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部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日报》早期宣传了哪些革命内容?
其宣传内容主要包括:1)揭露清政府的腐朽和卖国行径,宣传排满反清2)宣传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介绍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倡导共和3)支援留日学生的革命运动,宣传和声援义和团的反帝反侵略行动4)谴责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号召人民起来救国5)批判资产阶级保皇派
2.《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性质和意义?
《民报》创刊后,为从思想上扩大革命派的影响,主动向改良派报刊《新民丛报》发起攻击,双方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论战:1)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这是整个论战的中心。2)进行民权革命?3)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4)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
论战中,《新民丛报》虽然具有一些合理的观点,但总体上违背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民报》从总体上把握了人民的心声,时代的潮流,即革命。
在《民报》的带动下,革命派在海外和香港的各家报纸也纷纷与当地的改良报刊展开了论战,论战持续了两年多,最终以改良派的失败而告终。
《新民丛报》失败的原因:1)《民报》坚持的革命道路比《新民丛报》坚持的改良道路更符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2)《民报》立论以事实为依据,《新民丛报》只是推测,难以说服读者。3)《民报》一方由孙中山坐镇,参与论战的有二十余人;而《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招架。
论战的性质和意义:1)这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向保皇派及其报刊发动的一次全面猛烈的政治进攻,革命派占了上风于是着革命即将胜利。2)这次论战是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三民主义深入人心。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许多改良派的人转变立场。同时通过论战革命派还培养起一批革命骨干。
3.有人称民国初期为“报界的黄金时代”,试述当时我国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1911年10月10日爆发的武昌起义给我国新闻界注入了新的活力。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家,总销数达到4200万份,这两个数字都超过历史最高纪录。民国成立后,在“政党政治”潮流的影响下,短时间内全国出现了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政党。它们为了在国会中占有更多的席位,争相创办机关报来为自己宣传。国民党-《民立报》;共和党-《实事新报》;自由党-“横三民”《民权报》《中国民报》《民国新闻》。
4.试述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其中哪些是具有代表性的刊物?其特点是什么?
1)共产

主义小组创办的报刊和通讯社宣告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3)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特点:①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②强调理论联系实际。③注意联系群众,并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5.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是什么?
优良传统:1)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2)发扬为读者服务的精神。3)倡导创造的精神,办出报刊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4)推崇“视事业如生命”的傻子精神。
不仅加强了中央与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而且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封锁。
6.简述延安新闻广播电台创建的经过与意义。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随即中共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广播电台属于新华社的一个部门,即口语广播的部分,稿子由新华社的广播科提供。延安新闻广播电台
7.简述《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在汉口创刊。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党性原则,是《新华日报》的主要特色,也是它的基本特色:1)有坚强的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命队伍,是《新华日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2)《新华日报》一贯注重把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结合起来。3)编好、印好报纸是《新华日报》工作的基本环节。
8.在上海“孤岛”时期,爱国报人是怎样坚持斗争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日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爱国的中国新闻工作者利用英美法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借用外国人的名义,创办了一批中文抗日报刊。这种挂出洋人旗号的做法被称做办“洋旗报”。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1937)《每日译报》(1938)《导报》(1938)《文汇报》(19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