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课件001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课件001
——出处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1、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 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市)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与弟子周游列国十 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 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 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 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 为儒教始祖。
第8课
1.通过小组探究和1史料研究,说出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的代表 人物及思想主张。、
2.通过分析史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出现的原因。
3.结合时事和实际,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对古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弘扬传统文化。
一、老子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 阳,春秋晚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 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 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 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被唐朝帝 王追认为李姓始祖。在道教中,被尊为 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你主张 用哪家学派 来管理班级?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第8课 百家争鸣
墨家
哪一个学派的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 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封非建攻统”治者最有用?
儒家
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反对 战争,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知识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 张。 能力目标: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 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 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 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 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 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 自强,就一定能成为领袖。
政治主张:创政办。私学;有教无类;道德
教育成就 与文化并重;教学原则与立 精法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
公元前551- 学术贡献 (《如:论《春秋》 ---公元前 相关著作:大语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
479
地位: 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
百家争鸣
百家:“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是泛指。 争鸣: 指发表见解,争论和辩难;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教省育也。,”发现和总结针许对多性教的教育育规他律,,凡事要抓紧,马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提则出殆。了”一系列教学重原。则孔和子怕方他法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请教父兄后再做。
孔子的学术贡献
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意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道家 庄子
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朴“你此富素贫认之贵,贱为谓不洁不孟大能身能子丈淫自移的夫”好”这。,,,段”—表不表话—现奢现体《了侈了现孟富淫在了子贵靡穷什·后的 困么滕,精中精文仍神,神公然。矢?下节志》俭不 移不,受意富志贵坚诱定惑,,正不直为高贫洁贱,动不摇阿,谀不奉为承武的力精 神屈。服,这才叫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行为, “表威现武出不了能英屈雄”气,概表,现我了们对今不天怕就强叫权做,有勇骨敢 无气畏。,不卑不亢,一往无前的精神。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易中天
这段话讲了哪些人, 他们是些什么人?这些人生活在 什么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我国涌 现出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就是其中的 重要的代表人物。
(前2070年——前1600年)
(前1600年——前1046年)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前476年)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1.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语录,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 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 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仁” 核心思想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回家,看见马棚被烧 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 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 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 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 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 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 “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 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 还要凶猛可怕!”
文化成就①整理文献资料
②孔子思想被弟子整理成
《论语》
姓 名孟:子
生活时期战:国时 学 派期儒:家
主要思想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
姓 名:荀子
生活时期:战国时 学 派:期儒家
主要思想实:行“礼治”,明
确尊卑等级,以维
知识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 张。 能力目标: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 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 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革。许多思 想家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 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 们从各自的阶级利益出发,在政治、思想上发表 不同见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 家等“诸子百家”,学派之间相互辩论抨击,同 时又相互学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的局面 形成的根本原因 是什么?
生产力的发展引发社 会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 的根本原因。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实行“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 历序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 表 人物
姓名:庄子 生活时期:战国
主要思想: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 民心,人生应追求 精神自由,要保持 历独史立地的位人:格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
姓名:韩非 生活时期战:国 主要思想:
强调以法治国, 建立中央集权专 制统治
历史地位:
知识目标: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 张。 能力目标: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 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 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新课导 入
曲阜祭孔 大典
曲阜祭孔 大典
孔子学 院
120个国家 近 500所
(2)思想主张之二:教育 ①思首想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
②注意“因材施教”,主张启发 式教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学殆思。结”合 ③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耻下问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1.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
B 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墨家学派创始
人墨子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 C.春秋无义战
B.兼爱、非攻
D.B仁政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治”
B.“无为而
BC.“民贵君轻”
()
C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6、下列哪一家的学说最符合下层劳动人民的要求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D
●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 A.老子
B.孔子
● C.墨子
D.韩非
C
● 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B.墨家
● C.法家 C 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 __无_为_而__治__”

其学说集中在《 _老__子_》一书中
老子像
为孔子设计名片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春秋》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 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爱人(仁)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第鸣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道家
百家争鸣
二 孔子和儒家
三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四、盘点收获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有关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适时点拨学生互相交流
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归纳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教案
第周第课时
课题
百家争鸣
课型
新授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
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能力
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
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教师出示学生齐读
理解记忆学习目标
教师点拨
教师点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3.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活动]拜师学艺: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观点?你在当时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活动]小试牛刀: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相同,争论纷纷。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35张PPT)

(二)孔子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 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 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 社会才能稳定。
问题: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政治思想? 答:要求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要求 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 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对今天 提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有借鉴意义。
一、老子
1、时间: 春秋后期楚国人
2、学派: 道家学派创始人
3、著作:道家学《老子》
又称《道德经》
《道德经》书影
老子,姓李, 4、思想主张:
名耳,字伯阳,①顺应自然
朴素辩证法思想
春秋时期的楚 ②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且可以相互转化
国人,道家学 派创始人
③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问题:你认为孔子推崇何种制度?
答:西周的礼制,加 强道德规范的约束。
强调礼乐制度
长幼有序、尊师重道
(二)孔子政治主张:为政以德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 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 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 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 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 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 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 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 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 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官学
私学
学生为王室和贵族 有教无类,不分出身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讲故事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曲阜人。孔子是儒家学 派创始人,是一位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在中国和世界都有 很大影响。
思想主张:
提出“仁”的学说(核心)
主张“爱人” , “为政以 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
因材施教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要知谦为虚不,知多向他人学习
要经常温三习人,行“,温故必而有知我新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文化成就
你知道孔子 在文化领域有哪 些贡献吗?
整理典籍:《诗经》、《春秋》
著作:《论语》(孔子的弟子整理)
4、法家思想中最受战国统治者赞赏的
思想是(

A 社会改革的思想
B 法治思想
C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
D 大力发展军事的思想
有同学上晚修经常讲话,违反学校 纪律,如果你是老师你觉得该怎么 处理?
• A.要找他谈话,跟他讲道理(儒家)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 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孟子
孔子
荀子 韩非
老子 庄子
墨子
道家
儒家法家 墨家
百家争鸣
中华文化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B话的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下列内容中属于 的是( )
战国时期法家D思想
A. 主 张 “ 兼 爱 ” 、 “ 非 攻 ” , 反对不义战争
B.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
C. 主 张 减 轻 赋 税 , 实 行 “ 仁 政 ”
到战国七雄,奴隶社会逐渐瓦解。 3.政治上: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 动,使地初步建立。主阶级夺取政权,
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力的 发展
社会变革
思想文化 空前发展
牛耕和铁制工具 的推广
商鞅变法 封建制度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各诸侯国 立
变法 各种学派纷纷 著书立说,针 对各种社会现
百家争 鸣
象提出不同的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 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的代表聚众讲 学,研讨学术,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 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 ,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随堂练习
1.老子的学说记录A在( )
A.《道德经》 B.《尚书》
D. 主 张 建 立 君B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节俭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儒家——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代表作《孟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 张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 独立的人格,代表作《庄子》。
评 百家争鸣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工作经历: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 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以后周游 列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
• 1、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 • 2、主张以德治国 • 3、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 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 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
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 攻”,代表作《墨子》。
• 2、总结孔子的个人简历(生活的年代,国籍,工作经历 )和孔子的思想
• 3、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 4、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
思想
议(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组织记录,选出发言代表)
• 1、总结老子的个人简历(姓名,生活的年代,国籍,工 作经历)和老子的思想
• 2、总结孔子的个人简历(生活的年代,国籍,工作经历 )和孔子的思想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 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 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思(自学课本P38—P3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品课件

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
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道家 C.墨家
B.法家 D.儒家
【A 】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节俭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道家
庄子 战国 人应该顺其自然
法家 韩非 战国 建立中央集权;以法治国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第8课 百家争鸣
墨家
哪一个学派的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 墨子 主要思想:“兼爱”“封非建攻统”治者最有用?
儒家
孟子 提出“民贵君轻”“春秋无义战”,反对 战争,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政治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 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A

2.(2020·广东省·2)“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意思是百
【C 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恰是因为统治者“有为”。这体现的是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儒家的“仁政”思想
C.道家的“无为”思想
】 D.墨家的“非攻”思想
中考真题演练
3.(2020·辽宁营口·1)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优质推荐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课件(共35张PPT)(优质推荐版)

战国
“仁政”治国;“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 对一切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道家
老子
春秋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 化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讲故事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苛政猛于虎” 的故事吗?
• 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 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 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 “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有很多伤心的事 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 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 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 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弟子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可怕!
墨子
《墨子》书影
孟子
《庄子》书影
庄子
韩非子
《韩非子》书影
《孙子兵法》书影
孙武
孙膑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战胜而强 立,故天下服矣”
儒家、法家、道家在治理国家方面主张怎样?
儒家: “仁”,为政以 德
法家: 以法治国
道家: 无为而治
小结巩固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孟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兵家
孙膑
战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 服矣”
当堂训练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 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 远的影响。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预习2 预习教材P38“老子”
1.老子的国籍,生活年代? 2.老子的哲学上的思想是什么?政治主 张是什么? 3.老子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里?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老子——名片
一、孔子——教育家
1、创办私学
2、主张有教无类 3、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 提出一些教学原则和方法。
4、整理文献资料
动脑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句话,对 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第8课 百家争鸣
评价孔子
1、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 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 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 分裂时期,同时,也掀起了一场社会大 变革的风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 的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和 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 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哲人的智慧。。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实行“礼治”
“兼爱”,“非攻”;选贤 能之人治国;提倡节俭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 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无 为而治;人生应追求精神自 由,保持独立人格;发展了
老子的思想
第8课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的影响?
P42
制作? 告诉大家好吗?
——易中天
这段话讲了哪些人, 他们是些什么人?这些人生活在 什么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我国涌 现出了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易中天先生所讲的就是其中的 重要的代表人物。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 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第8课 百家争鸣
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人属于
B 哪一思想血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是(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A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孔子——名片
人名:____________ 国籍: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 成名作:____________ 工作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孔子——思想家
材料一:厩焚。子退仁朝,者曰爱:人“伤人乎?—”—不《问论马语。》
第8课 百家争鸣
经济上: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大提升。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改革变法, 新的社会阶级形成、新的社会制度建立。
思想文化领域又会出现怎样的景象呢?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预习1 预习教材P38—P40“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核心思想是什么?提出了哪些思想? 2.孔子在教育上,做出了哪四条贡献? 3.孔子的学说有什么影响?
预习3 预习教材P40—41“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2.什么是百家争鸣? 3.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 想领域的反映。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儒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孟子》
荀子
《荀子》
墨子
《墨子》
韩非子
《韩非子》
道家
庄子
《庄子》
主要思想观点
“仁政”,民贵君轻
人名:____________ 国籍: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 成名作:———— 工作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老子的思想

道 德
政治主张



影 无为而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老子的思想
世间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板书设计
儒家
仁礼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轼) 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疑)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反去也对?苛”政,以德治国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论语》
第8课 百家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