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常见量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4. 容积单位:升、毫升5.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6. 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常见量的概念,掌握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单位换算和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直尺、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常见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常见量的概念、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单位换算的演示。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常见量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常见的量》2. 目录: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3. 重点内容:单位及单位之间的进率,单位换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生活中其他常见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见的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见的量教案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常见的量教案北师大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单元“常见的量”。

本节课主要介绍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 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的概念,能够进行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地面,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来描述教室的地面面积。

2. 讲解面积单位的概念:介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让学生理解它们分别表示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面积。

3. 演示面积单位换算: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剪刀剪出不同面积的正方形,并用胶水粘贴在练习本上,标注相应的面积单位。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有关面积单位的例题,如“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分米,求它的面积”。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面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面积单位:平方米(m²):正方形边长为1米的面积平方分米(dm²):正方形边长为1分米的面积平方厘米(cm²):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的面积换算关系: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是用来表示面积的单位。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常见的量概念;•熟悉不同物理量的计量单位;•掌握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掌握换算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不同计量单位的方法;•理解计量单位的大小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合作、沟通和交流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协作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掌握常见量的计量单位;•掌握换算不同计量单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计量单位的大小关系;•掌握换算不同计量单位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常见量的概念;2.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等常见量的计量单位;3.换算不同计量单位的方法。

2. 教学方法1.模拟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不同量和单位的长、重、时、温等;2.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理解;3.团队合作法:建立小组合作模式,通过合作研究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沟通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师引入让学生回想一下探究美丽植物的实验,当时测量植物身高使用了什么计量单位,还知道哪些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发现单位对不同的实验结果会有怎样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计量单位。

2. 模拟实验1.让学生使用尺子测量三角板边长,通过讨论和合作,唤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国际单位制长度单位表述物体的长度。

2.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品质量,通过比较不同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3.让学生使用秒表测量时间,以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理解。

4.让学生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以探究温度与天气、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化关系,加深学生对温度单位的理解。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研究一种量与其计量单位的换算,讨论已知一个单位的量如何转换成另一个单位的量。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

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学生能够理解不同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难点:学生能够进行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实物道具,如尺子、面积板、体积容器等。

2. 准备幻灯片或者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

3. 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教师讲解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常见的量的定义和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不同量的概念。

3. 教师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三、课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积单位换算、长度单位换算、体积单位换算、重量单位换算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七、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面积、长度、体积、重量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种量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各种量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计量单位,从而达到理解和应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和理解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及应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转换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各种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单位之间的转换。

2.针对难点,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的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各种计量单位。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道具,如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模型。

2.准备相关的练习题,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付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常见的量。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他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计量单位,这些计量单位有什么作用。

2.呈现(10分钟)介绍质量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和作用。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常见的量》的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目标。

1、教师板书课题:常见的量(人民币,时间、质量、长度、面积和体积)2、提出目标A、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B、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知识梳理,形成网络知识归类要点提示人民币的单位1、人民币的单位:元、解、分。

2、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

时间单位1、时间单位及其进率。

2、平年和闰年。

3、24时记时法。

质量单位1、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2、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1、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2、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面积单位1、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体积(容积)单位1、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立方毫米(毫升)。

2、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名数乘进率等于低级单位名数;低级单位名数除以进率等于高级单位名数。

三、回顾练习、讲评订正(一)常见的量的认识1、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并按照上面的梳理把这些量进行分类。

3、教师订正(二)常见的量之间换算1.7吨=()千克 1.2时=()时()分 3.5日=()日()时3吨40千克=()吨 2.5分=()秒 40元=()分1、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解题过程和方法2、教师订正并归纳方法A、单位换算:高级单位换纸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换高级单位要除于进率。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常见的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

2.能够掌握常见量的换算方法,如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等。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量的换算计算。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复杂量的换算计算和实际问题的应用解决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应用场景和定制教案。

2.教具: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四个长度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常见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米与分米、米与厘米、厘米与毫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二)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方法1.展示千克、克、毫克三个质量单位的使用示例。

2.通过PPT展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如千克与克、千克与毫克、克与毫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实际问题的解决1.通过PPT展示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根据物品的重量和价格,计算总价和单位重量价格等。

2.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编写数学问题,包括长度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计算问题和实际问题。

2.各组互相出题,进行交流练习。

(五)总结回顾1.搜集关于量单位换算的拓展知识,如体积、密度等。

2.完成课堂笔记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练习和课堂笔记,检验学生对于常见量的单位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通过课堂演练和练习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常见的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量》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为日常生活中进行量的计算和估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这些量的换算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各种量及其换算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等常见的量,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量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各种量。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各种量的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以及相关练习题。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购物、制作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面积、体积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单位,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的认识。

2. 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3. 实际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的认识,长度单位的换算。

2. 难点:实际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探究长度单位的换算。

3.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讨论生活中熟悉的长度单位,如“尺”、“丈”等,引出本节课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

2. 探究新知:(1)介绍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单位。

(2)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0厘米。

(3)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运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家中的物品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运用面积单位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

2. 面积单位的换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 平面图形面积的测量与计算。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面积单位的换算。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目的1.了解常见量的名称,并能够准确运用;2.掌握测量长度、重量、容积的方法与技巧;3.能够比较两个不同量的大小。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量•时间、长度、重量、容积、温度、角度、面积等概念的介绍•常见量的名称及其符号的认识,如:秒、分、时、千克、克、克拉、米、分米、厘米、立方米、升、毫升、摄氏度、角、平方米等。

2. 测量长度•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长度•学会转换不同长度单位,如:1米=()分米=()厘米•了解道路、家具等长度的常见单位,如:公里、里、码、英尺、手指等3. 测量重量•如何使用天平、千克、克等测量重量•学会转换不同重量单位,如:1千克=()克=()克拉•了解食品、药品等重量的常见单位,如:克、斤、两、盎司、倍千克等。

4. 测量容积•如何使用量杯、注射器等工具测量容积•学会转换不同容积单位,如:1升=()毫升•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毫升、公石、立方厘米等5. 比较大小•学习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量的大小•掌握比较两个不同量大小的方法,如:比较重量、长度、容积等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准确区分不同的量,并能掌握测量不同量时应使用的工具和单位。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不同的量的大小,判断大小关系。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1.线上讲解:通过PPT进行概念介绍和记忆方法的讲解;2.线下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长度、重量、容积的测量实践,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并通过实践获得更深刻的印象;3.辅导答疑: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教学评估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能否准确辨别常见量及其单位;2.学生能否熟练运用不同工具进行测量;3.学生能否使用正确的测量单位的转换;4.学生对于比较大小的概念是否理解明确。

六、教学安排时间内容5分钟上课铃响,学生入座,背诵当天的口号,朗读课程目标。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并能进行相应的换算。

2.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千米、米、厘米三种长度单位。

2. 学会千米与米、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3. 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千米、米、厘米三种长度单位,掌握换算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长度单位卡片。

2. 练习题。

3. 实物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新课:(1)认识千米、米、厘米教师展示长度单位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千米、米、厘米。

(2)换算学习教师讲解千米与米、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3)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答,交流解题过程。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选择合适的单位,并准确进行换算。

3. 观察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检查其对长度单位换算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2. 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其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和遇到的问题。

3. 召开小组会议,听取学生对课堂活动和小组合作的反馈意见。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作业和反馈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巩固知识点。

2. 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调整教学方法,如引入更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其应用能力。

九、课程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测量活动,如测量学校操场的长度、宽度等。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常见的量》教案教学设计1数与代数第3课时常见的量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要对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行全面地复习,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材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对学过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行集中、系统地整理,在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学生个体对知识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所学的时间单位有感性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学生准备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网络图教学过程⊙整理复习1.回顾学过的时间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时间单位?预设生:时、分、秒、年、月、日。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本学期学习的“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2.课件出示教材92页8题,组织学生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知识。

师:关于年、月、日,你学过哪些知识?整理一下,与同伴说一说。

学生独立整理自己掌握的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后小组交流。

(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预设生1:我是列表格整理的。

一年有12个月大月:1,3,5,7,8,10,12月31天小月:4,6,9,11月30天特殊月:2月28天(平年)29天(闰年)生2:我再补充一下,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我们还可以用“左拳”和“歌诀”来记忆大月、小月和特殊月。

生3:我还有补充,一日有24时,我们的生活中通常有两种记时法,分别是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

……3.复习根据作息时间表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1)组织学生制订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2)集体评议谁的作息时间表最合理。

(3)大家投票选出设计最好的作息时间表,根据时间表提出问题。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新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新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新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度、面积、体积、质量、时间等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

2. 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 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3.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4.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5.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各个量的概念和单位,掌握单位之间的转换。

2. 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时钟、计算器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常见的量。

2. 新课:讲解各个量的概念和单位,让学生了解单位之间的转换。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单位之间的转换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2. 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3. 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4.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5. 时间单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关于常见量的实际问题,并解决。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常见量的概念和单位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单位之间的转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练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同时,我还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生活实例: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测量问题,如购物时如何选择合适的包装大小,如何计算房间面积等,引起学生对量的关注。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与量有关的问题,并讨论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常见的量》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总复习》数与代数领域的一个教学内容。

P862、教学编写特点:在“常见的量”这个局部的复习内容中,教材表现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信息,信息中含有质量单位、时间单位,还提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人民币和质量的单位,举例说一说”,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回顾这些量及其单位;“举例说明1时大约有多长,1千克有多重”,回顾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有助于学生建立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时间单位的概念。

3、教学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通过对常见的量的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让学生再一次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提升解决与常见的量的简单问题的实际水平。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学生通过第一和第二学段的学习,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其他的量的单位的实际意义有一定的理解,也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还会结合量相关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对个别的单位的实际意义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单位之间的换算出现差错。

3、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本节课将借助生活中一些现实情境,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学生的亲自体验。

三、教学目标:1.掌握质量、时间、人民币单位,结合具体情景感受不同的单位,能够根据情景选择适宜的单位;掌握相邻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意识到单位即数量中的“量”。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整理常见的量及量的单位,体会各个量的具体意义;引导学生整理和反思的复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对“常见的量”的复习,持续向学生渗透反思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揭示课题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式子,你来看看成立吗?1-500=500 1+5=150 60-1=0怎么样就成立?(加上单位)可见这个单位的用处很大。

单位在数学当中我们称之为“量”,今天我们就要来梳理一下《常见的量》。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常见的量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常见的量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常见的量。

我们将学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质量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理解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质量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尺子、面积板、质量秤学具:练习本、笔、尺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情境,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入长度单位的学习。

2. 学习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尺子,了解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实际测量活动。

3. 学习面积单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4. 学习质量单位:通过实际称量,让学生了解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5. 巩固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老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第15题2. 实际操作: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以及质量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量|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常见的量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识别和运用常见的量(如长度、质量、体积、时间),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准确计量的习惯。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介绍厘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学习长度单位的换算。

2. 质量单位:介绍克、千克、吨等质量单位,学习质量单位的换算。

3. 体积单位:介绍毫升、升等体积单位,学习体积单位的换算。

4. 时间单位:介绍秒、分钟、小时等时间单位,学习时间单位的换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运用常见的量,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难点:长度、质量、体积、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尺子、天平、量筒、时钟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单位换算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量的兴趣。

2. 新授:讲解长度、质量、体积、时间等量的概念,以及各单位的换算关系。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量的测量和单位换算。

4. 巩固:通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量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能力。

板书设计常见的量提纲:长度、质量、体积、时间单位换算:展示各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实例:提供具体的测量和换算示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寻找不同的物品,进行测量和单位换算。

3. 思考作业:讨论在生活中常见的量的应用,例如购物时的重量和体积计算。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量的认识和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后续计划: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此教案旨在为三年级下册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量的概念学习框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了解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质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了解质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长度: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了解长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面积: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厘米),了解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4. 体积:认识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厘米),了解体积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温度:认识温度单位(摄氏度、华氏度),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的概念及应用。

2. 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常见的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背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常见的量。

2. 采用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的量。

2. 新课导入:分别介绍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量的概念及单位。

3.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量来解决。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质量、长度、面积、体积、温度等常见量的认识和应用方面的表现。

2. 结合学生的课后练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评价学生对常见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第一章:长度单位1.1 毫米、厘米、分米和米教学目标:了解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尺子、量角器、实物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2)新课:讲解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1.2 千米和公里教学目标:了解千米和公里的概念,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和公里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千米和公里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地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千米和公里。

(2)新课:讲解千米和公里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距离,进行千米和公里的换算。

第二章:面积单位2.1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教学目标:了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面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面积模型、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面积模型,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新课:讲解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实物面积,并进行单位换算。

2.2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目标: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公顷和平方千米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公顷和平方千米换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地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观察地图,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

(2)新课:讲解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3)练习: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面积,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换算。

第三章:体积单位3.1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教学目标: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掌握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间的换算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常见的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同类物品的多少;•能够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够使用秒表来测量时间,能够读取钟表上的时间;•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以上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教学内容1.常见的量2.时间的测量3.长度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践法3.演示法4.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 常见的量1.引入先让学生们回忆一下“量”的概念,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是量?–量有哪些种类?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常见的量,比如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

接着,通过PPT展示、图示等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常见的量,并讲解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要求他们通过观察和描述,确定物品的量,并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它的多少。

3.实践法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测量的方法,比如使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4.演示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时间的测量1.引入通过PPT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们了解秒表和钟表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2.实践法让学生们使用秒表来测量时间,教授他们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时间的认识。

3.讨论法让学生们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分享在生活中使用时间的经验和方法,并帮助他们了解时间在不同场合的表达方式。

3. 长度的测量1.引入通过PPT展示和解释,让学生们了解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实践法让学生们使用直尺或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他们口头描述、用图形表示和写数字等不同的方式表述所得到的测量结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教学后,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量的概念,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2.学生们能够正确使用数量词描述同类物品的多少,使用直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3.学生们能够使用秒表和钟表来测量时间;4.学生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上述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常见的量》教学设计

《常见的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第09课时【复习目标】1.通过对已学常见的量的知识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生活中相关知识的应用,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养成整理知识、回顾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整理学过的常见的量,并进一步理解其意义,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导入复习1.阅读材料,发现常见的量。

(1)上面信息中有哪些量?(2)给这些量分类。

2.感受常见的量。

举例说一说。

14分的时间大约又多长,246kg大约有多重……3.对于这些量,你还知道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复习和整理。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1.问题: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2)举例说明1克、1千克、1吨实际大小,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

(3)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3)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4)体验1分钟有多长。

调查在日常生活中1分可以做哪些事,写一写你的感受。

3.问题:生活中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了生活中常见的量,并梳理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怎么应用这些知识吧!三、巩固与应用。

1.单位换算。

(1)独立完成以下练习。

(2)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3)关于单位换算,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吗?2.计算时间。

(1)观察上图,小龙一天在校多长时间?(2)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3)在计算时间的时候要注意什么?3.解决实际问题某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到终点站要用40分,在下表中填入公共汽车到达终点站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常见的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掌握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熟练的进行这些单位之间的换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

情感态度:通过系统地回顾总结与反思,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知识的快乐,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过的质量单位、时间单位、人民币单位的意义。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熟练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法学法:自主复习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复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1. 出示课本中的信息,让学生自由阅读这些信息。

2.说说这些信息中有哪些量?哪些是质量单位?哪些是时间单位?哪些是人民币单位?(或者让学生把这些量进行分类)
3.对于这些单位,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常见的量进行系统的复习和。

二、回顾,建构网络。

1.引导学生复习常见的质量单位。

(1)说说常见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吨。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大小。

(3)说说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

2.复习常见的时间单位。

(1)说说常见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2)说说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3.复习常见的人民币单位。

(1)说说常见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
(2)说说常见的人民币的进率是多少?
4.让学生根据回答,对这部分知识自己进行系统。

5.交流的结果。

形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g )克(g)
(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3)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单位之间的换算:1世纪=100年 1年 =365天(平年) 1年=366天(闰年)(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平年与闰年的判断方法)(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日= 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常用计时法:12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转化方法)
(4)常用单位:元角分
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常用的量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一部分知识,有部分学生只是死记了一些进率,并没有真正理解感受每个单位的大小,在复习中要让学生用身边具体的东西来表示每个单位的大小,加强理解。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你觉得这部分内容哪点比较难掌握?我们应该怎样克服这一点?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课本4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方法。

使学生知道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2)课本48页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找出图中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

先算出小明上午在校的时间,在算出小明下午在校的时间,最后算出小明一天的在校时间。

(3)课本48页第3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填写表格,集体交流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整体延伸,拓展深化
课本48页实践活动。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板书设计
常见的量
1.常用质量单位:吨(t )千克(g )克(g)
2.单位之间的换算: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常用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单位之间的换算:1世纪=100年 1年 =365天(平年) 1年=366天(闰年)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是大月大月有31 天
四、六、九、十一是小月小月有30天
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
1日= 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
3.常用计时法:12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4.常用单位:元角分
单位换算:1元=10角 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课有以下特点:一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加深对知识的巩固。

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量的意义的理解,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注重让学生亲自体验这些量及其单位的实际意义,理清各种量所代表的具体含义和它们
之间的特殊关系。

三在练习中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