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上《新中国的诞生》课件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概况 时间:1949年3月 地点: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2.主要内容
(1)党的工作重心: 毛泽东指出乡村包围城市的时期已 经完结,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 (2)党的总任务: 导乡村的时期。
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 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今天的国歌,仍然采用 《义勇军进行曲》? 今天,这首歌仍然传递着中华民族不 屈不挠的精神,它时刘鼓舞着炎黄子孙奋 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国家。其深远意义 在于,它让我们不忘历史、保持警醒,即 便在和平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年代,仍然 要居安思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 懈奋斗。
历史小知识 开国大典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深意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意义
(1)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两个务 必”——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 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 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政治上、思 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1842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从此,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 政府。 1937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事件, 是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 国民党政权垮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教学案撰写人:黄灵玲 审稿人:彭莉【课程标准】4-3 回顾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概括当前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
4-4 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和教育领域中的差距,说明科教兴国的现实意义。
4-5 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考点梳理】第三次科技革命【配套练习】一、选择题1.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被称为( )A .第一次世界性的科学技术革命B .工业革命C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D .新的科学技术发展2.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是( )A .核反应堆B .电子计算机C .半导体晶体管D .集成电路3.下列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B.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C.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D.导致了多极格局的形成4.下列技术不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出现的有 ( )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克隆技术D.飞机制造技术5. 将下列科技革命的成果进行归类:兴起 时间:20世纪中叶 起源:源于美国 标志: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 主要成就:原子能(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54年苏联第一座核电站建成)、计算机技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问世,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 特点 1.涌现出大量的科技成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会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3.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积极: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消极: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恶化、核灾难的威胁、温室效应……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综合探究四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教学课件
回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特色的发展道路等。 ③中国人民具有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重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坚持党的领导。
三、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纪念碑用浮雕和碑文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一百年历史 的怀念,其中包括对前人的缅怀和崇敬,对后人的警示和 希望。我们还可以有其他方式认识、铭记这段历史。不管 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当把这段历史发生的原因表现出来。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1.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农村包围城市的革 命道路; 2.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为指导; 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广泛 支持; 4.实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建立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重大事件
历史背景
结果或意义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林则徐;关天培;洪秀全 洋务运动 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邓世昌;康有为;梁启超;张謇;严复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孙中山;袁世凯;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 中国共产党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李大钊;陈独秀;孙中山;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 抗日战争;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毛泽东;蒋介石
感想: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启示: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道路。
“民族的脊梁”人物廊
3.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蒋介石、 周恩来、毛泽东……
人教历史与社会4.2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共21张PPT)
1.工作重心转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全国胜利召开 有什么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 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 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 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作了充分准备,具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背景 时间 地点 代表
历正反和新召牲 的 内容之一
决
代选具国行会举有民全1制北9议中 代党国定平4参央 表9反人《中年加人 全共动民南者民 国9同海政代月的政 人纲怀权表广府 民2领仁被大1泛领 的》堂日推会性导 性翻职人质权 次 斗 争 中 牺 牲 的 人 民 英 雄 们 永 垂 不 朽 !19首 都 、 国 旗 、 代 国 歌 中式 成 立 做 了 多 方 面 的 准 备 。对 内 外 敌 人 , 争 取 民 族 独 立 和 人 民 自 由 幸 福 , 在49国政 治 协 商 制 度 正 式 形 成 , 也 为 新 中 国 的由 此 上 溯 到 一 千 八 百 四 十 年 , 从 那 时 起 , 为 了年决 定 公 元 纪 年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时 期 )共各开 , 标 志 着 中 国 共 产 党 领 导 的 多 党 合 作 4宣主副第化2月(代的 人 民 英 雄 们 永 垂 不 朽 ! ( 以 五 四 运 动 为 起 点 的.1产人第 一 届 中 国 人 民 政 治 协 商 会 议 的 成 功规告一主工、内 容 之 三 具2.三 十 年 以 来 , 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和 人 民 革 命 中 牺 人表规3人定民席国届席党民明日人 民 英 雄 们 永 垂 不 朽 ! ( 解 放 战 争 时 期 )定前们有阶民了族:民政:确、团了排三 年 以 来 , 在 人 民 解 放 战 争 和 人 民 革 命 中 牺 牲级以出新和指解李临党协毛朱领人中左各体举中出外席内济在会泽导放华起民时1人国手交政民、的9德大议深东人为容民解军5在等1表人协8宪主各9民何、陆全、是年放政5方民之和决会2国共香4刘2体张党地治法民年军面月2方家议华和凝二年少妇主8、的2占派区的月式的国的、2专侨经澜统女奇基日主领1、、通的宋政部日济落本、治作代、人代南国性庆过正分无各成、政的表高宋家京表式质龄用议女文策党民覆合庆)动“、5案代月工岗灭影龄派族邓总定 建 立 人 民 英 雄 纪 念 碑 1表修日颖统人建揭超府士内 容 之 四 幕”
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共4份打包)
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4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共4份打包)一、教材分析《2018年秋人教版(新)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
本单元主要涵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包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实现了新中国的成立。
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他们来说,理解这些事件的意义和影响仍然具有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计划通过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革命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同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紧密围绕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和意义。
同时,我也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和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中国革命的胜利,学生将能够:1. 时空观念:理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空背景和前后联系。
2. 史料实证:学会运用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等,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3. 历史解释: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发展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4.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中国革命的胜利,使学生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其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事件及其意义。
2. 中国革命的胜利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重庆谈判,通过学习重庆谈判期间国共两党政治较量的有关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培养依靠基本历史史实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主要历史特征。
(2)通过了解内战全面爆发的情况,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
2、过程与方法(1)结合有关史料及学生创作的情景再现,探讨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用意毛泽东冒着巨大的风险赴重庆的原因,以及重庆谈判取得的成果。
(2)通过多媒体演示,资料展示,结合教科书的文字描述,分析全面内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基本史实。
(3)通过了解战局变化,从对比中区别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的历史意义;从装备优劣、兵力众寡、战局起伏等方面分析对比国共双方军力的发展演变,归纳出蒋家王朝灭亡的必然性。
(4)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中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
通过学习国共双方在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之间的较量,理解民主与和平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2)决心学习毛泽东等战略家军事指挥家以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准确把握历史机遇、夺取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军民避免了伤亡,大家都能比较安定地迎来新生活,保护了许多文物,保护了人文环境,有利于此后北京的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庆谈判和全面内战的爆发;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南京。
教学难点: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期间复杂的斗争;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策略多媒体、视频资料分析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单元导言第一段)第4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抗日战争,在此期间国共两党的关系是?(生答第二次合作关系)哪一年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新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目录(全六册)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1. 从社区看我家2. 在社区中生活第二课乡村与城市1. 乡村聚落2. 城市聚落3. 往来在区域之间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第一课大洲和大洋1. 人类的栖息地2. 海洋对人类的影响第二课自然环境1. 地形多样2. 气象万千3. 众多的河湖4. 风光迥异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 人口与人种2. 语言与宗教3. 国家和地区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1. 稻作文化的印记2. 用机械种庄稼第二课与山为邻1. 垂直的生计2. 山地之国第三课傍水而居1. 耕海牧鱼2. 水上都市第四课草原人家1. 逐水草而居2. 现代化的牧场第五课干旱的宝地1. 石油宝库2. 沙漠绿洲综合探究三如何认识区域——以南非为例第四单元文明中心——城市第一课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第二课文化艺术之都:巴黎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第四课汽车城:蔚山第五课城市规划的典范:巴西利亚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一课国土与人民1. 辽阔的疆域2. 行政区划3. 众多的人口4. 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课山川秀美1. 复杂多样的地形2. 季风的影响3. 母亲河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 秦岭—淮河分南北2. 东部和西部差异显著3. 交流与互补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1. 红松之乡2.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3. 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第二课南方地区1. 水乡孕育的城镇2. 富庶的四川盆地3. 开放的珠江三角洲4. 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第三课西北地区1. 丝路明珠2. 草原风情3. 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第四课青藏高原1. 海报最高的牧区2. 高原圣城——拉萨综合探究六如何开展社会调查——以调查家乡为例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第一课规则的演变1. 规则之“源”2. 规则之“变”第二课传媒的行程1.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2. 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第三课生活的故事1. 生活的时代印记2. 生活的代际差异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第八单元文明探源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1. 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2. 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1. 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2.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中华文明的曙光2. 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1. 古代埃及2. 古代西亚国家3. 古代印度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 早期国家与社会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3. 百家争鸣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1. 西方文明的摇篮2. 罗马帝国的兴衰3. 西方文明之源综合探究一对比早期区域文明之间的异同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第二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第三课日本的大化改新综合探究二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第三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结局第四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第四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一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1. 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统一2.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3. 北方的民族融合4. 璀璨的科技与艺术第二课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1. 隋的兴亡2. 唐的盛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4.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1. 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2. 北宋与辽、西夏并立3. 南宋与金的和战4.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5. 经济重心的南移6. 社会生活与文化7. 影响深远的宋元科技综合探究四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1. 明清帝国的兴替2.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3. 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1. 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2.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3. 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学巨匠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1. 皇权膨胀2. 近代前夜的危机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危机第六单元世界工业文明的曙光与近代社会的开端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1. “人的发现”2. 科学革命3. 启蒙运动第三课资产阶级革命:新体制的创立1. 英国议会对王权的胜利2. 美国的诞生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综合探究六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第七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工业革命第二课工人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2. 美国南北战争3. 俄国改革4. 明治维新第四课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第五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一课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1. 鸦片战争的烽烟2.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3.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4.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二课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1. 维新变法运动2. 文化教育革新综合探究八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目录第一单元 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一课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2.第一次世界大战3.凡尔赛体系下的“和平”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2.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3.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第三课悄然改变中的社会生活1. 生活中的变化2. 头脑中的变化综合探究一从“驱除鞑虏”到“五族共和”第二单元开辟新的发展道路第一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早期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2. 印度的觉醒第三课美国的资本主义改革1. 30年代的大危机2. 罗斯福新政第四课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新文化运动2.“五四”运动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五课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历程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3.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综合探究二历史地认识多样的发展道路第三单元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一课中国抗日战争1.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2.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3. 全民族的抗战4. 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1.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2. 大战的爆发3. 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三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与胜利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战的转折2. 雅尔塔会议与德日投降综合探究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看中国的地位与作用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1. 内战的爆发2. 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综合探究四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第五单元冷战时期的世界第一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二课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2. 西欧的复兴与联合3. 日本成为经济大国4. 福利国家的出现第三课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2.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第四课亚非拉地区的发展1.殖民体系的瓦解2.动荡的中东综合探究五聚焦文化软实力第六单元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探索1. 巩固新生政权2.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3. 失误与挫折第二课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 改革开放的推进第三课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团结第四课“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第五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综合探究六走在复兴之路上:感受新中国的精神力量第七单元跨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第一课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1.改革开放的新阶段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第二课经济全球化第三课世界多极化趋势1.世界多极化与欧洲一体化2.联合国与走向世界的中国第四课当代科技革命与社会生活综合探究七如何面对“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第八单元共同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课不断变化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数量变化2. 我国的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二课日益严峻的资源问题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第三课共同关注的环境问题1.愈演愈烈的环境问题2. 直面我国的环境问题第四课发展的选择1.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因地制宜谋发展综合探究八让历史告诉未来: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新)《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二课《新中国的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巩固新生政权第一周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点、难点三、教学过程引言: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这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工作相当艰巨,新生的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严峻的考验。
请你试着分析这些困难和考验都来自哪些方面。
(这个问题对学生可能有些难度,教师要注意提示与引导)教师小结:新生的国家面临的困难和考验(课件显示①~④):①、不法资本家兴风作浪;②、许多地区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③、国民党旧政权留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和土匪还在不断地捣乱破坏;④、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的进攻也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过渡: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局势。
[课件显示(或板书)本课标题——巩固新生政权] 新课学习:那开展了哪些斗争呢?课件显示,教师阐述,重点在第四:一、肃清了国民党残余势力及土匪(板书)二、和平解放西藏三、土地改革(1952年底)四、抗美援朝(板书)……点击“抗美援朝”欣赏一个FLASH影片“红色摇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是“保和平、卫祖国”?结合“亚洲地图(局部)”分析。
(教师结合该图指出美国的目的是在亚洲建立对新中国的包围圈。
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朝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唇齿相依的关系,理解唇亡齿寒的道理)再显示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出兵朝鲜的困难:即使是最精锐的中国步兵部队,使用的仍是缴获来的口径不一的步枪,年轻的中国空军只有百余架飞机,甚至还不具备作战能力……更何况,经历了百年内忧外患的旧中国,留给新中国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一半人处于饥饿之中;全国半数以上的省份匪患未平;1949年的钢产量仅为15万吨,不及美国的1/500……而他们的几乎已经占领朝鲜全境的对手,不仅拥有1100多架先进的战斗机、装备最精良的陆军和海军,还有世界第一强国的生产能力,以及刹那之间就可以让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变成废墟的原子弹……小结:当侵略者将战火烧到我国,炸我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时,我们能够无动于衷吗?当美帝国主义将第七舰队开到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通过侵略朝鲜,进一步侵略中国,扼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的阴谋昭然若揭时,除了出兵反抗,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所以,中国组织军队入朝作战,是由当时新中国面临的周边形势决定的。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
九年级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中共“七大”1.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七大”)在陕西省的延安召开(时间:1945年4月底至6月初)。
大会主张在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情况下,要极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反对黑暗的前途(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
2.中共“七大”(1945年)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注意:1935年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二.国共重庆谈判:目的:①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②共产党:争和平揭骗局时间:1945年8月—10月结果: 双方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1.重庆谈判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全国人民非常关注谈判顺利与否?还会因谈判中的一点小小的争执的谣言而担惊受怕;对一件小小的挑拨离间之举动切齿痛恨。
为什么?全国人民的心情:期望重庆谈判取得成功!人民渴望和平,希望建立独立、自主的国家。
2.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冒着风险去重庆谈判,有人认为是“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有人却认为,既然阻止不了内战的爆发,毛泽东等人就不应该冒着风险去重庆谈判。
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毛泽东明知蒋介石迟早都要发动内战,但还是需要亲赴重庆谈判的。
通过重庆谈判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教育了广大被蒋介石假和平所蒙蔽的群众,孤立了蒋介石,赢得了中间势力的同情,并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三.全面内战(解放战争)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根据表格,说说内战初期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想一想,这意味着什么?1.爆发:(1946年6月),标志: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国民党蒋介石凭借军事上占绝对优势(兵力充足、武器优良),其战略方针是:“全面进攻,速战速决”,共产党针对敌强我弱与国民党力量对比悬殊,为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采用的战略方针是: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作战原则,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复习提纲
九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复习提纲第一课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两种不同的建国主张:①共产党:和平建国。
②国民党蒋介石:坚持一党独裁统治。
二、重庆谈判:1.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妄图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①国民党方面:迫于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也为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
②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时间、地点:1945年8~10月;重庆进行谈判。
4.主要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5.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但是,国民党始终不承认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三、内战的全面爆发1.时间1946年6月2.标志: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3.经过①国民党:凭借充足的兵力和优良的武器,蒋介石以“全面进攻,速战速决”为战略方针,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②共产党:解放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为作战原则,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到1947年2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大举进攻延安;中共对策: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采取“蘑菇战术”,不断打击敌人,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目的: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2、影响: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3、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4、三大战役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1949年3月;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2.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
1学情分析今年任教九(3)(4)班,学生平时在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太少。
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没安排学习的必要时间,只是在考试来临时,才翻翻书,划划知识点。
历史科考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单纯考察记忆力的题很少了,因此学生必须在平时通过做一些题来强化理解、运用课本观点,只有如此训练,才能应付开放性考试的能力考察。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2教学过程2.1第一学时2.1.1教学目标(一)分析材料并自学课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分析诗句,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通过学习,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1.2学时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1.3学时难点如何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2.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中国的诞生》教学设计《新中国的诞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分析材料并自学课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分析诗句,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二)通过学习,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如何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三、教学策略1.采用自主学习探究法,通过设置问题,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和独立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第四单元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同步测试-最新学习文档
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一、单项选择题1.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中国重返联合国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新中国成立②华东军区海军成立③人民空军建立④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3.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符合这一说法的是A.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B.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C.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D.实现分田包产到户4.历史影片能艺术地再现历史。
下列四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南京!南京!》②《甲午风云》③《开国大典》④《挺进中原》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5.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人民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并成为国家的主人开始于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重返联合国6.每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组织接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
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
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A.协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制定新中国第一部宪法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团结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8.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
下列事件中向世界宣告这头雄狮己醒的是A.辛亥革命的成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战果 D.新中国的成立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1949-1957年,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B. 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下降,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1962-197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对农业发展没有影响D. 1970-1980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0.纽约《世界日报》曾为《毛泽东诗词全集》的出版刊发广告,评价毛泽东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件甚至数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教学课件人教版
影响
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 的准备
二、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3日,在南京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接 应下,第三野战军部队胜利进占南京,冲进蒋介 石的总统府,降下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统 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参与者: 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 人士、人民团体等
四、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1.时间: 1949年10月1日 2.内容: (1)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接受《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3)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开 国 大 典 1949年10月人民政府成立。
时间、地点:1949年9月21日—9月30日,北平
中国共产党
红色代表革命 黄色代表光明
全国各族人民
《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你能说说国徽的象征意义吗? 1950年9月20日国徽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 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 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 穗、五星、天安门、齿轮 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 垂绶为红色,金、红两种 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喜 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 征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 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 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与农 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站起 来了!
教学课件
历史与社会 九年级上册 RJ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时间 地点
内容
1949年3月
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党的工作重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 心的转移: 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 稳步地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党的总任务: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 主义社会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课件2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结束了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华 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真正走上了 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 ②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朝着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 大目标不断前进。 ③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 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要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要全面、客观。
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 人民群众支持 建立统一战线 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 国民党倒行逆施。政治上腐败, 经济上横征暴敛,军事上士气低落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比中 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对比,分析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立的意义
被甲迫午中八签战被英国订争迫签联《日签订吸军马鸦军订《食进关片在《南鸦入条战旅北京片北约争顺京条者京》进条约抢的行约》圆掠清大》明朝屠园官杀遗员址
从图中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那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可见新中国的建立对中 国人民来说有何意义?
中国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启示录: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
你能举几个当今社会中国共 产党为民办实事的例子吗?
取消农业税、新农村建设、建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实行免 费义务教育等等。
第二课 新中国的诞生
新中国诞生的准备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渡江战役
政协会议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1949年3月,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转移 党的总任务
意义: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
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新
时间:1949年4月
中
结果:解放南京
国
意义:国民党政权覆灭,加速解放全国 的
的步伐。
2019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2课《新中国的诞生》教案1 新人教版
新中国的诞生1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知道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战役的概况和结果;自主学习,叙述中国人民政协的概况、作用;独立探究,理解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结合视频与诗词,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性时刻,知道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从而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过程方法目标: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从材料分析中,培养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并对所探索的问题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培养热爱国家的情感。
2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解放战争,最终推翻国民党政府,建立了新中国的历史。
教材设计了四部分内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领悟。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叙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
“渡江战役”和“政治协商会议”为我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最后“开国大典”叙述了新中国的建立,并帮助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3重点难点1.重点:与新中国筹建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2.难点:新中国的建立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导入新课]视频导入:通过开国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欢呼雀跃,引导学生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人民为何如何开心,引出新中国的诞生。
活动2【活动】微课1.新中国的诞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变了人民的命运,但是他是如何诞生的呢?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下面这段微课。
2.出示微课,大致介绍为新中国诞生提供条件的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大致过程活动3【讲授】学生归纳3.让学生根据微课展示的内容,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并列提纲。
由学生代表进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战役相关图片,提问:渡江战役对于建立新中国有何影响?5.讨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占有绝对优势,为何最终胜利的却是共产党?引导学生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四单元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作业设计人教版
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1.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跟它有关的历史事件有()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D.中共二大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是()A.由城市转移到乡村并开始由乡村领导城市B.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C. 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D.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3.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指出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要改变,具体有()①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②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③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④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4. 宣告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A.重庆谈判B.三大战役胜利C.解放军解放南京D.1949年政协会议的召开5. 诗中写道“百万雄狮过大江”是指解放战争时期的()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6. “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指什么历史事件()A.北伐战争B.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C.新中国成立D.国民党政权垮台7.决定以北平为首都病改名为北京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 开国大典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土地改革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9.“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们的大救星。
”这首歌里的“人民的大救星”是指()A.朱德B.周恩来C.刘少奇D.毛泽东10.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这句话被誉为“开国的绝唱“。
”时间开始了“是指()A.社会主义建设十七到来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开始了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新中国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掌握渡江战役、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2、方法目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通过影片、老照片等史料多角度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3、情感目标:通过对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了解,通过对开国大典的了解,培养爱党爱国的情感,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基本信息会议名称: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简称: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举行时间: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举行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与会人员: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会议主持: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2)会议简介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
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
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
会议听取并集中讨论了毛泽东的报告,批准1945年6月党的七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批准毛泽东关于以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南京政府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的声明,并根据毛泽东的报告通过了相应决议。
(3)会议内容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
会议认为,今后解决国民党残余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天津方式”,即用战斗去消灭敌军的方式;“北平方式”,即和平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方式;“绥远方式”,即暂时维持原状,以后再改编敌军的方式。
当前首先必须采取的还是“天津方式”,但后两种方式也不能忽视,必须认真学会和平斗争的方式。
会议认为,在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开展政治斗争,无论在军事和政治斗争中,都应把原则的坚定性同策略的灵活性紧密结合起来。
为了适应斗争的需要,必须培养大批革命干部,要把人民解放军看成培养干部的学校,准备把210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
(4)历史意义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
2、渡江战役(1)基本信息名渡江战役称:渡江战役地点:长江中下游时间:1949年4月21日至1949年6月2日参战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结果:解放江南大部分地区,占领南京参战方兵力:解放军100万人国民党军70万人伤亡情况: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国民党军伤亡及投降共43万余人主要指挥官:粟裕、刘伯承;汤恩伯、白崇禧(2)战争简介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军主力已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我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当我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
百万雄师以沿江湖区鱼民的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江西省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九江、安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无锡、镇江等城,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国民党22年来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24日凌晨,104师312团3营9连占领总统府。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我军全线渡江后,蒋介石为了避免其江防部队被分割围歼,令所有部队火速向浙赣路、杭州、上海方向撤退,企图控制皖浙赣山区,构成新防线继续顽抗。
据此,我东集团和中集团于27日在吴兴会师后,29日在广德地区全歼敌5个多军。
接着分路追击,于5月3日解放杭州。
西集团突破江防后,以徽州、上饶、贵溪为目标,多路向南追击,5月7日控制了浙赣路,切断了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粉碎了敌组织新防御线的企图。
5月14日,第四野战军从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地段南渡长江,16日、17日解放武汉三镇。
22日,第二野战军一部解放南昌。
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全国最大城市上海。
6月1日,我军乘胜解放崇明岛。
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3)历史影响渡江战役,渡江战役纪念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伟大起点。
3、政治协商会议(1)举办时间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平(今天的北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含候补代表)共662人参加了会议。
(2)会议人员中国人民政协筹备会主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向大会致开幕词,中国共产党代表刘少奇、特邀代表宋庆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中国民主同盟代表张澜、中国人民解放区代表高岗、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陈毅、民主建国会代表黄炎培、中华全国总工会代表李立三、新疆代表赛福鼎、特邀代表张治中及程潜、华侨代表司徒美堂等12人发表了演讲。
会议听取了林伯渠代表筹备会所作的关于人民政协筹备工作的报告;谭平山所作的关于《中国人民政协组织法草案》起草经过和草案的特点;董必武所作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起草经过和草案;周恩来所作的关于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过和草案的特点。
会议闭幕式上,朱德副主席致闭幕词。
(3)会议事项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1949年9月27日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
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
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北平改名为北京;纪年采用世界公元;10月1日为国庆节。
毛泽东在会议上宣布,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会议还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前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于9月30日举行了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使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组织上完备和固定下来。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但作为中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对外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开国大典(1)基本简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开国大典辽沈、淮海与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发动内战的主力已基本被歼灭,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到长江北岸。
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蒋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绝境。
新中国诞生的条件已经成熟。
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在北平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10月1日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
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朱德两位伟人一前一后,最先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当林伯渠宣布开始后,在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位。
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个洪亮的声音震撼了北京城,震撼了全国,震撼了全世界,开创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新世纪。
毛泽东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广场上冉冉升起。
与此同时,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共54个单位的54门礼炮齐鸣28响,如报春惊雷回荡在天地间,它标志着中国的54个民族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升旗之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紧接着举行了规模浩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庆祝活动到晚上9点多钟结束,但欢乐的人群依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历史背景中国的第二次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国大陆土地。
9月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与社会各界人士在北平。
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国家名称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宣布:“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
”(3)事件意义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