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919c43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9.png)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发布时间:2021-07-01T09:57:19.6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3期作者:代东杰[导读]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代东杰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110【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于我们医院在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的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
结论:针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基于实际情况采取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要方法,这样能够呈现出比较理想的疗效,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升,避免或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效果引言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指的是因为出现比较明显的退行性病变而在颈椎间盘、椎骨、韧带及椎间关节等相关部位产生比较明显的病理性增生改变,使得患者颈部的脊椎被压迫,进而导致不同程度的体征或症状,这种疾病会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导致患者的颈椎韧带出现钙化增生等相关情况,同时也会有比较明显的椎间盘突出等相关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的颈部脊椎被压迫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在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工作,要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其中颈后路单开椎管成形术治疗方法有比较确切的疗效,可以对其进行过分应用。
结合这样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上述手术方法所呈现出的疗效。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关系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手术方式的选择与预后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e712655312b3169a451a4b4.png)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数据采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 ( n 0—
Wa N V )组 间 比较 用 LD法 多 种 比较 。 gA O A , S
病人均获 随访 。随访 时 间 3 3 6个 月 , 平均 1 月。 8个 2 1 神经功能 改善情况 各组术后 6个月 和 1 个 月与术 2 前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0 0 ) 显示 各种手术方法均能 P< .5 ,
改 善 率 =( 随访 评 分 一术前 评 分 ) (7一 前 评 分 ) 0 %。 /1 术 x1 0 改善 率 >7 %为 优 ;5 % ~7 %为 良;2 % ~4 % 为好 转 ; 5 0 4 5 9
<2 %为 无 效 。 5
11 一般资料 .
岁 , 均 5 . 岁 。发 病 时 间 : 7 月 , 均 1 个 月 ; 变 平 18 2~ 6个 平 7 病
相应 的棘 突 捆 扎 固 定 , 到 棘 突 的重 建 。 达
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16 。现 就其手术方 式与 1例
疗效 进 行 探 讨 。
1 临床 资 料
13 神 经功 能评 价 . 全组 16例 , 7 例 , 4 例 ; 1 男 1 女 5 年龄 2 ~ 7 8 7
按 照 JA评 分法评 分 , 算改善 率。 o 计
供, 使脊髓向后方 避让 , 减轻脊髓 前方 的压 迫, 而获 得治 从 疗效果 。回顾本院 自 18 95至 20 采用后 路全 椎板减 压 06年
术 , 开 门椎 管 成 形 术 , 单 以及 单 开 门并 棘 突 重 建 术 …等 手 术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参考模板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参考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c0ba5f5e2bd960591c677c5.png)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了解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人工椎间盘或椎间融合器(Cage)的应用。
方法:系统回顾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期间26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6例单纯植骨融合,19例置入Cage加植骨,1例有三节严重椎管狭窄者,同时施行前、后路颈椎手术,分析了不同手术方法的利弊。
结果:在26例中,20例优,6例良。
术后未发生感染、不愈合、颈椎僵硬及四肢瘫痪。
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术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部分伴有严重椎管狭窄者需要行后路减压术。
尤其颈椎前路Cage置入加植骨术,操作简单、风险小、失血少。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人工椎间盘;植骨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dications of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so as to master the skills of placing Cage. Methods: the operations on 26 patients for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from august of 2003 to august of 2008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ne case was selected for anterior approach and posterior approach .6 cases were only placed into bone autograft, 20 cases were placed into cages and bone graft. Results: Of 26 cases, 6 cases acquired good result,20 cases acquired excellent result. Conclusion: Anteriorapproach decompressing is an effective surgical method to cure seriou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with simple operation, less risk and little loss of blood.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Anterior approach; Cage; Surgical treatment; Translating bone脊髓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原则上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
![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a6adb584254b35effd3408.png)
·1300· E-mail:zgqkyx@313008 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通信作者:詹碧水,副主任医师;E-mail:zhanbishui@ ·论著·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研究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姬亚锋【摘要】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5年6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7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前路组(37例)和后路组(30例)。
前路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后路组采用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后路组,住院时间短于后路组(P<0.05)。
两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较术前升高,颈痛VAS较术前降低(P<0.05)。
术后3、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前路组颈痛VAS均低于后路组,颈椎曲度均高于后路组(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神经血管并发症。
结论 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均能够有效改善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神经功能,但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更好恢复并改善颈椎曲度,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优先选择方案。
【关键词】 颈椎病;颈椎前路融合术;椎体成形术;手术后并发症【中图分类号】 R 682.1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7-9572.2017.00.159詹碧水,蒋雪生,周国顺,等.颈椎前后路手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00-1304.[]ZHAN B S,JIANG X S,ZHOU G S,et al.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J].Chinese General Practice,2018,21(11):1300-1304.Outcome of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Using the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 ZHAN Bi-shui*,JIANG Xue-sheng,ZHOU Guo-shun,JI Ya-feng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Huzhou Central Hospital,Huzhou 313008,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ZHAN Bi-shui,Associate chief physician;E-mail:zhanbishui@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anterior cervical hybrid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 (ACHDF)vs posterior laminoplasty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for four-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08 and June 2015,67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 treated in Huzhou Central Hospital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urgical approach:37 patients (anterior group) underwent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using three-level plate fixation and self-locking cage hybrid fixation,30 patients (posterior group) underwent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duration of operation,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length of stay(LOS)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 scores and Visual Analogue Scale for Neck Pain(VASNP) scores measured before surgery,and at 3 periods of follow-up (3,6 months after surgery,and in June 2016).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also recorded.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P>0.05).Compared with posterior group,anterior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amount of postoperative drainage,and shorter LOS (P<0.05).At each period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the JOA scores and VASNP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both groups(P<0.05),but the VASNP scores and cervical curvature were better in anterior group than in posterior group (P<0.05).No obvious complications of nerve and vascular were found in both groups.Conclusion Both ACHDF and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 provide satisfactory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four-level CSM.ACHDF is associated with less intraoperative lesions and better cervical curvature improvement than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The choice of·1301· E-mail:zgqkyx@ surgical approach should depend on th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nd surgeon 's experience,but ACHDF should be concerned priority to LP with titanium microplate fixation.【Key words 】 Cervical spondylosis;Anterior cervical fusion;Vertebroplasty;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脊髓型颈椎病是严重威胁身体健康的致残性疾病,手术减压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已得到一定的共识[1],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存在较多的手术方式,效果各异,目前临床上对于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哪种方式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得了颈椎病该如何治疗张建军
![得了颈椎病该如何治疗张建军](https://img.taocdn.com/s3/m/980539c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2c.png)
得了颈椎病该如何治疗? 张建军发布时间:2023-07-07T01:58:50.47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8期作者:张建军[导读]简阳市中医医院四川简阳 641400说到颈椎病,大家都不会陌生,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电子科技时代,所以现在患颈椎病的人越来越多,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
还有一些上班族,长期的伏案工作,导致颈椎得不到活动,也非常容易患上颈椎病,颈椎病虽然在当今社会属于一个比较常见的病症,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治疗,其实颈椎病也分很多种,先弄清楚分型,然后在对症治疗很重要,那么颈椎病都分为哪几种?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也是症状最轻的一种,颈型颈椎病多由于颈椎退变、椎体的失稳,颈肩周围软组织劳损等,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少数人可在40岁以后才首次发病。
一般的颈椎病通过X线、CT,可以明显地看到颈椎间隙变窄、间盘突出,对神经产生严重的刺激症状。
而颈型颈椎病通常在影像学上,仅表现为程度较轻的一些退变性改变,而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颈肩结合处僵硬不适感、酸痛、胀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在急性期时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落枕”等表现,一般不会伴有四肢放射性痛的症状。
颈型颈椎病基本上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要进行保守治疗,但是对于个别症状持续、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效,并且对生活已经造成影响的患者,可酌情行椎节融合术。
临床上通常使用非甾体解热镇痛抗炎药进行治疗,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钠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产生镇痛、抗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的颈部疼痛;也可使用肌松药如氯唑沙宗等,阻断神经冲动向骨骼肌传递,导致颈椎椎体肌肉松弛,从而达到缓解颈部疼痛和颈部僵硬的目的。
二、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高达50%-60%,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类型,在临床上多见于中老年人。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fa793f71f18583d0496459aa.png)
3、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且无后凸畸形,节段性 不稳可同时行侧块融合术;
4、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但无 颈椎后凸畸形。
• 颈椎有后凸畸形是后路手术的禁忌症 。 • 颈部疼痛是椎板成形术常见并发症。同时行侧块
融合术,可最大限度的降低该并发症。
• 同时联合前路减压与融合,也可降低该并发症的
• 后入路显露C3-C7棘突与椎板,保留T1棘突附着的
肌肉,以防止术后棘突凸出与刺激。
• 如果在C2-C3有压迫,应同时行C2椎板下潜行扩大。
勿显露C2椎板与棘突,若需显露,需将在C2棘突 附着的肌肉重新牢固缝合回原位。
• 在椎板成形的上下端做单侧椎板切断。通常在C2-
C3与C7-T1部位。下端椎板切除至T1椎弓根,上端 向外至C3侧块。
• 在症状重的一侧(脊髓压迫重的一侧)将椎板切
断。从C7椎板与侧块交界处开槽,作为开门侧。
• 开槽应在T1椎弓根内侧面上。用小的椎板咬钳将
槽完全咬开,应尽可能靠外侧,方向对准椎弓根 内侧壁。依次向上操作至C3椎板。
• 在对侧磨槽去除80%椎板厚度,轻柔地将椎板整
块向对侧翻起约12mm,去除切开侧黄韧带。
• 如术前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同时行椎间孔切开
减压。
• 椎板维持打开后,可用同种骨块或小段肋骨,长
12~14mm,放在C3、C5、C7平面,小心操作, 小关节不用植骨,如操作正确可不用缝合固定。
• 应用细钢丝穿小段肋骨重建或用微型钛钢板螺钉
固定维持椎板位置和稳定性。
• 应用侧块螺钉联合钢丝缠绑维持开门的方法操作
后路手术
• 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最早用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的方法。随着其疗效不佳和前路与椎板成形术的 发展,逐渐被取代。
前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前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4350d37f1922791688e866.png)
f r t e Ce v c lS o d l t y lp t y o h r ia p n y o i M eo a h c
W n i f l , a i g一 agXa a H nXa o— t n
, 口G ag— u , h n h un h i Z agZ i
科学会制定 的 JA评分 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 结果 所 有患者术后 JA评分均有改善 , O O 单纯植骨融合组的 J A评分改善 O
率为 7 .% , 2 8 椎问融合器组为 8 .% , 网内植骨并钢板 内固定组为 8 . % , 56 钛 0 6 椎间融合 器组 和钛网 内植骨 并钢板 内固定组 J A评 O
王晓凡 韩向 阳 , , 贾光辉 张 , 智
(. 1 宜川县人民医院骨科 , 陕西 宜川 760 ;. 1202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骨科 , 陕西 西安 706 ) 10 1
摘 要: 目的 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手术 方式 的优 缺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O ~ 0 7 0 治疗 的 1 0 02一 1 2 0 - 1 5 例脊髓 型颈椎
F m jnay20 u r 20 . 5 ae e t aa ssi tes d . h g a o 4 5yas l wt clae 3 o a r ur 0 2tJ a 0 7 10css r r rn l e t y T e esn f m ot 7 er od i r a oa y n wee o y nh u a p r o he l 5 g
关键词 : 椎间融合器 ; 植骨 ; 内固定 ;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 5 R 6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69fo 8 0 17 2 3 2 0 )3-0 3 0 0 9— 3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进展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dccdaa80029bd64783e2c2d.png)
展作一综 述 。
1 手术 治 疗 的 目的及 最 佳 时 间
手 术治疗 的 目的是 解 除 压迫 , 防止 神 经功 能 进 一
压、 环锯 法减压 等多种术式 , 颈椎前路 的融合方 式 自初 期 的 自体髂 骨 融 合 也发 展 到 如 今各 种 椎 问 融合 器 融
步恶化 , 融合病 变节 段 , 持 颈椎 稳 定性 , 维 尽可 能 缓 解 及改善 症状 , 以提 高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颈 椎 手术 的基
本原则 为充分 减压 , 重建 颈椎结 构 的稳 定性 、 植入 骨 的 有 效生物功 能及可 供植 骨融合 的稳定 结构 。 C M 发病缓 慢 , 状 也 比较 隐 匿 , 则 上 一 旦 确 S 症 原 诊, 应及 时行手 术治疗 , 除脊 髓 压迫 , 护 和 改 善 脊 解 保
~
4周 非手 术 治疗 无效 者 , 尽早 行 手术 治疗 。最 好 应
诊断 C M 要注意 以下三 点 : 具有 颈髓受压 的临床 S ① 表现及 体征 。② 影像 学检查 , 别 是 MR 所 表现 的受 特 I 压情况 与临床表 现要 相一致 。③ 必须排 除脊髓 侧索 硬 化症 、 椎管 内肿 瘤 、 梢 神 经 炎等 疾 病 , 别是 脊 髓 侧 末 特
想; 而且 由于稳 定性较 差 , 术后 颈椎 的微动使假关 节 的
收 稿 日期 : 1092 ;修 订 日期 : 1 ・10 2 0 - 0 5 2 01 - 0 2 作 者 简 介 : 成 春 ( 97一) 男 , 徽 六 安 人 , 士 , 院 医 师 金 18 , 安 硕 住
除神经 压迫并 重 建 颈 椎 的生 理 曲 度及 稳 定 性 。Sso as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94e310f90c69ec3d5bb75fb.png)
J u n l fP a t a t o a d c 1 1 。 .1,a . 2 1 o r a o r ci l c Or h p e is Vo . No 6 Jn 0 0
文 章 编 号 : 0 8 5 7 ( 0 0 0 0 0 — 0 10 — 52 2 1 ) 1 0 8 3
ZH( NG n. ) Bi SHAr ho e c t e Se o o e s H o pia tofO t pa dis, h c nd Pe pl s t lofCho qi ng ng, Chon i g 40 0, i a) gq n 2l 6 Ch n
两 种 手术 方 式 治 疗 多 节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的 疗效 比较
钟 斌 , 高 海 邵
( 重庆 市 第二 人 民 医 院骨 科 , 庆 重 426) 0 1 0
摘 要 : 的 通 过 对 比性 研 究 , 价 两 种 不 同 的 颈 椎 前 路 减 压 植 骨 融 合 术 治 疗 多 节 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e vc l 目 评 cri a s o d lt e tp v C M ) 疗 效 。 法 回顾 分 析 2 0 D n yo i my l a h , S 的 c o 方 0 3年 1 至 2 0 月 0 7年 9 针 对 3 例 多节 段 脊 髓 型 颈 椎 病 患 月 9
骨 合 率 分 别 为 8 . 、 . ,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融 46 9 2 5 两 P< 0 0 ) 神 经 功 能 改 善 率 分 别 为 8 . 和 .5 ; 5 6 8 . , 组 间 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j 0 0 )术 后 颈椎 生理 弧 度 均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 组 问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17 两 ,> . 5 ; 两 义( >O0 ) 尸 . 5 。结 论 两 种 手 术 方 法 治疗 多 节 段 脊 髓 型颈 椎 病 均 可 取 得 满 意 的疗 效 ; 体 次全 切 除 、 间 盘 切 除 减 压 椎 椎 联 合 钛 笼 、a e 骨 融 合 术 具 有 操 作 相 对 简单 、 伤 小 、 体 骨 质 保 留 多 、 cg 植 创 椎 手术 并 发 症 少 等 优 点 。 关 键 词 : 节 段 脊 髓 型 颈椎 病 ; 路手 术 ; 压 ; 骨 融 合 ; 固定 多 前 减 植 内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方法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b87dd755acfa1c7aa00ccd1.png)
损伤 。手术可以通过 前路 、 后路甚至是 同期或分期 的前后路
联合 手 术 来 完成 。 1 C M 手 术 入 路 选择 S 11 压 迫 部 位 前 路 手 术 对 于 脊 髓 腹 侧 的压 迫 视 野 较 好 , .
推测椎 间隙塌陷 、 颈椎高度下降后 , 脊髓松弛 , 使得 在反 曲的
患 者 中也 可 有 较 好 的 神 经恢 复 。 15 术 前 轴 性 疼 痛 . 颈椎 轴 性 痛 亦 应 作 为 颈 椎 手 术 人 路 选
择参考因素之一。由于后路 手术对肌 肉结构 的干扰可能加
重 颈 部 疼 痛 , 而 术 前 有 颈 部 疼 痛 是 椎 板 成 形 术 的 相 对 禁 因 忌 。 椎 板成 形 术 后 颈 部 疼 痛 的 发 生 率 为 6 ~6 % , 际 发 % 0 实 生 率 可 能更 高 。前路 则较 少 出现 轴 性 疼 痛 , 而 在其 他 条 件 因 类 似 的情 况 下 , 性 痛 者 尽 可 能避 免后 路 手 术 。 轴
镜 检查 排 除原 手 术侧 声 带 麻 痹 。 排 除 后 本 次 手 术 最 好 选 择 前 次手 术 入 路 侧 , 对 侧 入 路 应 格 外 小 心 以 免 损 伤 喉 返 神 或
经。
医师, 副教授 。从事骨科临床X 作 1 - 6年, 对骨科尤其是 颈椎伤病、 胸
腰 椎 创 伤及 退 行 性 疾病 诊 治等 尤 为 专长 。 曾先后 至 瑞: A
文章 编 号 :0 226 2 1 )404 -3 10 —6 X(0 0 4 -040 个 重 要 因素 。 累及 整 个 颈 椎 的严 重 椎 管 狭 窄 、 节 段 C M、 多 S 椎 管 矢 状 径 <1 ml时 , 采 用 后 路 手 术 。 而 有 人 认 为 , 1 i l 宜 只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https://img.taocdn.com/s3/m/e772a9dd360cba1aa811da09.png)
下垫软垫 , 颈后垫圆枕维持颈椎轻度伸展位 , 取右侧
胸 锁 乳突 肌 内侧缘 斜 切 口 , 颈 血 管 鞘 与 内脏 鞘 之 沿
申才 良, , 男 副教授 , 主任医师 , 硕士生导师 , 责任作者 , — E
ma l s e c i a g 6 6@ y h o c r . n i: h n al n l 1 i a o.o c n
节段减压植骨 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 型颈椎 病的临床疗 效。 方法 选择 累及 ≥3 节段 的脊髓 型 颈椎 病患 者 3 例 , 个 6 其
中1 8例采用分节段单个椎体 次全切除植骨 内固定 + 它椎 其
间盘单独切除植骨 内固定术 ( A组 ) 即分 节段 减压 植 骨 内 ,
固定术 ; 1 采用 ≥2个椎 体一 起 次全 切除 植骨 融合 长 另 8例 节 段钢板 内固定术 ( B组 ) 即长节段减压植 骨固定 术。 比较 , 两组手 术时间 、 中出血量 、 院时 间、 骨融合 率 、 术 住 植 神经 功 能改善 率 、 颈椎生理弧 度情 况。结 果 A组手 术时 间 、 术 中出血 量 、 院时 间均低 于 B组 ,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住 差 P<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3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4d203a83c4bb4cf7ecd1e8.png)
m e p ty( S . t o s 10 c sso p t ns i e ia s o d l i m e p tyw r p r r e i r yl a o h C M) Meh d 5 ae f ai t w t c r cl p n y t y l ah ee e om dw t t e e h v oc o f hh e
d c m r s n a dfs nw t cg ( ru ) a d7 n r r ev a d c m rsi n o e rf i te i nu e o pe i n i i a e go p B , n 5 a t i r cl e o pes na db n a t im so uo h eo c i o g tn h T a
・
l4・ 2
临床 骨科 杂志
J unlfCii l r oadc 20 p ;2 2 ora o l c t p ei 0 9A r1床研 究 ・
3种手 术 方 式 治 疗脊 髓 型颈 椎 病 的疗 效 分 析
王金 堂 , 李天 清 , 李 萌 , 贾光辉 , 聂治军 , 武世 勋
Th e u gc l eh d h ra m e t fc r ia p n yo i m y lp t y WA i n r e s r ia t o si t ete t n e vc ls o d lt eo ah m n o c NG Jn t g, a
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
![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d530a5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e.png)
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往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倾向。
那么,有什么治疗方法吗? 接下来,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手术治疗方法手术疗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严重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颈前路减压术适用于中央型和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采用环锯减压摘除损伤的椎间盘并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效果较好。
对原有退变者应同时去除增生的骨赘,以免残留可能的致压物。
颈后路减压术适用于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或多节段受累、伴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者。
单纯的椎间盘突出可采用半椎板及部分关节突切除术,通过减压孔摘除压迫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
若伴有椎管狭窄或后纵韧带骨化则可采用全椎板减压术。
颈椎间盘显微切除术有后侧和前侧两种入路,在治疗颈椎软椎间盘突出中,其入路选择仍有较大争议。
Aldrich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单根神经根受损的外侧型髓核脱出,取得良好疗效,术中小关节突切除的范围依神经根和突出椎间盘的关系而定。
该法的优点是:(1)操作简便:(2)切口小、创伤小;(3)并发症少,危险性小。
但此术仅适用于单纯颈椎间盘突出,而对于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及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由于减压范围有限,手术效果差,不宜采用此法。
颈椎间盘溶核术由法国的Bonafe和Lazorthes提出并首先作了研究。
适用于需要手术的颈椎间盘突出症。
尤其年轻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数周无效则可选用此法。
虽有不少学者报道该法疗效不亚于外科手术治疗,但诸多因素限制其广泛应用:(1)该法采用颈前路穿刺途径,而颈前方解剖结构密集,如血管神经束、气管食管束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和危险性;(2)使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有损伤脊髓的潜在危险性。
颈椎间盘突出的最佳综合治疗方法非手术疗法:(一)牵引1. 适应证颈椎牵引常作为神经根型、颈型和交感型颈椎病的首选疗法。
但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较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
![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https://img.taocdn.com/s3/m/87ace9c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f.png)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7-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医学知识小储备刘登(四川省渠县人民医院)脊髓型颈椎病是40-60岁人群常见的一行疾病,该疾病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为基础,对于患者的危害较为严重。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研究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占所有颈椎病的10%-15%。
临床中,脊髓型颈椎病常通过手术方式来进行治疗,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那些事。
什么是脊髓型颈椎病?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颈椎疾病类型,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与颈椎退变导致椎间盘突出症、骨质增生具有较大关系,同时其受后纵韧带肥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得骨髓或血管受到压迫,继而出现脊髓损害而诱发颈椎病。
发病后,患者不仅有脊髓压迫、手臂麻木的表现,而且下肢肌张力增高、疼痛等症状的表现尤为明显。
脊髓型颈椎病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较大影响,而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
基于此,有必要做好脊髓型颈椎病的及时治疗。
手术治疗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式,其包含了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两种基本类型。
脊髓型颈椎病的致病因素颈椎病本身是一种慢性退变性疾病,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重要类型,其病理基础与其他颈椎病无较大差异,但在脊髓慢性损害过程中,脊髓型颈椎病与其他颈椎病有较大区别,一般认为,颈椎不稳、混合型压迫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的两个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中,根据发病影响因素的不同,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大致可归结为四类:(1)静态因素,人体的椎间盘质地处于持续变性状态,除含水量减少外,椎间盘盘还会出现高度下降、周缘突出等问题,此外椎间盘后、后纵韧带增厚骨化骨质增生等都会对脊髓造成压迫作用,由此引起脊髓型颈椎病;(2)动态因素,在颈椎屈伸活动过程中,脊髓的应力、变形问题会逐渐加重,当人们进行颈椎伸展时,椎管长度会缩短,此时脊髓松弛,而当脊椎屈曲时,椎管会被拉长,此时脊髓变扁、变宽,这些动态变化会使得脊髓受到一定压力,增加了脊髓的损害;(3)先天因素,患者有先天性椎管狭窄问题时,其发生脊髓型颈椎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d5d507f8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3.png)
・综述・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李创吴斌郑启新摘要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颈脊髓功能障碍,常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和微创手术。
前路手术的优点在于可直接切除颈脊髓前方致压物,减压效果明显,植骨融合率高,可减少生理曲度丢失发生率;缺点在于颈脊髓前方严重长节段压迫存在减压不充分的问题。
后路手术适合多节段颈脊髓重度受压患者,属于间接减压,减压较为充分且安全;缺点在于可引起颈后轴性痛、C5神经麻痹、颈脊髓神经损伤、颈椎生理曲度难以保持等并发症。
颈脊髓前后同时严重压迫的患者通常需要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围较小。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前路手术;颈椎后路手术DOI:10.3969/j.issn.1673-7083.2020.06.005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及其邻近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对脊髓或其供血的血管产生直接压迫,以及剧烈活动或不良姿势的影响,导致相应节段脊髓受压或缺血,从而产生脊髓功能障碍,出现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1]°脊髓型颈椎病可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可出现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脊髓型颈椎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治疗方式分为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手术术式复杂多样,其选择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就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颈椎前路手术1.1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金标准°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由ACDF衍生而来,可以更加充分和广泛地解除颈脊髓压迫,但手术操作较ACDF更困难,术后发生并发症可能也更大,包括脊髓神经损伤、脑脊液漏、钛网塌陷甚至移位等2°Banno等3报道,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时,行ACCF的临床结果较ACDF差°Katz 等4报道,与ACDF相比,ACCF术后30d的再手术率和再发病率均显著增高°Wang等5的meta作者单位:武汉4300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通信作者:郑启新E-mail:****************微创手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优点,但适应证较严格,应用范分析研究发现,行ACDF和ACCF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ACDF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C2〜Cobb角、融合率、移植物沉降等指标均优于ACCF患者,其原因在于ACDF提供了更多固定点°同时,就减少并发症而言,采用ACDF的效果更满意°1.2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传统的前路ACDF和ACCF手术常需使用钛板固定,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吞咽困难,为减少该并发症发生,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应运而生°Xiao等报道,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患者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于使用传统钛板cage°Shen等7报道,应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行ACDF与传统的颈椎钛板cage 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但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降低°对于有症状的邻近节段退变且符合前路手术条件的患者,从生物力学和手术结果考虑,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可能是更好选择°1.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F和ACCF虽然可以通过减压和融合有效保护颈脊髓的神经功能,但却使颈椎活动度显著降低,同时邻近节段退变发生率增加。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96206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6.png)
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疾病,多数由于颈椎间盘退变或骨质增生导致颈椎管狭窄,进而压迫或刺激颈髓和神经根,引起颈痛、肩背痛、上肢放射痛、肌力减退、感觉异常等症状。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颈椎病的患病率逐渐升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生产力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颈椎前路彻底减压、颈椎后路减压融合等方法,但这些方法操作复杂,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且康复时间长。
相比之下,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方式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技术。
该技术通过小切口、零切迹的方式达到椎间融合的效果,术后创伤小、疗效好、康复快的特点受到广泛认可。
目前对该技术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评估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
【200字】1.2 研究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研究目的包括评估手术治疗在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术后的疗效评价,探讨手术操作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短期和长期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客观全面的治疗效果评价。
通过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微创小切口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在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手术疗效和术后康复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
病情稳定,病程较短,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胳膊麻木、手指无力等。
年龄范围在30岁到60岁之间,性别男女均可,排除有明显心脏、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情况,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手术安全性和疗效。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4c0ba8284868762caaed5c1.png)
YN Ch . n Y I aoxi: ANG Airij — n LI We — e a U n h 2
《 D p r e tf r o a dc h u a g s i lf C G i n 4 0 . h a l e a t n O t p e i T eG i n p t T M, u a g4 4 0 C i , m o h s y Ho a o y 2 n 2 Dea t e t O to a dc, h l t s i lf i g a nvri , h nh u 2 0 0 C ia p r n r p e i T e f i e Ho t X a n n U i s y C e z o 3 0 , h ) m o f h s A a d p ao i n e t 4 n l bt c 0 j t eT m a t s cv l t e pu c f c t e t o ad ot o s g r i m l ee c v a sod l im e pt ( S A s at be i o o p rr r p t e ehr t etb wen n r r n s r ru e u iv le i lpn y t y l a y M) r ] cv c eeo e i yh t a ie s e e a e p e y n t r c i i r l oc o h C
中国医药指 南 2 1 0 0年 3月第 8誊 第9期
G ie f ia dcn , rh2 1 , o., . ud Chn Meiie Mac 0 0 V 1 No9 o 8
论
著 l 3 3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治疗的比较
尹 朝 信 颜 爱 民 刘 文和
【 要】 目的 比较 前路 减压 植 骨 内 固定和 后路 单 开 门椎 管扩 大 成形 术 对 多节段 脊髓 型颈椎 病 的 治疗 效 果。方 法 回顾 性 分析 桂 阳 中 医院 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方法选择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退变性疾病,多见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发病有增多趋势,由于该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
近年来治疗技术也有了发展,本文对国外脊髓型颈椎病治疗方法选择进行综述。
1.病因和自然发展过程
颈椎病常在中年开始发病,伴有颈椎间盘进行性退变性改变,这种退变会导致顶部运动异常、椎间盘高度丧失、钩椎关节和小关节病。
钩椎关节病和椎间盘退变形成的骨胬,会引起从前向后压迫脊髓,小关节病与黄韧带肥厚,会引起从后向前压迫脊髓。
这种对脊髓所形成的环形压迫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称为静力性脊髓受压。
由于颈椎伸展引起黄韧带打折与屈曲引起椎间盘膨隆产生脊髓受压,称为动力性脊髓受压。
尸体解剖研究表明:椎管内径在屈曲位比伸展位大。
颈椎的屈伸活动和不稳定,可引起脊髓前方软骨与骨性骨胬和后方增生的小关节与肥厚的韧带对脊髓产生钳夹形压迫。
其他病因还有:椎板内陷、齿状突肥大以及后纵韧带增生。
脊髓型颈椎病的自然发展过程表明:75%的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过程,20%缓慢加重后又形成相对稳定期,5%突然加重后又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功能不全期,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是:①病变到中期;②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但目前对颈椎病自然发展结局的研究资料,对其进展和减轻尚无可靠指标。
2.手术指征与禁忌证
主要的手术指征是经体检与影像学诊断证实有脊髓型颈椎病。
成功的治疗取决于临床诊断与病例选择,当确定手术时,手术重点应在引起症状的部位,同时应防止医源性损伤。
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基础功能、症状、体征来综合考虑。
对体征中等至严重的患者,不可能发生明显的自然改善。
由于脊髓型颈椎病未治疗者病情有进行性加重趋势,确切的发病原因仍未明了,在治疗上还有争议。
但较为一致的意见是:手术治疗可改善或至少可防止神经功能进一步受损。
我们体会,对轻度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经长期随访疗效肯定。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术对一或二平面无椎体后缘改变的颈椎病是最佳选择。
椎板成形术适用于:①三平面或三平面以上脊髓型颈椎病,并且颈椎处于中立位或前位;②无后凸畸形的颈椎管狭窄症;③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且无后凸畸形,节段性不稳可同时行侧块融合术;④前路减压与植骨融合术后发生假关节,但无颈椎后凸畸形。
颈椎有后凸畸形是后路手术的禁忌证;颈部疼痛是椎板成形术常见并发症。
同时行侧块融合术,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该并发症,同时联合前路减压与融合,也可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但为了保证最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有明显的颈部疼痛,不宜采用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
Rushton等提出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指征:①超过三平面广泛减压;②多平面颈椎病与先天性颈椎管狭窄;③多平面顶椎病伴退变性后凸畸形;④椎板切除术后发生颈椎后凸畸形;⑤伤性后凸畸形。
情况许可应Ⅰ期手术,分期手术时,可先做前路也可先做后路。
3.手术方式
3.1前路手术当决定行颈椎前路手术时,应先确定病变类型,脊髓型还是神经根型,或两者并存。
要确定减压范围,有神经根受压症状的一侧与相应平面,Rushton等主张应常规行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对椎体后缘骨刺,采用骨刺切除术、椎间孔切开与椎体间融合是较好的术式。
优点是:①植骨撑开了狭窄的椎间隙;②扩大了椎间孔;③较直接的神经组织减压;④重建了颈椎的稳定性;⑤防止骨胬继续形成。
对颈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软性压迫,采用前路与后路术式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长期临床随访结果表明,前路切除椎间盘后行三面皮质自体骼骨植骨是最佳选择。
脊髓受压伴颈椎后凸畸形时,采用前路减压支撑植骨治疗,可同时矫正后凸畸形。
如果是颈椎间盘突出伴有小的椎体后缘骨胬而引起压迫,可行单纯椎间盘切除与植骨术。
用磨钻修两端椎体终板,以提供较好的骨面接触,促进植骨愈合。
如果有大的后缘骨胬存在,用高速磨钻行部分椎体切除与椎间孔切开。
减压两端椎体后缘需做一台阶,以防骨块后移。
前缘也需修一台阶,以防骨块前移。
如果椎体后缘有椎间盘物质、骨胬或后纵韧带骨化存在,行椎体次全切的术式较稳妥、交全。
先用刮匙从间隙去除椎间盘物质,再切除椎体正中3/ 5,保留侧壁,应注意勿太靠侧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钩椎关节可作为减压的外界标志,然后用咬骨钳开槽,用高速磨钻修薄椎体后缘。
将椎体终板稍去皮质,将三面皮质的自体骼骨在椎间隙撑开状态下植入。
二平面可用自体骼骨,二平面以上可用自体腓骨,均可达到满意的融合率。
前路钛笼、钛网以及钢板的应用增加了颈椎的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但我们认为,对单平面用与不用植骨融合均较满意,没有必要应用。
3.2 后路手术椎板切除减压术是最早用后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
随着其疗效不佳和前路与椎板成形手术的发展,逐渐被取代。
自20世纪70年代初应用颈椎板成形术以来,临床应用较为普遍,其改良术式已超过12种,共同的优点是:扩大了椎管,最大限度地保留或重建了椎板,减少了颈部功能受损,保存了颈椎后部肌肉--韧带复合体,防止了椎板塌陷,能有效地防止术后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后入路显露C3--C7棘突与椎板,保留T1棘突附着的肌肉,以防术后棘突凸出与刺激,如果在C2--C3有压迫,应同时行C2椎板下潜行扩大。
要小心操作,勿显露C2椎板与棘突,若需显露,手术结束时要将在C2棘突附着的肌肉重新牢固缝合回原位。
先在椎板成形的上下端做单侧椎板切断。
通常在C2--C3与C7--TI部位。
下端椎板切除至TI椎弓根,上端向外至C3侧块。
在症状重的一侧(脊髓压迫重的一侧)将椎板切断。
用高速磨钻从C7椎板与侧块交界处开槽,做为开门侧。
TI椎弓根内侧面是椎管边界的重要标志,因此开槽应在内侧面上。
用小的椎板咬钳将槽完全咬开,应尽可能靠外侧,方向对总椎弓根内侧壁,依次向上操作至C3椎板。
在对侧磨槽去除80%椎板厚度,轻柔地将椎板整块向对侧翻起约12mm,去除切开侧黄韧带,如术前有神经根型颈椎病,应同时行椎间孔切开减压。
椎板维持打开后,可用同种骨块或小段肋骨,长12- 14 mm,放在C3、C5、C7平面,小心操作,小关节不用植骨,如操作正确可不用缝合固定。
也有报道应用细钢丝穿小段肋骨重建椎板或用微型钛钢板螺钉固定维持椎板位置和稳定性。
我们体会,应用侧块螺钉联合钢丝缠绑维持开门的方法操作较为简单实用。
3.3 前后路联合手术尽管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发生与植骨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即使应用前路钢板,术后器械固定失败、植骨后假关节和进行性后凸畸形仍有发生,头环支具的应用也难以消除这些并发症。
Schultz 等采用前后路1期联合手术治疗38例脊髓型颈椎病,经2年以上随访,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没有发生植骨移位和内固定失败,也没有发生神经损伤和需再次手术的病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结果表明:前后路联合手术具有很高的融合率,产生与植骨和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很少,这种术式可提供即时的稳定性,术后不须应用头环支具,前后路联合手术可有效地防止植骨移位。
后路植骨融合固定对防止植骨移位的效果优于头环支具固定。
有利于术后康复。
主要用于:①因创伤所致的颈椎前后柱不稳;②颈椎病需多平面减压融合者(>2个椎体);③有易患植骨后假关节形成的因素(例如:骨质疏松、糖尿病与吸烟等)。
我们认为:前后路Ⅰ期联合手术虽可获得即时颈椎牢固的稳定性,术后不须应用外固定,降低了前路内固定的失败和植骨移位,比单纯前路或后路固定骨融合率高,由于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并非每位患者一都适合这种术式,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