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结晶性检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983fd349649b6648d74724.png)
——————————文件类别:技术标准 1/6文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8-01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日期:日期:日期: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生效日期: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1.目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检验,保证检验操作规范化。
2.依据: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3.范围:适用于所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测定的供试品。
4.责任:检验员、质量控制科主任、质量管理部经理对本规程负责。
5.正文:制剂通则5.1. 附录ⅠA丸剂。
5.1.1. 丸剂系指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蜡丸和浓缩丸等类型。
5.1.2. 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5.1.3. 水蜜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5.1.4. 水丸系指饮片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5.1.5. 糊丸系指饮片细粉以米粉、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5.1.6. 蜡丸系指饮片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5.1.7. 浓缩丸系指饮片或部分饮片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饮片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5.1.8. 丸剂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应符合下列有关规定。
文件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制剂通则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文件编号:09T-I698-01 分发部门:质量控制科5.1.8.1. 除另有规定外,供制丸剂用的药粉应为细粉或最细粉。
5.1.8.2. 蜜丸所用蜂蜜须经炼制后使用。
按炼蜜程度分为嫩蜜、中蜜和老蜜。
对乙酰氨基酚检验操作规程
![对乙酰氨基酚检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683a1f3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4c.png)
对乙酰氨基酚检验操作规程起草人日期20 年月日审核人日期20 年月日批准人日期20 年月日生效日期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部门1.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酚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范围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的检查3.依据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4.职责4.1 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4.2 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内容5.1.1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本品在热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丙酮中溶解,在水中略溶。
5.1.2熔点 5.1.2.1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和熔点仪5.1.2.2分析步骤 取本品适量研成细粉置称量瓶中105℃干燥至恒重。
取两端熔封的毛细管,于临用前锯断其一端,将开口的一端插入上述预处理后的供试品中,再反转毛细管,并将熔封一端轻叩桌面,使供试品落入管底,再借助长短适宜(约60cm)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上述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放入玻璃管上口使其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供试品紧密集结于毛细管底部;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3mm。
放入WRS-1D 型熔点仪中。
全熔时毛细管内的液体应完全澄清。
个别药品在熔融成液体后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未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
本品熔点为168~172℃5.2鉴别5.2.1鉴别(1)5.2.1.1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三氯化铁试液:取三氯化铁9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即得。
5.2.1.2分析步骤本品的水溶液加三氯化铁试液,即显蓝紫色。
5.2.2鉴别(2)5.2.2.1试液及仪器一般实验仪器亚硝酸钠试液:取亚硝酸钠l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碱性β-萘酚试液:取β-萘酚0.25g ,加氢氧化钠溶液(1—10)10ml使溶解,本液应临用新制。
稀盐酸:盐酸234ml,加水稀释至1000ml,即得。
本液含HC1应为9.5%〜10.5%。
5.2.2.2分析步骤取本品0.1g置试管中用5ml移液管量取稀盐酸5ml置水浴中加热40分钟,放冷,取0.5ml置小试管中滴加亚硝酸钠试液5滴,摇匀,加水3ml稀释后,加碱性β—萘酚试液2ml(用2ml移液管加)摇匀即显红色。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174cfaba5e9856a561260dd.png)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滴定液1.0 简述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
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结晶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结晶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fa8071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6.png)
结晶性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药品结晶性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
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 范围:
适用于药品中的结晶性检查的操作。
4。
职责:
QC检验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5. 程序:
5.1。
基本原理:
除等轴晶系外,其它许多晶体都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当光线通过这些透明晶体时均会发生双折射现象。
5。
2。
操作方法:
取供试品细颗粒少许,加液体石蜡适量使晶粒浸没,放在偏光显微镜下检视,转动载物台,供试品应呈现双折射和消光位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晶体光学性质.
电导仪使用操作规程目的:
建立DDS电导仪使用操作规程.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DDS型电导仪的操作。
3。
职责:
QA检查员、QC检验员、各使用车间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将选择开关置于校正位置,开机预热10~30分钟。
4.2.仪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测量,只须在任意量程校正一次电极常数,即可换档自
行补偿。
4.3.选择开关置于校正位置,调节常数调节器,使仪器显示所用电极的电极常数
值.
4.4.将电极插头插入插口,再将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
4.5.将选择开关置于电导率(电阻率)位置,调节温度补偿器至与校正温度相同
的位置,再选择合适的量程,使仪器尽可能显示多位数字,读取这个数字即为待测溶液的电导率(电阻率).。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
![2010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7c06c54693daef5ff73d08.png)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和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共2册作者: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9-1册数:16开2册定价:665元优惠价:498元内容简介(一)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定价:285.00元《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主要收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对于各项药品质量检测方法、各类制剂以及生物测定、中药等诸多方面检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是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的重要依据和补充。
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编写。
现已出版发行。
(二)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目录:片剂注射剂酊剂栓剂胶囊剂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眼用制剂丸剂植入剂糖浆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膜剂颗粒剂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散剂耳用制剂鼻用制剂洗剂冲洗剂灌肠剂搽剂涂剂涂膜剂凝胶剂贴剂一般鉴别试验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火焰光度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二部)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国内常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气相色谱法电泳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子排阻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色谱数据处理系统相对密度测定法馏程测定法熔点测定法凝点测定法旋光度测定法折光率测定法黏度测定法pH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非水溶液滴定法氧瓶燃烧法氮测定法乙醇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甲氧基、乙氧基和羟丙氧基测定法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维生素A测定法维生素D测定法(第一法)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硫化物检查法硒检查法氟检查法检查法铁盐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砷盐检查法铵盐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炽灼残渣检查法易炭化物检查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热分析法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制药用水的电导率测定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澄清度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结晶性检查法粒度与粒度分布测定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可见异物检查法崩解时限检查法融变时限检查法溶出度测定法释放度测定法含量均匀度检查法最低装量检查法片剂脆碎度检查法吸入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的雾滴(粒)分布测定法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青霉素酶活力测定法β-内酰胺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测定法异常毒性检查法热原检查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升压物质检查法升压素生物检定法降压物质检查法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锥入度测定法核磁共振波谱法拉曼光谱法近红外光谱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过敏反应检查法溶血与凝聚检查法生物活性效价和生物活性限度测定的统计方法灭菌法抑菌剂效力检查法玻璃酸酶测定法肝素生物测定法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缩宫素生物测定法胰岛素生物测定法精蛋白锌胰岛素延缓作用检查法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洋地黄生物测定法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卵泡刺激素(FS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卵巢增重法黄体生成素(LH)生物测定法——幼大鼠精囊增重法降钙素生物活性测定生长激素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滴定液分析天平使用与称量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中药补充部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中药颗粒剂中药片剂煎膏剂(膏滋)中药糖浆剂合剂中药胶囊剂酒剂膏药中药注射剂搽剂洗剂涂膜剂中药眼用制剂贴膏剂凝胶剂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显微鉴别法薄层色谱法(一部)薄层色谱扫描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铅、镉、砷、汞、铜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水分测定法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有机磷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甲醇量检查法浸出物测定法鞣质含量测定法膏药软化点测定法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酸败度测定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法)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10年版药品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定价:380.00元收载的内容主要是各项仪器常规使用的基本的规范性操作。
完整word版,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
![完整word版,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https://img.taocdn.com/s3/m/833de4aef8c75fbfc77db267.png)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C)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静脉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中国药典》规定了两种检查方法即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1 简述光阻法是当一定体积的供试液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供试液中的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再根据通过检测区供试液的体积,计算出每1ml供试液中含10µm以上(≥10µm)及含25µm以上(≥25µm)的不溶性微粒数。
2 实验环境、仪器与用具2.1 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2.2 仪器装置光阻法不溶性微粒测定仪通常包括定量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不溶性微粒测定仪器应定期校正与检定(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并符合规定。
3 操作法(应在符合2.1项条件下进行)3.1 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3.1.1 取50ml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经微孔滤膜(一般孔径为0.45μm)滤过,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
按光阻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10ml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
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玻璃仪器或实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20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20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246ea2b0717fd5360cdcdb.png)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 简述本法系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中药材中的铅、镉、砷、汞、铜进行限量检查。
2 仪器与用具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配备有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适宜的氢化物发生装置,并具有氘灯或塞曼效应背景校正功能;铅、镉、砷、汞、铜等元素的空心阴极灯;普通或热解涂层石墨管;乙炔气、高纯氩气或高纯氮气;空气压缩机及冷却循环水泵等。
2.2 微波消解仪内罐为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具有适宜的耐压密封装置和过压安全保护装置;具有程序控制、功率可调的微波发生装置;可采用适宜的方式监控反应罐内的温度和压力。
2.3 电热板应具有温度均匀的加热表面和温度控制装置。
2.4 纳氏比色管或量瓶应尽可能使用耐腐蚀的塑料器具,以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为好,玻璃器皿易吸附或吸收金属离子,因此仅适于短时间内对溶液的容量使用。
3 试药与试液3.1 铅、镉、砷、汞、铜单元素标准溶液及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杨树叶中国剂量科学研究院提供,单元素标准溶液用于制备标准曲线,杨树叶或茶树叶可作为工作对照物质,检查方法的可靠性。
3.2 硝酸、高氯酸应采用高纯试剂,盐酸、硫酸、磷酸二氢铵、硝酸镁为优级纯,碘化钾、抗坏血酸、盐酸羟胺为分析纯,使用前应检查各试剂中的相关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测定的要求。
3.3 水去离子水或用石英蒸馏器蒸馏的超纯水,使用前应检查其中的相关金属元素含量符合测定的要求。
3.4 25%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25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5 10%抗坏血酸溶液取抗坏血酸10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6 含1%磷酸二氢铵溶液和0.2%硝酸镁溶液的混合溶液取磷酸二氢铵1g,硝酸镁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3.7 1%硼氢化钠和0.3%氢氧化钠混合溶液取氢氧化钠3g,加水1000ml使溶解,加入硼氢化钠3g,使溶解,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3.8 4%硫酸溶液取硫酸4ml,加入水中稀释,并加水至100ml,即得。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52bd5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0.png)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品检验工作,保障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于2010年发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已成为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基本要求、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中,操作规程明确指出了药品检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药品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检验、全面检验、准确检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等。
操作规程还针对药品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药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物理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化学检验则是通过对药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
生物学检验则是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有关因素进行检验,以保障使用药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
在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内容。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处理。
质量控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操作规程的发布对于改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操作规程的实施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了药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然而,操作规程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检验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药品检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药品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检验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
![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https://img.taocdn.com/s3/m/4c7a39fe14791711cd791755.png)
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按剂型分ⅠA片剂ⅠB注射剂ⅠC酊剂ⅠD栓剂ⅠE胶囊剂ⅠF软膏剂乳膏剂糊剂ⅠG眼用制剂ⅠH丸剂ⅠJ植入剂(增订)ⅠK糖浆剂ⅠL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ⅠM膜剂ⅠN颗粒剂ⅠO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ⅠP散剂ⅠQ耳用制剂ⅠR鼻用制剂ⅠS洗剂冲洗剂灌肠剂ⅠT搽剂涂剂涂膜剂ⅠU凝胶剂ⅠV贴剂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等。
含片系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含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或局部麻醉作用。
含片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主要适用于急症的治疗。
口腔贴片系指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口腔贴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
咀嚼片系指于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片剂溶化后吞服,在胃肠道中发挥作用或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咀嚼片口感、外观均应良好,一般应选择甘露醇、山梨醇、蔗糖等水溶性辅料作填充剂和黏合剂。
咀嚼片的硬度应适宜。
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
分散片中的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将分散片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
分散片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可溶片系指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可溶片应溶解于水中,溶液可呈轻微乳光。
可供外用、含漱等用。
泡腾片系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有机酸,遇水可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的片剂。
泡腾片中的药物应是易溶性的,加水产生气泡后应能溶解。
有机酸一般用枸橼酸、酒石酸、富马酸等。
阴道片与阴道泡腾片系指置于阴道内应用的片剂。
阴道片和阴道泡腾片的形状应易置于阴道内,可借助器具将阴道片送入阴道。
阴道片为普通片,在阴道内应易融化、崩解并释放药物,主要起局部消炎杀菌作用,也可给予性激素类药物。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03中药颗粒剂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中药补充部分03中药颗粒剂](https://img.taocdn.com/s3/m/6ec23086ec3a87c24028c4d6.png)
中药颗粒剂中药颗粒剂系指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或药材细粉制成具有一定粒度的颗粒状制剂,分为可溶颗粒、混悬颗粒和泡腾颗粒。
颗粒剂的质量要求,除应干燥、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潮解等现象,以及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检查项目外,还应检查“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或“装量”和“微生物限度”。
“粒度”检查除取供试品30g,其余同颗粒剂。
“水分”检查中药颗粒剂的含水量与质量有密切关系,含水量过高,易结块变质,故《中国药典》规定本项检查。
照水分测定法标准操作规范相应方法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水分不得过6.0%。
“溶化性”检查1 简述中药颗粒剂均应做溶化性检查。
2 仪器与用具同颗粒剂。
3 操作方法3.1 取供试品1袋(多剂量包装取10g),加热水200ml,搅拌5min,立即观察。
3.2 泡腾颗粒取供试品3袋,分别置盛有200ml水的烧杯中,水温为15~25℃,观察结果。
4 注意事项同颗粒剂。
5 记录与计算同颗粒剂。
6 结果与判定可溶颗粒能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浑浊;混悬颗粒能混悬均匀;泡腾颗粒能迅速产生气体而呈泡腾状,5min内颗粒应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并无焦屑等,均判为符合规定。
“装量差异”检查1 本法适用于单剂量包装颗粒剂的装量差异检查。
2 仪器与用具同颗粒剂。
3 操作方法取供试品10袋,分别精密称定重量,开启封口,倾出内容物,再分别精密称定每一个包装袋的重量,即可求出每袋的装量。
4 注意事项同颗粒剂。
5 记录与计算5.1 记录每次称量数据。
5.2 根据每袋的重量及其空包装袋重量之差,求算每袋内容物的重量。
5.3 按下表规定的装量差异限度,求出允许装量范围(标示装量±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
标示装量装量差异限度1g及1g以下±10%1g以上至1.5g ±8%1.5g以上至6g ±7%6g以上±5%6 结果与判定6.1 每袋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均未超出装量差异限度,或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颗粒剂不多于2袋,且均未超出限度1倍,均判为符合规定。
中国药典精髓知识
![中国药典精髓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4a8a726af45b307e87197cd.png)
• 附录ⅩⅤ • A试药 盐酸 Hydrochloric Acid [HCl=36.46]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特臭;有腐蚀 性;在空气中冒白烟。 含HCl应为36%~38%(g/g)。与水或乙醇能任 意混合。 盐酸羟胺 Hydroxylamine Hydrochloride [NH2OH· HCl=69.49] 本品为白色结晶;吸湿后易分解;有腐蚀性。 在水、乙醇或甘油中溶解。
(1)试验中供试品与试药等“称重”或“量取”的量,
“2.00g”,系指称取重量可为1.995~2.005g。
•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 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 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 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 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 求;“量取”系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 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取用量为 “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 定量的〒10%。
主要内容
制剂通则;生物制剂通则; 通用检测方法;生物检测法; 试药和试纸;溶液配制;
原子量表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 试验指导原则
部分目录
· 炽灼残渣检查法 · 澄清度检查法 · 薄层色谱法 · pH值测定法 · 玻璃酸酶测定法 · 标准品与对照品表 · 比色法 · 崩解时限检查法 · 铵盐检查法 ·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
•
B. 试液
二硝基苯试液 取间二硝基苯2g,加乙醇使溶解成100ml, 即得。
乙醇制氨试液 取无水乙醇,加浓氨试液使100ml中含NH3 9~11g,即得。 本液应臵橡皮塞瓶中保存。
• F. 滴定液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
C10H14N2Na2O8· 2H2O=372.24 18.61g→1000ml 【配制】 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9g,加适量的水使溶解成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https://img.taocdn.com/s3/m/aa3936d950e2524de5187e2e.png)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不溶性微粒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 C)系在可见异物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静脉注射剂(溶液型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用浓溶液)及供静脉注射用无菌原料药中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及数量。
《中国药典》规定了两种检查方法即光阻法和显微计数法。
当光阻法测定结果不符合规定或供试品不适于用光阻法测定时,应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测定,并以显微计数法的测定结果作为判定依据。
第一法光阻法1 简述光阻法是当一定体积的供试液通过一窄小的检测区时,与液体流向垂直的入射光,由于被供试液中的微粒阻挡而减弱,因此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再根据通过检测区供试液的体积,计算出每1ml供试液中含10µm以上(≥10µm)及含25µm以上(≥25µm)的不溶性微粒数。
2 实验环境、仪器与用具2.1 实验环境实验操作环境应不得引入外来微粒,测定前的操作在层流净化台中进行。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本法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1.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
2.2 仪器装置光阻法不溶性微粒测定仪通常包括定量取样器、传感器和数据处理器三部分。
测量粒径范围为2~100μm,检测微粒浓度为0~10000个/ml。
不溶性微粒测定仪器应定期校正与检定(至少每6个月校正一次),并符合规定。
3 操作法(应在符合2.1项条件下进行)3.1 供试品检查前的准备3.1.1 取50ml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经微孔滤膜(一般孔径为0.45μm)滤过,置于洁净的适宜容器中,旋转使可能存在的微粒均匀,静置待气泡消失。
按光阻法项下的检查法检查,每10ml中含10μm以上(≥10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10粒以下,含25μm以上(≥25μm)的不溶性微粒应在2粒以下。
否则表明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溶剂)、玻璃仪器或实验环境不适于进行微粒检查,应重新进行处理,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进行供试品检查。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含量均匀度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7a6390f5f90f76c661371ab9.png)
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定义 (2)4、仪器 (2)5、操作程序 (2)6、结果判定 (3)7、更改信息 (3)颁发部门:分发清单: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含量均匀度检查的测定方法和结果判定,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Ⅹ E“含量均匀度检查”、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278“含量均匀度检查”。
3 定义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4 仪器与用具按正文中该品种项下的规定。
5 操作程序5.1供试品初试10片(个),复试20片(个)。
取样应随机抽取,不应采用其他方式筛选。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的响应值(如吸光度或峰面积等)或含量。
供试品的主药必须溶解完全,必要时可用乳钵研磨或超声处理,促使溶解,并定量转移至量瓶中。
测定时溶液必须澄清,如过滤不清,可离心后,取澄清液测定。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均匀度时,所用溶剂需一次配够,当用量较大时,即使是同批号的溶剂,也应混合均匀后使用。
5.2记录与计算5.2.1应记录所用检测方法,所用仪器型号(或编号),以及每片(个)测得的响应值等数值。
5.2.2根据测得的响应值,分别计算出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求其均值X平均和标准差S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的绝对值A。
5.2.3 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和标准差S以及标示量与均值之差A均应保留至小数点后2位。
判断式(A+1.80S或A+S或A+1.45S)的计算结果按照《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其运算》修约至小数点后一位。
5.2.4当含量测定方法与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不同时,而且含量均匀度未能从响应值求出每片(个)含量的情况下,用系数校正法求得每片(个)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X。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58e9798e9951e79b89273e.png)
99.5.2
20~25℃培养 5~7 天,使大量的孢子产生。加入 3~5ml 含 0.05%(ml/m1)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用无菌玻棒或接种环轻轻将孢子洗脱。然后可用一支 l0ml 无菌 球形毛细吸管,其管口用无菌棉花或纱布包扎且能过滤菌丝的装置,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 试管内,将孢子悬液稀释至每毫升含 50~l00cfu。 9.5.4 进行验证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
9.3
结果判定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应不低于 70%。若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
70%,则可按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 一次试验中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低于 70%,应建立新的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 重新验证。 9.4 9.5 验证试验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 注意事项 黑曲霉菌的菌液制备 将黑曲霉菌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第22页共27页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项目菌株及判断指标培养基测试菌株测试特性测试指标胆盐乳糖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铜绿假单胞菌浑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未见浑浊mug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366nm有荧光或麦康凯琼脂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回收率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回收率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颜色形态同对照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颜色形态同对照乳糖胆盐发酵管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产气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未见浑浊乳糖发酵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营养肉汤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促生长能力浑浊金黄色葡萄球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促生长能力上清浑浊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68重金属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68重金属检查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70961bf61fb7360a4c65a3.png)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68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检查法1 简述1.1 重金属是指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显色剂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 H采用硫代乙酰胺试液或硫化钠试液作显色剂,以铅(Pb)的限量表示。
1.2 由于实验条件不同,分为三种检查方法。
第一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或有机溶剂如乙醇的药品,供试品不经有机破坏,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检查重金属;第二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溶于水、稀酸或乙醇的药品,或受某些因素(如自身有颜色的药品、药片中的重金属不呈游离状态或重金属离子与药片形成配位化合物等)干扰不适宜用第一法检查的药品,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残渣经处理后在酸性溶液中进行显色,检查重金属;第三法用来检查能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品中的重金属。
检查时,应根据《中国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1.3 三种方法显示的结果均为微量重金属的硫化物微粒均匀混悬在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如果重金属离子浓度大,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长,就会有硫化物聚集下沉。
1.4 重金属硫化物生成的最佳pH值是3.0~3.5,经实验,重金属检查选用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调节pH值为适宜。
显色剂硫代乙酰胺试液用量经实验也以2ml为佳,显色时间一般为2min。
经实验,以每27ml中含10~20μg的Pb与显色剂所产生的颜色为最佳目视比色范围。
在规定实验条件下,与硫代乙酰胺试液在弱酸条件下产生的硫化氢显色的金属离子有银、铅、汞、铜、镉、铋、锑、锡、砷、锌、钴与镍等。
1.5 由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遇到铅的机会较多,且铅易积蓄中毒,故以铅作为重金属的代表,用硝酸铅配制标准铅溶液。
2 仪器与用具2.1 纳氏比色管 50ml,应选择外表面无划痕,色泽一致,无瑕疵,管的内径和刻度线的高度均匀一致的质量好的玻璃比色管进行实验。
2.2 配制与贮存标准铅溶液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3 试药与试液3.1 标准铅溶液准确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硝酸铅0.1599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偏差要求--2010年版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9e5806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d.png)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P58~59):含量测定时供试品应称取2份,如为对照品比较法,对照品一般也应称取2份。
吸收系数检查也应称取供试品2份,平行操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0.5%以内。
作鉴别或检查可取样品1份。
吸收系数测定法样品应同时测定2份,同一台仪器测定的2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3%,否则应重新测定。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70):供试品要求制备2份样品溶液,各测定3次。
取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求得相应的浓度。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3%,石墨炉法可适当放宽。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明胶药用空心胶囊铬检测方法指导原则》铬测定:由于微量测定,结果的偏差会较大,一般两份样品的相对偏差≤10%,取平均值即可。
3、荧光分析法(P73):2份供试品测定结果,每份结果对平均值的偏差应在±1.5%以内,否则应重做。
4、火焰光度法(P75):定量分析采用第一法或第二法时,要求制备2份供试品溶液,各测定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5%。
样品测定离散性大时应多测几次,以增加读数的可靠性。
5、高效液相色谱法(P81):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注样平均值(n ≥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1.5%。
(此规定为05版药品操作规程上描述,10版无此规定)6、气相色谱法(P102):精密称取供试品和对照品各2份,按-----。
每份校正因子测定溶液(或对照品溶液)各进样2次,2份共4个校正因子相应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0%。
多份供试品测定时,每隔5批应再进对照品2次,供试品测定完毕,最后再进行对照品2次,核对下仪器有无改变。
7、毛细管电泳法(P111):标准品(对照品)溶液每份至少进样2次,由全部进样结果(n>4),求得平均值,相对标准偏差(RSD)一般应不大于3.0%。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片剂检验程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片剂检验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ed0e4d776a20029bd642d52.png)
片剂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文件内容: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 (2)3、定义 (2)4、检查项目 (2)5、更改信息 (4)颁发部门: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微生物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程序规定了片剂的检查项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化学药片剂的检验。
2 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Ⅰ A“片剂”、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1“片剂”。
3 定义片剂(中国药典2010年二部附录ⅠA)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片剂以口服普通片(也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为主,另有含片、舌下片、口腔贴片、咀嚼片、分散片、可溶片、泡腾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缓释片、控释片与肠溶片(包括肠溶片和结肠定位肠溶衣片)等。
4 检查项目对片剂的质量要求除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药典品种项下规定的检验项目外,还应检查“重量差异”、“崩解时限”。
此外,阴道泡腾片应检查“融变时限”,阴道泡腾片应检查“发泡量”,分散片应检查“分散均匀性”,口腔贴片、阴道片、阴道泡腾片和外用可溶片等局部用片剂应检查“微生物限度”。
非包衣片,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片剂脆碎度检查法的要求。
4.1重量差异本法适用于片剂的重量差异检查。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一般不再进行重量差异的检查。
在片剂生产中,由于颗粒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以及工艺、设备和管理等原因,都会引起片剂重量差异。
本项检查的目的在于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4.1.1仪器与用具分析天平感量0.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以下的片剂)或感量1mg(适用于平均片重0.30g或0.30g以上的片剂)。
扁形称量瓶。
弯头或平头手术镊。
4.1.2操作方法4.1.2.1取空称量瓶,精密称定重量;再取供试品20片,置此称量瓶中,精密称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仪器的构成 (2)
5、操作程序 (2)
6、注意事项 (2)
6、更改信息 (3)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结晶性的检查方法,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偏光显微镜法检查结晶物质的结晶性。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ⅨD“结晶性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254“结晶性检查法”。
3 简介
固态物质分为结晶质和非结晶质两大类,本法用偏光显微镜法检查物质的结晶性。
偏光显微镜法是利用许多晶体(除等轴晶系外)具有光学各向异性,当光线通过这些透明晶体时会发生双折射现象的原理,除另有规定外,将供试品颗粒少许,置载玻片上,加液体石蜡适量使晶粒浸没其中,在偏光显微镜下检视,当转动载台时和偏光镜时,应呈现双折射和消光位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晶体光学性质。
4 仪器的构成
偏光显微镜由照明系统、显微镜和补偿器三大部分组成。
照明系统包括低压照明电源和卤素灯光源灯室构成;显微镜系统由偏光显微镜主机,偏光单目镜筒,物镜等组成;补偿器包括石膏试板、云母试板和石英楔等。
5 操作程序
供试品的制备将供试品颗粒少许,置载玻片上,加液体石蜡适量使晶粒浸没其中,盖上盖玻片,在偏光显微镜下检视。
偏光显微镜的调节接通电源,点亮卤素灯,完全打开显微镜孔径光栅,用10Ⅹ物镜对准镜台通光孔,将装有样品的载玻片放置在镜台上,用压片夹夹紧。
旋转粗调或微调旋钮,直至视野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需用高倍镜观察时,可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当旋转镜台时,晶粒应呈现明暗交替的物象。
需要时可以使用补偿器以使消光位和双折射现象更易观察。
6 注意事项
6.1 显微镜应放置在室温环境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并防尘。
移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和撞击。
6.2 镜头必须保持清洁,镜头表面的微小尘土应用吹风球吹去,或用干净软毛刷拂去,也可以用纱布蘸少量乙醇或乙醚擦去镜头表面的油剂或指纹。
6.3 不能用有机溶剂擦零件表面,特别是塑料件,应用中性洗涤剂清洁。
6.4 低压照明电源上的电位器旋钮旋至电压最小,然后打开电源开关。
6.5 卤素灯不得超压使用,在额定电压下使用可以大大延长灯泡的寿命。
6.6 注意各物镜的工作距离,当载玻片接近物镜工作距离时,应放慢调焦速度,注意观察视场,一旦看到图像,改用微调手轮调节,直至图像清晰。
6.7 补偿器有助于消光位和双折射现象的观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7 更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