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国际环境保护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环境保护法

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

国际环境问题也称全球环境问题或地球问题,是指超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的、区域性的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二战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环境作用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产生了大规模地球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由一国内的严重污染发展到区域性的大范围污染和生态破坏,甚至演化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全世界所面临的重大危机之一。

20世纪国际环境保护掀起过两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主要发生在60至70年代的工业化国家,以“一个地球”为口号,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其顶峰标志。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并导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设立,大大推动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为纪念这次会议,联合国大会决定以每年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

第二次高潮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其顶峰标志是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的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举行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3个国家派代表团参加大会,102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与会,故此次会议又被称为“地球高峰会议”。会议宗旨是回顾人类环境会议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此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又称“地球宪章”)、《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发出了建立起一种“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口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成为国际环境保护的新开端。

当前,国际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1、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并非指气候的自然变异。

目前,气候变化主要是指全球性的气候变暖状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放能够吸收和重新放出红外辐射的温室气体、气溶胶、温室气体前体等,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并将红外热能拦截、聚集在大气低层,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使大气层和地球表面温度升高。气候变化可造成自然环境和生物区系的变化,并对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

及人类健康和福利产生重大的有害影响。其对农业的危害将是灾难性的;造成海平面上升,会使许多临海城市及许多国家富饶的三角洲地区和沿海平原被海水侵蚀、淹没;会使生物带、生物群落的地理分布发生变化,造成物种变异、减少或消失等。

据科学研究结果,过去100年来地球表面温度已上升0.3-0.6oC在过去30年中,大气中因消耗矿物燃料(主要是煤)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20%以上。目前,全球每年消耗矿物燃料80亿吨,每年有50亿吨二氧化碳气体排入大气层,并以10-12%的速度增加,从而破坏了全球气候系统的稳固性。制止全球变暖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为各国的共同任务。

2、臭氧层破坏(耗损)(辐射)

臭氧层是距地球表面10-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集中地球上的90%的臭氧气体,吸取太阳辐射的99%以上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的万物生灵,是地球的的天然“保护伞”。由于人为向大气大量排臭氧层耗损物质,从而导致臭氧层变薄甚至出现空洞。

科学研究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辐射到地球表面的对生物有伤害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增加4%,还会诱发白内障、呼吸道疾病,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为拯未能救臭氧层,尽快停止生产和使用臭氧层耗损物质是最为便捷、经济和有效的办法。

3、酸雨污染(燃煤)

酸雨主要是由于矿物燃料消耗过程中产生的硫、氮的氧化物排入大气所形成。其对森林、土壤、水体、农作物、建筑物等具有严重损害。

4、生物多样性锐减

目前,全世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有400余种,鸟类近600种,爬行动物200余种,鱼类240余种,有1/5物种濒临灭绝危险,平均每天有5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5、淡水短缺

淡水占地球表面水的2.5%,而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河流、湖泊、水库的淡水储存量仅为淡水总量的0.4%。本世纪初以来,全球淡水消耗旦增加了6倍,目前,全球有10亿人缺水,28亿人缺少洁净的饮用水,每年有2500万人因水污染而受到损害。全世界都面临着淡水短缺的危机。

6、森林破坏

森林减少是全球性现象。从1950年-1975年,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26亿公顷,80年代后仍以每年11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

7、荒漠化

世界上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变为沙漠、半沙漠或退化,10亿公顷土地受到风、水侵蚀,有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全世界25%的陆地受到荒漠化威胁。

荒漠化是造成自60年代以来非洲大饥荒的主要原因,并给全世界每年造成4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造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垦等引起的植被破坏和不适当的农业活动及开矿、修路等。

8、海洋污染和破坏

在全球范围内,海洋污染和海洋资源破坏越来越严重。全球70%的海洋渔业资源已经或正在枯竭。

9、有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目前,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越境转移危险废物,造成严惩的污染扩散。

二、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国际环境保护法是指调整国际间环境保护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这些行为规范主要来源于国际公约、双边或多边协定,以及有关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的宣言、决议、行动纲领等。

国际环境保护法调整的范围包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整个地球环境,以及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层空间环境。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主体是国家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粮食和农业组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等。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遵守和履行(也称履约),是由各参加国在规定的范围和方式内采取的措施来保证的。如果侵害了他国或组织的环境权益,违背各国相互达成的环境保护义务,就违反了国际环境保护法,特别严重者则被视为国际犯罪。

对违反国际环境保护法的行为所应承担的责任主要是赔偿损失、恢复被侵害的环境权益等。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有:

1、尊重国家主权原则

即各国对其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的原则

一个国家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是该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各国对其自由处置是该国的主权权利。1962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的《关于天然资源之永久主权宣言》中确认各国自由有利行使其对天然资源之主权,并确认侵犯他国对其天然财富与资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