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之风》教案-
《君子之风》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孔子倡导的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2.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
3.背诵重点章句
教学要求
.背诵15.9﹑4.16、6.11、7.16、7.19、6.23、8.7
2.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
3.理解并积累成语:杀身成仁;患得患失;无所不至;箪食陋巷;发愤忘食;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4.理解“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仁以为己任”的句式特点
发展要求
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君子一词在《论语》中总共出现了一百多次,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君子呢?什么是君子的风范呢?这就是这篇课文学习的内容。
二.字词归纳
.通假字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孙通逊
女奚不曰
女通汝
知者不惑
知通智
2.词类活用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作动词
不义而富且贵
义:名词作动词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意动用法
耻恶衣恶食者
耻:意动用法
3.文言句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状语后置句
何以文为?
宾语前置句
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
未足与(之)议也
省略句
鄙夫可与(之)事君也与哉?省略句
4.一词多义
道
志于道,据于德
(正道)
夫子之道也
(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会天大雨,道不通
(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以
君子义以为质
(介词,把)
有杀身以成仁
(连词,来)
乐以忘忧
(连词,相当与“而”)
何以文为
(介词,用)
第二课时
一.君子的风貌分为两种文和质(12.8)
棘子成认为一个人只要天性好,有才能,何必要受教育,求知识,学文化思想呢?子贡反对这个意见。
他说,非常抱歉,可惜你这个见解不对,你对于“君子”所下的定义不对。
“驷不及舌”,“驷”就是四匹马驾的车子,当时是最快的交通工具。
像这样快的车子,还不及舌头。
用现代观念来讲,就是文化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它的影响力远大而且快速。
所以不能随便讲话,影响后果太大。
子贡又说,文化思想的修养与人的资质,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文化思想的保留及传达要靠“用”,既然有用,那就要靠“文”了,所以“文与质”同样的重要。
二.文的体现(7.38)
这是弟子们记载孔子的学问修养,表达在外面的神态。
第一是温和的。
对任何人都亲切温和,但也很严肃,在温和中又使人不敢随便。
第二是威而不猛。
说到威,一般人的印象是摆起那种凶狠的架子,这样并不是威。
真正的威是内心道德的修养,坦荡荡的修养到达了,就自然有威。
第三是恭而安。
孔子对任何事,任何人非常恭敬,也很安详;也就是既恭敬而又活泼不呆板。
三.
质的体现
.7.6
“志于道”,可以解释为形而上道,就是立志要高远,要希望达到的
境界。
这个“道”就包括了天道与人道,形而上、形而下的都有。
这是教我们立志,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目的。
“据于德”,立志虽要高远,但必须从人道起步。
“依于仁”,是依傍于仁,也就是说道与德如何发挥,在于对人对物有没有爱心。
有了这个爱心,爱人、爱物、爱社会、爱国家、爱世界,扩而充之爱全天下。
这是仁的发挥。
“游于艺”的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孔子当年的教育以六艺为主。
2.
5.18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
本质上要有义。
这里的义就是义理的义,用它作为本质。
表达在外面的行为是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
孙就是逊,态度上非常谦虚,不自满,不骄傲。
对人对事,处处有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3.
5.9
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譬如有许多宗教家,有时碰到与他的信仰抵触的事,他宁可舍掉性命,所谓以身殉道。
为卫道而死的,宗教徒中特别多,历史上的忠臣孝子,也就是这个观念,宁可牺牲,绝不为了生命而妨碍了自己的中心思想或信仰,宁可杀身以成仁。
第三课时
质的体现
.6.11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自己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
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贫民窟里一条陋巷中,破了的违章建筑里。
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的忧愁、烦恼都吃不消的。
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快乐。
这实在很难,物质环境苦到这个程度,心境竟然恬淡依旧。
颜回则做到了不受物质环境的影响,难怪孔子这么赞叹欣赏这个学生。
三千弟子只有他做得到这个修养,而他不幸三十二岁就短命死了。
2.7.16
这是孔子最有名的话,而且在文学境界上,写得最美。
孔子说,只要有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喝喝白开水,弯起膀子来当枕头,靠在上面酣睡一觉,人生的快乐无穷!舒服得很!就是说一个人要修养到家,先能够不受外界物质环境的诱惑,进一步摆脱了虚荣的惑乱。
人生的大乐,自己有自己的乐趣,并不需要靠物质,不需要虚伪的荣耀。
不合理的,非法的,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是非常可耻的事。
孔子说,这种富贵,对他来说等于浮云一样。
孔子把这种富与贵比作浮云,比得妙极了。
我们要注意到,天上的浮云是一下子聚在一起,一下子散了,连影子都没有。
可是一般人看不清楚,只在得
意时看到功名富贵如云一样集在一起,可是没有想到接着就会散去。
所以人生一切都是浮云,聚散不定,看通了这点,自然不受物质环境、虚荣的惑乱,可以建立自己的精神人格了。
3.
4.28
第一是“仁者不忧”。
有仁德的人没有忧烦,只有快乐。
大而言之。
国家天下事,都做到无忧,都有办法解决,纵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坦然处之。
个人的事更多了,人生都在忧患中,人每天都在忧愁当中。
而仁者的修养可以超越物质环境的拘绊,而达于“乐天知命”的不忧境界。
第二是“智者不惑”。
真正有高度智慧,没有什么难题不得开解,没有迷惑怀疑之处,上自宇宙问题,下至个人问题,都了然于心。
最后是“勇者不惧”。
只要公义之所在,心胸昭然坦荡,人生没有什么恐惧。
4.
6.23
“知者乐水。
”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
“仁者乐山。
”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
“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
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
第四课时
一.君子的风貌有文有质,那小人是怎么样的呢?
小人会贪生怕死来损害仁道,追求个人利益。
一个人讨厌物质环境艰苦的话,怕自己穿坏衣服,怕自己没有好的吃,换句话说,立志于修道的人而贪图享受,就没有什么可谈的了。
因为他的心志已经被物质的欲望分占了。
孔子这句话是说,一个人的意志,会被物质环境引诱、转移的话,无法和他谈学问、谈道。
(7.15)
用这个“鄙夫”的名词好像孔子在开口骂人,等于后世骂人“匹夫”一样。
这“匹”的意思,就是一个。
其实这并不一定是骂人,意思只是说“一个人”或“这个人”,再白话一点就是“这个家伙”的意思。
而这里所记载的“鄙夫”之“鄙”,就是“鄙俗”的意思,“鄙夫”就是没有学识的、很糟糕的这种人。
如我们给人写信,稍稍带一点古文笔调写,谦虚一点,自称鄙人,但后来又有人改写作“敝人”,实际上该写作“鄙人”,而且这两个字,还要写小一点,放在旁边,以表示谦虚,自己是鄙夫。
这里孔子称人为鄙夫,等于是在骂人。
因为当时各诸侯之国的政坛人物,他所看不惯的太多了,他认为这些人都是鄙夫,他说这班人怎么可以主持
国家的大事呢?他说这些人连最基本的修养都没有,当他在功名权力拿不到的时候,就“患得之”,怕得不到而打主意、想办法,爬上这一个位置。
等到爬上了这个位置,权力抓在手里了,又“患失之”,怕失去了已经得到的权力。
一个大臣,没有谋国的思想,没有忠贞的情操,只为个人的利益而计校,深怕自己的权力地位失去,于是不考虑一切,什么手段都用得出来,打击同事、打击好人、嫉妒贤才等等都来了。
孔子在这里就是说明私欲太大,没有真正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目标,只为个人利害而计较的为鄙夫。
后世“患得患失”的成语,就是根据这里来的。
板书:
温和严肃
文
庄重安详
德才兼备
杀身成仁
君子之风
见利思义
安贫乐道
质
乐天知命
乐水乐山
心胸开阔
意志坚毅
求生害仁
耻恶衣恶食小人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