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策——本义是“马鞭”,形声字。 《说文》:“策,马箠也。从竹,朿声。”《战国 策·赵策三》:“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脩——本义是“干肉”,形声字。 《说文》:“脩,脯也。从肉,攸声。”《正字 通》:“脩,肉条割而干之也。”《论语·述而》: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脩”指用 十条干肉扎成的一束。
1、王怒,使監謗者。 2、齊桓任戰而伯天下。 3、詘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學,則百己 者至。 4、君子以自強不息。 5、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6、人習於苟且非一日。 7、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 絕秦望。
二、标点后,指出黑体字用的是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 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 人徒见金。
2 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 人们一般从两个角度来 探讨词义引申的方式:
① 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 远近; ② 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 的内容。
(1)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分析 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角度来看,词义引申可
以分为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两类。 ① 直接引申。所谓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从
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引申义与本义发生直接关 系。例如:
引申为各种有专门技术的工人,如瓦匠、陶匠、冶 匠、皮匠、鞋匠等,段玉裁说:“匠,以木工之称, 引申为凡工之称也。”《史记·孝文本纪》:“尝 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
又引申指在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如杜甫 《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哲匠不 比肩。”诗中“哲匠”指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
2 怎样掌握词的本义 前面谈到,本义是指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
上所反映出来的、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 证明的意义;因此,掌握词的本义可以从两个方面入 手:分析汉字的结构和寻找古书用例,并将两者结合 起来。
象形、指事、会意字可以通过直接分析字形、证以古 书用例来确定其本义。例如: 末——《说文》:“末,木上曰末,从木,一在其 上。”徐灏注笺:“木杪曰末,故于木上作画,指 事。”“木”是个指事字,是在象形字“木”上加上 一个抽象的指事符号来表示的,义为树梢。《左 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意即 树梢太大必定折断,尾巴太大难以甩动。 BACK
1人称代词,主要表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 它、他们)的”,如《孟子·公孙丑上》:“管仲 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2指示代词,意为“那”、“那样的”,如《史 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 智谋。” 有时义为“其中的”,如《聊斋志异·狼 三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语气词,可以表示多种语气, 如委婉语气,译作“还是”,《左传·僖公三十 年》:“吾其还也。”
解——本义是“用刀宰割动物(如牛)”。 会意字。《说文》:“解,判也。从刀判牛角。”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成玄 英疏:“解,宰割之也。”
(BACK)
二、词的引申义 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从词的本义 发展、推衍、引申出来的意义。引 申义同本义有着内在的联系。例如: 朝——有下列义项:① 早晨;② 初; ③ 日,天;④ 东方;⑤ 早朝;⑥ 朝见;⑦ 诸侯相见;⑧ 下属见上官; ⑨ 儿女向父母请安;⑩ 宫室;11朝 政,政事; 12朝服; 13会聚;14 归附;15朝廷;16官府厅堂;17朝 代。
例如: 新版《辞海》中,“题”字共有七个义项:① 头额; ② 标识篇首的文字,“标题”、“篇题”;③ 题目、 问题;④ 书写、署,如“题字”“题诗”;⑤ 品评; ⑥ 章奏;⑦ 通“提”。
其中,“头额”是本义,《说文》:“题,额也,从页, 声。”“页”(xié)是个象形字,含义为“头”; “头额”是“头”的一部分,从“页”。《山海经·北 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 极。”“文题”即“花额”,这是“题”的本义之用。 义项②至⑥,都由本义发展推衍出来: “头额”→“标题”、“篇题”→ “题目”、“问题” →“题字”、“题诗” →“品评” →“章奏” 义项⑦“提”在意义上与“题”无关,是音同借用。
(2)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分析 从本义与引申义所表示的内容角度来看,词义引
申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 到一般,由实词到虚词。
① 由具体到抽象。由具体到抽象,是指本义所指 的事物十分具体,人们凭眼、耳、鼻、舌、身等器 官能够直接感觉到,而发展出来的引申义,所指对 象则概括、抽象,一般只能靠理性思维去体会。
“编”是一个形声字,从糸,扁声。“糸”的意 义是“细丝也”(见《说文》)。由此可以确定: 义项①可能是本义。《汉书·儒林传》:“(孔子) 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注:“编,所以联次简也。”“韦”是熟牛皮, “韦编”即牛皮绳。根据上述材料,可以认定
3常用词的本义举例(复习)
斤——本义是“砍斫树木的横刃斧头”,象形字。 《说文》:“斤,斫木斧也。”王筠《说文句读》: “斤之刃横,斧之刃纵,其用与钁相似,不与刀锯相 似。”《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 表——本义是“裘衣有毛朝外的一面”. 篆字从衣从毛会意。《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 门。”郑玄注:“表裘,外衣也。”
② 间接引申:所谓间接引申,指引申义是由直接引申
义再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和本义不发生直接关系,只发 生间接关系。 如: 贵——本义是价格高,篆形为从贝、臾声。《说文》: “贵,物不贱也。”《玉篇》:“贵,多价也。”《左 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 由本义价格高引申为社会地位高,如《玉篇》:“贵, 高也,尊也。”《荀子·荣辱》:“使有贵贱之等,长 幼之差。” 由“地位高”又引申为“重要”,如《论语·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
行”指小路。《诗经·周南·卷耳》: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周行”指
大路。
(BACK)
引——本义是“开弓” 是个合体象形字:左边是“弓”,右边的“丨”表 示箭。《说文》:“引,开弓也。从弓、丨。”段 玉裁注:“丨亦象矢形。”《孟子·尽心上》: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朱熹集注:“引,引 弓也。”
测度语气,译作“也许”、“大约”,《左 传·成公三年》:“子其怨我乎?” 祈使语气,《左传·隐公三年》:“吾子其无废 先君之功!” 反问语气,译作“难道”、“岂”,《左传·僖
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 可再乎?”等等。 “其”的这些虚词含义,都是假借义。
练习:
一、说明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用的是本义、 引申义、假借义中的哪一种。
③ 由实词到虚词。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虚词 是由实词词义引申、虚化发展而来。例如: 及 本义是后面的人追上抓住前面的人,《说 文》:“及,逮也。”徐锴《说文系传》: “及前人也。”《左传·成公二年》:“故不 能推车而及。” 引申为一般性的追上,《国语·晋语二》: “往言不可及也。”韦昭注:“及,追也。” 再由此引申为到达,《广雅》:“及,至 也。”成语“由此及彼”、“力所能及”中 的“及”,即此义。
基——本义是“墙基”,从土,其声。《说 文》:“基,墙始也。”王筠《说文句读》: “今之垒墙者,必埋石地中以为基。”由本义直 接派生出两个引申义:
1) 根本,基础。这个含义比较抽象,如:《诗 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邦家之 基。”毛亨传:“基,本也。”
2) 开始,起头。《国语·晋语九》:“基于其身, 以克复其所。”韦昭注:“基,始也,始更修 之于身,以能复其光。”
又由此引申为“国家的法度”,如《史记·淮阴 侯列传》:“秦之纲绝而维弛。”又由此引申为 “纠正”,如《韩非子·八经》:“设谏以纲独为, 举错以观奸动。”陈奇猷校注:“纲,谓纪纲,犹 今言纠正。”
② 由个别到一般。由个别到一般,是指本义所指
的是个别事物,具有特殊性,而引申义所指的是一 般的同类事物,具有普遍性。例如: 匠 本义是木工,《孟子·尽心上》:“大匠不为拙工 改废绳墨。”
纲 本义是“提网的总绳”,如《尚书·盘庚上》: “若纲在网,有条而不紊。”《吕氏春秋·用民》: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引申为“事物的总要或主体”,如“大纲”、 “总纲”,《诗经·大雅·卷阿》:“岂弟君子,四 方为纲。”郑玄笺:“纲者能张众目。”《白虎 通·三纲六纪》:“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 夫妇也。”
一、词的本义 1 什么是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也就 是从记录词的汉字的字形结构上所反映出Leabharlann Baidu的、 并且在古代的书面语言材料中得到证明的意义。
对于一个多义词来说,本义在它的所有含义中, 居于中心地位,其他含义多数是从本义派生发展出 来的,抓住了本义,其他含义也就容易理解。
清儒江沅在《说文解字注·后叙》中指出:“本义明 而后余义明,引申之义亦明,假借之义亦明。”
又由此义引申虚化为介词, 如《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及其未既 济也,请击之。”可译为“趁着”; 《韩非子·难三》:“及文公反国,披(人 名)求见。”可译为“直到”;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老使我 怨。”可译为“跟”、“同”。 由介词又进一步虚化为连词,如《诗 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
三、词的假借义 词的假借义,是指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它与词 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同词的引申义也没有内在 联系,纯粹是由同音借用而得来的含义。“假借” 包括“六书假借”(即“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和“古音通假”(即“本无其意,依声托字”,也 可称为“本有其字,依声借用”)两类,如:
其 本义是“簸箕”,象形字。《说文》:“其,所 以簸者也。……籀文箕。” 由六书假借,“其”在古汉语中主要用作:
天——本义是“人的头顶”。 《说文》:“天,颠也。”“颠,顶也。”王国维 《观堂集林》:“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 谓人颠顶,故象人形。”《山海经·海外西经》: “刑天与帝(天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 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责——本义是“讨债”。 形声字。《说文》:“责,求也。从贝,朿声。” 王筠《说文句读》:“责,谓索求负家偿物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使有司宽政,毁关(关税), 去禁(禁令),薄敛,已责(停止讨债)。”
由“重要”又引申为“重视”、“崇尚”(即“认 为重要”),如《礼记·中庸》:“去谗远色,贱货而 贵德。” 由“重视”又引申为“敬重”、“尊重”,如《孟 子·万章下》:“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 尊贤。” 由“敬重”又引申为敬辞,如《三国志·蜀志·张裔 传》:“贵土风俗,何以乃尔乎?”“贵姓”、“贵 庚”、“贵地”、“贵干”中的“贵”,也是敬辞, 义犹“尊”。 “贵”的词义引申情况,可以图示如下: 贵(价格高)→地位高→重要→重视→敬重→敬辞
形声字的形旁,只表示字的本义所 属的意义范畴,而不表示字的具体意义, 因此,不能从形旁直接断定其本义。但 是,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一个形声字的若 干个意义,就可以根据其形旁来确定哪 一个意义可能是本义,然后再通过古代 的语言材料来论证。 例如:
编——新版《辞源》“编”字有三个义项: ① 串联竹简的皮筋或绳子;② 顺次排列,如编 列、编排、编印;③ 编结,编织,如编蒲、编竹。
及——本义是“追上抓住”。 篆文从又从人会意。《说文》:“及, 逮也。”《左传·成公二年》:“丑父寝 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 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
行(háng)——本义是“四通的道路”。
罗振玉《殷虚书契考释》:“行象四达
之衢,人之所行也。”《诗经·豳风·七
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