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 第六章 神经系统 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具有保护性意义,逃避伤害。
对侧伸肌反射 若伤害性刺激增大,在同侧肢体发
生屈肌反射活动的基础上,对侧肢体出现伸肌反射活 动,称为对侧伸肌反射。
意义:支持体重、保持身体平衡。
22
(三)牵张反射 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引起 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反射活动。
牵张反射的类型:
腱反射(相位性牵张反射):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为单突触反射。膝反射。 肌紧张(紧张性牵张反射):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 发生的牵张反射,为多突触反射。 特点:肌紧张反射收缩力不大;表现为同一肌肉的不 同运动单位进行交替性收缩,不是同步收缩;不易产生疲 劳。 生理意义:维持站立姿势。 检查牵张反射的意义 。
环旋末梢:是牵张反射的感受 装臵,兴奋由Ia类 N纤维传入。
可能与本体感觉有 花枝末梢: 关,兴奋由Ⅱ类N纤 维传入。
27
机 能 特 点


γ 神经元兴奋
梭内肌收缩
α
神经元兴奋
叩击肌腱
梭外肌拉长
梭外肌收缩
牵拉肌梭环旋末梢
肌梭敏感性、兴奋性↑ 传入冲动↑
肌梭张力↓
肌梭兴奋性↓ 传入冲动↓
肌梭张力↑
肌梭兴奋性↑ 传入冲动↑
间接通路(indirect pathway) 是指在上述直 接通路中的新纹状体与苍白球内侧部之间插入 苍白球外侧部和丘脑底核两个中间接替过程的 通路。
间接通路的作用可部分抵消直接通路对丘 脑和大脑皮层的兴奋作用。
38
(三)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
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运动过少而肌紧张过强。 临床表现: 全身肌紧张增强,肌肉强直,随意运 动下降,动作迟缓,面部表情呆板,静止性震颤(多 见于上肢,节律4-6次/分,静止时出现,情绪激动时 增多,自主运动时减少,入睡后停止)。 病变部位: 中脑黑质,脑内DA减少。 发病机制: 黑质的DA功能受损,纹状体内ACh功 能相对亢进。 治疗: 给予左旋多巴治疗。可用M受体阻断剂等。 但对静止性震颤无效。
18
反射弧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19
反射活动的协调
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 最后公路原则 • 诱导 • 反馈
20
第二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1.α运动神经元 胞体大小不等,其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α神经元为反射弧 的传出部分,因此称为最后公路。 2.由一个α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组成的功 能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4
3.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 一个==多个、传入神经。 2.聚合 多个==一个、传出神经。 3.连锁状与环状联系 连锁状:空间加强或扩大范围。 环状:加强了作用的持久性。
15
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1.辐散原则: 2.聚合原则: 3.环状联系:
在感觉传导途径上多见。 在运动传出途径中多见。
25
α运动神经元发出α传出纤维支配梭外肌纤维
γ运动神经元发出γ传出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 牵张反射的过程: 肌肉受牵拉 梭内肌感受装臵被拉长 螺旋形末梢发生变形 Ⅰa类纤维的神经冲动
肌梭的传入冲动支配同一肌肉的α运动神经 元和梭外肌收缩。
26
感受装臵—肌梭
①结构特点:
α神经元支配, 梭外肌: 与肌梭呈并联关系。 梭内肌: γN元支配, 与肌梭呈串联关系。 肌 梭:内有二种感受器:
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侧支与中间神经元
相连,中间神经元反过来再与该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构成闭 合环路。环状联系可引起正反馈(后放现象)或负反馈(兴奋 及时终止)。
4.链锁式:
可在空间扩大作用范围。
5.单线式联系
16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
环式
链锁式
17
4. 反射和反射弧
反射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 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这是神经系统最为基本的功能。
深方,称为髓质。
纤维束fasciculus:白质中起止、行程、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合成束。 神经节ganglion: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神 经 nerve:神经纤维在周围部聚集在一起而成。
12
二、神经纤维的分类与功能 神经纤维的分类
13
神经纤维的传导兴奋的速度
*影响因素 (1)神经纤维的直径 V直径大>V直径小,与内阻有关 (2)有无髓鞘,髓鞘厚度 V有>V无,跳跃式传导 (3) 温度: V温度高>V温度低 如低温麻醉(神经传导阻滞)
29
(二)神经系统的易化系统和抑制系统
易化系统 加强肌紧张和肌运动区域,包
括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分,脑桥的被盖, 中脑的中央灰质及被盖、下丘脑、丘脑中线核 群。
抑制系统 抑制肌紧张和肌运动区域,位 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
30
(三)去大脑僵直
产生去大脑僵直的原因
切断了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与网状结 构的联系,造成抑制区和易化区的失平衡,易化区活动占优势。
11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gray matter: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胞体和
树突的聚集部位。
皮质cortex:
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 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的灰质团块。
神经核nucleus:在中枢神经系统,形态功能相 近的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神经纤维
聚集而成。
髓质medulla: 大脑和小脑的白质被皮质包绕,位于
三、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结构
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 ,壳核 ,苍白球 , 丘脑底核 ,黑质和红核 。
功能 调节运动功能(对随意运动的产生和稳定,肌紧 张的调节、本体感受传入冲动信息有关)。 基底神经节参与运动的设计和编程序,其发出的 冲动至大脑皮层,运动大脑皮层再发出冲动沿皮层脊 髓束和皮层脑干束到达脊髓和脑干的运动神经元。
经元起支持、营养和防御等功能
神经元neuron 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 神经元的基本构造
神经元 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和营养中心, 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 突起:树突 轴突 是向胞体传导冲动 把信息传离胞体
8
9
10
2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分类: • 星形胶质细胞 • 少突胶质细胞 • 小胶质细胞 • 室管膜细胞
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动物出现伸肌过度紧张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 尾昂起、脊柱挺硬,称为去大脑僵直。
31
32
33
(四)脑干对姿势的调节
(1)状态反射:头部在空间的位臵改变以及头部与 躯体的相对位臵改变时,可以反射性地改变躯体肌肉的 紧张性。 ①迷路紧张反射:内耳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传入 冲动对躯体伸肌紧张性的反射性调节,其反射中枢为前 庭核。 ②颈紧张反射:颈部扭曲时颈上部椎关节韧带和肌 肉本体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四肢肌肉紧张性的反射性调 节,其反射中枢在脊髓(颈部)。 (2)翻正反射:正常动物可保持站立姿势,如将其 推倒则可翻正过来。 34
41
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中央前回(4区)和运动前区(5区) 功能特征: ①对躯体运动调节具有交叉性质,但头面部为双 侧支配; ②具有精细的功能定位,功能代表区的大小与运 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③从运动区定位的上下分布来看,总体安排为倒 臵,但头面部的代表区内为正立。
2
第一节 神经元的一般功能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s
躯体感觉神经 ← 体表和运动系 (感受器)
躯体运动神经 → 骨骼肌
(运动终板)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
内脏感觉神经 ← 内脏、心血管壁内 (感受器)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副交感神经) →心肌、平滑 肌和腺体(效应器)
3
神经系统依所在位置不同区分
36
直接通路 (direct pathway) 是指从大脑皮层 的广泛区域到新纹状体,再由新纹状体发出纤 维经苍白球内侧部接替后,到达丘脑前腹核和 外侧腹核,最后返回大脑皮层运动前区和前额 叶的通 路。
大脑皮层对新纹状体的作用是兴奋性的; 而从新纹状体到苍白球内侧部以及从苍白球内 侧部再到丘脑的纤维都是抑制性的,即新纹状 体抑制苍白球内侧部,而苍白球内侧部又抑制 丘脑,因此,当新纹状体活动增加时,丘脑和 大脑皮层的活动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去抑制 (disinhibition)。 37
23
腱器官:
分布于肌腱胶原纤维之间的牵张感受器。 腱器官与梭外肌纤维呈串联关系,其传入神经纤维为Ⅰb类 纤维,它是感受肌肉张力变化的装臵。 当梭外肌收缩而张力增大时,腱器官发放的传入神经冲动增 加,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被牵 拉的肌肉受伤。 (3)节间反射 脊髓某节段神经元发出的轴突与邻近上下节段的神经元发 生联系,通过上下节段之间神经元的协同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反 射活动,如搔扒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es system

脊髓
12对脑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Peripheral nerves system
31对脊神经 内脏神经
4
5
6
7
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神经组织
nerves tissue
神经元 neuron :是构成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neuroglia:对神
第六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 动的控制和调节 自主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 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感觉功能、整合功能、运动控制功能
1. 调节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 个有机的整体。 2. 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反应,维持机 体内环境相对恒定,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 人脑是产生思维和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神 经系统不仅适应环境,还能主观改造世界。
40
四、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前庭小脑:主要由绒球小结叶构成,其功能是与身体姿 势平衡有关。
脊髓小脑:由小脑前叶和后叶的中间带区构成,其功能 为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
当切除或损伤后叶中间带后,出现意向性震颤。若患者 轮替动作障碍,则称为小脑共济失调。
皮层小脑:指后叶的外侧部,它仅受来自大脑皮层传来 的信息。与运动区、感觉区、联络区之间的 联合活动和运动计划形成及运动程序的编制 有关。
γ
★α神经元兴奋→梭外肌收缩→对抗牵拉刺激。 ★γ神经元兴奋→梭内肌收缩→维持和增加肌梭的传入冲动→ 28 使梭外肌维持于持续缩短的状态,以保证牵张反射的强度。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一)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 延髓网状结构的背外侧部、脑桥
的被盖。刺激该区可加强肌紧张和皮层运动反 应。 抑制区 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刺激 该区可抑制肌紧张和皮层运动反应。
3.γ运动神经元
胞体较α运动神经元小,其纤维支配梭内肌纤维。γ运动神 经元的兴奋性高。
4.α、γ运动神经元的末梢释放Ach作为递质。
21
(二)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姿势反射:CNS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
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的姿势。
屈肌反射
脊动物的皮肤受到刺激,受刺激的一侧 肢体出现屈曲反应,关节的屈肌收缩而伸肌弛缓。
42
(2)其他运动区:运动辅助区、第一、第二感觉区
大脑皮层运动区细胞呈纵向柱状排列,构成大脑皮 层的基本功能单位,称为运动柱。
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也具有可塑性。
39
舞 蹈 病(手足徐动症) 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全。 临床表现: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的舞蹈样动 作,并伴有肌张力下降等。
病理学改变:纹状体病变明显,新纹状体严 重萎缩,黑质-纹状体通路完好,脑内DA正常。
发病机制: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 元的功能下降,黑质DA功能神经元功能相对亢 进。
治疗 :利血平耗竭DA可缓解症状。
35
1、新纹状体的功能结构与细胞 中型多棘神经元是新纹状体内主要的信息 整合和传出神经元,其作用是整合来自皮层和 黑质的传入信息,并将传出信息输送到苍白球 和黑质。
2.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 基底神经节接受大脑皮层的纤维投射,其传 出纤维经丘脑前腹核 和外侧腹核接替后,又回 到大脑皮层,从而构成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 之间的回路。这一回路可分为直接通路和间接 通路两条途径。
24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
腱器官和肌紧张的感受器均为肌梭。 肌梭感受长度和牵拉刺激,属于本体感受器: 分为梭内肌纤维、梭外肌纤维。 肌梭与梭外肌纤维平行呈并联关系,而梭内肌纤维的收缩端 与感受装臵呈串联关系。 梭内肌纤维分为核袋纤维和核链纤维。
肌梭的传入神经纤维:
Ⅰα类纤维 终止于脊髓前角的
Ⅱ类纤维
α运动神经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