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教材高中化学 4.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4.1.1原子结构核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1原子结构核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进行实验操作,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将能够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原子结构模型和核素样品,通过实验验证原子结构和核素的性质和规律。
3.证据推理能力:学生将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分析并推理出原子结构与核素的性质和规律。他们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推理出原子核的稳定性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答案: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原子。碳-12(C-12)的原子序数为6,质量数为12。碳-14(C-14)的原子序数也为6,但质量数为14。碳-12和碳-14在元素周期表中用相同的元素符号“C”表示,但通过质量数来区分。
5.例题5:原子结构和核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题目:解释原子结构和核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核素的相关概念。例如,准备原子核结构示意图、电子云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教学活动结束了,我坐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回想着刚才的课堂情况。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责任和使命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首先,我对我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我试图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来引起学生对原子结构和核素的兴趣。我觉得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显得有些被动。我意识到,仅仅依靠提问和展示图片可能不足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兴趣。我需要找到更多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通过实验、讨论等。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4章 第1节(第1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_06

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教师: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使元素构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体系。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教师提问:20世纪初,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后,人们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更加完善。

那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对问题进行思考。

引出本节课内容。

简单的思维训练能够让学生不害怕对本节课知识点学习,感悟本节课的知识点。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新课讲解】质量数【新课讲解】原子结构教师: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力,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

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有人把这种电子层模型比拟为洋葱式结构)。

分别用n=1,2,3,4,5,6,7或K、L、M、N、O、P、Q来表示从内到外的电子层。

【新课讲解】原子结构中的电子层【思考讨论】教师: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

那么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由于原子中的电子是处在原子核的引力场中,电子总是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那么,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答案:根据Na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我们可以发现,K层最多可以排布2个电子,L层最多可以排布8个电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通过讨论,帮助同学对知识点的掌握。

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思考讨论】下表是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三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4.1.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该课时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深入研究两个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通过该课时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于同主族元素性质有较清晰的认识,对于常见的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研究来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能够知道金属和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在新教材的编排中,更加注重概念理论知识的建构过程和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

核心教学活动凸现了概念理论的建构过程,更注重科学学习方法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能够给出主族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学生也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决定的,能够明确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第二章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金属钠和非金属氯的基本性质。

但是,学生没有清晰的元素变化规律的认识,还不能将周期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以及元素性质相联系。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和递变的简单模型,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探讨-总结的教学环节,初步掌握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总结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的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

3.通过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评价目标】1.通过对碱金属及卤族元素性质递变性的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水平(定性水平和定量水平)。

2.通过对原子结构影响化学性质的分析及总结,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元素“位-构-性”的认识进阶(物质水平、元素水平、微粒水平)和认识思路的结构化水平(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4.1.1原子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4.1.1原子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化学必修第一册
知识拓展:
介绍与原子结构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原子结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原子结构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原子结构内容,强调原子结构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原子结构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原子结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原子结构教学目标和原子结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原子结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知识点梳理
1.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2.原子序数与质子数:原子序数(Z)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7.电子亲和能与电负性
题目:请解释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答案:电子亲和能是指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时释放的能量,反映了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电负性是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的度量,电负性越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8.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题目:请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②周期代表电子层的数量,族代表最外层电子的数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等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

②使学生能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③使学生知道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④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并能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微观世界中核外电子所奉行的“法律”---电子排布原则的认识,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核外电子排布与原子半径,周期表中周期,族划分的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轨道表示式的书写。

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学案导学法,联想比照法,自学阅读法,图表法等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新课引入]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我们可以简单看这几张图片,交通有交通规则,停车场有停车场的规矩,就连一个小小的鞋盒,也有自己的规矩。

通过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核外有不同的原子轨道,那么电子在这些原子轨道上是如何排布的呢?有没有自己的规则和规矩呢?当然有,是什么呢?通过我们教材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大家就会了解这一微观世界的“法律”。

[活动探究]1-18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提问]为什么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是这样排布的,排布原则是什么?[自学阅读]阅读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5分钟。

[学案导学]见附页[设问]为什么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要符合此三原则呢[师讲]自然界有一普遍规律:能量越低越稳定,不管是能量最低原理还是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它们的基本要求还是稳定。

[投影]耸入云天的浮天阁[师讲]通过这张图片,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生活中随处都有类似的例子,和我们微观世界的规则不谋而合。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及反应规律,是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要求为:“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具体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例了解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还指出,学生应通过实验探究和联系实际的方式学习上述知识。

因此,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联系实际、以综合问题解决为核心任务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将上述不同素养进行整合培养,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高效落实。

二、学情分析原子结构在义教学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且对于元素周期表学生也是不陌生的。

因此本节应在义教学习的基础上对原子结构进行拓展、深入,对原子结构的学习能更好的体会模型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运用模型法进行学习和认识世界。

通过大量事实了解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巩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体会周期表的归纳和预测的作用。

因此分析学生的障碍点: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2.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结合上述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背景,设计符合其认知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1.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能够理解原子的基本构成(质子、中子、电子)及其数量关系,并能从宏观元素性质推断其微观原子结构特征。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构建原子结构模型,学生能够运用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排布等概念,解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原因,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初步认知。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周期表信息,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4.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科学及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粒子间的数量关系。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能级跃迁与电子层、能级的概念。

•元素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定量关系。

四、教学资源•高中化学必修人教版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含原子结构模型动画、元素周期表演示图)。

•实验视频或实物演示(如钠、镁、铝金属性对比实验)。

•互联网资源(科学史话、最新研究成果链接)。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小组讨论,围绕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行合作探究。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梯度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概念。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元素性质变化实例,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引入:展示一张色彩斑斓的元素周期表图片,提问:“这张表为何如此重要?它背后的秘密是什么?”激发学生好奇心。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原子结构发现的科学史视频,简述从道尔顿的原子论到现代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引出本节课主题。

2. 新课教学•原子的基本构成:•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电荷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案:4.1.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能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情境]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很早以前,人们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物质是否无限可分?在公元前5世界,希腊哲学家德谟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实心球。

1904年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911年卢瑟福(汤姆孙的学生)进行了α散射实验,得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1913年玻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的观点,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

1926~1935年,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提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动规律与一般物体不同,没有确定的轨道。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学生可以认识到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常需要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提高模型的认知能力。

[复习]回顾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原子本身为什么不带电?[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于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原子本身不带电。

2.新课讲授[师]我们知道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和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我们把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

[投影]展示标有质量数的某元素X[师]质量数用A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上方,质子数用Z表示位于元素符号的左下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34 8
知新
致用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核外电子数为18 C.属于带负电荷的粒子
,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3.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道尔顿 汤姆孙 卢瑟福 玻尔
电子云
致用
C
B
A
A.54
B.56
C.58
D.137
02
考点二 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表示
导入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它们参与酶、核酸等 的代谢过程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氟、硒、碘、硅、 铁、铜、锰、锌、钴、钼、铬、镍、钒、锡。
序号
信息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_硅___
____________
(2)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_硼___
__________
序号 (3) (4)
信息
续表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_钠___
___________
_氧___
__________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1 考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规律 2 考点二 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
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 素养 步深入的过程,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 2.能利用粒子结构图式(如结构示意图)描述粒子,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原子的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4章 第1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1课时 原子结构目标与素养:1.认识原子结构。

(微观探析)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微观探析)3.能够正确书写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1)原子⎩⎪⎨⎪⎧ 原子核⎩⎪⎨⎪⎧ 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 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中性原子中)。

2.质量数(1)概念: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

(2)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二、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2.电子分层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往外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按K→L→M→N……顺序排列。

(2)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①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

如K、L、M、N层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为2、8、18、32。

②最外层电子数目最多不能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

③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

3.(1)原子(离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如下所示(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

如: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

微点拨:①电子层实质上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空间范围”,它与宏观上层的含义完全不同。

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如钙原子由于受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的限制。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而不应该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 )(2)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3)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4)某原子M层电子数为L层电子数的4倍( )[答案](1)×(2)√(3)×(4)×2.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C[A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应该先排满K层再排L层;B 项不符合各层最多排2n2个电子,K层最多排2个电子;D项不符合最外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

3.能够应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教学内容:1.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

2.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原子示意图,询问学生对原子的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名称、符号和相对质量、电荷等。

并解释原子的电中性。

3.讲解(15分钟)详细解释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4.拓展(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等形式,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强调和重点总结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板书或PPT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包括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等。

并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周期和周期律概念。

3.讲解(15分钟)详细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并通过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

4.拓展(15分钟)通过实例分析等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内容做一个小结,强调和重点总结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规则。

第三课时: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中一些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引发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分组特征的思考。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核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  核素教学设计

4.1.1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本课时是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该课时包括两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首先是在初中学习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结构,尤其是深入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了解质量数和同位素的基本概念。

其次是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绘制原则,了解族和周期的概念。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原子是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还没有质量数的概念,对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也没有非常清晰的印象。

同时,学生在初中也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简单概念,但是不清楚元素周期表的编写原则,对于族和周期的分类也不是非常清晰。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原子结构的简单模型,理解元素周期表尤其是短周期元素的编写方式,为今后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微观上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明确宏观上的元素周期表与微观上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理解元素的排列规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理解门捷列夫利用已知元素的性质推理出元素周表的科学思想。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性,理解化学知识从实验到理论,再由理论推测出实验结果的科学精神。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学生复习初中有关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引入】在序言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门捷列夫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科学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投影】门捷列夫绘制元素周期表的视频。

【过渡】门捷列夫是根据什么对元素进行排列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投影】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原子结构【学生活动】根据初中学习的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请同学们描述一下原子的结构。

【讲解】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了,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那么,这些元素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它们是如何相互结合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呢?最初,人们是通过分类整理的方法对元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的。

随着元素周期表的建立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特别是原子结构的奥秘被揭示,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认识了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通过研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逐步建立了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通过第四章学习,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5个方面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章共有三节,本课是第一节,主要讲述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内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级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节要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习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人们从微观角度探索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以问题导入,先介绍原子。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化学必修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电子、质子和中子的位置和性质;(2)掌握电子排布规律:轨道、壳层、亚层和电子数量的关系;(3)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周期、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元素的分组。

2.能力目标:(1)能够解释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2)能够用电子排布规律确定元素的电子排布;(3)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解释元素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兴趣。

(2)讲解: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展示,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

(3)实验: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来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

(4)讨论与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拓展一些相关知识和问题。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展示来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来理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概念。

(3)讨论与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教学内容(1)原子的基本结构:①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②原子核的位置和性质: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电荷为正;③电子的位置和性质: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围,电荷为负。

(2)电子排布规律:①壳层和亚层的概念;②电子数量和壳层亚层数量的关系;③电子的填充顺序:按能级依次填充。

(3)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原理:①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周期和族;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③元素的周期表中的分组:根据元素的电子配置和性质。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

3.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学生自主学习原子的构成质量数1.原子的构成2.质量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的含义02不连续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别在□01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人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的壳层,称之为电子层。

2.电子层表示方法3.电子的能量与运动区域(1)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0较低。

(2)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能量□11较高。

(3)离核最近的电子层是□12K 层,该电子层上的电子的能量最低。

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总是尽可能先从□13内层排起,当一层□14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152n 2个电子。

(3)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能超过□168(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172)。

5.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Na 原子为例:1.为什么说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提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一个电子的质量仅相当于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画为,对吗?提示:不对,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所以应画为。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 组成原子的有关粒子间的关系1.核电荷数取决于元素的种类,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的种类。

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中性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4)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1 法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只有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4.1第1课时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核素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原子构造 元素周期表 核素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2.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构造。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微观探析:能从元素和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造。

2.证据推理: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构造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

原子构造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近似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质量数(1)概念: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作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3.电子层(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表示方法电子层数(n )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 KLMNOPQ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上下――→由低到高(1)电子一般总是先从内层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

(2)原子核外第n 层最多能容纳2n 2个电子。

(3)无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其最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只有8个(K 层只有2个),次外层中的电子数最多有18个。

1.原子、分子、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电中性微粒(分子或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阳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3)阴离子X m-: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

2.1~18号元素原子构造的特殊关系特殊关系对应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Li、Si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Be、Ar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C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O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4倍Ne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H、Be、Al最外层有1个电子H、Li、Na最外层有2个电子He、Be、Mg1.R原子有b个中子,R2+核外有a个电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核心微网络素养新目标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2.学会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与应用。

3.认识元素周期表及发展历程。

4.理解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预习新知]一、原子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的表示方法即:A ZX 表示质量数是A ,质子数是Z 的X 原子。

2.质量数 (1)概念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层从内到外,分别用n 表示,依次为1,2,3,4,5,6,7或K ,L ,M ,N ,O ,P ,Q 。

(2)内层电子能量较低,外层能量较高。

电子总是先从内层排起,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4.第n 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K 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1)诞生: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演变:为未知元素留下的空位先后被填满。

(3)现行:元素的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

2.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①数目: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故有7个周期。

②分类③周期的序数即为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每一周期中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递增。

(2)族①数目: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 16个族。

②分类③常见族的别称[即学即练]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 )(2)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高。

( )(3)M层是最外层时,可以排布18个电子。

( )(4)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

( )(5)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第ⅡA族元素。

( )(6)同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 )答案:(1)×(2)×(3)×(4)√(5)×(6)√2.下列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所表示的核外电子排布正确的是( )答案:C3.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排列而成的B.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C.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第ⅠA族都是金属元素D.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都在同一族解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大小排列而成的,A错误;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16个族,B正确;第ⅠA族中氢元素不是金属元素,C错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不一定都在同一族,如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有可能位于ⅡA族,有可能位于0族也有可能位于副族,D错误。

答案:B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一、二、三、四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 )A.2、8、8、18B.2、8、18、18C.2、18、18、18D.2、8、18、32解析: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第二、三周期分别有8种元素,第四周期有18种元素。

答案:A5.根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及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微粒: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位置: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第三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3)N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相邻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___。

(4)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的元素有: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5)短周期元素中,族序数=周期序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

(6)短周期元素中,周期序数=族序数2倍的有:________。

答案:(1)O Na+Cl Cl-第二周期ⅥA族第三周期ⅠA族第三周期ⅦA族第三周期ⅦA 族(2)14 (3)3、19 (4)H、Be、Al (5)C、S (6)Li技能素养目标一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离子结构示意图中,二者则不相等: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例1] 表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示的原子只能为NeB.表示的金属阳离子有3种C.表示的微粒对应的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D.表示的微粒有2个电子层【解析】对于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故只能为Ne,A项正确;若为金属阳离子,可能为Na+、Mg2+、Al3+,共3种,B项正确;该微粒还可能为O2-、F-等,因此对应的元素可能为金属元素,也可能为非金属元素,C项错误;该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微粒有2个电子层,D项正确。

【答案】 C[提升1] 前18号元素中,A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总数的3倍;C元素原子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D 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则4种元素原子序数关系中正确的是( )A.C>D>B>AB.D>B>A>CC.A>D>C>BD.B>A>C>D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序数:C>D>B>A。

答案:A[核心能力](1)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理解和套用。

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以排布18个电子,而当它是最外层时,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目标二元素周期表基本判断应用[例2]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ⅢB族B.元素周期表有18个族C.第ⅠA族的元素全部都是金属元素D.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解析】第ⅢB族中包含锕系与镧系元素,共有32种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B错误;第ⅠA族中H为非金属元素,C错误;短周期包括第一、二、三周期,D错误。

【答案】 A[提升2] 结合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表中所列元素,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有________,属于主族元素的有________;g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i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

(3)元素f位于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请在下边方框中按氦元素的式样写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第一周期有2种元素,分别位于第1、18列;第二、三周期均有8种元素,分别位于第1、2、13~18列;第四、五、六、七周期为长周期,包括1~18列。

由此可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

(2)画出元素周期表的边界后,很容易找出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第三周期第ⅥA族元素为硫,原子序数为16,相对原子质量为32。

答案:(1)(2)a、b、c、d、e、f、g a、b、c、d、e、f 三0 四ⅡB(3)三ⅥA(4)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周期数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相同[核心能力](2)稀有气体元素因为性质稳定,有稳定的电子层结构,化合价为0,因此称为0族元素。

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2)由于镧系和锕系位于第3列,所以元素种类最多的族是第ⅢB 族。

目标三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常见推断[例3] A 、B 、C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B 、C 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是A 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则A 、B 、C 符合的一组是( ) A .Be 、Na 、Al B .B 、Mg 、Si C .O 、P 、ClD.C、Al、P【解析】由于A、B、C为短周期元素,从A、B、C的相对位置可知,A只能处在第二周期,而B、C处在第三周期。

设A的原子序数为x,则B的原子序数为(x+8-1)=x+7,C的原子序数为(x+8+1)=x+9,则(x+7)+(x+9)=4x,x=8。

所以,A、B、C的原子序数分别为8、15、17,对应的元素分别为O、P、Cl。

故选C。

【答案】 C[提升3] 下列各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表示的原子序数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解析:A项中1号元素和2号元素不应只隔1列,且1号元素与11号元素之间还应有一横行,故A项错误。

B项中4号元素(Be)和13号元素(Al)中间应隔有10列过渡元素,B项错误。

C项中10号元素不和15、16号元素在同一周期,且6、32号元素不和10号元素在同一族,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核心能力]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1)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x的取值1/3 1/2 1 2 3对应的元素Na Li H、Be、Al C、S O(2)(3)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差的情况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②若为ⅢA族至0族元素,则原子序数之差等于下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4)同主族不相邻两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元素周期表中1~7周期的元素种类数分别是2,8,8,18,18,32,32,故同主族不相邻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差是这几个数的和或差,如1H和19K的原子序数差是2+8+8=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