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肝脏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病理标本观察实验报告总结
病理标本观察实验报告总结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了解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掌握常用病理标本处理技术。
二、实验过程1. 病理标本制备:将小鼠肝脏、心脏、肾脏等器官取出,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固定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中。
2. 石蜡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标本经过甲醇梯度脱水后,用乙醇和苯并加入适量的石蜡进行包埋处理。
3. 切片染色:将包埋好的标本切成5μm厚度的切片,然后进行染色处理。
其中常用的染色方法有HE染色、Masson染色等。
三、实验结果1. 小鼠肝脏切片观察:肝细胞排列紧密,中央静脉周围有明显血窦。
HE染色显示肝细胞核大而圆,胞浆呈深粉红色。
Masson染色显示纤维化程度较轻。
2. 小鼠心脏切片观察: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有明显的纵横交错的纤维。
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核圆形,胞浆呈深粉红色。
Masson染色显示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
3. 小鼠肾脏切片观察:肾小球内有明显毛细血管丛,肾小管排列整齐。
HE染色显示肾小球内有明显的Bowman囊和肾小管,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Masson染色显示肾小球内无明显纤维化。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病理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器官在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
例如,肝脏中央静脉周围有血窦,而心脏和肾脏则不存在这种结构。
同时,在不同染色方法下,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不同的病理变化。
例如,在Masson染色下,我们可以看到组织中是否存在明显的纤维化。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掌握了常用病理标本处理技术。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同器官在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染色方法下观察到的病理变化。
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学习病理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肝触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肝触片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肝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3. 熟悉肝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特点。
二、实验原理肝触片实验是一种观察肝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在肝细胞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石蜡油,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压在肝细胞上,使肝细胞贴附在盖玻片上。
随后,将盖玻片和肝细胞一起放入固定液中固定,并进行染色处理。
通过显微镜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实验器材:手术刀、剪刀、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固定液、染色液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石蜡油、酒精、甲醛、苏木素、伊红等四、实验步骤1. 处理动物:将小鼠处死,取出肝脏,置于生理盐水中清洗。
2. 制备肝触片:用手术刀将肝脏切成薄片,用剪刀剪成约1mm×1mm大小的肝组织块。
将肝组织块放入装有石蜡油的载玻片上,轻轻压平,使肝细胞贴附在载玻片上。
随后,用盖玻片轻轻压在肝组织块上,使肝细胞贴附在盖玻片上。
3. 固定: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放入装有固定液的容器中,浸泡过夜。
4. 染色:用苏木素染液染色肝细胞核,用伊红染液染色肝细胞质。
染色时间为5-10分钟。
5. 洗涤: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去除多余的染液。
6. 观察: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等特点。
五、实验结果1. 肝细胞呈多边形,大小不一,直径约10-20μm。
2. 肝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核仁明显。
3. 肝细胞质呈淡蓝色,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通过肝触片观察了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为后续研究肝细胞功能提供了基础。
2. 肝细胞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肝细胞的基本结构,为进一步研究肝细胞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对肝细胞的损伤。
同时,要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技巧,以便更好地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一、实验原理:利用脱水剂除去组织中的水分,再用透明剂二甲苯可以去除脱水剂酒精,而二甲苯可以溶解石蜡并将其导入到已脱水的组织细胞中,然后用熔化的石蜡对组织进行包埋,冷却后即可将柔软的组织包埋在石蜡中,使其具有一定硬度,且不改变其大小和形状。
用旋转切片机可将其切为极薄的薄片,经染色、脱水、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其组织结构。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小鼠肝脏、脾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材及固定取小鼠,采用拉颈处死或麻醉处死法将其杀死,取其脾脏和肝脏,切为边长约为0.5cm的组织块。
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 hr。
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取下的材料马上进行固定,采用FAA固定液,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固定时间2 hr以上,超过24hr时可继续浸泡或转入70%酒精中保存。
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用70%酒精洗去固定液。
3.脱水和硬化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因为酒精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酒精浓度可以逐渐升高,置换出组织中的水。
脱水必须充分,脱水不充分会影响透明和浸蜡。
脱水过程要逐级上升,不能操之过急,跳级脱水会引起组织块强烈的收缩变形。
脱水所用的酒精浓度及过程如下:30%—→50%—→70%—→80%—→90%—→95%—→100%(Ⅰ)—→100%(Ⅱ)组织块在各级较低浓酒精(小于70%)中脱水的时间应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大小不超过0.5立方厘米的组织块脱水时间为6~12 hr,在高浓度酒精中(大于70%)脱水时间为3 hr 左右。
病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
2. 了解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
3. 熟悉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
2. 实验仪器:切片机、显微镜、染色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支架、剪刀、镊子等。
3. 实验试剂:苏木素、伊红、酒精、蒸馏水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动物处死: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白鼠。
2. 取材:在小白鼠肝脏部位取一小块组织。
3. 固定:将取出的组织放入固定液(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
4. 石蜡包埋:将固定好的组织放入石蜡中,石蜡包埋后取出组织块。
5. 切片:将组织块切成5μm厚的切片。
6.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再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
7. 脱水:将切片放入95%酒精中脱水。
8. 透明:将切片放入无水酒精中透明。
9. 染色:将切片放入二甲苯中染色。
10. 复片: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中,用盖玻片覆盖。
11. 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细胞核、细胞质、血管、纤维等结构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正常肝脏切片: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血管呈红色,纤维呈蓝色。
2. 病理肝脏切片: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染色浅,血管扩张,纤维增生。
五、实验分析1. 正常肝脏切片中,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细胞核染色质丰富,细胞质染色均匀,组织结构正常。
2. 病理肝脏切片中,细胞核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细胞质染色浅,说明细胞受到损伤,组织结构异常。
3. 病理肝脏切片中,血管扩张,纤维增生,说明组织受到炎症反应,纤维组织增生。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病理切片的制作和观察,掌握了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了解了病理切片的观察方法,熟悉了常见病理变化的特点。
实验结果表明,病理切片在病理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轻柔,避免组织损伤。
2. 实验试剂要新鲜,避免污染。
3.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肝脂肪变实验报告
肝脂肪变实验报告摘要肝脂肪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本实验旨在模拟肝脂肪变的发展过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
通过对小鼠进行高脂饮食处理,观察其肝脏组织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关代谢指标的改变。
实验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可以引发肝脂肪变,并导致脂肪在肝脏中沉积、细胞结构破坏、炎症反应的发生等。
引言肝脂肪变,又称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的堆积超过正常值,导致肝内脂肪含量过高的一种疾病。
肝脂肪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高脂饮食是主要的诱发因素之一。
高脂饮食可以使人体摄入大量的脂肪,导致肝脏无法及时代谢和清除脂肪,从而引发肝脂肪变。
肝脂肪变的发展程度与肝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肝脂肪变的病理变化对了解其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动物:8只雄性C57BL/6小鼠•试剂:高脂饮食、生理盐水、苏木精、酒精、乙醚等方法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组:将8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
2.高脂饮食处理:实验组小鼠饲喂高脂饮食,对照组小鼠饲喂常规饮食,持续4周。
3.动物处理:实验结束后,对所有小鼠进行麻醉,采集血液样品。
4.组织制备:将小鼠取出,迅速切除肝脏组织,其中一部分固定于10%的酒精中,一部分进行石蜡包埋处理,制备石蜡切片。
5.组织染色:将石蜡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处理。
6.影像分析: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拍摄肝脏切片的结构和染色情况。
7.生化指标检测: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
8.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肝脏组织结构观察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呈现正常结构,肝细胞排列整齐,肝小叶结构清晰。
而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可见大量脂滴的积聚,肝细胞排列紊乱,肝小叶结构模糊。
这表明高脂饮食可以引发肝脂肪变,导致肝脏组织结构的破坏。
组织染色结果对照组小鼠肝脏组织染色结果显示,细胞核染色呈蓝色,胞质染色呈红色。
而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肝细胞胞质中可见大量红色染色的脂滴。
石蜡切片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2. 了解石蜡切片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石蜡切片,识别不同组织结构。
二、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制片方法,用于观察组织、细胞等微观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将组织固定后,通过一系列的脱水、透明、浸蜡等步骤,使组织在石蜡中充分浸渍,然后用切片机切成薄片,最后进行染色和观察。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鼠2. 组织:肝脏、肾脏、心肌、骨骼肌等3. 试剂:卡诺氏固定液、FAA固定液、各种浓度的酒精、二甲苯、石蜡、蜂蜡、埃利希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甘油蛋白粘片剂、郝普特氏粘片剂、中性树胶、1%番红、1%固绿、1%过碘酸、Schiff 试剂、0.5%偏重亚硫酸钠溶液、醋酸酐-吡啶混合液、0.5%~1%淀粉糖化酶溶液等4. 器材:切片刀、切片机、恒温箱、温台、熔蜡炉、蜡杯、酒精灯、蜡铲、展片台、解剖刀、解剖针、解剖剪、解剖盘、培养皿、吸管、镊子、单面刀片、台木、毛笔、洒精灯、包埋纸盒、染色缸、盖玻片、载玻片、玻片盘、树胶、树胶瓶、显微镜、温度计、脸盆、水浴锅等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新鲜组织,固定于4%多聚甲醛24小时以上。
2. 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放入75%、85%、90%、95%酒精中浸泡1小时,然后放入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中浸泡30分钟,最后放入醇苯中浸泡5-10分钟。
3. 透明:将组织放入二甲苯I、二甲苯II中浸泡5-10分钟。
4. 浸蜡:将组织放入熔化的石蜡中浸泡1小时。
5. 包埋:将浸好蜡的组织放入包埋机内进行包埋,待石蜡凝固后取出并修整蜡块。
6. 切片:将修整好的蜡块置于石蜡切片机上切片,片厚约4微米。
7. 展片:将切片漂浮于摊片机40℃温水上,将组织展平,用载玻片将组织捞起,并放进60℃烤箱内烤片。
8. 染色:将烤干的切片进行染色,如苏木精-伊红染色。
小鼠石蜡切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小鼠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方法。
2. 掌握石蜡切片的染色、封片等操作技巧。
3. 了解石蜡切片在病理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技术,通过将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制作出可以观察的组织切片。
石蜡切片具有切片厚薄均匀、保存时间长、染色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生物学等领域。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2. 试剂:中性甲醛固定液、酒精、二甲苯、石蜡、蜂蜡、苏木精染液、伊红酒精溶液、盐酸酒精溶液、甘油蛋白粘片剂、中性树胶、卡诺固定液等3. 仪器:切片机、恒温箱、蜡杯、酒精灯、解剖剪、培养皿、镊子、单面刀片、包埋盒、染色缸、盖玻片、载玻片、玻片盘、显微镜、温度计、水浴锅等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健康小鼠组织,用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24小时以上。
2. 脱水:将固定好的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依次放入70%、75%、80%、85%、90%、95%、100%乙醇中,各浸泡1小时,然后放入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中,各浸泡30分钟,最后放入醇苯中浸泡5-10分钟。
3. 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放入二甲苯中浸泡5-10分钟,重复2次。
4. 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放入石蜡中浸泡4小时,然后放入蜡I、蜡II、蜡III 中,各浸泡1小时。
5. 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取出,放入融化的石蜡中,迅速包埋,待石蜡凝固后取出蜡块。
6. 切片:将包埋好的蜡块置于切片机上,切片厚度为4微米。
7. 水化:将切片放入水中,用镊子将切片取出,放入载玻片上。
8.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盐酸酒精溶液分化,再放入伊红酒精溶液中复染2分钟。
9. 封片:将染好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待封片干燥后即可观察。
五、实验结果通过以上步骤,成功制作出小鼠组织石蜡切片,切片厚度均匀,染色效果良好,可以观察到组织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脱水、透明、浸蜡等步骤是制作石蜡切片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保证切片质量。
病理肝水肿实验报告
病理肝水肿实验报告实验背景病理肝水肿是指肝脏组织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细胞内外液体潴留,导致肝脏体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它的发生可以是因为心脏病、肝炎、各种肝病以及饮酒等原因所致。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肝水肿模型,探究肝水肿的病理机制及其引起的病变。
实验方法动物模型建立本实验选用小鼠作为实验动物。
首先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实验组患有肝水肿,对照组为正常小鼠。
实验组小鼠通过给予高盐饮食以及肝毒性物质的注射来诱导肝水肿。
组织标本制备在实验结束后,选取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脏作为研究样本。
使用无菌的手术刀将小鼠的腹腔剖开,迅速取出肝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接着将肝脏分成几个等大的片段,取其中的一片用10%的福尔马林固定,以备后续的组织切片和染色。
组织切片将福尔马林固定的肝脏组织进行脱水、透明和包埋处理。
之后使用切片机将肝脏组织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并将切片置于玻片上。
组织染色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的变化和病变,需要给组织切片进行染色。
本实验选用了常见的组织染色方法——肝脏病理学常用的石蜡切片H-E染色法。
按照染色试剂的配方进行染色,并对病变的组织进行观察和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肝脏明显增大,色泽略带发红。
经过组织切片和染色后,观察到实验组小鼠的肝细胞明显肿胀,细胞间隙变窄。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肝细胞核染色深,胞浆中出现较多的液泡。
实验组小鼠肝脏组织中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现象最为明显。
此外,实验组小鼠的肝窦扩张,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增多。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肝水肿会导致肝脏体积增大和变红。
2. 肝细胞在水肿状态下明显肿胀,细胞核染色深。
3. 炎性细胞浸润是肝水肿的典型病理变化。
4. 肝窦扩张和红细胞增多是肝水肿的病变表现。
综上所述,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肝水肿模型,并通过组织切片和染色技术观察到了肝水肿引起的病理变化。
石蜡的切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2. 掌握石蜡切片的染色技术。
3. 了解石蜡切片在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制片方法,其原理是将组织标本进行脱水、浸渍、浸蜡等处理,使其在石蜡中充分浸渍,然后用微型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最终制成组织学切片。
石蜡切片具有切片厚薄均匀、染色效果好、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是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小白鼠2. 实验器材:石蜡切片机、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酒精灯、剪刀、镊子等3. 实验试剂:卡诺氏固定液、FAA固定液、各种浓度的酒精、二甲苯、石蜡、埃利希苏木精染液、1%伊红酒精溶液、1%盐酸酒精溶液等四、实验步骤1. 取材:取小白鼠肝脏组织,用剪刀剪成小块。
2. 固定:将剪好的组织块放入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3. 脱水:将固定好的组织块依次放入70%、80%、90%、95%、100%酒精溶液中,每级酒精溶液浸泡1小时,使组织逐渐脱水。
4. 透明:将脱水的组织块依次放入三个二甲苯溶液中,每缸浸泡1小时,使组织逐渐透明。
5. 浸蜡:将透明的组织块依次放入三个石蜡溶液中,每缸浸泡1小时,使组织完全浸渍在石蜡中。
6. 包埋:将浸好蜡的组织块放入熔蜡中,待石蜡凝固后取出,用剪刀修整蜡块。
7. 切片:将修整好的蜡块固定在石蜡切片机上,调整切片厚度为4微米,制成石蜡切片。
8. 展片:将切好的石蜡切片展平在载玻片上。
9. 脱蜡:将展平的石蜡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无水乙醇中,使切片脱蜡。
10. 染色:将脱蜡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10分钟,然后放入1%盐酸酒精溶液中分化,最后放入伊红染液中复染30秒。
11. 封片:将染好的切片放入封片液中封片。
五、实验结果制作完成的石蜡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肝脏组织的细胞结构,如细胞核、细胞质、血管等。
六、实验讨论1. 石蜡切片技术是组织学研究和病理诊断的重要工具,具有切片厚薄均匀、染色效果好、保存时间长等优点。
实验三 石蜡切片制作2
3. 包埋应注意组织病变面放在下面,并尽可能使组织放平,在不损伤组织的情况下可用镊子轻压。
写一份完整的石蜡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附作业:请总结常规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
石蜡切片制作
--冲洗、脱水、包埋、切片
1、取材
小鼠新鲜尸体上取脾、肌肉、肝等组织;
2、固定
将取出的材料投入预先配好的4%中性甲醛固定 液,使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死后自溶 或细菌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构;
3、冲洗 (本次实验本步骤省略)
4、脱水 将固定好的材料置于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酒精脱水剂, 逐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75%乙醇,过夜→85%乙醇, 1h→95%乙醇,1h→100%乙醇Ⅰ,30 min→100%乙醇Ⅱ, 30 min→100%乙醇Ⅲ,30 min; 5、透明 再将组织块按以下程序置于透明:二甲苯Ⅰ(Ⅴ酒精:Ⅴ二 甲苯=1:1),30min→二甲苯Ⅱ,30min→二甲苯Ⅲ,30min; 6、浸蜡 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浸蜡:石蜡Ⅰ(Ⅴ二甲 苯:Ⅴ石蜡=1:1),30min→石蜡Ⅱ,30min →石蜡Ⅲ, 30min; 7、包埋 用加热的弯头镊子轻轻夹取已经过浸蜡的组织块,平正地置 放于包埋底模的中央处,加入已溶化的石蜡,迅速放在冷台上, 待包埋底模内的熔蜡凝固后,将一体的蜡块和包埋盒从包埋模 具内取出,备用。
8、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方形或长方形,夹在
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 旋紧。通常切片厚度为4-7μm,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 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切取可供使用的蜡片,置与温水 内展片。
9、贴片与烤片
采用水捞片法将展好的蜡片置于载玻片上,打开烤 箱,设定60℃,烤片2小时,备用。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一、实验原理:利用脱水剂除去组织中的水分,再用透明剂二甲苯可以去除脱水剂酒精,而二甲苯可以溶解石蜡并将其导入到已脱水的组织细胞中,然后用熔化的石蜡对组织进行包埋,冷却后即可将柔软的组织包埋在石蜡中,使其具有一定硬度,且不改变其大小和形状。
用旋转切片机可将其切为极薄的薄片,经染色、脱水、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其组织结构。
二、材料与用具1.材料:小鼠肝脏、脾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取材及固定取小鼠,采用拉颈处死或麻醉处死法将其杀死,取其脾脏和肝脏,切为边长约为0.5cm的组织块。
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 hr。
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取下的材料马上进行固定,采用FAA固定液,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固定时间2 hr以上,超过24hr时可继续浸泡或转入70%酒精中保存。
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用70%酒精洗去固定液。
3.脱水和硬化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因为酒精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酒精浓度可以逐渐升高,置换出组织中的水。
脱水必须充分,脱水不充分会影响透明和浸蜡。
脱水过程要逐级上升,不能操之过急,跳级脱水会引起组织块强烈的收缩变形。
脱水所用的酒精浓度及过程如下:30%—→50%—→70%—→80%—→90%—→95%—→100%(Ⅰ)—→100%(Ⅱ)组织块在各级较低浓酒精(小于70%)中脱水的时间应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大小不超过0.5立方厘米的组织块脱水时间为6~12 hr,在高浓度酒精中(大于70%)脱水时间为3 hr 左右。
肝切片实验报告
肝切片实验报告肝切片实验报告引言: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和合成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肝切片实验。
本报告旨在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结果和分析,并对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探讨。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a. 新鲜动物(小鼠)肝脏组织样本b. 10%缓冲福尔马林(PFA)溶液c. 石蜡切片机d. 显微镜2. 实验步骤:a. 将小鼠肝脏组织样本收集并迅速浸入10% PFA溶液中,固定4小时。
b. 将固定的肝脏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处理,使用逐渐浓度升高的酒精溶液(30%、50%、70%、90%和100%)进行浸泡。
c. 将脱水的样本进行透明化处理,使用逐渐浓度升高的二甲苯进行浸泡。
d. 将透明化的样本进行浸泡并浸入熔融的石蜡中,使其固化。
e. 使用石蜡切片机将固化的样本切成薄片(约5微米)。
f. 将切片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用热盖玻片覆盖,并在37°C下干燥。
实验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得到了肝脏切片的详细结构信息。
肝脏切片呈现出典型的肝小叶结构,由中央静脉、肝细胞板和窦oidal血管组成。
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功能单位,其结构有助于实现肝脏的多种功能。
肝细胞板是肝小叶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排列整齐的肝细胞构成。
肝细胞具有多边形形状,彼此之间紧密相连,形成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肝细胞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物质的交换。
在肝细胞板上,我们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这些细胞器的存在与肝脏的代谢和合成功能密切相关。
中央静脉位于肝小叶的中央位置,是血液流动的最终收集点。
它通过吸收肝细胞板上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与窦oidal血管相连,形成肝脏的血液循环系统。
通过观察切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静脉周围的血管网络,这进一步证实了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排泄功能。
窦oidal血管是肝脏切片中另一个重要的结构。
它们位于肝细胞板之间,起着输送血液和维持肝细胞功能的作用。
石蜡切片的制作及HE染色
切片入50%乙醇→70%乙醇→80%乙醇中各3~5 min;复染 ;放入95%乙醇中洗去多余的红色,入无水乙醇中3~5 min;二甲苯透明,封片,镜检。
第九页,共21页。
4.透明、透蜡
•100%的乙醇(1/2)+二甲苯(1/2) 5分钟 •100%的乙醇(1/3)+二甲苯(2/3) 5分钟 •纯二甲苯两级,每级5分钟 •二甲苯(2/3)+石蜡(1/3)15分钟 •二甲苯(1/2)+石蜡(1/2)15分钟 •二甲苯(1/3)+石蜡(2/3)15分钟 •纯石蜡三级,每级20~30分钟
第三页,共21页。
实验用品
• 实验器材:恒温箱、切片机、解剖器械、载 玻片、酒精灯、染色缸和烧杯等。
• 实验试剂: Carnoy固定液;二甲苯;各级浓度的酒精 溶液;Ehrlich苏木精染液;伊红染液
• 实验材料:小鼠小肠或肝组织
第四页,共21页。
方法与步骤
• 石蜡切片样本的制作 • HE染色
第五页,共21页。
第十七页,共21页。
分化
• 就是将细胞质着的色褪去,使细胞核着色更加鲜明,也称 分色。将切片放入1%盐酸酒精液(盐酸1份+70%乙醇100份 )中褪色,见切片变红,颜色较浅时即可,约数秒至数十 秒钟。这一步骤是H.E.染色成败的关键,如分化不当会导 致染色不匀、或深或浅,得到的切片染色效果差。如果染 色适中,可取消此步骤。
• 实验用品
• 方法与步骤 • 实验结果 • 实验报告
第一页,共21页。
实验目的
• 掌握小鼠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 • 掌握HE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染色方法
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制作和HE染色一、目的要求:简要介绍石蜡切片的制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H.E染色法),借以了解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二、实验原理:易于被碱性或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和嗜酸性;而对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亲和力都比较弱的现象称为中性。
构成组织内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它们有不同的等电点。
在普通染色法中,染色液的酸碱度为pH6左右,细胞内的酸性物质如细胞核的染色质、腺细胞和神经细胞内的粗面内质网及透明软骨基质等均被碱性染料染色,这些物质称为嗜碱性。
而细胞质中的其它蛋白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嗜酸粒细胞的颗粒及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等被酸性染料染色,这些物质称为嗜酸型。
如果改变染色液的酸碱度,pH值升高时,则原来被酸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可变为嗜碱性;pH值降低时,原来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则可变为嗜酸性。
所以说染色液的pH值可以影响染色的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DNA)两条链上的磷酸基向外,带负电荷,呈酸性,很容易与带正电荷的苏木精碱性染料以离子键结合而被染色。
苏木精在碱性溶液中呈蓝色,所以细胞核被染成蓝色。
伊红Y是一种化学合成的酸性染料,在水中离解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与蛋白质的氨基正电荷的阳离子结合使胞浆染色,细胞浆、红细胞、肌肉、结缔组织、嗜伊红颗粒等被染成不同程度的红色或粉红色,与蓝色的细胞核形成鲜明对比。
伊红是细胞浆的良好染料。
由于组织或细胞的不同成分对苏木精的亲和力不同及染色性质不一样。
经苏木精染色后,细胞核及钙盐粘液等呈蓝色,可用盐酸酒精分化和弱碱性溶液显蓝,如处理适宜,可使细胞核着清楚的深蓝色,胞浆等其它成分脱色。
再利用胞浆染料伊红染胞浆,使胞浆的各种不同成分又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粉红色。
故各种组织或细胞成分与病变的一般形态结构特点均可显示出来。
三、实验用具:单面刀片、切片刀、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烧杯、量筒、染色缸、树胶瓶、毛笔、熔蜡箱(或恒温箱)、展片台(或烫板)、烤片盒、切片托盘。
肝癌切片实验报告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前列。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研究旨在通过肝癌切片实验,探讨肝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免疫逃逸的关系,为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SPF级雄性小鼠,体重18-22g,由我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试剂:HE染色试剂盒、免疫组化试剂盒、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等。
3. 实验仪器:光学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PCR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三、实验方法1. 肝癌组织切片制备(1)取肝癌组织,置于10%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2)将固定好的肝癌组织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4μm。
(3)将切片进行脱蜡、水化、HE染色等步骤。
2. 免疫组化检测(1)选取肝癌切片,进行脱蜡、水化、微波修复等步骤。
(2)加入一抗(如CD8、PD-L1等)进行孵育。
(3)加入二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抗体)进行孵育。
(4)加入DAB显色剂进行显色。
(5)封片,显微镜观察。
3. PCR检测(1)取肝癌组织,提取DNA。
(2)设计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
(3)将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
1. 肝癌组织切片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癌组织切片呈现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核大、深染,可见核分裂象。
2. 免疫组化检测在肝癌组织切片中,CD8、PD-L1等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明显升高,提示肝癌组织存在免疫逃逸现象。
3. PCR检测肝癌组织中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正常肝组织相比明显上调,如BRAF、EGFR等基因。
五、讨论1. 肝癌切片实验结果表明,肝癌组织存在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排列紊乱,核大、深染,提示肝癌细胞具有高度的恶性。
2.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D8、PD-L1等免疫相关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表明肝癌细胞存在免疫逃逸现象。
这可能与肝癌细胞表面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性有关。
小鼠器官染色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鼠器官染色实验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小鼠器官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观察小鼠器官组织的细胞结构,了解器官的基本组织学特征。
3. 分析染色效果,探讨染色技术在不同器官中的应用。
实验时间:2023年11月X日实验地点:生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小鼠(清洁级)2. 乙醇3. 甲醛4. 石蜡5. 苏木精6. 伊红7. 水浴锅8. 刀片9. 显微镜10. 实验记录本实验步骤:1. 动物处死与器官采集:- 将小鼠放入麻醉箱,待小鼠完全麻醉后,用颈椎脱位法处死小鼠。
- 迅速打开腹腔,取出所需器官(如肝脏、肾脏、心脏等)。
2. 固定:- 将采集到的器官放入装有固定液的容器中,浸泡24小时。
3. 脱水:- 将固定后的器官依次放入70%、80%、90%、95%乙醇溶液中,每个梯度浸泡1小时。
4. 透明:- 将器官放入无水乙醇中,在室温下浸泡2小时,直至器官完全透明。
5. 浸蜡:- 将透明后的器官放入石蜡中,浸泡过夜。
6. 包埋:- 将浸泡好的器官放入包埋盒中,加入熔化的石蜡,待石蜡凝固后,取出器官。
7. 切片:- 使用切片机将包埋好的器官切成5微米厚的切片。
8. 染色:- 将切片放入装有苏木精染液的染色缸中,染色5-10分钟。
- 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漂洗,去除多余染液。
9. 分化:- 将切片放入伊红染液中,分化1-2分钟。
10. 漂洗:- 将切片放入清水中漂洗,去除多余染液。
11. 脱水:- 将切片依次放入70%、80%、90%、95%乙醇溶液中,每个梯度浸泡1分钟。
12. 透明:- 将切片放入无水乙醇中,浸泡2分钟。
13. 封片:- 将切片放入载玻片上,滴加封片剂,盖上盖玻片。
14. 显微镜观察:-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记录器官组织的细胞结构特征。
实验结果:1. 肝脏:- 肝细胞呈多边形,细胞核较大,染色质均匀,细胞质呈嗜酸性。
- 肝窦内充满血液,血管壁薄,血管腔内可见红细胞。
2. 肾脏:- 肾小球呈圆形,由毛细血管球和肾小球囊组成。
利用石蜡切片对小鼠肝脏组织器官细微结构的观察
利用石蜡切片对小鼠肝脏组织器官细微结构的观察摘要:本文采用石蜡永久制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经过环磷酰胺处理过的小鼠肝脏的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环磷酰胺对小鼠肝脏的显微结构产生的影响。
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环磷酰胺对肝脏具有损伤作用。
关键词:小鼠肝脏石蜡切片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p) 是人工合成的氮芥类烷化剂。
可以抑制细胞增殖,非特异性杀伤抗原敏感性小淋巴细胞,限制其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可以作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广谱抗肿瘤药,被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但同时可以引起剂量依赖性肝损伤的副作用——原因可能是环磷酰胺主要代谢物丙烯对肝脏有毒副作用,能引起肝细胞坏死,肝小叶中心充血,同时伴有氨基转移酶含量升高的现象。
1 材料与仪器1.1 实验材料小白鼠1.2 实验仪器:镊子、毛笔、蜡杯、溶蜡箱、酒精灯、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染色缸、光学显微镜。
1.3 试剂: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各浓度酒精、二甲苯、石蜡、伊红染液、苏木精染液、加拿大树胶2 实验方法2.1 取材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白鼠头的后部,并用力下压,右手抓住鼠尾,用力向后上方拉,即可使颈椎脱臼,小白鼠瞬间死亡。
取肝组织。
2.2 固定将小鼠肝脏块投入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
2.3 脱水将组织经各浓度酒精各1 h,95%、100% 的酒精各两次,每次30 min。
2.4 透明将组织块置于酒精二甲苯混合液中15 min,再将组织块置于二甲苯中透明两次,每次10 min。
最后将组织块置于二甲苯石蜡混合液中20 min。
2.5 透蜡将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共三次,前两次45 min,第三次 30 min。
2.6 包埋向纸盒中倒入少许石蜡,将组织块用镊子夹取到纸盒中,放入盛有冷水的盆中使其凝固。
2.7 切片右手摇动转轮,让蜡块切成蜡带,左手持毛笔将蜡带提起,当切成的蜡带到一定长度时,将蜡带放在纸上。
小鼠脏器he染色实验步骤
小鼠脏器he染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石蜡切片技术,对小鼠的脏器进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为进一步研究小鼠生理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he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利用苏木精和伊红两种染料对组织进行染色,能够清晰地显示出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
其中,苏木精能够使细胞核呈蓝色,而伊红能够使细胞质呈红色,从而实现对细胞进行定位和鉴别。
三、实验步骤1. 组织取材:选取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用预冷的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
2. 组织固定:将组织块置于4%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使其形态固定不变。
3. 组织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块依次置于50%、70%、80%、90%的酒精溶液中脱水,每次1小时。
4. 透明和浸蜡:将脱水后的组织块置于二甲苯溶液中透明2次,每次15分钟,然后将其置于石蜡溶液中浸蜡2次,每次1小时。
5. 切片与贴片:将浸蜡后的组织块进行石蜡切片,厚度为5μm,将切片置于烘片架上烘干。
6. he染色:将切片置于he染色液中染色1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掉残余的染液。
7. 封片与观察:将染色后的切片用中性树胶封片,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he染色,我们得到了小鼠心、肝、脾、肺、肾等脏器的石蜡切片,并观察到了各个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其中,心脏的肌纤维呈束状排列,肝细胞的细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脾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分布较为密集,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在肺泡腔内,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清晰可见。
五、结果分析通过he染色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鼠的各个脏器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这些形态学特征反映了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和特点。
例如,心脏的肌纤维呈束状排列,有利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肝细胞具有圆形或卵圆形的细胞核,表明肝脏具有强大的代谢功能;脾脏中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提示脾脏在免疫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肺泡上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在肺泡腔内,有利于气体交换;肾脏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清晰可见,表明肾脏具有滤过功能。
石蜡超薄切片实验报告
1. 掌握石蜡超薄切片的制作技术,包括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
2. 学习观察和分析石蜡超薄切片,了解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二、实验原理石蜡超薄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制片方法,用于观察细胞和亚细胞结构。
其基本原理是: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制成超薄切片,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小鼠肝脏、肾脏、心肌等组织。
2. 实验试剂:中性甲醛固定液、FAA固定液、乙醇、丙酮、二甲苯、石蜡、Epon812包埋剂、苏木素、伊红、封片剂等。
四、实验步骤1. 组织固定:将新鲜组织置于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小时。
2. 脱水:将固定后的组织依次放入30%、50%、70%、85%、95%、100%乙醇中脱水,每级乙醇处理30分钟。
3. 透明:将组织放入丙酮中处理1小时,然后放入二甲苯中处理1小时。
4. 包埋:将脱水和透明的组织浸入Epon812包埋剂中,室温固化过夜。
5. 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块切成1μm厚的超薄切片。
6. 染色:将切片放入苏木素染液中染色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洗去多余染料。
7.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封片剂中,盖上盖玻片,制成石蜡超薄切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组织切片观察: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呈蓝色,细胞质呈红色。
2. 电子显微镜观察: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亚细胞结构。
1. 石蜡超薄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制片方法,可以观察细胞和亚细胞结构。
2.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以保证切片质量。
3. 通过观察石蜡超薄切片,可以了解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病理学、生物学等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石蜡超薄切片,并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验,掌握了石蜡超薄切片的制作技术,为今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九 显微摄影――小鼠肝脏结构
年级专业 *班 *组 学号 姓名
图版说明:
图1:小鼠肝脏横切部分结构,示肝小叶(A ),静脉血管(B )。
图2:图1(α部位)的放大,示肝小叶(C )。
图3:示肝小叶(D )。
图4:示静脉血管(E )。
图5:示肝细胞(F ),肝细胞细胞核(G )。
图6:图2(β部位)的放大,示上皮细胞(H ),上皮细胞细胞核(I ),肝血窦(J ),中央静脉(K ), 肝动脉(L ),血细胞(M )。
结构说明:
肝脏是脊椎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氧化,储存肝糖,解读等功能。
肝脏由肝小叶组成,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成成分,它来执行肝脏的基本职能。
而肝小叶又是由肝细胞组成,当肝细胞大量损坏时,肝小叶不能正常工作,影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而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
肝小叶成棱柱状,中央有一条中央静脉穿过,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成放射状排列。
肝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并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胞质内各种细胞器丰富而发达,并含有糖原,脂滴等内涵物。
细胞器和内涵物的含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的功能状况或饮食变化而变动。
一般肝细胞里线粒体含量都比较多,遍布于胞质内,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不断提供能量。
肝细胞核大而圆,居中央,染色质丰富色浅,核膜清楚,核仁1至数个。
部分肝细胞(约25%)有双核,有的肝细胞的核体积较大,为多倍体核。
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互相吻合成网状管道。
血窦腔大而不规则,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聚到中央静脉。
1 A B
C 2 D
3 E
4 G F
5 50µm
I
6 50µm α β 500µm 200µm 100µm 100µ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