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doc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题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认识生命现象)第三节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题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2.为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废电池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实验器材:大豆种子、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滤纸、纱布实验方案:I.取相同的2个培养皿,编号1号和2号,底部垫上几层吸水纸。

Ⅱ.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人大豆种子各20粒,在种子上面覆盖纱布,放在温暧的地方培养。

Ⅲ.每天向I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保持种子湿润,2号培养皿不做任何处理。

Ⅳ.观察大豆种子的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10天后两组培养皿中的种子都没萌发。

根据实验方案和结果,答复以下问题:〔1〕该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2号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号培养皿中的大豆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是缺乏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看,能否说明电池浸出液对种子萌发有影响?_______。

〔4〕想到达预期实验结果,必须对原实验方案进行修改,即每天向l号培养皿纱布上洒适量的电池浸出液的同时,还应向________号培养皿纱布上撒适量的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在确定研究课题前,首先应该〔〕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进行实验4.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时机做一个关于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

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B.乙C.丙D.丁5.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那么是〔〕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6. 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解析版)

【七年级生物实验】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解析版)

实验探究05 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目的要求】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材料用具】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显微镜。

【方法步骤】1.观察①将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玻片标本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中央。

②用显微镜观察。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并防止物镜接触玻片。

③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移动玻片标本,找到细胞分裂的区域。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至看清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大致变化。

如果还看不清,可通过调节视野亮度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使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楚些。

2.记录找到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各个典型细胞,观察染色体及细胞的特点。

然后选择其中1~2个细胞,画出其图像。

【典例01】小萌同学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细胞分裂发生于洋葱根尖的分生组织01实验梳理02实验点拨03典例分析04对点训练05真题感悟(1)在洋葱根尖细胞的分裂过程中,一般会出现染色体...等结构;(2)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3)在细胞分裂开始后,分散在细胞中的染色体逐渐排列在细胞的中央..,然后染色体平均分成两等份,向细胞的两端..移动,细胞质...一般也平均分成两等份;这样,一个细胞分裂就形成两个新细胞。

(4)分裂后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B.分裂过程中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C.洋葱根尖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等结构D.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完全相同【答案】C【详解】A.根尖的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因此该实验中,细胞分裂可发生于洋葱根尖的分生组织,A 正确。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复制然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保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B正确。

7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实验专题

7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实验专题

7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探究实验专题一、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1、把10鼠妇放在纸盒的中间。

一端盖上木板一端盖上透明玻璃板。

在盒内形成明亮、黑暗2种环境。

每10分钟观察一次。

2、问题A、在上述实验中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么?B、你的假设是什么?答: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C、为什么要用木板和透明玻璃板分别盖在2端?答:为了形成明亮和黑暗的环境,为了做对照实验D、为什么要用10只鼠妇而不用一只?答:为了减小误差E、你预测的结果是什么?答:鼠妇跑到了黑暗的地方F、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答:鼠妇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G、假如2端都盖上木板一端放干土,一端放湿土,你预测的结果是什么?答:鼠妇都跑到有湿土的地方H、你得出了什么结论?答: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二、《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敷陈提出问题: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作出假设:植物的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在裸地、草地或茂密的灌丛中,灌木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

验证实验:1.实验设计:探究植物种类和分布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分早、中、晚三次,每次分草坪、裸地及灌木丛三个地方进行实验,为了正确,每次每一个实验进行三次,并取其平均值。

2.实验用具:干湿记、记录本。

3.实验记录:分歧时间、分歧地址的相对湿度4.实验结果:从数据记录表可以看出:早晨,不同地方的空气湿度有差异,灌丛中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中午,不同的地方空气湿度有差异,灌丛的空气湿度最大。

5、实验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早、中、晚三个地方空气湿度均有差别,且都是草地湿度最大,灌丛其次,裸地湿度最小。

6、实验结论支持假设。

植物的种类与多少会影响空气湿度。

在三种环境中,草地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空气湿度最小。

生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

A、如果裸地上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上么?测量灌丛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么?答:不能,因为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中使用的目镜是10×,物镜是40×,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

在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量比低倍镜下的要______(多或少);若把视野右上角的物像移至中央,玻片标本应向______方向移动。

(2)A、B所示两个细胞的主要不同之一是:A细胞质中含有_______,因而能够制造有机物,而B细胞不能。

(3)在“观察植物细胞”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两个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同学制作水生绿色植物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以及他在实验报告纸上绘制的苦草叶片细胞结简图。

请回答:(1)制作苦草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一的操作是________。

(2)显微镜观察时,要使步骤三观察的物像更加清晰,应略微转动_____准焦螺旋。

(3)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苦草叶片细胞质中含有绿色椭球形的结构是[④]_________。

(4)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苦草叶片细胞膜外有_________。

细胞质中含有体积巨大的[②]______。

(5)图[③]是细胞核,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__。

该同学绘制苦草叶片细胞核的方法不规范,正确的方法是用致密的_________表示。

3.下图甲、乙、丙分别是显微镜结构、叶片的结构图、人体结构层次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使用甲图所示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中已经找到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应该调节[ ]______;如果想换用高倍物镜,则首先需要转动[ ]______然后方可完成操作。

(2)在制作菠菜叶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多切几次选取其中的______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______。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生物上册《观察草履虫》实验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2023春·江苏南通·八年级统考期中)用图1所示的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视野如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节7可大幅度升降镜筒B.换用高倍物镜时需用手转动3C.在观察草履虫时,应往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实验中使用棉纤维是为了探究草履虫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答案】C【分析】1.图1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遮光器、5反光镜、6粗准焦螺旋、7细准焦螺旋。

2.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培养液的表层含氧丰富,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因此在做观察草履虫的实验过程中,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液滴。

【详解】A.6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7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A错误。

B.换用高倍物镜时需用手转动2转换器,不能用手转动3物镜,B错误。

C.在观察草履虫时,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液滴,再往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C正确。

D.草履虫生活在水中,靠体表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时,不易看清。

放少量棉花纤维,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减慢它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D错误。

故选C。

2.(2023春·江苏连云港·七年级统考期中)如图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滴一滴肉汁,右侧滴一滴浓盐水,将这三滴液体连通,用放大镜观察。

草履虫可能的运动方向及原因是()A.游向盐水,趋向有利刺激B.游向肉汁,趋向有利刺激C.游向肉汁,趋向有害刺激D.停留在原来的培养液中,运动能力不强【答案】B【详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左侧滴加肉汁,右侧滴一滴浓盐水,将这三滴液体连通,发现草履虫游向肉汁一端,不游向浓盐水一端,这说明草履虫能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叫做应激性,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题

七年级上生物实验题

实验题目: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1.洋葱鳞茎表皮细胞装片;
2.显微镜;
3.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1.准备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工作台上,调整显微镜的高度和角度,确保观
察者能够舒适地观察。

2.制作洋葱鳞茎表皮细胞装片:选取一块新鲜的洋葱鳞茎,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表皮,
放置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盖上盖玻片。

3.观察装片:将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焦距,直到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细胞
形态。

观察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4.记录观察结果:用笔记录观察到的细胞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使用绘图或文字描述
等形式进行记录。

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将显微镜和实验器材整理好,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鳞茎表皮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细胞壁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细胞质中包含着许多小颗粒和泡状结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位置。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点,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2)

人教版初中生物实验题(带答案) (2)

只看本七年级上册学期生物实验题一、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材料用具:10只鼠妇、长方型铁盒、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透明的玻璃、不透明的硬纸版(可以补充所需的材料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1.先在长方形铁盒中放入潮湿的吸水纸或泥土。

2.将鼠妇放在中央处。

3.将玻璃盖在左侧处,将纸版盖在右侧处。

4.静置10分钟后,大多数鼠妇跑到右侧侧。

5.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6.在研究“光对鼠妇的影响”时,在实验结束后,应该这样处理鼠妇:放归大自然7.本实验探究的是光的不同对鼠妇选择生活环境的影响。

8.本实验为什么要用10只而不是1只鼠妇?防止有偶然事情发生9.为什么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1)作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黑暗和光亮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平均值。

(4)得出的结论是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水份,需要给鼠妇提供干燥和潮湿两种环境。

二、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正确的显微镜操作步骤是 3 2 1 6 4 5 8 7 .①对光②装镜头③放置④升镜筒⑤降镜筒⑥低倍镜观察⑦细准焦螺旋⑧寻找物像(2)对光时,应首先转动图中的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图中的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4)若想观察到较多的细胞,应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对光时使用的物镜是低倍。

(5)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物镜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00 倍。

(6)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相反,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像。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专项复习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专项复习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技法突破典例引领(2023·咸阳质检)秦爷爷喜欢养鸟,经常购买活的黄粉虫作为鸟食,剩余的黄粉虫用玉米粉暂时饲养着。

一天,小秦看见窗台边饲养黄粉虫的容器盖子打开着,走过去一看,发现玉米粉表面几乎见不到黄粉虫,黄粉虫全部钻到玉米粉堆里去了。

这是为什么呢?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小秦决定自己动手来弄明白这个问题。

小秦取来一个敞口的厚纸盒,左侧盖上小木板,右侧,使纸盒内形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在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大小相近的、活动状况相似的黄粉虫。

静置2分钟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的黄粉虫数目。

(1)实验装置中纸盒的右侧应该如何处理?请将实验过程填写完整: 盖上透光玻璃板。

本实验的变量是光。

(2)本实验不能只用1只黄粉虫做实验,原因是只用1只黄粉虫,实验具有偶然性。

(3)小秦又重复进行了两次实验,统计数据时应求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4)小秦观察统计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黄粉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时间/分钟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6 4 4 6 6 2 2 0 1阴暗14 16 16 14 14 18 18 20 19 (5)调整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小秦在纸盒两侧分别放置了等量的含水量90%的饲料和含水量10%的饲料,统计、计算黄粉虫在两侧的分布情况。

这次小秦探究的问题是: 不同含水量的饲料会影响黄粉虫的分布吗?【解题技巧】1.实验分析:(1)探究实验原则:①对照实验,②单一变量。

实验设计是敞口的厚纸盒,分别盖上木板和透光玻璃板,变量是光。

两侧的中央各放入10只黄粉虫,其他条件应相同。

(2)观察实验较多的黄粉虫聚集在阴暗处,较少的黄粉虫聚集在明亮处。

2.规范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填写答案,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跟踪训练类型一观察类实验1.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专项复习题型三实验探究题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专项复习题型三实验探究题

题型三实验探究题技法突破典例引领泡菜是四川人喜爱的食品,但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致癌性强,危害人体健康。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进行了不同蔬菜种类的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过程如下:①选择适量且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胡萝卜)洗净晾干,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

②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淹没蔬菜即可。

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

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

④每天取样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

如图为兴趣小组依据测量结果绘制的不同蔬菜种类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分析回答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蔬菜种类(不同种类的蔬菜)。

(2)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 mg·kg-1。

分析曲线可知制作的泡菜至少9天后食用更健康。

(3)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每天每种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平均值。

(5)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填一种微生物)。

制作泡菜时,泡菜坛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是因为这种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缺氧)的条件下发酵。

【解题技巧】1.实验分析:探究实验原则:①对照实验,②单一变量。

该实验探究的是不同蔬菜种类在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因此变量是“蔬菜种类”,其他条件都相同。

2.规范答题:根据题目要求填写变量、实验现象、结论等,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跟踪训练类型一观察类实验1.兴趣小组的同学把火龙果汁滴在鱼嘴前方,观察到的果汁流动的途径是(B)A.从口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B.从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C.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再由口流出D.从鳃盖后缘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2.小明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中,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1中结构A的名称是种皮,结构C的名称是胚轴。

(2)玉米种子的结构[F]与菜豆种子的结构[E]的功能有相似性,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它们都能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一)教材上的重要实验1、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3)制定实验:设计明暗不同但是其他条件都相同的两种环境,这样做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

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实验中的鼠妇数量以及实验的次数不能太少,主要是为了保证实验进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

实验完毕,鼠妇应该放回大自然。

(4)得出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应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边缘大约 7 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白色的圆形视野为宜。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平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物镜为止。

眼睛看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浸入载玻片的清水中,保持细胞的活性;(4)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4、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3)用消毒牙签在已经漱口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的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4)镊子夹起盖玻片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5)在盖玻片的另一侧滴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第二章 七年级科学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解答题(解析版)

第二章 七年级科学观察生物实验探究题、解答题(解析版)

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二章实验探究题、解答题专项突破一、生物与非生物1.(2021七上·绍兴月考)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帮他把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⑴作出假设:。

⑴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一侧盖上玻璃板,在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实验结论?为什么?。

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五次,结果如下表。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作出假设:鼠妇可能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实验的变量是光照;不可以,鼠妇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计算出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中【解析】(2)根据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因此作出假设:鼠妇可能会选择阴暗的环境。

(3)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环境不同,一组处于光照,另一组处于阴暗,因此实验变量是光照。

鼠妇的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

(4)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该计算出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

由表格信息可知,鼠妇生活在阴暗环境中的数量多于生活在明亮环境中,因此得出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环境中。

2.(2020七上·杭州期末)小应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的食物”,方案如下:⑴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浓糖水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⑴将经过饥饿处理的一小窝蚂蚁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⑴30分钟后,观察并记录蚂蚁的取食情况。

(1)实验用一小窝蚂蚁而非一只蚂蚁,目的是________。

(2)若出现________的现象,则说明蚂蚁喜欢甜的食物。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试卷(word版含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所示为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制作、观察示意图,据图回答。

(1)请将上图按正确操作步骤排序__________(2)b图中滴的液体是______,c 图中解剖针“轻涂几下”的目的是______。

(3)显微镜视野中,番茄果肉细胞最外层的结构[1]是______,若进行染色,则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______2.如图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在步骤D,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的内表皮_____,这一特点使其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被观察清楚。

(2)在步骤E,先把撕下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_____中,并将其展平,然后将盖玻片如图所示缓缓地盖在要观察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上,这样盖盖玻片的目的是_____。

(3)步骤F和G是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_____,该操作所使用的液体是_____,用该液体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目的是_____。

(4)与步骤E中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不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上所滴的液体是_____,该液体的作用是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实验,请分析回答:(1)图2中,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操作顺序是_____。

(2)图2中,④步骤中滴加的是清水而植物细胞不会涨破的原因是_____。

如果是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④所用液体是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时,要转动[ ]_____。

(4)图3是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看到的视野,其中视野最亮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

如果视野过暗,可调节_____使亮度增加。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时,看不清_____。

4.根据“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日的是避免在盖玻片下产生气泡,它区别于细胞的特点是_____。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实验探究题题目: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二、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三、制定计划1. 实验材料:10只鼠妇(避免偶然性,数量不能太少)、湿土(鼠妇生活需要潮湿的环境)、纸盒、玻璃板、纸板。

2. 实验装置:在纸盒里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形成明亮环境),另一侧盖上纸板(形成阴暗环境)。

3. 方法步骤:将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静置2分钟,让鼠妇适应环境。

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四、实施计划按照上述计划进行实验操作,认真记录数据。

五、得出结论1. 如果最后统计的数据显示,鼠妇在阴暗环境中的数量明显多于明亮环境中的数量。

结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 如果数据没有明显差异,则说明假设不成立,需要重新进行实验或者重新作出假设。

题目解析:1. 提出问题这是实验探究的第一步,从日常生活或观察中发现问题。

鼠妇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可能不同,光可能是一个影响因素,所以提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这样的问题。

2. 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因为在自然环境中,经常发现鼠妇在阴暗的石块下等地方,所以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 制定计划实验材料选择:选择10只鼠妇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如果数量太少,可能会因为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湿土是模拟鼠妇自然的生活环境,因为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实验装置设置:纸盒里铺上湿土,一侧用玻璃板和一侧用纸板来营造明亮和阴暗两种不同的环境,这样可以形成对照实验。

方法步骤:让鼠妇先适应环境2分钟,是为了减少鼠妇因环境突然改变而产生的应激反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每分钟统计一次数量,统计10次,这样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

4. 实施计划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非选择题实验探究综合试卷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

(1)如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步骤正确的是(______)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②④① C.⑤③④②① D.⑤③①②④(2)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装片内有许多气泡,这是上图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_______(填序号)步骤出现了问题。

(3)使用显微镜需要对光,光线较暗时要用________面的反光镜对光。

(4)某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如图是几幅操作结果图解,他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是(______)A.⑥→③→⑤→①→④→② B.⑥→③→①→⑤→④→②C.⑥→⑤→③→①→④→② D.⑥→③→⑤→④→①→②(5)如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这时应该向______移动载玻片,才能把物像调整到视野正中央。

2.图甲是墨墨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图乙是他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各步骤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步骤②所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制作的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那么该步骤所滴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3)墨墨同学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出现图乙所示情况,可能是步骤___________操作不当引起的。

(4)为了更加清楚地观察细胞结构,在完成图甲中的四个步骤后,墨墨同学还需要用碘液进行__________。

(5)镜箱里有四个镜头(如下图所示),要想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目镜____________和物镜____________。

(均填字母)(6)切洋葱时,墨墨同学感到要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____________(填结构名称)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七年级(上册)生物中考试题汇编--科学探究--题库姓名:班级1.(5分)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野外采集草履虫时,发现水表层的草履虫数量比深层的多。

为什么会这样?请帮助他们完成分析与探究过程。

(1)分析并作出假设:水体表层氧含量高于深层,草履虫的表膜可以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实现它与水环境的气体交换;结合观察到的现象,可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①取甲、乙两只烧杯,加入等量的水。

②取草履虫放入两只烧杯中,两烧杯中草履虫的大小和数量要_________,放置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

③甲烧杯中放置一个细纱网,使草履虫无法靠近水面,乙烧杯__________________ 。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两烧杯中草履虫的生存情况。

结果发现甲烧杯中草履虫生活力降低甚至死亡,而乙烧杯中草履虫正常。

据此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气体交换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②相同③不采取任何处理(3)草履虫的生活需要氧气2.(7分)实验探究,分析回答:陈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

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家蚕。

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

他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

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他把黄粉虫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只喂麦麸和菜叶,乙组加喂塑料餐盒片。

观察发现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于是他又对乙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

(1)该实验的对照组为。

(2)陈光实验的“假设”是什么?。

(2分)(3)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2分)(4)陈光的实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提示?(2分)。

答案:(1)甲组(2)黄粉虫喜欢吃塑料(3)黄粉虫可以噬食有机塑料,并能消化和吸收;黄粉虫体内存在着可以消化塑料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发展和强化(4)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或废塑料难以降解)的难题3.鼠妇(如图甲)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有同学发现用不同的瓶装收集到的鼠妇时,瓶内的明暗程度可能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因此,又做了如下实验:八个研究小组在野外阴暗的地方各自收集了10只鼠妇,第一组至第四组将鼠妇装在无色透明的塑料瓶中,第五组至第八组将鼠妇装在褐色的瓶中,带回实验室。

实验时,各小组都把10只鼠妇随机均分为两份,放在如图乙所示的纸盒中,阴暗处中央放5只,明亮处中央放5只,然后观察鼠妇的分布。

下表是各小组在几分钟后观察到的鼠妇分布数及平均值:无色瓶褐色瓶一组二组三组四组平均值五组六组七组八组平均值明亮处/只8 7 9 8 8.0 1 2 1 3 1.8阴暗处/只2 3 1 2 2.0 9 8 9 7 8.2论,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回实验室的路上,用无色瓶带回的鼠妇已经与明亮环境相▲;(2)为了减少对“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的干扰,在将收集到的鼠妇带回实验室时应选用▲瓶。

答案:(1)适应 (2)褐色(或深色)4..随着去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成为全世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

2010年4月22日第4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

我省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又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优势,将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示范区的建设。

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12分)资料一:海南岛气候条件特殊,“四时常花,长夏无冬”。

年平均气温在24C左右;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年太阳总辐射量约110 - 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 60%。

资料二:据2003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野生维管柬植物有4600种,占全国的15%,其中海南特有种600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6种,国家二、三级保护42种;陆栖脊椎动物有566种,其中两栖类有37种,占全国的18.8%;爬行类104种,占全国的33%;鸟类349种,占全国的30.7%;兽类76种,占全国的18.6%,其中21种为海南特有种;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02种,省级保护动物32种。

资料三:我省森林总面积1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4.5%,素有“天然氧吧”之称。

热带森林主要分布于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等林区。

我省将继续加强林业建设,增加碳汇能力。

将二氧化碳储存于生物碳库是建设海南低碳经济示范区的积极有效途径。

通过实施热带雨林等天然林、沿海防护林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增强海南林区作为碳库吸收温室气体的能力。

资料四:我省有着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可发展生物物质能源;有着丰富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可发展清洁能源;还有发展潜能无穷的海洋。

目前,6万吨生物柴油、东方风电、海口光伏发电等项目正抓紧建设。

(1)从生态学的角度来分析:海南岛的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林区的植被类型属于。

根据资料二,说明其显著的特征是。

根据资料三,说明其主要功能优势是。

( 2从“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省不仅有“绿色王国”之美誉,还有着十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从资料一和资料四可知,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我省风能资源丰富,有利于开发项目建设;阳光充足,有利于开发项目建设。

(3)走进“低碳生活”,你的行动是。

答案:(1)热带雨林动植物种类丰富碳~氧平衡能力强(2)风电太阳能光伏(3)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电脑……)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与“低碳生活”有关的保护环境行为(能答出其中某一方面的具体行为的合理答案,均可得满分)5.(8分)某学校的几位同学对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兴趣,经常做一些生物学小实验,这次他们用大豆种子做了如下实验。

(一)实验过程:(1)取三个无色透明的玻璃杯,分别标记为A、B、C,在每个杯底铺等量适量餐巾纸,之后分别加入等量适量的水。

(2)取3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3份,分别放入A、B、C杯底的餐巾纸上。

(3)将三个杯子杯口密封好。

其中C杯内用注射器抽干气体后再密封,B杯密封后用不透光的黑布全部罩住,A杯不作处理。

如图11甲所示。

(4)将图甲所示的三个装置同时置于温暖的、有光照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二)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A、B两杯内的种子多数萌发,C杯内种子没有萌发。

请回答问题:(1)如果几位同学的设计思路是把A、B作为对照实验,由此可以推断他们最初所做的假设是:“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____ ___,从实验结果分析,这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A、B、C中,除了A与B外,能够作为对照实验的还有,该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萌发后的大豆种子继续发育形成了幼苗(如图11乙)。

请写出图乙中①②③各部位分别来自大豆胚的哪些组成部分。

①;②;③。

答案:(1)光光大豆种子的萌发与光无关(2)A与C 大豆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3)①胚芽②子叶③胚根6.(6分)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_____?(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_____和______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__________。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______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___(填“没有”或“有”)影响。

答案:(1)温度 (2)A C (3)空气(或氧气) (4)光照没有7.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mm),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全品中考网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8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

结果记录如下表:请分析回答:(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吏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促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简要说出操作方法)。

答案:(1) 25℃时,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最高(或“种子的发芽率先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再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少”);(2)进行重复实验,即选择该品种的小麦种子再做1次或多次分组实验;(3)在20~30℃之间分别设置5组不同温度即21℃、23℃、25℃、27℃、29℃,重新进行以上实验并测得各组发芽率8、下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本题共3分)(1)图乙细胞结构中的④表示叶绿体,绿色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是进行作用的场所。

(2)农业生产中的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A.图甲A呼吸作用的效率B.图甲B蒸腾作用的效宰C.图申C光合作用的效率(3)在17世纪之前,人们一直试图回答动物和植物到底是由什么组成的,直到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了细胞。

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是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

细胞壁、叶绿体、细胞核C.细胞膜、液泡、细胞核 D。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答案:(1)光合作用(2)C (3)A9.(6分)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

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

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

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的场所。

请据图回答:(1)图中【A】__________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________和【④】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