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浅析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购物、社交、工作、学习,享受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然而,网络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隐私权的保护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内涵与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主要指个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侵扰等。
但在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还涵盖了个人在网络上的活动轨迹、浏览记录、消费习惯、社交关系等。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具有易受侵犯性。
网络的开放性和互联性使得个人信息能够被轻易获取和传播。
不法分子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入侵数据库,窃取大量用户的隐私信息;一些网站和应用程序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个人数据,用于商业目的;甚至一些网络服务提供商也可能会泄露用户的隐私。
此外,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损害后果更为严重。
一旦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泄露,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往往超乎想象。
这可能导致个人遭受骚扰、诈骗,名誉受损,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而且,由于网络信息的长期留存性,隐私泄露的影响往往是持久的,难以消除。
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也对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规则进行了规范。
然而,现有的法律保护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较为原则性,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和标准,导致在实际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次,对于新型的网络隐私侵权行为,法律的规定还不够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例如,对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中的隐私侵权问题,法律尚未给出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再者,网络隐私侵权的监管机制还不够健全,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顺畅,导致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不足。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1·引言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泄露与滥用风险日益增加。
为了保障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安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进行了规范。
本文将介绍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的相关内容。
2·个人信息的定义及范围个人信息是指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各种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方式号码、地质、电子邮箱、等关于个人的身份、通信和交易等信息。
3·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3·1 合法性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获取个人信息的目的必须合法合规。
3·2 公平性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在明示告知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信息使用者应向信息提供者明确告知收集目的、使用范围和方式等相关信息。
3·3 目的限制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与特定目的有必然的关联性,不得超出特定目的范围进行使用。
3·4 安全性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必须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损毁或丢失。
3·5 自主选择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与使用应充分尊重信息主体的自主选择权,未经信息主体同意不得擅自收集、存储、使用或传输个人信息。
4·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国家为保护个人信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4·1 法律法规的制定: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明确了个人信息的保护要求。
4·2 技术措施: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损毁或丢失。
例如,加密传输、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
4·3 审查监督措施: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互联网安全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
互联网安全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我们生活在一个互联网安全时代。
越来越多的人们使用互联网进行社交、购物、支付和娱乐等活动,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这个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体现在维护个人隐私权。
个人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重要的敏感信息。
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盗窃和身份盗用,给个人带来无穷的麻烦和损失。
在互联网安全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就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确保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还体现在预防信息泄露带来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和交流,包括社交媒体、聊天软件等平台。
在这些平台上,人们习惯性地分享自己的生活状态、个人观点和感受。
然而,不少人忽视了信息的安全性,将大量私人信息公之于众。
这种行为不仅容易引发信息泄露,还会造成社会问题,如个人形象受损、恶意评论和人身攻击等。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是预防信息泄露引发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此外,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还体现在构建可信互联网环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如网络钓鱼、网络诈骗、黑客攻击等。
这些犯罪行为受益于个人信息的泄露,攻击者可以利用泄露的个人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攻击。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不仅是防范个人损失的手段,也是保护整个互联网环境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构建可信的互联网环境,才能保障人们在互联网上的安全和利益。
最后,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还体现在维护国家安全。
个人信息的泄露可能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在国际间的信息战争中,个人信息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
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到对方手中,可能会被用于破坏国家安全、经济间谍行为等不法行为。
因此,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对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总之,在互联网安全时代,保护个人信息的必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
|雹^H EBEINONGJI摘要:网络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也导致了大量的个人信息的泄露。
完善网络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必须建立完善的民法体系,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体现了法的价值、体现了对公共秩序的考量。
明确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又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
必然成为今后个人信息立法的趋势之一。
关键词:网络隐科权;个人信息权;民法保护论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河北经贸大学李国庆1我国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现状我国目前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法律规制主要集中在民法领域,21世纪以来,我国先后颁布有关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的民事法律规范,并对网络数据的更新做出了修正和补充。
由于我国对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权问题的研究起点较低,发展也较缓慢,有关法律条文不规范,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导致了法律进程的滞后叫《民法典人格权编》第1037条明确了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权利。
除《网络安全法》明确的更正权、删除权之外,《民法典人格权编》进一步规定了自然人可以依法查阅或者复制其个人信息的权利。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规定,个人信息主体可向个人信息控制者请求实现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委托处理者、相关个人信息接收方协助个人信息控制者响应个人信息权利的请求。
移动互联网传输速度和数据流动的加快,个人信息权的数据化让人们对网络信息权的担忧转变为担心个人隐私安全。
网络的特点,即易发布性和传播性,加上互联网技术更新,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加快了用户信息的泄漏,并且有可能给用户造成更多名誉和身心方面的伤害。
由此便会对用户的家庭、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麻烦。
网络行为利用复杂的数据链进行传播,加上每秒几十亿次的传播速度能够让我们突破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
数字化信息和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共享是当前网络的显著特征。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权现状调查
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权现状调查1. 引言1.1 研究背景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需要提供大量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地址、银行卡号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泄露风险。
近年来,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案例频频发生,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财产和个人安全风险。
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不仅仅是由于网络安全技术不够完善所致,更多的是一些网络购物平台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的方式不够规范,存在滥用和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
消费者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意识不足,加上网络购物平台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权现象日益突出。
面对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害现状,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推动网络购物平台改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权现状,为提升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网络购物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侵权现状,分析网络购物平台在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措施,以及网络购物平台存在的侵权问题和消费者维权困难问题。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促进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加强,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构建更加健康、安全、可靠的网络购物环境,促进网络购物行业的良性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解决网络购物中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促进我国网络购物市场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
1.3 研究内容网络购物平台在进行商品销售的同时也会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手机号码、地址、银行卡号等。
消费者在进行网购过程中往往要填写大量个人信息,而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就会对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害。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难点与对策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难点与对策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随着人们在网络上的日常活动越来越频繁,我们的个人信息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到侵犯。
本文将探讨网络时代个人隐私保护的难点,并提出一些对策来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
一、个人隐私保护的难点1. 数据泄露风险增加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个人信息越来越容易被收集、存储和传播。
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照片、个人资料,还是在购物平台上留下的消费记录,都有可能被黑客或不法分子利用,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2. 第三方数据采集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用于广告投放、市场调研等目的。
然而,用户在使用这些服务时往往不了解自己的个人信息被如何使用和保护的,这为个人隐私保护带来了困难。
3. 社交媒体的隐私问题社交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用户个人信息管理常常存在安全漏洞。
用户对自己的隐私设置不当,或者平台方未能很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都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滥用。
二、个人隐私保护的对策1. 设置强密码为了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不法分子猜解或暴力破解,我们应该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强密码应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符号,并且避免使用易被猜到的个人信息作为密码。
2. 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个人隐私保护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识。
对于拒绝不必要的信息采集、妥善管理个人信息以及保护自己账号安全等方面,我们应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素养。
3. 合理设置隐私选项在使用各类网站和应用程序时,我们应该认真阅读并了解隐私政策和用户协议。
合理设置隐私选项,只分享必要的个人信息,并限制第三方的信息访问和使用权限,可以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4. 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可以提高账号的安全性。
除了常规的用户名和密码,我们还可以通过指纹、面部识别等其他因素进行身份验证,从而避免密码被盗用或猜解。
5. 尊重他人隐私保护个人隐私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也涉及到他人的隐私。
网络消费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及对策
网络消费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及对策摘要:文章对网络购物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与消费者隐私有关的概念和隐私权及侵权的主要方式进行了界定。
针对目前网络消费中对于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梳理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从立法、司法以及消费者三个层面逐一分析,对如何保障我国消费者隐私权等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购物:消费者权益,隐私权,21世纪是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网络购物逐渐成为主要购物模式。
购买者在网购时必须填写姓名、电话、收货地址等详细信息,部分场景甚至需要填写卡号、信用卡有效期等个人关键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如若保存不当,将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频繁曝光,严重侵害消费者的隐私权。
一、相关理论概述(一)概念界定第一,网络购物。
网络购物一般是指经营者在网站上销售产品,消费者通过了解相关商品信息,以签订电子订单的形式购买产品。
消费者通常会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各电商对消费者身份进行核实,再通过各物流公司根据买家所填写的地址信息进行配送。
第二,网络购物消费者隐私权。
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虚拟性和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消费者面临风险。
通常各大电商会将消费者手机号、身份证以及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填写放在首位,目的是为了确认身份以及后续的购物便利。
这一行为使得网络购物平台能轻易获得消费者的银行卡号等。
同时,一些第三方软件在消费者进行身份填写以及购物时都会将每一笔账单进行后台保存。
总体来说,线上购物消费的隐私权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是消费者个人资料,包括申请账户或注册网站的电子邮箱、微信号、QQ账号,家庭住址、姓名、电话号码、公司地址等个人信息。
二是消费者在线隐私,其中包括消费者在网络上的活动痕迹,如IP 地址、网页浏览记录等。
(二)网络购物的特点第一,虚拟性。
网络购物与传统购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网络购物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交易双方互不相识,且无论是交易过程还是支付方式都依托于虚拟互联网,因此网络购物具有虚拟性。
第二,开放性。
互联网行业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实用方法
互联网行业如何保护个人信息的七个实用方法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信息被广泛采集和利用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因此,互联网行业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以下是七个实用方法:方法一:加强用户教育和意识培养互联网行业应该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
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发布宣传材料、提供在线教育等方式,帮助用户了解个人信息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引导他们主动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隐私。
方法二:建立严格的信息收集和使用规范互联网企业应建立严格的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规范,明确告知用户收集信息的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并通过用户协议等方式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同时,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员工按规范操作,避免个人信息的滥用或泄露。
方法三:加强安全技术保护措施互联网行业应加强安全技术保护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可以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安全认证技术等多种手段,防止黑客攻击、数据泄露和篡改等风险。
方法四: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管理制度互联网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个人信息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
制定详细的数据保护政策和操作规程,规范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删除等环节,确保合规运营。
方法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评估互联网行业应定期开展安全演练和评估,检验个人信息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模拟攻击、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系统的抗攻击和防护能力。
方法六:建立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互联网企业应建立个人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置安全事件。
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理流程和方案,建立专业的安全应急小组,能够在信息泄露、丢失等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方法七:加强行业自律和合作互联网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和合作,共同推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可以建立互联网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范,共享安全经验和技术资讯,加强对不法行为的打击和监管,形成全行业共同推动个人信息保护的良好氛围。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1. 引言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愈发重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网络,使得个人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和存储变得普遍。
然而,这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和隐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2. 法律保护的基础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主要依赖于以下两个方面的法律基础:2.1 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国于201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基础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传输等行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根据该法律,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需要经过被收集方的明确同意,并且法律要求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制裁和追责机制。
2.2 互联网企业责任除了个人信息保护法之外,互联网企业也有责任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
互联网企业应加强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和保密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漏洞修复。
对于违反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的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投诉和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3. 个人信息保护的原则个人信息保护主要遵循以下原则:3.1 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应遵循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原则。
即只有在法律明确允许的情况下,为合法、正当和必要的目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
3.2 事先明示同意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需要经过被收集方的明确同意。
互联网企业在收集个人信息之前,应向用户提供明确的信息收集目的、范围和使用方式,并获得用户的明示同意。
3.3 最小化原则个人信息的收集应尽量遵循最小化原则,即只收集和使用必要的个人信息,不得收集与服务目的无关的信息。
3.4 安全性原则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个人信息保护的核心。
互联网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防止个人信息的泄露、滥用和损坏。
3.5 自主权原则个人应具有对其个人信息的自主权。
论网络环境下个人隐私权保护
论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保护一、引子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上网人数的逐年增加,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在网络中,虚拟身份的人群中的言行越来越侵害到现实社会中的个体权利,新兴的“人肉搜索”引擎就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人肉搜索”呢?经常上网的人一定不会陌生,和传统的机器搜索(利用机器自动化的收集网络信息并有序化的一种技术)不同,简单地说,“人肉搜索”是利用网络人找人、人帮人的活动。
它是“猫扑(mop)”网在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通过提问者提出问题,其他网民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亲身经历、道听途说甚至冷嘲热讽来回答这一切。
既猫扑推出之后,大旗网、天涯等多家网站相继推出“人肉搜索”,“人肉搜索”的网络人群骤增,并引发了一系列另国内外、网内外关注的事件。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现状对于“人肉搜索”所暴露出的问题,在我国宪法中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并没有隐私权详细的规定,只是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予以列举,此外在一些相关的法律中有些零散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也只是将“隐私”作为公民名誉权的一种客体而存在,没有上升为一种独立的人格权利;在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隐私资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传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该解释将隐私权作为名誉权一部分予以保护,但就其保护的措施而言仍明显不足,因为其对隐私权的保护限制了种种条件,如需“造成一定影响”等。
这是因为立法者把隐私权等同于名誉权,侵犯名誉权的一个最为主要的标志就是社会评价的降低,也即“造成一定影响”,然而就隐私权而言,未经他人同意,擅自披露、公布、宣扬他人隐私即可构成侵权,不以社会评价降低作为是否构成侵权的标志。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没有具体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法律条文,只是比照传统隐私权来保护。
隐私安全问题: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
隐私安全问题: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包括购物、社交、工作等,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隐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威胁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探讨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1.2 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个人信息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特定个体身份的数据,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
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滥用或遭到他人未经授权的访问,将给个人带来严重损失和危害。
例如,恶意分子可以利用泄露出来的身份信息进行诈骗;广告商可以通过收集用户信息实现精准广告推送;政府机构可能滥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监控等。
因此,保护个人信息不仅关乎每个人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网络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的隐私安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将分析当前隐私安全的现状,包括数据泄露事件频发、个人信息滥用案例和政府监管不力等方面。
接着,探讨网络时代的隐私挑战,如第三方数据收集与分享、社交媒体隐私风险加剧和跨境数据流动困境。
然后提出一系列个人信息保护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提高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培训以及推广技术手段与隐私保护工具。
最后进行结论总结分析,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及重点提倡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于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关注,并促使相关机构和个体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隐私安全,确保个人信息得到合理、合法、安全地处理和使用。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在网络时代中享受便利而又安全的数字化生活。
2. 隐私安全现状:2.1 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在网络时代,数据泄露事件频繁发生,给个人隐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各类网站、应用和服务经常因为安全漏洞或黑客攻击而导致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和滥用。
例如,一些知名社交媒体平台曾多次发生大规模的数据泄露事件,导致数亿用户的个人信息面临被公开、买卖甚至恶意利用的风险。
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信息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
从在线购物到社交互动,从移动支付到智能家居,科技的进步让我们享受到了高效与舒适。
然而,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隐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也在网络世界中“裸奔”,面临着被泄露、滥用甚至被非法交易的风险。
那么,在这个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究竟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呢?首先,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这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将自己的个人信息暴露给了潜在的威胁。
比如,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参与来路不明的问卷调查,或者在社交媒体上过度分享个人生活细节。
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明白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的,哪些是需要严格保密的。
对于要求提供个人敏感信息的请求,要谨慎对待,确认其合法性和必要性。
其次,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是关键。
不要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如生日、电话号码等。
应该采用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并且定期更换密码。
同时,为不同的重要账户设置不同的密码,避免一旦一个密码泄露,导致多个账户面临风险。
再者,注意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在公共场合连接无线网络时要格外小心,尽量避免在公共 WiFi 环境下进行涉及个人敏感信息的操作,如网上银行转账、登录重要账号等。
因为公共无线网络存在被黑客攻击和监控的风险,不法分子可能会窃取您传输的数据。
另外,谨慎下载和使用应用软件也非常重要。
只从官方的、可信的应用商店下载软件,避免从不知名的第三方平台下载。
在安装软件时,仔细阅读权限请求,对于那些过度索取不必要权限的应用,要保持警惕。
比如,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应用如果要求获取您的通讯录权限,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个人的电子设备,要保持系统和软件的及时更新。
软件开发者会不断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通过更新可以有效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降低被黑客攻击的风险。
在处理废旧电子设备时,也不能掉以轻心。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问题研究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问题研究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购物方式已经不再限于实体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网购。
然而,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也面临着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因此,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和网络商家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网购消费者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在商家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地址、银行卡等敏感信息。
如果网购商家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或未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消费者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流入黑市,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2018年6月,国内一家健康食品销售网站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事件曝光,导致约6500万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这起事件提醒人们,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权保护。
二、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如何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已经成为网购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
同时,消费者自身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更加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个人信息,例如使用复杂的密码、避免在公共网络下使用隐私数据等。
在网购时,消费者也需关注商家的信用评价和声誉评级。
除此之外,国家互联网办公室也出台了网络安全评估制度,要求网购商家必须定期进行安全评估,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安全。
这一制度的实施将有效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权,提高网购消费者的安全保障。
三、案例分析案例①:2019年11月,一位名为“考拉海购”的网购平台被曝光存在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已有1300余名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黑客窃取。
考拉海购随后紧急关闭站点,并发布公告道歉,表示已启动应急机制并着手加强安全防范。
案例②:2020年5月,国内支付宝被曝光泄露用户面部特征等数据的情况,引发广泛关注。
支付宝随后发布公告,表示已遏制数据泄露,同时加强安全防御工作,提升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
案例③:2021年1月,国家网信办连续约谈58同城、搜房等多家网络房产平台,要求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并落实好数据安全负责人职责。
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如何在网络时代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在当今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越来越大。
个人信息的滥用可能导致身份盗窃、财产损失甚至是声誉受损。
因此,保护个人隐私不仅仅是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保护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一、加强密码安全密码是保护个人隐私的第一道防线。
要确保密码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 使用强密码:密码应该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的组合,长度不少于8位。
2. 定期更换密码:我们应该定期更换密码,不同网站的密码最好不要相同。
3. 不使用常见密码:避免使用容易被破解的常见密码,如“123456”、“password”等。
二、保护个人设备个人设备存储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因此保护个人设备的安全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点保护个人设备的建议:1. 安装防病毒软件:及时安装并更新防病毒软件,以防止恶意软件入侵。
2. 不随意连接公共Wi-Fi:公共Wi-Fi存在安全风险,最好避免使用公共Wi-Fi连接进行敏感信息的传输。
3. 锁定屏幕和应用:设置密码、指纹识别等锁定方式,以防止他人未经授权访问设备和应用。
三、谨慎对待个人信息的分享我们在网络上的很多行为都会涉及到个人信息的分享,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个人信息的分享。
以下是几点注意事项:1. 设置隐私权限:在使用各种应用和社交媒体时,要仔细设置隐私权限,只分享必要的信息。
2. 谨慎添加陌生人:避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
3. 警惕网络诈骗:要警惕网络诈骗,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给不信任的网站和人。
四、定期审查和更新个人隐私设置个人隐私设置应该定期进行审查和更新,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期清除浏览器缓存和Cookie:清除浏览器缓存和Cookie可以减少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2. 审查应用的权限:定期审查应用的权限设置,关闭不必要的权限,限制个人信息的使用。
3. 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更新,以获取最新的安全性能。
网络购物的消费者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
网络购物的消费者隐私保护与个人信息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购物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等问题。
因此,消费者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了网络购物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保护、商家责任和消费者自我保护等角度,探讨网络购物的消费者隐私保护和个人信息安全。
一、法律保护在网络购物中,法律保护是保障消费者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购物平台和商家的行为,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在中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对商家的欺诈、虚假宣传和个人信息泄露等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和惩罚。
此外,欧洲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也成为了全球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标杆。
GDPR规定了个人信息的处理原则和要求,要求企业在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时明确目的并获得消费者的同意,同时要求企业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二、商家责任商家在网络购物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商品的提供者,也是个人信息的管理者。
因此,商家有责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首先,商家应该建立完善的隐私政策和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明确告知消费者他们如何收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
同时,商家还应该采取技术手段,如加密传输、防火墙等,确保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和使用。
其次,商家应该严格控制员工的权限和访问范围,避免内部人员滥用个人信息。
此外,商家还应该加强对供应商和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管理,确保他们同样遵守相关的隐私保护规定。
三、消费者自我保护除了法律保护和商家责任,消费者自身也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安全意识。
以下是几点建议:1. 选择可信赖的购物平台和商家。
消费者应该选择有良好声誉和信誉的购物平台和商家,减少个人信息泄露和诈骗的风险。
2. 注意个人信息的填写和使用。
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数字化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从在线购物到社交娱乐,从移动支付到远程办公,几乎每一项活动都离不开网络和数字技术。
然而,这种数字化的便利也带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保护。
我们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银行卡信息等,在数字化的世界中犹如无形的资产,具有极高的价值。
但不幸的是,这些信息也成为了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窃取、贩卖这些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风险。
比如,我们可能会频繁收到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遭遇网络诈骗导致财产损失,甚至个人名誉和信用受到损害。
那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呢?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这是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在使用互联网和各种数字设备时,要时刻保持警惕,不随意在不可信的网站或平台上输入个人敏感信息。
对于那些要求提供过多个人信息的应用程序和服务,要谨慎对待,思考其是否真的有必要获取这些信息。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比如定期修改密码,使用复杂且独特的密码组合,并避免在多个平台使用相同的密码。
其次,注意网络社交中的隐私保护。
社交媒体是我们与朋友、家人和同事保持联系的重要工具,但也是个人信息泄露的一个潜在风险源。
在发布照片、状态和评论时,要谨慎考虑其中可能包含的个人信息。
比如,避免在照片中显示家庭住址的门牌号、车牌号码等。
另外,在设置社交媒体的隐私选项时,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调整,限制陌生人对个人信息的访问。
再者,选择可靠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和应用程序也非常重要。
在下载和使用软件时,要从正规的应用商店获取,避免安装来源不明的应用。
同时,关注应用程序的隐私政策,了解其如何收集、使用和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
对于那些不重视用户隐私保护的应用,要坚决予以卸载。
此外,加强设备的安全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的电脑、手机等设备要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保持其处于更新状态,以防范病毒、恶意软件和黑客的攻击。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个人信息保护与安全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个人信息的价值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资源。
个人信息可以用于精准广告投放、市场调研等商业用途。
同时,个人信息也具备一定的隐私性和敏感性,如果不加以充分保护,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2. 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个人信息泄露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个人信息泄露可能导致隐私被侵犯,个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被他人窥探,严重影响个人的心理和生活质量。
其次,个人信息泄露也会导致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个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财务信息可能被盗取,带来经济上的损失。
此外,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导致社会安全问题,黑客盗取个人信息后可以进行诈骗、恶意攻击等犯罪行为。
3.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挑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首先,个人信息的收集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
从各类APP收集用户数据,到社交媒体等平台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其次,技术手段日新月异,黑客攻击手法不断升级,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难度加大。
再者,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相关监管和制裁力度不够,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
4. 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个人的义务,也是企业和政府的责任。
个人应加强自身信息保护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下载不安全的APP。
企业应该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用户隐私协议,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立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
5.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技术手段为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效果,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手段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反欺诈技术等。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深度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捷服务时,个人信息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大量收集和使用。
从购物网站的消费记录,到社交媒体上的个人动态,从在线办公的工作文档,到各种移动应用的使用痕迹,我们的个人信息无处不在。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个人信息泄露、滥用等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变得至关重要,而其中的基本原则更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遵循的重要准则。
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首要原则是合法性原则。
这意味着任何对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存储和处理都必须有合法的依据。
例如,企业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应当明确告知用户收集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
不能通过欺骗、误导或者强迫的方式获取个人信息。
同时,收集的个人信息应当与实现其合法目的直接相关,不能过度收集无关的信息。
比如一个仅提供天气查询服务的应用,就不应该收集用户的财务状况等无关信息。
其次是目的明确原则。
收集个人信息必须有明确、合法和特定的目的。
不能在目的不明确或者模糊的情况下随意收集个人信息。
而且,后续对个人信息的使用也应当严格限制在当初声明的目的范围内。
如果需要将个人信息用于新的目的,必须重新获得用户的同意。
比如,某电商平台最初收集用户信息是为了完成订单配送和提供售后服务,若之后要将这些信息用于精准营销,就必须再次征得用户同意。
保密性原则也是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一环。
掌握个人信息的主体应当采取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个人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这包括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存储、访问控制、防止数据泄露等。
就像银行保护客户的账户信息一样,网络服务提供者也应当有严格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披露。
准确性原则同样不容忽视。
个人信息应当准确、完整,并及时更新。
如果个人信息存在错误,应当及时予以更正。
不准确的个人信息可能会导致用户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比如信用评估错误、服务受限等。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
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日常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网络,而网络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现在人们面临着网络环境下隐私权保护与侵权的问题。
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无法不将一些个人信息在网上公开,由此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网络隐私权的关注与关心。
本文将从隐私权的含义和范畴、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以及未来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隐私权的含义和范畴隐私权是人们享有的一种个人权利,是指个人在其私人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秘密、人身自由以及人的尊严方面的权利。
它是作为人类与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保护个人人身自由和尊严的重要发挥。
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越来越频繁,隐私权也日益受到跟多的关注。
隐私权范畴包括三方面:第一,个人的心理和个人感受,比如信仰等;第二,个人的地位和名誉,比如社会地位等;第三,个人的物质财产和行为,比如资产所有权、收入等。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隐私权的范畴同样囊括这三部分内容,同时还包括个人的个人资料,比如姓名、生日、电话、地址、账号密码等等。
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与侵权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漏、网络诈骗、恶意软件等等都经常发生。
网络隐私权侵犯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盗取密码、钓鱼网站、压缩包木马这些方式,更有甚者是直接在社交网络上扒取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
为了保护个人的网络隐私权,各国政府和相关机构也采取了不少措施。
现在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欧盟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美国的《通信隐私法案》等等。
同时,一些公司以及专业机构也在持续推广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保护。
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隐私权保护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网络安全挑战。
对于隐私数据的保护,往往需要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综合应对策略。
尽管相关方面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和泄漏依然屡屡发生,无法根本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摘要:近年来,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选择在网上购物的人越来越多。
首先因为网上购物省时又省力,另外有时候网上的东西往往还会比现实中要便宜得多。
这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另一方面却也逐渐显示出了网上交易不利的一面:人似乎变成了透明人。
网上的商家在交易前,往往会强制性地让交易相对方告知许多个人信息,包括敏感性的个人信息和一般的个人信息,但是却又不告知这些信息最终的”命运”。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成为了法律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电子商务个人信息保护法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09年1月23日发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年增长率为41.9%。
国家cn功能变量名称数达1357.2万,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
目前的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已经达到7400万人,年增长率达到60%。
除网络购物外,网络售物和履行预订也已经初具规模,网络售物网民数已经达到1100
万人,通过网络进行旅行预订的网民数达到1700万人。
①网络交易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权益带来了损害,特别是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
一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
个人信息权并不是法律上明确规定的概念,而是学理上出于研究
的需要而引申出来的术语,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也没有法定的含义,但是根据学理上的个人信息权的概念以及法定的消费者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定义为:是指为个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的自然人所享有的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可以自由支配的一种权利。
二网络环境下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对个人数据信息的收集。
表现为:(1)要求用户提供过于详细的个人数据信息,在网络环境下,许多厂商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前往往要求消费者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甚至身份证号码等重要的个人信息的表格,这些表格的内容事无巨细,有些涉及到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有些信息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但是商家在收集这些资料时并没有告知所收集的资料的用途,也没有告知这些资料收集以后最终是怎么处理的。
(2)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其个人数据信息。
这种行为已经近乎是一种流氓行为。
计算机个人用户用自己电脑上的浏览器范访问某一网站后,该网站的服务器变回自动向用户的浏览器发送网上活动跟踪器cookies或类似技术。
用户的浏览器安装了网上活动跟踪器这样的软件后,用户访问网站的种种活动、个人数据信息、消费习惯甚至信用记录便会自动记录到网站的服务器上。
②有些软硬件开发厂商在自己的软硬件产品中植入识别的序列码,导致用户计算机被跟踪,最终个人信息被盗。
(3)侵入计算机系统,如果说前两者还只是流氓行为的,那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
行为。
网上最常见的侵入计算机系统的行为就是黑客行为。
不过非法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目前在各国的立法中都是明令禁止的行为,向比较而言更需要关注的仍是前两个问题。
对个人数据信息的散布。
根据主观方面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当泄漏和恶意传播。
很明显前者是获取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网站经营上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由于网络上各种未知的因素而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泄露,后者则是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获得者出于某种不道德或非法的目的将掌握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散播。
不管是过失还是恶意,总之都是未经信息本人的同意而将信息泄露出去的行为。
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交易,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交换和个人信息的买卖两种行为。
网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商业组织,他们都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
当一个商业组织对另一个商业组织持有的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感兴趣,而另一个商业组织恰好也对该商业组织持有的个人信息感兴趣时,这两个商业组织就会在网上交换各自持有的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
网上还存在有大量的出卖个人信息的商业组织,这些商业组织存在的依据就是搜集各类的个人信息,然后再网上以一定价格卖出。
由于网络的存在,对个人信息的复制、传送变得极为便捷,为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商业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三我国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的保护的立法建议
第一,要承认并确定个人信息权。
因为个人信息分为敏感信息和
一般个人信息,敏感信息就是通俗意义上的隐私,是指涉及个人隐私的信息,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是本人所不愿意公开的或者公开会给本人造成损害的个人信息③。
由此可见个人信息权的客体比隐私权的客体要大,不同于隐私权。
因此寄希望于传统的隐私权来保护个人信息权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单独地确立个人信息权。
首先,在民法中要新增一项权利,即个人信息权。
其次,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要尽快出台。
第二,电子商务和个人信息保护要分别单独立法,并且在立法过程中不能偏废其一。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法,只是在电子商务法中有一些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的规定。
从目前各国立法来看,加大力度保护电子商务中的个人信息是大趋势,因此在电子商务法中分出一小块地方来规定个人数据信息保护肯定不可取。
再者电子商务法本来是规范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对个人数据信息保护肯定规定得不会很周全,满足不了现实需要。
因此对电子商务和个人数据信息保护要分别立法。
个人信息保护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存在一定矛盾的,过度的保护个人数据信息必然会阻碍网络交易的发展,就像欧盟在《指令》中规定:”除非非成员国对数据及其相关个人有适当的保护,否则成员国不能向菲成员国传播个人数据”,结果便阻碍了其余美国之间的商业往来。
但是毕竟个人才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若只顾着发展电子商贸而放任其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权利就失去了发展本来应有的意义。
因此在立法的时候既要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要注重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
第三,对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的保护既要依靠法律也要依靠技术。
2001年4月11日--15日,北京青年报委托”友邦顾问市场调查”采用整体抽样cati电话访问方式,了解京沪穗三地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启动立法程序的看法,结果有51.6%的人认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被泄露,77.9%认为泄露的主要原因的我国目前缺乏相关法律约束,99.3%的人支持此项立法。
法律需要对网络环境下侵害消费者信息权的行为作出一定的约束,并固定一定的惩罚措施。
但正如1997年7月1日美国克林顿政府公布的《全国电子商务纲要》所分析的那样:对个人数据信息的保护偏重于行业自律规范……鼓励行业开发易于使用的科技装置,以及采取安全措施来保持个人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④由于互联网的固有特点,网络上消费者的信息权遭到侵害以后本来就存在侵权主体难确定、对侵权行为的证据难以采集等特点,保护网络环境下消费者的个人信息权还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例如加密技术、签字技术、电子认证技术等。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②蒋坡主编《个人数据信息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21页。
③刍议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莫小春,《商业时代》2009年30期。
④蒋坡主编《个人数据信息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329~330页。
参考文献:
[1]孔令杰著,《个人资料隐私的法律保护》,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2] 蒋坡主编,蒋坡主编《个人数据信息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3]韩迎春,《个人信息权的民法保护》,原载于《人民论坛》。
[4]刍议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莫小春,《商业时代》2009年30期。
作者简介:程雪琴(1988-),女,湖北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2010级研究生,主要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