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亲社会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亲社会行为
【内容提要】
亲社会行为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培养亲社会行为,形成良好的品德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章阐述了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助人行为的研究和理论,阐述了亲社会行为培养与品德教育的有关理论和研究。
【学习目标】
1.理解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
2.了解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助人行为的研究和理论。
4.掌握品德形成的几种理论模式。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利他主义助人行为品德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处处可见帮助人的现象,从指路,扶老携幼,义务献血,到见义勇为与歹徒搏斗,抢救遇难儿童,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但同时我们又可以看到,有些人对处于困境中的他人抱着冷漠的态度,见死不救。1964年,纽约发生了一起谋杀案。年轻妇女吉蒂下夜班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的袭击,她大声呼救。当即周围居民楼的一些房间的灯亮了,有人打开窗户,并有一位男士大声喊道“放开她!”歹徒放开她,溜进汽车开走。楼窗里的灯光熄灭了。这时,歹徒返回来,再次袭击吉蒂。她再次呼救。灯光再次亮起,窗户再次打开,歹徒再次逃走。灯光熄灭。当吉蒂到达住处大门口时,歹徒第三次袭来,她被杀了。
谋杀进行了35分钟。警察在接到报警后只用了2分钟就赶到现场,然而人已经死了。事后了解到当时有38个目击者,然而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竟无人报警。
正是这个事件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冷漠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社会心理学家极大的关注,使“冷漠和助人”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第一节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一、亲社会行为及有关概念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
亲社会行为可能由利他主义引起。利他主义(altruism)指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L.G.Wispe,1972)。利他行为的特点就是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外部的回报,甚至没有要给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利他行为经常有个人遭受损失和面临严重危险的含义。
但是亲社会行为不一定都由利他主义引起,它也包括为了某种目的,有所企图的助人行为,所以它是一个比利他行为更宽泛的概念(J.P.Rushton,1980)。〔J.P.Rushton(1980).Altruism,socialization,and society.Englewood Cliffs,NJ:Preatice-Hall.〕任何对他人或群体乃至社会有好处的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这种行为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亲社会”是合乎社会道德标准的意思,是与“反社会”,即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相对的,因此,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便进一步扩大,包括一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而且由此衍生出了“亲社会侵犯”的概念,指的是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侵犯行为。例如,司法人员的执法行为,教师或父母对儿童的适当的惩罚等。这些作为虽然具有潜在伤害性,但是合乎社会要求,在一定意义上是积极的,其目的不是伤害,所以是亲社会的,称之为亲社会侵犯行为(prosocial aggression)。
二、亲社会行为的发生
(一)关于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三种理论
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人?在什么情况之下助人,怎样助人?对此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三种理论,即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和进化理论。
1.社会交换理论(social-exchange theory)
社会交换理论是一种关于人类相互作用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是受到“社会经济学”导向的。人们的相互作用是一种目的在于以个人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报偿的交易。人们在交往中所交换的不仅是物质和金钱,而且还有社会性的东西,如爱、服务、信息、地位等(U.G.Foa & E.B.Foa,1975)。〔U.G.Foa & E.B.Foa(1975).Resource theory of social exchange.Morristown,NJ:General learning Press.〕人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使用的是“最低失分”策略,即以最小的成本,得到最大的报偿。社会交换理论强调人们在行为时的这种成本和报偿的监控并不总是很有意识的。例如,见到一辆采血车,你可能没有认真掂量献血的成本(要被针扎、付出时间、会感到疲劳),与不献血的成本(感到内疚、得不到赞许)。你可能也没有掂量献血的好处(因为帮助了他人而感觉良好、不会受到他人的批评)和不这样做的好处(节省时间、不会感到不舒服)。但是通过对献血者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事实上,献血者似乎预先还是进行了这种计算的,只是非常微妙。
(1)助人行为有隐蔽的个人利益。帮助他人为获得的报偿可能是外部的,也可能是内部的。为了树立自己的形象,为得到他人的赞许或友谊,这是外部的,这种付出为了得到。因此,我们最愿意帮助那些对我们有吸引力的人,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的人(D.Krebs,1970;R.K.Unger,1979)。〔D.Krebs(1970).Altruism-an examin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73,258~302.〕助人的好处还包括内部报偿。当我们听到一个小孩的哭声时,我们会感到不安、忧伤或烦扰。于是,我们会去了解一下,帮助一下,以解除或减轻我们内心的烦扰。研究发现,那些因为他人的忧伤而引起极大烦恼的人,也是给予最多帮助的人。献血者报告说“献血使我自我感觉良好”。显然,助人的结果无论是解除内心的烦扰,还是可以提升个人的自我价值感,都是内部报偿。通过对与艾滋病患者交朋友的志愿者动机的调查(E.G.Clary & M.Snyder,1999),〔E.G.Clary & M.Snyder(1999).The motivation to volunteer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8,156~159.〕可以将这些志愿者的动机归纳为如下六种。
知识:更好地了解人们或学习技能;
职业:通过经验和交往增强职业能力;
社会适应:成为群体的一员并得到赞许;
自我防卫:减轻内疚或逃避个人问题;
提高自尊:提升自我价值和信心;
价值表达:表达个人的价值观和对他人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