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斗争精神。 (4)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2.历史作用 (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4)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1916年
袁世凯复辟帝 制
发表《_讨__袁__宣_ _言__》《第二次
讨袁宣言》
袁世凯被迫取 消帝制
第一次 护法运动
1917年 段家复和国《祺主会临瑞权时出拒约卖绝法国恢》借在法军助广政西州府南成军立阀护,遭 的到排挤西而南失军败阀
第二次 护法运动
1921~ 1922年
为了恢复《临 时约法》和国 会
二、孙中山的优秀品质及其在 20 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 史作用
1.优秀品质 (1)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致力于救
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3)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 问,关键在于明白“本”是全面的变法。第(2)问,重点考 查孙中山组织政党的活动和三民主义的提出。第(3)问,重 点考查孙中山思想上的转变即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 的转变及实践活动和结局,根据所学知识归结即可。
答案:(1)“本”是进行全面的维新变法。“末”是引进生产技术 和军事技术。 (2)组织上是 1894 年成立兴中会,1905 年成立同盟会。思想上提 出了三民主义。 (3)理论上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实践活动:促成国共合作,发动国民大革命。 结局: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 民大革命失败。
[探究] 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中促进政治 地位平等和经济地位平等的内容。 [提示] 政治地位平等是指建立民主共和国,人民享有国家 主权和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平等是指平均地权。
[史料二] 1940 年 3 月 21 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 143 次会议决议:尊称本党总理为国父,以表尊崇。根据中常 会的决议,国民政府以孙中山先生倡导国民革命,首创中华 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 光被四表,功高万世,同年 4 月 1 日,明令全国自是日起, 尊称总理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国父。 [探究]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被尊称为 “国父”的原因。这在当时有何意义? [提示] 原因:他倡导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意义:缅怀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有利于促进 国共之间的合作和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1.如图为南京的中山陵,人们缅怀着孙中山先生对中国民
主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其“贡献”有
()
①推翻君主专制 ②建立民主共和
③维护共和斗争 ④促成国共合作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孙中山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推翻君主专 制,建立中华民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袁世凯篡夺胜 利果实后,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如:二次 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同时在 1924 年,促成了 第一次国共合作,故 D 正确。 答案:D
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
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
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
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
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无关紧要 ③清政府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甘地提出“英__国__退__出__ _印__度_”——争取印度的 统一与独立
工作,抵制洋布。③拒绝 高潮
纳税wenku.baidu.com
①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 相互妥协,甘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
的殖民统治,抵制了其经 地停止不合作 束后,英国被迫同意
结 济势力的侵略。
运动;当局释 印度独立。1947年英
果 ②1922年,发生乔里乔拉 放政治犯;允 国 提 出 《 蒙 巴 顿 方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 国临时大总统。 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3.孙中山为了保卫辛亥革命果实,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但是都失败了。
4.在他寻求新的出路时,接受了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对国民 党进行改组,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开创 了国民革命运动的新局面。
当选非常大总 统,准备组织 北伐
因陈炯明在广 州发动叛乱而 失败
3.开创新三民主义时代(1924 年)
(1)提出 新三民主义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对 外 : 反 对 帝 国 主 义 侵
反对满洲贵族 略; 对内:中国境内各
的统治
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 帝
———[名师点拨]————————————————— (3)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多次民主革命的接连
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寻求能够摆脱困境并推进中国革 命的新力量。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孙中山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 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 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4)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孙中山开始革命时反 对封建王朝,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之后明确提出反帝 反封建的主张,这是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 ——————————————————————————
考点 2 圣雄甘地
一、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1.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 第 二 次 非 暴 力 不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
不合作运动 合作运动
作运动
时 一战后(1919~ 间 1922年)
1930年
二战后
原 因
_阿__姆__利__则__惨__案__ (导火线)
1929 经 济 危 机 , 英国在印度实行 “食盐专卖法”
专题四
亚洲觉醒的先驱
考点 1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1.投身辛亥革命(1894~1912 年) (1)成立兴中会(1894 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广州起义(1895 年):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武装起义的第一步。 (3)成立 同盟会 (1905 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走向衰落 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
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比较能力。解 题关键要对各选项进行认真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得出正 确答案,实际上,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也有着深 刻的影响。 答案:B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 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 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 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 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试观日本 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 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 年 6 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 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 年 12 月)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 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 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 “ 新 ” 在 强 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调 普 遍 平 等 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的民权 利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 “ 新 ” 在 更
有其田)
关注农民和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工人
[史料一] 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 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 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 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 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 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评价孙中山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中
华民国的缔造者。近代中国面临民族危亡,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 真理做了不懈的努力。 1.甲午战争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要求变法自强,遭到拒绝后,
认识到只有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才是中国的自强之路。 2.创办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辛亥革命
二、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1.甘地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
补充、 发展
(5)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6)主持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
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
2.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1913~1922 年)
名称 时间
起因
经过
结果
二次 革命
护国 运动
1913年
宋教仁遇刺及 “善后借款”
1913年7月,孙 中山组织发动 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 悬殊和革命力 量分散而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 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 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 年 3 月)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 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在辛亥革命前组织 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 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在此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活动是什 么?并辩证地阐述该运动的结局。
村暴力事件后,甘地宣布 许沿海人民煮 案》,印度分为印、
终止运动

巴两个独立国家
2.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1)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
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终印 度取得了自治。 (2)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 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 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4)提出 三民主义 (革命纲领):
内容 对应的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族贵族对 中国的专制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推翻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国民 一律平等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平分土 地
解决以土地为中 心的财富重新分 配问题
二战后,英国殖民 势力的衰落,印度 人民强烈反抗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二次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
基拉法特会议:第一次提
出“不合作”的主张。 1930年的“_食_
经 过
三步走:①印度人放弃英 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 荣誉。②拒绝为殖民当局
_盐__进__军__” , 标志非暴力不 合作运动达到
(2)召开国民党“ 一大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3)组建黄埔军校:1924 年广州。 (4)逝世:1925 年 3 月 12 日。
———[名师点拨]————————————————— 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 (1)从“医人”到“医国”:早年的国外生活和求学经历,
使他萌生了“改良祖国,拯救同群”的愿望;日益严重的 民族危机,使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2)从“改良”到“革命”:上书李鸿章受挫后,他认识到清政 府无可救药的反动腐朽本质,决心投身民主革命,武装推 翻清政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