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 1114 7 相变对流传热祥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定:1)常物性;2)蒸气静止;3)液膜的惯性力忽 略;4)气液界面上无温差,即液膜温度等于蒸气饱和 温度;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6) 液膜的过冷度忽略; 7)忽略蒸汽密度;8)液膜表面 平整无波动
7
y
tw ts
x
y x
8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u
x
v y
0
l (u
u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u y
如图, Re 4ul 4qml
对流换热量
蒸汽凝结量
由热平衡,h(t s tw )l r qml
所以 Re 4hl( ts tw )
r
对水平圆管,用r 代替上式中的 l 即可。而由于管径一 般都比较小,所以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6
3 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分析
在下面假设的基础上,1916年,Nusselt提出的简单膜状 凝结换热分析是近代膜状凝结理论和传热分析的基础。
hH hV
0.77
l d
1
4
当 l / d 50时,hH 2hV ,所以冷凝器通
常都采用横管的布置方案
14
4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
对湍流液膜,除了靠近壁面的层流底层仍依靠导热来传递热 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湍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对竖壁的湍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计算式为:
h hl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形 只要用r’ 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r,进行修正即可:
r r 0.68cp (ts tw )
18
(5) 管子排数
n排, 特征长度d nd
由于凝结液落下时要产生飞溅以及对 液膜的冲击扰动,会使 h 增大。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
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
壁温 tw 计算外,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均为 ts 。
16
5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1) 不凝结气体 由于不凝结气体形成气膜,故: 1) 蒸气要扩散过气膜,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2) 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凝结的进行, 蒸气的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 使得气膜导致蒸气分压力降低,从而使 ts 降低, 减小了凝结的动力(ts-tw),使冷凝过程减弱。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到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
hH
0.729
l
gr d(
l2l3
ts tw
1/ 4
)
hS
0.826
l
gr d(
l2l3
ts tw
1/ 4
)
式中:下标“ H ”表示水平管,“ S ”表示球; d 为水平管或球的直径。 定性温度与前面的公式相同
13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7)忽略蒸汽密度
dp dx
v g
0
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u
t x
v
t y
0
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 于是,上面方程组化 简为:
l g
l
2u y 2
0
al
2t y 2
0
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方程组已封闭,故略去连续性方程。
10
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微分方程为:
l g
l
2u y 2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l 为竖壁的总高度
15
利用上面思想,整理的整个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
Nu
Ga1
3
58
Prs-1
2
Prw Prs
1
4
Re (Re3
4
253
)
9200
式中: Nu hl ,Ga gl3 2(伽利略数) 。除 Prw用
严重性:1% 的不凝结气体能使 h降低 60% ;故 电厂凝汽器都必须抽真空,防止不凝气体的影响。
17
(2) 蒸气流速 前面的理论分析忽略了蒸气流速的影响。
u 向上 液膜增厚 h ;u 液膜破裂 h u 向下 液膜减薄 h ; u 液膜破裂 h
(3) 过热蒸气 实验证实 h-h’ 代替 r 即可
tw ts
tw ts
g
g
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 或滴状凝结
4
2 液膜的流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 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是Re,
Re de 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流
Re 20
有波动层流
Rec 1600
湍流
5
非圆形面, de 4 Ac / P 4b / b 4
hV
1.13 lgl(rts l2tl3w
1/ 4
)
12
对于倾斜壁,则用 gsin 代替以上各式中的 g 即可
另外,除了对波动的修正外,其他假设也有人做了相关的
研究,如当
Pr 1
并且,Ja r 1 (雅各布数)
c p (ts tw )
时,惯性力项和液膜过冷度的影响均可忽略。
(4) 水平圆管
1/ 4
)x
( t ts tw C )
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V
1 l
l 0
hxdx
0.943
lgl(rts l2tl3w
1/
)
4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3) 修正:实验表明,由于液膜表面波动,凝结换热得到强 化,因此,实验值比上述理论值高20%左右
修正后:
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管子
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
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四周,
中心为蒸气核。
19
6. 膜状凝结的强化原则和技术
0
al
2t y 2
0
边界条件:
y 0时, u 0, t tw
y 时, du 0,
dy
t ts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4
(1) 液膜厚度
4l
l (
g
ts
l2 r
tw
)x
(7-1)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11
(2)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hx
gr l2l3 4l ( ts tw
)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2t y 2
对应于p.304页(5-15),(5-16),(5-17)
9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u
x
v y
0
l (u
u x
v
u y
)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2t y 2
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主要内容:
7-1 凝结传热的模式 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计算关联式 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 7-4 沸腾换热现象 7-5 大容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 7-6 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
2
7-1 凝结换热
问题的提出
相变换热的特点:伴随潜热释放和相变
3
1 凝结形式
7
y
tw ts
x
y x
8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u
x
v y
0
l (u
u 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u y
如图, Re 4ul 4qml
对流换热量
蒸汽凝结量
由热平衡,h(t s tw )l r qml
所以 Re 4hl( ts tw )
r
对水平圆管,用r 代替上式中的 l 即可。而由于管径一 般都比较小,所以横管一般都处于层流状态
6
3 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的分析
在下面假设的基础上,1916年,Nusselt提出的简单膜状 凝结换热分析是近代膜状凝结理论和传热分析的基础。
hH hV
0.77
l d
1
4
当 l / d 50时,hH 2hV ,所以冷凝器通
常都采用横管的布置方案
14
4 湍流膜状凝结换热
对湍流液膜,除了靠近壁面的层流底层仍依靠导热来传递热 量外,层流底层之外以湍流传递为主,换热大为增强
对竖壁的湍流凝结换热,其沿整个壁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计算式为:
h hl
(4) 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的非线形 只要用r’ 代替计算公式中的 r,进行修正即可:
r r 0.68cp (ts tw )
18
(5) 管子排数
n排, 特征长度d nd
由于凝结液落下时要产生飞溅以及对 液膜的冲击扰动,会使 h 增大。
(6) 管内冷凝
此时换热与蒸气的流速关系
很大。
蒸气流速低时,凝结液主要
壁温 tw 计算外,其余物理量的定性温度均为 ts 。
16
5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
(1) 不凝结气体 由于不凝结气体形成气膜,故: 1) 蒸气要扩散过气膜,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2) 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凝结的进行, 蒸气的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 使得气膜导致蒸气分压力降低,从而使 ts 降低, 减小了凝结的动力(ts-tw),使冷凝过程减弱。
努塞尔的理论分析可推广到水平圆管及球表面上的层流膜状凝结
hH
0.729
l
gr d(
l2l3
ts tw
1/ 4
)
hS
0.826
l
gr d(
l2l3
ts tw
1/ 4
)
式中:下标“ H ”表示水平管,“ S ”表示球; d 为水平管或球的直径。 定性温度与前面的公式相同
13
横管与竖管的对流换热系数之比:
7)忽略蒸汽密度
dp dx
v g
0
5)膜内温度线性分布,即热量转移只有导热
u
t x
v
t y
0
只有u 和 t 两个未知量, 于是,上面方程组化 简为:
l g
l
2u y 2
0
al
2t y 2
0
两个未知数,两个方程,方程组已封闭,故略去连续性方程。
10
纯净饱和蒸汽层流膜状凝结换热微分方程为:
l g
l
2u y 2
xc l
ht
1
xc l
式中:hl 为层流段的传热系数; ht 为湍流段的传热系数; xc 为层流转变为湍流时转折点的高度 l 为竖壁的总高度
15
利用上面思想,整理的整个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
Nu
Ga1
3
58
Prs-1
2
Prw Prs
1
4
Re (Re3
4
253
)
9200
式中: Nu hl ,Ga gl3 2(伽利略数) 。除 Prw用
严重性:1% 的不凝结气体能使 h降低 60% ;故 电厂凝汽器都必须抽真空,防止不凝气体的影响。
17
(2) 蒸气流速 前面的理论分析忽略了蒸气流速的影响。
u 向上 液膜增厚 h ;u 液膜破裂 h u 向下 液膜减薄 h ; u 液膜破裂 h
(3) 过热蒸气 实验证实 h-h’ 代替 r 即可
tw ts
tw ts
g
g
膜状凝结
珠状凝结 或滴状凝结
4
2 液膜的流态
凝结液体流动也分层流和湍流,并 且其判断依据仍然是Re,
Re de ul
式中: ul 为 x = l 处液膜层的平均流速; de 为该截面处液膜层的当量直径。
无波动层流
Re 20
有波动层流
Rec 1600
湍流
5
非圆形面, de 4 Ac / P 4b / b 4
hV
1.13 lgl(rts l2tl3w
1/ 4
)
12
对于倾斜壁,则用 gsin 代替以上各式中的 g 即可
另外,除了对波动的修正外,其他假设也有人做了相关的
研究,如当
Pr 1
并且,Ja r 1 (雅各布数)
c p (ts tw )
时,惯性力项和液膜过冷度的影响均可忽略。
(4) 水平圆管
1/ 4
)x
( t ts tw C )
整个竖壁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hV
1 l
l 0
hxdx
0.943
lgl(rts l2tl3w
1/
)
4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3) 修正:实验表明,由于液膜表面波动,凝结换热得到强 化,因此,实验值比上述理论值高20%左右
修正后:
在管子底部,蒸气则位于管子
上半部。
流速较高时,形成环状流动,
凝结液均匀分布在管子四周,
中心为蒸气核。
19
6. 膜状凝结的强化原则和技术
0
al
2t y 2
0
边界条件:
y 0时, u 0, t tw
y 时, du 0,
dy
t ts
求解上面方程可得:
1/ 4
(1) 液膜厚度
4l
l (
g
ts
l2 r
tw
)x
(7-1)
定性温度:
tm
ts
tw 2
注意:r 按 ts 确定
11
(2) 局部对流换热系数
hx
gr l2l3 4l ( ts tw
)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2t y 2
对应于p.304页(5-15),(5-16),(5-17)
9
边界层微分方程组:
u
x
v y
0
l (u
u x
v
u y
)
dp dx
l g
l
2u y 2
u
t x
v
t y
al
2t y 2
3)液膜的惯性力忽略
l
(u
u x
v
u y
)
0
第七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
主要内容:
7-1 凝结传热的模式 7-2 膜状凝结分析解及计算关联式 7-3 膜状凝结的影响因素及其传热强化 7-4 沸腾换热现象 7-5 大容器沸腾传热实验关联式 7-6 沸腾传热的影响因素及其强化
2
7-1 凝结换热
问题的提出
相变换热的特点:伴随潜热释放和相变
3
1 凝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