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的解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神经
肾接受交感神经(主要)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 配,同时又有内脏感觉神经,交与副交均来源于 肾丛。副交感神经终止于肾盂平滑肌。感觉神经 随交与副交走行,由于经过肾丛,所以切除或封 闭肾丛可消除肾疾病引起的疼痛。
(2)组培
肾主要由肾实质和肾间质组成
间质: 结缔组织、血管、神经等 实质: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
右肾:内侧临近下腔静脉
上方:肾上腺
前上部:肝
内侧缘:十二指肠降部
下部:结肠右曲
内后方:交感干

后面 上部:1/3与膈相邻 下部:自内侧向外侧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
腰大肌 腹横肌
横肌相毗邻
腰方肌
右肾上腺
左肾上腺 胃


结肠
胰 结肠
小肠
十二指肠
小肠
右侧
左侧
肾前面的毗邻
膈肌
腰大肌
腰方肌
左肾
腹横肌
右肾
肾后面的毗邻
五、肾实质
肾实质可分肾皮质(浅层)和肾髓质(深层)。
1.皮质:厚约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
管并可见许多红色点状细小颗粒,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 是肾的泌尿部。 肾柱:伸入肾锥体之间的皮质。
尿液产生运输:肾单位→肾锥体→肾乳 头→乳头孔→肾小盏→肾大盏→肾盂
2.髓质:约占肾实质厚度的2/3。15~20个呈圆锥形肾椎
第12肋 左肾
髂腹下 神经
腹横肌 腰方肌
腰大肌
右肾
髂腹股 沟神经
右肾上腺
右肾
十二指 肠降部 结肠右曲
胰尾 胃 脾 左肾 结肠左曲
3.手术注意
(1)左肾切除术时,防止胰腺和腹主动脉的损伤。
(2)右肾切除术时,防止十二指肠和下腔静脉损伤。
(3)第12肋切除术时,保护胸膜(12肋以上部分与隔和胸 膜腔相邻)
(三)球旁复合体
位于血管极的由 球旁细胞、 致密斑、 球外系膜细胞 组成的复合结构。
1.球旁细胞:
✓入球微A平滑肌细胞转化;
✓胞大,立方,核圆,嗜碱;
✓分泌颗粒,含肾素;
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使 血管紧张素变成血管紧张素 Ⅰ,在肺血管的内皮细胞游 离缘的转氨酶作用变成血管 紧张素Ⅱ。
血压升高、分泌醛固酮
功能(离子交换): ➢重吸收水,受抗利尿激素(ADH) 调节; ➢保Na+排 K+ ,受醛固酮调节。 ➢分泌:H+、NH3等;
血清肌酐测定(Scr) :肌酐由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基本不吸收
且排泌量小。血中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能力,当肾实质 损害肾小球滤过率降至临界点(GFR至正常人的1/3),血中 肌酐浓度会上升。作为GFR受损的指标,较BUN灵敏,但不 是早期诊断指标。
肾大盏:由2~3个肾小盏合成 肾 盂:由2~3个肾大盏汇合形成一个肾盂肾盂离 开肾门向下弯行,约在第2腰椎上缘水平,逐渐变细与输尿 管相移行。成人肾盂容积约3~10ml,平均7.5ml。
六、血管
1.肾动脉 肾动脉多平对第1-2腰椎间盘高度自腹主动脉侧面,
于肾静脉后方经肾门入肾。由于腹主动脉的关系,右肾动 脉比左肾动脉长。
2.致密斑: ✓远端小管上皮转化; ✓细胞柱状,紧密排列, ✓基膜不完整; ✓感受远端小管内[Na+] 变化。传递给球旁细胞, 改变球旁细胞对肾素的分 泌,调节远端小管对
细段
弓形集 合小管


直集合 小


乳头管
髓袢
(一).肾单位(nephron)(尿液形 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肾单位(nephron): ➢浅表肾单位:肾小体在皮 质浅部,多,小;髓袢短; 形成尿液; ➢髓旁肾单位:肾小体在皮 质深部,少,大;髓袢长; 浓缩尿液。
1.肾小体 renal corpuscle
肾段:又称肾动脉段,肾动脉节段性分布。是每支肾 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肾动脉第一级分支在肾 门处通常有两支,即前支和后支。前支较粗,再分出4个 二级分支,与后支一起进入肾实质内。
即分5个肾段,即上、下段,上、下前段,后段。各 肾段由其同名动脉供应,各肾段间有少血管的段间组织分 隔,称乏血管带。肾段动脉阻塞可导致肾坏死。肾动脉变 异比较多,上下极动脉,上极更常见。肾段为部分切除提 供理论依据。
•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高柱; •特点:胞质清亮;界限清楚; •重吸收水,受ADH调节; •吸Na+排 K+ ,受醛固酮调节。
泌 尿 小 管
肾单位和集合管 注意各段结构的位置!
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曲部 近端小管
直部
曲部 远

小 直部 管
细段
弓形集 合小管


直集合 小


乳头管
袢髓
各段功能
六、淋巴
1.肾内淋巴结分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肾纤维膜深面,引流肾被膜及肾脂肪囊内的
淋巴。 深组:位于肾内血管周围,引流肾实质内的淋巴。
浅深两组淋巴结在肾蒂处汇合成较粗的淋巴结,最后汇合 到腰淋巴结。
2.肾前后淋巴结: 左肾:前部:注入主动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外侧淋巴结 后部:主动脉外侧淋巴结 右肾:前部:腔静脉前淋巴结、主动脉前淋巴结、主动脉 腔静脉间淋巴结 后部:腔静脉后淋巴结
原尿(180L)
终尿
(1-2L)
2.肾小管(renal tubule): LM
单层上皮性小管,有重吸收原尿成分和排泄等作用。 包括: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
①近端小管:近曲小管、近直小管 ②细段:单层扁平上皮,染色浅, 管径细,管腔小,构成髓袢, 参与尿液浓缩,薄,有利于水和离子的运输 ③远端小管:远直小管、远曲小管
髓放线:肾锥体底部与皮质相连,从肾髓质底 呈辐射状深入皮质的条纹。
皮质迷路:髓放线之间的皮质 肾小叶:一条髓放线与周围的皮质迷路组成。 肾 叶:一个肾锥体与周围相连的皮质
肾的组织结构
血管球 肾小囊
肾小体
肾单位
肾小管
曲部 近端小管
直部
曲部 远

小 直部 管
注意!!泌尿小管各段 在肾组织中的分布规律
2.肾静脉
肾内静脉无一定节段性,互相间有丰富的吻合
支。右肾通常无属支,而左肾收纳左肾上腺静脉 和左睾丸(卵巢)静脉,其属支与周围静脉有吻 合。门脉高压时,可利用此解剖结构行大网膜包 肾术。建立门-下腔静脉间的侧支循环。约半数的 左肾静脉与腰升静脉相连,经腰静脉与腰椎静脉 丛和颅内静脉窦相连。因此,左肾和睾丸的恶性 肿瘤可以经过此途径转移到颅内。
脏层
足细胞
肾小囊腔
③滤过屏障 由有孔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组成
大分子蛋白:不能通过滤 过屏障, 小分支蛋白:能通过。在 肾小管重吸收

血液流经血管球时,血浆成分经滤过 屏障滤入肾小囊腔内形成 原尿:
不含血细胞及大分子 蛋白质。含大量营养成 分、水分 1.大分子的蛋白质:滤 过屏障受损, 2.小分子的蛋白质:病 变在肾小管。两者皆有 则都受损 一昼夜
三、位置与毗邻
1.位置:肾为腹膜外位器官、位于脊柱两侧.两肾 上端相距较近,下端相距较远. 左肾:第11胸椎体下缘-第2腰椎下缘, 右肾:第12胸椎体上缘-第3腰椎上缘
右肾比左肾低1~2cm。肾门约在第1腰椎体平面, 相当于第9肋软骨前端高度,在正中线外侧约5cm。
2.毗邻
前面
左肾:内侧临近腹主动脉 上方:肾上腺 前上部:胃底后面 中部:胰尾和脾血管 下部:空肠和结肠左曲 内后方:交感干
呈球形,又称肾小球,直径约200um,约有150万个
两 血管球(glomerulus) 部 分 肾小囊(renal capsule)
血管极 两
微动脉出入的一端
入粗出细

极 尿极 与近曲小管相连的一端
图5 肾皮质迷路光镜图 (示近曲小管)
①血管球(glomerulus) ➢毛细血管内血压高,毛细血管为有孔型, 无隔膜; ➢基膜未完全包绕毛细血管,袢间有血管系 膜(系膜细胞+基质) ➢内皮基底面除与血管系膜相接触的部位外, 都有基膜。基膜较厚,分三层。中层厚而致 密,内外层薄而疏松。主要成分为Ⅳ胶原蛋 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形成分子筛。 在血液物质滤过中起关键作用。
体。主要是集合管和乳头管。肾的排泄部。 肾锥体:底朝皮质、尖向肾窦、光泽致密、有许多
颜色较深放射状条纹结构。肾锥体的条纹由肾直小管和血 管平行排列形成。
肾乳头:肾椎体的尖端圆钝,突入肾窦。尿液分泌 处
乳头孔: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肾产生的终尿就 是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
肾小盏:包绕肾乳头呈漏斗状的膜性短管。共有7~ 8个,其边缘,承接排出的尿液。
血管系膜由球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 组成。
球内系膜细胞目前认为为特化的平滑 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突起可伸 至内皮与基膜之间。合成系膜和系膜 基质成分,还可以吞噬和降解沉淀在 基膜上免疫复合物,以维持基膜的通 透性,并产于基膜的更新和修复。
②肾小囊
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 囊。之间为肾小囊腔。
(1)解剖
一、概述
肾是产尿器官,呈红褐色,形似蚕豆,位于腹后 壁。每个肾约重120-150g。
因受肝的影响,右肾较左肾约低1~2cm。右肾 因为下腔静脉靠近右肾的缘故,右肾蒂较左肾蒂
短。上端宽而薄,下端窄而厚,肾长9.9cm (8~14cm)、宽5.9cm(5~7cm)、厚4cm (3~5cm),
4.体表投影:
肾区:又叫肾角、脊肋角,是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 侧缘的夹角处。肾炎和肾盂肾炎时有叩击痛。
在后正中线两侧2.5cm和7.5-8.0cm处各做两天垂直线, 通过第11胸椎和第3腰椎棘突各做一天水平线。构成两个 四边形。肾发生病变时,多在四边形内有疼痛和肿块等异 常表现。
四、肾被膜
肾皮质表面由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肌织 膜。
左高长,右低短
肾窦
二、外形
肾分内、外侧两缘、前后两面、上下两端 肾门:肾的内侧缘向肾实质凹陷的 血管、神经、 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肾蒂:肾门诸结构为结缔组织包裹称为肾蒂, 肾窦:肾门伸入肾实质的凹陷,为肾血管、肾小 盏、肾大盏、肾盂和脂肪等所占据。
前→后:肾静脉、肾动脉、肾盂 上→下: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二)集合管
弓形集合小管

分 三
直集合小管 乳头管
位于皮质迷路内 (立方上皮) 髓放线和肾锥体内 (立方上皮)
肾锥体的乳头处 (高柱状)
集合小管
(collecting tubule):
弓形集合管一端与远曲小管相连,另一 端弯曲入髓放线,与直集合管相通。直 集合管在髓放线和肾锥体内下行,至肾 乳头改称乳头管,开口于肾小盏。
远端小管与近端小管的比较
(近端小管)
管壁管腔 壁厚.腔小不规则
结 细胞界限
不清
(远端小管)
壁薄.腔大规则 界限清
基部
有纵纹
纵纹明显
游离面
构 胞质染色
刷状缘明显 嗜酸性
无刷状缘 弱嗜酸性
细胞核 近基部,染色深 近腔侧,染色浅
比较
质膜内褶
近端小管EM
➢密集的微绒毛 ➢侧突 ➢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Na+—K+泵 远端小管 EM: ✓腔面微绒毛稀少; ✓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 体发达。 ✓Na+—K+泵
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的电镜特点比较 近端小管曲部
✓腔面密集微绒毛; ✓顶部顶小泡、顶小管; ✓侧面侧突相互嵌合; ✓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
远端小管曲部
✓腔面微绒毛稀少; ✓侧面有侧突相互嵌合; ✓基部质膜内褶和线粒体发达。
近直小管和远直小管
Fra Baidu bibliotek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
功能(重吸收主要部位): ➢重吸收全部营养物质,大部 分水和Na+; ➢分泌:H+、NH3、肌酐、 马尿酸等; ➢转运:酚红、青霉素等。
壁层:单层扁平上皮。在肾小体的尿极处与 近曲小管上皮延续,在血管极处反折为内层细胞。
脏层:足细胞。发出初级突起,在初级突起 上发出次级突起。次级突起相互嵌顿呈栅栏状, 紧贴在毛细血管基膜外面。次级突起之间的25nm 间隙为裂空隙,孔上覆盖了一层裂孔膜。突起内 含微丝可改变裂孔的宽度。
②肾小囊
壁层
单层扁平上皮
内→外依次:纤维囊、脂肪囊、肾筋膜
(一)纤维囊:即肾包膜,与肌织膜连结疏松, 易于剥离。肾破裂或部分切除时需缝合此膜。 (二)脂肪囊 (肾床):位于纤维囊外周,包被 肾与肾上腺。为作肾囊封闭的部位。
(三)肾筋膜 :位于脂肪囊的外面,包被肾上腺和 肾的周围。有固定肾脏的功能。
外侧缘:两层筋膜融合并与腹横筋膜相连; 上方:融合与膈下筋膜相连; 下方:互相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当腹壁肌力弱、 肾周脂肪少、肾的固定结构薄弱时,可产生肾下垂或游走 肾。肾积脓或肾周围炎症,脓液可沿肾筋膜向下蔓延,达 髂窝或大腿根部;与直肠后隙相通,可在骶骨前方做腹膜 后注气造影。 1.肾前筋膜 :向内侧被覆肾血管的表面,并与腹主动脉 和下腔静脉表面的结缔组织及对侧的肾前筋膜相移行。 2. 肾后筋膜:向内侧经肾血管和输尿管的后方,与腰大 肌及其筋膜汇合并向内附于椎体筋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