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业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考试答卷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考试答卷

现代传播技术与应用2013年脱产班试卷(全开卷,网考)姓名学号成绩一、论述题(50分,每题10分)1.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信息化社会中还存在吗?请从传播的角度去分析。

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通过先进网络技术进行传播,它突破了大众(电子)传播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障碍,使传播走向个人化、目标性、双向性和全球网络传播。

“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

引申为东西或产品很好,哪怕不去做营销推广、广告宣传,寻找起来十分困难,人们(消费者)也会知道它,并自觉发挥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力尽艰辛地去寻找找到它。

但在瞬息万变的当代,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这无疑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如果不运用传播媒介,没有很好的渠道去传播,整个传播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如果不去营销推广、广告宣传,再好的产品恐怕也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2.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的概念,举列说明在农业推广中该怎样利用?人们把社区群体中少数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的人称作“意见领袖”。

他们具有以下特点:较多地使用大众媒介,参与高层次的交际活动,自认为能影响别人,并扮演着作为信源和指导的特定角色。

两级传播:信息由“大众传媒到意见领袖到受传者”所构成的传播过程。

以浙江省嘉善县的大棚栽培技术发展为例。

该县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是由几位农民自发到外地学习、实践成功之后逐渐扩散到其他农户的。

当地有关机抓住这个典型开展了持续几年的推广工作,使这项创新在全县获得很大成功。

这几位农民应该是8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逐渐深入影响农业发展的情况下,我国农业技术传播中出现的意见领袖代表人物。

在农业推广中应该意识到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在农业技术传播时应该发现并培养意见领袖,利用意见领袖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应该会有很好的推广传播效果。

3.什么是约哈里之窗,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约哈里之窗是由约瑟夫(Joseph Luft)和哈里(Harrington Ingham)两个人设计的一个分析模型,表示自我(封闭)和公众(开放)沟通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

农业推广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推广学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农产品产量B. 提升农民科技水平C.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D.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答案:B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推广的原则?()。

A. 科学性B. 实用性C. 盈利性D. 群众性答案:C3. 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包括()。

A. 现场示范B. 媒体宣传C. 个人访谈D. 集体培训答案:A, B, D4. 在农业推广中,农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A.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接受者B.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发起者C. 农民是推广活动的实施者D. 农民是推广效果的评估者答案:A, B, C, D5. 农业推广的效果评估主要通过()来实现。

A. 产量增加B. 农民满意度C. 经济效益D. 社会效益答案:A, B, C, D二、填空题1. 农业推广学是研究如何将农业科学研究成果________和________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的学科。

答案:传播、应用2. 农业推广的三个主要环节包括:技术推广、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知识传播、服务提供3. 农业推广人员在进行技术推广时,应当充分考虑农民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文化背景三、判断题1. 农业推广仅仅是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

(错)答案:错误。

农业推广不仅包括技术知识的传授,还涉及管理知识、市场信息等多方面内容。

2. 农业推广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对)答案:正确。

3. 农业推广活动可以忽略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意愿。

(错)答案:错误。

农业推广活动必须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

四、简答题1. 简述农业推广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推广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农业推广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1.精确农业的概念机组及组成答;借助3s技术,尽可能的精细地掌握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包括作物、土壤、气象等信息,用计算机管理决策系统(包括模拟模型、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对其进行处理分离,为制定农业生产管理措施提供定量决策建议并赋予定位实施。

2.3s技术的内容答;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RS是指从高空或外层空间接收来自地球表层各类地物的电磁波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扫描、摄影、传输和处理,从而对地表各类地物和现象进行远距离控测和识别的现代综合技术。

GIS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析、再组合、再分析等;还能查询、检索、修改、输出、更新等。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3虚拟作物的作用和意义答:作用,改进作物生产,通过虚拟农业技术研究作物内物质转移的空间规律,依靠育种专家系统,可以协助育种工作者进行亲本选配,农田空间诊断与精确管理,设施农牧精细管理,建立虚拟农场结合农业信息系统,网络远程服务与产品交易,意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耕作方法和研究手段无法快速、准确、动态地监测各农业环境因素变化和作物生长发育状况,难以明确环境条件对作物生长影响的定量化关系。

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实验,完全可以做到传统农业不能做到的事情,达到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及应用一、名词解释(20’):1、传播与沟通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影响和变化。

2、创新扩散:是指将所给定的新的观念或实践不断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如邻居、工厂或社区内传播的过程。

3、进步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项目感兴趣、愿意配合推广工作者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4、进步农民策略:是指利用愿意采纳新技术的进步农民作为先锋开展推广工作,与其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并以此带动其他农民采用该技术。

5、参与式传播与沟通策略:是指以参与式发展理论模式为基础的以受传者为中心的传播策略。

6、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7、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一起开展培训的计划、实施与监督评价的过程。

8、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9、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人们信息交流行为的总结和概括。

10、传播概念: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11、广义传播特点: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12、把关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13、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大众媒介迅速扩展到欠发达国家,美国社会学者们开始关注和探讨媒介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由D.勒纳、W.施拉姆、E.罗杰斯等创立。

发展传播学致力于大众传播(或者大众传播媒介)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研究。

其理论进程中,大众传播与其作用场的关系呈现出多维度的伸张,政治经济、大众文化、社会公平、个人发展、乡村发展、和平与安全等议题都逐渐被纳入发展传播学的范畴。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作业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作业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作业三1请用实例说明你的工作领域的信息获取中特别需要关注的中英文信息来源(中文和英文分别列举3个不同的信息源,如能结合你自己的信息需求问题更好。

)提示:一个特定领域的重要信息来源通常有:(1)提现各行业领域发展水平的国家级学会、协会网站中的重要期刊论文信息以及有关数据信息(如AEAWEB(美国经济学协会网站),AAEA(农业与应用经济协会),/(AAEA的美国农业经济学报);(2)有关政府机关网站。

这些机构网站通常包括有关数据库(如美国农业部网站提供的农业数据库),直接在网站上呈现的工作内容、法规政策、工作指南或发展规划等方面内容;(3)重要工作机构与相关大学网站。

(4)各种现有信息查询系统、数据库(可注意我校图书馆提供的各种信息源);(5)各种专业性、专门性或商业性信息传播机构网站,(特定主体信息(如和讯网、中国金融网、中国经济信息网)、电子商务、产品、专利、技术标准等)、(6)公共传媒网站,如报纸、电视、广播电台网站等(人民网、CCTV、CNN、);(7)个人网站、网页、博客、微信公众号等。

要全面的搜集有关信息,首先需要明确所有可能需要利用的信息源。

(请注意利用讲义中提供的各种检索式,以了解更适合自己的专业信息源)我所在单位重庆泰山隶属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国际技术装备有限公司,主要承建配网与特高压所需电气设备。

在两网公司应发改委号召,实行主辅分离后,由原垄断型企业变成竞争性企业,信息收集就变得额外重要,现国内在主配网电力建设中,主要电力设备与高压输变电采购商仍为两大电网公司及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供电区域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和海南,负责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南方区域电网经营相关的输配电业务,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

其余供电区域与输变电建设为国家电网公司。

自2000年1月1日起招标法施行后,所有重大项目均须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其中,国网电子商务平台为国家电网公司招投标管理中心为规范招投标程序而建立,国网下属各电力公司的主网包括特高压及农网改造等物资均需通过其平台发布与采购。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答案总结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答案总结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答案总结刘兴泉的题一、名词解释:1.传播与沟通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和行为方面的反应、影响和变化。

2.创新扩散:是指将所给定的新的观念或实践不断地通过特定的渠道在一个社会结构如邻居、工厂或社区内传播的过程。

3.进步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项目感兴趣、愿意配合推广工作者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4.进步农民策略:是指利用愿意采纳新技术的进步农民作为先锋开展推广工作,与其开展试验示范活动,并以此带动其他农民采用该技术。

6.参与式传播与沟通策略:是指以参与式发展理论模式为基础的以受传者为中心的传播策略。

7.参与式推广:是指专业推广人员与农民一起开展农业推广的计划、实施与监测评价的过程。

8.参与式培训:是指培训者与被培训者一起开展培训的计划、实施与监督评价的过程。

10.信息:是“两次不确定性之差”,换句话说,信息就是能够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11.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运行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对人们信息交流行为的总结和概括。

12.传播概念: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的社会的相互作用。

13.广义传播特点: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强调传播是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强调传播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14.把关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

16.自我(人内)传播:主要指每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如独立思考、内心冲突、自我发泄等。

17.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这里包括面对面进行的亲身传播。

18.群体(组织)传播:这是指在社会某一群体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的一定规模的信息传播活动19.大众传播:这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面对着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大量的、连续的、有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

20.传播工具:传播媒介,媒介的功能就是延伸人类传播和接收信息的能力。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中国农大)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中国农大)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中国农大)1、媒介:原义为中间物,传导体,手段,工具等。

在传播学中,是指扩大人类信息交流能力的传播中介物。

媒介包括个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中介物(如电话)和用于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传播的工具(如报刊)。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崛起,又出现了网络这新一媒介。

2、编码与解码:广义上的信息的编码,包含着人们以文字、图表、数据、声像、色彩等符号对一切信息作出的系统的、形象的、逻辑的表述。

换而言之,各类文稿的编写,商业广告的制作,都是广义上的编码。

简单的说,就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将信息转换成符号的过程。

解码也称译码,指的是把信道中传递的信号重新还原成信息。

具体说来,就是把信号、符号译成他们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指完全或者基本上还原为本来的信息。

解码过程,就是意义互现的过程。

就符号系统而言,人们用各类符号进行思维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正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3、单向度传播: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

在单项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

4、拟态环境:所谓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

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

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

5、冗于信息:信息本身的内容没有增加,但是传播信息的次数增加了,为的就是保证信息到达时的准确性。

1、“二级传播”理论揭示了大众传播行为的哪些规律?(10分)这是指在大众传播时代,信息总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给社会成员中的少数舆论领袖,然后再由舆论领袖扩散给全体公众。

2、符号在传播中的中介作用是指什么?(10分)符号是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或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2010年考试题评分标准
试题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0分,共5小题,每小题4分)
1、自我表露:指人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把自我的真实情况自愿地告诉给别人的行为。

2、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3、农业传播受众的选择行为:
4、内向沟通1、概念:信息在个体内传播。

2、特点:①指导个人思想、行为和经历的显示;②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③自我通过沟通的过程。

3、过程:⑴获得刺激(内部刺激和公开或隐蔽的外部刺激);⑵感受;⑶通过感受产生认知。

5、传播: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信息是传播的内容。

传播的根本目的是传递信息,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进行信息传递、信息接受或信息反馈活动的总称。

试题二、简答题(本题共30分,共5小题,每小题6分)
1、农业传播与农业推广的区别和联系。

2、农业技术传播模式的理论内涵。

3、农业传播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4、传播与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系是什么?
5、参与式研究、推广和培训的沟通意义是什么。

试题三、论述题(本题共30分,共3小题,每小题10分)
1、如何理解农业传播的多样性特征。

2、论述如何提高有效倾听的能力?
3、如何理解“群体规范”和“群体压力”。

试题四、论文写作(本题共20分)
课程论文要求立论正确,材料翔实,分析透彻,逻辑性强,语言流畅。

课程论文必须包含两项内容,一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即理论部分;二是它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即实践部分。

不能离开本课程的主旨另写论文。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

农业传播学名词解释:1、大众传媒: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某种媒体例如文字、电波、电视、电影、电脑、网络等印刷和电子媒体,利用图像,符号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2、非语言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人们利用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空间距离、触摸行为、声音暗示,穿着打扮、实物标志、符号标志、色彩、绘画、音乐、舞蹈、图像和装饰等来表达思想、感情、态度和意向。

3、把关人:在传播学中,将在信息传递途径上工作的新闻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称为把关人。

4、学习型组织:是一种能够依靠组织成员的自我主动学习行为而维系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内向沟通:5、内向沟通:1、概念:信息在个体内传播。

2、特点:①指导个人思想、行为和经历的显示;②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③自我通过沟通的过程。

3、过程:⑴获得刺激(内部刺激和公开或隐蔽的外部刺激);⑵感受;⑶通过感受产生认知。

6、有效倾听与表达:倾听可以分为有效倾听和无效倾听,无效倾听等于耗费能量。

7、语言符号:是指口头发音和笔头书写的符号.意义是指用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由于语言是表达意义的体系,所以不论是感知、记忆词语和句子,还是听、说、读、写,意义起着核心作用。

8、群体规范:群体内的人往往共同遵守某种原则或标准,这些原则或标准被称为群体规范。

9、群体压力:是指当一个群体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群体的意见对个体意见往往有一种诱惑力或影响力,这种诱惑力被解释为群体对个体施加压力的现象,表现为群体使个体服从或遵从的行为结果。

10、第四媒体:互联网最初是以技术形态出现,经过30年的发展,它不仅成为一种作息的载体,而且通过这一载体开始生产并传播信息时便安突破了原先单纯的技术含义,成为物理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复合体。

1998年5 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举办的年会上,正式将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兴起的互联网命名为“第四媒体”。

:我们把社区群体中少数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态度的能力的人称作意见领袖。

《农业推广学》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

《农业推广学》课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学课程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创新的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2、推广率推广率是评价多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程度的指标,指已推广的科技成果数占成果总数的百分比。

3、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农业推广人员为满足农民需要所进行的物质、技术、信息、产品等各个方面的交易和营销活动。

4、成果示范成果示范是通过比较某种新的生产技术措施和当地普遍采用的生产技术措施各自取得的结果,证明新措施比现行采用的措施优越,以说服推广对象使用新措施的一种群体指导方法。

5、大众传播方法大众传播方法是指有组织的传播机构和专业人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把一定的信息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传播给大众的一种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两个子系统。

2、农业推广人员可以分为农业推广行政管理人员、督导人员、技术专家和推广指导员等四种类型。

3、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依据主要有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需要、农民需要和专家意见等。

4、扩散曲线是一条以时间为横坐标,以一定时间内的扩散规模为纵坐标划出的曲线。

5、依据信息传播方式的不同,农业推广方法可以分为个别指导、群体指导和大众传播等三大类型。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以某项具体的创新为例,阐述其主要特性。

(这里仅列出答案要点,答题时应适当展开)(1)相对优越性(2)一致性(3)复杂性(4)可试验性(5)可观察性2、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里仅列出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对每一点适当展开)(1)推广人员的评价(2)推广组织管理的评价(3)推广内容的评价(4)推广工作方法的评价(5)推广效益的评价3、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主要原则是什么?(这里仅列出答案要点,答题时应适当展开)(1)发挥技术优势,以技为本,由技物结合起步。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受众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受众

----传播者的想象中出现的或者在编码过程中预先假想的接受者或“收件人”。
----现时状态下可以观其行、听其言、握其手并正在活动着的接受信息“成品”的人。 ----潜藏、内含在信息和传播过程之中,未能充分体现出来的,或者在适当时候有可能要 “冒”出来接受该信息的群体。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二、受众的基本权利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第三节 受众的心理分析
一、需要与动机
需要:受众的不懈追求
受众需要能够制约传播----一个人没有什么需要,也就没有什么动力和动机,自然 也就没有什么目标和活力,传播也就没有了意义; 传播可以满足受众需要----受众可以从自然界和生产实践中获取信息,但远远不能
满足受众需要,大众传播媒介才是受众满足信息需求的最可靠,最基本的途径;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二、受众的心理效应
威信效应
受众把传播者或信息来源确定在高权威性、高可靠性的位置上时,这种认 定就会转变对信息内容的相信。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名片”效应
传播者先向受众传播一些他们所能接受的和熟悉并喜爱的观点或思想,然后再悄
悄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和组织进去,使受众产生一种印象,似乎传播者的思想 观点与他们认可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从而形成传受两者情投意合的沟通氛围。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从众效应
指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
的对策倾向。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第三节 农业传播受众
一、农业传播受众概念
农业传播传递的是涉农信息,因此,涉农信息的接受者就是农业传播受众 二、农业传播受众群体构成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与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与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试题一、名词解释1、农业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农业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称为把关人,他们的行为被称为把关行为。

2、非言语沟通:是指通过非语言文字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

3、农业传播受众的选择行为:受传者可分为人际间沟通的受传者和大众传播的受传者两种。

两者的区别在于信息的直接和间接接收和反馈的方式及速度。

人际沟通的受传者比较主动,可以在面对面的交谈中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反馈给对方。

大众传播的受传者有以下一些特点:数量多;兴趣广泛而分散;自愿行为;动机的多样性。

4、内向沟通:概念:内向沟通指信息在一个人体内的传递过程。

2)特点:①指导个人思想、行为和经历的显示;②不断的创造和再创造的过程;③自我通过沟通的过程。

3)过程:①获得刺激(内部刺激和公开或隐蔽的外部刺激);②感受;③通过感受产生认知;④传递。

5、传播:传播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也是生物界的一种比较普遍的行为。

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是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点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试题二、简答题1、农业传播与农业推广的区别和联系:传播是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布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点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

农业推广是实现农村发展目标的一种手段,传播学是实现推广目标的一种手段。

农业推广这个职业区别于行政机关和其他相关职业。

其主要特征是推广人员的工作是要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而自愿行为的改变是不能通过行政或强迫的手段所能实现的。

传播与沟通是开展农业推广工作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广义的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

农业推广技能与实践_习题集(含答案)

农业推广技能与实践_习题集(含答案)

农业推广技能与实践_习题集(含答案)《农业推广技能与实践》课程习题集一、单选题1.根据不同农民的特点选择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和方法,是()论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

A 社会关系论; B 社会类型论;C 个人差异论;D 文化规范论2.传播的农业创新,一要引起农民的注意,二要农民所接受,是()理论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

A 文化规范论;B 两面传播理论;C 信源可信度理论;D 劝服理论3.以下哪项不是创新时效性的原因?A被新创新取代;B地点变化;C 政策变化;D 市场变化;D优越性丧失。

4.一个地区某农民将一个玉米新品种带给另一个地区该农民的亲戚种植,这种扩散方式属于()。

A、传习式;B、波浪式;C、跳跃式;D、接力式5.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6.在农业推广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电视录像、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原则的具体应用。

A、理论联系实际;B、启发性;C、因人施教;D、直观性7.美国学者罗杰斯把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

A 最后者;B、顽固者;C、胆小者;D、反对者8.一个作物新品种是()。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9.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10.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

A高兴;B、紧张;C、不愉快;D、BC11.传播的农业创新,一要引起农民的注意,二要农民所接受,是()理论在农业推广上的应用。

A 文化规范论B 两面传播理论C 信源可信度理论D 劝服理论12.以下哪项不是群体成员的行为特点?A 服从B 从众D 感染与模仿E 相容13.理想是人的()需要。

A自然B社会C安全 D 道德14.动机的产生的内内在条件是()。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

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

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

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二、填空: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无限性)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有限性),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而某项具体的(创新成果)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世袭式扩散)。

三、简答题:1、简答创新的特性。

答: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答: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答: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立即见效的技术和长远见效的技术、一看就懂的技术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真题与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真题与答案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一、概念题1、神入式倾听是倾听者将重点不仅放在内容上,而且要考虑理解讲话的人,是一个包括讲话者和收听者在内的动态的、相互影响的过程。

2、当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意识到性别的社会的或生理的差异并采取性别平等倾向的行动时,我们称之为具有性别敏感性。

3、在大众传播的大量信息中,受众所感知到得往往是那些与自己的既有兴趣,习惯,需求等一致或接近的部分,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了这种选择性认知倾向,选择性认知一样,都是制约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4、符号在社会发展和维持中以及在形成个人精神活动等方面所起的关键作用,强调个人精神活动与社会传播过程之间的关系。

5、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数量是不平衡的,也就是所谓的知识沟。

6、群体压力是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二、简述题1、一个团队高度一致的价值取向、企业对人才的尊重培养、科学合理的绩效薪酬制度是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的核心条件,那么,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就是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金钥匙。

在此基础上团队间相互信任、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信息共享,经验互递,即可使彼此之间拥有亲人般的感觉,凝聚力就不断加强,无往不胜。

2、约哈里之窗(Johari Window)由美国心理学家乔瑟夫·勒夫(Joseph Luft)和哈里·英格拉姆(Harry Ingram)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故就以他俩的名字合并为这个概念的名称。

当时他们正在从事一项组织动力学的研究。

发展至今,约哈里之窗与组织发展更为相关,因为它现在的研究重点主要落在人的软技能、行为习惯、移情作用、人际合作、人际发展以及组织间发展,等等。

约哈里之窗已经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管理模型,用来分析以及训练个人发展的自我意识,增强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发展、组织动力以及组织间关系。

国开《农业推广》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国开《农业推广》课程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农业推广形成性考核作业1(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1•农业推广是把新技术、新知识、新材料、新技能和信息,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沟通干预等手段,传播、传递、传授给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使之自愿改变其行为,自我作决策,从而改善其生产条件与生活环境,提高其智力、产品产量、质量与经济收入,达到实现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目的的活动。

A.对R错正确答案:A2.农村发展包括农村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但是不包括社会稳定、民主参与、社会平等、妇女地位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A.对B.错正确答案:B3.在农业推广工作中注意做好两个坚持:①要坚持因地制宜,“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②要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的原则。

A.对B.错正确答案:A4.落后农民是指那些对推广机构所要推广的项目感兴趣,愿意与推广工作者配合并率先采纳某种新技术的人。

A.对B.错正确答案:B5.农业推广人员要想改变农民的自愿行为,就需要分析农民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需要,注意农民的动机,适时地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引导,才能取得农业推广的积极效果。

A.对B.错正确答案:A6.创新的扩散包括四个要素:创新、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A.对B.错正确答案:A7.通常情况下,创新扩散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突破阶段、关键阶段、自我推动阶段和浪峰减退阶段。

A.对B.错正确答案:A8.按照其采用群体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创新的群体采用过程被划分为3个阶段:少数人开始采用阶段、早期少数群体采用阶段和多数群体采用阶段。

A.对B∙错正确答案:B9.农民所具有的知识、技能、性格及经历等因素决定了农民对事物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A.对邑错正确答案:A10.农业推广体系是指农业推广的各级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分为政府主导型的农业推广体系、民营推广组织和私人推广组织3种类型。

A.对B.错正确答案:A11•结合你自身工作实际或者亲身经历,谈谈你心中的农业推广是什么样的?答案解释:(属于发挥题型,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完成即给10分)1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为什么要学习农业推广课程?答案解释:答:(1)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4分)(2)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3分)(3)增强部门协作意识和科研、推广与农民之间的联系(3分)13.简述在农业推广中进步农民策略盛行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业及参考答案第1章作业题1、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2、人类语言具有哪5个特点?1)人类语言是一种具有音节区分的声音符号体系2)与本能相关的声音较少,发音和语句在结构上具有逻辑性3)具有自由模仿其他声音的能力4)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发声5)能够自主地赏娱音声的节奏和韵律3、简述符号的定义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符号在一定的指代和表述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形式上独立存在,但和指称的对象事物和意义密不可分,人们以符号为介质从事信息传播,这种交流互动只有通过传授双方的对符号意义的解释才能获得。

符号又可理解为能指,通常表现为声音或图像,能够引发人们对特定对象事物的概念联想。

4.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水平、农村经济水平、农业物质投入、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农业科技与教育、农村环境等。

5、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什么?(1)表述和理解功能。

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需借助可感的物质形式。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

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活动。

(2)传达功能。

意义具有了一定的物质形式,由符号承载,才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

(3)思考功能。

思考是内在意识活动,是内在的信息处理过程。

思考本身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6、传播学研究的奠基人?施拉姆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传播学研究的奠基人有五位: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勒温(卢因)、霍夫兰、施拉姆施拉姆被誉为“传播学之父”。

他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

(1)创建了4个高水平的传播学研究机构。

①1934年建立衣阿华民意调查中心。

②1948年建立伊利诺斯大学传播研究所。

③1955年建立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

④1973年建立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传播研究所。

(2)他编写出版了近30部著作,从而建立了完整的传播学理论体系。

①第一类是传播学教材。

②第二类是传播理论研究著作。

③第三类是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尽快发展传播事业并通过传媒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著作。

7、传播学通常把符号分为哪几类?传播学里最常见的划分方式,就是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口语和文字两种,非语言符号则有多种表现形式,如鼓声、烽火、标志、图象、手势、眼神、表情、姿势、体态、装束、语调、气味等,其中大多都与人体有关。

对人类传播活动而言,语言符号无疑是一切符号的基础。

第2章作业1、传播过程由哪些基本构成要素?(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即以发出讯息的方式主动作用于他人的人。

(2)受传者。

又称信宿,指的是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传播者的作用对象。

(3)讯息,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

(4)媒介。

又称传播渠道、信道、手段或工具。

媒介是讯息的搬运者,也是将传播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相互连接起来的纽带。

(5)反馈。

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

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

2、简述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

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各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次执行功能。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传播过程的结构即过程中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相互关系的总体。

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形态上的链式结构也是这个过程的结构特点。

此外,各环节或要素本身有各自的深层结构。

3.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communication psychology)主要研究传播者的心理条件、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或受众)心理、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传播策略的选择等。

传播心理学是研究参与信息传播活动的人的心理特点、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使传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科学。

第3章作业1、新媒介的定义、特点及其意义定义:伴随卫星通信、数字化、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传播媒介,包括跨国卫星广播电视、多频道有线电视、电子出版物、互联网等。

特点及其意义:1)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增强→大大改善传统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互动性;2)多媒体化和媒介功能的融合→提高传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3)媒介资源丰富化→改变少数传播机构垄断资源的状况,为更多社会成员和群体成为能动的传播者提供基础条件;4)信息传播全球化→把人类传播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使人们的认知判断和行为受到更多变量的影响。

简言之,新媒介技术正使人类的传播活动发生重大变革。

2、“媒介依存症”的特点1)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2)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4)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

3、皮肤感觉及其意义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肤觉。

主要包括: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肤觉感受器在皮肤上呈点状分布,分别称为触点、冷点、温点和痛点。

肤觉的重要意义: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

对视觉和听觉的补偿作用。

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4、麦克卢汉设想的“地球村”的三个特征?首先,在电子传播时代,生活在地球村的整个人类合为一体,部分与整体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传播媒介在此过程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麦克卢汉认为,这种变化使民族、国家等概念瓦解和重构。

“地球村”里民族和国家不再具有空间上的界限,因为“地球村”消除了时间和空间。

“地球村”里的人类面对的是全球责任,而不再是自家门前的那小片菜地。

第三,麦克卢汉指出在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人们对整体合一的需求就是对人类整体无限和谐的追求。

这一点被今天的“互联网”映证。

“互联网”世界宣称自己的潜力就在于击垮中央集权,协助形成一个整合的社区,因为“电子技术将会使个人主义过时,迫使人们相互间彼此依赖”。

5、何谓调制、解调?调制:用被传送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信号(载波)的参数(幅度、频率、相位),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段。

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

即:把低频信号从高频段搬移下来,还原被传送的低频信号。

第4章作业1、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①定义: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②特点:a.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b.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c.对象是一般社会大众,即“受众”;d.传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e.传播的单向性很强;→f.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2、电视的媒介特性及其发展①特性: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给受众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提供新闻和信息,也提供文化和娱乐。

②发展:a.数字压缩→多频道化;b.多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多样、传输质量高;c.电脑和网络技术→提高双向性和互动性;d.卫星传输技术→跨国传播和全球传播。

3、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4、何谓意见领袖?农业大众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农业大众传播中意见领袖是口碑的重要生成者与传播者,是通过口碑交流来非正式影响其他人的态度或行为的个人。

从口碑传播过程角度来看,意见领袖就是口碑的传播者,是信息的来源方、发送方。

传播过程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者是信息传播的参与主体,其特征对传播的效果会产生影响。

第5章作业1.网络传播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

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磁等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2.网络传播的特点(1)互动性;(2)即时性;(3)个性化;(4)传播成本费用低;(5)权利平等性;(6)多元性。

3、电子邮件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其他用户进行通信联系的手段,是互联网的服务之一。

电子邮件系统由电子邮件客户软件、电子邮件服务器、通信协议三部分组成。

4、博客博客,是对Weblog的简称Blog的音译。

We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式的纪录形式,因而也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

博客是一种以时间为顺序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和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5、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通过共享流媒体内容的资料和基于位置的社交插件“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6、信息隐私权信息隐私权:没有通知当事人并获得其同意之前,数据持有者不可以将当事人为某特定目的所提供的数据用在另一个目的上。

第6章作业1、农业科技传播的作用1)促进农业知识实现外部化,是农业科学知识从科学共同体内部扩散到科学共同体之外,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传播。

2)提高社会化的科研能力,为研究者提供知识创新基础,直接服务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协作。

3)推动农业科学技术广泛应用,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转变为社会力量。

4)培育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影响农民对科技的理解,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2、问卷制作的一般原则(1)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体;(2)避免使用属于特殊群体的语汇或专业语汇和缩写词;(3)避免使用暧昧、多义的词语;(4)避免非现实的或虚构想象式的提问;(5)避免主观诱导式提问;(6)避免提问调查对象记忆模糊的问题;(7)在一个问项中避免双重提问;(8)留意提问顺序的影响;(9)将调查对象容易拒绝回答的问题,尽可能放在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