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

合集下载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当代台港文学专题
一、洛夫的诗 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生于湖南衡阳,1946年开始创作新诗。 洛夫敢于大胆创新,是个富有进取心和探索精神的诗人。诗歌风格几经转折,大致经历
了从明朗到艰涩再回归明朗的过程。 二、痖弦的诗
原名王庆麟,笔名有王麟、伯厚等。1932年生于河南南阳县东庄。 痖弦用忧郁的眼睛看人世,表达对现代生活的困惑。 抒情诗大多具有戏剧性,善用重叠的句法,具有甜美饱满的格调,好用典,且善将绘画、
二、《鲁冰花》 这部小说的问世,奠定了钟肇政扎根乡土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虽然这部小说不是专门写 给少年儿童看的,但它的发表却是台湾儿童文学“乡土意识”和现实特征的最早体现,标 志着战后第一代台湾省籍作家用国语创作的、反映台湾这块土地上少年儿童成长和生活 的本土少年小说的萌芽与发端。钟肇政的《鲁冰花》成为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崛起的先 兆。
三、《将军族》 作为陈映真前期的代表作之一,较典型的体现了其创作思想。从题材上看,它是一个凄婉 的、动人的爱情故事。作家用细腻、婉转的现实主义叙述手法,巧妙、引人的情节安排, 同时辅之一现代派手法把一个大陆的国民党退伍兵与一个台湾本土小姑娘之间的按常理 不可发生的感情,写得真实感人。从主题上来看,正如台湾著名学者叶石涛所说:“他 的所有小说的主题大多离不开对于即寓于台湾的大陆人的沧桑的传奇,以及在台湾的流 寓的和本地的中国人的关系所显示的兴趣与关怀。”
三、风格 民族抒情体的现代诗: 民族风格、抒情风格、现代风格的融合。
第二节 “现代诗”及其主要诗人
一、纪弦的诗 纪弦,本名路逾,1913年生于河北清苑县,原籍陕西。1929年,以“路易士”笔名开始写
诗。
前期的诗受西方现代派影响,有浓重的自我中心、极端个人主义的特征,表现“现代人” 的精神创伤,特别注重渲染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的幻灭感和失落情绪。

收获在春天——读曹惠民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收获在春天——读曹惠民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作者: 陆士清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6-159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0期
主题词: 台港澳文学;教材
摘要:在热切的期待中,苏州大学曹惠民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1月出版了。

出版在新春,是春天的收获!这里的春天,是时令上的,也是指台港澳文学教学的态势。

早在1981年,部分高校就开设了台港文学研究的课程或讲座。

三十多年来,台港澳文学的教学和研究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台港澳文学课程,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注入了台港澳文学的内容,台港澳文学研究专著出版了300多本,论文发表了数千篇。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台港、当代文学)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台港、当代文学)

西西《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动静相生之美汉教四班王红 20120505160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香港实验作家西西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描述一个遗容化妆师的心里独白向我们展示了她的爱恨纠葛和心理状态。

由于自身职业的特殊性,女主人公在爱情中既充满希望又陷于绝望。

作家在看似平淡的叙事的同时构造出了多重“动““静”相生相伴的层次,并使极端的“动”与“静”达到了一种交融与回环,构成了和谐的张力与美感。

整篇小说似是一种翻来覆去,絮絮叨叨的独白,写法并不五彩斑斓,思路上也较为简单,更没有来回变换的视角;然而读起来却并不觉索然无味。

笔者认为妙处就在于其“静”与“动”的对比产生的冲击力与相互摩擦而引发的变化感。

而这种叙述上的动静相生之美又是从两个角度全面铺开,显示出了一种静谧的张力。

一、女主人公自述之“静”与内心之“动”前文已经提到,《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篇内心独白式的小说。

在内心独白里,可以区分出两种声音,一种是讲述的声音,另一种是内心表达的声音。

而这里,笔者将其称为自述与内心两个层面。

整篇小说的笔调可谓是平淡而沉郁的,而又由于小说是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叙述的,因而这种平淡沉郁的笔调即是女主人公自述时外在表达的整体基调。

她的情感以及一切都表现出在极度的自我抑制,即使在她说看见男主人公夏时,看到他随意的微笑都几乎会忽然魂飞魄散时,反映在表面上的语气也仍是有一种仿佛在讲别人的事的不慌不忙。

这种像泡过多次的温茶一样的叙述方式就是一种纯粹的静。

因为自己和姑母的经历仿佛是对同一事件的重播重演,所以讲述它的方式如同泡过多次的茶,不浓烈了,但也因生命本身的新鲜,所以仍是有味道的故事本身决定了叙述方式是简单而盛大的静,然而与这种表面的和平相依相伴的是人物心情心绪的跌宕起伏。

她是忐忑不安的,纠结不清的,这便是动的部分了。

她认为自己不该爱,却还是爱了;她不敢像告诉以前的朋友一样轻描淡写地告诉夏自己的真实职业,然而挣扎一番之后又突然坦然;她想换工作却又安于这份工作,甚至把这份工作融于自己的一部分;她厌恶不敢反抗命运的人,甚至不屑为他们化妆,然而对待自己的命运时,她却也是犹豫妥协的;这些矛盾挣扎都是动的表现。

台湾的文学作品

台湾的文学作品

台湾的文学作品1.古典文学方面:清末宦台诗人的宦游诗,里面有一些描写台湾在地民俗的诗,番妇,植物等。

此外郁永河的《裨海记游》里面描写采硫磺等,也很有趣。

2.台湾在日本殖民时代的文学也极有可读性:赖和作品(注意作品里的闽南语词汇),杨逵的,吕赫若的家族小说、张文环的在地民俗也写的很好,特别生动。

王诗琅殖民时代的几个短篇。

龙瑛宗植有木瓜树的小镇等等。

如果想要读到殖民时代更丰富的帝国之眼下的猎奇性台湾,还可以看日本文人西川满,佐藤春夫《殖民地之旅》,此外还有一本作品集《华丽岛的冒险》。

3.“发展史”光复初期的话有“二二八”文学,以及之后所写的表现白色恐怖的一些纪实文学,比如蓝博洲的作品。

钟理和写战后农村的。

4.再之后有很多政宣的通俗的小说,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历史氛围。

比如较为通俗的王蓝的《蓝与黑》,还有《星星太阳月亮》(男性视角的歪歪言情)等等(以后再补充)5.70年代后的台湾乡土文学一定要看。

陈映真、黄春明、王祯和“墙裂”推荐,很真诚有现实关怀的乡土,个人喜欢。

叶石涛似乎也写过《采硫记》《葛玛兰的橘子》?等(个人不爱他的文风,总觉得有点‘刻奇’)6.白先勇的《台北人》。

施家三姐妹里面,李昂的《杀夫》《迷园》,施淑青的三部曲感觉《三世人》写的完全落入材料拼贴的漩涡,有心人完全可以做一本脚注出来……不知道眷村文学在不在你的定义里,如果在的话也是很丰富,小清新的话可以看看朱家三姐妹里大姐二姐早期的作品。

如果再广义的话写台北都市的也是多之又多,林耀德一定不容错过。

推一篇:王家卫对谈林耀德 /95年珍贵访问(全)7.新世代的地景文学也真的是很多很多,”新乡土文学“(后乡土)之类的,伊格言、甘耀明、童伟格等等……8.如果更强调更狭义的“本土”还有台语文学纯罗马字的……可以到“海翁台语文学网”等看看,如果看纯罗马的书完全是令人咋舌。

9.原住民文学PS:对本土乡土的定义一个人一个阀值,个人推荐,纯粹主观,想到哪里说哪里。

港台文学阅读书目

港台文学阅读书目

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研究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一、作家作品《亚洲周刊》“21世纪中文小说百强”(2000年评选,台港海外华文作品38篇)7、白先勇《台北人》15、陈映真《将军族》21、王文兴《家变》2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28、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29、金庸《射雕英雄传》31、金庸《鹿鼎记》33、赖和《惹事》34、王祯和《嫁妆一牛车》35 邓克保(柏杨)《异域》37、钟理和《原乡人》40、李永平《吉陵春秋》42、司马中原《狂风沙》47、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49、姜贵《旋风》51、西西《我城》53、朱西宁《铁浆》54、朱天文《世纪末华丽》56、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6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64、聂华苓《桑青与桃红》65、王蓝《蓝与黑》70、林海音《城南旧事》72、刘以鬯《酒徒》73、鹿桥《未央歌》79、张系国《棋王》80、黄凡《赖索》82、李碧华《霸王别姬》83、李昂《杀夫》84、古龙《楚留香》85、琼瑶《窗外》86、苏伟贞《沉默之岛》87、梁羽生《白发魔女传》88、朱天心《古都》89、陈若曦《尹县长》90、张大春《四喜忧国》91、亦舒《喜宝》94、倪匡《蓝血人》二、大陆地区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述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

近期再版。

朱双一《近二十年台湾文学流脉》1999;《闽台文学的文化亲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曹惠民《台港澳文学教程》,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0,。

黎湘萍《台湾的忧郁︰论陈映真的写作与台湾的文学精神》,北京三联1994。

《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象》,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刘小新:《阐释台湾的焦虑》,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樊洛平:《台湾女性文学史论》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从台港到海外》(花城2004)吕正惠、赵遐秋主编,《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昆仑出版社2002。

丁帆《中国大陆与台湾乡土小说比较史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曹惠民主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出版

曹惠民主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出版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华文文学
页码: 118-11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学教材 台港澳 曹惠民 教程 主编 大学教授 知名学者
摘要: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惠民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在2013年1月出版。

《新编》的原版是《台港澳文学教程))(2000年,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后曾被全国数十所高校选用为教材,两岸四地有多篇书评给以肯定,有学者称
它“代表了世纪之交同类教材的水平”、是“该领域的津梁之作”。

今年推出的修订新版被列入复旦“博学”品牌的“文学系列·精华版”,是一本较成熟的台港澳文学教材。

主编特邀全国10省市专研台港澳文学的知名学者加盟编撰团队,阵容强大,教学经验丰富,内有13位教授执笔各有专攻的相关章节。

全书35万字21章,在“绪言”(含学科发展简述;两岸三地多种“大师/经典排行榜”;。

台港澳文学书目

台港澳文学书目

台港澳文学阅读书目台湾:赖和:《一杆秤仔》《惹事》吕赫若:《牛车》杨逵:《送报夫》《模范村》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李乔:《寒夜三部曲》陈冠学:《田园之秋》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王拓:《金水婶》王文兴:《家变》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东方白:《浪》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聂华苓:《桑青与桃红》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尹县长》张系国:《棋王》马森:《夜游》丛甦:《盲猎》赵淑侠:《我们的歌》李敖:《北京法源寺》林海音:《城南旧事》孟瑶:《梨园子弟》郭良蕙:《四月的旋律》施叔青:《约伯的末裔》《摆荡的人》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黄凡:《财阀》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李昂:《杀夫》《迷园》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苏伟贞:《离开同方》张我军:《乱都之恋》吴晟:《吾乡印象》白萩:《流浪者》莫那能:《美丽的稻穗》纪弦:《你的名字》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郑愁予:《天窗》《错误》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罗门:《流浪人》《车祸》痖弦:《上校》《红玉米》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李魁贤:《弦音》蓉子:《伞》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林耀德:《军火商韩鲍》向阳:《阿爹的饭包》钟鼎文:《留言》墨人:《烟水亭》钟雷:《夜雨》周梦蝶:《树》胡品清:《画云的女人》詹冰:《水牛图》羊令野:《红叶赋》叶维廉:《花开的声音》隐地:《爱情风筝》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林亨泰:《风景》文晓村:《誓约》杨唤:《二十四岁》张默:《饮那绺苍发》辛郁:《豹》郭枫:《观莲蕊峰有得》非马:《鸟笼》朵思:《影子》林焕章:《受伤的蝴蝶》张香华:《午后的垂钓》张健:《选战之后》杨牧:《凄凉三犯》杜国清:《蜘蛛》王润华:《皮影戏》绿蒂:《风与城》张错:《茶的情诗》吴晟:《土》施喜继:《小耘周岁》简政珍:《政客》百灵:《风筝》陈义芝:《黄鹤楼下午》渡也:《眼疾与牙疼》詹澈:《日升月落》向阳:《阿爹的饭包》杨平:《忘言》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琦君:《圣诞夜》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给母亲梳头发》罗兰:《夏天组曲》张晓风:《愁乡石》梁实秋:《雅舍小品》柏杨:《丑陋的中国人》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三毛:《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简媜:《四月裂帛》林清玄:《紫色菩提》《有情菩提》刘墉:《点一盏灯》《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言曦:《伴》张秀亚:《父与女》李敖:《老年人与棒子》林文月:《遥远》叶维廉:《母亲,你是中国最根深的力量》许达然:《瀑布与石头》蒋勋:《苔》吴鲁芹:《鸡尾酒会》子敏:《“纯真”好》王鼎钧:《那树》《最美与最丑》杨牧:《山谷记载》亮轩:《剑》林耀德:《树》李曼瑰:《楚汉风云》姚一苇:《红鼻子》赖声川:《暗恋桃花源》香港: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太阳下山了》《巴黎两岸》海辛:《乞丐公主》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吴煦斌:《牛》钟晓阳:《停车暂借问》黄碧云:《盛世恋》董启章:《安卓珍妮》徐訏:《江湖行》《女子与事》《结局》李辉英:《人间》《名流》徐速:《星星·月亮·太阳》刘以鬯:《酒徒》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颜纯钩:《天谴》《红绿灯》王璞:《扇子事件》《幺舅传奇》刘绍铭:《二残游记》也斯:《剪纸》施叔青:《维多利亚俱乐部》《香港三部曲》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温瑞安:“四大神捕系列”亦舒:《喜宝》《香雪海》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梁凤仪:《千堆雪》《九重恩怨》林燕妮:《缘》卫斯理:《蓝血人》《回归》《老猫》白洛:《赛马日》张君默:《大预言》南宫博:《杨贵妃》董千里:《成吉思汗》马朗:《焚琴的浪子》《国殇祭》温健骝:《问》《山城别》羁魂:《蓝色兽》戴天:《命》犁青:《香港的夜》张诗剑:《乡愁》蓝海文:《圆明园》《桂林山水》徐訏:《时间的去处》何达:《我们》舒巷城:《咖啡店》王一桃:《挤》晓帆:《圆规》黄国彬:《怀秋》蓝衫:《飞越太平洋》黄维樑:《圣诞铃声》傅天虹:《夜香港》也斯:《边叶》胡燕青:《感谢你》秀实:《素色竹形小紫砂壶》陈德棉:《向日葵的独白》王良和:《剥柚》陶杰:《手帕一族的宣言》叶灵凤:《读书随笔》彥火:《当代中国作家风貌》思果:《香港之秋》《艺术家肖像》陈之藩:《剑河倒影》梁锡华:《漫语话蜗牛》金耀基:《剑桥语丝》小思:《许墓》《许墓重修》黄维樑:《至爱》张小娴:《三个A CUP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黄国彬:《吐露港的老鹰》也斯:《沈从文的静》曾敏之:《谈“谏”》古剑:《悼笔》董桥:《说品位》曹聚仁:“北行”系列潘铭燊:《杀机》《观棋》澳门:林中英:《重生》梯亚:《第八天的早晨》鲁茂:《凌晨》梁淑琪:《等》周桐:《错爱》李丹:《裸胸装》林冷雨:《人物速写》凌钝:《办公室速写》高戈:《我望故乡山头月》陈达升:《冥盼》陶里:《过澳门历史档案馆》苇鸣:《铜马像下,传自金属的历史感》懿灵:《我们遗失了所有的脸》玉文:《竹湾》李观鼎:《小平》(外一首)胡晓风:《丹荔累累的时节》程祥徵:《路网》冯倾城:《我爱,爸爸!》玉文:《空怀》白思群:《春雨妩媚》李鹏翥:《濠江文谭》沈尚青:《十六的月亮》林中英:《眼色朦胧》徐敏:《澳门新八景随想》凌稜:《信是有缘》陶里:《春夜灯语》鲁茂:《傲然面对失败》【说明】这份书目只列举了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现当代时段的作家、作品,不包括这三个地区的古代文学作品。

港台文学作家及作品

港台文学作家及作品

港台文学作家及作品
港台文学是指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文学作品。

以下是一些港台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的举例:
香港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
1. 阿Sir:《獨舞》、《綜藝狂想曲》。

2. 張曉風:《百無禁忌》、《打開心胸》。

3. 陳冠中:《九月重陽》、《麥田狂想》。

4. 舒琪:《舒琪散文集》、《喜劇之角》。

5. 古華:《神啊,你看見了嗎》、《悲報告文書》。

台湾文学作家及代表作品:
1. 柏楊:《洗黑錢者》、《我是台灣人》。

2. 王文興:《荷槍實彈的國語教學》、《蘋果之歌》。

3. 朱天心:《青鳥之歌》、《不食人間煙火》。

4. 張愛玲:《半生緣》、《金鐘罩鐵布衫》。

5. 余光中:《至聖先師詩集》、《散文總集》。

这只是一些著名的港台文学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作家和作品也值得一提。

我看台港文学

我看台港文学

我看台港文学——《游园惊梦》人生如梦亦如戏《游园惊梦》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一部代表作品,同时也是他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论界一直对这部作品赞誉有加,欧阳子就曾宣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中短篇小说类型而论,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是最精彩最杰出的一个创作品。

”就连白先勇自己也认为这部作品是“整个写下来,最苦、最美的一篇”,“下了最大的功夫。

”一、作品回顾作品通过对女主人公蓝田玉的一次赴宴经历的叙述,描写了这位守寡的将军夫人由当日的光鲜亮丽到今下的凄凉幽怨的悲剧性的命运遭际,反映了原国民党上层撤离大陆后的境遇变迁和五六十年代的台湾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物世事无常的沧桑感。

小说的主角是钱夫人,名蓝田玉。

清唱出生,在南京她是一位昆曲名伶,因唱了一曲《游园惊梦》,让钱将军动了心,而被钱将军纳为填房夫人。

但是这种畸形的婚姻导致了她与将军的参谋长郑彦青私通,而最后,蓝田玉的这位情人却被自己的亲妹妹抢走,自己独具台湾南部。

当她应三阿姐(桂枝香)——窦夫人之邀,到台北赴宴时,面对昔日十分落魄,如今浑身珠玉的三阿姐,蓝田玉不禁感慨万分。

尽管她仍穿着那件绿汪汪翡翠似的旗袍,却永远失去了在秦淮河上唱戏时的姐妹情深,她再不能唱出那折子戏《游园惊梦》了。

二、作品品析白先勇曾说《游园惊梦》写的是“美人迟暮的故事”,又说是“感于昆曲的式微而作”。

作家告诉我们曾经南京城里有名的钱大将军夫人,如今在窦夫人的家宴里备受冷落,昨之盛景与今之落败让人唏嘘不已。

在这里“今”与“昔”的对比更多的是呈现出钱夫人当下的凄凉。

其次,昆曲这一古典戏曲中的精华,由于曲高和寡 已趋于式微。

在作品里,通过艺名蓝田玉的钱夫人这位昆曲名家的哑喉不能再唱予以象征。

整篇小说充溢着古典文学的韵味,那贯穿全篇的昆曲旋律,那富含古典色彩的人名、地名等等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篇古典气息十足的小说。

同时这也是一部成功运用西方现代意识流手法和自如转换叙述视角的杰作。

(一)古典的含蓄优雅与作品的诗情画意相结合小说的行文中时不时穿插进昆曲的情节,无疑这给小说增添了更多的古典文学的韵味。

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传承与创新《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是一本备受期待的教材,旨在传承和推广台港澳地区丰富多样的文学传统,同时也注重对创新和当代文学的探索。

这本教程通过精心编撰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分析评论,为读者提供了一扇了解台港澳文学的窗口,进而深入探索其中的思想和文化。

首先,这本教程重视台港澳地区文学传统的传承。

台港澳地区自古以来就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文学创作,这一传统需要被珍视和传承。

教程中收录了许多经典文学作品,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李敖先生的散文、林夕先生的歌词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台港澳地区文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风格。

通过深入研读这些经典作品,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台港澳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其次,这本教程也积极关注当代台港澳文学的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台港澳地区的文学创作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教程中特别收录了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如李碧华的小说、黄霑的歌词等,这些作品展示了台港澳地区文学在当代社会中的独特性和多元化。

同时,教程也鼓励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通过写作和阅读的互动,促进文学创作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教程中还提供了对于作品的分析和评论。

这些分析和评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思想。

通过深入的文本分析和批评,读者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总之,《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是一本既传承古典文学,又注重当代文学创新的教材。

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台港澳文学的平台,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评论,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地区丰富多元的文学创作。

无论是学生,还是对台港澳文学感兴趣的读者,这本教程都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让我们一同走进台港澳文学的精彩世界。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

港台文学推荐书目(精选合集)第一篇:港台文学推荐书目港台文学研究推荐书目(篇目)台湾文学乡土文学:赖和:《一杆称仔》、《丰作》吴浊流:《先生妈》、《亚细亚的孤儿》钟肇政:《鲁冰花》、《浊流三部曲》、《台湾人》陈映真:《面摊》、《我的弟弟康雄》、《将军族》、《唐倩的喜剧》、《第一件差事》、《夜行货车》、《万商帝君》、《铃铛花》、《赵南栋》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溺死一只老猫》、《看海的日子》、《鱼》、《儿子的大玩偶》、《苹果的滋味》、《我爱玛莉》杨云萍:《光临》朱点人:《脱颖》杨逵:《送报夫》、《模范村》钟理和:《笠山农场》杨守愚:《过年》现代主义诗歌:纪弦:《易士诗集》、《半岛之歌》、《不朽的肖像》、《狼之独步》、《四十的狂徒》郑愁予:《如起雾时》、《归航曲》、《山外书》、《错误》覃子豪:《追求》、《黑水仙》余光中:《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痖弦:《上校》、《弃妇》、《盐》洛夫:《灵河》、《无岸之河》、《酿酒的石头》、《雪落无声》现代主义小说: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游园惊梦》、《纽约客》、《孽子》王文兴:《家变》、《最快乐的事》林海音《城南旧事》旅外作家和留学生文学:聂华苓:《台湾轶事》、《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珊珊,你在哪儿?》於梨华:《梦回青河》、《又见棕榈,又见棕榈》陈若曦:《突围》、《远见》丛甦:《盲猎》、《自由人》香港文学南来作家:徐速:《星星·月亮·太阳》、《樱子姑娘》李辉英:《苦雨春雨》、《名流》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犁青:《踏浪归来》、《情深处处》、《犁青山水》本土作家:黄谷柳:《虾球传》侣伦:《穷巷》舒巷城:《鲤鱼门的雾》、《太阳下山了》夏易:《少女的心声》西西:《像我这样一个女子》、《我城》也斯:《记忆的城市虚构的城市》、《剪纸》黄碧云:《爱在纽约》刘以鬯:《酒徒》新派武侠小说:金庸武侠系列;梁羽生武侠系列;温瑞安:“四大名捕”系列都市言情小说:琼瑶:《窗外》、《彩云飞》、《浪花》、《心有千千结》……亦舒:《玫瑰的故事》、《燕妮的爱》、《喜宝》、《朝花夕拾》……梁凤仪:《豪门惊梦》、《九重恩怨》、《花帜》、《醉红尘》……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倾城》、《闹学记》、《滚滚红尘》……张爱玲:《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梁实秋:《雅舍小品》、《谈徐志摩》、《正月十二》、《文学与革命》、《平山堂记》…… 李碧华:《胭脂扣》第二篇:港台文学阅读书目中文系高年级学生、研究生课外阅读参考书目一、作家作品《亚洲周刊》“21世纪中文小说百强”(2000年评选,台港海外华文作品38篇)7、白先勇《台北人》15、陈映真《将军族》21、王文兴《家变》23、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28、黄春明《儿子的大玩偶》29、金庸《射雕英雄传》31、金庸《鹿鼎记》33、赖和《惹事》34、王祯和《嫁妆一牛车》35 邓克保(柏杨)《异域》37、钟理和《原乡人》40、李永平《吉陵春秋》42、司马中原《狂风沙》47、钟肇政《台湾人三部曲》49、姜贵《旋风》51、西西《我城》53、朱西宁《铁浆》54、朱天文《世纪末华丽》56、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60、施叔青《香港三部曲》64、聂华苓《桑青与桃红》65、王蓝《蓝与黑》70、林海音《城南旧事》72、刘以鬯《酒徒》73、鹿桥《未央歌》79、张系国《棋王》80、黄凡《赖索》82、李碧华《霸王别姬》83、李昂《杀夫》 84、古龙《楚留香》85、琼瑶《窗外》86、苏伟贞《沉默之岛》87、梁羽生《白发魔女传》88、朱天心《古都》89、陈若曦《尹县长》90、张大春《四喜忧国》91、亦舒《喜宝》 94、倪匡《蓝血人》二、大陆地区台港、海外华文文学研究著述刘登翰等主编《台湾文学史(上)(下)》,海峡文艺出版社。

台湾文学阅读书目(简版)

台湾文学阅读书目(简版)

台湾文学阅读书目(本科)一现代台湾文学史(白少帆等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 台湾文学史(上下)(刘登翰等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3 台湾新文学概观(黄重添主编)鹭江出版社 1991 台湾新文学史初编(公仲、汪义生)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9 台湾当代文学(王晋民)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6 台湾小说发展史(古继堂)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9 简明台湾文学史(古继堂主编)时事出版社 2003 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吕正惠、赵遐秋主编)昆仑出版社 2002 台港澳文学教程(曹惠民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0 台湾主要小说流派初探(封祖盛)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台湾小说家论(汪景寿)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4 台湾与海外华文作家小传(王晋民、邝白曼)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3 台湾作家谈创作(庄明萱主编)海峡文艺出版社 1985 文学薪火的传承与变异(刘登翰)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4 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近20年台湾文学流脉:“新世代作家”文学论(朱双一)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9二台湾作家小说选集(1-4)(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中国社科出版 1984 台湾当代小说精选(1-4)(郭枫主编)三联书店 1990 台湾中短篇小说选(上下)(聂华苓主编)花城出版社 1984 城南旧事(林海音)北京出版社 1984 林海音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7 春雨沐沐(孟瑶)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心园(孟瑶)台北,皇冠出版社 1953 心锁(郭良蕙)华文出版社 1999 颠倒的世界(施叔青)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於梨华)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0 傅家的儿女们(於梨华)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 兽与魔(丛苏)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我们的歌(赵淑侠)华文出版社 1991白先勇小说选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0 孽子(白先勇)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失去的金铃子(聂华苓)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台湾轶事(聂华苓)北京出版社 1980珊珊,你在哪儿(聂华苓)人大出版社 1991桑青与桃红(聂华苓)华夏出版社 1996突围(陈若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3远见(陈若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85魔女(欧阳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家变(王文兴)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7我爱黑眼珠(七等生)陈映真作品选(1-3)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华盛顿大楼(陈映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归乡(陈映真)《联合报》副刊1999.9.22-10.8夜雾(陈映真)《中国作家》 2001.6 忠孝公园(陈映真)《台港文学选刊》 2001.11黄春明小说选(1-3)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9瞎子阿木——黄春明选集香港·文艺风出版社 1988海葬(王拓)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嫁妆一牛车(王祯和)台北,远景出版社 1975钟理和小说选广播出版社 1982原乡人(钟理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桂花巷(萧丽红)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77杀夫(李昂)华岳文艺出版社 1988暗夜(李昂)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迷园(李昂)自印 1991油麻菜籽(廖辉英)台北,皇冠出版社 1983今夜微雨(廖辉英)台北,皇冠出版社 1994盲点(廖辉英)鹭江出版社 1988沧桑(袁琼琼)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我们之间(苏伟贞)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6女强人(朱秀娟)作家出版社 1996想我眷村的兄弟们(朱天心)台北,麦田出版社 1999世纪末的华丽(朱天文)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9。

台港文学

台港文学
(二)袭用了旧小说在行文时夹用诗词、歌赋、 联句,在回目中使用对联、诗词,在语言上 使用白话、夹用韵文等特点。
二、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特色
(三)借鉴了中国式的传统手法,如说书艺术、 插科打诨角色的引入、全知叙述和次知叙述 的运用、戏剧舞台的架设、假全知状态下的 视觉与心觉的运用等。
(四)语言可用“行云流水,平中见奇”来描 述。
返回
15三朵花--刘雪华俞小凡金素梅 黄叶无风自落 秋云不雨常阴 天若有情天易老 摇摇幽恨难禁 惆怅旧如梦
返回
16望夫崖--俞小凡林瑞阳翁家明 传说里,有一个女孩 心上人飘流在海外 传说中,她站在荒野 就这样,痴痴的等待 山可移,此崖永不移 海可枯,此情永不改
返回
17一帘幽梦--陈德容刘德凯萧蔷林瑞阳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 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 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种 若能相知又相逢,共此一帘幽梦
(三)战后香港文学
1941年香港沦陷,南来作家大多撤回内地,香 港文学处于凋零时期。从1946年夏天开始, 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残酷镇压民主运动, 大批作家为了躲避战火,再次来到香港。他 们从事创作,创办报刊,培养了大批文艺骨 干。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郭沫若的《洪波曲》、 茅盾的《锻炼》、黄谷柳的《虾球传》、聂 绀弩的《天亮了》;诗歌有邹荻帆的《浅水 湾》等。
(二)50年代台湾文学 50年代在国民党的专制下,台湾“反共八股” 的“反共文学”泛滥一时
(三)60年代台湾文学 60年代台湾文学的主流是现代派文学。
(四)70年代台湾文学 乡土文学成为主要的文学潮流。 陈映真的《将军族》、《华盛顿大楼》,黄春
明的《儿子的大玩偶》
(五)80年代台湾文学 :呈现出多流派、多风 格、多题材的多元化格局。

文学欣赏 第二版 第六章 港澳台文学

文学欣赏 第二版 第六章    港澳台文学

【拓展阅读】
《倾城》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4年8月 《温柔的夜》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7月 《哭泣的骆驼》 三毛 哈尔滨出版社 2003
年6月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
社 2009年3月1日
【时代浪潮】
港台武侠小说能够异军突起,获得迅猛发展,并 不是偶然的,既有历史的渊源,又有现实的背景 。历史的渊源是指中国有深厚的侠文化心理基础 ,从古至今“侠”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根深柢固 ,从而为武侠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先天的文化氛围 ,这也是武侠小说能够在华语文学圈广泛流传的 根本原因。现实的背景一方面指民国现代武侠小 说的创作为港台武侠小说名家提供了借鉴和超越 的空间,另一方面则指大陆解放后港台脱离于大 陆的主流文学圈而在文学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 通俗文学则迎来了有力的发展机遇。
金庸小说
பைடு நூலகம்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生
于浙江海宁,华人最知名的武侠小 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 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作家协 会名誉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主要起草 人之一,香港最高荣衔“大紫荆勋 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与 古龙、梁羽生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 三大宗师。
学习目标
使学生了解港澳台各个历史时期文 学发展的概貌以及主要作家作品; 使学生对港澳台文学的不同题材 的作品,如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等都有所了解; 提高学生对港澳台文学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和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
主要学习内容
第一节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 第二节 金庸创作的最高峰《鹿鼎记》 第三节 潮湿的记忆 ——《听听那冷雨》 第四节
《橄榄树》歌词(词:三毛)

港台文学资料

港台文学资料

1、李运抟《香港与大陆当代小说创作比较》学习与探索,2000年06期文摘:香港文学和大陆文学,历史上本就关系密切,大陆改革开放后则交流愈加。

其间,两地小说创作的交流,小说读者的接受情形和审美反响,尤其引人注目。

大陆的当代小说创作和研究,对香港文学界和大众读者一直颇有影响;反之,当代香港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在大陆亦有很大读者市场,并为评论界高度重视。

由于同一母体文化,加上两地各种联系密切,因此两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严肃小说领域、通俗小说领域、作家心态等方面,便有不少共同点。

但因为社会制度毕竟不同,文化消费毕竟有异,两地小说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便又存在不少差异。

这些异同处,都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地方。

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清楚地发现当代大陆小说和香港小说各自的创作特点和审美短长。

但长期以来这种富有意义的比较性研究却又很缺乏,确实需要加强。

2、马雪飞,《同根同种异地异步异花同香—大陆与台湾现当代小说比较》期刊论文,《小说评论》,2008年5月文摘:大陆与台湾在文学尤其小说方面,发展轨迹同中有异。

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发展分期、反封主题、叙事风格、章回体运用、系列小说五个方面。

相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叙述方式、散文化小说、文体样式等方面。

但台湾与大陆文学的同根、同构关系,在本质上,反映了海峡两岸的地缘、血缘、亲缘和史缘的联系,同时也在深层次上映现了海峡两岸一脉相传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共识性的文化心态。

可以说,台湾与大陆文学属于同源流、同一系统的文化。

比较其小说的异同有助于弘扬其中优秀的东西,让华夏文明之花开得更加艳丽。

3、丁伊莎《海峡两岸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之比较》学位论文湘潭大学2002年5月文摘:虽然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源于同一母体,但由于两岸长时期的隔离,加上两岸政治环境的不同,因此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上就产生了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峡两岸的文学语境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不同步性;二是在接受和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与理论的方法时产生了差异。

第五章 台港文学(二)

第五章  台港文学(二)

第三节 散文 梁实秋等
.
1950年代台湾散文界活跃着的大多是在大陆业已成名或 开始创作的作家,如台静农、梁实秋、谢冰莹、胡适、张 秀亚、吴鲁芹、琦君、林海音等,他们大大提升了台湾散 文的艺术水准。
1960年代台湾散文走向繁荣。王鼎钧、余光中、子敏、 庄因、言曦、罗兰、萧白、郭枫、许达然、张晓风、杨牧 等一大批散文家崛起于文坛。他们既承继了古代散文的传 统,又深受现代文学的熏陶,或耽于感性,注重情的开掘, 或长于知性,理趣充沛,或感性、知性并重,为散文拓展 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马森
其“戏剧表现方式并不相同, 但都与五四以来的中国话剧传 统大异其趣”。
这主要体现在对现实主义和他 所谓的“拟 写实主义”的超越, 体现在以现代主义的戏剧美学 取代现实主义的戏剧美学,将 现实的社会生活抽象、变形、 荒诞化,在更高更普遍的层次 和更本质更抽象的意义上演绎 人生,思考和揭示人的生存方 式,生命价值和人的现代孤绝, 并构建出独具一格的“脚色” 范式。
忆旧怀乡类文字感情深挚, 文笔质朴。他写闻一多、胡 适、周作人、冰心、徐志摩、 沈从文、老舍、梁启超等昔 日的师友知己,再现他们的 音容笑貌。
追求一种充分享受人生的艺 . 术。
(1941─,江苏铜山人), 60年代中期以散文成名,处 女作《地毯的那一端》1967 年获中山文艺奖散文奖。后 相继出版了《愁乡石》、 《步下红毯之后》、《你还 没有爱过》、《再生缘》、 《我在》、《从你美丽的流 域》、《玉想》等10余部散 文集
张晓风
早期作品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纯真的情感去把握和捕捉 大自然的美,在清风明月、山松野草之间驰骋想象,营造 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意境。(《地毯的那一端》、《愁 乡石》)
从《步下红毯之后》开始,表现出对人世的深切关注和对 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注重营造意境,向往生命的深沉和 严肃,笔墨老辣,风格明畅隽永。

收获在春天——读曹惠民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收获在春天——读曹惠民教授主编的《台港澳文学教程新编》

在热切 的期 待 中 , 苏州 大学曹 惠 民教授 主 编 的《 台港澳文 学教程新 编》 , 由复旦 大学 出版 社在 2 0 1 3年 1 月出版 了。 出版在新 春 , 是 春天
的收 获 !
版较早 , 对于 1 9 9 0年代 以来 台港澳文 学的新发 展及新人新 作 , 也少 有介 绍 或语 焉不 详。为 了
第3 5卷
第 1 O期
暨南学 报 (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 )
・ 1 5 7・
文学专编 。除“ 导论 ” 第三节 “ 澳 门新 文学 的历 史脉络 ” 中评述澳 门文学 的历史 流变之外 , 还 以 两章 的篇 幅介 绍 和 评 述 澳 门文 学 的历 史 和现
状、 作 家和作 品。过去它往往被 忽视 , 在 大学教
作家 , 其共 同点就是女性 , 这个群体 中包含着不 同地区 、 不 同年 代 出 身 的各具 个 性 的女 作 家。
学专著大 多出版 于上 世纪 八九 十 年代 , 即使 出
版 于本世 纪第 一个 1 0年 中期 的著作 , 也将涵 盖 的时间断代 于二 十世 纪 , 这些 著作 没 有也 不可 能涵盖上世 纪 9 O年代 到本世纪前 1 0年 的台港
能力 , 从而 激发创 造 意识 和创新 精 神。好 的教 材就是要在这些 方 面为教 师 和学生 服务 , 要 成
春光一 片。《 台港澳文学教 程新编 》 ( 以下简称
《 教程》 ) 此 时出版 , 既增 添 了春天 的风 景 , 又适
应了 台港澳文学教学发展的需 要 。
为教师 的助手 和发 挥 的舞 台 , 成 为学 生 的第 二
大学教学统计中国大陆有百多所高校开设了台港澳文无论本科或专科任务和目的都是教授各学科学课程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中注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借以扩大和了台港澳文学的内容台港澳文学研究专著出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在认识辨析和理解事物版了300多本论文发表了数干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将我修订过的台港文学书目分享一下超人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阅读书目
一、台港澳华文文学
台湾:
(一)小说:
赖和:《一杆秤仔》《不如意的过年》《可怜她死了》
吕赫若:《牛车》
杨逵:《送报夫》《模范村》
吴浊流:《亚细亚的孤儿》
钟理和:《笠山农场》《原乡人》
钟肇政:《浊流三步曲》《台湾人三部曲》
陈映真:《将军族》《夜行货车》
黄春明:《青番公的故事》《看海的日子》
王祯和:《嫁妆一牛车》《小林来台北》
李乔:《寒夜三部曲》
陈冠学:《田园之秋》
田雅各:《拓拔斯·搭玛匹玛》
白先勇:《金大奶奶》《玉卿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孽子》欧阳子:《花瓶》《魔女》
王文兴:《家变》
七等生:《我爱黑眼珠》《隐遁者》
东方白:《浪》
宋泽莱:《红楼旧事》《废园》
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陈若曦:《尹县长》《突围》
张系国:《棋王》
马森:《夜游》《生活在瓶中》
丛甦:《盲猎》
赵淑侠:《我们的歌》
李敖:《北京法源寺》
林海音:《城南旧事》
孟瑶:《梨园子弟》
郭良蕙:《四月的旋律》《心锁》
施叔青:《壁虎》
廖辉英:《油麻菜籽》《不归路》
袁琼琼:《自己的天空》《今生缘》
高阳:《慈禧全传》《胡雪岩》
古龙:《绝代双骄》《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
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彩云飞》
黄凡:《赖索》
张大春:《将军碑》《四喜忧园》
李昂:《杀夫》《迷园》
朱天文:《世纪末的华丽》《荒人手记》
苏伟贞:《离开同方》
吴锦发:《燕鸣的街道》
王幼华:《狐》
(二)诗歌:
张我军:《乱都之恋》
赖和:《流离曲》
吴晟:《手》《路》
白萩:《流浪者》
莫那能:《美丽的稻穗》
纪弦:《你的名字》
余光中:《乡愁》《芝加哥之死》《我之固体化》《武陵少年》《当我死时》《双人床》洛夫:《风雨之夕》《石室之死亡》
郑愁予:《梦土上》《错误》
覃子豪:《追求》《诗的播种者》
罗门:《流浪人》《都市之死》
痖弦:《深渊》《坤伶》
商禽:《长颈鹿》《逃亡的天空》
李魁贤:《弦音》
蓉子:《伞》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盼望》
林耀德:《军火商韩鲍》
向阳:《阿爹的饭包》
钟鼎文:《留言》
墨人:《烟水亭》
钟雷:《夜雨》
周梦蝶:《树》
胡品清:《画云的女人》
詹冰:《水牛图》
羊令野:《红叶赋》
叶维廉:《花开的声音》
隐地:《爱情风筝》
高准:《中国万岁交响曲》
林亨泰:《风景》
文晓村:《誓约》
杨唤:《二十四岁》
张默:《饮那绺苍发》
辛郁:《豹》
郭枫:《观莲蕊峰有得》
非马:《鸟笼》
朵思:《影子》
林焕章:《受伤的蝴蝶》
张香华:《午后的垂钓》
张健:《选战之后》
杨牧:《凄凉三犯》
杜国清:《蜘蛛》
王润华:《皮影戏》
绿蒂:《风与城》
张错:《茶的情诗》
吴晟:《土》
施喜继:《小耘周岁》
简政珍:《政客》
百灵:《风筝》
陈义芝:《黄鹤楼下午》
渡也:《眼疾与牙疼》
詹澈:《日升月落》
向阳:《阿爹的饭包》
杨平:《忘言》
(一)散文:
龙应台:《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琦君:《压岁钱》
林文月:《读中文系的人》《给母亲梳头》
罗兰:《夏天组曲》
张晓风:《愁乡石》
梁实秋:《雅舍小品》
柏杨:《丑陋的中国人》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三毛:《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简媜:《四月裂帛》
林清玄:《紫色菩提》《有情菩提》
刘墉:《点一盏灯》《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
言曦:《伴》
张秀亚:《父与女》《风雨中》
李敖:《老年人与棒子》
林文月:《遥远》
叶维廉:《母亲,你是中国最根深的力量》
许达然:《瀑布与石头》
蒋勋:《苔》
吴鲁芹:《鸡尾酒会》
子敏:《“纯真”好》
王鼎钧:《那树》《最美与最丑》
杨牧:《山谷记载》
亮轩:《剑》
林耀德:《树》
陈冠学:《田园之秋》
阿盛:《唱起唐山谣》
余光中:《望乡的牧神》《青青边愁》
台静农:《辅仁旧事》《我与老舍与酒》
李敖:《老年人与棒子》
(二)戏剧、影视:
李曼瑰:《楚汉风云》
姚一苇:《来自凤凰镇的人》《碾玉观音》
侯孝贤:《东东的假期》《风柜来的人》
李安:《推手》《喜宴》
香港:
(一)小说:
黄谷柳:《虾球传》
侣伦:《穷巷》
舒巷城:《太阳下山了》
海辛:《乞丐公主》
西西:《我城》《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吴煦斌:《牛》
钟晓阳:《停车暂借问》
黄碧云:《盛世恋》
董启章:《安卓珍妮》
徐訏:《江湖行》《女子与事》《结局》
李辉英:《人间》《名流》
徐速:《星星·月亮·太阳》
刘以鬯:《酒徒》
陶然:《与你同行》《一样的天空》
东瑞:《无言时代》《迷城》
颜纯钩:《天谴》《红绿灯》
王璞:《扇子事件》《幺舅传奇》
刘绍铭:《二残游记》
也斯:《剪纸》
施叔青:“香港的故事”“香港三部曲”
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云海玉弓缘》
金庸:《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温瑞安:“四大神捕系列”
亦舒:《喜宝》《玫瑰的故事》
李碧华:《胭脂扣》《霸王别姬》《青蛇》
梁凤仪:《千堆雪》《九重恩怨》
林燕妮:《缘》《纯爱无边》
卫斯理:《蓝血人》《回归》《老猫》
白洛:《赛马日》
张君默:《大预言》
南宫博:《杨贵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