调查、统计、建模等方法进行研究
研究目的的差异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内部的个体间相互作用和种群动态
种群生态学关注个体和种群,而群落生态学关注群落和生态系统
群落生态学:研究群落中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和群落结构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
结合实验和实地考察进行验证
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模型分析进行研究
结合生物学、生态学、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
全球变化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生物入侵:全球贸易和旅游导致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本地种群和群落
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物种分布和迁徙模式发生变化
海平面上升:沿海湿地和岛屿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关系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拟态
毒 蛇
毒蛇
表现得与环境不同,容易被发现, 且具警戒色的动物一般都具有潜在的伤 害性 毛 毛 虫
警戒色
典型例题
• [例1]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分别属 于 ( B ) A.群落和种群 C.种群和植被 B.种群和群落 D.群落和植被
[例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在草 鹿 狼多构成 (C) 的食物链中,如果狼被大量捕杀,则鹿的变化是 A.一直变多 B.先变多后变少 C.先变多后变少,再稳定 D.几乎不变
水圈大部:水面以下12千米
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全部的生物以及它所生活的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4).生态系统的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热量、水、 空气、矿物质等。 (2)生产者:绿色植物。 (3)消费者: (4)分解者:如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蚯蚓。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 的一种联系。 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2)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 ,往往有 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 食物网 。
群落中生物间的关系:
种内互助 蚂蚁、蜜蜂的现象 生物种内关系 种内斗争 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
生物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 竞争、捕食
螳 螂
青 蛙
变 色 龙
蝴蝶
动物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以便捕食 或 躲避天敌, 从而适应环境
保护色
稚鸡 竹 节 虫
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形或色斑,与 其他生物或周围环境非常相似的状态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流动是物质和能量.
写出下面的一条食物链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第一 营养级兔ຫໍສະໝຸດ 第二 营养级狐第三 营养级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营养 食物链:各种生物由于_食__物__关__系___而形成 结构 食物网:由__食__物__链____组成

功能物 能质 量_流_循_动_环_:__单_向 __性,__递__减______性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生态系统,可大可小,产消分非,一个不少。 吃与被吃,不能颠倒,自我平衡,严禁干扰。
网络构建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_同__种__生__物__个
体的总和
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 种群特征概念种出年__性:__群生龄__别指__密率结__比在__度和__构例一__死__定亡生率活环境中的_所__有__生__物__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中考预测】
1.以下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
A.温州动物园里所有的鸟类
B.中山公园里所有的植物
C.湿地公园里所有的生物
D.茶山上所有的茶树
解析 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
和。
答案 D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种群的总和 群落结构垂 水直 平结 结构 构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方法技巧 种群是同种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是由多 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是生物群落的一部分。
课前必读 知识梳理 对接中考 易错防范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关系
步步高中考总复习
解析 该题中以身边的风景名胜为素材。其实是考查 学生对种群、生物群落等概念的区别,关键是理解概 念的实质。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生活环境中所有生物种 群的总和。 答案 C 方法点拨 首先要深刻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 统等概念。其次做题时仔细审题,注意判断的对象是 什么,以此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第3章 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第3章 种群与群落生态学

4
第三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种群的大小和密度
(一)数量统计 1、密度 (1)概念:单位面积或空间上的个体数目。 (2)类型: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5
2、统计方法: (1)直接统计法 (2)样方法
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以其平均数来估计 种群整体。用数理统计法来估计变差和显著性。
6
(3)标志重捕法 即 N : M = n :m N = M × n/m
40
(二)偏利共生
共生的两种生物,一方得利,对另一方无害。
如某些附生植物以大树作附着物。
鸟类在树上筑巢等。
41
(三)互利共生
两个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 相得益。 例如:根瘤 菌根。
42
根瘤
43
菌根
44
菌根形成
45
三、种间负相互作用
包括竞争、捕食、寄生等。使受影响的种群增长
率降低,不意味着有害。
10
11
Ⅰ型-凸形曲线,长寿型。如大型兽类、 人类。 Ⅱ型-对角线,各年龄段死亡率相等。如 许多鸟类。 Ⅲ型-凹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很高(如 鱼卵等)。
12
四、种群增长率(r)
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增加的比例和增 长的个体数。按下式计算: r = lnR0/T
式中:R0— 世代净增殖率(存活率与出生率相乘 并累加。R0 = lxmx);T—世代时间。
适合范围: 植物、鼠穴及鸟巢的分布。
有三种类型:见图4--11
31
32
(1)随机分布: 例如森林地被层的蜘蛛, 面粉的黄粉虫,土壤杂草等。 (2)均匀分布: 人工林。 (3)成群分布:大多数自然种群。
33
二、密度效应
当种群个体数目增加时,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 影响。 植物的密度效应有两个基本规律: (一)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澳大利亚生态 学家,三叶草的密度与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碳循环
大气中的CO2


呼光




吸合 作作



用用
呼 吸
动物 摄食 植物



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
泥炭、煤、石油
特点:
(1)碳循环的形式: CO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CO2和碳酸盐;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含碳有机物;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食物链;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①生物的呼吸作用
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 生产者 (生产有机物)
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生命世界和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无机自然环境的两个 重要环节。)
① 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由取食或被食关系而形成
2、分类: 海洋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3、举例: 一片草原、一个海岛、一个水塘。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
非生物 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分 成分 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
1、成 分
生产者
绿色植物(能生产有机物),次要 初呢级消费者 植食性动物,如鼠、
此时种群数量,种群 密度都达到环境允许 的最大值。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生态学家曾经做过这 样一个实验:在0.5ml 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 履虫,然后每隔24小 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 的数量。经过反复实 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 结果。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 重要因素:人类的活动
例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
类型,据图回答:对种群数量起到什么作用?
老年
中年 年
幼年
A
B
C
(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
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
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A
所示类型。
第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传递率为10%~20%,一 条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营养级 上升一级,可利用的能量相应要减少80%~90%,能量 到了第五个营养级时,可利用的能量往往少到不能维持 其生存的程度了。由于生态系统能量流量逐级递减,其 传递率为10%~20%,即构成了能量金字塔。所以,生 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过程中逐级递减, 单向不循环,最终在环境中消失。
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 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 制造的有机物中。
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 输送能量的1%。
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转移方向:
(1)呼吸作用中热能散失 (2)生产者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消耗 (3)残枝败叶带走的能量 (4)储存于植物体中的有机物的能量。(有 可能被初级消费者吃掉)
种群、群落 生态系 统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一)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 体的总和。
(二)要点:
1、一定的空间:这个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与外 界的个体隔离。
2、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间相互联系。 3、种群也是物种的进化单位 4、种群也是物种的繁殖单位 5、种群也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二、种群的特征:
C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5.下列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
的是
A.荒漠 C.苔原
D B.草原
D.热带雨林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6.右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
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三种
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
食物链应为
A A.甲→乙→丙
B.乙→丙→甲
有机物总量(g)
C.丙→乙→甲
3、时间分布
一天有昼夜之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群 落结构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昼行性动物,夜行性动物,暮行性动物等。
七、生物群落的演替
1.概念: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 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演替达到的最终相对稳定状态,就是顶级群落
2. 演替的基本类型 按裸地性质分——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动手:请写出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说出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例1:草原上为了防治鼠害,进行了一次鼠 类种群密度调查。在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 第一次捕获104只,全部作好标志,放回去。 隔一段时间后,第二次进行捕捉,共捕获90 只,其中有标志的鼠20只。请推测这片草原 上鼠的密度。
A.可利用的资酥和空间有限
B.各地普降酸雨 C.生物多样性下降 D.二氧化碳过量排放
A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3.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 错误 的是 A.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缓解了种间竞争 C.其次性主要由水分决定
C D.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4.下列关于种群数量波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领域行为不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B.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周期性变化 C.气候是对种群数量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 D.内分泌调节属于影响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 因素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源于生态系统的 自我调节能力
• 主要方式是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1.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属于第二个 营养级的生物是 A.狐 B.兔 C.植物 D.狼
B

植兔 狼

近些年浙江省的会考题
2.人类要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②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如何解决“温室效应” ?
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 效。
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 能、水能等。 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 • 比较典型的是森林的采伐演替和草原的放牧
演替。 • 还有火灾过后的草原和弃耕的农田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和方向进行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范围
1、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 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四.生物群落
五.生物群落的结构
1、垂直结构
不同物种的遗传特性 及其对光、温度、水、 营养等的需求不同, 因此它们会处在群落 的不同高度。
植物垂直分布主要与 光照有关,动物的垂 直分布主要与栖息空 间和食物条件有关, 即一般由植物决定。
2、水平结构
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度也有个 别差异。 一般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差异, 光照强度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 人与动物的影响因素。
上一个营养级未散失的能量是否能全部传 递到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捕食不彻底:当动物体在捕食猎物时,由于 相互之间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捕食者能够捕 食到猎物,但不可能将其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捕 食。 •摄食不彻底:当动物捕食成功后,在取食对 方时,也不可能将对方的所有有机物全部吃下。 •消化不彻底:当动物将食物摄取到消化道中 之后,也不可能将其中的全部营养都能吸收。
能量流动的途径:太阳能→第一营养级→第二营 养级→‥‥‥第五营养级
单向流动不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
逐级递减传递率为10%~20% 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研究的目的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一.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 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 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 统的物质循环。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 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95 %,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 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
• 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 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 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第二营养级 —— 各类植食性动物,也叫初
级消者。如蝗虫、鼠、兔等。 青蛙 第三营养级 ——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
性动物,也 叫次级消费者。如 蛇
蛙、食虫鸟、狐狸等。 第四营养级
老鹰
第五营养级
注意: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五个。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 都来自太阳。
扩展:
• 为什么肉类食品的价格比小白菜价格高? • 为什么几平方公里才能有一只虎,而几平方米却
有百万昆虫? • 人增加一千克,要消耗多少克的植物? (从不同食物链考虑) • 生物富集作用?
生态系统的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
能量流动的数量 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三.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1)指数式增长——“J”型曲线 (2)逻辑斯蒂增长——“S” 型曲线 (3)“J”型曲线与“S” 型曲线的比较:
项目
“J”型曲 “S” 型曲线 线
前提条件
环境资源 无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