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体系的液
水-异丙醇-丁酮三元液系的分离
4.3 膜分离除水
NaA沸石分子筛膜
渗透汽化技术研究得最多、应用最普遍、 技术最成熟的领域是应用在有机溶剂脱水中。 其中,NaA型沸石膜由于其具有的高度亲水 性, 和介于水分子与大部分有机物分子之间的 孔径 (0. 41nm ),使其成为有机溶剂脱水最理 想的材料。 NaA沸石分子筛孔径为:4.1 Å 异丙醇的动力学直径:5.8 Å; 丁酮的动力学直径: 4.7 Å ; 水分子的动力学直径: 2.8 Å。
恒沸点有机混合物溶液的分离; 2.有机溶剂及混合溶剂中微量水的脱除、废水中少量 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及水溶液中高价值有机组分的回收。
突出优点:以低的能耗实现蒸馏、萃取和吸收等传统
方法难以完成的分离任务。与蒸馏等传统的分离技术
分子筛膜渗透汽化分离原 理示意图
相比, 渗透蒸发具有高效、能耗低、操作方便、便于放 大等。
18.50
18.47 18.47 18.47 18.47
9
10 11
94.89
94.89 99.55
1
1 1
9.21
44.89 44.70
18.47
18.47 14.15
12
99.98
1
30.74
13.96
4.2 盐效应除水
加盐分相
盐效应:将盐溶解在两组分的液相混合物中时,溶液的沸点、两组分的 互溶度、气液相平衡组成等均发生变化,此即所谓的“盐效应”。
基本原理:采用饱和碳酸钾溶液为盐析剂,将饱和碳酸钾溶液与水-丁酮 -异丙醇(塔顶馏出物)溶液按一定体积比充分混合均匀,移入静置装置 中,利用碳酸钾对有机物的盐析效应使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导 致形成有机物富集相,溶液分为两相。静置一段时间,此时两相浓度不 再变化,从而达到有机物脱水的目的。
三元液—液平衡测定
三元液—液平衡测定三元液-液平衡是化学和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涉及多组分液体的相互作用,如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从而提供了解决许多实际应用问题的手段。
三元液-液平衡研究可以用来优化化学反应,离子交换,溶液的提纯,萃取分离,纳米药物制备等多种应用,因此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介绍三元液-液平衡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基本概念三元液-液平衡是指由三种以上组分液体构成的相平衡。
在三元液-液平衡中,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同组分在液相中的分配,因此,平衡状态下,存在相互溶解的组分,而其它组分则分布在不同相中。
2. 原理三元液-液平衡测定原理基于分配定律,即当一个物质同时存在于两个不相溶的液体中时,物质会在两个液体中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在三元液-液平衡中,各组分分别分布在三个相中。
以A,B,C三个组分为例,A分别分布在液体1、液体2和液体3中,B在液体1、液体2中,C在液体2、液体3中。
在三元液-液平衡中,各组分亦会在不同液相中分配,达到稳定状态。
3. 实验装置和流程三元液-液平衡实验装置一般包括三个分液漏斗、磁力搅拌器、恒温槽和收集瓶等。
分液漏斗通过滴定开口连接,形成一个三角形平衡体系。
在实验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搅拌强度,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准备好实验物质。
首先,将液体1加入到一个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大量的液体2,以便两者充分混合。
加入液体2后,将溶质A加入其中一侧的分液漏斗中。
待达到平衡后,取出液体2中的一小部分作为样品,进行分析。
同样的方法,将液体1和液体2中的溶质B和C分别加入到组分2和组分3中,并取出样品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各组分在三个液相中的分配系数,即K1 = CA1/CA2,K2 = CB2/CB1、K3 = CC3/CC2,其中,CA1、CB1和CC2分别表示溶质A、B和C在液体1中的浓度,CA2、CB2和CC2分别表示溶质A、B和C在液体2中的浓度。
第七章 萃取
第三节
萃取过程的计算
萃取操作的自由度
在萃取过程的计算中,无论采用单级或多级萃取操作, 离开萃取器的两相互呈平衡。
萃取器的实际级数:
N P NT /
η——总的级效率,实验确定。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1、工艺流程与相图
S
S
2、图解法求解
yS , y A k A xA , xR (或x ) 求解: S , E , R, y E
tg ( MR)
E R
x A ,M x A , R x S ,M x S , R
表示混合物组成的M点的位置必在R点E点的连线上。
E R
RM EM
物料衡算的简捷图示方法,称为杠杆定律
从上图中M可表示溶液R和溶液E混合之后的数量 和组成,则称M为R和E的和点;
反之当从M点中移去一定量与组成的液体E液体, 表示余下的溶液组成的点R必在EM联线的延长线上, 其具体位置同样可由杠杆定律确定:
E R
RM
R
RM ME
ME
▲
M
E
R· RM E· ME
即:
E R
RM ME
2、由物料衡算得到: A
混合物E的组成为:
xA, E、xB, E、xS , E
混合物R的组成为:
xA, R、xB, R、xS , R
混合物M的组成为:
xA,M xA,R
xA,E
xA,M、xB,M、xS ,M
B
xSR xSM xSE
溶剂S必须满足两个要求: (1)溶剂不能与被分离混合物完全互溶,只能部分互溶;
(2)溶剂对A、B两组分有不同的溶解能力,或者说溶剂具有选择性: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引言液液平衡数据是化工及环保行业中重要的参数。
本文将介绍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三元液液平衡数据是指在三组分体系中,三个相互溶解的液体之间平衡的数据。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可以用来确定分离和萃取的操作条件。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包括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静态法是一种简单的三元液液平衡数据测定方法。
其实验步骤如下:1.将已知质量的固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加入待测液体A,搅拌均匀。
2.将待测液体B加入混合物中,搅拌10~30min后静置。
3.取上清液,用气相色谱对液相中组分浓度进行分析,得到平衡数据。
使用静态法测定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优点是实验简单,操作方便,缺点是很难测定三个液体系统中所有可能的平衡点,只能测定有限的几个点。
动态法动态法是一种综合测定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方法,通过不断地向一体系中加入两种液体,使体系达到平衡,然后对液相进行组分分析,确定平衡数据。
其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个液体加入板式萃取器底部的液相中,上层液体为待测液体A。
2.连续加入待测液体B,加入速度控制在0.1~3.0ml/min之间,收集出口液A与出口液B,以气相色谱法对液相中组分进行分析,获得三元液液平衡数据。
动态法可以获得三元液液平衡数据内各相变的平衡点,但需要操作单位时间较多,且需要设备较为复杂。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包括静态法和动态法。
静态法测定简单,操作方便;动态法测定精度更高,可测定所有可能的平衡点。
正确选择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方法,对提高化工及环保行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三元物系液液相平衡测定(OK)
三元物系液液相平衡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指导书三元物系液液相平衡测定液液萃取是化工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它在节能上的优越性尤其显著。
液液相平衡数据是萃取过程设计及操作的主要依据。
平衡数据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实验测定。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采用所谓浊点—物性联环合法,测定25℃下,乙醇—环已烷—水三元物系的液液平衡双结点曲线(又称溶解度曲线)和平衡结线。
通过实验要求同学们了解测定方法,熟悉实验技能。
学会三角形相图的绘制,以及分配系数K、选择性系数β的计算。
使同学们掌握该实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1、溶解度测定的原理乙醇和环已烷。
乙醇和水均为互溶体系。
但水在环已烷中溶解度很小。
在定温下,向乙醇—环已烷溶液中加入水,当水达到一定数量时,原来均匀清晰的溶液开始分裂成水相和油相二相混合物,此时体系不再是均匀的了。
当物系发生相变时,液体由清变浊。
使体系变浊所需的加水量取决于乙醇和环已烷的起始浓度和给定温度。
利用体系在相变时的浑浊和清亮现象可以测定体系中各组分之间的互溶度。
一般,液体由清变浊肉眼易于分辨。
所以本实验采用先配制乙醇—环已烷溶液,然后加入第三组分水,直到溶液出现混浊,通过逐一称量各组分来确定平衡组成即溶解度。
2、平衡结线测定的原理由相律知,定温、定压下,三元液液平衡体系的自由度f=1。
这就是说在溶解度曲线上只要确定一个特性值就能确定三元物系的性质。
通过测定在平衡时上层(油相)、下层(水相)的折光指数,并在预先测制的浓度—折光指数关系曲线上查得相应组成,便获得平衡结线。
三、实验仪器及试料1、仪器液液平衡釜、电磁搅拌器、阿贝折光仪、恒温水槽、电光分析天平,A级温度传感器、医用注射器、量筒烧杯等。
2、试剂分析纯乙醇、分析纯环已烷及去离子水。
四、操作步骤1、打开恒温水槽的电源开关、加热开关。
2、注意观察平衡釜温度计的变化,使之稳定在25℃(可调节恒温水槽的温度表)。
3、将5~6毫升环已烷倒入三角烧瓶,在天平上称重(记下重量G2),然后将环已烷倒入平衡釜,再将三角烧瓶称重(记下重量G1)。
第七章 萃取
一个实际萃取级的分离能力达不到一个理论级,两者的差 异用级效率校正。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二、多级错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三、多级逆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一、单级萃取的计算
萃取操作物系的平衡关系一般难以表示为简单的函数关系, 用三角形相图表示比较简便易行。基于杠杆定律的图解方法
kA
B
yA 分配系数 k A xA
yB
式中β --选择性系数 y --组分在萃取相E中的质量分率; x --组分在萃余相R中的质量分率; k --组分的分配系数。 (下标A组分A,B示组分B)
(2)溶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
互溶度越小,两相区越大,萃取操作的范围越大。对于B、S
完全不溶物系,选择性系数达到无穷大,选择性最好,对萃
四、分配系数和分配曲线
1. 分配系数(以kA表示)
溶剂B的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与温度和浓度有关
kA越大,愈有利于萃取分离
对于溶剂S和原溶剂B完全不互溶物系,浓度常用质量分 率X、Y表示,其分配系数表示如下: 溶质A的分配系数:
原溶剂B 的分配系数:
2. 分配曲线
将共轭相组成转换到直角坐标中得到的曲线,将三角形相
y’max的萃取液。y’max 与组 分B、S 之间的互溶度密切相
八. 溶剂(萃取剂)的选择
萃取剂的选取是萃取操作分离效果和经济性的关键。 萃取剂的性能由以下几方面衡量: 选择性是指萃取剂对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溶解能力的差异。 要求萃取剂对溶质的溶解度要大,对其他组份的溶解度要 小。这种选择性的大小或选择性的优劣通常用选择性系数 β 衡量。
(1) 萃取剂的选择性
选择性系数β 类似于蒸馏过程的α ,反映了A、B组分溶解
三元液
三元液
三元液是三元混合液的简称,是指乙二醇(丙二醇)、乙醇、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的液体,正常使用者配比比例是4:2:4,主要是应用于冷冻系统做载冷介质使用。
由于三元液含有乙醇,闪点低、挥发大,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众多使用厂家希望寻找到一种安全性高的替代品,比如氯化钙水溶液,可用于盐水制冰机和间接冷却的冷藏装置,可以取代三元液,但是对设备腐蚀性很大。
还有二氯甲烷和三氯乙烯,通常用它们的液体作为载冷介质取代三元液。
二氯甲烷的凝固温度为-97℃, 适用温度范围为-50~-90℃。
也可以取代三元液,但是无论是二氯甲烷,还是三氯乙烯都具有以下明显的缺点:液体挥发性高,沸点低,因此损失很重,需要补充的量非常多;含氯元素,而氯元素非常活泼,容易脱落形成盐酸及盐酸盐,造成设备腐蚀;溶水性低,因此低温下容易造成管道及设备的冰堵、爆管等损害;传热系数低,有机物的传热系数均较低。
目前国内许多工艺都在使用专业的载冷介质,就国内而言朝阳光大化工的载冷介质安全系数高、粘度小,最低使用温度低于-140℃,可以作为三元液的换代品。
其实三元液就是传统的载冷介质乙二醇水溶液温度低于-30℃时,粘度太大不能降低温度使用,可以通过加入定量的乙醇来改变其粘度,使其温度在低于-30℃,甚至到-50℃都可以使用,三元液冰点低、闪点小、挥发性大,所以使用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安全。
三元液液平衡 实验报告
三元液液平衡实验报告三元液液平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三元液液平衡的相关性质和特点。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关于三元液液平衡的重要结论。
本实验结果对于理解液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液液平衡是化学工程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
在化学反应、萃取和分离等过程中,液液平衡的研究对于实现高效的物质转移和分离具有重要作用。
三元液液平衡是指由三种组分组成的液体体系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特定条件和性质。
通过实验研究三元液液平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多组分体系的相互作用和平衡规律。
实验方法:1. 实验装置:使用三颈烧瓶、磁力搅拌器、温度计等设备搭建实验装置。
2. 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溶质,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实验步骤:a. 将三颈烧瓶装满溶剂,并加热至设定温度。
b. 在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溶质,并进行搅拌。
c. 通过收集液相样品和测量温度的方法,记录实验数据。
d. 重复实验步骤,改变温度或溶质浓度等条件,获得更多的实验数据。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液平衡的相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温度对于液体的相互作用力有影响。
2. 溶质浓度对于液液平衡的位置和性质也有显著影响。
高浓度的溶质可能导致相平衡位置的偏移和相平衡曲线的变化。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计算出三元液液平衡的平衡常数和平衡浓度。
这些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4. 三元液液平衡的平衡曲线可以通过绘制相平衡图来表示。
相平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不同温度和溶质浓度下的相平衡位置和性质。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三元液液平衡的相关性质和特点。
实验结果对于理解液液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探索更复杂的多组分液液平衡体系,并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中的物质转移和分离过程中。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长文《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中,本文将通过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组成和特点。
该文章旨在全面了解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并对其在石油采出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将概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定义和背景。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是一种常用于油田开发中的技术手段,通过将水、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三种成分混合使用,以增强原油的采收率和改善采出液在地下储层中的流动性。
其成分的选择和比例是实现高效采油的关键因素。
其次,本文将着重介绍三种主要成分的作用和特点。
水作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主要成分,起到稀释和输送其他成分的作用,同时在驱替原油时也有一定的驱油能力。
聚合物作为增粘剂,能够增加驱替液的黏度和粘度,提高其与原油的相容性,从而有利于增加驱替效果。
表面活性剂作为界面活性物质,能够降低驱替液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改善两相之间的润湿性,提高驱替效率。
最后,我们将总结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选择和比例是影响采油效果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成分配比能够提高采油效率和采收率,降低驱油剂的使用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因此,深入研究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提高我国油田开发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本文通过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概述,旨在深入探讨其组成和特点。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油田开发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进步和提高。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编写如下: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和研究对象,简要介绍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成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然后,文章提供了整体的文章结构,以方便读者更好地掌握全文的脉络。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由多个要点组成。
[bmim][PF_6]-DMF-水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测定
1 uy- tyi dz l m e a u rp 0p a ( mi [F] o i l udD — 2 enr yt 一 tl meh l aoi h x n oo h sh t [ m] 6 b 3 mi u e b P )i c i i- MFH 0 t a ss m n q r y e
收稿 日期 :2 1-4l:修 订 日期 ;2 lO・l 0 10-1 0l-72 。 基金 项 目:国 家环保 部 公益性 行业科 研专 项项 F(0 90 ) l 1004。 2 1 作者简 介 :郭斌 (90) 16 -,男 .河北石 家庄 人 ,河北 科技 大学 教授 ,博士 通讯 联系 人: 郭斌 ,Emal bn 9 13c m — i :g i6@ 6 o
机溶剂来萃取水 中的 D MF ,也能有 效地消 除 V C 污染 ,同时离子液体具有几乎没有蒸气压 、热稳定性 O s
高 的特 点使得它与传统 的有机溶剂相 比更具优势 ,分离离 子液体 与 D MF只要简单蒸馏 即可 ,无 需精馏 ,
并且离子液体几 乎无损 失I,故而节 约 了能源 。尽管关于 离子液 体在萃取分离过程 中应 用的文献报道众 引
m u t clq i t es met mp rt r . d wh nt ec mp i no o u i n k e n h n e , h a o n fini i u da h a e e au e An e h o osto ft es l to e psu c a g d t e o o t i h
e ta to N. DMF 是一种性能优 良的化 工原料 ,它能与有机 溶剂及 大部 分无机溶剂化合物 相 )
混溶 ,有“ 万能溶 剂, 称 ,广泛 应用于 化工生产行业f 。 目前工业 上主要采 用直接 精馏 的方法来 回收 ’ 之 。 ,
三元物系液液相平衡测定
1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三元物系液液相平衡测定 实验类型: 热力学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 采用浊点—物性联合法测定乙醇—环己烷—水三元物系的液液平衡双节点曲线和平衡曲线,通过实验了解测定方法,熟悉实验技能。
2. 学会三角形相图的绘制,以及分配系数K ,选择性系数β的计算。
3. 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1. 溶解度测定原理乙醇和环己烷、乙醇和水为互溶体系,而水在环己烷中溶解度很小。
在一定温度下,向乙醇和环己烷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水到一定量时,原来均匀清晰的溶液开始分裂成水相和油相两相混合物。
直观的现象是体系开始变浑浊。
本实验先配置乙醇—环己烷溶液,然后加入第三组分水,直到出现浑浊,通过逐一称量各组分来确定平衡组成即溶解度。
2. 平衡结线测定原理定温定压下,三元液液平衡体系的自由度为1。
通过测定在平衡时上层(油相)和下层(水相)的折光指数,并在预先测制的浓度~折光指数关系曲线上查得相应组成,便获得平衡结线。
三、实验仪器及试剂1. 仪器:液液平衡釜、电磁搅拌器、阿贝折光仪、超级恒温槽、电光分析天平、0~50℃的精密温度计、医用注射器、量筒烧杯等。
2. 试剂:分析纯乙醇、环己烷及去离子水。
四、实验步骤1. 打开超级恒温槽的电源开关、加热开关、水循环泵开关,温度稳定在25℃。
2. 将10~12毫升环己烷倒入三角烧瓶,在天平上称重(G 2),然后倒入平衡釜,再将三角烧瓶称重(G 1)。
同样的方法将5~6毫升的无水乙醇加入平衡釜。
3. 打开搅拌器搅拌2~3分钟,使其混合均匀。
4. 用一小医用针筒抽取2~3毫升去离子水,用吸水纸轻轻擦去尖外的水,在天平上称重记下重量。
第八章 萃取-萃取计算
I
P
R2 R1
B R • • • • •
E
S
O
x
三元体系的相平衡关系也可在直角坐标系中表达。 x:萃余相中的平衡组成; y:萃取相中的平衡组成。 曲线:OHIP即为一定温度下的分配曲线。 分配曲线位于y=x直线的上方。
8.2.4 分配曲线和分配系数
• 一定温度下,液液两相达到相平衡,组分A在萃取相与萃余相 中的组成之比为分配系数kA,即:
FR ' E' = F E'R'
式中,E’为萃取液量,kg或kg/h。
(F是E’和R’的和点。)
解析法: 物料衡算 总物料衡算: 组分A物料衡算: 有: F+S=E+R=M
Fx FA + Sy SA = Ey A + Rx A = Mz A
M (z A − xA ) E= yA − xA
F ( x FA − x' A ) E' = y ' A − x' A
M
G K zB
B
8.2.2 溶解度曲线和平衡联结线
A • 溶解度曲线RPE • 曲线以外:均相区 • 曲线以内及上:两相区 • 将两相区内的点M静置后得到 两平衡液相R2和E2. 二者成为 共轭相; • 联结R2E2的线称为联结线。 M2点为R2和E2的和点, R2(或E2)为M2与E2(或R2)的差 S 点。 •
8.2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
8.2.1 三元体系在三角形相图中的组成表示
A C F zA D zS • 如右图: • 顶点:纯组分 • 三条边:任一点表示二元混 合物;如C点表示溶质A和稀 释剂B的混合物; • 三角形内部任一点表示一个 三元混合物,如图中M点。 • FB,KS,BD分别代表 A,B,S的百分含量。 S • zA+zB+zS=1.0
萃取
3、混合液中含有热敏性物质。
第一节
三元体系的液 - 液相平衡与萃取操作原理
4-1-1
组成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方法
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识图:
4-1-2 液 - 液相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 三元系统的三种情况: 1、 A
B
S
2、 A
B
部分互溶
3、 A
B
部分互溶
S
S
第Ⅰ类物系。 主要讨论此类物系。
一、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 设:第一类物系的第二种情况。 1、溶解度曲线 C′、D′、F′、G′、H′称混溶点(或分层 点)。 LCDFGHJ为实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 平衡时,两个液层称为共轭相。 联结共轭相组成坐标的直线称为联结线。 B
R L C D F D‘ ·· · C‘ F‘ G‘ H‘ A
第Ⅱ类物系。
5、作图
Y 分配曲线
E1 E2 E3 YS O X3 X2 X1 XF L X 斜率=-B/S
第n级:Yn= - B X n ( B X n -1 YS ) 操作线方程
S S
如此重复,直到xn≤规定值时为止。
操作线数目=理论级数。
4-2-3
多级逆流接触萃取的计算
1、多级逆流接触萃取流程
萃取剂循环使用(含有少量A和B), 最终R中可达到的最低xR受yS限制。 最终E中可达到的最高y1受xF限制。 2、已知F、xF、最终萃余相组成xn,S量和yS经济权衡选定,求理论级数。 一、组分B和S部分互溶时的图解计算法 1、在三角形坐标图上逐级图解法 图解步骤: 1)选S,确定T、P。根据平衡数据绘出溶解度曲线和辅助曲线。 2)据xF和yS定出F和S点,再由溶剂比S/F在FS连线上确定和点M。
3 实验3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2017.9
实验:醋酸-水-醋酸乙烯(乙酯)三元体系
• 溶解度曲线:由于分析醋酸最为方便,因此采用浊 点法测定溶解度曲线 并按此数据 对水层 以醋酸及醋酸乙烯为坐标,对油层以醋酸及水为坐 标,画成曲线,以备测定结线时应用。
• 配制一定的三元混合物:经搅拌,静止分层后,分 别取出两相样品,分析其中的醋酸含量,由溶解度 曲线查出另一组分的含量,并用减量法确定第平行线, 其交点就是被测体 系的组成点。
3 . 溶解度曲线
将一定量的 B和S
混合(和点M)
搅拌、静 置分层
加入一定量的A,则和点的组 成将沿着图中的AM线变化;
加入的A的量使得和点移动到M1, 再次充分搅拌后静置分层,
分离的两部分再次达成平衡, 其组成点为图中的R1和E1点
两者部分互溶,经混合分离后, B中含有部分S,而S中含有部分B,
达成平衡,其组成点为P和Q
再次加入A,进行类似操作, 分别得到达成平衡的点 R2,E2; R3,E3;……。 当加入的A的量达到J点时, 混合物不再分离成两个
相,而是混合成一个相。
将R1R2R3…J E1E2E3… 联结成一条光滑的曲线,称 为溶解度曲线。
掌握实验技能,学会三角形相图的绘制。
二、实验原理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有两种不同的方 方法一:
恒温,搅拌
三元混合物
达到两相平衡 静止分层
分析两相组成
• 配制一定的三元混合物,在恒定温度下搅拌,充分接触, 以达到两相平衡;
• 然后静止分层,分别取出两相溶液分析其组成。 • 这种方法可直接测出平衡联结线数据,但分析尚有困难。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化学化工学院 陈 姚 梁红 李树华
实验2 三元液-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三组分液—液平衡数据测定
实验4 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数据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用三角形相图表示三组分体系组成的方法,掌握用浊点法和平衡釜法测定液—液平衡数据的原理;2.测绘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
二.实验原理1.三角形相图设等边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纯物质A、B和C(图1),则AB、BC和CA三条边分别代表(A+B)、(B+C)和(C+A)三个二组分体系,而三角形内部各点相当于三组分体系。
将三角形的每一边分成100等分,通过三角形内部任何一点O引平行于各边的直线a、b和c,根据几何原理,a+b+c=AB=BC=CA=100%,或a`+b`+c` = AB = BC = CA =100%,因此O点的组成可由a`、b`、c` 表示,即O点所代表的三个组分的%组成为,B%= b`,A%= a` ,C%=c`。
要确定O点的B组成,只需通过O点作出与B的对边AC的平行线,割AB边于D,AD 线段长度即相当于B%. 余可类推. 如果已知三组分混合物的任何二个%组成,只须作两条平行线,其交点就是被测体系的组成点。
图1 等边三角形图等边三角形图还有以下两个特点:(1)通过任一顶点B向其对边引直线BD, 则BD线上的各点所代表的组成中, A、C 两个组分含量的比值保持不变.这可由三角形相似原理得到证明.即a`/c` = a‘‘/c‘’= A%/C% = 常数(2)如果有两个三组分体系D和E,将其混合后,其组成点必位于D、E两点之间的连线上, 例如为O, 根据杠杆规则:E之重/D之重=DO之长/EO之长2.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液—液平衡相图测定方法环己烷—水—乙醇三组分体系中,环己烷与水是不互溶的,而乙醇与水及乙醇与环己烷都是互溶的。
在环己烷与水体系中加入乙醇可促使环己烷与水互溶。
由于乙醇在环己烷层与水层中非等量分配,代表二层浓度的a,b点连线并不一定和底边平行(见图2)。
设加入乙醇后体系的总组成点为c,平衡共存的二相叫共轭溶液,其组成由通过c的直线上的a,b 两点表示。
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氢氧化钠浓度氨水的浓度
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氢氧化钠浓度氨水的浓度在化学实验中,通常会遇到需要沉淀氢氧化钠(NaOH)的情况。
而为了提高沉淀效率和加快反应速度,可以采用三元前驱体共沉淀的方法。
即将NaOH与氨水(NH3·H2O)一起加入反应体系中,通过形成共沉淀的方式进行沉淀。
在进行三元前驱体共沉淀实验前,我们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试剂:1.氢氧化钠(NaOH):为固体试剂,常见的实验室试剂。
2.氨水(NH3·H2O):一种无色液体,通常为浓度为25%或约1.0 mol/L的溶液。
仪器:1.烧杯或容量瓶:用于容纳反应体系。
2.磁力搅拌器:用于搅拌反应体系,促进反应进行。
3.恒温槽:用于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反应容器:选择适当大小的烧杯或容量瓶作为反应容器,清洗干净并确保无杂质。
2.加入氢氧化钠:根据实验需要的沉淀氢氧化钠的浓度,计算所需氢氧化钠的质量,并将其加入反应容器中。
3.加入氨水:根据所需的氨水浓度,计算所需的氨水量,并将其加入反应容器中。
4.搅拌反应体系:将磁力搅拌器放入反应容器中,并打开搅拌器,调节搅拌速度以保证溶液充分混合。
5.控制温度:如果实验有需要,可以将反应容器放入恒温槽中,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
6.反应过程观察:观察反应体系的变化,沉淀的生成速率和质量。
7.沉淀分离:当沉淀达到理想程度时,停止搅拌,用滤纸或者其他过滤装置将沉淀与溶液分离。
通过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法沉淀氢氧化钠的浓度氨水的浓度,可以根据以下原理进行解释:氨水(NH3·H2O)在水溶液中会失去一个氢离子,形成氨根离子(NH2-)。
而氢氧化钠(NaOH)溶解时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当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相遇并反应时,会形成沉淀氢氧化钠。
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氨水和氢氧化钠的浓度,可以控制氨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进而控制沉淀的生成速率和质量。
使用三元前驱体共沉淀法沉淀氢氧化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氨水和氢氧化钠的浓度:根据实验需要,需要准确计算所需的氨水和氢氧化钠的浓度,以确保实验得到期望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元体系的液-液相平衡1. 三元体系的相平衡关系都有哪几种表达方法?答:根据组分 B S 互溶度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对B 、S 部分互溶体系,常用 三角形相图;当B 、S 完全不互溶时,则可仿照吸收中相平衡关系式的方法。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1)相平衡关系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示根据组分间的互溶性,三元体系可分为三种情况,即① 溶质完全溶于稀释剂 B 及萃取剂S 中,但B 与S 不互溶。
② 溶质A 可完全溶解于组分 B 及S 中,但B 于S 为一对部分互溶组分。
③ 组分A B 可完全互溶,但 B S 及A S 为两对部分互溶组分。
通常,①、②两种情况在萃取中较为常见,并称之为 I 类物系。
往双组分A 和B 的原料中加入适量的萃取剂 S ,经过充分的接触和静置后,便得到两 个平衡的液层,其组成如图 8-2中的E 和R 所示,此两个液层称为共轭相。
若改变萃取剂 S 的用量,则将得到新的共轭相。
将代表各平衡液层组成坐标点联合起来, 便得到实验温度下 的该三元物系的溶解度曲线 CRPED 若B 、S 完全不互溶,则点C 和D 分别与三角形的顶点 B 及S 重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溶解度曲线将三角形分为两个区域, 曲线以内的区域为两相区, 以外的区域为均相区或 单相区,萃取操作只能在两相区内进行。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连接共轭液相组成坐标的直线 RE 称为联结线。
一定温度下,同一物系的联结线倾斜方 向一般是一致的,各结线互不平行;也有少数物系联结线的倾斜方向会发生改变。
资料个人收 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影响溶解度曲线形状和两相区面积大小的因素如下: 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系具有不同 形状的溶解度曲线;同一物系,温度不同,两相区面积的大小将随之改变。
通常,温度升高, 组分间的互溶度加大,两相区面积变小。
适当降低操作温度,对萃取分离是有利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临界混溶点 溶解度曲线 联结线 两相区图8-2溶解度曲线和联结线辅助曲线又称共轭曲线, 借助它可由某一相组成求得其共轭相组成。
图8-3所示,通过已知点 R 、R 2、R 3等分别作BS 边的平行线,再通过相应联结线的另 一端点E i 、E 2、E 3等分别作AB 边的平行线,各线分别交于点 H 、K 、J 等,联结这些点所得 平滑曲线HKJL 即为辅助曲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辅助曲线与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P,表明通过该点的联结线为无限短,相当于这一系统的临界状态,故称点 P 为临界混溶点(又称褶点)。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定温度下,三元物系的溶解度曲线、联结线、辅助曲线及临界混溶点的数据都是由图8-3辅助曲线与临界混溶点 辅助曲线的作法如 AD单相区S实验测得,也可从手册或有关专著中查得。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相平衡关系在直角坐标图上表示一分配系数与分配曲线①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组分A在平衡E相与R相中的组成之比称为分配系数,以k A表示,即k组分A在E相中的组成k A =组分A在R相中的组成x A同样,对于组分B也可写出相应的分配系数表达式,即kB,X b显然,k A值愈大,萃取分离的效果愈好。
②分配曲线:溶质A在互为平衡的两液层中的组成,可仿照蒸馏和吸收中的方法,在直角坐标图上用分配曲线表示,如图8-4所示。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由于分配曲线上任意一点表达了平衡的E、R两相中的组成关系,故可由分配曲线的某一点求得三角形相图中相应的联结线ER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组分B、S完全不互溶的相平衡关系在操作条件下,若B S可视为完全不互溶,且以质量比表示相组成的分配系数为常数时,则式8-1可改写为如下形式,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Y=KX (8-1b)此情况下,相平衡关系不必用三角形相图表示,直接用平衡关系式描述。
对于组分B、S完全不互溶物系,分配曲线在X-Y坐标图上绘制更为方便。
2.杠杆规则在萃取中如何应用?答:杠杆规则是物料衡算的图解方法,对萃取的物料衡算提供了方便。
如两股物料的混合和分离,利用杠杆规则作定量计算很方便。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将R kg的R相与E kg的E相相混合,便得到总组成为X M的M混合液,如图8-5所示。
反之,在分层区内,任一点M所代表的混合液可分为两个液层R、E。
M点称为和点,R点和E点称为差点。
混合液M与两液层E、R之间的关系可用杠杆规则描述,即:代表混合液总组成的M 点和代表两液层组成E点和R点,应处于同一直线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E相和R相的量与线段MR和ME成比例,即E__杠杆规则的应用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MFMS F3相平衡关系在萃取中有何应用?答:相平衡关系在萃取中有如下应用(8-1 )(8-1a )MRR ME (8-2)若于A B二元料液F中加入纯溶剂S,则混合液总组成的坐标点M将沿SF线而变,具体位置由杠杆规则确定图8-5(8-3 )s① 萃取操作条件的选择:对于指定物系,适当降低温度,组分间互溶度减小,两相 区面积扩大,有利于萃取分离。
② 选择萃取剂:优良的萃取剂应该对组分 A 有较大的溶解度和较高的选择性,组分B S 间互溶度要小,增大两相区面积,获得较好分离效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③ 相平衡关系是萃取过程计算的主要关系之一。
④ 可将萃取过程在三角形相图上清晰的表达出来。
如图8-1 三个阶段可完整地表示在图 勿做商业用途混合:将定量的纯溶剂 两组分的原料液F 中,混合液的组成点 M 应 在FS 联线上,M 点的位置由式8-3确定。
适宜的萃取剂用量 S 应使M 点的位 置处于两相区内。
沉降分层:当F 、S 充分混合液沉 降分层得到平衡的E 相和R 相(这两点位置 借助辅助曲线通过试差作图法确定) 。
E 相和S R 相的数量关系由式 8-2确定。
脱除溶剂:若从E 相和R 相中脱除 E '和萃余液R '。
延长SE 和SR 线,分别交AB 边于点E 与点R , E '和 R '的数量关系仍用杠杆规则确定,即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FRR FE从顶点S 作溶解度曲线的切线 SE max ,延长与AB 边交于E max ,该点代表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最高组成 ymax 的萃取液。
4.选择萃取剂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答:萃取的选择是萃取操作分离效果和经济的关键。
萃取剂的选择应考虑如下因素: (1)萃取剂的选择性和选择性系数中所示单级萃取操作的8-6中。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S 加入A 、B图8-6全部萃取剂S,则得到萃取液即为该两液相组成的坐标位置。
勿做商业用途 单级萃取在三角形相图上的表达选择性是指萃取剂 S 对原料液中两个组分溶解能力的差异。
若S 对溶质A 的溶解能 3值直接与k A 值有关,组成等)也同样影响 3值。
萃取操作中,3值均应大于1。
由3值的大小可判断所选择萃取剂是否适宜和分离 的难易。
3值越大,越有利于组分的分离,当组分 B , S 完全不互溶时,3值趋向无穷 大,为最理想情况;若 3 =1,由式8-4可知y A /y B =X A /X B 或k ^ kB ,萃取相和萃 余相在脱除溶剂S 后具有相同的组成并且等于原料液的组成, 故无分离效果,说明选用 的萃取剂是不适宜的。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萃取剂的选择性高,对一定的分离任务, 可减少萃取剂的用量, 降低回收溶剂操作 的能量消耗,并可获得纯度较高的产品。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萃取剂S 与稀释剂B 的互溶度组分B 与S 的互溶影响溶解度曲线的形状和两相区面积。
显然, 力比对稀释剂B 的溶解能力大得多, 即萃取相中y A 比y B 大得多,萃余相中x B 比X A 大 得多,那么这种萃取剂的选择性就好。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萃取剂的选择性可用选择性系数表示,即 A 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数/ A 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 _ yA /x AB 在萃余相中的质量分数 y b X b(8-4) k A 值愈大,3值也愈大。
凡是影响 k 的因素(如温度、3二B 在萃取相中的质量分数 亠/也*理 X A X B y BB S 互溶度小,两相区面积大,可能得到的萃取液最高组成(3) 萃取剂回收的难易与经济性 前已述及,脱除萃取剂通常采用蒸馏方法。
费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萃取操作的经济性。
挥发度要大,并且最好是组成低的组分为易挥发组分。
低,而S 为易挥发组分是,则 S 的气化热要小,以节省能耗。
途溶剂的溶解能力大,可减少萃取剂的用量,降低 E 相脱溶剂的费用;B S 的互溶 度小,也可减少 R 相脱溶剂的费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萃取剂的其他性质凡是对两液相相混合和分层有关的一切因素均会影响到萃取效果及设备生产能力。
一般说,两相间密度差较大、界面张力适中、粘度及凝固点较低都是有利的。
另外,具 有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无毒、不易燃、易获得、价廉等也是追求的指标。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般来说,很难找到满足上述所有要求的萃取剂。
在选用萃取剂时要根据实际情况 加以权衡,以保证满足主要要求。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ymax 较高。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萃取剂回收的难易直接影响蒸馏分离的 因此,要求萃取剂S 与原料液中的相对 若被萃取的溶质不挥发或挥发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