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正式版
我们的实验思路:
• 质量一定时:改变合外力F,看加速度a如何 变化.
• 合外力一定时:改变小车质量,看加速度a 如何变化
问题1、如何测加速度a
在第二章我们已经知道:S=V0t+
1 2
at2
当V0=0时:S=
1 2
at2
变形得:a=
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 我不相信,生活是沼泽,我不相信,生命旅途不能一路高歌;我不相信,成长是懦弱,
我不相信,双手握不住执着的绳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就跟大树上的叶子一样,早晚会枯黄陨落。树叶虽小但见证了春秋,既目睹了繁花似锦,也目睹 了大树凋零。我们都是很相似的树叶,因为人生就是这样,生老病死是谁都要经过的。 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 老去 虽生犹死的寂寞让生命都凋零了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 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人生不能像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 卑鄙是卑鄙 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 美的可能吧。那时我们还年轻。穿过残垣断壁苍松古柏,我们来到山崖上。沐浴着夕阳,心静如水,我们向云雾飘荡的远方眺望。其实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欢 离合远在地平线以外,而眺望是一种青春的姿态。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不必向我诉说春天我的心里并没有秋寒不必向我解释色彩我的眼里自有一片湛我叹世事多变幻世事望我却依然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逃避的原因。 我 依旧有很多憧憬, 对梦想,对记忆,对失败,对希冀。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卑微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勇敢, 不信输,不信神,不信天,不信地。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 这并非是我失落的原因。 我依旧有很多高昂, 有存在,有价值,有独特,有意义。说实话离开故乡久了,家的概念变得混乱。有时我在他
高一物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2(2019年新版)
练习评讲1-2
• 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初速度为v0=10m/s, 若司机踩下刹车,开始匀减速,2秒内速度变
为0,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v0
a′
vt
加速度大小 a vt v0 0 10 5m / s2
t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加速度方向 a<0,即加速度与初速方向相反.
; 明升体育,明升m88备用 明升,m88明升,M88 ;
§4.2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练习评讲1-1
• 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初速度为v0=10m/s, 若司机加大油门,汽车开始匀加速运动,10秒
内速度变为vt=30m/s,求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 速度大小和方向。
v0
a
vt
加速度大小 a vt v0 30 10 2m / s2
t
10
加速度方向 a>0,即加速度与初速方向相同.
闻单于不与汉合 颇言正历服色事 诸侯毕贺 何谓无故乎 百官自正 溃围北去 吴国既灭 燕王拜送于庭 天子从官不得食 有车丞相 阿顺苟合 伐越 亡在外四年复入 是不孝也;高皇帝曰:‘待之 孝惠帝兄也 臣原得少赐游观之间 田横亦得收齐 名山七 有益於助衰养老 得以接欢喜 恭 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鲁阳虎攻其君 责治粟内史 有文在掌曰“友” 秦将王翦破赵 乃敢饮 王之地一经两海 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 且为天下者不顾家 今上客有意存天下 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 多有贤圣之才 与魏齐间行 受吾君命以出 壮又相爱 宋人请以赂陈 大吏持禄取容 随会曰: “昔文公之与楚战城濮 弃为兒时 攻济阳 好小善 武灵王自号为主父 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 使燕复修召公之法 子帝祖辛立 大馀五 复使贰师将军将六万骑 往来城上 失之子羽 恭敬爱人 四十八年 苍之
牛顿第二定律详细解析
解: 对汽车研究 ,其受力分析如图.
FN
F合= F-f
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f=ma
G
解得:
a= (F-f)/m =1.5 m/s2
汽车前进时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方向与前进的 方向相同。
牛顿第二定律详细解析
五、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 3、选定正方向或建立适当的正交坐标系。 4、求合力,列方程求解。 5、对结果进行检验或讨论。
在x方向上:F合=FGxf 在x方向上:F合=Ff Gx
牛顿第二定律详细解析
5)F沿水平推 (G=20N F=20N f=4N)
FN
v
F
Gx
f
Fx
F
Fy
Gy
FN
v
F
f Fx
Gx
F
Fy
Gy
G
G
G xG si3n0G yGco3s0
FxFco3s0FyFsi3 n0
列方程(在y轴上没有运动) 列方程(在y轴上没有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详细解析
五、总结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 量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
2、数学表达试:a∝F/m F ∝ma,即F=kma,k—比例 如果各量都用国际单位,则k=1,所以F=ma 系数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表述:F合=ma 二、对牛顿第二定律F合=ma的理解
在y方向上:FNGyFy 在y方向上:FNGyFy
在x方向上:F合=FxGxf 在x方向上:F合=Fxf Gx
牛顿第二定律详细解析
4.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在空中 运动过程所受的阻力大小为f,求该物体在上升 和下降过程中的加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导学案(含答案)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认识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力和质量.2.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3.能根据图象得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4.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重点难点】1.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2.初步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3.初步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4.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知识链接】1.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也就是物体____________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____有关,还与物体____________有关.(2)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受力越大,其加速度就____________;物体的受力一定时,质量越小,加速度就____________.(3)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测量物体在____________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物体__________不变,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____________下的加速度.2.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1)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____________,并用秒表测量____________,由公式____________算出.也可以在运动物体上安装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根据____________来测量加速度.(2)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关系.3.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在本探究实验中,我们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________,与质量成____________,然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____________图象和____________图象,都应是过原点的直线.【问题探究】当研究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参量之间的关系时应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这个力应是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为运动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要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a -m 图象? 1.控制变量法研究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时,先要保持某个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再保持另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学中研究和处理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例如本实验中:控制m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外力F 的关系;控制F 不变,研究加速度a 与质量m 的关系.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1)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这个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故探究时应设法使你测出的力就是该物体的合力.采用案例中的设计方案时,近似认为砝码和托盘的重力就是小车所受的合力,这就必须平衡掉小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具体方法是:将木板固定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高到一个适当的角度,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使得连有纸带的小车在上面轻轻一推恰能匀速下滑为止.(2)利用所测得的数据在a -F 坐标上描点并连线,所连的直线应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两则,这样所描的直线可能不过原点,如图4-2-1所示.图4-2-1图(a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小,未完全平衡摩擦力所致;图(b )是由于平衡摩擦力时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所致.特别提醒:平衡摩擦力时要使小车拖着纸带,使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通过打下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判断是否已经平衡了摩擦力.3.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什么描绘a -m1图象,而不是描绘a -m 图象? 在相同力的作用下,质量m 越大,加速度越小.这可能是“a 与m 成反比”,但也可能是“a 与m 2成反比”,甚至可能是更复杂的关系.我们从最简单的情况入手,检验是否“a 与m 成反比”.实际上“a 与m 成反比”就是“a 与m 1成正比”,如果以m 1为横坐标,加速度a 为纵坐标建立坐标系,根据a -m1图象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能判断加速度a 是不是与质量m 成反比.当然,检查a -m 图象是不是双曲线,也能判断它们之间是不是反比例关系,但检查这条曲线是不是双曲线并不容易;而采用a -m 1图象,检查图线是不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就容易多了.这种“化曲为直”的方法是实验研究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用到.4.实验中需注意的事项(1)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重物,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2)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3)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4)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点是错误数据,可舍去不予考虑.【典型例题】应用点一:数据处理例1:若测得某一物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的有关数据资料如下表. a /(m·s -2)1.98 4.06 5.95 8.12 F /N 1.002.003.004.00(1)根据表中数据,画出a -F 图象.(2)从图象可以判定:当m 一定时,a 与F 的关系为_________.解析: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a 与F 增加的倍数大致相等,可先假设a 与F 成正比,则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同时因实验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误差,研究误差产生的原因,从而可减小误差,增大实验的准确性.连线时应使直线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大致分布在直线两侧,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视为错误数据,不予考虑.因此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答案:(1)如图4-2-2所示图4-2-2(2)成正比关系误区警示:采用描点法画图象时应该用直线把描出的点连起来,使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的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这样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且离直线较远的点,误差很大,就是错误数据,可直接舍去,绝对不能连成折线.例2:若测得某一物体受力F 一定时,a 与M 的关系数据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所列数据,画出a -m 图象. (2)由a -m1关系可知,当F 一定时,a 与M 成__________关系. 解析:要画a 与m 1的图象,需要先求出对应的m1,其数据分别为:0.50 kg -1、0.67 kg -1、0.80 kg -1、1.00 kg -1.然后描点、连线,得到的图象如图4-2-3所示,由图象可知a 与m1成正比,即a 与M 成反比.答案:(1)a -m1图象如图4-2-3所示图4-2-3(2)反比点评: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有的同学作出了a-M图象如图4-2-4所示,并由此图象得出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这是不可以的,如果图线是直线,我们可以直接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对应关系,但如果图线是曲线,我们就无法确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这时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进行处理.图4-2-4应用点二:实验误差分析例3:用图4-2-5(a)所示的装置是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长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车前端拴着细轻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砂桶.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砂和桶的总重力mg.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线.图4-2-5一学生作出图4-2-6(b)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进行下面的步骤,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达到一定的数值前,小车仍静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较大不能忽略,同时也表明该同学做实验时,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答案: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点评:运用图象分析实验误差原因,是实验探究中一项很重要的能力.【课堂练习】1、某学生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 的资料如下表所示.F/N 0.20 0.30 0.40 0.50a/(m·s-2)0.10 0.21 0.29 0.40 (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4-2-6坐标系中作a-F图线.图4-2-6(2)图线在F轴上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上题中,如果此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4-2-7所示,则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图4-2-73、.教材第76页问题【学后反思】。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方法(具体)
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方法(具体)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方法高中物理加速度教学方法参考如下:1.创建情境,引入课题:通过生活实例,如火车进站、飞机起飞、汽车刹车等,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运动都有快慢变化,从而引出加速度的概念。
2.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有关。
3.建立概念,理解定义:通过讲解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式,以及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4.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有关。
5.课堂练习,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加速度的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6.总结课堂,拓展延伸: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拓展一些相关知识点,如超重、失重等。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教学方法高中物理能量守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能量如何在物理系统中传递。
以下是一些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您教授高中物理能量守恒的概念:1.引入能量守恒的概念:首先,您需要向学生介绍能量守恒的概念,解释它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是重要的。
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例子,例如:水轮机、太阳能电池板和火箭等。
2.讲解能量守恒的公式:能量守恒的公式是E=mc2,其中E是能量,m是质量,c是光速。
您需要解释这个公式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与现实世界中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
3.讲解能量转换:能量转换是能量守恒的一个重要方面。
您需要让学生了解能量可以如何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例如,您可以使用水轮机和发电机来解释这个概念。
4.讲解能量守恒的应用:能量守恒的概念可以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物理领域,例如:力学、热学和电学等。
您需要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如何应用于这些领域中。
5.讲解能量守恒的局限性:虽然能量守恒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它并不是完美的。
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质量可能会消失或产生,这是无法用能量守恒来解释的。
您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局限性,并讨论它们在科学中的应用。
音圈电机加速度
音圈电机加速度简介音圈电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电机,其特点是在无刷电机的基础上新增了音圈驱动器。
音圈电机通过电流的施加来产生磁场,从而控制电机的旋转和加速度。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深入了解音圈电机的加速度特性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
加速度定义加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改变速度的量度。
对于音圈电机来说,加速度是指电机转动的速度增加的程度,也可以理解为电机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增量。
加速度的单位通常使用m/s^2。
计算加速度的方法在音圈电机中,加速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加速度 = (新速度 - 初始速度) / 时间间隔其中,新速度是电机在时间间隔后的速度,初始速度是时间间隔前的速度。
加速度的影响因素音圈电机的加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驱动电流:驱动电流越大,电机的加速度越高。
2.载荷:较大的载荷会增加电机的惯性,降低加速度。
3.音圈驱动器性能:音圈驱动器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会对加速度产生影响。
4.驱动方式:不同的驱动方式(如直流驱动和脉冲驱动)会对加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加速度的应用音圈电机的高加速度特性使其在许多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机器人技术:音圈电机的高加速度使其成为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中理想的电机选择,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定位和移动。
2.工业自动化:音圈电机的高加速度使其在自动化设备中能够实现快速的响应和高效的生产效率。
3.医疗设备:音圈电机的高加速度使其在医疗器械中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操作,提供更好的医疗体验。
总结音圈电机的加速度是衡量其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测量电机的速度变化来实现。
加速度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驱动电流、载荷、音圈驱动器性能和驱动方式等。
音圈电机的高加速度特性使其在机器人技术、工业自动化和医疗设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是关于音圈电机加速度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共38张PPT)
反复移动薄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 运动状态(通过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这时小 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 向上的分力平衡。
请同学们自己确定探究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象,进行分析、 形成结论.
体的受力,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2、实验数据分析:设计表格,做a—F图像。
实验
数 据 处 理 : 加 速 0.75 a/m·s -2 度 与 0.60 力 0.45 的 0.30 关 0.15 系
0 0.1 0.2 0.3 0.4
次数 F/N a/m ·s -2 当小 1 车质 2 量不 3 变时 4
实
验
结
论 :
实验结论:物体所受合力不变时,
加 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速
度 与
a 1
质
m
量
的
关
系
三、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 1、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其实,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不测加速度的具体数值。
2、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实验中的F应为物体所受的合力,如何处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 速度会发生改变,但它无法解释速度会怎样改变。速度改变的 快慢由加速度来描述。因此探寻物体力与运动之间规律的出发 点,是应考虑加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列车起动时,速度 是缓慢增加的,加速度 较小。影响加速度的原 因是列车牵引力不够大 还是列车质量太大呢?
得多时,小车所受拉力才近似等于盘和砝码的总重 力。
案例二:
实验器材: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
影响重力加速度的因素“两个轻重不同的小球同时落地的声音,是那样的清脆美妙,有是那样的震耳发聩!它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轻重不是下落快慢的原因;它动摇了2000多年来统治着人们头脑的旧观念,开创了实验和科学推理之先河,将近代物理学以至近代科学推上了历史的舞台。
”以上的事例,即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为了否定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该结论而做的实验。
此后,伽利略又经过一段艰辛的历程,计算出了物体下落时的速度。
此速度是匀加速的,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由于此速度是由重力产生的,所以称之为重力加速度。
用字母g表示,它的大小约是9.8米每二次方秒,方向竖直向下。
又根据加速度的定义,a=(U-V)/t,在自由落体运动中,V(初速度)为零,a(加速度)等于g(重力加速度)。
因此,物体下落经过的时间为t时,速度可用公式表示U=gt。
以上公式流传至今,已被人们当成一种知识,当成一种习惯。
可当我们学到高中物理课程必修一中的“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时,一栏“一些地方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的表格引发同学们的深思。
表上很明确地罗列了不同地方(纬度差异)对产生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是有偏差的!对有些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人们所取用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g,是大约计算出来的,而不是确切的数值。
在表栏中,纬度的差异,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数值有规律地变化。
其数值在9.8米每二次方秒左右波动,由赤道向两极递增,即纬度越高的地区,产生的重力加速度的越大,而中纬地区数值上就越接近“9.8”。
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地区,产生的重力加速度有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此问题使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对该问题作出深入的研究。
由于该研究涉及到对不同地区的探讨。
这对我们中学生的能力是远远不足的,只能作出一些假说,运用数学推理与实验验证猜想。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两极与赤道的种种差异,其中最突出的,当然是气候差异了。
一.提出的是: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是否与气压有关?我们知道,两极的气压与赤道地区气压差异很大。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评课稿
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评课稿一、引言《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是粤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1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之一。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加速度,以及影响加速度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物体的质量、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摩擦等因素的探讨和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和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结合西蒙.维克托和约尔格.波尔东所编写的《广东省物理必修1》(以下简称教材)来进行教学。
1. 教材内容概述本节课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的引入•影响加速度的因素:物体的质量、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等•实例分析和探究2. 教材的优点•理论与实践结合:教材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的介绍,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验来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问题导向:教材中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的不足之处•知识点过于简单: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教学难度不足。
三、教学目标与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并掌握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解决与加速度相关的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 教学设计课堂活动安排:•活动一:导入与激发思考(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示例引出加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思考和疑问。
•活动二:知识点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活动三:讨论和实例分析(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因素对加速度的影响,例如物体的质量、施加力的大小和方向等。
•活动四:实验与观察(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情况下加速度的变化,加深学生对于影响因素的理解。
•活动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问题和思考。
机械运动中的加速度与速度
机械运动中的加速度与速度机械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车辆行驶、物体下落、机器运转等等,这些都是机械运动的例子。
在这些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机械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并且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机械运动中,加速度指的是速度改变的速率。
当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加速度。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加速度的大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除以时间。
例如,如果一个车辆的速度从20m/s增加到30m/s,而这个速度变化是在5秒内发生的,则车辆的加速度是(30m/s -20m/s)/ 5s = 2m/s²。
在机械运动中,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来表示。
要计算速度,可以用以下公式: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10秒内走了100米,那么他的速度就是100米 / 10秒 = 10m/s。
加速度和速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加速度和速度是成正比的。
如果加速度增大,那么速度变化的速率也会增加,反之亦然。
不过,要注意的是,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并不一致。
例如,一个物体在沿着直线运动时,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或者相反。
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一步说明: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
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的速度。
例如,一个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加速度是3m/s²,经过5秒后,这个物体的速度等于10m/s + 3m/s² × 5s = 25m/s。
当然,机械运动中的加速度和速度并不仅限于直线运动。
在曲线运动或者圆周运动中,加速度和速度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向心加速度的影响。
向心加速度是物体在曲线运动中受到的向心力所引起的。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向心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物体在曲线上的曲率半径。
加速度关联条件
加速度关联条件
1. 力可是加速度的重要关联条件呀!就像你跑步,后面有人使劲推你一把,你不就跑得更快了嘛!比如赛车,强大的动力才能让它风驰电掣啊!
2. 质量也和加速度紧密相关呢!你想想,一个大胖子和一个瘦子同时起跑,是不是瘦子更容易加速呀!就像飞机,减轻重量才能飞得更快更高!
3. 摩擦力对加速度影响也很大哟!好比你在冰面上走路和在普通地面走路,在冰面上是不是很难加速?汽车在不同路面上行驶速度也不一样呀!
4. 坡度难道不是加速度的一个关联条件吗?你爬山的时候,上坡是不是费力加速难,下坡就轻松加速快啦!滑雪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嘛!
5. 空气阻力也是要考虑的呀!跳伞的时候,空气阻力就决定了下降的速度,这不是很明显嘛!飞机的外形设计不就是为了减小空气阻力来提高加速度嘛!
6. 发动机性能绝对是加速度的关键关联条件呢!高性能的发动机能让车子瞬间爆发,像火箭一样冲出去!F1 赛车不就是靠强大的发动机来实现惊人的加速度嘛!
7. 传动系统对加速度也很重要啊!你骑变速自行车就知道啦,不同的挡位加速效果完全不同呀!汽车的传动系统不也是这样嘛!
8. 驾驶员的技术难道不是影响加速度的因素吗?一个厉害的赛车手就能把车子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加速更快!就像玩游戏,高手就能玩得更厉害呀!
9. 路况也是加速度的关联条件之一呀!平坦的路和坑坑洼洼的路,车子加速能一样吗?你在高速路上和在乡村小道上开车感觉肯定不一样啊!
10. 车辆的保养状态对加速度也有影响的啦!一辆保养良好的车和一辆毛病多多的车,加速效果肯定不同呀!就像人,身体好才能跑得快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加速度的关联条件有很多,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物体的加速表现。
地球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的推导
地球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的推导作者:王庆阳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2年第08期影响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因素有:地球的自转、纬度、高度、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等.本文主要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从两个方面推导说明地球上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1 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球体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表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因此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有两个作用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是向心力.如图1所示,地球表面的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是重力,另一个分力是使该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即=+n.由图1可得G=F2+F2n—2FFncosθ=F1+(FnF)2—2FnFcosθ,(1)其中F=G′MmR2,Fn=mω2Rcosθ,(R、θ分别是地球的半径和纬度)下面我们来比较地球上物体,所需向心力和所受地球万有引力的大小.FnF=mω2RcosθG′MmR2=ω2RcosθG′MR2(2)上式中,地球自转角速度ω=2πT=7.27×10—5 s—1,地球半径R=6.4×106 m,地球质量M=5.98×1024 kg,G′=6.67×10—11 N·m2/kg2,代入(2)式计算得FnF≈3.25×10—3cosθ,又G的方向与F的方向之间的夹角θ也很小,所以(FnF)2可忽略不计,(1)式变为G=F1—2FnFcosθ(3)根据二项式定理(1+x)α=1+ax+α(α—1)2x2+…+α(α—1)…(α—k+1)k!xk+…=∑∞k=0α(α—1)…(α—k+1)k!xk=∑∞k=0αnk!α∈R.将(3)式展开,略去(—2FnFcosθ)的二次幂以上的项,得G=F(1—FnFcosθ)=F(1—3.25×10—3cos2θ),所以重力加速度g=Gm=Fm(1—3.25×10—3cos2θ)=G′MR2(1—3.25×10—3cos2θ),即 g=9.74(1—3.25×10—3cos2θ)(4)上式反映了,在地球视作质量分布均匀的理想球体时,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θ变化的规律.重力加速度g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变化的原因就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2 假设地球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椭球体已知地球横截面是椭圆,长半轴为a=6378 km,短半轴为b=6357 km,建立如图2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可得半径R与纬度θ的关系.椭圆方程x2a2+y2b2=1,x=Rcosθ,y=Rsinθ,由上三式推得R=abb2cos2θ+a2sin2θ(5)。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我们来观看两
段视频,看一 看质量不 同的轿车和卡 车在启动和刹 车时的情况. (点击右图观 看它们同时启 动的情况
通过大量科学实验证明: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质量小的物体产生的加速 度大,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 小;质量大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小,运动状 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受到不等于零的外力, 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速度有变化 加速度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F
加速度一样吗?
F F1 F2
加速度一样吗?
如何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 合外力的关系?
控制变量法
当m 一定,a与F的关系
小车受到什么外力的作用? 如何确定合外力F的大小? 如果小车从斜面上匀速下滑,F = ?
三、非选择题
一个乒乓球滚来时,用球拍轻轻一挡就能使
它改变方向;一个网球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滚 来时,要用较大的力握住球拍去挡,才能使 它改变方向,请解释其原因.
答案: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要改 变乒乓球的运动状态需要用力使其产生加速 度,而较大的 力.
单项选择题
1.加速度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就越小 C.物体受合外力越大,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也 越大 D.同一质量的物体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也就越 大
1.D 解析:物体受合外力越大,如果质量也很大,加速度 不一定越大,同理物体质量越大,如果受合外力也很大,加 速度也不一定越小,故A、B、C均错.
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重力对物体加速度产生影响
重力对物体加速度产生影响引言: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它的存在对物体的运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物体间的重力是相互吸引的,而且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和它们的距离有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重力对物体加速度产生的影响,并解释为什么重力对每个物体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引力和质量:重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质量。
根据牛顿的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重力就越大。
例如,地球对一个苹果和一个篮球施加的重力是不同的,因为篮球的质量大于苹果。
不同质量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经历的加速度也不同。
重力和加速度: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加速度是由一个物体受到的总力除以物体的质量所决定的。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的主要力就是重力。
因此,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影响。
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的影响是恒定的。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其中F是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解释这个过程。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表示为F=mg(其中g 是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米/秒²)。
将重力的表达式代入牛顿的第二定律公式中,我们得到F=ma=mg。
通过取消质量的项,我们得到a=g。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只与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相关。
所有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以相同的加速度进行自由坠落。
这种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换句话说,不论物体的大小、形状或质量如何,它们都以9.8米/秒²的速度加速向下运动。
重力对每个物体都产生相同的加速度。
实际应用:重力对物体加速度的影响在许多实际应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只受到重力作用的物体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由于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产生的影响是恒定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也是恒定的。
2. 运动项目中的重力:在许多运动项目中,重力对物体的加速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复习: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三方面的意思: 原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保持静止 原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保持匀速直线 运动 受外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问题: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1、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是什么? 力F和质量m 2、用什么方法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质测量?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一、当m一定,探究a与F的关系: 倾角 合外力 位移S 时间t 不变 不变 不变 a与F的关系: 1.9s 1.2s 0.9s 加速度 a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二、当F一定,探究a与的m关系:( F=2N) 实验次 数 1 2 3 a与m的关系: 质量m 位移S 时间t 0.9s 1.9s 加速度 a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快慢,即加速度大小与力有关,也与质量有关.2.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3.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轧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 g\20 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e\100 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气垫导轨、微机辅助实验系统一套.课时安排:新授课(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投影图4—2—1;分组定性讨论组I:物体质量一定,力不同,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组2:力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有什么不同?师:请组1的代表回答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组1生: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应该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师:请组2的代表回答你们组讨论的问题,组2生:当力大小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师: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快慢取决于哪些因素?定性关系如何?生l:应该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所受的力有关系.力越大,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生2:这里指的力应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以上图为例,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相等,不参与加速度的提供.师:刚才进行多媒体演示时一次是固定力不变,一次是固定质量不变,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生:方便我们的研究.师:这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非常好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作控制变量法.我们以前在什么地方学到过这种方法?生1:在初中我们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体积之间的关系时生2:在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师:好,我们这节课就用这种方法进行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之间的关系.[新课教学]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师:设计一个实验,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各个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大家分组讨论并且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说明实验的原理.分组讨论组l生1:我们是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设计实验的(在投影仪上展示实验装置如图4—2—2).组1生2:我们设计实验的实验原理如下;因·为两个小车的初速度都为零,拉力大小不同,但对每个小车来说保持不变,所以小车应该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at2/2可知,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只要测量位移就可以得到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盘中的砝码求出来.师:下面请组2的代表发言.组2生1:我们设计的方法和组1的差不多,我们是用了一辆小车,小车后面连接一纸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根据所打的点计算小车的加速度,然后再看所受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组2生2: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我们在木板下面垫了一个小木块,当小车没有拉力时让它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好,这样小车受到的绳子的拉力就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力,下面请组3的同学代表发言.组3生1:前面两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时都是物体的初速度为零,我们可以利用气垫导轨设计一个更为一般的方法,让导轨倾斜不同的角度,滑块所受的力就是重力的分力,让滑块滑过轨道中间的两个光电门,记录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和两个光电门的距离,根据公式x=(v 2-v 02)/2a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从而可以得到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师:好的,在进行实验之前还应该先设计自己的实验表格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实验数据.那么你是怎样设计表格使你的实验数据得以记录的呢?生1:水平面长木板与小车,车后用绳控制小车运动,两车质量相同.表格设计如下: 参考表格生2:用一辆小车,测量加速度 次数 拉车砝码(g) 加速度a 1 拉车砝码(e) 加速度a 212345师:好,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把数据填人设计的表格内.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完成实验师:现在请各小组简要进行一下实验报告.组1生1:我们根据课本上的参考案例进行了实验,因为已知小车的加速度和位移成正比,通过验证位移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加速度和受力的关系.师:实验数据是怎样进行处理的呢?组1生2:我用的是位移和对应力的比值.组1生3:通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发现用作图的方法能更好地表示位移(即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关系图表如图4—2—3所示;可得在研究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组2生:我们通过处理小车后面的纸带,计算出小车的加速度,通过作图验证了小车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组3生:我们用气垫导轨作出的加速度和所受力的关系图 小车l 小车2次数 拉车砝码(s) 位移x1/cm 拉车砝码(s) 位移x2/cm 1 2345象,实验结论是图象非常接近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师:大家做得都非常好,那么你们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呢?能不能想出办法来克服?组1生:当拉小车的砝码的质量较大时,绳子容易打滑,从而影响了位移的测量.我们用松香涂抹在绳子上,效果不错.组2生:我们在做实验时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当砝码的质量和小车的质量差不多时,a—F图象不能再是一条直线,而是发生了弯曲.师:这组同学的问题非常好,实际上砝码和盘的重力并不严格等于小车受到的拉力,简单证明如下:设砝码及盘的质量为m,小车的质量为M,则分别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对小车,受拉力和摩擦力,对砝码和盘,受重力和拉力,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相等,根据物体受合力为零则物体做匀速运动,而实际上砝码及盘实际的运动应该是做加速运动,所以说重力和拉力并不相等,而是应该重力大于拉力,而我们在实验中认为二者相等,所以实验的误差有一部分来源于此.控制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使砝码和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砝码的质量,具体的分析方法我们将在下一节学到.组3生:虽然用气垫导轨做实验结果比较精确,但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复杂.师: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使数据处理变得简单化,大家在课下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师:以上我们是通过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继续做实验,通过控制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来探究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由于和以上的实验方法非常类似,所以可以直接让学生得出结论.师:大家得出的结论是什么?生:物体加速度在物体受力不变时,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通过图象来验证问题呢?生:我们如果作a—M图象则图象是曲线,我们可以作a—1/M图象来解决这个问题,物体的加速度和质量成反比,所以a—1/M图象应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三、由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师:通过大家的实验,排除误差的影响,大家讨论总结一下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以及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分组讨论]生1: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物体的加速度和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和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生2:应该是和物体所受的合力成正比.生3:我想力是矢量,加速度也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应该和物体所受力的方向相同.师:(总结)大家的发言非常好,那么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一个定理性的结论呢?仅靠少量的实验是不行的,应该通过更为精确的实验和更多次的实验进行证明,不过我们大家在现有水平下能够得出这个结论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课堂训练]在水平路面上,一个大人推一辆重车,一个小孩推一辆轻车,各自做匀加速运动(阻力不计).甲、乙两同学在一起议论,甲同学说:大人推力大,小孩推力小,因此重车的加速度大.乙同学说,重车质量大,轻车质量小,因此轻车的加速度大.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答:甲、乙两同学的结论和理由都不全面和充分,物体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物体的质量.大人的推力虽然大,但车的质量也大,因此重车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就大.小车的质量小,但是小孩的推力也小,因而轻车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判断谁的加速度大,必须看各自的质量和合外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1.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质量的关系;设计实验的方法.3.物体的质量一定时,合外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合外力一定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其加速度越小,且合外力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一致.4.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第二节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习题)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习题)1.所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正确理解是()A.仅指速度大小的改变B.仅指速度方向的改变C.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物体的初始状态有关2.下面哪些因素影响物体的加速度?()A.物体的质量B.运动物体的速度C.运动物体受到的推力D.物体受到的合力3.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减速驶人车站的汽车B.停在空中的直升机C.匀速直线下落的跳伞员D.环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卫星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受力的物体不可能运动,故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受力大的物体速度大,故力是决定物体速度大小的原因C.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如果物体不受力作用,它只能保持静止不能保持运动状态D.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5.歼击机在进人战斗状态时要丢掉副油箱,这样做是为了().A.减小重力,使运动状态稳定B.减小体积,使运动状态易于改变C.增大加速度,使状态不易变化D.减小惯性,有利于运动状态的改变6、质量为m的物体以速度v o=5 m/s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几,一个与v o 同向的水平外力F作用于物体上,经过时间t l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为v1=10m/s.(1)求物体速度的改变量∆v l; (2)若水平外力F的方向与v o的方向相反,经过时间t2后,物体的速度变化为v2=10 m/s,方向与v o的方向相反,求速度的改变量∆v2;(3)若水平外力F的方向与v o方向成某一夹角θ,经过时间t3后,物体的速度大小变化为v3=5 m/s,方向与v o方向成600夹角,求物体速度的改变量∆v3?7.如图4-8所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放里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参考答案】1、C2、AD3、BC4、D5、D6、(1)51=∆v m/s ,方向与0v 方向相同;(2)152=∆v m/s ,方向与0v 方向相同;(3)53=∆v m /s ,方向与0v 方向成120度角。
消除加速度误差的方法
消除加速度误差的方法引言:加速度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它描述了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然而,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加速度误差。
本文将探讨消除加速度误差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误差来源及影响因素1. 仪器误差:测量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加速度测量的准确性。
2. 外界干扰:如摩擦力、空气阻力、重力等外界因素会对物体的真实加速度产生干扰。
3. 测量方法误差:不同的测量方法会引入不同的误差,例如基于位移、速度或时间的测量方法。
二、校正加速度误差的方法1. 仪器校准: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精度和稳定性。
校准方法包括零位校准、灵敏度校准等,可通过比对已知加速度下的测量结果进行校准。
2. 平衡力的消除:对于存在摩擦力或空气阻力的情况,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其影响,例如使用润滑剂减小摩擦力,进行真空环境下的测量以消除空气阻力。
3. 误差补偿:根据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使用校准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补偿。
可以利用已知加速度下的测量数据,拟合出误差曲线,并通过补偿算法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4. 多次测量取平均:通过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加速度,取平均值可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5. 使用高精度仪器:选择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或测量仪器,可以降低仪器本身引入的误差。
三、实际应用案例1. 车辆加速度测量:在汽车工程领域,测量车辆的加速度是评估车辆性能的重要指标。
为了消除加速度误差,可以使用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并结合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误差补偿,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2. 运动员训练监测:在体育科学研究中,测量运动员的加速度可以评估其训练效果和身体状态。
为了准确测量运动员的加速度,可以使用高精度的运动传感器,并根据运动员的运动特点进行误差补偿,以消除加速度误差对训练监测结果的影响。
结论:消除加速度误差是提高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规律
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作用加速度,对于地球上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物体,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会有所不同。
下面将从纬度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探讨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一、纬度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1. 纬度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的自转会使得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纬度的地方,由于离地球自转轴的距离不同,重力加速度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地球靠近赤道的地方,离地球自转轴的距离更远,所以重力加速度相对较小;而地球的极地地区离地球自转轴的距离较近,所以重力加速度相对较大。
2. 纬度与离心力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了离心力,这种离心力会使得赤道附近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相对较小。
在地球表面上,重力加速度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与离心力的作用有关。
二、高度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1. 高度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重力加速度与距离地球表面的距离有关。
一般地,随着高度的增加,重力加速度会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高度的增加会使得物体离地球的质心更远,从而减小了地球对物体的引力作用。
2. 高度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除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外,高度对大气层厚度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层厚度会逐渐减小,从而减小了大气对地面上物体的压强,使得重力加速度的数值相对较小。
三、综合影响1. 纬度和高度对重力加速度的综合影响纬度和高度两者的影响叠加在一起,会使得地球不同位置和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有着复杂的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780 m/s²,而在极地地区的海平面上的重力加速度约为9.832 m/s²。
2. 重力加速度的实际观测数据根据实际观测数据,重力加速度的数值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上会有所不同。
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得出了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和高度上的重力加速度的精确数值,这些数值为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重力加速度随着地球表面上不同位置和高度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种变化规律是由纬度、高度、地球自转、离心力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麒麟中学林瑞金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定性探究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关系
(2)定性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理解实验探究的思路、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常见现象作为教学引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概念。
(2)设计实验,探讨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
(3)仅定性分析、探讨即可,利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牛顿第二定律特别的重要,先定性分析,再逐步探讨,从根本上把握。
二、教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和质量的关系
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知道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问:1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什么改变?
2、影响加速度大小究竟有哪些因素?
2、新课教学:
(1)感性物理情景:①我们用较大的力扔粉笔头扔得比较远,而用较小的力就会扔得比较近。
②我们用较大的力扔粉笔头扔得比较远,而我们运动会的时候扔铅球却很难做到。
讨论:①物体质量m一定,力F不同,加速度a有什么不同?
②力F 大小相同,作用在不同质量的物体上,物体加速度a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探究结论:①当物体质量m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a应该随着力F的增大而增大。
②当力F大小相同时,物体的质量m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所以质量m越大,加速度a越小。
因此,影响加速度大小的因素包括:物体质量、所受合外力
(2)实验探究(控制变量法)
①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的关系(实验器材、基本思路介绍)
实验结论:
当物体的质量保持不变,随着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的增大,物体所受合外力逐渐增大时,加速度增大;所受合外力变小,加速度减小。
②加速度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介绍)
1、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用弹簧沿斜面拉小车,使小车保持静止状态,记下弹簧称的示数。
2、按相同的方法将不同质量的小车放在斜面上,通过调整斜面的倾斜度保证三辆小车所受合外力相等。
3、依次将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释放,用秒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由公式a=2s/t2算出小车每次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结论:
当物体所受合外力大小保持不变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物体的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
(4)课堂练习1、典型例题剖析:
有人在飞机场的跑道上曾尝试过让战斗机和赛车比赛,结果战斗机在跑道上的加速度大于赛车的加速度,赛车的质量比战斗机的小,为什么其加速度反而不如战斗机的加速度大呢?
学以致用:飞行的歼击机在战斗前抛掉副油箱以减小质量,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4) 作业:①整理这节课的两个实验设计思路和步骤
②实验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吗?如果有应该如何减少摩擦力的影响? 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物体所受合外力F 探究内容:m 不变,a 与F 的关系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结论:m 不变时,F 越大,a 越大 物体的质量m 探究内容:F 不变,a 与m 的关系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探究结论:F 不变时,m 越大,a 越小
(3)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