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上海中心城公交专用道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寿路 )金陵东路 ( 、 西藏路一 中山东路 )天钥桥路 、 ( 南丹东路一肇嘉浜路)等公交专用道或路段 , 累
计 长度 约 1.k 52 m
2 0 年上 海 开 展 大规 模 的公 交 专用 道 建 设 . 05 至年底 . 成 四平 路一 中山南 路 ( 水 路一 陆家 浜 建 天 路 段 , 68m)虹 桥 路一 肇 嘉 浜 路一 陆 家 浜 路 长 .k ; ( 南浦 大桥一 中山西 路 , 8 k ) 中山南 一 路一 长 .i ; 9n 中 山南 二路 ( 家浜 路一 东安路 段 , 5m)福 州 陆 长 k ;
抓住重点、 多方协作 , 建管并举、 注重效果。
关 键词 :公 交专 用道 规划 设计 建设
鉴 于 当前 E益加 剧 的城市交 通拥 挤 和环境 污 t 染 .采用低 成本 高效 益 的手段来 提 供大 运量 客运
造 , 成长 约 23m 的公交 专用 道 : 合地 区交 通 建 .k 结 整治 , 还建 设 了武 宁路一 武宁南 路 ( 中山北路一 长
第 二是 资 源条 件 。公交 专 用道 设 置需 要结 合
道路网络资源和具体涉及道路的道路条件进行分
析 、 定 。 双 向通行 道 路 , 确 对 4车道 或 以上 的道 路 , 就具备 设 置公 交专 用道 的条件 。 单 向通 行道 路 , 对 车道 数达 到单 向 2车 道 , 具 备条 件 。 就 第三 是管 理条 件 。对 双 向 2车道 或 单 向 1 车 道 的道路 ( 交专 用路 除外 )道路 等 级低 , 公 , 区域 个
13 现 状 -
天钥桥路为单向专用道。 总体上 , 中心城 的公交专 用道网络尚不健全 、规模偏低 ( 包括路段长度规 模、 车道数匹配规模 、 站点设施规模等)专用道间 、 缺乏有效联系 , 总体功能发挥效益还不太高。
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
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
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brt可行性报告
BRT可行性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评估快速公交系统(BRT)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的可行性。
通过对BRT的优势、挑战以及在不同城市中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本报告得出了关于BRT实施的可行性建议,并探讨了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简介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一种以专用车道、快速车辆和高效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公交系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BRT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采用,并被视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优势BRT相比于传统的公交系统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BRT系统可以利用专用车道,从而避免了与其他交通流共享道路造成的拥堵。
其次,BRT系统通常配备先进的车辆和技术,提供更快速、更舒适的乘车体验。
此外,BRT还可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最重要的是,BRT相对于轨道交通等传统系统来说成本更低,建设周期更短,使其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公共交通的首选方案。
挑战然而,实施BRT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BRT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质量。
缺乏充分的规划可能导致BRT系统与其他交通模式冲突,从而降低了其效益。
其次,BRT系统的可行性也受到土地利用、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
最后,BRT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需要精心策划,以确保其长期运营的可持续性。
成功案例尽管面临挑战,但全球范围内仍有许多成功的BRT实施案例。
例如,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TransMilenio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BRT系统之一。
该系统通过合理的路线规划、高效的车辆运营和完善的服务设施,成功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模仿。
可行性建议基于对BRT优势、挑战和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可行性建议:1.精心规划:在实施BRT系统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确保其与现有交通模式协调一致。
2.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支持BRT发展的政策,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3.社会参与:听取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BRT系统符合城市的实际需求。
重庆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公交停车港设计技术方法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公交专用道公交停车港设计技术方法研究刘鑫垚; 李涵【期刊名称】《《城市公共交通》》【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重庆市主城区; 公交专用道; 公交停车港; 技术方法【作者】刘鑫垚; 李涵【作者单位】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重庆市是我国典型的山地城市,用地条件紧张、道路资源有限。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和机动化出行的快速增长,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压力进一步加大,关键路段高峰时段拥堵已成常态;同时,随着私人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个体机动化增长迅猛,地面公交分担率和地面公交吸引力持续下降。
如何提高地面公交核心竞争力,保证公共交通分担率,使城市路网承载力能够支撑机动化出行,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交通问题。
2016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主城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保障公交路权优先”:设置公交优先车道,实现公交优先车道网络化,扩大公交信号优先范围。
在已获交通运输部批复的《重庆市主城区公交都市创建实施方案》中,确定了至2017年,中心城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比率达到8%的目标。
自2017年9月起,重庆市先后布设并开通了11条公交专用道(图1),单向长度68.3km,运行公交线路200余条。
从开通实施效果来看,地面公交车速提升明显,路段通行时间明显缩短,公交客流得到了小幅增长。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公交站的停靠能力问题。
在11条公交专用道中,共有停车港212处,156处港湾式,56处直线式。
其中,部分路段尤其是现状道路,公交站点无港湾式停靠站或港湾式停靠站泊位容纳条件有限,站点前后通行速度降低,高峰时段排队滞站情况突出,对公交专用道的运行效率影响较大。
1 重庆市主城区现状、规划公交停车港情况及公交专用道停车港一般设置方法图1 公交专用道分布示意图现状重庆主城区共有公交站550个,包括直线式、划线港湾式和隔离港湾式3种形式。
BRT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network
允许使用的车辆类型也将极大地影响一些性能 指标,包括上下车时间以及车站拥塞水平等。一 辆车门较小的小型单体公交车会严重堵塞BRT专用 道,因此,这种小型公交车与高速大运量的BRT系 统是不匹配的。对车辆最长使用年限及保养方式 的规定也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性能,车辆故障会造 成走廊的交通拥塞。因此,车辆管理控制不力是 不符合高速、大运力、高质的公交服务要求的。 对车辆尾气排放、运营速度、交通噪声的严格管 理,对于保护公交走廊的环境质量也是十分重要 的。
一般而言,在系统总体服务结构方面有三种方 案:
1、 干线-支线服务 2、 直达式服务 3、 干线-支线服务与直达式服务相结合(混合 服务)。 干线-支线服务在人口低密度地区使用小型 公交车,而在高密度走廊沿线使用大型公交车。 这样,小型公交车可将乘客“接驳”至大型“干 线”走廊上。许多使用干线-支线服务的乘客需 要在终点站进行换乘。直达式服务则不需要太多 的接驳车辆和换乘,通常可将乘客直接从起点运 送到一个主要的交通走廊上而无须进行换乘。图 7.10表示出干线-支线服务与直达式服务的不同之 处。
与之相反,那些无需进行行业改革或任何专 营权就能运行的系统,称之为“开放式”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在之前就提供客运服务的运
图7.4:在基多市,甚至连垃圾车也利用公交专用 道路
照片:Lloyd Wright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线网及运营服务设计 – 7:3
益,政府官员可能会认为保持现状将对现公交运 营商造成较少的影响。因此,除了以基本的公交 专用道为形式,实施一点新的基础设施改造,开 放式系统可能与传统的公交服务几乎没有什么区 别。
三块板道路公交专用道布局方案与评价研究
图 2 公交专 用道 设置 于 主路 外侧 车道 方案
2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21强制州 款 . 涤 根据相关规范 ,城市主干道满足下列全部条件时应 设置公交专用车道 。 1 )路段单向机动车道3 车道以上 ( 车道 ),或单 含3 向机动车道路幅总宽不小于1m。 1
虑将80 的辅路全部作为机动车道 ,非机动车借用人行 .m
道 ,与行人混行,同时通过考虑不同铺 皇 饕 技蔓 三 兰 k竺  ̄譬 , 耋 三荐 , ; 主J I 竺 : 妻竺翌 责 同 ! 言 葛 : 包 主 吴主 茎 磊 _
g - l
呈 萎 篓
I
霎
主 , I I I J 即生 发
维普资讯
嚣
Mu ip l eh ooy ≮ nc a Tc n l i g
;
占该公交线路运营时间的比例较大 ,根据理论匡算该 比 道 )- .m ( 20 机非隔离带 )一 .m ( 1O 5 主路)一 m ( 2O 机 例大致在3% 一4%左右 ,因此 , O 0 如何尽量降低公交车辆 非隔离带)一8O ( .m 辅道)一 .m ( 75 人非混行道 )。由 在交叉口处的延误时间,将是公交专用道能否发挥系统 于主路路幅宽度有限 ,结合公交专用道设计规范的相关 效益的关键。 要求 ,确定该方案公交专用道的宽度为3 5 .m,主路两侧 各剩余 的37 作为其他社会机动车道 ;而8O 辅路可 .5 m .m 以考虑35 m的机动车道与4 5 .m的非机动车道 ,也可以考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
城市快速公交设计及案例分享城市快速公交(BRT)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以其高效、环保、经济等特点,逐渐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快速公交的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享,展示快速公交在实际运作中的成功经验。
一、城市快速公交设计要点1.线路规划(1)选择合适的道路:快速公交线路应选择宽度适中、交通流量较大的道路,以满足快速通行的需求。
(2)合理设置站点:站点间距应适中,避免过于密集,影响运行速度;同时,要考虑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和居民出行需求。
2.车辆设计(1)车型选择:根据线路特点,选择适合的车型,如低地板、大容量、双开门等。
(2)车辆配置:配置高性能的发动机、制动系统、空调等设备,确保车辆的安全、舒适、节能。
3.信号优先(1)交叉口信号控制:通过设置专用相位、延长绿灯时间等方式,实现快速公交在交叉口的优先通行。
(2)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实现快速公交与信号灯的实时联动,提高运行效率。
4.票务系统(1)多样化购票方式:提供现金购票、公交卡、手机支付等多种购票方式,方便乘客。
(2)优惠政策:针对不同人群,制定合理的票价优惠政策,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二、城市快速公交案例分享1.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25公里,共设站位24个,采用封闭式专用道,实现了快速通行。
(2)成效:快速公交1号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20万人次,有效缓解了北京市东西向的交通压力。
2.广州快速公交系统(1)线路特点: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包括多条线路,采用开放式专用道,交叉口信号优先。
(2)成效:快速公交系统日均客流量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广州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3.成都快速公交K1线(1)线路特点:全长约30公里,共设站位25个,采用双开门、低地板车辆,提高运营效率。
(2)成效:K1线开通后,日均客流量达到15万人次,对缓解成都市区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钱晨【摘要】依托西宁市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项目,基于西宁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和出行特征分析如何选择公交专用道走廊,并从公交专用道布置、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设计措施,总结了符合西宁市特征的公交专用道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7【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公交走廊;公交专用道;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作者】钱晨【作者单位】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0 引言“公交都市”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1]。
随着国家层面推广“公交都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公交专用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但各城市规划、建设条件和出行习惯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设计。
2013年西宁市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根据“公交都市”建设的要求,西宁市将建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以特色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其中,五四大街—五四西路廊道作为连接西宁市旧城区和规划海湖、西川两大新城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西宁骨干公交网络中的重要通道。
本文依托“世行贷款青海西宁城市交通项目”,从公交廊道的选择和公交专用道设计两个方面论述了符合西宁市的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
1 公交廊道的选择1.1 城市形态与规划发展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四面环山,三川汇聚,因而城市形态呈“十字形”。
西宁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为近中期向东、向南发展,远期向西、向北发展,见图1。
西宁的城市形态决定了城市通勤需求,即以“十”字交叉为中心,交通出行主要沿两根轴线展开。
根据西宁城市规划,西川新城未来将作为西宁新的城市中心,重点安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文教、科研等职能,配套建设居住区;老城中心通过功能置换,疏散部分行政、居住等功能,置换出空间发展金融、商贸等服务业。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史春华 杨晓光 曾 松Ξ 摘 要 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式、形式、尺寸以及停靠站的设计和交叉口处专用道的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可为我国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公共交通专用道是改善公交运行状况的有效途径,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等特点,可作为大城市从速度较慢的常规公交向快速轨道交通过渡的重要形式,且比较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
公交专用道的设计不同于一般车道的设计,它必须从“公交优先”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从而确保公共汽车的真正优先。
因此,公交专用道的设立决不是“一条车道”的简单概念,还应包括公交停靠站、交叉口进出口道等交通设施的配套设计,保证专用道上公交车高速运行的连续性、低干扰性。
1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式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可有两种方式,即隔离(将道路上的一条车道分隔为公共汽车专用)和新增车道。
公交专用道的隔离采用以下方式:(1)增设公专用道标识。
地面以黄实线和虚线加以表示(有条件时还可将车道颜色加以填充。
)(2)采用硬质设施强行隔离。
在道路上使用侧石、道钉、栅栏,并在进口处设置障碍。
公交专用道的增设包括以下3种方式:(1)保持原有的车道划分,将每个方向上的最外侧或最内侧的车道设置为公交专用车道;(2)改变车道划线,以便在道路外侧或内侧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3)将原非机动车道的一部分与人行道合并(以适当加宽自行车和行人共同通行的空间),另一部分则与原先的车道合并,从而增设一条公交专用道。
为了增强视认性,可以用规定的某种颜色画出公交专用道,与一般车道形成强烈的反差,以利于司机辨认。
采用颜色的种类与对应的用途应由国家有关法规确定,以保证全国范围实施的一致性和公众的可接受性。
同时,要在专用道上游车道变换处配以相应的提示标志。
这主要通过树立标志牌和在地面划线的双重作用来实现。
应根据实际的客流需求以及对社会车辆的最小影响,来确定专用道的最佳使用时段,从而发挥公共汽车载运量大,道路利用率高的优点。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与设计
换乘是影响公交运营效果的重要因素。公共 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换乘影响着公交的吸引力。各 种公共交通之间的换乘则影响着公交系统的整体 效益。
# 50 #
市郊设置停车场停放私人小汽车, 让车主可以 转乘公交, 减少私人小汽车在交通紧张时的使用, 并提高公交线路的有效服务范围。另外, 在公交站 点广泛设置自行车寄存处, 从而可引导自行车主要 用于短距离出行, 而中长距离出行则使用公交。在 路段上, 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 50 m, 异向换乘距 离不宜大于 100 m。
第2期
停靠站, 即在同一站址处设两个停靠站, 两站之间 的距离不超过 50 m, 适当分散公交站牌, 提高站台 的服务能力。
3. 4 公交新型站牌的设置
建议采用新型站牌, 为乘客提供换乘方面的信 息。新型站牌应包括以下信息: 本站点的位置, 线 路的走向, 到站时刻表、线路列车化管理的时段, 到 达本市各重要交通枢纽的乘车提示等。该类型的 站牌最好用灯箱制作, 利于乘客的夜间出行。
路段局部瓶颈处开辟公交专用道。对于一条 公交线路, 如果仅在某路段处存在公交延误严重的 问题, 而其他路段情况尚好但不具备开辟公交专用 道的条件, 则可仅在瓶颈路段开辟公交专用道。
2. 2 公交专用道的一般尺寸
公交专用道的布设长度由以下条件确定: 客流 分布长度、道路设施完善程度、公交车占社会车辆 的比重。在客流流向长、道路设施较好时, 专用道 可以适当长一些。
在市内公交与轨道交通车站、机场、客运码头、 长途公共汽车站等客流集中换乘频繁的地方, 可考 虑设置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 以加强他们之间的衔 接。如: 设置立体式的综合换乘枢纽站。公共汽车 线路间换乘的便捷性主要体现在两条以上线路的 交会处。不同线路的站点要靠近, 尽量缩短乘客的 步行距离。
临沂市沂蒙路公交专用道方案设计
临沂市沂蒙路公交专用道方案设计许俊康【摘要】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临沂市近期将实施“四横四纵”公交专用道网络.沂蒙路现状为双向6车道,在不进行大规模道路拓宽改造的前提下,实施公交专用道有一定难度.在沂蒙路现状调查基础上,论证公交专用道实施必要性,进行合理功能定位,提出道路断面改造方案、公交车站改造方案、交叉口进口道设计,以及沿线相交节点出入交通管理、慢行交通配套、公交信号优先等配套方案.【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5页(P20-23,43)【关键词】公交专用道;功能定位;公交车站;交通管理【作者】许俊康【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23.1沂蒙路位于临沂市老城核心区西南,南北贯通兰山老城区,北接北城新区,南衔罗庄区,途径线路均在17条以上,是临沂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公交走廊。
同时,沂蒙路是临沂中心城区西南区域主要的对外交通干道、对外客运通道,北端衔接北城新区、隆达换乘中心,是北部区域进入中心城区的重要通;南端衔接火车站、陶然换乘中心,服务中心城区南向的对外交通需求,见图1。
沂蒙路(陶然路—滨河路)(下同)长5.09 km,现状横断面为单幅路形式,断面布置双向6车道,车行道宽度在29~32 m之间,其中机动车道宽度在22.2~23.25 m之间。
沂蒙路沿线主要交叉口多达18个,平均间距为300 m;如计入巷道,出入口平均间距仅66 m,车辆进出交织频繁,影响主线交通运行。
沿线交叉口总体较为拥堵,三级以上服务水平交叉口占80%,路段服务水平以C、D级为主。
据调查,沂蒙路高峰小时全程机动车运行车速为12.6 km/h,启阳路以北段车速较低,约为10 km/h。
沂蒙路沿线途径的公交线路多达17条,断面公交线路基本都在6条以上,公交转向线路较少,线路相对集中,三高断面(高峰小时高峰方向高客流断面)公交车辆达到40辆。
广州中山大道BRT专用道设计及运营效果分析
广州中山大道BRT专用道设计及运营效果分析摘要:本文在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和布设方法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中山大道BRT专用道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路段横断面设计方案,同时根据专用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交叉口含有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计方案和交通组织方案,最后根据实际运营的效果,说明了专用道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BRT,专用道,交叉口,效果分析公交优先是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公交优先的形式广泛,包括优先规划、优先建设、政策倾斜及财政支持等多个方面。
在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亦是公交优先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而公交专用道又是快速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封闭的公交专用道可以避免公交车辆与其他机动车混行,改善公交车辆的整体运行状况,使快速公交提高运营速度。
而且,在交通负荷相同条件下,一条公交专用道运送的客流远远大于普通机动车道。
因此,开辟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同时选择合适的快速公交专用道的布设形式,也是快速公交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陆建等[1],马海红等[3]学者分别对于公交专用道的布设形式做了研究,吴叶等[7]还提出了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的交通效益评价方法,选择了交通效益中最重要的三个指标车辆运行速度、客流总通过能力和客流总出行时耗节省进行评价方法研究。
本文在以上学者研究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广州中山大道BRT专用道设计方案,并同时选取BRT车速和社会车辆运行指标加以分析。
1.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1]情况1:道路服务水平较高,有富裕通行能力,且客流要求不高,公交车流量较小,此时不需设置公交车专用车道,当然,从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角度有可以另当别论。
情况2:道路已经接近饱和,但公交车流量所占比重不高,说明道路车辆构成以社会车辆为主,且客流要求还未达到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条件,如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可能导致公交车道利用率低,而其他车道则经常处于拥堵状态,故不宜修建公交专用车道。
BRT系统解决方案
BRT系统解决方案概述:BRT(Bus Rapid Transit)系统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通过专用的道路和车辆,提供高频率、高容量的快速公交服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BRT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车辆选型、运营管理以及乘客体验等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1. 专用道路规划:BRT系统需要建设独立的专用道路,确保公交车辆能够高效运行。
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流量,确定专用道路的宽度、长度和数量。
2. 车道设计:BRT专用道路应设有足够数量的车道,包括快车道和慢车道,以便公交车辆能够快速通行,并确保其他交通参预者的安全。
3. 车站设置:BRT系统的车站应布置在交通流量密集的地区,方便乘客进出。
车站应设有舒适的候车区、无障碍设施、实时信息显示屏等,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二、车辆选型:1. 车辆类型:BRT系统的车辆应具备快速、安全、舒适的特点。
选择低地板、大容量的公交车辆,以提高乘客的上下车效率和乘坐舒适度。
2. 车辆动力:考虑环保和经济性,选择使用清洁能源的车辆,如电动公交车或者混合动力公交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消耗。
3. 车辆设备:公交车辆应配备先进的导航系统、车载监控系统、自动售票机等设备,提高运营效率和乘客服务水平。
三、运营管理:1. 路线规划: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人口分布,合理规划BRT路线,确保覆盖重要的商业区、居民区和交通枢纽,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2. 运营调度:建立科学的运营调度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和乘客需求,合理安排公交车辆的发车间隔和数量,确保运力充足且高效运行。
3. 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车辆维护保养、驾驶员培训和安全巡检等,确保乘客的安全出行。
四、乘客体验:1. 乘车便利性:提供多种购票方式,如自动售票机、挪移支付等,方便乘客购票。
同时,在车站和车辆上设置实时信息显示屏,提供乘车信息和到站提示,方便乘客出行。
2. 舒适度提升:车辆内部应设计宽敞、舒适的座椅和扶手,同时配备空调和良好的车内空气循环系统,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快速公交发展政策与规划——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所长赵杰
赵杰 :快速公交是一种城市交通选择方式 .在世界各 国 取得较好 的效果 .在我国刚开始 起步 ,有许 多具体 的问题还
赵杰 :快速公交建设本身成本并非很大 ,但是如果把修 需要我们加深研究 .每个城 市的实际情况 也不尽相似 ,应根
据各 自 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展开研究。
在 准备 建设 快速 公交 的城 市 .应该 编 制快速 公 交专 项
的 1 长的公交车 ,一次可 以装载乘客 2 0—3 0人 ,是普通 求发 生冲 突 ,应优 先满足 快速公 交需求 .在 拆迁条件 特别 8 0 0 公交车的 5倍。
苛刻 的时候 可以压缩 社会 车辆车道 。对 一些支 路 ,或历史
因为有专门车道 . 过路 口时有优先权 .因此快速公交 文化 街区 .拓宽条件 有限 的路段 ,可 以考虑 采用公交 专 用 通 也较普通公交准时。
求情 况 .在 有需求 的城市适 度发展 快速公 交 .成为整个
通系 统骨干 。
XX 1 0 7 012 0
维普资讯
快速 公交可以引导新 的客流 增长方向 ,引导土地利 用 . 建专 用道路的费用计算在内 .就要比普通 道路 成本 高昂。另 支撑城市新的空间布局引导并形成 新的客 流增长 点 . 引导土 外快速公交 的智能信息系统也是很大的投入 。 建设 快速 公交
规 划 .确定 快速 公交 在城 市 综合 ,保 障 枢 纽 走廊 用地 。 同
时, 作为城市交通研究工作者 . 我认为对于快速公交还应
该 进 行更深 层次 的研究: 应开 展城 市公 共 客运 票制 改革 与 比价结 构 的研 究 ,形 成 换 乘优 惠 的票 制结 构 ;开展 快 速 公 交走 廊 枢纽 土地开 发 合理模 式 与开 发 强度 研究 ;开
快速公交车道设计与优化
快速公交车道设计与优化快速公交车道(BRT)是一种集公交车运营和道路设计优化于一体的交通系统,通过独立的车道和站点,可以提供高效、快速、可靠的公交服务。
该系统可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公共交通的魅力,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快速公交车道的设计与优化。
一、快速公交车道的设计1. 路线规划:在制定快速公交车道路线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需求和整体规划,选择适合的路段进行改造。
优先选择通勤人流密集的区域,以实现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
2. 车道宽度:快速公交车道需要具备足够宽度,以确保公交车的安全通行和快速运营。
一般来说,双向车道的宽度应在3.5米至4米之间。
3. 路面材料:选择较为耐久和防滑的路面材料,如柏油或混凝土。
这样可以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成本,并确保公交车辆行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快速公交车道的优化1. 先期交通调查:在设计和开通快速公交车道之前,进行充分的交通调查,了解交通需求和拥堵状况,以便合理规划和优化路线。
2. 将其与其他交通方式融合:快速公交车道设计时,需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如自行车道、步行道)的融合,以提高出行的便利性和流动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定时信号灯:为快速公交车道设置定时信号灯,以确保公交车辆的高效通行。
信号灯应准确掌握公交车的行驶速度,并尽可能减少信号等待时间。
4. 设施完善:在快速公交车道沿途设置足够数量的站点和车道,以满足乘客的需求。
站点应包括候车亭、无障碍设施和实时公交信息系统,提供便捷的乘车环境。
5. 快速公交专用车辆:在快速公交车道上的车辆应为专用公交车辆,具备较高的载客量和运行速度,以保证公交车辆的高效运营。
三、快速公交车道的效益1. 减少道路拥堵:快速公交车道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拥堵,提高路面的通行能力。
车道的优化设计和合理规划,可以为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改善。
2. 提高公共交通的魅力:快速公交车道的优势在于其高效的运营和可靠的服务。
提供快速、舒适的公交服务将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银川市BRT2号线选线研究
1.绪论1.1研究背景现在的交通环境状况明显已经对人类生命安全、财产以及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了各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病症之一,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修建道路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问题的传统办法,但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城市,空间都越来越小,没有更多的土地资源可提供修建道路。
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研究表明,单单依靠改善交通设施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成本投资昂贵,而且效果不大。
虽然近10多年来大规模的为解决交通拥挤的交通建设使恶劣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基于缺乏有效的交通科学理论为基础,交通拥堵现象依旧存在,作为快速干道的高架路也经常成为拥堵的道路。
由于欠缺科学的规划设计和有效的管理模式,现有的交通资源未获充分利用,造成了许多浪费损失。
比如,北京四环路设计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500辆/小时机动车,而实际通行的车辆仅为500辆/小时!即便是这样,道路上仍经常交通拥堵。
除了修建必要的道路网以外,还尝试了许多新的方法来解决道路堵塞问题。
譬如,改善道路信号控制的运用,采用一种新的方式:道路可变信号。
在上下班交通高峰期通过改变道路线路以增加进出车道数目,而在大城市中则建立交通控制中心来监控管理公路网络的全部交通现实情况,这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等不良状况。
但是在许多城市中,这些方法实施的情况是针对预先检查的日常重复的交通情况而建立的模型制定的,对交通拥堵实际状况并不能作出动态反应计算,也不能对于即使发生的交通情况迅速改变交通处理方案[1]。
为了解决交通拥挤、延误等问题,发达国家投入大额资金,吸引各种领域的科学家对道路交通进行交通科学的基础研究探索,采用高端科技和各学科领域专家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制、开发,构建和其国情相适应的科学的交通系统。
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德国启用的高级运输信息和管理系统等。
BRT 快速公交规划设计指南 intersections
mercial centre with problems of parking, double A, B, C and E.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图9.3:BRT走 廊沿线混行交 通的饱和度
Fig. 9.3 Mixed traffic tion along a RT corridor.
号总延迟与信号平均延迟之间没有差别。在这种 情况下,没有因车辆在交通信号处排队而产生的 延迟。但如果红灯时间长于35秒,则会因公交车 有时在交通信号处排队而产生额外的延迟。
随机排队延迟(TQs)是公交专用道中交通信 号饱和度(Xs)、车辆饱和度(x)、路口容量(S) 的函数。
公式9.3:随机排队延迟的计算方法
• 尽量减少BRT系统的延误; • 改善行人进站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 尽量减少混行交通的延误。
通常有一些设计方案,既能最大程度地获得所 有交通方式的总体时间节省,又能获得各种出行 方式的合理平衡。但规划师和政治决策者出于速 度、安全和便利性的考虑,通常会首先考虑公共 交通优先和行人优先。
图9.1: 路口设计将影响到公交系统的效率、行人 出入车站安全以及混行交通。
例: TC = 80(交通信号周期为80秒) TR = 40(红灯时间为40秒) F = 200(200辆铰接车/小时) S = 720(路口容量,每小时每车道可通过的铰 接车数量) 在这种情况下,路口每小时每车道可容纳200 辆铰接车,远远大于BRT系统所需的容量。一条标 准的快速公交专用道在每小时每车道通行60辆铰 接车的时候,单向每小时可运送约10,000人次的 乘客。 在上述例子中,路口的平均延迟为: TF = 402/[2*80*(1-200/720)]= 13.8秒 因此,如果每条车道上每小时有200辆铰接 车、交通信号周期为80秒、红灯时间为35秒,则信
深圳市快速公交BRT汇报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生活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站点乘客过街组织
站点乘客过街的交通组织方式有平面和立体两种,全线 布置平面过街12处;立体过街17处,其中天桥14处 新建12 处、改建2处 、地道1处、平面+过街地道2处,
5. 运营组织与管理
运营线路规划 运营初期
序号 ①
起点 龙珠
终点
单边里程 单边时间
公里
分钟
发车间隔 分钟
火车站 22.45
61
深圳市快速公交总体规划
BRT1号线规划设计内容
BRT1号线规划设计简要汇报以下几个方面:
1. 线路总体布局 2. 停靠站总体布局 3. 客流预测 4. 交通组织设计 5. 运营组织与管理
6. 运营机构及人力资源 配置
7. 智能公交系统 8. 建设计划及进度安排 9.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线路总体布局
深圳巴士集团作为BRT1号线授权经营企业,现将规划 设计概况作简要汇报,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司 做好运营筹备工作,
深圳市快速公交总体规划
老街—西丽 23.4km
1 蛇口—航空城 20.6km 5
上.9km
4
3
车公庙—平湖 33km
来源: 深圳市交通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2006-2010
深圳市快速公交BRT汇报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主要内容
1
前言
2 深圳市快速公交总体规划
快速公交多模式交通整合策略与研究——以延吉快速公交为例
快速公交多模式交通整合策略与研究——以延吉快速公交为例宋 朝(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州 510060)摘 要:中小城市受建设资金的限制,快速公交走廊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建设成网,形成服务范围较小、可达性较差等问题。
本文提出采用多模式交通方式整合的方法,融合公交与轨道交通、自行车和步行多种出行方式,在对外交通相结合、慢行交通相融合、公共空间相契合三个方向进行基础设施完善,从而提高快速公交系统的可达性和覆盖面,吸引其他机动化出行转移,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交通的目标。
关键词:快速公交;多模式交通;绿色交通;可达性中图分类号:U492.4+32 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ransportation modes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bus rapid transit (BRT)—— Using Yanji BRT as an ExampleSong Chao(Guangzhou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Guangzhou 510060)Abstract: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construction funds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t is difficult for BRT corridors to be quickly built into a network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resulting in problems such as small service scope and poor accessibility.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ultiple mode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method that integrates transportation modes including bus, rail, bicycle, and walking and improves infrastructure in three dimensions: integration of external traffic, integration of slow traffic and compatibility of public spac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pected to contribute to transport sustainability by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coverage of the BRT system and attracting more passengers from other motorized modes.Key words: bus rapid transit; multiple modes transportation;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accessibility引言快速公交系统是一种中运量的公共交通系统,在国内外已有50个城市在建或运营,在大城市中充当轨道交通系统公共交通网络的补充和衔接(如上海、广州),在中小城市(如常州、宜昌)中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主要骨架,承担主要公共交通服务功能。
柳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应用研究
柳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应用研究武立新【摘要】以快速公交为代表的新型大运量公交系统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具有巨大作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国情.对于柳州市,在目前造价高昂的地铁系统尚未达到上马时机的情况下,建设大运量、快速、新型公交系统,十分必要而且及时.针对正在建设的柳州BRT系统,结合柳州实际情况,对在中等城市建设BRT系统进行探讨.【期刊名称】《城市道桥与防洪》【年(卷),期】2013(000)007【总页数】4页(P11-14)【关键词】快速公交;BRT;智能交通;柳州市【作者】武立新【作者单位】柳州市市政设计科学研究院,广西柳州54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71 概述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基础载体和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膨胀,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小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公共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
与个体交通相比,公共交通的载客量大、人均道路占用面积小,人均空气污染物排放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已成为中国城市减少交通拥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快速公交因其投资小、运量大已成为世界上有关公共交通方面研究的重要课题,被看做在目前经济不甚发达情况下,摆脱城市交通困境的一个重要途径。
2 柳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是有“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之称的城市。
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1.8万km2,总人口364万。
近年来,随着柳州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区的道路建设难以与机动车同步发展。
机动车增长,尤其是私家车远远超过道路建设增长速度,造成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拥堵现象愈趋严重,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1999~2009年,市区年均汽车拥有量增长为17%,同期道路长度年均仅增长3.57%,道路面积年均增长12.0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ofChina第5卷第4期摘要:在对快速公交专用道形式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优缺点、适用性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此外,对不同类型公交专用道的特征以及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给出了常用公交专用道的设计示意图。
归纳了快速公交专用道规划实施要点。
最后,对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专用道以及三环路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进行了分析。
Abstract:Basedontheclassificationofbusrapidtransitlanes,thesettingcondition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applicabilityofdifferentbusrapidtransitlaneswereanalyzed,thecharac-teristicsandrelatedfactorsofdifferentbuslaneswerealsoexplained,thentheconcept-designchartwaspresented,aswellassomeemphaseswhichneedtobenotedintheprocessofdesignandcon-struction.Atlast,BeijingSouth-Middlecorridorbusrapidtransitlaneandtheresearchofsettingbuslanesonringroadswerestudiedasacaseanal-ysis.关键词:快速公交;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Keywords:BRT;buslane;planning;design中图分类号:U491.1+7文献标识码:A快速公交专用道是快速公交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快速公交系统优于普通公交系统的标志之一。
快速公交系统的运营速度与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式。
全封闭的公交专用道可以避免公交车辆与其他机动车混行,改善公交车辆的整体运行状况,使快速公交提高运营速度。
而且,在交通负荷相同条件下,一条公交专用道运送的客流远远大于普通机动车道。
因此,开辟公交专用道是城市道路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1快速公交专用道形式快速公交专用道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按照公交专用道布设的位置,可以分为路侧专用道、中央专用道。
2)按照车辆的行驶方向,可以分为顺向专用道、逆向专用道和可变方向专用道。
可变方向专用道主要是为了配合高峰时段内交通流的方向变换而设置的。
3)按照车辆的行驶时间,可以分为单方向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双方向高峰时段公交专用道和全天候公交专用道[1]。
4)按照车道的专用强度,可以分为绝对公交专用道和公交优先车道。
公交优先车道指除救护车、消防车外,允许满载小汽车、出租汽车、班车及共乘车等车辆驶入的公交专用道。
2常用快速公交专用道(路)设计2.1中央公交专用道行驶在中央专用道上的公交车辆享有较为独立的路权,运行速度快,乘客运送能力较大,受其他交通流的干扰小,易于管理,行马海红孙明正郭继孚(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55)MAHaihong,SUNMingzheng,andGUOJifu(BeijingTransportationResearchCenter,Beijing100055)收稿日期:2007-02-27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BRT规划设计及运营组织协调技术研究(Y0604002040691)作者简介:马海红,女,硕士,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快速公交系统、综合交通规划、微观交通仿真等。
E-mail:mahh@bjtrc.org.cn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ofChina■文章编号:1672-5328(2007)04-0070-06第5卷第4期2007年7月Vol.5No.4Jul.2007快速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StudyonPlanningandDesignofBusRapidTransitLanes快速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StudyonPlanningandDesignofBusRapidTransitLanes马海红等图1公交站台设在中间分隔带上ⅠFig.1BusstationonmedianstripⅠ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台公交专用道图2公交站台设在中间分隔带上ⅡFig.2BusstationonmedianstripⅡ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台公交专用道图3公交站台设在中间分隔带上ⅢFig.3BusstationonmedianstripⅢ公交站台人行横道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道人行横道公交站台驶状况明显优于同向非专用道的公交车辆。
但中央专用道也存在以下不足:行人候车空间受限制,安全感不强;在交叉口处不利于其他机动车辆左转弯;需要特殊的公交车辆,如左开门;行人必须跨越机动车交通流才能到达车站,为提高安全性,往往需要修建人行天桥或地道,投资较大。
针对中央公交专用道的特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2 ̄3]:①中央公交专用道的站台布设形式(岛式或侧式,有无超车道)决定了公交专用道的通行能力、公交车辆的开门方式及行驶方向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站台时要同时考虑公交客流需求、车辆类型、行驶方向等因素。
②中央公交专用道为一条车道时,根据客流需求,最好在站台处布设超车道,以供大站快车在站台处进行超车,提高公交站台的通过能力,同时便于公交线路的运营调度。
③交叉口进口应设公交专用进口道,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处与其他机动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
④交叉口处应设公交优先信号,同时快速公交车辆行驶的绿灯相位要先于其他机动车左转信号,减少公交车与同向行驶的其他机动车的冲突。
⑤为保障行人的安全,进出中央站台应设置人行天桥或地道。
同时,在天桥和地道的设计上需要特别考虑无障碍设施。
中央公交专用道按照站台的位置,以及有无中间分隔带的情况,在设计时具体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公交站台设在中间分隔带上①北京市南中轴路快速公交系统模式。
这一类型采用岛式站台,双向共用站台设施(见图1),节省建设成本,提高站台使用效率,需要选择左侧开门的公交车辆。
其缺点是快速公交系统与常规公交系统的衔接不方便,投资较大[1]。
②公交车逆向行驶(见图2)。
该类型不需要特殊公交车辆,适用性较好,但交叉口的信号控制需进行特殊处理,公交专用车道和普通车道需要合理衔接。
③把中间分隔带改为两个站台,公交车可以正向行驶,通过人行横道实现客流集散(见图3),这种形式的快速公交站台以巴西最为典型。
2)没有中间分隔带,站台设在两侧分隔带上这种形式主要适用于三块板道路和一块板道路,往往用于机非分隔带不宽、绿化效果不明显的三块板道路上。
根据公交站台的布设以城市交通UrbanTransportofChina第5卷第4期图5站台设在交叉口的公交岛上Fig.5Busstationonsafetyislandinintersection右转直行左转公交站台左转直行右转公交专用路公交站台图6站台设在机非分隔带上Fig.6Busstationonstripbetweenmotorvehiclesandbicycles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人行道车站车站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人行道图4站台设在两侧分隔带上Fig.4Busstationonsidestrip其他机动车车道分隔带公交专用道公交站台其他机动车车道分隔带公交站台及公交车与其他机动车之间的隔离带的宽度,可以分为两类。
①公交站台设在公交车与其他机动车之间的隔离带上,通过建设人行天桥或地道与人行道相连。
公交车行驶在位于道路中间的车道上,有超车条件,见图4。
②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之间没有隔离带,公交站台主要设在交叉口进出口道的公交岛上,行人可以通过交叉口人行横道与人行道联系,见图5。
2.2路侧公交专用道路侧公交专用道便于设置港湾式停靠站,乘客在站台处的候车条件好,适用性强,不需要特殊的公交车辆,同时利于与普通公交车辆的衔接换乘,适合于各种道路条件。
但路侧公交专用道受道路运行状况影响较大,通行能力、最大旅客运送能力以及运营速度的提高空间有限。
针对路侧公交专用道的特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①路侧公交专用道要处理好公交车与道路进出口车辆的交织冲突,处理好与交叉口右转车辆的关系,禁止出租汽车等车辆随意停车。
②建议在交叉口设置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
③在时间上给予优先的信号相位,减少公交车在交叉口的延误,形成公交优先通行系统,保障公交车在全线的快速行驶。
路侧公交站台一般设在机非分隔带或人行道上。
主要设计形式有:1)站台设在机非分隔带上此类型的专用道,车辆进出车站组织流线顺畅,便于与普通公交线路的衔接换乘。
但行人进出车站需要跨越非机动车道,安全性较差。
见图6。
2)站台设在人行道上快速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研究AStudyonPlanningandDesignofBusRapidTransitLanes马海红等图7站台设在人行道上Fig.7Busstationonsidewalk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人行道车站车站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人行道图8公交专用路的典型设计图Fig.8Thesketchmapofbuswaydesign最小20m最小6.7m每一方向高峰时段20 ̄60辆公交车6.7m6.7m每一方向高峰时段60 ̄90辆公交车其他车站公交站台3.5m公交车站最小10m最小20m最小6.7 ̄7.2m较适宜3.5m6.7m6.7m公交车站BRT其他公交车注:如果单方向公交车流量超过90辆/h,则应设置两倍宽的车道此类型的专用道,需要特别注意公交车辆在进出车站时与非机动车的交织冲突,在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公交车站处使非机动车道绕过站台,以避免交织冲突。
见图7。
2.3公交专用路公交专用路通常设置在中心闹市区的街道上,仅供公交车辆行驶,其余路宽对行人开放[4]。
公交专用路主要应用于车多路窄的都市区或新兴的繁华地带。
它主要布设于几条公交线路交汇的街道,连接主要的公交换乘枢纽和市区的公交走廊,是公交车可以自由穿行而非公交车不得行驶的区域。
公交专用路可以为公交车提高行驶速度。
因此,需要仔细谨慎地挑选街道,使其既可带来最大的综合效益,又不阻碍其他车辆经过和进出附近场所。
公交专用路是把分散的几条公交运营线路集中在一条街道上,从而提高这条街道的公交通达性和服务效率。
它直达城市最核心的地段,为行人提供简单直接的出行方式。
它的发展最好与步行街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针对公交专用路的特点,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3,5]:①当快速公交与其他公交车共用一条公交车专用路,车辆堵塞长度超过800m时,这条公交专用路应该在公交停靠站附近安排超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