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中对瓦的记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法式》中对瓦的记述
中国砖瓦尚层、大型建筑,始于隋唐的佛塔与宫殿。隋唐“行会”兴起,石、木、砖、瓦各成体系,相互借鉴与交流,土木建筑工程有较大发展,影响朝韩及日本。宋代神宗时李诫奉敕对历代建筑格调和建筑结构作了深入研究、总结和规范,在喻皓《木经》三卷的基础上编写了《营造法式》34卷。哲宗又诏李诫考研群书并与大匠讨论,分别列类357篇,除49篇来自群书检索寻考,其余308篇多来源于行会大匠的经验总结,成为完整的建筑、建材专著。有关砖瓦的烧制技术,这时开始比较系统地总结。刊行北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主管工程的将作监少监李诫奉敕编修的《营造法式》[57] —书之第十五卷窑作制度,在历史上首次对砖瓦的尺寸、原料、成型、干燥、码窑和焙烧以及砖窑的规格和砌筑施工,做了比较科学的总结和规定。如对于瓦的记述有:“瓦,其名有二,一曰瓦,二曰甍”,“造瓦坯用细胶(胶)土,不夹砂者。前一日和泥造坯,鸱兽事件同(注:即做鸱兽的要求同瓦)”,“先于轮上安定扎圏,次套布筒,以水搭泥,拨圈,打搭,收光,取札,并布筒日煞曝(鸱兽事件揑造火珠之类,用轮牀(床)收托)。其等第依下项”,“其等第依下项”即分类如下之意。瓦的基本类型有两类:即藤[(意同筒)瓦和瓸(意同板)瓦。瓦的尺寸共分为十三种,对其误差也有详细的规定,如筒瓦“长一尺四寸,口径六寸,厚八分(仍留曝乾并烧变所缩分数)”,也就是说要在制坯过程中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成品要达到此尺寸规定;“下準此”是对后面的十二种规格而言,即下面规格的瓦按此执行之意。《营造法式》中将筒瓦分为六种规格,将板瓦分为七种规格。“凡造瓦坯之制,候曝微乾,用刀嫠(音i )画,每桶作四片(雨瓦瓦作二片,线道瓦于每片中心画一道条子,十字嫠画),线道条子瓦仍以水饰露明处一边。”对制瓦泥料制备之严格,产品尺寸准确性的要求,由此可见一二。
《营造法式》中将瓦分长为两大类共十三种规格:
一、瓶(筒)瓦
1.长一尺四寸口径六寸厚八分(仍留曝乾并烧变所缩分数,下準此);(作者注:据《宋书•律志》:“后汉至魏尺度渐长于右四分有余”。本书按隋“万宝常律吕水尺”一尺折合为0.27396米计。)
2.长一尺二寸口径五寸厚五分;
3.长一尺口径四寸厚四分;
4.长八寸口径二寸五分厚三分五厘;
5.长六寸口径三寸厚三分;
6.长四寸口径二寸五分厚二分五厘。
二、瓲(板)瓦
1.长一尺六寸,大头广九寸五分厚一寸,小头广八寸五分厚八分;
2.长一尺四寸,大头广七寸厚七分,小头广六寸厚六分;
3.长一尺三寸,大头广六寸五分厚六分,小头广五寸五分厚五分五厘;
4.长一尺二寸,大头广六寸厚六分,小头广五寸厚五分;
5.长一尺,大头广五寸厚五分,小头广四寸厚四分;
6.长八寸,大头广四寸五分厚四分,小头广四寸厚三分五厘;
7.长六寸,大头广四寸(厚同上),小头广三寸五分厚三分。
《营造法式》中对砖的记述有:“砖,其名有四:一曰甓,二曰瓴缻,三曰墼,四曰缻甎”,“造砖坯前一日和泥,打造”,砖坯成型时“凡造砖坯之制,皆先用灰衬模匣,次入泥,以杖剖脱曝,令乾”。在《营造法式》中将砖分为八种类型共十三种规格,由此可见当时的烧结砖规格已与建筑上采用的模数相辅相成,建筑模数的概念早在北宋前已形成,并指导着烧结砖和瓦的规格。《营造法式》记载的烧结砖规格如下:
一、方砖
一尺七寸厚二寸八分;
一尺五寸厚二寸七分;
一尺三寸厚二寸五分;
一尺二寸厚二寸。
二、条砖
长一尺三寸,广六寸五分,厚二寸五分
长一尺二寸,广六寸,厚二寸。
三、压栏砖
长一尺—寸,广一尺一寸,厚寸五分。
四、砖碇方
一尺一寸五分厚四寸三分。
五、牛头砖
长一尺三寸,广六寸五分,一壁厚二寸五分,一壁厚二寸二分。
六、走趄(音jQ )砖
长一尺二寸,面广五寸五分,底广六寸,厚二寸。
七、趄條砖
面长一尺一寸五分,底长一尺二寸,广六寸,厚二寸。
八、镇子砖
方六寸五分,厚二寸。
如果按北宋时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7.40厘米计算,《营造法式》中记述的最大的压栏砖尺寸相当于575.4毫米x 301.4毫米x 68.5毫米;使用最多的两种条砖的尺寸则为:356毫米x 178毫米x 68.5毫米;328.8毫米x 164.4毫米x 54.8毫米。在九百多年前,能把烧结砖瓦的规格尺寸规定得如此详细,令人叹服。瓦的尺寸标准以“厘”计,一厘仅等于0.274毫米,如果误差按三厘讲,其误差也不到1 毫米,对产品要求得如此严格,足见当时建筑技术之发达世界砖瓦网。
关于琉璃瓦,“凡造琉璃瓦等之制药以黄丹、洛河石和铜末,用水调匀(冬月以汤),(甬
瓦合成一个字)瓦于背面,鸱兽之类,于安卓露明处(青棍同),并遍浇刷,瓦于仰面内中心重脣(意同唇)(甬瓦)瓦仍于背上浇大头,其线道条子瓦浇脣一壁)”,并记述了如何炒制黄丹即釉料。宫阙琉璃瓦以黄色为主,所以书中所列釉料亦以黄丹为重要原料。
《营造法式》一书中还记述有“青棍瓦”。从前节叙述中可知,在北魏时期的宫殿屋顶瓦上涂有“核桃油”的说法,也许是一*种猜测,完全有可能那就是最早的“青棍瓦”。唐代就有“青棍瓦”名称,并在宫殿屋顶上出现有磨光的漆黑色或黑灰色的瓦,就是正规的
“青棍瓦”。“青棍瓦等之制,以干坯用瓦石磨擦((甬瓦)瓦于背,瓦于仰面磨去布纹),用水湿布揩拭,候干,次以洛河石棍砑(音yd),次掺滑石末令匀(用荼土棍者准先掺荼土,次以石棍砑)”,足见青棍瓦制作要求之细腻。前文已叙述了早在唐初、中期青棍砖、瓦就使用了。
至此可看出,四千多年来,中国人都非常注意和讲究烧结砖瓦的装饰功能。从使用还原法烧制青砖青瓦,瓦当、滴水的各种饰纹、图案、花样,特别是画像砖所表现的世界,到烧制琉璃砖瓦,青棍瓦,无一不是向人们传述着烧结砖瓦的文化和表现力。
对于码窑和焙烧技术,《营造法式》书中亦有详细记述。“素白窑前一日装窑,次日下火烧变,又次日上水窨(音xun),更三日开候冷透,及七日出窑。青辊窑(装窑烧变出窑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