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复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为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入门》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以及科学创新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

3. 学会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科学实验的操作。

教学重点: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教学课件。

2. 学具:实验报告单,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方法。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科学实验为例,讲解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4. 学生展示与讨论(10分钟)6. 科学创新与实践(10分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并进行实践探究。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方法2. 科学观察与实验3. 科学数据记录与处理4. 科学思维方法5. 科学创新与实践七、作业设计2. 答案:根据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运用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基本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 科学实验的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注意实验安全,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1. 教具:根据实验内容,提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并检查器材的完好性,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1)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新教材解读】义务教育教材内容解读课件 (1)
人教社2012年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练习题总量为345题,新教材比原教材增加了245题,增加的题量为原教材的 71%。
以八年级上册为例,八上物理新教材共有练习题183题,以每周2课时、新授课17周计算,平均每节新授课可 布置的教材上作业题为5.4题。加上教师每课时针对性作业平均1题左右,题量是恰当的。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新教材中的情境化物理习题,描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形和境况,并不明确已知的的物理知识;题目所询问的, 是如何解决习题中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并不说明是求解哪个物理量。学生需要根据习题中的情境,联系已学 的物理知识,分析出习题所给的物理条件和物理要求,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物理学科的核心 素养,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本次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变化,体现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深刻关注。通过稳健的课程目录调整、细致的章 节体例优化以及扎实的教材内容更新,新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科学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加 灵活、多样的教学工具。
1.体现鲜明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确保教材的正确方向 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党在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充分发挥物 理课程的育、章节优化: 新旧教材对比
第二部分 整体重要变化
2、教材内容更新: ①新增的“问题”栏目,高度践行了新课标“问题导向,探究式学习”的理念,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的真实 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融合多学科知识,持续思考、深入探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科学精神。 案例兼具时代、科技与文化特色,展现了我国科技辉煌,强化文化自信。
第三部分 变化要点解读
4.深化习题研究,促进作业优化 ❐ 习题功能明确 ▪ 习题与试题的功能不同 试题的重要功能的甄别,用于选拔。 习题不强调甄别,除巩固知识外,其重要功能是“建构”和“培养”,即: 建立概念规律,构筑知识框架; 培育各种能力,养成良好态度。

遗传和进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遗传和进化复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旳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旳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数字Ⅰ和Ⅱ标出。Ⅰ和Ⅱ旳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懂得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予以旳相对简朴旳情境中辨认和使用它们。 Ⅱ: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之间旳联络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旳情境中综合利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高考试题:
纲领——课程原则要求——考试纲领素材——现实生活知识——要求教材
基本策略:
新课阶段——(高一、二)根据课程原则实现“用教材教”复习阶段——(高三复习) 根据考试纲领实现“回归教材”
基本策略:
标高符合学生实际内容推动循序渐进学生思维深度参加精选例题配套练习训练对准学生问题
一般程序:
解析:
(3)
F1:AaEOO
F1(小麦共有21对染色体,形成配子时,一对染色体不能联会,其他20对都能正常配对) 形成四分体:20个F1产生旳配子旳基因型有 4 种。 ( AaEO 、 O 、 AO 、 aEO ) ( 22条、 20条、 21条、 21条)
(甲) AAOO × (丙) aEaEOO
(4)让(2)中 F 1 与(3)中F 1 杂交,若多种配子旳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旳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裔植株同步体现三种性状旳几率为 。
AaOBO
AaEOO
(这种植株旳基因型是:A E B , 1/4 × 1/4 ×3 = 3/16)
(2)中 F1 AaOBO
解析:(4)
(3)中 F1 AaEOO
×
配子:
AB (1/4) AO (1/4) aOB (1/4) aOO (1/4)
AO (1/4) aEO (1/4)AaEO(1/4) O (1/4)
注意:按上题旳意思这里第一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故“AaE” 可能正常分离,也可能不能分离!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船的研究》单元复习【教材简析】船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分两大块内容:1至5课,从材料、构造、动力、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对船进行了研究;6至7课,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设计、制作和改进一艘船。

整个单元以船的材料、结构、动力等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为内容,引导学生在认识、设计、制作船的实践活动中,初步感知浮力,体验生产生活需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以船的演化史为线索,引导学生认识船只经历了“浮的材料—沉的材料”“自然动力—机械动力”等发展历程;结合这些发展演化过程中的节点展开设计与制作船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人类为了提升船只的载重量、稳定性、动力性能,对造船材料、内外部构造、动力装置等进行的不断改进和发明。

【学情分析】经过了一个单元的科学实践,学生通过对船只的研究,已经认识到不同的船只在材料、构造、动力、载重量、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同时,学生通过设计制作一艘小船,经历设计、制作、评测与完善等过程,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和工程等学习方式,发展动手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认识到造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

如何梳理这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并能将它们加以实际应用,还需要通过单元整理回顾进一步巩固。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单元内容学习的回顾,进一步巩固认识船只在体积、材料、构造等方面对稳定性、载重量等性能的影响;意识到船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学思维]运用分析、概括等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提升,理解工程设计的一般流程,认识到造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项目。

[探究实践]通过对单元内容学习回顾,能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提炼,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检验和增强学习效果。

[态度责任]在回顾学习内容的活动中,养成善于交流、乐于表达的科学习惯。

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的科学词汇,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资料ppt课件

《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培训资料ppt课件
擦摩手两用着笑他。里手他到落滴便物合混,面下的物合混的滴下往在放
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 材料适宜,能引发幼儿探究
18
案例1:《小汽车》
特特四岁,坐在桌子旁边看着装有面粉、盐、沙子、水和油的容器,他将手 指伸进面粉里,然后举起手指并对着手指吹气,当面粉从手指上被吹掉时,他 笑了起来,接着他又把手指伸进盐里,他看着它,发现上面没有沾到什么东西, 特特拿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出一些在一个空碗里,他把碗里的水晃荡了几分 钟,接着舀了几勺面粉放到水里并用勺子快速的搅动,这个过程中他非常投入, 他举起几勺这种混合物,倾斜勺子,使它滴落到碗里。重复做了几次后,他又 把一只手放在往下滴的混合物的下面,混合物便滴落到他手里。他笑着用两手 摩擦这种混合物,还举起来给另一个孩子看,说:“看看这是粘的!”接着又 把手伸到碗里的液体中去。 特特加了更多的面粉,接着又加了一些水,他重复这种“倒----感觉”的过程。 过了一会,他在一大碗纯净水中把手洗净,接着把手伸到盐中,并观察沾了盐 的手指,他向手指吹气,这次发现没能把盐吹掉,接着他又把手指伸到水里。 最后,特特拿来另一个碗,并往碗里倒水,尔后他开始往水里加盐,每次添加 他都会把手伸到水里感觉一下。
3.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 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 行。
4.能用数字、图画、图 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
与交流。
9
什么是探究能力?
是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方 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现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探究能力是“科学探究”领域的关键目标
10
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观察探究 思考猜测 调查验证 收集信息 得出结论 合作交流
3.能感知和体验天气 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 影响。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总复习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式。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水生活化、城
区无垃圾等目标。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 )
①以人为本 ②全面发展 ③协调发展 ④可持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重点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本题为组合式选择题,四选三,舍去一个即 可,材料中强调的是保护生态,实现可再生能源广泛利用,节能减 排,没有强调其他方面,不体现全面发展,舍去②。
观 法是统 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
筹兼顾 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1.(2010年天津文综)长期以来,对经济快速增长的片面追求已
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进而损害到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建的中新
天津生态城以修复、保护生态为主旨,探索人类生存发展的新模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点击考点
1.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经济 目标: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 的要求 2.促进国家的 经济发展:科 学发展观;经 济持续协调发 展
提示重点
近三年高考考 频较高的知识 点依次是:促 进国民经济又 好又快发展的 措施;科学发 展观的重要性 及其内涵;全 面建设小康社 会经济建设的 新要求
答案:A
2.(2012年浙江卷)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 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 铁矿石价格
年份 项目
2007
重点钢企利润率(%) 7.26
进口铁矿石价格(美元 /吨)Fra bibliotek92.3

科学教研活动课件(正式)1 - 鹿城教育

科学教研活动课件(正式)1 - 鹿城教育

科学活动的目标: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发展认识能力 。
资源。
(四)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
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让幼儿亲历和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生活化,学习身边的科学。
知识 经验
了解大自然,动植物,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有趣的 事情、现象和规律,习得粗浅的经验性知识。
过程与 方法
(二)蕴含的涵义 1.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 4.关爱环境和珍爱生命。
(三)科学教育内容要从身边取材 1. 探究、认识、关爱动植物; 2. 体验、了解、使用材料和工具,发现事
物间的关系; 3. 感受、发现自然变化,及关爱环境珍惜
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 态度
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 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材料 投放
提问 设置
内容 方法
目标 落实
环节 安排
师生 互动
三、科学活动目标价值判断与注意事项
LOGO
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 陈碧霄

一、《纲要》背景下的科学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科学活动目标的落实 三、科学活动目标价值判断与注意事项
一、《纲要》中科学教育目标 (一)科学教育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 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4.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30张)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30张)

考点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
2.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实践活动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 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的试验表明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 展、“物理模型”是否具有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②错误,本次试验任务并没 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④错误,对太阳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要通过分析等深加工才能完成。故选 B。
考点四: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涵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2)全面理解真理的特征。
考点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项目
理解
原因
要求
误区
认识具有反 人们对一个事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与时俱进, ①“直线论”:
复性
物的正确认识 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 开拓创新, 此观点认为人的
往往要经过从 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 认识是直线式的
02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梳理
1 认识
2 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真理及其特征
5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考点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 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③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④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与比较》教学课件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观察与比较》教学课件

2. 观察和比较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观察和比较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技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观察与比较在生活中 的应用
事无巨细的洞见
4. 观察和比较在医疗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有助于准确判断 病症。
1.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可以帮助人们挑选水果、选择衣服等。
2. 观察和比较在科学实验中也有广泛应用,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法。
3. 观察和比较在艺术创作中同样重要,是发现美的基础。
提升生活品质的利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 的科学素养。
3. 参与观察和比较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动脑能力。
4. 通过系统的观察和比较训练,学生可以为将 来的科学探索奠定基础。
终身学习的习惯
4. 观察和比较习惯的养成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基 础。
1. 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比较习惯,有助于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
3. 观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思考则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多感官协作的观察方 法
眼耳鼻手的交响
4. 可以使用手触摸事物的质地、温度等特征。
1. 可以使用眼睛观察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可以使用耳朵听事物产生的声音。
3. 可以使用鼻子闻事物的气味。
洞见事物的奥秘
1.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可以获取更丰富 的信息。
2.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的多样性,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和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是科学学习的基础。
观察与思考的双翼
4. 观察与思考并重有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事物。
1.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而思考则是对观察结果的深入探索。

幼儿教育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幼儿教育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

幼儿教育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而科学探究能力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能力呢?首先,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第一步。

幼儿园可以通过设置观察实验、观察游戏等活动,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对事物的敏感度和细致观察的习惯。

例如,在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种植,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好奇心。

其次,培养提问能力。

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提问能力。

例如,在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水会沸腾?为什么冰会融化?通过这样的提问,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培养实验能力。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验证。

幼儿园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例如,在学习颜色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调配颜料,观察不同颜色的混合效果,通过实验的方式,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也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等多个方面,幼儿园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

比如,在动物世界的学习中,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他们观察、比较,然后引导他们从中归纳出一些规律,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培养合作能力。

科学探究往往需要合作和交流,幼儿园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进行一项观察实验时,可以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通过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包括培养观察力、提问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和合作能力。

人教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

人教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

人教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一、概述在当今教育体系中,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件涵盖了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的内容,涉及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重要领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生物在地球上的演化历程。

本课件的设计遵循了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丰富的图文结合,生动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本课件还结合了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科学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人教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全册教学课件》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生物学知识,培养其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介绍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物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发展,生物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不仅关乎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认知,还涉及到农业、医药、环保、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

从基因编辑到生物制药,从生态保护到农业育种,生物科学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医药领域:生物科学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是最为广泛和直接的。

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依赖于生物学知识。

基因编辑技术的研发为遗传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疫苗的研发、生物药物的制造等也是生物科学在医药领域的重要应用。

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课件ppt

幼儿园教师教研活动《科学教育活动设计》课件ppt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幼儿园教师教研活 动《科学教育活动 设计》课件ppt
汇报人:WPS
目录
01.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目的和意义
03.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案例分析
05.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创新与拓展
02.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原则和方法
04.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实施策略
06.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 的实践与反思
拓展一:融入环保教育元素
结合科学教育活动,将环保理念融入其中 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设计合适的环保教育活动 拓展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范围,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培养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拓展二:开展跨学科的科学教育活动
跨学科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和价值
如何设计和实施跨学科科学 教育活动
策略三: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
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具有趣味性、可探索性和可操作性。 根据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材料,引导儿童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儿童适宜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不断调整和改进材料和指导方法,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
策略四:及时总结和评价
总结活动成果 分析活动不足 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及时评价,激励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教育活动
05
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创新与 拓展
创新一:结合现代技术进行科学教育
引入数字化工具 和设备,如平板 电脑、智能手表 等,进行科学实 验和观察。
利用虚拟现实 (VR)技术, 模拟科学实验和 科学现象,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 的感知和理解。
实践二: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表现与反馈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幼儿在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 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考方式与能力提升 教师对幼儿表现的观察与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实验猜想】碳的氧化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也可能是二氧化碳, 也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所以猜想2:只有CO2; 【实验探究】(1)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 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2)两种实验现象都能分别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分 别是:①C中石灰水不变浑浊,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E装置 中出现: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粉末;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草酸在加热的条 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H2C2O4=△==CO2↑+CO↑+H2O; (1)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所以B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 氧化碳,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气体; (2)澄清石灰水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 二氧化碳是否被除尽; (3)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装置末端应加一个燃 着的酒精灯,用来除去CO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__H_2_C__2O__4=__=_=_C_O__2_↑_+_C_O__↑_+_H_2_O____。 (1)B装置的作用是___除__去__混__合__气__体___中__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气__体____ ; (2)C装置的作用是_____检__验__二__氧__化__碳__是__否__被__除__尽_________ ; (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 的空气),请提出改进措施装__置__末__端__加__燃__着__的__酒__精__灯__(任写一条)。
例题1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根据CO和CO2的性质,兴趣小组同学 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探究】(1)观察到A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草酸分解有CO2气体生成,请写出A装置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C__O_2_+_C_a_(_O_H__)2_=_C__aC__O_3_↓_+_H_2_O____________;
说明该固体中混有硫酸钠,
写出证明有硫酸钠存在的化
学方程式_N_a_2_S_O__4+__B_a_(_N_O__3_)2_=

BaSO4↓+2NaNO3
说明该固体中_氯__化__钠__。实验
结束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
阳离子是_N__a_+_、__B_a_2_+_、__H__+_
例题2
【实验反思】步骤(2)中滴入过量的稀硝酸的目的是 _排__除__碳__酸__根__离__子__的__干__扰__,__并__为__检__验__硫__酸__根__离__子__做__准__备___。 【实验拓展】兴趣小组还想测定该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利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体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每 一步反应均完全进行。
例题1
(2017·湖南郴州) 草酸(H2C2O4)又名乙二酸,是一种有机 酸,易溶于水,广泛存在于植物源食品中。草酸不稳定,在浓 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草酸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生成物中碳的氧化物种类进行了如下实 验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物中有哪几种碳的氧化物? 【实验猜想】猜想1:只有CO; 猜想2:只有 ___C_O__2___(填化学式); 猜想3:含有CO和CO2。
三、科学探究题的常见题型
全国常考类型 关于催化剂的探究;关于气体成分的探究;关于固体或溶液成 分的探究;关于反应后成分的探究;关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变质的探究;关于反应因素的探究(粒子作用、燃烧条件、金属 锈蚀条件等);涉及定量分析的探究等。
(一)、关于混合物各成分(气体、固体)的探究
1.混合气体(废气、尾气)成分的检验和鉴别 常见气体如:H2、O2、CO2、CO、NH3、CH4等的检验。按题目 情景设置有这4个方向: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某反 应生成气体成分的探究;蜡烛(酒精灯可燃物)燃烧过程生成气体 成分的探究;排污管、下水道气体成分的探究。
2.混合物中成分的探究
常见特殊颜色的物质、特殊颜色的溶液、重要离子的检 验等。解题思路:
①固体先用水(或酸液)溶解; ②再用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判断酸碱性; ③加入常见的酸有无气体放出; ④加入常见的碱研磨是否有气体放出; ⑤加入物质检验SO42-、Cl-是否存在。
例题2
(2017•南宁)兴趣小组在做完盐的性质实验后,发现一瓶碳酸 钠固体可能混入了氯化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此,他 们对这瓶固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验证】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复习课件
2020/9/7
01 考纲要求和命题分布
1 .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得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应用) 2.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 事实来验证(应用) 3.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并进行推理和判断(应用) 4.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理解) 5.了解实验方案的设计原则与评价方法(应用)
02 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与实验→解释与结 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拓展与应用。
二、科学探究题的特点
根据实验的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 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看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出 现什么证明草酸分解的气体中含有CO; 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F装置中出现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_变__浑___浊_ 的现象; ②E装置中出现__黑__色__粉__末__变___成__红__色__粉__末___________的现象。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例题2
实验步骤
现象
(1)取少量该样品于
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
,溶解,得到溶液A。
(2)取少量溶液A于试 管中,滴入过量的稀硝
有白色沉
酸。再滴入过量的硝酸 __淀__生__成____
钡溶液,充分反应后,
静置。
(3)取步骤(2)中的 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 入几滴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 淀生成
结论、分析及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