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与对策
法律翻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外国企业进入 中国市场,都需要专业的法律翻 译服务,这为法律翻译行业提供 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带来挑战
市场竞争
随着法律翻译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 越多的翻译公司和自由译者进入该领 域,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质量要求提高
客户对法律翻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需要翻译人员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 和语言技能,这对翻译人员的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变革
技术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律翻译行业也在不断探索技术创新,以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
行业变革
技术创新不仅改变了法律翻译的工作方式,也对行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行业的变革和发展。例如, 机器翻译技术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人工翻译,提高翻译效率;同时,智能校对、术语库管理等技术的 应用,也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国外市场现状
国际法律翻译市场相对成熟,专业机 构和人才储备丰富,但市场竞争激烈 ,对译者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 较高。
对比分析
国内外法律翻译市场在发展程度、专 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等方面存在差 异,未来可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 行业健康发展。
行业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回顾
起步阶段
法律翻译行业在初期主要 依赖少数专业译者和机构 ,市场规模有限,行业标 准尚未形成。
翻译服务定制化
02
客户对法律翻译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个性化、定制化,要求翻
译公司能够提供更为灵活、多样化的服务。
翻译与法律服务结合
03
法律翻译行业将与法律服务行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形成翻译、
咨询、诉讼等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03 机遇与挑战并存局面剖 析
《2024年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多重角色研究》范文
《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多重角色研究》篇一一、引言在法律和司法体系中,法庭口译译员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
他们不仅在语言沟通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还在法庭审判过程中发挥着多重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的多重角色,分析其职责、挑战和应对策略。
二、法庭口译译员的角色概述1. 语言沟通的桥梁法庭口译译员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语言沟通畅通无阻。
他们需要准确、快速地将原语翻译成目标语,确保双方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的交流无障碍。
2. 法律知识的传播者法庭口译译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件背景、法律术语和法庭程序。
他们需要向当事人解释法律程序和权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法庭审判的过程和结果。
3. 公正性的维护者法庭口译译员在审判过程中需要维护公正性,确保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他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偏见或误导。
三、多重角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语言沟通的挑战法庭口译译员需要具备流利的语言能力和高超的翻译技巧。
在面对复杂的法律术语和不同的方言时,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准确理解并传达原意。
此外,他们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听力、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便在高压环境下快速做出反应。
应对策略:译员应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提高语言能力和翻译技巧。
同时,加强心理素质训练,以应对紧张、压力等不利因素。
2. 法律知识的挑战法庭口译译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件背景和法律程序。
在面对复杂的法律案件时,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以确保准确翻译和理解相关内容。
应对策略:译员应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和参加相关培训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此外,他们还可以与法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以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和经验。
3. 公正性的挑战法庭口译译员需要维护公正性,确保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
在面对利益冲突和情感纠葛时,他们需要保持中立、客观的态度,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产生偏见或误导。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翻译与口译
法律服务工作中的法律翻译与口译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法律服务领域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国际化需求。
各国之间的商业和法律合作越来越频繁,因此法律翻译与口译在法律服务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法律翻译与口译在法律服务工作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于有效沟通和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一、法律翻译法律文件和合同是法律服务领域中常见的文字材料。
在国际商务合作中,双方当事人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
因此,准确的法律翻译是确保各方明确理解和保护自身权益的关键。
首先,法律翻译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
法律文件常常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概念和术语,只有了解相关法律背景的专业人士才能准确地翻译和传达文件的意思。
其次,法律翻译应注重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法律概念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双方当事人的文化和法律背景进行调整,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法律翻译必须保证翻译结果的可信性和准确性。
在法律文件中,精确的措辞和条款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对当事人的权益产生直接影响。
任何错误或模糊的翻译都可能导致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非常谨慎,确保每个词语和句子都准确无误。
二、法律口译在法院审判、律师代理和跨国谈判等场合,法律口译是必不可少的。
准确的法律口译不仅可以帮助各方实现有效的沟通,还可以降低误解和纠纷的风险。
首先,法律口译要求口译人员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复杂的法律程序中,法官、律师和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可能涉及到许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只有具备流利而准确的语言能力的口译人员才能在现场进行快速而准确的口译。
其次,法律口译需要口译人员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
法庭和谈判等场合常常紧张而复杂,口译人员需要能够迅速理解和传达各方当事人的意思,及时应对各种情况和问题。
最后,法律口译需要口译人员具备法律专业知识。
口译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相关法律词汇和背景,还需要了解当地法律制度和程序。
法律行业中的中英文口译技巧与文化适应性分析
法律行业中的中英文口译技巧与文化适应性分析口译在法律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不同语言背景的当事人、律师和法官之间实现交流。
本文将探讨法律行业中的中英文口译技巧以及文化适应性分析。
一、专业术语的翻译技巧法律行业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口译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词汇量和专业知识。
在口译过程中,熟悉两种语言中的法律术语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口译人员还应掌握专业词汇的正确发音和用法,以确保口译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二、理解不同法系的差异中国和英国的法律体系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中方口译人员在承担法庭工作时,需要对中国法律体系有深入了解,以便准确地传达法庭的决策和判决。
同样,英方口译人员也应了解英国法律制度的特点,以便为中方当事人提供准确的翻译。
在这种情况下,口译人员需要着重解释法律文本中的差异,并确保当事人充分理解法律程序和相关权益。
三、注重阐述法律原则和文化背景法律口译不仅涉及对法律的准确翻译,还涉及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原则和法律思维方式的理解和阐述。
口译人员需要把法律条文的翻译与法律原则和制度进行结合,以便为当事人提供出合适的解释和建议。
此外,口译人员还需要了解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以便适应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法律交流。
四、谈判和调解技巧在法律行业中,谈判和调解是常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作为口译人员,要及时准确地传达各方当事人的观点和意见,并在交流中保持中立和客观的立场。
此外,口译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协助各方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并达成互利的协议。
五、注意口译中的文化适应性在法律口译中,文化适应性是十分重要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包括礼貌用语、谈判方式、沟通方式等。
口译人员应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避免因为误解或不熟悉文化规范而引起尴尬或争议。
在口译过程中,要注意准确传达文化细节和习惯用语,以确保沟通的顺畅和准确性。
六、加强口译技巧的培训和提高为了适应法律行业的需求,口译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口译技巧。
法院翻译问题调研报告
法院翻译问题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中不应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以下是一份关于法院翻译问题的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法院翻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对法院翻译人员的访谈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1.专业知识不足;2.时间压力;3.文化差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支持,优化工作流程,并加强跨文化交流。
问题分析:1. 专业知识不足在法院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经常遇到许多与法律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然而,一些翻译人员可能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来正确理解和翻译这些术语,这可能导致翻译出现错误或不准确的情况。
2. 时间压力法院翻译通常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以便满足法庭的进程要求。
这给翻译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翻译质量。
尤其是对于长篇文书和紧急情况下的口译现场翻译,时间压力更加明显。
3. 文化差异法院翻译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同时考虑到法律要求和文化背景。
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翻译出现误解或不恰当的情况,从而影响法庭审理的结果。
解决方案:1. 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支持法院应该加强对翻译人员的培训,包括法律知识和翻译技巧方面的培训。
此外,法院还可以建立一个资源库,供翻译人员查询和参考,以便他们在翻译过程中解决专业知识问题。
2. 优化工作流程法院可以通过简化翻译流程、合理分配工作量和提前安排翻译任务来减轻翻译人员的时间压力。
此外,使用翻译记忆工具和术语库也可以帮助提高翻译效率。
3. 加强跨文化交流法院可以组织翻译人员与法官、律师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交流和讨论,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合作。
此外,法院还可以提供关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培训和指导,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差异。
结论:法院翻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支持,优化工作流程,并加强跨文化交流,可以解决许多问题。
这些解决方案将有助于提高法院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确保法庭审理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浅析法庭口译视译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个办公场所的法院少之又少 , 大多数都没有设备进行
作者简介 : 杜 萌萌, 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 言文化 学院讲师( 昆明 6 5 0 5 0 0 ) ; 谭键 瑛,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 士学院法律硕士( 非法学 ) 专业研 究生
2 n a l o f Y u n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L a w Ed i t i o n
Ma r c h, 2 0 1 3 V0 1 . 2 6 N o . 2
第2 6卷
关键 词 : 法庭 口译 ; 视译 ; 解决 策略 权利 ; 同时 , 也规定 了翻译 人员 的一些 权利 与义务 。 ④
( 二) 法庭 口译 员 1 .美 国 的法 庭 口译
随着 全球 化进 程 的加快 , 尤其是 在 中 国加入 世 贸
组织之后 , 越来越 多的外 国人来 中国经商 、 开厂、 旅
口 译的日 趋完善尽微薄之力。
一
、
法庭 口译的简介
有立法加以规定 , 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可以
说, 我 国的法 庭 口译管理 尚处 于真空 状态 。根据 民事 程序 法 , 法 庭 口译 员 的 薪 金 由要 求 翻 译 的 当事 人 承 担 。然而 , 实 际上 , 口译 员 的工 资 大 多数 是 由法 院支 付, 薪酬偏 低 。这使得 大多 数 的法庭 口译 员并 没有获 得应 有 的 待 遇 。 ②[ ] ‘ Ⅲ 除此之外 , 工 作 环 境 也 比较 差, 在我 国 , 尤其 是 大陆地 区 , 能 为 口译 员专 门设置一
翻译行业的口译技巧和现场解决方案
情绪控制
面对紧张或压力时,口译员应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冷静和专
注。
02 口译现场应对策略
现场应对准备
了解背景信息
准备工具和资料
在接受口译任务前,应充分了解会议 的主题、参与人员、背景资料等相关 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信息。
携带必要的工具,如笔记本、录音设 备等,并准备好相关资料,以便在需 要时进行查阅。
口译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与机遇
职业发展路径
口译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 升自己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逐步 向专业领域发展,如商务口译、医学 口译等。
机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口译行 业的需求越来越大,为口译员提供了 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
口译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挑战
口译行业面临着语言和文化差异、紧张的工作环境、时间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口译员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 和责任心。
人工智能在口译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人工智能在口译领域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口译领域,如实时语音翻译、自动识别语 种等。
人工智能对口译行业的影响
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口译的效率和准确性,减轻了口译员 的工作负担,但同时也对口译员的职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 战。
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
预测现场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技术 问题等困难,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以保持冷静和专注。
现场应对技巧
快速理解和反应
在口译过程中,应迅速理解发言人的意思,并能够即时准确地传 达给听众。
灵活应对
遇到不熟悉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方式时,应保持冷静,灵活运用自己 的语言知识和技巧进行解释和转化。
口译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01
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7年5月第23卷第3期Journal o f S ichuan I nternati o na l Stud ies Un i v ersityM ay,2007V o.l23N o.3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王建1杨炳钧2(1.西南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31; 2.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715)提要:法庭口译乃当事人权利的重要保障。
目前各国极为关注人权,两大法系日趋融合,频繁国际交往使中国不再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为我国法庭口译的发展创造了契机,但法律语言的特性以及对法庭口译的特殊要求等诸多因素也使该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此,我们提出一些构想。
关键词:法庭口译;机遇;挑战;构想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31(2007)03-0115-06On the Opportunities for and Challenges to Court Interpretation i n Chi naWAN G J i an YANG B i ng-junAbstrac t:Cou rt i nterpreta ti on is critical i n guaran tee i ng the party.s righ t to due process by ensur i ng h is/presence0when h i s case is tried.The i ncreasi ng sens iti v ity to human r i ghts,the m ergence of C i v il L aw Syste m and Co mmon L a w Syste m, the transfor m ation o f Chi na from an acqua i ntance soc i e t y t o an open one,and so on now o ffer opportun iti es for,m ean wh ile, pose unprecedented chall enges to,the develop m ent o f cou rt i nterpreta ti on in Ch i na.W ith respect to tha t som e suggesti ons a re proposed.K ey word s:court i nterpre tati on;opportun it y;cha ll enge;proposal一、引言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和传播思想,但/语言自出现之日起就扮演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角色,在特定群体中,它能用于交流,,正因为是从某一特定群体中发展起来的,它也就成为不同群体间交流时难以逾越的障碍0(胡修浩、陈蒙,2003)。
口译挑战和应对方法
口译挑战和应对方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口译工作并非易事,面临的挑战多种多样。
本文将探讨口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以帮助口译工作者更好地应对各种场合。
一、口译挑战1.语言障碍:口译工作者需要精通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生僻词汇、行业术语或地方方言,给口译带来困难。
2.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口译工作者需要准确理解并传达这些文化信息。
3.环境因素:口译现场可能存在噪音、回音等干扰,影响口译质量。
4.信息量过大:在短时间内接收大量信息,口译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反应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5.心理压力:口译工作具有很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口译工作者需要在紧张的氛围中保持冷静,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应对方法1.提高语言能力:口译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熟练掌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了解行业术语和地方方言。
2.增强文化素养: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有助于口译工作者更好地传达文化信息。
3.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口译工作者应学会调整心态,应对现场的各种压力,保持冷静和自信。
4.加强实战训练:通过模拟口译场景、参加实际口译任务等方式,提高口译技巧和应对能力。
5.适当使用辅助工具:如笔记本电脑、录音笔等,帮助记录重要信息,减轻记忆负担。
6.加强团队合作:在大型会议或活动口译中,与其他口译人员保持密切沟通,互相支持,共同应对挑战。
7.注重职业素养:遵循职业道德,尊重客户和听众,确保口译质量。
对近十年中国口译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学科背景和历史演变
1、学科背景和历史演变
中国口译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交流的增加, 口译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口译研究经历了 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历程。
2、主要流派和观点
2、主要流派和观点
中国口译研究主要分为传统口译理论和现代口译理论两个流派。传统口译理 论注重口译实践和经验的总结,而现代口译理论则更注重语言学、认知科学、计 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近年来,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机器口译研 究也逐渐崭露头角。
2、口译质量评估标准
口译质量评估是口译研究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仍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不同 的研究者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标准,这可能导致研究结果难以比较和重复。 因此,建立科学、客观、普遍适用的口译质量评估标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口译教学培养模式
3、口译教学培养模式
目前,中国的口译教学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校在口译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口译技能;另一方面, 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有限,一些高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使学 生在实践中提高口译能力。2、建立口译质量评估来自系2、建立口译质量评估体系
为解决口译质量评估标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国内外学 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上成熟的口译质量评估方法和标准;其次,组织多学科 背景的研究团队,共同研发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口译质量评估体系;最后,在实践 中不断总结和调整评估标准,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
三、对策与展望
1、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
1、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口译研究应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首先,传统口译研究 可以借鉴实证研究方法,通过严格的设计、实施和控制实验等环节,提高研究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其次,现代口译理论研究应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优势,结合语言 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深入探讨口译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论我国法庭口译现状及其发展策略
i tr r t y tm o sr to n Ch n n a r h i c l e fd v lp n o r n e r t y - ne p e i s se c n tucin i i a a d wh ta e te df ut so e eo i g c u i tr e i s s ng i i t p ng
Absr c t a t:W ih Ch n S e e i g i t TO n n ra e o o e g ea e a e ,wi i w o s f — t i a’ ntrn n o W a d i c e s f fr in r ltd c s s t a ve t ae h g r h e ii t n e e to h iie s a ns r h a r e so e a r c d r uad t e lg tmae i tr s ft e ctz n nd e u e te f i s flg lp o e u e,t sa ls me to n he e tb ih n f
De 2O 9 e. 0
第2 6卷
第 6期
Vo . 6 No. 12 6
论 我 国法庭 口译 现状 及 其 发 展 策 略
蓝 杨
( 浙江警 官 职业 学 院基础部 浙 江杭 州 30 1) 10 8
【 摘要 】 自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以来 , 涉外 案件逐年 增多 , 对法庭 口译的需 求不 断扩大。而我 国 目前 尚未有关 于
群体 中发 展起来 的 , 它也 就 成 为 不 同群 体 间 交 流 时 难 以逾 越 的障 碍 ” 胡 修浩 、 蒙 , 0 3 ( 陈 20 )。 法律 语
言尤 为如 此 , 特 点 是 “ 境 化 、 式 化 、 门化 并 其 离 正 专 且权 力意 志显 著 ” Gb o s 0 3 2 从 而将 非 ( ibn ,2 0 :8 ), 法律 职业 者排 除在 外 。因此 , 口译人 员 介 人 审判 程
《2024年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多重角色研究》范文
《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多重角色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法庭口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对于保障司法公正、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法庭口译译员作为连接不同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桥梁,其角色远非简单的语言转换者所能概括。
本文旨在探讨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的多重角色,分析其角色定位、特点及挑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法庭口译译员的角色定位1. 语言转换者作为基本的职责,法庭口译译员负责将法庭庭审过程中的言语信息从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确保各方参与者能够无障碍地沟通。
2. 文化传播者除了语言转换,法庭口译译员还需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
他们需要了解并传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法律知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帮助法庭成员理解复杂的法律案件。
3. 公正见证者在庭审过程中,法庭口译译员需保持中立、客观,成为公正的见证者。
他们需确保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得到保障,防止因语言障碍导致的误解和偏见。
三、多重角色的特点及挑战1. 专业性法庭口译译员需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他们需不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以应对复杂的庭审环境。
2. 敏感性由于庭审过程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法庭口译译员需具备高度的敏感性。
他们需准确把握庭审氛围和各方情绪,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3. 挑战性在参与框架下,法庭口译译员面临诸多挑战。
如不同法律体系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庭审过程中的压力等。
此外,他们还需应对技术设备、时间限制等客观因素带来的挑战。
四、提升法庭口译译员能力的途径1. 加强专业培训通过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法庭口译译员的语言能力、法律知识和职业素养。
培训内容应涵盖法律知识、跨文化交际、心理学等方面。
2. 强化实践锻炼实践是提高法庭口译译员能力的关键。
通过参与实际庭审、模拟演练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3.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对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法庭口译简介
相关资料:我国的法庭口译有如下特点:(1)由于没有相关的立法,聘请译员和庭审口译操作等比较随意;(2)对庭审口译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待庭审口译人员易走极端,要么不尊重口译人员的权利,不体谅口译员的辛苦,要么神化口译人员的能力,把口译员捧上天;(3)缺乏优秀的、专业过硬的法庭口译人员,这方面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而国内法学界对此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十分不足,尚未提到立法议事日程;(4)口译前后还需笔译大量的庭审笔录和公诉书、公诉意见、辩护意见、判决书等庭审相关的书面文件;(5)庭审翻译主要采用交替传译、视译、摘译等方式;(6)法官、公诉人等专业人士对涉外案件及有关国家法律不够熟悉,存在着法律文化和法律体系冲突等问题;(7)有些律师、公诉人和/或法官在庭审操作中不够专业,会造成翻译困难;(8)如果被告是某个大国的公民或被告的领事比较重视此案,庭审及法庭口译会比较完整准确,反之亦然;(9)如果被告文化程度较高,庭审及法庭口译的过程一般会比较复杂、耗时较长、法律公正也相对有较多保障,反之亦然;(10)有时庭审存在着时间不足、拼命赶时间的重大缺陷,导致摘译方式的大量使用,有时甚至是在法官要求下而为之;(11)口译人员的报酬多数是法院支付,报酬偏低,说明辛勤劳动的报酬没有相应保障,等等。
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例如在《刑事诉讼法》增加关于庭审口译的相应立法规定,以满足日益常见的法庭口译操作的实际情况。
——摘自张新红与李克兴新著《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2006.01,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现下辖婺城、金东2个区,兰溪、东阳、义乌、永康4个县级市和浦江、武义、磐安3个县共9个基层法院27个人民法庭,其中,有25个法庭获得“五好法庭”称号, 4个法庭获得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称号。
中院现有干警为155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83.2%。
近年来,金华中院紧紧抓住公正高效司法这一法院工作生命线,不断强化“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管理促公正,管理出效率”的理念,努力克服案多人少矛盾,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审判任务,稳步推进司法改革、队伍建设等工作。
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及对策。
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参加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纠纷也增多,需要更多的法庭口译人员。
为了确保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庭口译制度。
【关键词】法庭口译;制度构建;策略一、引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涉外案件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各种涉外纠纷也随之增加,加大了对法庭口译的需求。
但我国的法庭口译制度还不完善,专业的法庭口译人员更是少之又少。
法庭口译是极其重要的,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十四条规定,所有的人在法庭前一律平等,在受到刑事指控时,人人有资格享受最低限度的保证,其中包括迅速以一种他懂得的语言详细地告知对他提出的指控的性质和原因;如他不懂或不会说法庭上所用的语言,能免费获得译员的援助。
由此可见,涉外案件中的当事人得到法庭口译服务是其应当享有的一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二、我国法庭口译现状及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4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
当事人要求提供翻译的,可以提供,费用由当事人承担。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1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涉外刑事案件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应当为外国籍被告人提供翻译。
如果外国籍被告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拒绝他人翻译的,应当由本人出具书面声明或者将他的口头声明记录在卷。
根据以上法律条文,我国法律对法庭口译做了规定,但没有具体的细则,立法还不完善造成在具体实施中无据可依,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当前法庭口译存在的问题:第一:缺乏专门的主管部门。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各级法院没有设立专门负责审理涉外案件的法庭口译事务机构。
在遇到涉外案件时,临时聘请社会上的翻译人士。
这就造成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法庭翻译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中国口译教学_现状_问题及对策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6年第3期(总第112期) 中国口译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卢信朝(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 200083)收稿时间:2006201215作者简介:卢信朝(1978-),男,汉族,安徽省天长市人,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口译实践与教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
摘要:当前中国口译教学在不同层次存在着不同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综合分析,笔者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唯一对策是建立中国口译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
笔者提出了建立该模式的紧迫性并对该模式的基本特征作了简单描述,以唤起国内口译教学研究行家共同为提高我国口译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口译人才而奋斗。
关键词:中国口译教学;现状;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2643(2006)03200502051.0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尤其是中国成功加入WT O ,北京获得2008奥运会举办权以及上海获得2010世博会举办权后,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正逐步全方位展开,中外交流的使者———口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现,社会对口译人才数量的需求和质量的期待不断攀升,社会和学校都兴起了“口译风”。
然而,口译人才奇缺。
据上海市政府消息,截止目前,上海世博会口译人才缺口仍达40余万。
(Aladin ,2005)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明 教授指出:“翻译人才缺,缺的绝不仅仅是同声传译。
会议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等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
”(Aladin ,2005)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前中国基本只有本科生或少数研究生口笔译课程,没有其他形式的翻译培训的话,为顺应社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目前的翻译培训已经出现多元化趋势,有:本科生三、四年级的翻译基础培训、研究生阶段的高级口笔译培训、理工科院校开设的翻译选修课、社会上不同机构组织的初级、中级和高级口译培训班、围绕职业资格认证开设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培训课等。
口译行业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
口译行业专业化的困境与出路【摘要】:专业化对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至关重要。
口译的专业化是口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任何一门专业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都涉及到很多环节。
因此,文章结合口译专业化发展的趋势和目标,分析口译专业化发展道路中存在的问题,即对口译专业化认识不够、认证标准多元化、市场运营不规范、法规不完善等,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口译; 专业; 专业化口译促成了现代社会不同文化、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
口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起始之初。
当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开始交往,为了互相沟通与交流,便出现了口译。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联系的加强,社会对口译的需求日益增强,并逐渐作为信息产业的一支走上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口译的专业化不仅对口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还使人们对口译的关注和研究转向了新的视角。
一、行业专业化及口译行业专业化的发展“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英文可以用“professionalization”一词来表示。
[2] 它源于英语“profession”即“职/专业”一词。
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A. M. Carr-Saunders)认为,“专业是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技术的职业。
”这种职业“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
”[3]2002年,在第四届全国口译研讨会上,口译界权威Danniel Gile教授作了题为“口译工作职业化的问题”的主旨发言,将中国口译研究的主题转向了口译专业化的问题上。
2004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口译研讨会提出的“口译专业化,国际经验和中国的发展”的主题,将口译专业化的研究主题继续延伸了下去。
2006年召开的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的主题之一“口译专业化―职业考试,评估与市场开发”再次重申了口译专业化的必要性。
口译的专业化不仅对口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口译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还使人们对口译的研究有了新视角。
国内口译行业现状
Career Status Quo of Interpretation in China(国内口译行业现状)全国现有相关从业人员50万,其中职业翻译4万多人,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则更少。
目前国内市场最紧缺五类翻译人才,分别为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法庭口译(court interpreting)、商务口译(business interpreting)、联络陪同口译(accompaniment interpreting)和文书翻译(document translation);从语种上看,国内市场奇缺西班牙语、韩语、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人才。
中国的翻译服务市场正在急速膨胀。
目前各类专业翻译注册公司企业有3000多家,以咨询公司、打印社等名义注册而实际承揽翻译业务的公司更有数万家之多。
仅在上海,翻译注册公司就有200多家。
翻译服务队伍不足仍然是困扰翻译产业的一大难题。
中国现有在岗聘任的翻译专业人员约6万人,翻译从业人员保守估计达50万人,而有关抽样调查显示该数字可能达到100万人。
即使如此,现有的翻译队伍仍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
首先,国内专业外语人员少,又集中在少数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政府部门中;其次,外译中工作由于相对容易,人才缺口不大,但能够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质量人才则严重不足,估计缺口高达90%以上。
因此,翻译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30人左右,至于国际上流行的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仍是一片空白。
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口译人才需求量为百万人,高端的口译人才缺口也为上千人。
而且,同声传译人才的薪资也是不菲的。
一般同声传译人员的工资多以小时来计算,每个译员每天的工作量不会超过8小时。
笔译兼职报酬:中译英120-230元/千字,英译中100-200元/千字;中译德、法、俄、西约150-270元/千字,反之,约为200元/千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与对策杜碧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420)[摘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来华进行商务活动或居住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随之产生的经济、社会纠纷也日益增加。
近年来涉外案件的数量有上升的趋势,对法庭口译人员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我国现行的法庭口译制度尚未完善,影响到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当进一步规范法庭口译,建立法庭口译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管,保证法庭口译的质量,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法庭口译;规范;司法公正一、引言2007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通报,各级人民法院2006年共审理了涉外(包括涉港澳台)案件共23313件,同比上升16.39%。
[1]这意味着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面对不通晓汉语的外国当事人,越来越需要法庭口译服务。
但目前除了一些零星的法律规定以外,我国对于法庭口译员的聘请、资格、管理、考核等都没有具体的、统一的规定。
本文将就我国涉外刑事案件的法庭口译现状进行讨论,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唤起更多法律界人士对法庭口译的关注,进一步规范法庭口译服务,从而更好维护司法公正。
二、完善法庭口译制度的必要性(一)法庭口译的重要性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的5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6第十四条规定,所有的人在法庭前一律平等,在受到刑事指控时,人人有资格享受最低限度的保证,其中包括迅速以一种他懂得的语言详细地告知对他提出的指控的性质和原因;如他不懂或不会说法庭上所用的语言,能免费获得译员的援助。
由此可见,涉外案件中的当事人得到法庭口译服务是其应当享有的一项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事实上,在庭审过程中,法庭口译是/实现法律平等的重要工具和确保控辩双方公平竞争的语言手段0。
[2]法庭译员在整个庭审阶段充当了沟通的桥梁,保证了诉讼过程的顺利进行。
缺乏法庭译员,案件的审理无法顺利展开,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和实现。
(二)法庭口译的复杂性法庭口译相比其它一般的口译,有其特殊性,并更具复杂性。
首先,法庭口译对质量要求更精确更完整,译员要非常严谨忠实地将法官、律师、被告和证人等各诉讼参与人在法庭上的发言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原因在于法庭审判对涉外当事人事关重大,尤其是刑事案件,审判结果会影响到当事人的财产、自由,甚至生命。
当事人依赖法庭译员为其传递信息,任何的错译、漏译都可能会改变最终的判决结果。
正如吴伟平所说,/法庭上对翻译的要求是,所有听到的话,都必须原封不动地转移成目的语,,很多事情法庭翻译不能做:不能剪辑,人家讲得很噜苏,你没有权利讲得简单一点,更不能总结;人家说得太长了,你不能长话短说,只译出大意;不能增补,人家说得不完整,你也不能凭猜测给补上,,。
0[3]法庭译员是否能够准确全面地传递庭上的信息,对案件的公平判决非常重要。
其次,法庭口译是专业性极强的口译,它要求译员不仅具备双语能力,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庭审程序,熟悉法言法语和法律条文。
例如,在法庭调查阶段,公诉方针对对被告人的指控出示相关证据,其中涉及到技术鉴定、专家结论等物证书证,这就要求译员必须非常熟悉其中的内容和相关术语。
再次,法庭口译的复杂性还体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说话时带有不同的口音。
以英语为例,译员不仅会接触到美式英语、英式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还会听到来自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国家的人讲的英语,有规范的标准的英语,也有非标准非规范的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这些都给庭审口译工作造成困难,要求口译员必须具备敏锐的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准确辨别出涉外当事人所要传达的信息,并翻译成汉语。
此外,法庭审判有时持续时间比较长,口译人员要单枪匹马连续翻译数个小时,必须具备良好的体力和耐力;法庭的庄严性会造成紧张的氛围,要求译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所有这些都表明法庭口译是一项特殊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对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高。
(三)不称职的法庭译员是对司法公正的严重威胁法庭译员对于维护司法公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法庭上,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法庭译员履行其职责,准确完整地传达各方诉讼参与人的信息。
毫不夸张地说,不称职的法庭口译员是对司法公正的严重威胁,不准确的翻译有可能使无罪的人入狱,也可能使真正的罪犯逍遥法外。
在苏格兰,近几年来由于大批东欧人的涌入,当地法院缺少符合资格的翻译人员。
因此,这些法院通过与私人机构签约的形式聘请兼职法庭译员,但这些私人机构所提供的译员大都是语言学校的学生,既不具备翻译资格也没有在法庭上工作的经验,而苏格兰法院也没有对这些译员的语言能力和对法律制度的了解进行测试,导致一些案子由于译员的不称职而无法顺利审理。
据The Scotsman的报道,在一桩涉及贩卖人口的案件庭审中,由于为控方关键证人提供口译服务的译员不知道如何翻译,使得案子无法继续审理下去,造成了10万英镑的损失,这个案子被搁置,等待新的证据的提交;而在一桩由苏格兰高等法院审理的案件中,同样由于法庭译员不知道如何向三名贩毒的越南被告人翻译陪审团指令和证据,使案子无法继续审理,在后来的庭审中三名被告罪名成立。
[4]西班牙的法庭口译也存在不少问题,据西班牙Granada大学的Juan M iguel Ortega所做的研究表明,其访问过的法庭译员中超过一半承认在庭审口译时有增加、概述或删减信息。
[5]加强对法庭口译的监管,确保法庭口译的质量,是维护司法公正的保障。
三、我国法庭口译的现状(一)相关的立法我国对法庭口译早有相关的立法规定。
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依然保留自己的方言。
鉴于地理和历史原因,有些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听不懂也不会讲普通话或者当地通用的语言。
因此,在这些地区的法院,使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案件时,应当为不懂当地通用语的诉讼参与人提供法庭口译服务。
这是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条件。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可以找到跟法庭口译有关的条文。
5宪法6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0同样的规定可以体现在5刑事诉讼法6第9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0这就意味着,当不通晓汉语的外国当事人在中国参与刑事诉讼时,有权享有汉语和其通晓语言之间的翻译服务。
尽管我国对这项权利有立法规定,但5刑事诉讼法6第28、29、30、31、82、151和154条中涉及到的都是翻译人员作为诉讼参与人的义务。
除此以外,5宪法6、5刑事诉讼法6以及其他的法律对于如何聘用法庭口译员、口译员的资格、口译质量、监管等只字未提,而在地方性法规中我们也没有找到具体的规定。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随着来华进行商务、旅游、文化交流的外籍人士的增加,近几年来涉外案件的数量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而法庭审理中需要法庭口译的情况也日益普遍。
我国的法庭口译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专职的主管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负责审理涉外案件的法院并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法庭口译事务,往往是由负责审理涉外案件的某个法庭的工作人员在遇到涉外案件时负责联络和聘请翻译人员。
由于法院没有设立专职部门、指派专职人员管理法庭口译工作,这便造成许多潜在的问题:管理混乱、职责不明确,责任不清,许多事务如译员的资格审查、语言能力、酬劳,工时等都没有统一的标准,较有随意性。
法院也没有建立相应的机制对法庭翻译质量进行监督和管理,法院没有建立法庭口译人员的人才库,遇到小语种案件时,常需要跨省聘请法庭人员,费用极高。
2.口译人员资质无法保证。
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和专职主管部门,大部分的法庭译员是由法院通过翻译公司作为中介进行聘请,法院大都没有全职的法庭译员。
在某些城市,法院是通过招标的方式寻求合作的翻译公司,即中标的翻译公司负责该法院的全部法庭翻译事务,包括法庭口译人员的聘请、庭审的口译和法律文书的翻译。
这种招标方式虽然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但法院对翻译公司所聘请的翻译人员却没有进行资格审查,缺乏对口译人员的语言能力、翻译资格、法律知识、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测试。
据了解,由于法院把法庭口译事务全盘委托给翻译公司,在实际的操作中,某些翻译公司为了节省运作的成本,本身并没有固定的专职译员,很多时候是聘请兼职人员,如高校教师或者研究生担任法庭译员,至于翻译公司有无对这些人员进行筛选和资格审查,这些翻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是否能够胜任法庭口译工作则不得而知。
3.口译质量缺乏监管。
由于一些原因,当前我国法院工作人员和律师的外语水平有限,在大部分的庭审中,译员是法庭中唯一通晓双语的人。
这便存在一种危机:口译人员是否如实、完整地把所有诉讼参与人的话语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有否有存在错译和漏译的情况完全没有人知晓。
在这种口译质量缺乏监管的情况下,涉外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无法得到保障,司法公正也难以得到维护。
即使在香港这样一个法庭口译制度已经相对成熟的地方,也曾出现过因为口译人员失误而造成重审的情况。
2004年1月,沙田裁判法院开庭审理一宗刑事案件时,主审法官由于对提供印尼语/粤语互译的兼职译员表现不满而命令案件重审。
[6]该案件的主审法官通晓印尼语,因而译员翻译中所犯的错误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纠正。
但如果审理案件的合议庭法官不通晓外语,也没有监督的机制,即使口译人员译错了、译漏了、添加了一些事实,甚至扭曲了当事人的话语也无人知晓,这便严重危及到涉外当事人的利益,影响案件的诉讼结果、法官的量刑和判决,可能会造成无罪的被判有罪,量刑过重或过轻,有罪的却逍遥法外的局面。
4.对法庭口译不了解。
由于法庭口译的复杂性和新颖性,许多人对法庭口译不理解,现实中常存在一些误区。
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认为凡是懂外语的都可以当翻译,什么都可以翻译。
由于这个错误的观念,法院在聘请口译人员的时候没有认真审查其资质,无相关的考试和测试,在庭审过程中也无任何的监察。
此外,由于双语审判的时间比单语审判的时间要长一倍,有些法官对译员工作不理解,认为译员无需把所有的信息都翻译出来,只需要把大意翻译出来就可以了,如果翻译的过于详细而引起审判时间延长则会引起不满。
正如一位检察官所说,/毫无疑问它们延缓了法庭诉讼,它们占用的时间是其他案件的2倍0。
[7]这种不理解给译员造成了压力,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为追求速度而漏译、省略某些话语的做法。
此外,由于涉外案件中的当事人来自不同国家,这意味着译员必须具备能够听辨出不同口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