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讲 特定要素模型
合集下载
04特定要素模型(自学)ppt课件

最新课件
18
• X价格上涨后的实际工资 • w/Px=MPx • w/Py=MPy
最新课件
19
(二)国际贸易对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1、国际贸易对出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 的影响
以X表示的实际工资下降,意味着特定要素资 本的收入增加,且超过价格增幅;Y产品价格不 变,购买力增强。
最新课件
20
2、国际贸易对进口竞争部门特 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另外如果涉及三种要素,但是生产各自使用其中
两种要素的情况,如生产纺织品使用资本和劳动, 生产粮食使用劳动和土地;其中资本和土地也是特 定要素。
最新课件
6
(二)边际产出与边际产品价值
Q
Q=F(L,K0)
K/L
L 生产函数
最新课件
7
劳动的边际产出MPL
MPL
L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某要素的边际生产力, •则称为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实物量或边际物质产品(MPP),
VMPLX E
VMPLY E’
w**
假设PY不变, 只是PX上升
w*
OX
L*
L**
OY
L
图4-2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最新课件
17
• 该国工资水平将上升,但提高的幅度小于X
商品价格的上涨幅度;假定 Px 上升 10%,
一般说来工资率上升的幅度会小于 10%, 假 定 5%。
• 实际收入水平是否提高,取决于消费结构
最新课件
24
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商品要素使用比例的 影响不同。
长期,国际贸易通过商品价格的变化,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 的资本—-劳动比例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即对于资本丰富的 国家来说,国际贸易会同时降低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部门的 资本—-劳动比例,于是两个部门的相同要素的实际报酬也会 按相同方向变化。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06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趋势
特定要素模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成为研究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方
面的重要工具。
随着数据获取和计算能力的提高,特定要素模型将更 加精细化和复杂化,能够更好地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
复杂性和动态性。
特定要素模型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如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等,形成更加综合和跨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 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 经济的影响。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 国际经济的影响。
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比较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学科的研究范式。
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特定要素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完善理论体系。
特定要素模型的实证研究和应用
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特定要素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进一步拓展其在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领域的应用。
特定要素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优化方法研究
强调资源禀赋和要素价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竞争市场和 不完全信息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 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国经第四章 特定要素模型

• Demand for labor:
– In each sector, profit-maximizing employers will demand labor up to the point where the value produced by an additional person-hour equals the cost of employing that hour.
• Figure 3-1 illustrates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manufactures.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3-8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Figure 3-1: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for Manufactures
Economy’s allocation of labor (AA)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Labor input in manufactures, LM (increasing )
QM =QM(K, LM)
Slide 3-12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Prices, Wages, and Labor Allocation
• How much labor will be employed in each sector?
–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 we need to look at supply and demand in the labor market.
特定要素模型

二、特定要素模型
• 保罗 萨缪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的, 保罗·萨缪尔森和罗纳德 琼斯创建发展的 萨缪尔森和罗纳德 琼斯创建发展的, 主要用于解释短期内, 主要用于解释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 配的影响。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
• • • • • 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规模收益不变(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 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 使用; 使用; • 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 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三、国际贸易对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 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对非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消 费 结 构 入 水 平 是 否 提 高 , 取 决 于
OX L* L
图4-2 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实 际 收
wX
重新达到均衡时: 重新达到均衡时:w/Px 下降, 下降,w/Py上升 上升
VMP’LX F
wY
VMP LY E’ w
**
假设该国依据 比较优势原则, 比较优势原则, 出口X商品,进 商品, 口Y商品 假设PY不变, 不变, 只是PX上升
w
**
w*
VMP LX
E
w*
L**
OY
该国工资水 平将上升, 平将上升, 但提高的幅 度小于X 度小于X商 品价格的上 涨幅度
第四章特定要素模型

同, 相对供给差异是因为两个国家在以下方面 不同:
• 技术 • 生产因素 (资本、土地、劳动)
Slide 3-28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资源和相对供给
– 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供应增加会对制造品和 粮食的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在价格一定时,拥有大量资本和少量土地的国家将 倾向于生产大量制造品和少量粮食,制造品对粮食 的相对产出非常大。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Slide 3-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第四章
•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本章结构
• 简介 • 特定要素模型 •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 小结
Slide 3-2
简介
• 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的分配有着很大的影 响。
•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 因有两个:
–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PM /PF )A
(PM /PF )W (PM /PF )J
RSJ
RDWOR LD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Slide 3-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贸易模式
– 一个国家不存在贸易,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 产出来的价值。
– 国际贸易 使得一个国家可以消费不同于制造品 和食品组合。
– 一个国家不可能支出大于消费。
• 技术 • 生产因素 (资本、土地、劳动)
Slide 3-28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资源和相对供给
– 如果一个国家资本存量供应增加会对制造品和 粮食的生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 在价格一定时,拥有大量资本和少量土地的国家将 倾向于生产大量制造品和少量粮食,制造品对粮食 的相对产出非常大。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Slide 3-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第四章
•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本章结构
• 简介 • 特定要素模型 •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 •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 • 小结
Slide 3-2
简介
• 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的分配有着很大的影 响。
•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 因有两个:
–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PM /PF )A
(PM /PF )W (PM /PF )J
RSJ
RDWOR LD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Slide 3-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 贸易模式
– 一个国家不存在贸易,消费的价值必须等于生 产出来的价值。
– 国际贸易 使得一个国家可以消费不同于制造品 和食品组合。
– 一个国家不可能支出大于消费。
复旦国际经济学课件ch4特定要素模型

第4讲:特定要素模型
重要概念:规模报酬不变、边际收益递减、特定要素、流动要素。
1边际收益曲线:基本工具
工资率工资率
衣服部门的劳动粮食部门的劳动
图1:工资的决定和劳动的分配
2自由贸易中的收入分配:相对价格变动
工资率工资率
衣服部门的劳动粮食部门的劳动
图2:相对价格变动
如果资本和土地的数量不变,但衣服和粮食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则特定要素的报酬会有很大差距,但流动要素的报酬则相对不受影响。
比如,因开放而来的自由贸易导致衣服的相对价格提高,那么资本家获益,地主受损,工人界于两者之间。
3要素禀赋的增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工资率工资率
衣服部门的劳动粮食部门的劳动
图3:资本的增加
如果衣服和粮食的相对价格不变,但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则特定要素的报酬将有一致的变化,并且与流动要素的报酬变化相反。
比如,资本增加,资本的报酬(租金)和土地的报酬(地租)都将下降,劳动的报酬(工资)将上升。
第4章 特定要素模型

二、均衡
• 劳动力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因此均衡时,两个部门的 工资必定相等。由于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我们得到 以下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
w p1MPL1 p2 MPL2
• 其中 w 为工资,p1、p2分别为两种商品价格,MPL1与 MPL2分别为两种商品的劳动边际产出;
8
• 下图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在均衡时,有的劳力在电脑部门 工作,而的劳力在食品部门工作。
第四章
特定要素模型 余淼杰
Mar.2014
本章概述
• • • •
2
模型设定 均衡 修改版的S-S定理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第一节
引入:
模型内容
• 在H-O模型中,每个国家都有两种要素,并且生产每种产 品都是使用劳动和资本,要素可以在行业间充分流动。
3
• 在现实中,生产不同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要素,并且一些 要素不能够在行业间实现充分转移。特定要素模型为分析 这一类型的问题提供了框架。
第三节
20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食品和电脑的产量都会增加。因此,共同要素禀赋的增加 会导致两种产品产量都增加,罗伯金斯基定理不适用。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使得均衡工资 下降,这导致两个部门都会使用更多的劳动,因此两个部 门的产量均上升。
21
• 小结一下: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罗伯金斯基定理对于特定 要素仍然成立,但对于共用要素不成立。
• 考虑有一部分劳动力从食品产业转移到电脑产业,即从 PPF上的N点转移到N’点。更多劳动力进入电脑产业, 使得电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而食品产业的劳动生 产率上升,生产电脑的相对成本上升。 • 7 根据W=P1*MPL1、W=P2*MPL2以及生产函数是递增和凹的, 我们可以知道,L1上升会导致MPL1下降;而K1上升会导 致MPL1上升。
4第四章 要素禀赋、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戴翔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 (二)要素密集度的逆转
K X kX
Y
kY kY′ Y X p2 p1 O L
kX′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戴翔
第四节 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一、特定要素模型
(一)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的概念
短期内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的要素。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戴翔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 (二)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1.自然资源。
2.美国关税政策。 3.劳动力不同质。 4.人力资本。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戴翔
第三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经验检验与补充 二、需求逆转与要素密集度逆转
(一)需求逆转
当某一国对于某一商品 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 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 特别地偏好该商品时, 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 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 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 求逆转(demand reversal)。
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世界
两国没有贸易的充分必要条件: (1)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 (3)两国消费偏好相同; (4)规模收益不变; (5)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戴翔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标准模型 H-O定理与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
(一)里昂惕夫之谜
1947年与1951年的美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 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即要素禀赋差异不能 有效地决定贸易方式。这种由里昂惕夫发现的H-O定理 与贸易实践的巨大背离现象,被人们称为里昂惕夫之 谜(Leontief paradox)。 里昂惕夫统计(Leontief statistic)的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19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20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食品和电脑的产量都会增加。因此,共同要素禀赋的增加 会导致两种产品产量都增加,罗伯金斯基定理不适用。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使得均衡工资 下降,这导致两个部门都会使用更多的劳动,因此两个部 门的产量均上升。
5
一、模型设定
• 特定要素模型下生产 两种产品:食品和电 脑。食品生产需要土 地和劳动力,电脑的 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 力。右图画出了食品 和电脑的生产函数以 及PPF。I象限是两种 产品的PPF,II象限和 IV象限是生产食物和 电脑不同产量对应的 劳动投入,III象限是 要素投入的预算线。
6
一、模型设定
• 考虑有一部分劳动力从食品产业转移到电脑产业,即从 PPF上的N点转移到N’点。更多劳动力进入电脑产业, 使得电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而食品产业的劳动生 产率上升,生产电脑的相对成本上升。 • 根据W=P1*MPL1、W=P2*MPL2以及生产函数是递增和凹的, 我们可以知道,L1上升会导致MPL1下降;而K1上升会导 致MPL1上升。
3
一、模型设定
•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2*2*3模型,两个国家与两种商品的 假设与H-O模型完全一样。 • 不同的是,现在有3种要素:劳动力、资本以及土地。 • 生产商品1(食品)使用劳动力以及土地,而生产商品2 (电脑)使用劳动力以及资本。 • 对技术的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 • 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 • 生产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f(K1, L1); Y2=f(K2, L2);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两个生产函数都是一次齐次。
• 小结一下: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罗伯金斯基定理对于特定 要素仍然成立,但对于共用要素不成立。
21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1. 如果土地或资本存量的增加,工资会上升,从而减少两种特 定要素的回报。 2. 如果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工资会下降,从而增加两种特定要 素的回报。 3. 如果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例如国际移民)但国际市场上的 产品价格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特定要素(土地、资本)的价 值会与共用要素(劳动力)的价值反向变化。从而地主或资 本家倾向于欢迎国际移民,而工会的态度则相反。 4. 如果世界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呈比例变化,对各种特定要素的 回报则分别不同,但工资会相对不变。 5. 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对 特定要素价格有放大效应,但对共用要素放大效应不成立。
15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在H-O模型中的对应的是S-S定理。我们还可以在特定要素 模型中讨论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的影响,以对应H-O模型 中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假设土地存量增加了,生产1单位食品所需的劳力数量下 降,这会导致MPL的上升,由于食品价格不变,土地存量 的增加会导致VMPF曲线向上移动。因此,工资会上升, 用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也会增加。
8
二、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9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我们感兴趣的是H-O模型的四大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是 否仍然成立。 • 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均衡中容易看出,一国的工资是会受 到一国要素存量大小K与L影响的,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定 理显然不成立。 • 那么,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成立吗?
10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因此,对于特定要素,罗伯金斯基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 仍然成立。
18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再来看共同要素变化的情况。假设劳动力存量增加,这在 图上体现为横轴向外拉伸。
• 明显可以看出,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增加,给定土地不 变,经济体将会生产更多食品。用于生产电脑的劳力数量 会不会也增加呢? •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由于工人总体规模的扩大,工资 会下降(由W1下降到W2),注意到:由于电脑的价格并 没变化,要使等式成立,则MPL2要下降,这就可以反推 出会有更多的工人流入电脑部门。所以,电脑的产量也会 上升。
7
二、均衡
• 劳动力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因此均衡时,两个部门的 工资必定相等。由于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我们得到 以下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
w p1MPL1 p 2 MPL2
• 其中 w 为工资,p1、p2分别为两种商品价格,MPL1与MPL2 分别为两种商品的劳动边际产出;
• 下图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在均衡时,有的劳力在电脑部门 工作,而的劳力在食品部门工作。
16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17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现在,由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土地数量也增加, 因此食品产量一定增加。另一方面,生产电脑的劳动力数 量减少,资本数量不变,因此电脑的产量减少。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特定要素禀赋增加时,使用此特 定要素的部门产量增加,而另一部门产量减少。这正是罗 伯金斯基定理的内容。
• 由于劳动力是可以在两个产业中自由移动的,所以两个 产业的MPL都会改变。均衡的劳动力分配点从G移到G’, 均衡的工资从A移到B,上涨幅度小于20%。
11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12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由于通常我们假设生产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大于零,所以 我们一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会使得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 增加。根据R=Pc*MPK,一方面电脑的价格上升了20%,另 一方面,MPK也上升了,所以Rent上升的比例要大于20%, 因此资本的所有者会获益。 • 对于土地而言,根据Rent=Pf*MPT,一方面食品的价格没 有改变,当然相对价格是下降了,另一方面,由于食品行 业劳动力的减少,MPT也会下降,所以Rent会下降,因此 土地的所有者会受损。
• 下面我们来讨论产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要素价格。考 虑一个冲击如图: • 假设电脑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提高了20%,食品的价格 保持不变,那么电脑的VMPL就会上移20%。
• 如果电脑产业中的劳动力数量保持不变即两个产业中的 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那么电脑产业中的劳动力工资会 上涨20%,即从图中的E点移到D点。
4
一、模型设定
和H-O模型比较: • 特定要素模型是说某种要素特定用于某种生产,H-O模型 中产品种类等于要素种类,特定要素模型中,产品种类仍 然是2,但要素种类是3。 • 市场结构仍然是完全竞争。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f(K1, L1);Y2=f(K2, L2)。
• 劳动力可以在两个产业中自由流动,其实特定要素模型就 是H-O模型的短期版本。 • 我们关注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罗伯金斯基定理、要 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本身等在特定要 素模型下是否成立。
第四讲 特定要素模型
余淼杰
Mar.2013
本章概述
• 模型设定 • 均衡 • 修改版的S-S定理 •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2
第一节 模型内容
引入: • 在H-O模型中,每个国家都有两种要素,并且生产每种产 品都是使用劳动和资本,要素可以在行业间充分流动。 • 在现实中,生产不同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要素,并且一些 要素不能够在行业间实现充分转移。特定要素模型为分析 这一类型的问题提供了框架。
14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资本的回报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r=Pc*MPK,Pc上升 了20%,而劳动力增加了,那么用来生产1单位所需的资本 数量下降。使MPK 上升。因此,r上升的幅度会大于20%。 这样一来,资本的真实回报必定上升,资本所有者受益。 • 小结一下,如果用z 来代表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的话, 我们就有R<0= Pf<w<Pc<r。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相似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但这里的放大效应或者 说琼斯不等式形式却有较大的不同。共有要素(工人)回 报百分比的变化并不比产品价格百分比的变化大,而是相 反变小了。在这个意义上,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依然 成立,只不过形式做了一些修改。
Hale Waihona Puke 13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在H—O模型中,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密集使用要素的真实 回报上升,另一要素的真实回报下降。在特定要素模型中, 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并未达到商品价格的上升幅 度(20%)。 • 如果用 w/Pc 衡量劳动力的真实回报,则劳动力真实回报 下降,而如果用 w/Pf 来衡量,则劳动力真实回报上升。 • 再来看土地的回报。土地回报 R=Pf*MPT 。在新的均衡点, 由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那么用来生产1单位食 品所需的土地数量上升。根据边际递减规律,MPT会下降, 又由于Pf不变,因此土地回报R下降。这样,从真实回报 来看,无论是用R/Pf还是R/Pc衡量,土地的真实回报都下 降。
19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20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食品和电脑的产量都会增加。因此,共同要素禀赋的增加 会导致两种产品产量都增加,罗伯金斯基定理不适用。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劳动力供给的增加使得均衡工资 下降,这导致两个部门都会使用更多的劳动,因此两个部 门的产量均上升。
5
一、模型设定
• 特定要素模型下生产 两种产品:食品和电 脑。食品生产需要土 地和劳动力,电脑的 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 力。右图画出了食品 和电脑的生产函数以 及PPF。I象限是两种 产品的PPF,II象限和 IV象限是生产食物和 电脑不同产量对应的 劳动投入,III象限是 要素投入的预算线。
6
一、模型设定
• 考虑有一部分劳动力从食品产业转移到电脑产业,即从 PPF上的N点转移到N’点。更多劳动力进入电脑产业, 使得电脑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而食品产业的劳动生 产率上升,生产电脑的相对成本上升。 • 根据W=P1*MPL1、W=P2*MPL2以及生产函数是递增和凹的, 我们可以知道,L1上升会导致MPL1下降;而K1上升会导 致MPL1上升。
3
一、模型设定
•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2*2*3模型,两个国家与两种商品的 假设与H-O模型完全一样。 • 不同的是,现在有3种要素:劳动力、资本以及土地。 • 生产商品1(食品)使用劳动力以及土地,而生产商品2 (电脑)使用劳动力以及资本。 • 对技术的假设是规模报酬不变; • 市场结构为完全竞争; • 生产两种商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f(K1, L1); Y2=f(K2, L2); 规模报酬不变意味着两个生产函数都是一次齐次。
• 小结一下:在特定要素模型中,罗伯金斯基定理对于特定 要素仍然成立,但对于共用要素不成立。
21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1. 如果土地或资本存量的增加,工资会上升,从而减少两种特 定要素的回报。 2. 如果劳动力供给的增加,工资会下降,从而增加两种特定要 素的回报。 3. 如果要素禀赋发生了变化(例如国际移民)但国际市场上的 产品价格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特定要素(土地、资本)的价 值会与共用要素(劳动力)的价值反向变化。从而地主或资 本家倾向于欢迎国际移民,而工会的态度则相反。 4. 如果世界市场上的产品价格呈比例变化,对各种特定要素的 回报则分别不同,但工资会相对不变。 5. 产品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价格的变化,产品价格的变化对 特定要素价格有放大效应,但对共用要素放大效应不成立。
15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以上我们讨论的是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价格变化的影响, 在H-O模型中的对应的是S-S定理。我们还可以在特定要素 模型中讨论要素禀赋变化对产出的影响,以对应H-O模型 中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假设土地存量增加了,生产1单位食品所需的劳力数量下 降,这会导致MPL的上升,由于食品价格不变,土地存量 的增加会导致VMPF曲线向上移动。因此,工资会上升, 用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也会增加。
8
二、均衡
劳动市场均衡:
9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我们感兴趣的是H-O模型的四大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是 否仍然成立。 • 首先,从劳动力市场均衡中容易看出,一国的工资是会受 到一国要素存量大小K与L影响的,因此要素价格均等化定 理显然不成立。 • 那么,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成立吗?
10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因此,对于特定要素,罗伯金斯基定理在特定要素模型中 仍然成立。
18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再来看共同要素变化的情况。假设劳动力存量增加,这在 图上体现为横轴向外拉伸。
• 明显可以看出,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增加,给定土地不 变,经济体将会生产更多食品。用于生产电脑的劳力数量 会不会也增加呢? • 答案是肯定的。这是因为由于工人总体规模的扩大,工资 会下降(由W1下降到W2),注意到:由于电脑的价格并 没变化,要使等式成立,则MPL2要下降,这就可以反推 出会有更多的工人流入电脑部门。所以,电脑的产量也会 上升。
7
二、均衡
• 劳动力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因此均衡时,两个部门的 工资必定相等。由于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值,我们得到 以下劳动力市场均衡条件:
w p1MPL1 p 2 MPL2
• 其中 w 为工资,p1、p2分别为两种商品价格,MPL1与MPL2 分别为两种商品的劳动边际产出;
• 下图表示劳动市场均衡,在均衡时,有的劳力在电脑部门 工作,而的劳力在食品部门工作。
16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17
第三节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 现在,由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增加,土地数量也增加, 因此食品产量一定增加。另一方面,生产电脑的劳动力数 量减少,资本数量不变,因此电脑的产量减少。
•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特定要素禀赋增加时,使用此特 定要素的部门产量增加,而另一部门产量减少。这正是罗 伯金斯基定理的内容。
• 由于劳动力是可以在两个产业中自由移动的,所以两个 产业的MPL都会改变。均衡的劳动力分配点从G移到G’, 均衡的工资从A移到B,上涨幅度小于20%。
11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12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由于通常我们假设生产函数的二阶混合偏导大于零,所以 我们一种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会使得另一种要素的边际产量 增加。根据R=Pc*MPK,一方面电脑的价格上升了20%,另 一方面,MPK也上升了,所以Rent上升的比例要大于20%, 因此资本的所有者会获益。 • 对于土地而言,根据Rent=Pf*MPT,一方面食品的价格没 有改变,当然相对价格是下降了,另一方面,由于食品行 业劳动力的减少,MPT也会下降,所以Rent会下降,因此 土地的所有者会受损。
• 下面我们来讨论产品价格的变化如何影响要素价格。考 虑一个冲击如图: • 假设电脑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提高了20%,食品的价格 保持不变,那么电脑的VMPL就会上移20%。
• 如果电脑产业中的劳动力数量保持不变即两个产业中的 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那么电脑产业中的劳动力工资会 上涨20%,即从图中的E点移到D点。
4
一、模型设定
和H-O模型比较: • 特定要素模型是说某种要素特定用于某种生产,H-O模型 中产品种类等于要素种类,特定要素模型中,产品种类仍 然是2,但要素种类是3。 • 市场结构仍然是完全竞争。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Y1=f(K1, L1);Y2=f(K2, L2)。
• 劳动力可以在两个产业中自由流动,其实特定要素模型就 是H-O模型的短期版本。 • 我们关注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罗伯金斯基定理、要 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及赫克歇尔-俄林模型本身等在特定要 素模型下是否成立。
第四讲 特定要素模型
余淼杰
Mar.2013
本章概述
• 模型设定 • 均衡 • 修改版的S-S定理 • 修改版的罗伯金斯基定理
2
第一节 模型内容
引入: • 在H-O模型中,每个国家都有两种要素,并且生产每种产 品都是使用劳动和资本,要素可以在行业间充分流动。 • 在现实中,生产不同产品可能需要不同的要素,并且一些 要素不能够在行业间实现充分转移。特定要素模型为分析 这一类型的问题提供了框架。
14
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资本的回报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r=Pc*MPK,Pc上升 了20%,而劳动力增加了,那么用来生产1单位所需的资本 数量下降。使MPK 上升。因此,r上升的幅度会大于20%。 这样一来,资本的真实回报必定上升,资本所有者受益。 • 小结一下,如果用z 来代表一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化的话, 我们就有R<0= Pf<w<Pc<r。也就是说,我们同样可以看到 相似的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但这里的放大效应或者 说琼斯不等式形式却有较大的不同。共有要素(工人)回 报百分比的变化并不比产品价格百分比的变化大,而是相 反变小了。在这个意义上,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依然 成立,只不过形式做了一些修改。
Hale Waihona Puke 13第二节 修改版的S-S定理
• 在H—O模型中,商品价格的上升会使密集使用要素的真实 回报上升,另一要素的真实回报下降。在特定要素模型中, 名义工资上升,但上升的幅度并未达到商品价格的上升幅 度(20%)。 • 如果用 w/Pc 衡量劳动力的真实回报,则劳动力真实回报 下降,而如果用 w/Pf 来衡量,则劳动力真实回报上升。 • 再来看土地的回报。土地回报 R=Pf*MPT 。在新的均衡点, 由于生产食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那么用来生产1单位食 品所需的土地数量上升。根据边际递减规律,MPT会下降, 又由于Pf不变,因此土地回报R下降。这样,从真实回报 来看,无论是用R/Pf还是R/Pc衡量,土地的真实回报都下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