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是中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我国循环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标签:循环经济现状障碍对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人均资源占有不足、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紧迫性、长期性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1.国家近年来加大了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

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有一个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加强了对循环经济概念、思想的宣传;特别是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来,人们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提高,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绿色服务业(第三产业)、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政府绿色采购等,成为一些地方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作方向。

各地区积极开展生态省市建设和循环经济试点,一些地方已经形成特色。

如辽宁省在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中,通过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若干循环型城市和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及再生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2.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从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方面,出台约束和激励措施构建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制度环境。

国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发展与环境的协调: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没有市场、治理无望的生产工艺、设备和企业,减轻了工业污染负荷,缓解了结构性污染问题。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对策思考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对策思考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对策思考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
技术不足:循环经济技术和管理技术还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

社会意识不足: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参与,但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程度和重视程度还不够。

资源利用不足:循环经济需要资源的有效利用,但资源的可循环性和再利用性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政策缺乏: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制定合理的政策以支持,但目前政策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

对策思考:
完善技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进循环经济技术的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强社会教育:加大社会教育力度,普及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升社会对循环经济的认知和重视。

加强资源利用:加强资源的可循环性和再利用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制定政策:加快政策完善,提出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合理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1. 引言1.1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是指在工业园区内,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排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模式。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线性经济模式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而循环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消耗、减少废弃物排放,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延长资源的利用周期,推动经济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加强循环利用和降低排放,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循环经济还能够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新的市场需求,为企业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也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循环经济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量,减少土壤污染,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循环经济也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多的环保和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改善环境质量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难题: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难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日益成为资源消耗大户和污染排放重灾区。

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被浪费,同时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被大量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资源浪费不仅导致环境恶化,还会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资源的浪费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而环境污染会引发各种环境治理成本以及可能的法律责任。

降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为解决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园区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

首先是加强资源循环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是减少排放,通过升级环保设施,推动清洁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工业园区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是其中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而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循环经济也是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1.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园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包括有机废弃物、化工废液、废气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的瓶颈问题。

在很多工业园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仍是填埋和焚烧,不能有效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2.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目前,工业园区在环境治理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3.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不够深入工业园区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往往只停留在符合政策要求的阶段,缺乏深入的理念融入和全面推行。

工业园区内部缺乏循环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撑,导致循环经济工作的切实开展面临许多问题。

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解决途径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指导意见,鼓励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还应当对工业园区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的落实。

2.加大技术投入工业园区应当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技术含量。

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减少环境污染。

只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工业园区应当积极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的最佳利用和回收再利用,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当前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循环经济被视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然而,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循环经济的现状1.政策措施的出台中国政府已经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循环经济发展纲要》等。

这些政策文件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指导,推动企业加大循环经济的投资和力度。

2.产业链的完善中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主要包括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废物处理等环节。

许多企业已经开始从事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业务,一些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并希望通过购买环保产品来实现个人的环保意识。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市场支持和需求基础。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1.法律法规的落实不到位尽管中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行动,导致循环经济的发展进展缓慢。

2.技术和人才缺乏中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很多关键的技术和设备依赖进口,导致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环节存在短板。

同时,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存在不足,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3.市场机制不健全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存在低效、低回报的问题,导致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投资意愿不足。

市场机制不健全也妨碍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

三、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引言随着资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然而,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资源利用不充分、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利用不充分近年来,我国的资源消耗总量仍然较大,资源利用效率仍然较低。

一方面,某些企业仍然在传统的“取之、用之、弃之”的生产模式下运作,无法有效利用副产品和废弃物。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对资源节约利用的意识仍然不强,对资源浪费问题缺乏有效监管。

问题二: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循环经济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垃圾分类、再制造、废物回收等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其次,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缺乏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最后,相关技术和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以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运行。

问题三:监管不到位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监管问题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监管资源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另一方面,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监管体系还不够健全。

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对策一: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为了解决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利用。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资源保护的意识。

其次,鼓励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建立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推动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同时,加强对资源消耗高、浪费严重的企业的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对策二: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了加强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大对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的投入和支持,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其次,完善循环经济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统一标准和监管机制。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近几年,全国各地和相关行业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实践,也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循环经济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障碍(一)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有生命力。

但是,由于循环经济发展首先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即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使得市场机制自身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走政府、企业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这就需要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首先,如何突破成本障碍,使循环经济实现有效运转。

必须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意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环节很多不是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经常是性能和价格上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很难自发开展。

另外,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污染防控作用。

由于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如果不能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就很难收回。

比如在苏南地区,不少纺织企业建立了“中水回用”系统,但就是迟迟不投入使用。

究其原因,要达到回用标准,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为2.2元左右;而该地区每吨自来水的价格只有0.8元,每吨污水的处理费也只收0.8元。

对于企业而言,在现有的价格体系下,节水无利可图,循环系统的闲置便不可避免。

其次,如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行动、公众驱动的运行体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门、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目前,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共享机制没有普遍形成,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政策在一些方面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激励政策。

试论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与对策

试论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与对策

试论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与对策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但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着技术、观念、法律等方面的难点。

因此,针对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上述难点,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将资源和环境作为基本要素纳入国家制度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相关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现代“绿色科技”与企业的自主创新体系,并广泛开展绿色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自觉性。

标签: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途径“循环经济”一詞,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循环经济是以物质资源的循环使用为特征的,要求经济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达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循环经济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不难发现,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结果,是人类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生存危机,不得不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

传统经济“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生产过程,或是近几年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措施,都带来了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

要解决这些问题循环经济是必然的选择,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是把清洁生产和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融为一体,通常包括资源开采者、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旧物再用或废物再生资源者,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难点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对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但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一些难点,要找准切入点,有效化解难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技术方面的难点先进适用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条件。

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在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一项基础性的环保措施是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必要手段。

然而,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也面临多种困境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循环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和应对措施。

一、循环经济发展困境1.资金短缺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投资,资金的短缺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长,投入的时间长,想要获得盈利需要很长时间。

因此,很难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

同时,循环经济还面临政府扶持不足的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循环经济企业都在力争政策的支持,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技术难点循环经济产业链涉及复杂的技术和工艺,针对废弃物的前处理和后处理也面临着技术难点。

例如,污水处理、废物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在国内还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虽然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但是实际操作时需要面对废物种类不同,处理难度逐步升级的问题,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3.市场环境不友好当前,市场环境并不十分友好。

由于循环经济产业链长,需要协作的企业和机构很多,市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足,所以企业间的竞争方式还没有形成。

此外,市场环境中还缺乏标准化标准,国家对废弃物的处理也缺乏相应的法规。

4.监管制度不健全由于循环经济的风险和合规审查属于技术性方面,所以很难得到清晰的标准规范。

目前国内的管理制度也还非常混乱,不同部门或地区管理规定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可能因此受到压力和障碍。

二、循环经济应对措施1.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当前,循环经济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因此,政府需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其中,提供更多的投资和资金支持。

同时,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资力度,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刺激社会资本的投资。

2.推动技术创新当前,在循环经济产业的技术链中,需要不断提高的难点依然是很多的。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利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

我国在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政策、技术、产业等方面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政策问题1.政策缺乏针对性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但缺乏针对性。

例如,很多地方将废弃物回收作为主要任务,却忽略了废弃物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

2.政策执行不到位有些地方制定了循环经济相关政策,但执行不到位。

例如,“禁塑令”虽然已经出台多年,但塑料袋仍然大量存在于超市等场所。

3.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目前的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置等方面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支持。

三、技术问题1.技术水平落后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再生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技术还不够成熟。

2.技术推广难度大虽然有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由于推广难度大,很多企业不愿意采用。

例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虽然已经存在,但很多企业仍然选择将其直接处理掉。

四、产业问题1.产业链不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尚未完善,缺乏整体规划和协调。

例如,在废弃物回收领域,各地回收方式和标准不一致。

2.企业发展难度大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技术水平落后等原因,很多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面临困难。

同时,政府对于循环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也还不够。

五、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针对性的政策制定,并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同时,在法规体系方面也需要加强完善。

2.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力度我国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加大技术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

3.完善产业链和支持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加强对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规划和协调,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六、结论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缺乏针对性、执行不到位、法规体系不完善;技术水平落后、推广难度大;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发展难度大等。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与促进途径一、引言循环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被广泛认可和应用。

然而,在实践中,循环经济的推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难点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促进途径。

二、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难点1. 制度约束不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缺乏有力的法规和政策支持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现有的产业政策和法规仍未完全适应循环经济模式的需求,没有形成明确而稳定的政策框架。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执法机制,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反环境保护法规,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问题。

2. 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技术创新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创新与转化困难这一普遍问题。

一方面,循环经济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需要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另一方面,由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等原因,企业对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3. 意识观念转变困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还需要大力加强公众意识和观念转变。

在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下,很多人仍然习惯于“用完即丢”和“低价追求”的思维方式。

这种观念上的难以改变,会影响到人们对于回收再利用和资源节约的认知与行动。

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途径1. 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为了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应加强立法工作,出台有针对性的法规政策来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在制定法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企业按照循环经济原则进行生产与运营。

2. 鼓励技术创新与转化政府应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建立起跨学科和跨部门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紧密配合。

同时,为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转化,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减税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

3. 加强公众教育与引导公众教育是推动意识观念转变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开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此外,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广大年轻一代对于循环经济理念的认知和接受度。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为核心的全面有效可持续经济模式,它是
以资源效率和环境友好性为优先考虑的新型经济模式。

在当今时代,我国
正进行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许多障碍。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
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一是知识技术的缺乏。

传统的经济模式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传统经
济理念以无限增长论为主导,即通过生产和消费的形式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

但是一些资源和技术的开发循环尚未完全落实,我国缺乏技术水平高、灵活的制度设计,以及先进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二是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

传统的市场运作机制把消费主体的价值观
放在了商品交易的重要位置,从而导致循环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

另外,
政府的重点转向就是以短期的经济增长为目标,不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
也引起了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

三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传统法律规定只关注生产和消费,而不去关
注循环经济模式。

同时,政府政策的法律性也比较弱,相关的生产行为规
范缺乏,垃圾处置的法律监督也不充分。

以上是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呢?。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

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障碍及解决对策一、引言近年来,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障碍。

本文将探讨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1.资金缺乏农业循环经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目前很多农户缺乏资金支持。

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回收周期较长,导致很多农业循环经济项目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2.技术不足农业循环经济涉及到先进的环保、节能和资源回收利用技术。

然而,当前江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技术不足的问题。

很多农户、农业企业缺乏相关技术和专业知识,在循环经济模式转型中遇到困难。

3.政策支持不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但目前江西省政府在政策上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还不足。

缺乏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扶持,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4.意识转变缓慢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意识转变,但目前农户和农业企业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很多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中,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意识。

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解决对策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和投资,为农业循环经济提供资金保障。

同时,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减少因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2.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政府应加大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技术培训与推广力度,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建立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体系,为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问题解答。

3.制定支持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鼓励农户和农业企业参与农业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他们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4.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政府应加大对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农业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与对策引言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障碍。

本文将探讨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障碍一:法律、政策和制度不完善我国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仍存在不足。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

其次,政策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最后,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措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引导企业转向循环经济的激励措施。

对策一:完善法律、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强相关法律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其系统性和配套性。

同时,加强政策的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政策能够落地。

此外,需要加强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措施的建设,给予企业更多的激励和支持,推动转向循环经济。

障碍二:技术和产业链不完善我国循环经济的技术和产业链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相关技术尚不成熟,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研发和应用。

其次,循环经济产业链不完善,各环节之间缺乏协同和配合。

最后,缺乏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导致循环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对策二: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提高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水平。

同时,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协同和配合,推动各环节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信息共享。

此外,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障碍三:意识和观念转变缓慢我国循环经济的推进还受到一些意识和观念的限制。

首先,部分企业和机构的环保意识不强,缺乏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和认识。

其次,消费者的环保观念相对薄弱,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需求不高。

最后,循环经济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大众对循环经济的了解和认同度有限。

对策三:加强意识和观念转变的教育与宣传加强企业和机构的环保意识培养,提高对循环经济的重视和认识。

同时,加强消费者环保观念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需求。

循环经济现状和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现状和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现状和发展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通过有效运用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全球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循环经济理念也愈发广泛地得到人们的重视和实践。

但事实上,循环经济的实施仍具有种种挑战和难点,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循环经济现状(一)政策支持尚不充分我国目前对循环经济尚缺乏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当前我国有关循环经济的政策,主要是散布在不同领域、部门和地区的各类政策文件、行业规章、标准以及有些地方政府出台的地方性文件,难以形成一个整体。

政策短期内的实施力度有限,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技术创新尚未得到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离不开技术创新。

我国在环保技术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是这些成果很多尚未得到全面的推广和运用,也有一些产品后来的市场份额并不是特别大,存在着技术瓶颈和市场推广难度较大的问题。

(三)企业发展不平衡循环经济是一种需要广大企业共同合作的生产方式,当前我国循环经济企业发展存在着地域不平衡、规模不等、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业配套较弱等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制约了循环经济整体的发展。

二、循环经济发展建议(一)建立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建立一个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制度,不仅可以给予循环经济带来政策的保证,也能让循环经济发展合法有序地推进。

立法要全面系统、完善规范,包含循环经济的方方面面,不遗漏任何一个角落。

为健全循环经济法律制度,还需要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力度,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保障工作。

(二)提高循环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循环经济的拓展需要不断地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进动态发展过程的推动力。

随着人员培训工作深入推进,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相关的技术研究等,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能力将不断提高。

(三)着力打造主体精品循环经济企业国家在循环经济推进和升级中的战略需要,注重打造一批主体精品循环经济企业,将会是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企业要加强组织领导和业务流程建设,健全专业人才团队,加强品牌管理,营造和谐的企业环境。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引言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再利用资源,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能源消耗,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循环经济的发展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帮助推动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技术制约因素1.1 缺乏成熟的循环经济技术目前,循环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标准化和成熟性。

这限制了循环经济的推广和应用。

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对策:•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并鼓励企业参与技术创新。

•促进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共享和转让。

•鼓励建立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促进行业发展和合作。

1.2 技术更新周期长循环经济涉及到多个领域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更新周期较长。

这使得企业在实现循环经济转型时面临技术升级的困难。

对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更新和升级,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支持。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加快技术研发和应用的速度。

2. 经济制约因素2.1 高投入成本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投入成本,包括技术设备和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

这使得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成本。

对策:•政府可以提供财政支持,给予补贴和资金扶持,降低企业的投资负担。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支持循环经济项目的发展。

2.2 缺乏市场需求循环经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需要有市场需求的支撑。

如果市场需求不足,循环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对策:•建立循环经济产品认证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采购政策等方式,带动循环经济产品的市场需求。

•普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产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3. 政策制约因素3.1 缺乏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然而,目前很多国家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和明确。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也面临着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

本文将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利用的难题。

传统的工业园区往往依赖于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推行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工业园区应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采取逐步减少原材料消耗的措施,开展废水、废气和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推动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创新。

环境保护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难题。

传统的工业园区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建立健全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责任制,加大对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工业园区还应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技术创新是发展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关键。

工业园区应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和应用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机结合。

政策支持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支持政策,如加大对循环经济领域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为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还应加强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技术水平。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难题,需要各方共同合作,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推进资源利用的高效化、环境保护的全面化、技术创新的深化化和政策支持的有力化,才能推动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一、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
(1)市场缺乏刺激和支撑。

中国的市场消费体系仍然偏向一次消费,多数企业缺乏深入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政策和支持措施缺乏。

(2)技术滞后,投资亏损。

中国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技术和设备也
面临着落后的困境,尤其是机械设备投资成本高,盈利渠道有限,大多数
企业投资亏损,无力承担相关费用。

二、政策建议
(1)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支持体系,完善产业政策,进行行业振兴,促进循环服务业和循环制造业的发展;
(2)强化财政税收政策,实施劳务灵活化方案,提高企业通过循环
经济发展挣得收益;
(3)支持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传统技术和设备,提升循环
经济产业发展效率;
(4)鼓励企业采用多元营销策略,进行创新商业模式,为循环经济
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工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增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工业园区的运行过程中,随着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需要引入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经济模式,如循环经济。

虽然循环经济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难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1.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不充分。

在许多工业园区,废弃物和副产品并没有被充分回收和循环利用。

这主要是因为回收技术的不完善和资金投入的不足。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推广和应用较为成熟的回收技术,加强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提高回收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2.生态保护不够。

在工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

但许多工业园区存在着环境问题,如大量废水排放、土地沙化等。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督,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制定环保税收等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实行绿色制造。

3.园区产业结构不平衡。

循环经济需要产业联动和协同发展,但许多园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产业协同和深度融合。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制定政策吸引不同产业加入园区发展,创新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不同企业合作意愿不足。

在循环经济实践中需要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但企业合作意愿不足,存在信任度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经验交流和合作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资源,同时建立信用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

5.循环经济监管机制不健全。

对于工业园区企业的循环经济实践,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惩戒措施,导致少数企业可能会存在违法操作。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

总之,循环经济在工业园区中的实施面临众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创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加强产业联动和企业合作,在循环经济的建设和运行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创新路径,推动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近几年,全国各地和相关行业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潮,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有了较多的实践,也总结出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性因素。

循环经济发展中面对的主要障碍(一)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才具有生命力。

但是,由于循环经济发展首先以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为目标,即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使得市场机制自身往往无法解决问题,必须走政府、企业与市场相结合的道路,这就需要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首先,如何突破成本障碍,使循环经济实现有效运转。

必须看到,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意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环节很多不是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源自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经常是性能和价格上不占优势,以致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很难自发开展。

另外,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污染防控作用。

由于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如果不能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就很难收回。

比如在苏南地区,不少纺织企业建立了“中水回用”系统,但就是迟迟不投入使用。

究其原因,要达到回用标准,每吨污水的处理成本为2.2元左右;而该地区每吨自来水的价格只有0.8元,每吨污水的处理费也只收0.8元。

对于企业而言,在现有的价格体系下,节水无利可图,循环系统的闲置便不可避免。

其次,如何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行动、公众驱动的运行体制,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方各部门、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目前,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在动力和内在利益共享机制没有普遍形成,缺乏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政策在一些方面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的激励政策。

在推动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方面,循环经济可以开展很多重要工作,如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建立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等,都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企业缺乏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政策激励。

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政策体系。

其次,我国财税政策不完善,对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和低油耗、低排量汽车及发展节能建筑等财税扶持力度不够,对浪费资源的行为还没有限制性的税收政策。

尽管我国的燃油税改革方案早已成熟,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声称将择机在全国公布实行,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未颁布。

燃油税迟迟不能开征,不利于油品的节约,也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深化循环经济是一个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

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各个地方和部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

个别地方和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个别地方和企业并不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在这种认识水平下,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必然不足。

例如,目前一些企业的领导者没有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在一起。

认识的不足使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对更广泛地在企业内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很大制约。

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一些地方和部门只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没有从全国范围、战略层次上考虑问题,导致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并不关心企业的节能降耗,认为企业只要能够为地方贡献GDP和就业就可以,节约能源是中央政府需要考虑的事情。

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循环经济缺乏深入了解。

个别地方和部门对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作用机理、实现方式了解不多,对循环经济只是有一个含糊的概念。

有的地方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美好愿望都纳入到循环经济框架之中;有的地方将循环经济等同于废物的回收再利用。

在缺乏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无法营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承担的职能自然也无法落到实处。

(四)尚未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通过立法强制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如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都制定了综合性或单项的发展循环经济、资源循环利用的法律。

从日本、德国等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健全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我国主要的循环经济法是《清洁生产促进法》,该法并没有具体明确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可操作性不强。

国家出台的《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都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相关方面的要求,但都没有系统性。

现行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其着力点是污染防控和末端治理,不能适应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着不够协调、有关的配套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此外,我国还缺少具体的专项法律法规,缺乏必要的强制性标准等技术法规。

(五)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健全,导致资源性产品价格不合理,许多资源性产品价格没有体现出资源和环境成本,出现了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现象。

缓解资源约束压力的一个根本性途径是健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让价格真正起作用。

(六)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同时也缺乏了解相关技术信息的平台和渠道。

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建议加强下述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引导各部门各地区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探索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运作模式循环经济实际上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体现和延伸,它与基本经济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发展循环经济,也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也要顺应基本的市场经济规则。

如果出现了不经济的情况,政府部门应进行引导和协调,必要时应推出优惠政策或进行适当补贴。

例如,如果为了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或进行废物再利用的需要而损害了个别企业的利益,政府应该担负起维护这些企业利益的职责,解决的方式有几种:一是通过谈判和协调,让那些从发展循环经济中受益的企业去补贴那些因发展循环经济而受损的企业;二是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激励性政策对企业提供支持;三是政府对企业直接提供补贴。

如果用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损害企业正当利益的方式发展循环经济,那就会事与愿违,不会取得实际效果;如果忽视了市场机制,过于依赖政府资金政策的支持,难以通过市场获得稳定的经济收益,这种循环经济模式就难以持久。

目前,个别地方和部门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很高,但有些方法不符合经济规律,应加以改正,以免步入误区。

尽管我国在推动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以及探索、总结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应及时总结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的经验和问题,总结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争取尽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行动、公众驱动的循环经济有效运作模式。

(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借助财政、税收等经济政策,优化循环经济各节点之间的连接,使循环经济中各个主体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降低循环经济的运行成本,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实现循环经济的动态稳定和长效发展。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该充分细化,与财政金融政策相协调配套,防止政府不同部门按照部门利益和业绩需要“有选择”地加以执行。

首先,制定和完善具体的激励制度。

拓宽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渠道,政府可适当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并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坚持鼓励与限制相结合,引导企业推进节约降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公众尽可能使用再生物品,少用原生物料。

同时,要培育和奖励循环经济型企业,将发展循环经济与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技术水平、完善内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其次,完善并落实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国家财政支出在向公共财政转变的过程中,应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制定具体的财税政策鼓励发展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的产业,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再生资源分类回收、不易回收的废旧物资回收处理费用机制;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尽快择机出台燃油税。

第三,健全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

今后应加快资源价格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推动水、电、石油天然气、煤炭、土地等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

第四,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政府应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以此促进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将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二是有利于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应是多层次的。

(三)深化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领导能力,将发展循环经济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上去考虑,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是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的推进措施。

二是深化领导干部、企业家和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彻底转变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倾向。

三是树立和推广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正面典型,营造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利的舆论环境。

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努力倡导节约型消费和“绿色消费”,树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四)推行清洁生产方式和园区生态化改造,实现污染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第一,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认真贯彻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制订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对污染物严重超标企业和使用有毒有害原材料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逐步建立完善可行的清洁生产管理体制和实施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