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佛教隐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中的佛教隐喻

济宁学院09级汉语言文学王文

当老师布置这学期的结课作业时,我暗自窃喜,因为早在几年前我就粗略的读过了曹雪芹的《红楼梦》,这学期又零散的看完了李少红拍的电视剧新版红楼梦,怎么说也是比较熟悉了,再加上这学期课上听了不少佛学的知识,老师也穿插的讲了些红楼梦中的佛学隐喻,心想这个作业还是比较好做的。在整理了上课笔记,梳理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后我决定下笔写了,可是事实上这个作业一点也不好写,毕竟我知道的还是太少了啊。但是交作业的截止期限在即,我还是有什么写什么吧。

佛教对于人生过程的划分方法不止一种,佛教经典论述较多的是“十二因缘”说。“十二因缘”说把整个人生过程划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部分。于我看来,十二因缘强调的就是因果报应。四圣谛有:1.苦谛:说明世间是苦果。我们要知道苦有如病,应该遍知,这是世间的苦果,也是生死的流转。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病,才能医治它。苦有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2.集谛:说明业与烦恼是苦的根源。我们要知道病苦的原因,将之断除。这是世间的因果,也是生死的流转,但是它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

3.灭谛: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这是指出世间的果,就是解脱、清净的境界--涅盘。

4.道谛:说明离苦的道路。我们要知道修道的方法有如良药,应该修学。这是指出世间的因,我们应该学习、掌握一些修道的方法,努力不懈地修行,最后就可解脱生死。下面就根据我读《红楼梦》后所理解的其中的佛教隐喻进行简述:

首先,关于贾宝玉的出家原因有很多说法,而这其实也贯穿在整部《红楼梦》中。里面关于佛学的隐喻大抵有如下方面。

1.求不得苦。全书所叙述几类事件大多是求功名、攒钱才、贪爱欲、迷亲情

等,而正是这些促使他们走向幻灭一途。甄老爷因太真而惹祸,贾政因想当清官而办不了事,这说明功名是不可信赖的东西。贾家两代袭官,贾赦“交通外官,伊势凌弱”,贾政外放江西不得不纵容家人敛财,记得警幻仙子在第五回说将相只是虚名,贾宝玉也极力斥责读书求取功名的人为利欲熏心。那么最后贾宝玉在众人喧呶劝取功名声中逃离尘世也不算什么不正常的事了。

2.爱别离苦。或许初读《红楼梦》者大部分会认为宝玉出家的原因是他用生命追求的知己黛玉死去,他万念俱灰才出家的,这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宝玉对自己喜欢的人都希望恒常拥有,尤其是林黛玉死时,他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似乎是梦中追寻黛玉魂魄而去,然而却遇得一人说“那阴司说有边有,说无便无”,且黛玉无魂无魄,是寻不得的。这就将一切又推入了虚幻中,仿佛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梦境景象,归来后宝玉几度欲求死,但都未得逞,不过黛玉一死,宝玉的癫狂之症竟也好了,后来又发现甄宝玉并非自己的知己,自己终究还是孤独一人,然后和尚应时而出现,宝玉重游太虚幻境后似乎“大彻大悟”,把玉交给了和尚,他说自己已有了心,不需要玉了,或许这时候宝玉是真的最终看破了红尘。和尚说“世上情缘,都是那些魔障”,通过修行可以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空相的境地,这也是贾宝玉要“示范”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原因所在吧。

3.集圣谛是苦的生因,他能集生死苦,故称为集圣谛。宝玉最终出家,无疑也与他前世(神瑛侍者)造下的“业”(对黛玉前世“绛珠仙草”无微不至的照顾)有关。原文曾这样说:“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纵观整部《红楼梦》,最后的结局无疑是个悲剧,家族败落,尤其是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究其原因,我想应该是佛教强调的“无明缘行,是过去惑业的因。”前世造下的“业”,必须得通过今世来偿还。于是开篇就有“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具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其实宝玉经锻炼获得了灵性,这灵性正是他烦恼的肇因。和尚道人跟他说凡间也有不好,可他早已听不进去劝,再三央求,最终去了凡间,一切孽缘也就由此开始。

其次,佛说我们有八万四千烦恼,然而这个八万四千是表示多数,它说明众生有很多烦恼,我们不可能全部认识,只要认识主要的烦恼即可,六根本烦恼又称为十惑,它们即是: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六个根本烦恼妨碍我们解脱生死,其中严重的三大烦恼是贪、嗔、痴,称为三毒;在这三毒中最严重的是贪爱。

比如,宝玉的奶娘李嬷嬷,总以为宝玉是吃自己的奶长大,就认为自己地位很高,常常做出一些令众人感到极度愤怒的事,这即是六根烦恼中的“慢”;贾赦要纳鸳鸯为妾而遭抵拒,贾瑞见王熙凤起淫心而得猝死报应,贾琏常跟下人妻偷情而不禁闹出人命,此即为“贪”。

最后,作者在写道自己的创作意图时,从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中我们可得出《红楼梦》一书整体就是一部警世之作,没有具体年代,宝玉在有一回里一直念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就是向我们昭示万物都是虚空的道理,这正是如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